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函数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1函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1函数教案》。

第一篇:2.1.1函数教案

2.1.1 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感受、体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处理器的思想理解函数的实质.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总结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函数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进一步认识;通过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由于函数概念中的“对应”本质是后继学习映射、函数图像与性质、指对幂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而学生初中对函数的学习是在“变量”观点下的定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初中函数学习中,只停留在对一些具体函数的感知,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函数符号的理解.学生的理解障碍有两个:一是符号的高度抽象性,二是函数中的任意性,学生对取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所以要充分铺垫,循序渐进.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

一、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函数的概念是“变量说”定义,学生对这种定义已经很熟悉,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对“对应说”定义引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函数的“对应说”定义接受起来多少有一种排斥心理;学生初中对函数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些具体函数的层面上,更确切的说是限于对函数具体解析式的理解,初中数学学习学生重计算、重例题,对抽象的函数符号理解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受前几届学生的影响,认为函数难学的畏难心理较重,对函数的学习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不过,学生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函数的实例素材,这为函数教学做好了准备.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看,学生初入高中自主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还不够,知识的接受基本在课堂,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会听课.所以高中数学教学还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引导发现、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区间有关概念学生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和已经具备的函数知识引入课题,注重创设情景,拉近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启发,带领学生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二、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是贯穿整个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脉络.本节课是在学生前面学习了集合的有关知识和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函数概念的高度抽象、概括和深化,是接下来学习映射、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的基础.同时,函数概念的教学是对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总结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题材,对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教材在编写顺序上,先学习函数后学习映射,揭示出映射与函数的内在联系,即: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符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1)对照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函数概念,谈一谈两概念的相同点、不同点?(2)根据你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在你的身边找两个函数实例.(3)区间的有关概念

教学中并不急于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原因是预习题(1)函数概念学生理解肯定有偏差,通过预习能知道初高中两定义中相同字眼“唯一确定”就可以了,让学生理解不同角度“变量”与“对应”是不现实的,借此讲解概念效果不好;预习题(2)所找的函数让学生在概念学习后去自省自悟;预习题(3)区间的有关概念真正体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达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2.情境导入:中考结束后,大家急切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你是怎样知道自己的总分的?

通过电话或者是网络查询,输入一个准考证号得到一个总分,这是不是一个函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像初中函数那样关注成绩与准考证号这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研究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而是注重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高中数学的函数就是从对应的角度定义函数的.通过这一实例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消除了畏难情绪,为后继学习做好心理的准备.(“变量说”到“对应说”的提升——实现函数概念的第一次认识)

3.新课讲授: 问题1:中考成绩查询系统实质上就是一个数字处理系统,因此函数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字处理系统,结合这个例子和预习情况你认为函数这样一个数字处理系统应包含哪几部分?

结论1:两个数据库和一个处理器.问题2:数据库有什么要求?处理器在处理过程中遵循的规则是什么?

结论2:前面一个非空数集,后面一个是由前面一个产生的.处理器在处理过程中遵循的规则(对应法则)是“任意”——“唯一”.这样降低了知识门槛,使学生觉得函数概念并不难,既便于理解,又帮助记忆,将函数看做数字处理系统,为下面讲解函数符号表示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白:函数不过是一个数据处理器的数学化.(函数是一个数字处理系统——实现函数概念的第二次认识)

问题3:分析教材第29-30页所列的四个实例,是否是函数?对应法则是怎样给出的?你是怎样检验任意给定实数,都有唯一确定的与它对应的?

结论3:(1)、(2)的对应法则是图像,(3)的对应法则是数表,(4)的对应法则是解析式;其中图像借助“画”,数表借助“查”,解析式借助“算”,为将来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做好铺垫.交流讨论:分析课前自己找到的生活实例,判断是否是函数?(通过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找函数实例的辨析,让学生自省自悟,体会成功的愉悦,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问题4:通过以上学习谈一谈对“任意实数”和“唯一确定”的理解.强化:这两点是函数的核心部分.讲解:对应法则的给出形式多样,我们用“图、表、数的高度抽象概括.由以上分析可知,函数是它的处理器.问题5:举例说明你在初中学过的函数的这样让学生将一个抽象的对应法则

”表示,记作,实现了

就是一个数字处理系统,分别是什么?

