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

时间:2019-05-12 17:4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

第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

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在各个学科当中不断得到运用与发展,而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希望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在中学地理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从概念理解、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共赢和多维评价等五个方面实施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整体学习的思路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 支架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6-02

高中地理特别重视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以及专题研究等实践技能的养成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该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将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概念理解支架

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地理概念,重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因此,首先我们要构建梳理教材,挖掘新知识、新概念的框架,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这种内在联系当中获得新的认知。然后借助新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创造一个框架,以图表、知识树、知识卡片等形式,将新的理论予以简洁、明晰、直观地呈现出来。

以“地球公转”这个学习主题为例,牵涉到地球、公转、自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公转轨道、太阳直射范围、冬至日、夏至日、回归运动以及四季等概念。这些基本认知是理解本课时教学主题的重要支撑。

为帮助学生搭建概念支架,特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

(1)了解地球公转呈现出的特点;(2)熟知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3)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了解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给出各种概念框架,以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持和铺垫。比如:

图1直观地反映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四季与五带的范围等地理意义。图2反映了时间变化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情境创设支架

通过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把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太阳高度角的学习为例,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生活当中遇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问题时,就可以很快发现问题,指出太阳能集热板前两处脚支架垫得太高。并且给困惑的家人解释了其中的原理。

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见图3。

通过画图、公式计算、解释原理的过程最终去验证事件的科学性。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就会深入理解相关概念,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使自己的认知得到质的飞跃。可见,构建了具体的问题情境,就创设了支持概念理解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认识更加直观。

三、自主探索支架

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有很多,如梳理概念、创设情境、设计演习题目、选择专题研究等形式。这里强调自主性就是提供方法、资源、时空的支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使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求证、运用的过程,深刻领悟其中的地理意义,习得地理技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时,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根据已掌握的相关概念,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地球运动的动画,总结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这位老师积极鼓励学生认为貌似不能完成的任务,提供了参考视频,提醒他们先尝试手工绘制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再从网络搜索相关资源分析、提炼。最后师生总结出几种方法:(1)推算时区公式;(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合作共赢支架

学习个体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现象的认知存在着差别,客观上需要扬长避短、此消彼长。而合作学习恰恰能够把学生的优点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地理课堂作为一个充满合作的环境,需要去营造合作的氛围,创建合作的小组,促进学生的进步。

以“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化”的学习为例,完整的课堂需要完成地理观测、考察、探究以及绘制各种图表,甚至包括制作视频,撰写研究报告等多项任务。如果没有合作的力量,对于个体而言吧,将是一项艰难的过程。但是通过合作探究,发挥个体的特长,往往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维评价支架

学生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还必须依赖于多维评价来鉴定。整个教学过程必然要伴随着教学评价,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支持体系,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规律循序渐进。“多维”,从内容而言,有两个方面:(1)学习内容评价,如学习困难是否得到有效排除、概念重构是否充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足够强大等;(2)合作态度评价,如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等。从评价主体而言,有自评、互评、组评、班评、师评等。就本课时教学内容而言,要关注:(1)能不能描绘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能不能测算各种数据等;(2)能不能顺利完成分担的学习任务,是否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等。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当中的运用,需要注重概念理解、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共赢和多维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支架的建立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通过支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发展,希望能够真正的为高校地理课堂提供课改的思路,从而推动中学地理课堂的新型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翻译(俄国)《思维和言语》[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N].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吴丹,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杏梅,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第二篇: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提出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研究优化数学支架式教学环节的基本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67-01

“支架”在建筑行业指的是“脚手架”,这里指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概念框架,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支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任务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直至撤去支架后,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支架式教学策略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个体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把握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现在所研究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分为两个水平:第一,“实际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水平;第二,“可能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儿童在有家长或者老师帮助下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水平。这两个心理发展水平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二者交互运动,实现儿童心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教学应当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并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这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雏形。

二、优化数学“支架式”教学环节基本策略

一般来说,“支架式”课堂教学分为如下环节: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五个部分,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来逐条剖析。

(1)创设情境。求知欲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在面对疑问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个性格特点,为学生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采用“支架式”的授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引导学生不断前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比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小小的地球仪上看到整个世界?这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展开联想,打开思维,提高能力。

(2)引导探索。“支架”的搭建,要选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辅助学生确立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方向,不会偏离主题;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习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概念框架,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保驾护航;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支架式”教学是将教学任务逐步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因此,在探索问题情境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而不断减少,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独立探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因此每个学生的选择都会不同。这样,基本上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涵盖了。教师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解决探索中遇到的难题,在提高了课堂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4)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探讨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共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处理遇到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可以对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课堂上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也要评价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效果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欠缺。这样,既能使学生增强自信,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针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奋斗在教学事业的第一线,一定要大胆创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学内容,不断探讨钻研教学方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3).[2]毕丽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3]朱佳雯.支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

