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杨静娟):“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
教学设计(杨静娟):“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
发布会
第一阶段:活动策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本课教学主题含义。2.小组合作自主构建并形成班级活动框架。
二、活动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三、教学进程
(一)导入:
1.出示上课主题:“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活动策划 2.看到这句话,你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活动主题——走进青果巷;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任务——成果发布会;本课重点——活动策划)
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将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二)知识迁移
1.请结合你做过的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小课题研究,想一想,你们曾经用到了哪些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查找、阅读书籍、调查、采访、考察……)
2.想一想,针对我们这个主题,你觉得哪些方式比较合适?(调查、采访、考察)
3.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参访、考察等方式到现场去看一看、问一问,走进青果巷,收集一些你关注的信息,对吗?
4.请你预设一下,针对“走进青果巷”这项研究活动,最后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发布研究成果?
(考察报告、小论文、PPT、手抄报、照片……)
(三)活动策划
1.既然本课的重点是活动策划,你们觉得开展这样一次研究活动,我们具体要策划一些什么?(内容策划——看什么?了解什么?时间策划——什么时间去?活动方式策划——集体去?小组分散活动?)
小结:在以上三项活动策划关联的元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容策划”,所以,我们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我们考察活动的内容。
2.小组讨论:如果我们去考察,你希望能获取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友情提醒:有序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可以认同但不重复他人观点;组长及时整理信息并准备汇报)
【形成走进青果巷考察活动的内容(预设)】
(“青果巷”具体的地理位置?青果巷里出了哪些名人?青果巷里有哪些名人故居?为什么政府出资重修青果巷?“青果巷”在常州市民心中的地位?“青果巷”对于常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3.结合这些问题的解决,请看看我们刚才选择的方式是否需要补充? 小结:在考察活动中,有些信息要想深入了解,有时我们在活动前或在活动后同样要做信息查找的工作,这样写出来的研究报告、小论文质量会更高。
(四)形成考察活动表
请选择你关注的内容,形成“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报告框架(本课主要完成表格中“基本信息”、“考察内容”、“查找内容”等信息的填写)
(五)宣布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方式、时间、准备工作等事项。
(六)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杨静娟):“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
发布会 ——活动策划教学反思
本学期开学五好经教研组讨论,由我承担公开教学任务。下面说说我对课程设计的思考及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一、对课程设计的思考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源于五年级“林-树课程”年级统整主题“青果文化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承担的任务:(1)“青果巷”资料的收集交流;(2)实地考察“青果巷”;(3)“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经反复思考,我决定以任务三——“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为主线,尝试设计一堂“任务驱动式”的“主题类”林-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课。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主题解读与能力迁移。试图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让孩子认识树林,知道这片林子是怎样的。二是通过回顾与梳理,考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面的经验积累,并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运用于本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素养在学科整合过程中的运用”的价值追求。第二版块——围绕主题构建研究内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即在这片主题性林子里具体种植怎样的树,这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属于开题课,其主要任务就是围绕主题构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活动。第三版块——结合兴趣,选择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任务单,争取高质量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校文化——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引导孩子努力做好高质量的“分享源”,争取为后期班级成功举办“成果发布会”奠定基础,保障“吸纳树”的高效吸收。
二、教学反思
1.从整体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
(1)从第一板块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解读主题的能力及对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中积累的经验还是值得表扬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让孩子经历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对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其作用不容小觑。只有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或环节中,学生才有可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获得提升。因而,从这个层面上看,我觉得学校林-树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乔木林课程的实施,确实为孩子学科学习能力的迁移搭建了锻炼、巩固、提升的平台。就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来说,我们参与这样的年级统整类主题活动,我们的定位也将侧重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技能方法的运用、迁移与提升方面。同时,在这类课程中,我们也将把它作为检测孩子学科素养的机会与平台。(2)从第二板块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构建研究内容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合作中,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但就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看,“触角”还不够多,“深度”还不够深,孩子还只能基于兴趣,提一些浅表层次的问题,这可能跟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也可能跟掌握的技能技巧有关,总之,这方面也将成为今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过程中的重点加以引导与训练。