变为可以看得见的具体法则,并且有的可以用解的必要性.(对

这析式表示有的不能用解析式表示,从而明确数学引进抽象符号一数字处理器的认识——实现函数概念的第三次认识)

练习与巩固:教材第33页练习A第1题

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并阅读教材第31页,小组讨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小组代表发言,这是兵教兵的过程,又是对函数概念的内化过程,也是对函数概念的记忆过程.同时是对预习中函数值、定义域、区间等基础概念再一次强化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2页例1及第33页练习A第3题.教师强化解题格式,并小结求定义域的方法.例2.求函数,在处的函数值和值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点拨,简单总结求值域的方法.(针对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总结)

练习与巩固:教材第33页练习A第3,7,8题.例3.(1)已知函数此题从特殊的2到再到,求

最后到,,;

既可以处理一,使学生明确数字处理器个具体的数,也可以处理字母和代数式.(2)已知函数,求

.此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启发学生运用整体代换进行变形.练习与巩固:教材第33页练习A第5,6题.4.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1)函数的有关概念.(2)确定一个函数的两个要素.(3)如何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5.课堂检测(活页练习):

⑴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①②

⑵求函数⑶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求

6.布置作业:

(1)教材第33页练习B第3,4题,教材第52页习题A第4题,习题B第1题.(2)预习作业:什么叫映射?映射与函数有什么关系?(3)提高作业:①教材第33页练习B第1,2,5题;

②若,求函数的解析式,并求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层布置作业,强化因材施教.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借助学生印象深刻的生活经历,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问题情景的设置形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讨论、积极探索.2.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的建构,并要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创造.3.倡导课前预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课前自主解决的内容课堂不讲,增加课堂容量,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由具体实例到抽象知识再用抽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4.在课件制作方面,并没有过多展示题目,而是设计了比较形象的“数字处理系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效果很好.5.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课堂容量大,时间有些紧,课堂留白不足.

第二篇:复变函数教案1.1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教学课题:第一节 复数

教学目的:

1、复习、了解中学所学复数的知识;

2、理解所补充的新理论;

3、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复数的辐角 教学难点:辐角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教材分析:复变函数这门学科的一切讨论都是在复数范围内进行的,它是学好本们课程的基础。因此,复习、了解中学所学复数的知识,理解所补充的新理论,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并能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

1、复数域:

每个复数z具有xiy的形状,其中别称为

x和yR,i1是虚数单位;

x和y分z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记作xRez,yImz。

复数z1x1iy1和z2x2iy2相等是指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

z可以看成一个实数;如果Imz0,那么z称为一个虚数;如果Imz0,而Rez0,则称z为一个纯虚数。如果Imz0,则复数的四则运算定义为:

(a1ib1)(a2ib2)(a1a2)i(b1b2)(a1ib1)(a2ib2)(a1a2b1b2)i(a1b2a2b1)

(a1ib1)a1a2b1b2a2b1a1b2)2i 222(a2ib2)a2b2a2b2复数在四则运算这个代数结构下,构成一个复数域,记为C。

2、复平面:

C也可以看成平面R,我们称为复平面。

2作映射:CR2:zxiy(x,y),则在复数集与平面R2之建立了一个1-1对应。横坐标轴称为实轴,纵坐标轴称为虚轴;复平面一般称为z-平面,w-平面等。

3、复数的模和辐角

复数可以等同于平面中的向量,z(x,y)xiy。

x2y2向量的长度称为复数的模,定义为:|z|;

向量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称为复数的辐角,定义为:Argzarctany2i(kZx)。

tany,Argz我们知道人亦非零复数有无限多个辐角,今以xargz表示其中的一个特定值,并称合条件

argz的一个为主值,或称之为z的主辐角。于是,Argzargz2k,(k0,1,2,)。注意,当z=0时辐角无异议。当z0时argz表示z的主辐角,它与反正切Arctan的主值arctan(argz,arctan)

22yxy有如下关系xyxyarctan,当x0,y0;x,当x0,y0;2yarctan,当x0,y0;argzx(z0)yarctan,当x0,y0;x-,当x0,y0;2复数的三角表示定义为:z|z|(cosArgzisinArgz); 复数加法的几何表示: 设z1、z2是两个复数,它们的加法、减法几何意义是向量相加减,几何意义如下图:

yz2z1z2z2z1xz1z20z2关于两个复数的和与差的模,有以下不等式:(1)、|z1z2||z1||z2|;(2)、|z1z2|||z1||z2||;(3)、|z1z2||z1||z2|;(4)、|z1z2|||z1||z2||;(5)、|Rez||z|,|Imz||z|;(6)、|z|2zz; 例1 试用复数表示圆的方程:

a(x2y2)bxcyd0

(a0)

