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共5则)

时间:2019-05-12 16: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

第一篇: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

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

摘 要 微课导入是微课进入主体部分之前的先导、序曲或铺垫,是微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关系到微课能否吸引学习者,进而影响微课的学习效果。微课导入技能是网络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内外大量微课导入的分析和自身微课创作实践,深度剖析微课导入的七种常见误区,总结微课导入的四大作用,提出微课导入的九条对策与原则。

关键词 微课;课堂导入;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124-03

前言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是学习情感转化的纽带,是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向导[1]。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堂,微课学习是一种微学习。微课虽然简短,但结构相对完整,包括片头、导入、新课主体、提问与讨论、练习测评、小结、扩展、片尾等[2]。

微课导入是微课进入主体部分之前的先导、序曲或铺垫,是微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回?旧知、激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综观国内外海量的微课作品,笔者发现受学习者欢迎的优秀微课绝大多数都比较重视导入设计,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共性规律;而忽视导入设计的微课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微课导入常见误区

无视微课导入的作用,缺失微课导入环节 这主要归结于三种认识误区:

一是“没时间”说,认为微课时间那么短,主体内容都讲不清楚,哪里还有时间分配给导入环节;

二是“可有可无”说,认为导入不过是主体内容之前可有可无的铺垫,有没有无关紧要;

三是“废话”说,认为导入是在说一些无用的废话,纯粹浪费时间。

导致以上三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对微课学习的规律及微课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微课学习时间虽短,但其学习过程依然相对完整并且遵循学习规律。微课导入作为微课学习的先导、序曲或铺垫,主要有四个重要作用:

一是回顾旧知、激活经验,使陌生、复杂、抽象、隐性的新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熟悉、简单、具体、显性化的已有知识和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是创设学习情境,建立起新知识与学习者自身紧密的联系,使学习者不再是个旁观者,而是切身利益的相关者;

三是设疑激趣、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

四是调动情感、调整情绪、增进志趣,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认识到微课导入的这些重要作用,就会高度重视微课导入这个环节。

导入冗长、低效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要求入题快,聚焦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切忌在导入环节铺垫过多甚至“兜圈子”“摆排场”,一来学习者失去耐心,二来压缩了主体内容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如某微课花了一分多钟呈现片头、内容目录、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结果还没进入主体内容,学习者就失去继续看下去的耐心和兴趣。

生搬硬套班级授课的导入方法 微课导入不同于面对面班级授课的课堂导入,常规课堂导入行之有效的某些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做法只有经过改造和优化,才能用于微课导入。

走过场、说套话,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一些微课过分追求课的形式完整,甚至连与知识点学习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上课起立、师生互致问候、介绍微课制作个人和所在单位信息等也纳入微课导入环节。许多微课张口就是“同学们好”“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诸如此类千人一面、长年不变的课堂导入老套路、老套话,而没有针对微课导入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一些微课导入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很好笑,但实际上对后续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缺乏创意、无趣乏味、旁观者状态 一些微课导入缺乏创意,表现为方法老套、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显得平淡无奇、无趣乏味,学习者感觉学习主题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导入结束后自己依然是个旁观者,再看下去有浪费时间之嫌。

过分追求形式 一些微课导入在形式上费尽心思,制作了炫目的片头动画和导入视频,或引入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闻趣事,但与主体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只是暂时、部分地满足了学习者的猎奇心理,与标题党抢人眼球的做法无异。

与后续学习环节脱节 一些微课导入缺乏系统化、一体化的精心设计,与后续学习环节脱节,没有做到导入(开头)与主体(中间)、小结(结尾)三部分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互相配合、主线清晰,最终未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微课导入的对策与原则

为避免陷于以上误区,笔者考察、分析了国内外大量优秀微课的导入,总结出优秀微课导入之共性规律,提出如下九条对策与原则。

“短平快”原则 “短平快”原则是指微课的导入环节要时间短、节奏快,干脆利落地完成学习铺垫,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引出学习主题,进入后续主体学习环节。综观国内外大量优秀微课,笔者发现其导入一般都控制在半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分钟。如五分钟课程网微课《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只用短短20秒钟就完成了导入:“小到感冒,大到白血病,很多病症都需要依据血液化验来判断,这节课我们来教您怎么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这是一张血常规的化验单,这么多文字和符号,该从何看起呢?”美国Simple English Video网站英语微课Alone_Lonely以一对老年夫妻在丈夫外出前的临别对话为情境导入,短短七秒便创设出妻子独自在家(Alone)的学习情境。

