第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有效推进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阐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的改革情况,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新思路。为构建长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顶岗实习机制 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T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4-01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学徒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学徒制培训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一、原有的顶岗实习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
传统的实习评价考核方式一般为:在学生下企业实习时,每人按要求发放一本实习手册,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按日或周填写日记或周记(甚至月记),记录实习感受;实习期间,带队指导教师或管理教师会定时或不定时记录学生的考勤及日常表现;顶岗实习企业会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前为学生做一个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个人再写一份实习总结;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以上诸项内容依据比例给学生的实习情况写出评语或评定一个等级。也有一些院校将毕业论文及答辩环节一起纳入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
这种模式下,承接顶岗实习单位的安全任务较重,同时因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是跟着队伍走,在实习单位几乎是只动眼不动手,较难实现“顶岗”实习;学生利用家庭或社会关系联系到的企业,以个人名义去单位的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学生本人也会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放松自我约束,实习效果较差。另外,在原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设置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两到三周,学生到单位又因人多而采用轮岗实习,实际实习时间很少,实习效果普遍不好。
二、我校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从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模式的创新、实习内容的调整和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改革等方面对该专业新的顶岗实习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合作单位多是实力较强的国企和央企。学生们会钦佩企业领导体现出来的远见卓识,也会感叹合作公司的发展奇迹与辉煌业绩,心灵上受到强烈震撼,思想上受到深刻启迪,从这里不仅能找到思想和方向,而且还能找到方法和力量,信心更是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充满期望,对自己的前途满怀希望,对“现代学徒制”实习充满信心,学生也会愿意报名应聘“现代学徒制”实习岗位。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学校设置有专门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采用不定期检查和学生实习日报告制度,严格监控学生实习情况,制定有学生顶岗实习审批表、实习请假审批表、实习鉴定表等管理标准 ;企业根据单位的管理制度,以内部员工的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管理。在实习成绩考核中,制定有实习考勤记录表、实习业绩记录表、评分细则表、实习鉴定表等,在综合考核以上这些记录表和学生实习报告完成的情况下评定成绩,实行过程监控,形成综合的评定办法。
2014年,我院首先在 2011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动车组技术专业三个专业近300名学生中进行试点,结果 85%以上学生自行找到了满意的实习单位,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则由学院就业专业教师帮助联系,涉及实习企业30多家。在实习生返校会时,80多位学生汇报了自己顶岗实习的深切感受,并提交了实习报告,充分展示了这次 “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的成功。今年,我院将推广这一模式到10个专业,争取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三、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我们主张与技术含量、产品层次处于高端的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结合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进程,借鉴国外职教先进理论,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构。这样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处在行业岗位群的上游,能更好地实现我院“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定位。
我院与中车集团唐车公司以及中冶赛迪北京公司进行产学合作关系,明确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及考核细则内容教育。在学生进公司实习前,应使之明确意义,了解内容,熟悉评估方法,对于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违纪违规现象的学生,应及时坚决处理,并通过全院通报以维护考核的严肃性。
总之,采用企业师傅与院校实习指导(管理)教师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与考核。发了挥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作用,提高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是推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它强化了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综合素养,在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建国.电气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考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8)
[2]陈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3]陈德荣,马宏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6)
第二篇: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交流材料
产教联动同育技能新人才 校企联姻共谱农教新篇章
——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交流材料
2011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强调,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我校抓住课改契机,努力以“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联姻”的合作有效形式,翻开中职农业教育的新篇章。
浙江省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湖州市埭溪中学,创办于1956年。1985年,经教育改革布局调整后开始招收涉农专业职高班,2001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挂牌,成为全省唯一一所纯涉农的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农业类学生共计1092人,已开设现代农艺、园林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商品花卉、淡水养殖、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检验等专业。2010年秋季开始承担招收中职西藏学生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教育任务,至今已有两届。学校现为浙江省中职农经专业教研大组理事学校。
一、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几大条件:
(一)专业提升:专家引领,联袂前行
在多方联系,积极争取下,我校已聘得浙江大学、湖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科院、相关农业龙头企业的专家8人为我校外聘教师,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专家资源库。对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基地运行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供咨询。这些正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软件基础。(二)课程改革:坚守专业,重点突破
我校坚定围绕品牌专业特色和本市经济发展要求,不搞大而全,而是有重点地就一二个专业进行突破。如为了做强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借助省教育厅在全省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2011年6月我校成立项目研究课题组,同时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省级课程改革项目申报成功,成为我市首家中标学校。这些成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课程基础。
(三)基地建设:精心规划,打造品牌
近年来我校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2008年园艺专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同时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基地;2010年成功申报了省级养殖示范专业和市级园艺品牌基地;2011年园林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市级品牌专业,并成功注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基地的公司化运作;2012年投资260万元,开始建设一座建 1
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花卉大棚,基地建设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实践场所。
(四)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扩大影响