其中,a,b,c,d是实常数。

解:方程为

azzzzd0,其中(bic)。

2、设z1、z2是两个复数,证明

z1z2z1z2,z1z2z1z2

12z1z1

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表示复数的乘法与除法:设z1、z2是两个非零复数,则有 z1|z1|(cosArgz1isinArgz1)z2|z2|(cosArgz2isinArgz2)

则有

z1z2|z1||z2|[cos(Argz1Argz2)isin(Argz1Argz2)]

即|z1z2||z1||z2|,Arg(z1z2)Argz1Argz2,其中后一个式子应理解为集合相等。

同理,对除法,有

z1/z2|z1|/|z2|[cos(Argz1Argz2)isin(Argz1Argz2)]

即|z1/z2||z1|/|z2|,Arg(z1/z2)Argz1Argz2,其后一个式子也应理解为集合相等。

3、设z1、z2是两个复数,求证:

|z1z2|2|z1|2|z2|22Re(z1z2),例

4、作出过复平面C上不同两点a,b的直线及过不共线三点 a,b,c的圆的表示式。解:直线:Imza0; bazaca)0 圆:Im(zbcb4、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我们也可以考虑复数的乘幂:

ab

abc

zn|z|n(cosnArgzisinnArgz)rn(cosnisinn)从而有znz,当r1时,则得棣莫弗(DeMoivre)公式1,则 znn

令znzn|z|n[cos(nArgz)isin(nArgz)]

进一步,有

11zn|z|[cos(Argz)isin(Argz)]

nn1n共有n-个值。

4、求4(1i)的所有值。解:由于1i2(cos4isin),所以有 4411(2k)isin(2k)] 4444(1i)82[cos4(1i)82[cos(16kk)isin()]2162其中,k0,1,2,3。

5、共轭复数

复数的共轭定义为:zxiy;显然zz,ArgzArgz,这表明在复平面上,z与z两点关于实轴是对称的

我们也容易验证下列公式:(1),zz,z1z2z1z2,(2),z1z2z1z2,(2z1z)1(z20),z2z2zzzz ,Imz,22i(4),设R(a,b,c)表示对于复数a,b,c的任一有理运算,则(3),zzz,RezR(a,b,c)R(a,b,c)

6、作业: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下册《1.1二次函数》教学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1.1二次函数》教学

教案(湘教版)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的关系式是S=-2x2+100x,;电脑价格y(元)与平均降价率x的关系式是y=6000x2-1XXx+6000,.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形式是y=ax2+bx+c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二次函数.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在上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第四篇: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_教学设计

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蓼皋中学 刘志刚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1.什么叫函数?

什么叫一次函数?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 ≠ 0),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新学期开始了,王老师准备把60作业本分给同学们,如果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本?3个,4个,5个,10个呢?

学生人数x(人)2 3 4 5 10 每人分得的 作业本个数y(个)30 20 15 12 6 2.当同学人数x变化时,平均每人分得的作业本个数y会怎样变化呢? 问题: 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Xy=60 y=60/x 活动2:玉屏到北京铁路线长为1980km。一列火车从玉屏开往北京,记火车全程的行驶时间为t(h),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u(km/h), 能用一个数学解析式表示吗? ut=1980 即t=1980/u 活动3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请写出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关系式.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 y=24,即 y=24/x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

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 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② 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③ 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分析及解答:(1)y=60/x(2)t=1980/u(3)y=24/x 其中u是自变量,t是u的函数;

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yk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x引出概念: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不为0)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注 意:1 k为常量,且k≠0 2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零时,该分式无意义)。3 xy = k

-1 4 当y=k/x写成y=kx时x的指数为-1。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识函数。

活动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3x-1 2 y=2x 3 y=1/x 4 y=2/3x

活动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若是,请指出K的值。1 y=-1/x 2 y=-2/5x 3 xy=0.5 4 y=2a/x(a为常数,且a≠0)

m2+2m-4活动3.当函数y=(m-1)x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

活动4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吗?哪些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 y=1/x 2 y=2/(x+1)3 y=1/x+2/x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时与数量x(件),那么变量y是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

(2)一个矩形的面积是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3)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分析及解答:(1)y=50/x 是 是(2)y=20/x 是 是(3)m=346.2/n 是 是