个性化与亲和力原则 依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微课导入应遵循个性化与亲和力原则,给学习者耳目一新的良好第一印象,以最短的时间吸引学习者。如《顺叙与倒叙》只用三句话、短短15秒钟便完成导入:“你喜欢钓鱼吗?我是很喜欢的。那我讲个钓鱼的故事给你听,好不好?”给人以难以抗拒的亲切感、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微课导入要多用“你(您、亲)”“我”“我们(亲们)”,少用“你们”“大家”“同学们”之类的称呼,以便营造出个别化学习、一对一指导、家教式辅导、顾问式解惑答疑的学习氛围。

针对性与灵活性原则 微课导入应依据不同知识点(技能点)类型、内容、学情和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设计。如针对枯燥乏味、学习者兴趣不高的微课内容,应采取新奇、趣味性的微课导入。对于前后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可采取复习回顾型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活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对于适合情境学习的内容,应采取情境导入法,即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针对陌生、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可采取类比、对照、可视化的导入方法。

情境性原则 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n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3]。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合适的情境中完成的,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微课导入应遵循情境性原则,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者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帮助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和学习状态。

切身相关性原则 微课导入应使学习者感到正在学习的主题与自身息息相关、受益多多,从而使学习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切身利益相关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枪击事件生存指南》微视频在导入环节,采取枪击事件前后对比的方法,罗列了大量不同场所的触目惊心的死伤数字,以引起学习者高度重视,为引出主题做好铺垫;《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只用一句话“小到感冒,大到白血病,很多病症都需要依据血液化验来判断”,就凸显出学习主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学习者瞬间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趣味性原则 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采取珍闻、故事、成语、典故、谜语、笑话、游戏等方式进行导入。例如:五分钟课程网微课《罗斯福的三个面包》,将陌生、抽象的边际效用及递减规律与罗斯福总统鲜为人知的“三个面包”的有趣故事建立起关联;语文微课《顺叙与倒叙》以作者早上钓鱼、中午杀鱼、晚上吃鱼的故事为导入,引出记叙文的两种记叙方式――顺叙与倒叙。当然,趣味性的微课导入必须紧扣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切不可为趣味而趣味,偏离主题。

整体性与一致性原则 作为微课的先导、序曲或铺垫,微课导入应进行系统化、一体化的精心设计,与后续的主体部分(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关键点等)、提问与讨论、练习测评、小结与扩展等学习环节遥相呼应,做到一气呵成、互相配合、主线清晰,圆满达成学习目标。微课导入切忌随意性,与后续学习环节脱节、“两张皮”,整个微课显得杂乱无章甚至前后矛盾。

启发与导控原则 启发与导控性原则是指微课导入对整个微课学习起着开启思考、引出主题、导控方向、聚焦重难点等重要作用。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具有启发性与导控性的导入是微课成功的基石。为此,微课应尽可能以问题为导向,即: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激趣,着力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体环节着力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收束环节总结问题解决之经验、要诀,着力于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结构,获得质的提升。

科学性、教学性、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教学性、思想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微课导入作为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理应遵循科学性、教学性、思想性原则,做到内容严谨、准确和规范,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

参考文献

[1]蔡伟,纪勇.语文案例教学论:课堂导入与收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3]林红霞,李林,徐凤,等.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03,16(6):27-29.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形象表达出学校文化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大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学校文化的优劣在学生心灵中所留下的精神印痕。学校文化对师生良好个性和素质的养成具有导向、规范和塑造的作用,对师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前进,我们也逐渐将改革焦点对准学校文化的建设。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制度行为、精神观念的总合。学校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现在和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由于学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思考学校文化建设时往往会出现割裂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在实践中不自觉得出现一些影响发展的根本性失误,可称之为“失根”现象。以“根”描述,主要是表达其应有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失根”现象,会让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考察,“失根”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有“重物轻人、丢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个性;贪功浮躁、缺少积淀”三个方面。现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如下:

问题一重物轻人,缺少人的灵性,丢失精神之根。

案 例

1、某校建筑雄伟高大,校园设计优美。学校有计算机教室、音体美专用教室,也有一个藏书量挺多的图书室和漂亮的阅览室,但惊讶的是计算机很少有人使用,借书和看书的师生几乎没有,大部分计算机键盘和书架上的书,相关的桌椅已沾满了灰尘。

案例

2、某县城学校是花园式校园,有设计优雅的楼宇,有荷池假山,墙上有装饰各种字画图案,……但课间在校园却几乎没有学生自由嬉戏和玩耍的身影。

案例

3、某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花了很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搞花坛雕塑、给建筑物取上优雅的名字,搞制度上墙、搞校园美化、搞各项学生活动……调查中,很多学生竟然说不出写在校门的校训是什么,学生和教师中也屡有不文明行为出现。