为尽快深入落实“现代学徒制”,我校园艺、园林技术、养殖等骨干专业都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先后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包括上挂下联模式、横向联系模式、校校联合培训模式、校村结对辐射指导模式。拟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职业高中”,下与德清阳光园艺有限公司、浙江绿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派学生见习、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种模式的灵活推行,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铺平道路。
二、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几步探索(一)中职西藏班
本学期初,我校中职西藏班学生分三组奔赴各实习单位开始第一期实习,一周一轮训。此次实习的单位主要有:浙江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湖州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进行了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尝试,得到了吴志广经理、褚国平主管的大力支持。
内地中职西藏班学生顶岗实习责任大,任务重,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专门成立了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实习前,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联系落实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配备了工作服、鞋帽、劳保用品等。
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点每天都安排了带队老师,并确定学生实习小组长,明确责任。每3-4位实习生分别和一位师傅进行师徒结对,落实实习任务,并要求每位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分别填写工作日志和实习日志。为确保中职西藏班学生的安全,加强住宿管理,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早出晚归、教师带班护送的形式。
在总结上学期第一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等特点,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创新实习方式。试行创业承包式实习,小组合作比赛,分阶段分项目安排分配实习内容,定期轮岗实训,践行和诠释湖州市中职现代学徒制。(二)涉农职高班
本学期学校探索实训实习新举措,借鉴“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尝试开展创业承包式实习,分班级承包了埭溪镇小羊山绿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五个瓜果大棚。
每个大棚由各班主任当“班级农场主”,分别种植新品种甜瓜、樱桃番茄等,由班级学生亲自轮流参与施肥、种植、喷药、整枝、授粉等全程管理。学校专业老师和吴兴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师傅给予技术指导,进行师徒结对。2
师生主动参与性空前高涨。
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周期分阶段分项目制定实习内容成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在实施市中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而创业承包式实习无疑为涉农专业实习开创了一条新思路。
学期结束前,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实训基地种植的新品种樱桃番茄、甜瓜等喜获丰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作品走向商品”,师生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小羊山瓜果团”成员对产品进行包装,走进埭溪中心农贸市场等,进行农产品营销。真刀实枪体验,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尤其是至尊金珠樱桃番茄的味道,大家都啧啧称赞,市场反馈较好。实训基地引领示范,许多教师、农户回家亲自种植,学校提供技术,大大提高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和声誉。
三、探寻“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困惑
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工和学的结合停留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乏落实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政策,需要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发展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当前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两个方面都存在欠缺,如在校企合作的合同协议签订、执行过程、成效评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使得合作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也就难以对评估对象进行适当的奖励和督促。(二)企业自身利益缺乏保障,合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在合作中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本补偿和收益,即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合格人才的不断补充,因此导致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欠缺,不愿为校企合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三)对校企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意识,不少企业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暂时用工困难的手段,没有长期的人才培养、储备规划。(四)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协调管理不足。
部分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当,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归属感,并未起到企业对学生应有的教育教学作用。(五)课程体系未能满足企业需求,针对性不强。
学校培养学生受多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多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强调基础技术教学,而针对企业具体用工要求的系统能力训练不足,针对岗位工作过程 3 的训练不足。
(六)师资理论扎实,技术更新落后。
由于缺少更多的实践历练,在推行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通过各种培训途径来弥补不足。
四、拓展“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的体现现代学徒制精髓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寻找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共同的利益诉求点。(一)政府层面
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是涉及到不同社会经济主体的合作,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必须遵循权益平衡,因此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作为一所办学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极具潜力的中职农业学校,我们期待来自上级领导部门更多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展开合作。(二)合作层面
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中,需要校企双方互相高度认可和积极合作,只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院校和企业通过深层次的了解,互相认可对方的实际教育、培训效果才能积极地开展合作。推行校企合作试点,论证、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协调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形成最佳的可行方案已迫在眉睫。而我们也希望企业也不能简单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学徒工,应认可并像培养自己的员工一样开展培训教学,激发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认同感。(三)学生层面
我们的学生中存在一些角色转变慢,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责任心等问题,这与学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认识不足有极大关系。这提示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认识,同时通过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行为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降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公用技能培训带来的转移成本。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下顶岗实习管理策略
现代学徒制下顶岗实习管理策略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黄瀚(***)
(重庆市潼南区闇公职业高级中学校 402675)
内容摘要:
现代学徒制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中职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效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教育部“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生产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总体要求的抓手和落脚点。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探索、发现、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校企联合,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做细、做实、做精,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