2.从细节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斟酌与反思
第一个需要斟酌的是课题表达。在研讨活动中,有教师对主题——“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活动策划”提出质疑,即本课是否应该侧重在“成果发布会的活动策划”方面,对于质疑,我们觉得可能是我们考虑不周,因为对于主题最大忌的就是产生歧义,有人这样质疑,就表明我们的表述有漏洞,因此,我们对主题的表述进行了修正:“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研究内容策划。
这样我们的整体研究序列构成如下:
第一阶段:“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研究内容策划。第二阶段:“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活动具体实施。第三阶段:“走进青果巷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成果展示与发布。第二,需要反思的是课前准备工作。本课因为安排在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课,上周五本人又在平冈校区上班,虽然大清早就到校做准备,但一方面因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因过分信任了学校设施设备的质量问题,造成了一些小遗憾(本以为学校的设施设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出了问题,一是程序需要跟新,二是键盘上很多键功能损坏,直接导致影响使用效果)。但就本人而言,必须承认课前准备做得不够充分。还好,自己能及时调整,并没有完全依赖课件上课,从整体效果看,影响还不是很大。但由此也给自己提个醒,常言说得好,凡事有备无患还是有道理的,今后做事要更细心一些。
第二篇: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么一个情况(有关中国选手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大屏幕展示),加上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我国已经获得许多奥林匹克奖牌。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大屏幕展示)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都是“美籍华人”,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国,在国外获奖。
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获得奥林匹克奖牌,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就了无几人呢?
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我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奥林匹克奖牌;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可我们又得不到诺贝尔奖。什么原因?(中国的教育存在不足)
美国人一共获得了140枚诺贝尔奖牌,他们的教育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学生的情况比较。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比较:
(1)基础知识对比,我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2)刻苦学习对比,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差不多。
(3)团队精神对比,我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
(4)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对比,美国学生大都比我国学生强。(5)动手能力对比,美国学生强。
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的介绍: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而这些方面美国学生要强很多,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可见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那么美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小学生的研究题目有《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美国的篮球运动》《电脑的家庭》《到太空去旅游》《提高人的创造力》等等。
你从小到现在,同学们你做过这样的课题吗?
意识到我国教育的不足,所以教育部 在2001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是指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举个例子:同学们,你吃过煮鸡蛋吗?你愿意吃什么样的煮鸡蛋?是你自己煮的吗?
任务1:煮鸡蛋。
要求:达到蛋清不硬不稀不流,蛋黄不干不稀不流,吃到嘴里,滋润爽滑,口味鲜美。
过程(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大家刚才所讨论的正是美国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所探讨的问题,是不是研究性学习呢?当然是。但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探讨的问题,让我们高中生来做,课题就有点小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来研究的课题。
例如(大屏幕展示):
1、玉米膳食纤维降脂作用的实验
2、发展交通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3、农村秸秆的利用调查与设计
4、小学生诚信现状调查
5、家乡“Х日游”方案设计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有点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仔细阅读学案上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与现行学科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空
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的转换上。
实践性:在实践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四、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提出来源于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2、实施阶段:
第一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制定出你的研究方案(各小组讨论制定): 第三步:实施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
撰写报告、汇报过程与结果、评价 展示报告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大屏幕展示有毒食品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提出你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你的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第三篇: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
授课班级: 高
一、12班 授课时间:2008-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么一个情况(有关中国选手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大屏幕展示),加上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我国已经获得许多奥林匹克奖牌。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大屏幕展示)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都是“美籍华人”,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国,在国外获奖。
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获得奥林匹克奖牌,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就了无几人呢?