从上面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物轻人的倾向,指导思想过于偏向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而不重视丰富人文精神的建设。3个案例中出现“丰富藏书却少有人管理和借阅,美丽的校园中却看不到学生玩闹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建设却没触动师生的行为和精神”的失误。这些都表明丰富的物质条件没有与人们向往自然、追求文明、追求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结合起来,出现了在现代设施与丰富物质条件中生命灵性和人性精神的丢失。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优化和提升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了更为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真正影响人一生的文化底蕴绝不是单纯靠物质和经济可以塑造的,而是更多需要对人行为和精神上的感召与提升。同时,学校物质条件的优劣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成正比关系,物质条件丰富的学校不一定就有优秀的学校文化,物质条件贫乏的学校却也可以建设出优秀的学校文化。关键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物,更要重人;要关注物质、制度,更要关注人的行为和精神。问题二照搬因循,缺乏发展的个性,迷失生命之根。

案例

1、某镇有8所中小学,校园内都是似曾相识的塑像,6所有名为“腾飞”或类似含义的塑像;都是似曾相识的“名人名言”;都是似曾相识的校训,内容都是“团结、合作、文明、创新”不同排列组合。

案例

2、某农村学校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搞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还到处请专家作报告等,结果使学校陷入困境,使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几乎都在准备这些活动。

案例

3、某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提升所谓的“品位”,摘下了学校师生写的挂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换上统一买来的名家书画;把学校搞了多年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停了,也跟风去搞条件尚不具备的艺术活动基地。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如“追星”一样,总是随波逐流;总是盲目的起哄;总是狂热到失去应有的理智。案例1中,看那一个个映入眼帘制作讲究、内容空泛的横幅竖幅、校风校训。我们心中会是一阵悲哀:丰富的语言到了表达校训上怎么就这么贫乏呢?怎么就找不到一句更让学生警醒,更为个性化的话语吗?案例2的学校不顾自身特点和条件,死搬硬套,盲目模仿,活动开展过多过滥,从而打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案例3将原来很有个性的优秀传统,当作脏水给泼掉了,不懂珍惜自身学校文化中很有个性化的因素,让学校失去了已有的内涵和活力。以上案例都在模仿中丢失了一所学校个性化的精神和追求,丢失了学校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因素。当我们面对千人一面,千校一风的景象,那何止是一个心痛了得。

问题三贪功浮躁,忽视过程积淀,丧失发展之根。

案 例

1、某校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领导热情高涨,作了方案,发了通知,说是要在两周内搞定。学校有关负责人忙于设计学校标志,请人写校歌,大搞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班级公约的拟定,班级陈设的优化布置等。几乎一夜之间学校要出现翻天的变化,广大教师在不清楚为什么之下学校领导高速泡制了“学校文化”;在学生毫不知晓的情况下,班主任几个通宵达旦一手就秀出了“班级文化”。

案 例

2、某校总是不断更新墙上和纸上的办学理念,急急地把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制度推倒,再另搞一套。有关活动什么时候搞,怎么搞没有一个定数,往往昨天还在做的,今天不做了;去年有的,今年没有了。

案 例

3、某校有百年历史,享有很好声誉,学校却急于做大,一下子并吞了周边四个学校,又搬迁了新址,最后又改了校名。结果割断了学校文化历史的传承,原有的文化氛围受到严重破坏,最后学校办学质量随之下降。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单纯求追名目繁多的活动,一味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文化节、活动周,各种活动一拥而上,搞疲劳战术,没有条件也要上,追求哄动效应,追求即时功利。„某某教育”提出,学校就模仿“某某教育”;“某某理论”问世,学校就推倒原有的一切传统,从头开始效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忽视了历史和过程的积淀。缺少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和熏陶;缺少应有的坚持,缺少一种长期积累和保持的习气。结果是在贪功浮躁中,丧失了发展的根本。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活动,需要的是那贴近师生实际、学校实情能真正促进师生精神发展的活动;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改革,需要的是在历史传承和过程积淀基础上的改革。以上三方面问题是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典型误区,可以说这三个误区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健康发展的致命伤。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现结合考察绍兴上虞两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优秀做法,如“注重精神建设形成主流核心,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挖掘地方和校本资源,传承民族和学校文化传统,创设有个性的特色文化等”,思考以下“寻根”策略。

一、构建一个让人感动崇敬的生动灵魂,萌生精神之根。

在学校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因些,我们一定要先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只有竖起精神文化的旗帜,才能将其它各种文化尽收帐下。精

神文化在学校中要表现师生付诸实际行动的办学思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师的教学观念、工作态度和精神等等。最重要的是让其中的一种精神成为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和核心。

在精神文化这个核心中至少应有一个让所有人崇敬、敬佩的生动灵魂,即一个活生生的精神。这人可以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是英雄模范,是知名的校友,是地方的乡贤。通过学习、感受、体验、展示、宣传相关人物雕塑、图片、影片、人物传记、生平故事等形成一个本校特有的精神核心。如名校上虞春晖中学以创始人经亨颐奉献开拓的精神和他在1922年提出的校训“与时俱进”,激励着学校一辈辈的师生不断开拓创新,学校还利用曾在学校工作过的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以他们丰厚的人文精神感动一代代新人。又如绍兴柯桥小学融合了绍兴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自强育人”的学校精神,在师生灵魂中撑起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还有绍兴鲁迅中学,继承鲁迅的“立人”精神,让学校洋溢着实事求是和敢于批判的精神。