关键字:现代学徒制 顶岗实习管理策略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数控加工的中级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数控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为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就业前的顶岗实习,强化管理,追求实习效率与效果,而 现代学徒制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中职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效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教育部“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生产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总体要求的抓手和落脚点。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探索、发现、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校企联合,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做细、做实、做精。如我校采用的“分段分馈”模式。把学生顶岗实习分成:准备期、实习期、提升期、总结期四个阶段,在整个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企业师傅向带教教师反馈;带教教师向学校反馈;学校向企业反馈,从而改进教学环节,促进企业创新生产管理,从而提升顶岗实习质量,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一、学生顶岗实习准备期管理策略
按照现行职业学校“三段式”教学模式,学生三年级开始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因行业特点,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等,需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实际调整顶岗实习时间,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尽早的规划,尽早完成以下几项内容: 1.考察遴选顶岗实习企业。
由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到车间参与顶岗实习是学生整个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岗位生产能力的第一步。车间顶岗实习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学生获得应有专业生产技能、态度、行为的教学形式,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对实习企业的考察遴选非常重要,合作企业 的综合实力,学生顶岗实习的各个岗位及其生产任务,企业师傅的专业技能与讲解能力、道德素质,生产作业环境等必须深入了解,还包括企业文化、生活、娱乐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福利待遇等都要了解、分析、判断。综合分析企业是否符合学校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要求,是否符合学校拟定的学生技能培养目标。
2.成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小组。
学校成立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目的在于组织、协调学生顶岗实习各项工作,协商、处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小组需要吸收各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加入,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目标、实施方案,师徒结对协议;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实习报告内容;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拟定工作预案。也包括组织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各种检查与情况反馈的处理与通报。
3.考察遴选企业师傅和带教老师。
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岗位配置,一般固定一名师傅带2-3名学生进行实际生产,企业师傅一般都是企业一线生产者,未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培训、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教学素养缺乏,因此多数是只会操作演示,不会讲解说明,而且缺乏理论支撑,使学生对实际生产操作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个别师傅则是放养式,不跟学生讲解示范,任由学生观察模仿,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多数是被动接受,思维不开阔,创造性也差,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使得学生丧失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学校与企业共同遴选的企业师傅要具有本专业较强的操作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作风正派。学校带教老师多数时候是班主任老师,主要缘于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各种情况特别熟悉。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专业课教师多数课程任务较重,因此多数班主任老师又都是文化基础课教师,因而多数带教教师对专业理论,尤其是专业技能不够熟悉,导致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职责及技能要求不熟悉,因此不能对学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所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为此,学校要注重带教老师的遴选,无论是采用驻点、巡点方式,都必须是对学生熟悉、对专业熟悉的老师,这样才能与企业师傅密切配合,共同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4.制定顶岗实习制度和完善各类资料。
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与精细化的管理成正比。而精细化的管理则与准备期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也与学生对实习目标、管理策略的了解程度相关。为此,在准备期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实习计划、校企生三方实习协议、学生实习报告格式、内容,实习考核办法、实习日志、检查记录内容、实习总结要求等管理目标与策略。从校、企、生三方职责、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资料积累,为顶岗实习顺利、成功实施提供保障。5.召开顶岗实习学生动员会。
召开顶岗实习学生动员会既是实习前的思想教育,更是学生在实习期、提升期思想变化的管理预防与准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性质、目的意义;明了自己顶岗实习的任务、目标;充分理解顶岗实习权利、义务、职责。也是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服从意识、尊敬、体谅、自信、忍让和节约等良好品质的预期培养。也是对学生针对学生顶岗实习期、提升期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可能出现的各种实习问题、可能带来的压力等进行就业心理辅导,预先认识,教会学生防范及处理。也是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基体介绍,让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有一个大致 的了解,为学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奠定基础。
二、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期管理策略
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期是学生参加企业生产一线实际工作的初始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学生融入企业、了解岗位职责、练习岗位技能、培养职业兴趣的重要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分组定岗,完成企业师徒结对。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参与学校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注重的是职业学校学生所学技能能够很快适应生产岗位,在短期内训练出熟练的岗位需求人才,从而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为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学生进入工厂后,应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与学生技能储备进行合理分组,并在考核中加入小组成绩考核,以促进小组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与监督,尽快完成学生与企业师傅结对,能够实现学校带教老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教学,以加快学生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与技能提升速度。2.完成岗前技能培训,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学生进入车间后,通过参观、培训等形式,尽快使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企业生产现状、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生产有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观念。尽快使学生适应新环境,适应新岗位,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尽快达到熟练工人要求。3.掌握岗位生产工艺,基本独立生产产品。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通用技能为主,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技能适应性。顶岗实习学生则面对着具体的企业岗位,学习的技能则更具体、更复杂、更具针对性。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后,会遇到许多学校里、书本上所没有学过的知识、技能。如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开设专 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CAD、公差配合、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等,专业技能则培养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等,让学生了解线切割、磨床操作等机械行业中最基础、最通用的技能。而学生进入车间顶岗实习则多数面临装配钳工、机械维修、普通车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注塑操作、研磨、电火花等岗位,学生都有一个岗位培训与适应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向企业师傅请教、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应对困难和挑战,提高自己专业核心技能的意识。尽早掌握岗位生产技能,练就独立生产产品的技术。
三、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期管理策略