第三篇: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合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编辑本段最邻近发展区

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编辑本段脚手架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编辑本段支架式教学的组成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四篇: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本文就支架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搭脚手架,也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在“支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每一步,学会分析每一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及不同的做法会导致的不同结果,此时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点拨和表扬,可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但处理不好也可能让一部分人丧失学习的兴趣,原因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两个步骤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根据他目前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以学生目前那并不强的抗挫能力,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方法,建立框架,努力做到在每个支架上可收可放,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老师的引导较轻松地到达下一个支点,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支点间距,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成功的喜悦中。

二、进入情境,也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思维是一个过程,要思考到教学中的某一点上也总会有一个原因,我们要让学生进入框架中的某一个支点,那就根据这一支点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这一节点,展开他的想象,引起他的操作欲望,这一过程尤为重要,设计得好,能让学生主动进入演员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操作意识和老师的相比照、相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但设计不好的话,会让人觉得过程不自然、流畅,纸上谈兵,死搬教条。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美,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爱表现等特点来设计,利用声,形,动画,视频等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过年过节要学生制作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贺卡的来源,用意,让他们思考一些可亲可敬的人,并且设计几张精美的贺卡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分析它的组成及可能的制作方法等,便可顺利地进入这一节点。又比如制作动画时,经常可找一些让人耳目一新,但组成并不繁杂的样例,让学生感觉动画的魅力,激起他们的联想与操作欲望等等。平时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三、独立探索

本人在指导技能竞赛的训练中经常和学生说:凡事存在必有道理,不管是对是错,都有它存在的原因,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管题目难不难,都必须首先分析数据结构,数据之间关系和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相应解法,以至他们都不喜欢现成的答案,而是沉浸于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思索,为找到一点与答案有关的内容而兴奋不已。虽然这种方法在开始的时候进度较慢,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都大有提高。当然竞赛选手都是一些尖子生,他们的习惯一般都较好。在领会过“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后,觉得上课时自己的一些想法还需调整,特别是问题的跨度,应尽量适当缩小。

思维需要锻炼,越练越灵活,其主要体现在适当应用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力而为,让他的能力有充分的体现,那么你这个环节设计得就不错,否则,可能就需要再做调整。世界上有太多的名人,小时候学习并不是很好,跟不上整体,但在脱离学校后,由于他的执着,他的独立探索,而成就了很大的贡献,可见独立探索的重要性。同样好多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暂时没有跟上节奏,脱离了现有的环节,这时候如果经常能单独为他们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探索的问题,说不准将来也是一个名人。所以,独立探索是很重要,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情况,避免有的学生出现脱节情况。

有好多老师的课堂很精彩,主要就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难易有度,节奏分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学生的进步当然也越来越大。

四、协作学习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商讨论,可以交流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在设计上要求更高,并不是说你教学生协作,他们就会协作,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弄清楚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协作?如何协作?学好了合作,你会取长补短。比如现在一个大型软件的生产可能需要几千、几万人,他们之间有不同的分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环节中只要有一环出错就会出现bug。社会产业同样也分成若干类,每个人不可能同时精通每一类,这就需要一个人专精一项或几项,但当需要用到自己不精的项目时也需要与人合作。不管是合作能力还是配合度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优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利用同学们各自的特征进行分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越项目,协作学习。比如,有时布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小组成员协作分析,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其他同学以建议,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如制作页面时,会让同学们分析页面组成,将整体工作分成几大项,有人负责各作图标的制作,有人负责页面框架的设计,还有人负责色调的调整,最后由人进行整合、微调,让每人清楚自己在整体中的作用,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到全组人员的成绩。当然现在整个过程的分配还不是很完善,我们仍需继续上下不断求索。

五、效果评价

画龙需要点睛,一堂课最后的伏笔就在于评价部分,任何人在付出劳动之后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肯定,这时老师的做法尤为重要,不能过度表扬,要实事求是,宣扬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之处,让其再加以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当然对于某些效果较差的更应该分析原因,先作适度的表扬,肯定其劳动,再指出其缺点,分析原因,找到改正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向与我们期望相反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本人经常先随机挑选一些作品,不记名,先由同学们进行分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为什么?怎样调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臆断,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然后再作少许补充说明。最后会找一些较具特色(可能是有自己想法或创新,可能是大家的共同错误等等),利用这些作品对作者进行评价,以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总之评价部分,要让每一位同学对自己本节课的劳动有一个满意的肯定,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还不是十全十美,但缺点并不大,少许努力就能达到更好的地步。

