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共5篇)

时间:2019-05-12 16: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

第一篇: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

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教学主题化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被逐渐应用到现行的教育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应对当前数学教学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主题化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浅谈主题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数学 主题化 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形式化过于严重,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堂内,学生的思维往往得不到拓展,一离开课堂,也就脱离了数学。现行的新课标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数学,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化教学时,就应该主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中模拟出生活场景或是实际情境,让学生将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思想代入到实际情况中,从而以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来激励学生,最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时,引用主题化教学的理念,主动创设了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明白了该章节知识的重要性。这位教师在教学时,先是向学生提问到:“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吗?”学生纷纷回答:“13亿。”教师又问道:“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吗?”学生纷纷沉默。这位教师便继续说道:“同学们,假如你们是我国的领导人,你需要知道咱国家的总人口数,男生总数,女生总数,老人总数,小孩总数。你们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许多学生的思考。这位教师这时便创设了一个情境,调查整个班级的总人数,总男生数和总女生数。在学生轻松调查得出结论以后,这位教师又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调查整个年级的总人数,总男生数和总女生数。学生在模拟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普查”和“统计”的概念。在这位教师的情境教学下,学生纷纷燃起了极强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大大提升。

二、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将教学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主题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直接展现教学主题,而是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数学活动或者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或引发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设计教学活动,注意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出良好的数学素质和较高的综合能力。

某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时,运用主题化教学模式,通过“抛掷硬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了“可能性”问题的探究。在课堂教学时,这位教师先是带领学生学习了有关概率的基本知识,其后在探讨“可能性”的概念时,这位教师便要求学生进行“抛掷硬币”的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枚硬币,抛掷一百次,然后统计正面及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安排下,热热闹闹的开展了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硬币正面出现的可能性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基本是一样的。其后,这位教师再要求学

生就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并交换讨论。学生在总结分析和交换讨论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可能性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还同时锻炼了其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焦点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究解答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有探究意义的数学知识。引用主题化教学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主动地设计一些焦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寻求该问题的解答,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于数学的系统性理解。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具体都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明白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在发现的动态过程,其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有学术意义。

某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关于“勾股定理”这一块时,运用主题化教学的思想,设计了一个需要学生进行互动探究的焦点问题。这位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块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而是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在知道两条边的情况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求解出第三边?”这个问题成为了课堂能否进行下去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这一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有的小组自行画出了数个直角三角形,并用直尺量出了各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在大量的数据的观察和探索计算下,这个小组的学生发现了“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规律;有的小组的学生则制作了直角三角形的小纸片,用直尺量出了两条直角边,然后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又量出了底边的高,进而计算出了第三边。不同的小组均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有的很有创意,有的则比较规矩。然而在这样的互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而在之后的教学中,其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也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牢固了。总结:

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是我国新课改下提出来的主要教学理念,是符合现行素质教育大潮的科学教学思想。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主题化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焦点问题的提出。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之中,实现其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

[1]张辉荣,朱德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2]陈建.浅谈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4)[3]陈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主题教研[J].林区教学,2012(9)

第二篇: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获取新知的过程。这种对知识进行“再发现”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积极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是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研究和关注的四个重点。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效运用好有关策略。

一、激趣设境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情境性教学”,即把学习放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以丰富体验、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因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再现知识发现过程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在一定的良好情境中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导入、展开、探究、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创设既符合教学内容又富有新意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投入探究活动,保持情绪活跃、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以获取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一课时,教师请小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编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家商店。柜台里有铅笔,标价每支4角;钢笔,每支8元;篮球,每个68元;糖,每千克12元;……)

生1:你好!我买5支铅笔,3支钢笔,4千克糖。

生2:好,铅笔每支4角,钢笔每支8元,糖每千克12元。

生1:一共要付多少钱?请开张发票。

(生2口述算式,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课件演示)

这里,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情境,一方面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找到了原型,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

二、随机启导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信息渠道多方面、多元化,思维方式多趋向、多角度,交流手段多层次、多形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也具有开放性,对学习内容的意义理解也会出现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意义建构的差异性,随机启导,适时点拨,合理设计和提示新旧知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线索,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真正意义。

这是一堂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片段,教师采用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的木桩,标出了底面直径和高)

师:屏幕上是什么呀?