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期是学生进入车间工作一个月以后,在这阶段,学生多数能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在生产线上独立完成生产任务,是学生岗位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强化时期。学生在车间生产一线实习实质是把学习与岗位生产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生产岗位角色意识,主要是职业意识、安全生产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劳动纪律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等,有利于学生技能在熟能生巧中形成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强的特点,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能促进学生明了“责任”、“质量”、“吃苦”、“忍耐”、“纪律”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促进其职业道德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展现技能型人才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素质要求。
这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的各种矛盾、问题将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这阶段是学生顶岗实习各种信息反馈的最佳时期。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建立良好反馈机制。首先是企业师傅对带教老师的反馈。学生在企业主要以企业师傅指导为主,其技术的掌握、提高、熟练和创新都依赖于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在此时,企 业师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行为习惯和道德表现等优缺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带教老师与企业师傅需要经常沟通交流,才能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班主任教育、家长教育和校企共同协商等方式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其次是带教老师对学校的反馈。带教老师掌握着学生顶岗实习的各种情况,能够充分了解企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应用情况。通过信息反馈,学校能及时修正、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目标等,从而使学校人才培养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改革。再次是学校对企业的反馈。学校师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更加娴熟。学校师生能够广泛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转型、员工培训等,能够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培养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生产管理。
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反馈”机制有效运转,能使学校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无缝”对接,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的培养,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企业也得到人力资源、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理论与技术支持,还有一定经济效益,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学生顶岗实习总结期管理策略
顶岗实习结束,做好后期的总结评价、反馈信息梳理、学生实习经验总结,有利于学校、企业、学生的持续发展。这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生实习评价与经验总结。
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应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法评价。带教教师、企业师傅、学生自我评价三部分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可以从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质量、安全意识、劳动态度),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的考核记载与评价,带教老师随机督查情况、学生自我评价及顶岗实习时间、产品合格率、精度达标(超标)率等进行综合评价。经验总结主要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练就的技能与生产岗位技能差异;学校实作与生产一线差异;学校实作作品与工厂产品精度要求差异;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业课教师所教技能的差异等感受,进行书面或座谈方式表达出来。2.反馈信息收集整理。
在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期,信息反馈多数是零散的、口头的、个别的,没有形成理论性、文字性的信息,如果不收集整理,可能在这批学生实习结束,带教老师担任别的任务后,反馈信息中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技能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等信息就此消散,为此,在总结期有必要让带教老师把反馈信息整理,形成理论性、文字性的反馈信息材料,以备学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技能培养、教学仪器设备开发利用借鉴与指导,以及后续学生顶岗实习准备期使用。3.召开“三会”。
学生顶岗实习座谈会、表彰会、信息反馈会谓之“三会”。召开三会对学校、企业、学生都很重要,不能省略。首先是召开学生顶岗实习座谈会,主要是让学生交流实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感悟,有利于学生彼此对职业人的认识,加快其学校人、职业人角色转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应用、前景的再认识,便于其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与从业心理的提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学生实习表彰会目的在于激励本专业和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也激励受表彰的同学在今后的从业生涯中,明了优秀从业者所需 的综合素质;也会激励未受表彰的实习学生,促使其明白自身与优秀从业者之间素质差距,确定发展目标与方向。信息反馈会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带教老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其他教师引用与借鉴,融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改进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效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它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探索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校企合作模式,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2】江彩《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教育 2011.08 【3】于海英《中职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分析及建议》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03 【4】刘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难题及对策探讨》 时代教育 2017.16 【4】张迪《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环节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13.11 【5】邓明、许洪斌、吕琳 《基于专家型教师引领的机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探索及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2016.08
第四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形式;是将以理论知识学习和素养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经验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从院校拓展到企业,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与社会,实现了学生能力素养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此许多职业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渠道、教师与师傅双向交流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与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等中职学校立足自身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现代学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更务实、更健康的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办学环境一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倾斜,并给予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或者专项资金补助,补偿企业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13 年河南省批准了学校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2015 年河南省批准学校开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方案,省财政提供专项资金,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二是校企双方要加强岗位安全意识教育,要求企业应支付学生合理劳动报酬,并为实习生购买“责任保险”,切实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权益。三是在政府引导和监管下,开展PPP 合作机制的探索与试点工作,促进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办学体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河南省按照产权制度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探索多元体制办学形式,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体制改革;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鼓励和支持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改革。依行业办专业,建专业馈行业学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业,服务行业”为原则,和中铁电化局设计院、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北京通号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电务段等多家企业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积极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建设集铁道信号、铁道通信技术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等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演练场;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中国铁路通号总公司等单位加强合作,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学校专业实训的需要,充实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同时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地区,为企业、其他院校学生提供培训服务。