支架式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模式,如何巧妙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合理、有效地搭建不同层次的支架,仍是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第五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

支架式教学的确切概念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识的“支架”,并借助于“支架”进一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英文名称为ScaffoldingInstruction,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特别注意建设一种合作、沟通、讨论、竞争的教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师拥有绝对的教学主导权,“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弊端”。而支架式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

(一)支架式数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传承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本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素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的载体”较为深刻地理解,再通过对理解内容的归纳总结、消化积淀,就可以将其彻底内化吸收,最终使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建构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为重要参考点

实践证明,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为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新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故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体性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过程,在观察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设臵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弥补学生的空白。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了影响建构有效程度的重要因素[3]。经验的收获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实践的付出,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其真实度

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人文环境,故一个优秀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使其优秀还要使其逼真,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我们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字显示、楼层建筑等都是必须精确计量的等。因为学生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认真考虑教学情景的逼真程度。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是由创建教学情景、搭建教学支架、独立探索研究、合作互助学习、评估学习效果等相关步骤组成。具体程序如下表所示。

(一)创建教学情景

创建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先要设臵一个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中要包含有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要求学生解决的全部主要问题。

(二)搭建教学支架

教师要以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主要发展区,以提出相关问题和理解一些数学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概念为基本点搭建数学教学支架,为学生的独立探索研究和互助学习讨论奠定基础。

(三)独立探索研究

独立探索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学生探究的项目主要有:确定数学概念的涵义、分析数学概念的属性、剖析数学知识的重点、迷宫、明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学生在研究探索问题前,应该先了解知识和问题产生的背景,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学习知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拓展相关概念的深层次涵义,使自己沿着数学知识支架的脉络循序渐进地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担当一个学习顾问的角色,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老师咨询和求助。

(四)合作互助学习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风格类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钻研相关的课本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发言,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该学习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理解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得到统一,使学生对调研问题纷繁复杂的态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渐渐清晰明朗。最终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使知识的深层次涵义逐步浮出水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角度入手考虑。

(五)评估学习效果

评估学习效果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评估,二是对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加以评估。在评估的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不同的侧重点加以准确评估。在评估时,教师应该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数学知识的框架的合理及优秀程度加以评估。第二,教师要对学生数学知识框架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的紧密程度加以评估。第三,教师要对各小组独立探究的进程和效用程度加以评估。第四,在完善和矫正数学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最终效果和综合表现加以评估。第五,对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中各位同学的整体表现加以评估。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师生要准确地理解支架的含义

教师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要准确理解支架的含义,不能肤浅更不能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支架的含义。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基础不同,所以支架的选取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选取的支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并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维。所以教师在选取数学支架时一定要合理、慎重,支架好似攀岩运动员在攀岩的过程中感到无路选择、迷茫徘徊时给予运动员一定的帮助使其顺利前进中的那个“帮助”。但是选取支架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它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种说明或一个简单的提示,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浅层次的水准过渡到深层次的境界,我们就可以将之选取为一个较好的支架。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真实能力合理设臵教学支架

支架的作用就是较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困难、加深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之成为创新品质和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教师设臵支架的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是教师设臵好的教学支架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及时反馈等信息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合理设臵良好的学习支架。

(三)教师设臵的支架必须是渐撤的也必须是动态的 教师设臵教学支架的范围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每天都在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再加上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所设臵的数学能力发展的支架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是依据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渐学渐撤、渐学渐支,使设臵的支架处于一个动态撤支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应用时要适时地调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和数学能力的实际水平,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学生设臵教学支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每天都有新感悟、每天掌握新方法,思维发散程度和能力创新水平都“更上一层楼”。

下载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地理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吴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举隅(范文模版)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小项目中的应用举隅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能力不够的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本文以教材《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中的小项目这一......

    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与过......

    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按照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起富于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学流程,有助于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和优化,提高物理教学质......

    唐诗地理教学模式

    “唐诗地理”教学模式 -----初二地理活动课探索 甘国斌 【摘要】通过地理活动课,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与唐诗具有的美感和形象感、以及唐诗写作的地域性和历史性......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地图教学五步骤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为此,我们提出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

    电气类专业DSP原理及应用教学模式探索

    电气类专业DSP原理及应用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DSP原理及应用是电气类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本科学生掌握DSP软件编程和硬件系统设计的能力。分析了DSP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