生:高30厘米、直径20厘米的圆柱。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有学生说想知道圆柱的表面积,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给圆柱刷油漆的问题。先请学生说说给圆柱刷油漆有几种情况,学生提到只刷一个侧面,于是一起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又有学生提出刷整个圆柱,再让学生求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接着有学生说还有只刷圆柱的侧面加一个底面)

师: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只刷圆柱的侧面加一个底面?

生:水桶。

师:非常好,你能列式计算油漆的面积吗?

生:3.14×20×30+3.14×(20÷2)2

师:说说意义。

(学生不会说,教师为他提供三条求助途径:一求助本组同学,二求助全班同学,三求助电脑。学生选择求助本组同学,并答出了意义)

生:我想知道把圆柱横着切开、竖着切开表面积怎么变化。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

师:横着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生:3.14×(20÷2)2×2

师:好,那么把圆柱竖着切开呢?

(学生回答不上了。于是利用课件演示竖着切开有不同的情况,后来又研究了把圆柱体木桩“削了”和“挖了”后产生的一系列独具匠心的问题。)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开放问题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问题,而教师则“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针对具体情境和疑惑之处,相应随机地作出不同的启发和引导,使不同学生都得到认知的收获,三、协同合作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社会性活动的过程,不仅有独立思考,更有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但是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师生间、生生间的协同合作对主体认知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支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投入对话与讨论,激励思考与自我纠错,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新知,去纠正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片面,实现信息分享和共同发展。

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中的几个片段,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计算公式,并追问: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有什么关系?接着,多媒体课件出示锦江大酒店外景)

师:这是美丽的锦江大酒店,现在要在酒店正面的墙上安装一圈霓虹灯管(课件演示围绕顶层圆形餐厅的霓虹灯管),要安装多少长度的霓虹灯管呢?请思考,这个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学生两人一组测量圆的周长)

师: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呢?

生1:我们用一根绳绕圆一周,作个记号,再拉直量出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生2:我们用皮尺绕圆一周量出圆的周长。

生3:我们用透明胶带绕圆一周,剪去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生4:我们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回答时多媒体课件演示测量方法,教师强调操作要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你们的测量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测量工具、方法不同,测量结果会存在一些差异。此时,教师甩动一端系有粉笔头的绳子在黑板左侧画图)

师:请观察粉笔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你能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说不能,教师适时说明通过测量得到圆的周长具有局限性,我们需要找出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接着,教师甩动系有粉笔头的另一根较短的绳子在黑板右侧再画一个圆,问学生哪个圆的周长大一些,为什么?)

师:你们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生1:我认为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

生2:我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教师说明两个回答其实是一样的)

师:我们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先回忆,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倍数关系,教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犹豫地说:会不会也是倍数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前面测量出来的数据,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2倍。

生2:我猜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生3:我猜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生2:我猜想圆的周长至少是直径的2倍,最多不超过直径的4倍。

师: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几倍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发现规律。

(教师提供钥匙圈、针线盒、光盘等不同大小的三个圆形物品,每个小组合理分工,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用计算器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周长、直径、比值的所有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最后全班交流通过实验的发现。)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于是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上介绍圆周率的知识,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顺理成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运用了以上三种教学策略,创设了具体实际的教学认知情境,提供了观察、讨论、思考、应用等活动机会,适时随机地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在合作实验探究的活动中,不仅在认知上,而且在情意交往、自我调节等多层面上都得到了发展,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心理意义的帮助者。注重上述教学策略,将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成为创新的、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

(王蕾,无锡高等师范学校,214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三篇:例谈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就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参与意向

参与意向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参与意向来自学生对参与对象的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伏悬念,设疑问,以营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

1.在“悬念”中参与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产生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主动地去解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疑”中生奇,问中激趣,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向。