二、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根据教育部2014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积极开始试点,推行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联合招生方式、教学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入选全国165 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正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稳步推进实施,逐步完善“基础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质培养体系、“过程考核+德育学分+职业认证”的人才评价体系、“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多元评价”的创新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项目试点领导小组,分设秘书处、理论研究团队、实践探索团队(通信、信号、供电三个专业团队);合作企业相应成立项目办公室,分设技术小组、协调小组、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五个育人环节。一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共同研讨实训方法与实训项目,三是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四是共同做好“双元”(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学生招生与就业,使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学校联合企业在2015 级学生中共同组建3 个铁道信号专业、2 个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2 个铁道通信专业学徒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同步实施“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学团队教学,并为学徒制班级配备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德育教师;另外引入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通信、信号、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评价和反馈。“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的立体培养1.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组织专家编写校编教材《岗前教育教程》,开展辩论赛、演讲赛、歌手赛、才艺赛、体育赛,“法律讲堂”“道德讲堂”“模拟应聘”与“企业文化周”,举办爱心社。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引导学生平稳进入社会,解除困惑,树立信心,快速实现角色转换,缩短上岗后的磨合期,全方位融入企业团队;三是引导学生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特点,介绍薪酬、劳动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内容,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四是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2.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课程开发标准,建立“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制度,采用“师带徒”模式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以岗位需求为引导,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方式,促进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寓学于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1.针对在校学生工学结合 如第一学年的每学期用两个月开展校内实训,获得基本实践技能;第二学年的每学期用两个月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获得专业技能,在校期间假期还可进行专项技能实践的教学形式。如,学校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中铁建“十四局通信班”,中铁建“十四局供电班”,校企双方本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则,采用该模式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2.针对企业职工的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用工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专业技能需求,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如,学校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一公司合作的“一公司信号班”、中国中铁的的“三公司信号班”就是针对企业职工再学习、再教育而开办的职工班等。“校企共育,权责共担”的订单培养学校按企业“订单”要求招生,由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按企业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培养,职业院校依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企业“私人定制”专业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体化。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的“济南通号班”“天津通号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订单模式培养学生。在“订单培养”实施过程中,企业和职业院校要实现两个“双向对接”:一是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做到“产销对路”;二是学生与员工角色的对接,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创设企业环境、企业管理的方式,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服从企业决策的员工意识。“订单模式”培养的人才不仅为学校赢得声誉,更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平台对接大赛是竞技场,也是风向标。学校在铁道信号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全国铁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得各专业一、二等奖。竞赛深化了与行业更紧密的合作,多项竞赛都有知名企业参与,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互动,便于研讨、开展专业建设;比赛内容与产业发展、行业标准融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的改革创新[4],引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塑造“技能改变命运,大赛点亮人生”的价值观。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精选)
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
讲座专家:车希海
男,1962年6月出生于淄博,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济南市技师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中职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教学能手,中职国培讲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中国教师发展协会兼职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内容提要:
从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多元评价、班级企业化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工程进行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讲座目录:
1.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2.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3.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4.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5.班级企业化管理 6.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一、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学徒制或现代学徒制,核心要素是一致的;所以,先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深化,立足岗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整体化(一体化)学习。
现代学徒制环境: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学习场所也是工作场所、生产场所;学习内容是工作,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做现代学徒制是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或联合办学。
需要校企合作。那么如何寻求校企合作?