一所学校要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起一个让人崇敬的生动灵魂,让他感动着一辈辈的老师、一辈辈的学生。让人性的光辉不断照耀师生们的心灵,让丢失的精神之根不断萌发新芽。

二、搭建一方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求生命之根。

冰心说:“有个性才会有生命”。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个性化地建设,杜绝不考虑学校和师生实际的模仿,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以人为本”。在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建设上,要从师生的“人之本性”出发。学校管理的制度与措施,要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而制定和实施,才能被全体师生所接受,才能在长期共同实施中积淀为文化。如上虞春晖中学“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 的办学思想,从1922年提出,历经八十多年还有鲜活的生命,是因为春晖创始人对教育主体“人性化”的深刻把握,才让春晖的管理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再如绍兴市鲁迅小学从“人本”教育出发,创建了“选择”性学校文化,实践出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开放的“教育超市”环境,给学生充分获得教育的自主选择权。在该校里可以看到学生选择教师、班级、课程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种尊重个性、引导兴趣的“选择”性学校文化。自由活动时间,有学生在教室里画国画、做手工、说英语、拉小提琴,有学生在操场上跳芭蕾、做体操、吹鼓号,人的个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还如崧厦镇中在管理中一条规定:不吃早餐的人不许进课堂。学校的食堂备有免费的早餐任你享用。这一条严格的规定,却不断流淌人性关怀的温馨,不知有多少的师生为这关怀感动着。我们可以想到:只有充分尊重人性需求的文化,才会是真正有灵性的文化。

(2)全员参与。个性化的学校文化还来自于全体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我们要让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有自主参与的时间、空间、机会。例如上虞金清扬中学设有“学校发展金点子”办公室,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可以向学校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点子被学校采纳,还可获得一份有意义的小礼物。崧厦夏沔尊小学还将学校中有关师生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都采用公开办公和听证形式的制度文化,是来自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下形成的有特色的制度文化。上虞崧厦镇中有“每周五下午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各科任负责人集中15分钟,相互反馈问题,然后校行政班子30分钟集中办公,然后将各项结果反馈和新的要求及相关措施当晚上挂校园网进行公布,让全校师生能及时了解,充分参与。”这种高效务实的行为文化是在采纳全校师生不同的意见,经多年教育实践形成的。还有崧厦镇中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确定是在当时全校2000多名师生和许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下诞生的。因此,全体师生的参与更能创设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3)就地取材。从学校本土的地域文化出发,寻找建设个性文化的最佳促发点。如上虞崧厦镇中,依托“中国伞城”的地域特色,围绕“伞”文化,把“伞”字与“德”字联结起来,弘扬“伞业精神”,把崧厦“伞人”不畏艰难、敢闯敢冒;勤劳勇敢、渴求富裕;敢立潮流、勇于争先;精明能干、务实求信的精神,引入校园。并在校园内建立“伞文化陈列馆”,围绕伞文化、伞城名人有计划开展了诸如“十佳小伞花”、“争做伞城文明人”、“小小伞花文艺汇演”、“伞城小画家”、“伞城学子体验

伞城”等活动。再如上虞岭南乡清潭小学地处虞南山区,是一所办学设施相对落后的村完小,学校根据农村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利用山乡遍地可掏的树桩树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根雕入手,进行德育—劳技—美术一体化特色文化建设。美术课设计构思根雕,劳技课加工制作根雕;校园路程指示牌是根雕,走廊文明展示牌也是根雕。这些富有地域色彩的学校文化是极富生命力的,可以有效推动学校文化向纵深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用。

(4)因人而异。从学校和地方出现的乡贤名士的德能才智出发,以名人的生平事迹、故事等为切入点,寻求学校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又如上虞金近小学充分挖掘童话作家金近的人文资源,竭力营造童话化的教育氛围,构建了“小鲤鱼,跳龙门”这一极富本校特色的学生素质评估体系,学校每周开设两节童话课,推出了校本教材——《童话红黄蓝》,营造了“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唱童话,画童话,演童话”的学校文化。上虞岭南乡中心学校充分利用教师爱好儿童诗的优势和山乡丰富的诗歌创作素材,组建“浪花儿童诗社”,把诗歌引进校园,把诗歌带入课堂,营造了诗意浓浓的学校文化。又如上虞夏沔尊小学以夏老的“爱的教育”思想为背景,每个学期都有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爱的教育”师生主题活动,师生相互讲述教育中感动自己的一件件事,用自己的行为去表达尊师爱生的感情。