2.在“问题”中参与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设计思维价值高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把握住质疑问难的时机,把问题提在学生疑点上,为学生获取新知识铺路搭桥,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学生需要静中思维的时间,不能片面追求教学密度,而搞抢答式的提问。如果仅让个别优生的回答代替全体学生,就会使学生参与面狭窄,不利于对全体学生参与意向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手段,创设参与条件

教育家吕叔湘讲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意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参与,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1.“操作式”参与

运用学具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求新知活动。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操作可以是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10厘米的小棒6根,15厘米、8厘米和6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摆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学生信息反馈,教师出示图例如下: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同时提问:15厘米、8厘米和6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不能)。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又渗透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图例,进行比较、分类。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边三角形(图①),等腰三角形(图②、图③、图④)和不等边三角形(图⑤、图⑥、图⑦)。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图①、图③、图④)、钝角三角形(图②、图⑥、图⑦)和直角三角形(图⑤)。学生在操作观察过程中形成表象,并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的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智力活动。

2.“讨论式”参与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的复杂过程。展开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能够解放思想,自由争鸣、畅所欲言。通过讨论与争辩,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渠道的广泛信息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表现自我,交换思考结果,是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完全发展,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

三、重视思维过程,提高参与质量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精心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1.参与“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概念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因此笔者在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中学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互质数”时,先出示六组数:①7和23;②2和9;③9和10;④1和6;⑤7和14;⑥12和14,要求学生说出每组数的公因数。然后指出①、②、③、④组“公因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而⑤、⑥组数“除公因数1以外还有其他公因数”,它们不是互质数。引导学生对以上①―④组数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得出四组数情况不同:①组是两个不同的质数;②组是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③组是两个都是合数;④组是1和其他自然数。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表述概念的定义。在学生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概念建立后,还需要从一般到个别,把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巩固,因此笔者还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教学:第一步,按上述①―④组数的情况各说出四组互质数;第二步,对“互质数”和质数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区别两个概念的本质不同;第三步,在举例判断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如第⑤组;两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如第⑥组。最后总结概括出判断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的三条规律:一是“不同的两个质数”,二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三是“1和其他任何自然数”。学生参与了“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这样的认识思维全过程,使思维得到锤炼。

2.参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解题思路是学生解题时思考的线索,学生学习知识不单纯是为了解题,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把解题模式交给学生去套用,而应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去寻求解题思路。解答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思维规律,应用题的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总是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联系着,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求什么,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是直接已知,如何去找到间接条件去搭配已知条件?或者思考: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有些数学题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例如:有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为15,如果分母减1,分子加1,则是,求出这个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1)分母减1,分子加1,分子和分母的和不变。

(2)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和是15,新分子、分母的和是3。

(3)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可知已用5约分。

引导学生综合:

(1)分母减1,分子加1后未约分时这个分数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5,是。

(2)所以这个分数就是,分子减1,分母加1,得。

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过程中,要明确分析与综合是两个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逻辑思维方法。

“参与式”教学,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即参与的广度,又要注重学生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即参与的深度。这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四篇:以任为学,例谈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

以任为学,例谈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课题。本文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主,就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关键词:高中 英语 任务型 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追求的是真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意向。相比于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英语的运用,看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应用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并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最终成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1中Unit1 School life讲的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的话题。某位教师在这个单元的第一个课时时布置下了“搜集有关其他国家的校园生活信息并描述,比较和我国学生的校园生活有什么不同?”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这位教师还用多媒体课件简单播放了我国不同地方的学生的校园的校园生活,以及有关于美国校园生活的电影。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纷纷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之后这位教师再上课时,学生们纷纷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了许多的关于各个国家的学生的校园生活资料,并推选出了代表进行描述和比较。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别的小组描述的时候,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还得到了锻炼英语综合能力的机会,用英语表述的能力以及听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当中,学生不会那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在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还能借此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际的应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对英语的高昂兴趣。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英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获得学业上的提高。而教师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指导下,也会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并留有很大的锻炼空间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情境,获得应用英语的机会,在不断的对话当中,实现其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能力中最为突出的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将会极大的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感,并从内在催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从而实现良好的循环。