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我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奥林匹克奖牌;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可我们又得不到诺贝尔奖。什么原因?(中国的教育存在不足)
美国人一共获得了140枚诺贝尔奖牌,他们的教育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学生的情况比较。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比较:
(1)基础知识对比,我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2)刻苦学习对比,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差不多。
(3)团队精神对比,我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
(4)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对比,美国学生大都比我国学生强。(5)动手能力对比,美国学生强。
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的介绍: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而这些方面美国学生要强很多,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可见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那么美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小学生的研究题目有《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美国的篮球运动》《电脑的家庭》《到太空去旅游》《提高人的创造力》等等。
你从小到现在,同学们你做过这样的课题吗?
意识到我国教育的不足,所以教育部 在2001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是指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举个例子:同学们,你吃过煮鸡蛋吗?你愿意吃什么样的煮鸡蛋?是你自己煮的吗?
任务1:煮鸡蛋。要求:达到蛋清不硬不稀不流,蛋黄不干不稀不流,吃到嘴里,滋润爽滑,口味鲜美。
过程(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大家刚才所讨论的正是美国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所探讨的问题,是不是研究性学习呢?当然是。但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探讨的问题,让我们高中生来做,课题就有点小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来研究的课题。
例如(大屏幕展示):
1、玉米膳食纤维降脂作用的实验
2、发展交通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3、农村秸秆的利用调查与设计
4、中学生诚信现状调查
5、家乡“Х日游”方案设计
下面是我们胶州一中的一些同学的发明创造,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大屏幕展示科技发明创造):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有点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仔细阅读学案上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与现行学科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空
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的转换上。
实践性:在实践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四、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提出来源于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阅读材料:早恋的困惑
任务:对于早恋的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提出你的问题。
2、实施阶段:
第一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制定出你的研究方案(各小组讨论制定):
第三步:实施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
撰写报告、汇报过程与结果、评价 展示报告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大屏幕展示有毒食品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提出你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你的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第四篇:走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走进研究性学习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
3、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载体和基本内容
4、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并用生活中的身边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点的讲解
(一)、含义: •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二)、基本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三)、基本的学习载体: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制作等为基本学习载体。
(四)、基本内容: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三点:
1、究性研学习不等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学科;
2、究性研学习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
3、究性研学习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分类
(一)、自环境类 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保护自然、生态建设、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方面与人类生活面背景相关的课题。
(二)、社会生活类
主要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
如学校规章制度的研究、社团活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于人们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三)、历史文化类
主要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问题,如:乡土文化 的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四)、个人发展类
主要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学生消费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同学关系研究等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五)、发明创造类
主要从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现物品的特点,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以科技创造为目的,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争取取得成果,然后应用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课堂练习
中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
提示: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消费现状
1、中学生消费现状:高消费、乱消费、攀比等。
2、原因: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个人的认知水平,文化层次等。
3、中学生如何进行理性的消费:消费应符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攀比等。
第五篇:走进春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走进春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固安第四小学
洪梅
一、活动意义和主题的产生:
过春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感性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这种社会现象,及它涉及自然界的发展变更、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等内容,我们班确立了《走进春节》这一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借助于学生对春节的向往和对春节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及其根源的能力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同时也继续巩固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由来、诗词歌谣、庆典活动、习俗、食俗等,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4、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整体思路:
这次实践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的:
一、确立主题,整理归纳子主题;
二、制定活动计划;
三、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指导;
四、总结交流,成果展示。本环节是第四阶段总结交流,成果展示。
四、活动时间安排:本次实践活动历时一个半月。
五、活动准备:
1、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搜集有关信息
2、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深入了解春节来历、习俗等。
3、将调查所获得的部分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六、活动重、难点: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春节由来、习俗、食俗、诗词歌谣、庆典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活动流程:
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前期活动简单回顾——小组汇报(学生自主汇报、教师适当点评)——教师总结,活动延伸。
1、创设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幻灯片显示春节红红火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师:随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节)。
2、前期活动简单回顾
师: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一个半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现在每个小组的材料袋都是鼓鼓的,你们想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的子课题
生:春节的由来。
生: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生:春节有哪些食俗?
师:还有呢?
生:春节的诗歌或歌谣有哪些?
生:春节有哪些庆典活动?