因此,我们可以靠“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等措施和方法,搭建一方让师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寻得学校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根。

三、寻找一点过程的支撑,培育发展之根。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建校以来所有文化因素积淀而成的。现在的学校文化时刻也不能与过去的历史和传统断开。如果失去了历史和传统,学校文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摒弃近功急利的思想,注重对传统和历史的继承,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重视细节的建设和过程的积淀。我们从“挖掘传统、关注细节、长久坚持”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把握,能让学校文化获得长足的发展。

(1)挖掘传统。挖掘传统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要对地方和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中优秀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起学校文化中人类精神的支柱。如上虞春晖中学以创办人经亨颐墓塑像、墓地,经亨颐故居和纪念馆为学校文化建设基地,全校师生不断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这第一任老校长爱国家、爱事业、爱白马湖的春晖精神。学校还结合陶行知先生在春晖的留言:“五心”教育(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给自己)在教学楼前建造“五心”教育碑,每年开展“五心教育”,让学校获得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五爱”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师生的心灵不断地受到拷问和撞击,就是我本人,在一次匆匆的春晖之行中,心灵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的震憾。又如上虞丰惠镇中以学校地处四明山区的地域文化,利用周围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只要我们进入以上学校的文化之中,无不被这深厚的学校文化所打动。

(2)关注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小事做起,注重发展过程的每一点,进行仔细琢磨和推敲,从而获得学校文化的最佳发展。细节具有无形的张力,能展示学校的品位和前途。关注学校文化的细节建设,就是处处做文化建设的有心人,时时让师生在教育的细节中彼此感动着对方。如上虞崧夏镇中教室的墙上都是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格言和书画作品,校园中每一颗植物都有学生精心为其取下名字的文化细节;绍兴蕺山中心校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一本书,用书信、E—mail等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还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写生日留言的文化细节;上虞滨江小学的校长办公室有历届校长的大幅照片、教师办公室有历届优秀教师的照片和教育格言,各个班级中有历届学生留下来的班级口号的文化细节。这些文化细节,让校园充满自主、互动、温馨、爱意的文化氛围,无形中让校长、教师、学生彼此感动着;让每一个师生与学校历史和传统自然的融合,让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谐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就是这一个个细节,让学校文化的底蕴在不断的加深加厚。

(3)长久坚持。长期坚持指学校文化来自历史长期的积淀,一个制度、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在保持与时俱进基础上的坚持才会形成有内涵的文化。学校教育中一次两次活动只能叫活动,如果某项活动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形成传统,在学生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成了文化。如崧厦镇中将“文化长廊”系列主题活动,列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之中,结合学校的发展趋势分别作有五年和十年的规划,并且每一项活动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规定性。就拿校园的学科园地是每两周一期,现在已是200多期,是师生坚持了十多年后形成的一种自觉的文化。又如绍兴县实验中学每年五月开展“红五月——共青校园文化月”革命传统教育,从建校开始,一直不断坚持。因此,建设学校文化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最长久的就是最有内涵的。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积淀过程,要切忌“重物轻人,丢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个性”“贪功浮躁,缺乏积淀”三个误区,应抓好“构建一个让人崇敬的生动灵魂、搭建一方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找一点过程的支撑”这三个有效途径,创设和谐的学校文化,让全体师生在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中获得应有的精神感召与发展。

第三篇:导入课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例谈

导入课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例谈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学习体会

【内容提要】导入,是指上课时,教师能迅速的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教学任务和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课如果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导入得好,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积极参加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观认为,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的整合,课程与教学是统一的。教材是范例,是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教材不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条件、学生现状、学校特色、社会环境,灵活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新课改体现了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回归生活的生态观;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文化观,立足过程、形式多样、促进发展的评价观等。初中思想品德课从特点上看,它更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它是青少年的课程,而非成年人的课程;它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它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初中思想品德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基于此,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导入、建构、践习等三个主要基本环节。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精心设计。

二、导入课的基本要求:

(一)、导入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1、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2、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求为目的。

3、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

4、以灵活多变方法为手段。

(二)、有效导入有四大特点: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3、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4、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的整合

(三)、导入创新设计的十种方法:

1、承上启下式。

2、诗歌式。

3、图解式。

4、音像式。

5、创设情境式。

6、即兴式。

7、故事传说式。

8、热门话题式。

9、设问式。

10、漫画激趣式。

(四)、导入的五大注意事项:

1、求精,有概括性。

2、设疑,求启发性。

3、巧妙,有趣味性。

4、求准,有严密性。

5、适时,3分钟为宜。

三、导入课设计实例: 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的教学课程,探讨如何就导入课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导入课的设计。一节新课通常只应用一个导入,但该课有肖像中的权利与姓名中的权利两个教学内容,我分别运用了两个导入。(本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了PPT课件。)