在牛津高中英语Module11中Unit2 Getting a job这一单元中,主要内容和找工作有关。某位教师在教授这一单元时,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放映了许多和职场有关的图片,并拓展说明了我国每年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外的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之后,她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简单放映了一下电影《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不辞辛苦寻求一份工作的片断。学生纷纷被电影中的人物的精神感染。电影片断放映完了后,这位教师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找工作的情境,要求学

生以小组的形式到她面前来进行面试。并要表述清楚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对职业的规划。当这个任务布置下来之后,这位教师适当给了学生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并允许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到课堂任务中来。而在之后的“面试”中,学生又纷纷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自我表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表述适时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大多也对答如流,口语的交际能力也得到锻炼。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获得有关于招聘面试的知识和经历,自身的综合英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追求的一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要讲就可以,学生只要听就可以。然而这种教学方式被证明是低效率的,并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强调,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淡化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这就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益于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7中Unit3 The world online的主要内容与网络世界有关。这个主题完全符合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兴趣。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按照教学方案讲完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这位教师又问到:“ What’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world online ?”问完之后,这位教师便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搜集资料,然后各自发表观点并分成两派辩论。这位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后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仅仅只是当了一场辩论会的裁判,学生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角。发表观点,开展辩论会,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自主进行。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总 结:

牛津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永前.浅谈《牛津英语》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2]王峥.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初中牛津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实践[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9)

[3]张鸿霄.张扬学生个性落实课堂增值——牛津英语7b Unit5 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11(29)

第五篇: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

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说明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说明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在说明性文章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习说明事物。

关键词:文体 说明性文章 要点 说明方法 准确性和严密性 表达

《课标》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标》之所以称“说明性文章”,而非“说明文”,是因为在小学教材中,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并不多,更多的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带有说明性的童话、童诗、小品和记叙文等。不过今天的《恐龙》一文,基本称得上是“说明文”。说明性文章分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二是说明事理类。《恐龙》《变色龙》《航天飞机》《金蝉脱壳》《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属于说明事物类的说明性文章,《读书莫放“拦路虎” 》《山谷中的谜底》《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会合作》等属于说明事理类的说明性文章。

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当如何实施?在为我校青年教师磨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们应根据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不应只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还应将视点集中到说明性文章本身的突出特点上。下面以青年教师执教的《恐龙》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提炼文字知要点

对一个事物,一篇文章是不可能将它所有的特点说明得面面俱到的,作者总是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抓住说明要点是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重要抓手。“抓要点”的方式,根据文本的内容,主要有两种:直白式、提炼式。

1.直白式

有些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所讲述的方法哲理,在文中用鲜明生动的语言直接表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耐心阅读,逐一找清找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找中心句。如《恐龙》一文,第2—5自然段分别以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恐龙是卵生的”直接点明恐龙的特征,起到了概括文段中心的作用。

(2)找首括句。如《金蝉脱壳》第一自然段中的“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这句是第三、四、五自然段内容的浓缩,是“金蝉脱壳”全过程的概括,放在文首,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找过渡句。如《莫高窟》第3自然段中“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用形象优美的词语凝练地概括出莫高窟里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找尾结句。《滴水穿石的启示》在文章最后点明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对前面所举实例进行了高度概括。

2.提炼式

有些说明性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所要阐述的方法哲理,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那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去整理、加工、归纳、提炼。

(1)概括段意法。多数说明性文章是分段表述要点的,所以可指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并加以概括。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标题用破折号将说明对象突显在学生面前,那么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的呢?首先,我们可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再指导学生读懂这几个段落,用小标题的形式简要概括每段的段意,那么说明要点就一目了然了。