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中“校企合作策略”。这里我把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告诉大家。
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就是跟踪就业学生回访企业。
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企业对人才、职工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寻求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家注意,可能很多老师手中有教学手册,我会提示大家注意看哪些策略。
那么现代学徒制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岗位、学员、师傅。
大家注意,这三个要素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贯彻了整个过程。岗位:专业建设明确岗位及岗位能力与素养,课程建设支撑岗位能力。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中必须明确的。所以,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调研。
这就是调研三要素和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括的内容。
在课程构成上:课程体系构成:工具或基础类课程、职业能力类课程、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企业类(企业文化)课程组成。
也可以划分为:规划课程+校本课程+企业课程
大家要注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一定要占主导地位,必须要求企业课程。
岗位,这个要素就引发了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员:是准职业人或职业人,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学员要素,看起来简单好,也好理解,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转变。要把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学员角色,从入校开始就要进行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
很多学校职业指导缺失
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做,有课程的,有活动的,有班主任通过班会的。
职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至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止而连续设置,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课程。
分为:入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场健康、创业 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第三个要素就是师资,师傅:教师既能教学也能做学员的师傅,指导学员工作。
打铁还须自身硬,师资不行怎么能培养好学生呢 这个要素,就是“一体化”师资建设。那么“双师型”就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吗
告诉大家,“双师型”还不一定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但不具备“双师型”一定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
如果不具备“双师型”目前的教学任务就承担不了,因为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方向是一体化教学。
狭义: “一体化”师资—— “双师型”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或技能训练。
义: “一体化”师资—— “N师型”(“多师型”)教师,以“讲师”“技师” 为基础,多项能力为一体。
“多师型”才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向,以“双师型”为基础。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不合格是肯定的。
萧山的老师钻牛角了,多师型是从能力上来说的,只要组织规划分步实施培训,3-5年大家都是多师型的。
如何培养,这就是师资培养策略
根据能力分析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编制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教师实施培训。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大家注意,模式后面有一套庞大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
首先说咱们做职业教育离不开我们的国情,我国的职业教育涉及哪些要素呢
大家看,我国职业教育是四元,不是双元。校企合作是有需求的,要注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培训模式以及员工晋升模式,这些对教育都有影响。政策、法规、人才管理都是政府的职能。
第二就是说一下做职业教育或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或实施的教育理念,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理念就是:“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机制。
——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本位。
第二句,以就业为导向,说明了职业教育根本属性中的第二个属性,就是职业属性,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依据的。
第三句话,是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是职业教育中的主流教学观。各位做职业教育很多年了,我想问一下大家,“能力本位”的确切内涵是什么? 我们都埋怨学生不愿意学习,我想问一下,大家愿意学吗
很多问题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甚至不清楚,总是在否定或怀疑,这样什么也做不好。如果实实在在的去做了,就会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没有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
达到的人少,是因为学校没有好好组织去培养。多师型没有什么技术尖端,只要好好组织去系统培养,3-5年大家都是 有了“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面就来说模式设计。能力本位,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系统性,是说在教学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落实能力的培养,如课程、教学、考核等等。
二是针对性,能力从大处说针对岗位能力,小处可以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的是什么能力。
三是层次性,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来实施培养。四是动态性,也就是发展性,能力是发展变化的,今天能力不高不等于以后不高,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没有记住概念或考试成绩不好就埋怨你什么也不会,以后没有发展前途了。