(一)、第一个导入设计:我有肖像权。

【老师】问:我手中拿的是一张面额100元的钞票,是农民朋友卖粮收到的一张假币,现在你是银行工作人员,请你教教农民朋友如何识别假币?如果你没有100元的,那请你拿出5元、10元的,你一样可以教他们。【出示HD90假币幻灯片】

【学生】拿出钞票,仔细分辨,交流识别方法。利用HD90假币这个社会热点,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帮助农民朋友识别假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如何才能让全体同学都真正参与活动呢?在细节上我考虑到,学生手头有100元大钞的并不多,如果他们只是观看幻灯片与我手中的钞票,则只能停留在观察上,而真钞毛主席头像凹凸感非常强这个感知,不是靠“看”出来的,而是靠“摸”出来的。所以叫学生拿出随身的5元、10元这样小面额钞票,去辨别真伪,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如果学生没有动手实际操作,他们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教师也就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回答,着重总结出“真钞的毛主席头像是手工雕刻的,所以真钞毛主席头像摸起来凹凸感非常强。”从而导入新课“肖像”。

新课改要求“以学为本”的新理念,课堂的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像、质疑、创新的过程。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力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路线。这个导入运用了当前HD90假钞这个热门话题式的设计方法,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眼看手摸5元、10元人民币,比较、鉴别、交流,体验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完成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导入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符合有效导入的四个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不能过多在辨别上纠缠,而应该引导至“毛主席头像”上,落实了导入课的注意事项。另外提高了学生的反假币意识和能力。

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管理者、引导者。所以,只有准备充分,细节才能完善。管理学家汪中求写过一本企业管理书籍,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有没有经过细节化设计的导入,往往也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

(二)、第二个导入设计:维护姓名权。

【老师】大家知道老师的名字:袁华新。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曾经很想改掉这个名字。以前经常有人将老师的名字叫成“袁新华”,大概是他们看惯了“新华书店”,听惯了“新华社”吧,所以才习惯地念成“袁新华”。还有人将老师的名字故意念成“袁花心”,我怎么竟成了“花心”老师呢?所以啊,老师很苦恼。请同学们想想老师的名字到底好不好呢?要不要改掉?你愿意给老师起个什么好听名字呢? 【学生】回答略。七嘴八舌的讨论,气氛异常活跃。这个导入运用了设问式的导入设计方法,没有死板的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姓名作为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创设了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环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评价老师的姓名过程中,掌握了“姓名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的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有权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尊重他人姓名权”等教学目标。没有将学习简单的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没有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等方法,将生活引入课堂,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交往、互动,达到共识、共进。本着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完成了学习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当然,教学无常规,导入无定法,每节课到底采用什么导入设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按照导入课的四项基本原则,体现有效导入的四大特点,灵活运用导入设计的十种方法,重视导入的五大注意事项,拓宽课程资源,细节化设计,用3分钟的导入,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第四篇:例谈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

例谈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

鲍田中学 戴小云

[内容提要]:

例谈当前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四大误区:

一、教师提问缺乏耐心,缺少等待;

二、语文课成了包罗万象的“万能课”;

三、学生讨论合作流于形式;

四、“读写结合法”泛滥。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教师转变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会等待;

二、加强对文本的学习和解读;

三、备课时吃透教材,具体操作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

四、准确定位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健词]:

阅读课教学误区对策

“课堂教学是门科学,有规律可找;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有强烈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待于探究、完美。”这是市进修学校包哲老师在一次评课上的发言,听后颇有感触。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但透过热闹的现象去冷静地思考,确实发现存在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这此遗憾、这些误区促使我们对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深入反思,并积极思考对策。

误区一:教师提问后缺乏耐心、缺少等待。

[现象一]:一位老师教《云南的歌会》让学生速读全文,并思考概括文章写了歌会的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可当学生还未读完,甚至来不及思考时,教师就叫停,马上让学生回答。

[现象二]:有教师上《台阶》一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问题,概述课文内容”。课件上的问题已很明确,可当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时,教师地喋喋不休地补充概述要求,阻碍学生的正常思维。

[现象三]:一老师上《岳阳楼记》,逐段分析课文。“教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自译第二段”,“用1分钟时间提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用3分钟时间思考老师的问题”„„在时间上给学生以严格控制,而正因为此,就出现了时间不够,学生回答不好或老师说“那再给你们x分钟时间”的结果。

[反思]:这些虽然都只是教学细节,但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缺乏等待心理。教 1

师对学生学习心理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缺乏信心,担心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过分强调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仍以自己的思想、思维、思路左右着自己的课堂。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必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揣摩、历练才能完成,任何包办代替的结果是不能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提并论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中采用的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认知风格”,上述教师的这些行为明显打断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所得的,但对中下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生产者,学会等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观念。