(2)理清层次法。有些说明性文章是按一定逻辑顺序说明特征、阐明事理的,对这些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要讲了几层意思。如《精读与略读》,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课文的层次,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二、品词析句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对说明对象展开说明和介绍时必须运用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应让学生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方法是用来说明什么的,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这些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以《恐龙》这一课为例,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性文章,对于说明方法,多数学生一无所知,我们看看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的。《恐龙》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即这段的说明要点。教师提问:为了说明“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作者举了哪些恐龙的例子?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让我们由少数即可了解总体情况。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描写雷龙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共分四步。第一步,让学生朗读描写雷龙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第二步,在理解“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大象的巨幅图片,学生发出惊叹:真大啊!再出示雷龙的巨幅图片,同时将大象的图片缩小到雷龙的六分之一,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雷龙的庞大足以震撼人心,这时候,老师教给学生:课文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进行比较,来说明雷龙的身体庞大,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第三步,在理解“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时,老师让学生听雷鸣,以评价指导学生朗读,再向学生讲解: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这叫打比方。第四步,教师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来概括作比较、打比方的好处。在理解了介绍雷龙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又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梁龙、剑龙和三角龙的外形特点的,体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一方面巩固对刚学会的“作比较”“打比方”的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新授“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仿写恐龙外形,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比较鉴别悟表达

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是说明性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作者运用修饰、限制性词语,在语气的轻重、程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从而使说明非常准确严密。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我们发现作者经常使用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如:(1)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2)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据说„„(3)表时间:当时、刚刚、至今„„(4)表范围:部分、大部分、全部、一切、许多、一些„„(5)表频率:经常、有时、偶尔„„

以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为例:

(1)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姓名命名。(五下《音乐之都维也纳》).(2)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3)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五下《埃及的金字塔》)

这些词语,乍一看,很模糊,细品味,是很精确的,有了这些词语,就能客观地介绍事物,不主观化,不绝对化。这种模糊与精确的矛盾统一,构成了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性文章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应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模糊词语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有依据可循的,在五下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后习题中明确提出这样的问题: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而在中考和高考的试题中,若是考到说明文,那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是必考无疑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忽视词句的教学。

以《恐龙》为例,集中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语句是“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朱老师抓住句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第一步,先比较“以吃植物为主”和“吃植物”。“以„„为主”是理解上的难点,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参考了市质量调研测试题的形式,以选择题的方式(A只吃植物,不吃肉 B主食是植物,但有时也吃肉 C有时吃植物,有时吃肉),让学生通过选择,学会精确地表达,获得明晰的认识,然后教师举我们自己的例子:“以吃米饭为主”就是“主食是米饭,有时也会吃面条、饺子等面食”,以这样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巩固对“以吃植物为主”的理解。接着比较去掉“大多”以后句子的意思有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让学生体会“专门”一词删去虽未改变句意,但不能强调出这些恐龙只吃肉不吃植物。最后,为了教会学生准确、严密地表达,在随堂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仿写时注意语言的准确,用上“大约”,让学生知道这是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甲龙重五六吨。以这样的词语教学作为起步,并在今后的说明文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训练,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体会和表达方面的能力都是会超过一般学生的。

四、实践运用促迁移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说明性文章当然也承载着这样的任务。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运用习得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要求学生借鉴总分构段方式写一处景物;《航天飞机》,要求学生

仿照课文,编一则童话故事,介绍某个事物的特点;教学了《金蝉脱壳》一课,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成作文;学习了《黄山奇松》一课,要求学生介绍校园内的一种植物,用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恐龙》一课,结合课后习题5“把你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教师设计了运用说明方法描写恐龙外形的小练笔,同时提出语言准确的要求。在评价时,也紧扣要求,从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准确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练笔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笔,这是非常好的,否则就背离了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性、科学性”的特点,有凭空臆造之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说明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说明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下载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题为学,例谈初中数学主题化教学策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五篇范文)

    例谈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开放题由于具有题目条件不充分或结论不唯一等特征,其解题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因此,开放题的解题策略更加灵活......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共5篇)

    谈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共五篇)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减负增效”一直是探讨研究的主题,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从传统教学的“一讲到底”,走向所谓的新课改......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

    以名词性从句为例谈高中英语的教学策略

    以名词性从句为例谈高中英语的教学策略 摘要: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以名词性从句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在高中英语教......

    例谈初中数学中的美(大全)

    例谈初中数学中的美 丘北县八道哨中学 李志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例谈重点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例谈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 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之课堂引入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之课堂引入 “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堂课的“头”――课堂引入是至关重要的。适当的课堂引入设计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