活动3 例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0.(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求y的值.四 自我检测。

下列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指出其中的k值。

2(1)y=x/3(2)5xy=1(3)y=1/x(4)y=4x+2(5)y=(k+1)/x 2.计划修建铁路1200km,那么铺轨天数y是每日铺轨量x的函数关系

式是 ————

3.若Y是X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为— 1/2,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m-7 4 已知函数 y=x是正比例函数,则 m = ___ m-7已知函数 y=3x 是反比例函数,则 m = ___。一定质量的氧气,它的密度ρ(kg/m3)是 它的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当V=10 m3 时,ρ =2kg/ m3.(1)求ρ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2 m3时氧气的密度.6.生活中有许多反比列函数的例子,你能举几例吗?

在下面的实例中,x和y是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吗?若是请列出关系式。(1)x人共饮水10kg,平均每人饮水ykg(2)底面半径为xm,高为ym的圆柱形水桶的体积为 m3

-17.(1)已知函数y=(k-1)x是反比例函数,求k的取值范围

k2-2(2)已知函数y=(k-1)x是反比例函数,求k的值。

k+1(3).已知函数y=(k-1)x。

①当k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②当k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

8若y=y1+y2,且y1与x1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K1,y2与x2成反比例,比例系K2当x=1时,y=1。当x=2时y=-1。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2)当x=3时,求y的值。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五 课堂反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忙嘛?

六、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体现高效课堂。

第五篇:1.1声音是什么教案

1.1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物理研究那几个方面?力热光电磁声,从今天开始我们先研究声现象。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那你有没有想过声音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声音是什么。下面来听一下声音,手敲琴。好听吗?那这么动听的声音它是怎样产生的?

(二)声音的产生

1.活动一: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如何使他们发出声音?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

想一想: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做一做:手指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有什么感受?(感到振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老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再看音叉,除了触及脸颊,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个发声的音叉它在振动?

放水里、边上放乒乓球。这个方法叫转换法:在物理学中,把一些无法直接感知或者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例子:如何知道发声的鼓在振动?放点小纸片。

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液气都能作为声源。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有哪些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说话,喉咙振动,发出声音,被你听见,它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你的耳朵里的?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提出问题: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猜想与假设:不能 设计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铃铛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筒抽去里面空气,听声音变化。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抽的时间越长,空气越少,声音越来越小。分析论证: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光,真空,就没有声音。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于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抽真空,只能通过声音变小,推理出真空中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辨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对)一切振动的物体我们都能听到它发出声音。(错)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一:1-2。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试一试:轻敲桌面听不到声音,耳朵贴在桌上可以听到声音。土电话 3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老师:既然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 1-3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来验证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图片: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人说话;钓鱼时不希望别人在岸上走动、大声讲话;

4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四)声波

问: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那么声音在这些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图片:水波;

老师:石头落入水中,激起的水波从石头入水处像四周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只是人眼看不到,视频:弹簧、水波

解释:当音叉…… 听到了声音。

结论:声音是以一种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的形成)当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就会听到回声,例子对着山谷喊。

回声:能够区分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17m 应用:测距离,原理S=1/2 V声T 辨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错)发声停止。

(五)声速

有回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还有哪些例子?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远处的人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我们把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看图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六)声音具有能量

视频:音响与蜡烛

实验现象:蜡烛火焰摇晃,而且越来越明显。实验结论:声音具有能量。

应用:好的:在医学上,人们利用声能粉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代替手术,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在军事上科学家还利用声能制造武器;利用超声波制成超声波钻孔机和切割机,对坚硬的玻璃、宝石、陶瓷等进行加工。坏的:爬雪山时不能大声讲话,否则易引起雪崩等。

总结反思

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反思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下载2.1.1函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1函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整式》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七年级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教案 ——《1.1 整式》 英山中学 刘晓文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人的终身发展。就人的培养目标而言,着......

    1.1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

    1.1 廉洁教育教案

    小学生廉洁教育 弘扬廉洁文化 加强廉政教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做游戏,使学生知道清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清政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

    1.1信息概念教案[范文模版]

    《信息概念》教学设计 上音实验附中刘洪丽 一、教学思路 《信息概念》作为“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个必修课程的意义。该节基本上是知识......

    高数1.1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 正确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

    1.1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课题:1.1集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

    1.1找空气 教案

    找空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2、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了解空气的特点,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2、引导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