误区二:语文课成了包罗万象的“万能课”。

[现象一]:一教师上《石壕吏》一文,全文分析完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老妇人,再现故事情节;另外请一学生上黑板语合语境画图。

[现象二]:一名教师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在对课文稍加分析后,就用大量时间来看影片《后天》中的情节。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论,使语文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天地。于是,语文教师过份夸大了它的外延。有些课怎么看也不像是语文课。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一些问题,做些表演,画些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甚至将语文课上成了社会课、自然科学课。诚然,语文课堂引进小品、表演、演讲、辩论会等形式,确实给语文课带来不少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热闹的活动,不见对文章的挖掘、共鸣,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对策]:我们倡导综合性学习,但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它的最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热练运用祖国的语

言文字”。不管新课程怎样改,“语文味”始终不能淡化。仔细地阅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一篇文章,能够读得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章中丰富、浓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铺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才是正途。

误区三:学生讨论合作流于形式

[现象一]:一教师在教《敬畏自然》时,提问说:“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敬畏自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三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而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着边际地闲聊;有的小组干脆沉默寡言,无人开口„„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人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堂。这种泛用的结果是: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在以班级为基础上的多样化,是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种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具体操作时注意这样几点:

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误区四:“读写结合法”泛滥

[现象一]:一老师上《福楼拜的星期天》,离下课仅5分钟左右时,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过的“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方法”对你的同学作一下肖像描写。

[现象二]:一教师上完余光中的《乡愁》后,让从未离过家乡的学生们仿写“乡愁是”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阶段目标将阅读和写作目标分得很清楚,对于一堂阅读课的教学,阅读与写作孰轻孰重教师应很清楚地知道,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恨不得一吃吃成胖子”,这样的结果势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也不否认,学生从小到大写作,常常离不开模仿:仿主题的确立,仿材料的安排,仿语言的表达,仿手法的运用等。但是不问学生有无此类生活,不问学生有无此类情感(如现象二),不问这篇课文仿写的难度(如现象一,七年级学生在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议论、记叙,什么是抒情、描写情况下就让他们当堂运用,这样能写出多少佳作?且不谈佳作,能下笔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说假话,说成人话,甚至胡编乱造,空话套话泛滥。又何来“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思”,又何来“说真话、抒真情”,离开了“真”又何来“善”与“美”?

[对策]:通过仿写这一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无可厚非,然而读写语合法却是在“不适当的时间选择了不适当的方法”,以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崔允郭教授提出“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份„„如果教师在还没有弄清教什么,学生到底得到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活动设计上,在教学中自然很容易走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准确定位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外,“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切体验。”

有专家指责当今的学生作文多无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甚至认为“当

堂作文无非是训练写作速度”。而为提高作文水平打基础的读写结合法更无任何意义可言,所以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放在综合活动课或专题训练中加以适时地运用。

新事物的诞生,总会经历种种坎坷和磨难。新课程的改革,也面临着种种缺憾。“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时间的冲刷下,在我们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平静下浮躁的心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会有更高的超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崔允郭《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人民教育》2004年13、14期合刊

3、黄厚江,杨斌《语文诗意的追寻》,《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12月

4、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导(初中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6日

第五篇: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谢同心

摘要:微课具有传统资源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重开发,轻使用;重拿来,轻自创;重课堂播放,轻课外应用;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提出了走出误区的对策:大赛驱动,大力推广应用微课;微课应用要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内课外;综合利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应用微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关键词:微课 教学 应用 误区 对策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优势无与伦比,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微课在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1、重开发,轻使用

目前,我国微课发展迅猛,老师们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优秀微课,但这些微课资源的应用情况极不乐观。据调查,在中国微课网平台,仅有16% 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这造成了微课资源的极大浪费。许多教师只有在评奖和上公开课等情况下,才应用微课。微课的发展,关键是教师会用微课、用好微课,而不是只开发不使用。我们要切实把微课的应用作为微课发展的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核心指标,并积极推广应用于教学中。

2、重拿来,轻自创

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微课,不加剪辑,在课堂上照搬这些微课进行教学。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虽然能节省时间,但他人的微课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教材也有差别。

网上照搬的微课难以与自己的课堂相融。况且,微课的主体——微视频剪辑不方便,不如教学设计、课件那样容易修改。我们要改变这种“重拿来,轻自创”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更多地依照自己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的具体情况制作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3、重课堂播放,轻课外应用

不少教师只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没有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其实,微课不仅可用于课堂教学,还可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已经懂的内容可以快进,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听不懂的可以重放,微课这一特点决定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也更适合学生课外使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4、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

不少教师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把对微课的应用仅仅限于播放微视频。微课除了包含微视频这一核心资源外,还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学习任务单,等等,是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主题资源包。微学案、学习任务单、微练习,配合微视频,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理解——掌握——应用——评价的自主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微课的价值。因此,教师应综合应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上述四大微课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直接影响到微课的发展。我们要走出以上误区,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对策:

1、大赛驱动,大力推广应用微课

微课短小精悍、形象直观,讲授教材的某一重点、学生学习的某一难点,或者一道例题、一个案例等等细微内容,时间只有数分钟,学生能轻松快捷地掌握微课的内容。学生看完一个微课,虽然只是弄懂了一个小知识点,也会产生很大的成功感。此外,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可回看,可暂停,而在传统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学生就算没有听懂,也大多不好意思提出问题。总之,微课优势无比,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微课。

举办各类微课应用大赛能有力推广应用微课。微课应用大赛能激发教师应用微课的兴趣,使得教师在竞赛的驱动下积极应用微课。微课应用大赛是微课应用的导向标,它指引着未来微课发展的方向。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以举办各类微课应用大赛,如:微课应用论文大赛、微课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微课应用行动研究案例评选活动、微课应用于教学的课堂实录评选活动,还可以评选热门微课资源库,以点击量和下载量为主要评选指标。微课应用大赛不仅能促进微课的广泛应用,还能提供教师应用微课的交流平台。在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可以进行跨地区的交流,相互切磋应用微课的经验,从而提升微课应用的整体水平。

2、微课应用要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

教师自创的微课,能更好地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因此,自创的微课更具适用性。但教师事务繁多,除了要上课,还要出练习、改作业、编试题,等等,若教师所需的微课都由教师自己制作,教师会忙不过来。

在教学中借用他人的微课,是微课应用的另一途径。目前,我国有一些优秀的微课网,如优课网、佛山市优秀微课平台、微课堂、中国微课创新教育社区、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等等,教师对网络共享的微课资源进行筛选、甄别,选择优秀微课“为我所用”,不但可以让名师“帮我”教学,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观看不同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博采众长,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大大提高。但借用的微课不一定适合教师的教学特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况且,现在,我国微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网上的微课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教师需要的微课,网络上不一定有。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制作微课并应用于教学中,特别是同地区、同类学校间的合作,由于组织便利、教材统一、学生情况相似,更便于合作制作微课。学校或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精心组织学校与教师,或组建团队,有计划地开发系列微课,形成完备的微课资源库,然后开放给教师、学生共享使用。合作制作微课能提高微课的质量和数量,但容易受制于人,若合作方放弃制作,那微课的制作就会半途而废。

从上可见,自创微课、借用他人的微课、与他人合作制作微课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在微课应用中,单纯地自创、借用与合作都是不够的,应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即自创必须的微课,借用他人的优秀微课,与其他教师或兄弟学校合作制作系列微课,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微课。

3、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内课外

微课功能强大,用途广泛,不但适合课堂上使用,而且适合课外使用。

微课适用于课前预习。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会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础知识扫清障碍。随后的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测试、反思等。这就是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核心内容。以往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精力引导学生逐步感悟重点、难点,教师设计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微课则恰恰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通过微课对重点难点做基础介绍,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检测总结,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微课适用于课后复习。利用微课,学生可以对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巩固提升。此外,微课也为家长了解子女学习状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而且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反复观看微课。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

微课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辅导。有些学生因病因事请假,过后找老师补课,但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及时给学生补课,况且,老师补课时也不会完全像在课堂上讲课那么详细。如果有了微课,学生即使缺课,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利用老师的“微课”随时随地自学,及时补上所缺的课程。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把微课全方位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个别辅导。

4、综合利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

微课除了包含微视频,还包含学习任务单、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等多种资源要素,各种资源要素功能各异,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共同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资源包。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例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练习是对微视频知识的巩固,符合中小学生学练结合的特点,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学习任务单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微学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有助于教师之间交流学习。

总之,观看微视频,查看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地发挥微课各种资源要素的作用,能够使师生有步骤地在一个系统下全面学习和掌握目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尚不成熟,需要改进和提高。微课优势显著,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微课,用微课的优势实现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谢同心.微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践与运用[J].教学考试,2015,(53):33-34.【2】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微课的制作[J].广东教育 综合版,2014,(1):28-30.【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下载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例谈微课导入的误区对策与原则(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例谈

    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例谈 官当小学 施顺龙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

    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 要: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在各级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迅速展开,可语文微课教学现状难尽如人意......

    例谈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导入(共5篇)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导入 “成功的开端是良好的一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富有哲理和启发性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再现已学的知......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许多一线教师希望尝试制作微课辅助教学,但大多数老师对如何制作质量较高的微......

    微课与视频课区别(共5则范文)

    微课与视频课区别 (1)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课堂教学,既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更注重学生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微课不但......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5篇材料)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

    例谈微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微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微课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精简又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适合学习者......

    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样例5)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