3、成果展示
(1)由来小组(春节由来)
我们组通过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搜集,了解了春节的由来,并做了手抄报供大家阅读。(由来小组展示成果)
师:其他小组对由来小组的汇报有什么建议或评价吗?(学生补充春节由来)
师:下面哪个组来展示?(2)习俗小组(春节习俗)
听奶奶念叨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了解了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过春节了。
通过亲身体验知道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年画、福字、窗花,并拍摄了照片向大家展示。
初一晚辈的要走家串户去给长辈拜年,现场表演展示给大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通过上网查阅给压岁钱的意义,并对一些同学进行调查如何利用压岁钱,制作的调查表展示给大家,同时向大家发出合理利用压岁钱的倡议。
通过亲身体验和询问身边人知道了过年的食俗,并拍了照片向大家展示。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建议或评价吗?(学生评价展示形式丰富多样,拜年现场表演活灵活现)(3)诗词小组(诗词歌谣)
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并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用视频展示给大家。(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庆典活动小组(春节庆典活动)
我们组采访了文化局的负责人员,了解了春节庆典活动的安排,录了视频,并借阅了一些照片向大家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或作出评价)
4、交流与评价
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相信你们对春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同学们还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以离开座位,和其他小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别忘了把你的小红星投给准备最充分,合作最默契,表现最精彩的小组。(学生活动,与人交流,送小星星)
师:有请我们的小组长,看看哪组得到的星星最多。各小组长谈自己的感想。
由来组:我们组上网搜集的资料较多,整理归纳起来难度大,归纳的不够精准,下次活动中一定注意。
习俗组:我们组研究的子课题是春节的习俗,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分工明确,成果展示形式经过多次讨论才达成一致,我们组的每个成员责任心强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食俗组:我们组进行了亲手包饺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共同鼓励,快乐完成了任务,并品尝了劳动的果实,感觉很快乐。
庆典组:我们组虽然落后于习俗组,但是我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比如在采访文化局张叔叔时,大家比较紧张,开始都不愿做小记者起采访,后来我们克服了心理障碍,采访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访很成功)我们感受了成功的体验,感觉也很快乐。
诗歌组:我们组向大家展示成果的形式比较单一,以后我们要向习俗组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协作能力,多研究多讨论,给大家带来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知识。
师:各小组长都谈了活动过程中的成与败,得与失,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出各个小组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认真的态度让老师感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锻练自己,发展自己。
5、总结 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信息很全面,展示形式也很多样,我们做一个春节专题小展览,把你们搜集的信息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拓展:关于走进春节,你们还想了解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了解春节人们都穿什么服饰。生:我想了解春节各地的服饰有什么不同。生:我想知道春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生:我想知道少数民族怎样过春节。
七、活动收获与反思:
我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 “走进春节”,因为即将过春节,便于学生在享受过春节快乐的同时,能根据亲身体验和其他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了春节的风俗、来历、庆典活动等,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给学生一些口头的、即时的评价,我希望再一次通过终结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我、他人、整个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评定和鉴赏,在反思中成长。课堂中学生表现也非常的出色,回答问题头头是道,展示的成果都比较完满。展示的形式,主要有语言、图片、现场情景再现(录象视频、表演)等。关于过年拜年内容采用了学生现场表演的形式,活灵活现动作和语言都很形象地向其它组再现了过年拜年时的欢快气氛,并通过现场提问提出了红包怎么利用的建议。现场气氛也很活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长了知识,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讲也是提高了表演的技巧,增加了自信。当然,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个别同学缺乏主见。活动主题确立后选择活动子课题时从众心理强,侧重点不是自己喜欢研究的主题内容。
2、同学们调查到春节习俗的知识很多,但归纳整理时不够规范。
3、我自身的知识面太窄,使得在开展活动时给予学生的指导不充分。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也存在一点问题,表达能力的欠缺,总结能力的欠缺等。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总之,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与学生同实践、共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喜欢、参与、快乐”的内涵,我坚信,只要有付出一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