五是行动性,是指知识转变为能力。知识本身不是能力,只有知识应用以后才能形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讲究的是知识的活化。这就是能力本位观的5大特性或内涵。这也是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观,大家可以对照这个教学观我们做到了哪些。做不到的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不要埋怨别人。好了,理念和教学观,大家慢慢理解吧,很有用。
下面说模式设计。首先说指导模式。
指导模式也叫总模式,非常重要,对我们教学改革起到总框架的作用。
这个总模式,内涵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三观双层模式”。
外层,是制度层,要符合我国的政策和职业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内层是实施层,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或实施现代学徒制核心的部分:校企合作、课程、一体化教学。
校企合作的层面内容很多,其中订单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指导模式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型就是:订单培养+一体化教学。
如果有的学校没有校企合作,也没有订单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按照一体化教学来实施。
有了这个指导模式或总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有的学校不是那么明确。
这是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环一鉴”,参考教学手册“三环一鉴模式”
这个培养模式,就涉及到校企合作,涉及到第三方,规定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
这个第三方主要指的是评价
我解释一下,第一环,是教学主渠道,课堂一体化教学。课堂一体化教学环节包括了单课程的实训。
校内综合实训室第二环,这一环节是指单课程结束后以岗位为单位的综合训练,包括多岗位的联动训练。一般在教学进程上可安排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入职前进行。
可以参考“三环一鉴模式”中的“附:综合训练案例和方案” 我们学校的入职前的综合训练方案。这三个环节使用的教材是不一样。
有,用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岗位指导书。编写校本教材,这个是买不到的。这些教材都是列入学校内部材料,属于机密范围。
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环是课堂教学,因此还要设计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渗透了能力本位教学观。也叫“能力本位塔式1234”
按照模式和框架体系,怎么做呢,这就需要实施策略。5.实施策略设计
这叫实施“三部曲”策略,就是说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的三部曲。
要有一种干劲和一种精神
做课程先做课程标准,然后做校本课程,最后才是精品课程。品课程一定出自校本课程,不是规划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检验。
下面说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组织。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来组织的,就是没有订单培养,教学也必须按照一体化来进行。先说一说一体化教学内涵 1.“一体化”教学内涵
狭义:“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通常说的理实一体化,就是一体化内涵中的一个方面,因为这种说法容易让我们误解为只有专业课程才能做一体化教学。所以,我加上了“狭义”二字。广义上:“一体化”教学是以岗位标准为依据的“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能力本位+素质本位),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整体化学习。
那么,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2.课堂“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 学习方式:SAVI一体化;
SAVI,参见教学手册“快速学习法”,这四个元素表示四种学习方式,S表示体力,指做中学、活动中学,A是听、V观察,I指应用,通过应用形成能力,这就是能力本位观中的行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每次课教学都要包括SAVI四个元素。这需要做系统工程的改革,包括管理制度,学生编班人数的限制。教学改革倒逼管理创新。
教学组织:“做、学、教”一体化;
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应用)、素养”一体化;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教学考核:“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因此,不同的课程都有自身的“一体化”教学。切勿将理论课上成“理论课” 明白了这些表现,有利于做一体化教学设计。3.“一体化”教学实施
一体化教学实施,是按照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项目思想
这里出现了项目化,需要界定一下。这方面,可以参考教学手册“项目化设计策略”
大家不要照搬工程中的项目概念。
因为工程中的项目是指一个产品,这是企业追求目标。
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是人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只是实现能力培养的途径或手段或中介。所以,教学中的项目是否是产品不是我们关心的。
所以,教学中的项目可能是产品也可能不是产品,也就是软项目。项目学习,就是完整任务的整体化学习。
课堂组织结构示什么样呢
这个组织结构,也是我们的翻转课堂结构。分为课后和课堂,课后与课堂是通过“预习提纲”和“任务书”连接的。
课后(课下)学习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下是碎片式学习,按照预习提纲要求。课堂是完整任务处理,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任务要求。
课堂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这就是整体化学习,任务教学程序后面来说。下面说课堂教学是怎么实施的,我从教学计划编写和教案说起,因为这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写了教学文件。5.教学实施过程
(1)授课计划编写——项目化
课程授课计划编写,必须按照项目化设计进行。传统的授课计划是不行的。这里关键就是如何对课程内容做项目化。
教学进程安排:为各个项目或主题中的任务或问题安排教学进程及分配教学课时。
对教材内容项目化,举几个例子参考,这是策略性案例,也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供教学设计参考。
大家注意,语文教学不论是什么专业,有两个共同的项目必须进行,这就是项目1和项目2,因为这两个项目学生在就业前必须要用。从项目3以后,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职业生涯中可能的应用来进行设计。
不同性质的课程项目化策略有所不同,但核心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起来。文化类、基础类、专业类课程服务对象,不同的课程其服务对象不同。如基础类课程服务对象是专业课程,因此项目化设计中的任务设计呀与专业课需求结合,专业课程拂去对象是岗位,因此专业课程项目化中的任务要与工作流程中的典型任务结合。文化类课程服务面要宽一些,既要与基础需求结合,也要与专业课程结合。计划编写好后,就要写教案了,对授课计划中的每次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教案编写
教案编写要求:按照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或任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过程(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方法指导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问题)处理为中心” 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思想,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在课程建设中有些专业基础课是可以与其服务对象课程整合的。
在教案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任务设计,另一个是任务教学,下面分别说明。(3)任务设计
职业教育的教学行动遵循以情境性(特别是职业情境)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的原则。
情境性原则要求教学处于由实践情境(典型任务)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体系之中。
最近发展区介于已有的和潜在发展之间,是靠近已有的那部分。
“任务”设计的两种理念(方式):
用学科教材进行任务设计,常常使用这种方式,就是为知识寻找应用。这个数学的例子(机电专业),就是在讲圆锥时,可以将专业课程中的数学计算结合起来。
这个例子是数控专业的,该任务需要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将老师按照专业混编教研室或办公室,加强课程之间的配合教研。
大家看这个案例,所有服务类专业都有《服务规范》或类似服务规范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项目化可以以问题进行设计,将实际常发生的问题按照类别或流程环节列出来形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形成产品,而是形成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这就是软项目
因此,任务也分为两大类,硬任务和软任务。(4)问题设计 “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学习,起到学习知识、技术和形成能力的导航和中介作用。
问题分类:知识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问题”应用类型: 处理型、引导型。
处理型问题,就是“问题”上升为“任务”作为独立完整处理对象,则“问题”设计应侧重于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即利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去处理问题。
教学中需要方法,方法选择需要了解。(5)教学方法设计(选择)
教学设计除了教案外还要设计几个工具(6)与教案配套的教学组织工具编写
在这些工具中,各选一个,配对使用。教案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任务教学程序
(7)课堂教学组织:“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所贯彻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贯彻这个过程,在实施中根据我们的习惯变形。
大家注意,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在内容表述上基本是重复的,为了避免(写教材不能重复)重复可以改进一下。在我们的任务教学程序中,分析任务是为了便于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内容相同。
任务考核元素取自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行为与素养及职业品格培养。比如,成本核算,就是考核任务完成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高效处理事情的习惯。高效,是很重要的一个职业品格。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就说这些,下面总结一下课堂教学组织体系
我前面说过,模式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教学策略体系作为支撑。下面就说其中的几个。
6.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几个策略
这个分组是固定的,可以让班主任分好。一定要搭配分组,性别搭配、学习积极性高低搭配、性格外内像搭配、善于说话与不善于说话搭配、组织能力高低搭配„„
教师的角色,不要处处当老师,课堂中随时转换角色。比如,传统上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现在老师设计一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回答,如何轮换和考核,这是老师设计。
大家注意,交流策略很重要,课堂上交流环节是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行为养成和素养提升的环节。
这是课堂教学的就说这些吧,下面看一个我们的校内综合实训的案例
四、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这部分见“学业考核策略”,稍微简单的说重点。
特别是命题开始,如何贯彻能力本位。这需要老师们从理念和行动上去努力,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举例子比较一下命题的变化。
传统的考试命题都是考知识,实际上是考学生的记忆,也有理解。学生不善于记忆,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才没有考好。如果继续这样考,他还是考不好。要提升学习自信心,必须要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改变策略。
前面化整为零的考,后面积零为整,学生只要迁移过来就可以了。这不就都会做了。
加大过程考核,缩小中介考核权重,因为能力实在过程中形成的,不是中介考试中形成的。(3)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素养评价,要结合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贯彻于教学评价体系中。
这里有涉及到学分制
③ 职业素养类课程教学按照课程考核进行。
④ 班级企业化管理评价。建设班级企业化管理文化,模拟职业角色,提升职业素养。
素养考核,过程考核,这个最重要,学生素质成长报告。这个报告可以一学期或一年做一个,可以放档案,最后一个成长报告。企业人力资源部分来要学生,最喜欢看这张报告。
考核要与就业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学分制,弹性就业,达到规定学分才能进入就业程序。
在现代学徒制中,或者是订单培养,都离不开
五、班级企业化管理
1.班级企业化管理平台——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素养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进校园,需要校企文化有机对接。
职业素养培养核心:职业品格。
我们的校企文化对接模型是7Q10S
在校园文化平台下,开展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有了氛围。2.班级企业化管理
在这个模型中,模拟职业角色是班级干部以及学习小组设置,对接相应企业内部管理。
是订单的对接订单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及制度,不是订单的对接先关企业比较通用的管理及制度。
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需要学校出台知道方案或管理办法。
10S管理涉及校园各个方面,如办公室、图书馆、实训车间,等等
教学必然涉及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然会引发课程改革,下面说课程。
六、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这里有个概念,就是工学结合。大家也要清楚。这部分参考教学手册“课程开发策略”“教材编写策略”。我说点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