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教案 (新版)湘教版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掌握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探讨,掌握简单随机样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能反应总体相应的情况.【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一所学校要从两名短跑速度较快的同学中选拔一名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为了使选拔公平,每名同学都进行10次测试,结果两名同学测试的结果的平均数是相同的,那么,派谁去参加比赛更好呢?
【教学说明】通过具体事例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我们在研究某个总体时,一般用数据表示总体中每个个体的某种数量特性,所有这些数据组成一个总体,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数据,因此,样本蕴含着总体的许多信息,这使我们有可能通过样本的某些特性去推断总体的相应特性.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实践和理论都表明:对于简单的随机样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这种估计是合理的.3.思考:(1)如何估计某城市所有家庭一年内平均丢弃的塑料袋个数?
(2)在检查甲、乙两种棉花的纤维长度时,如何估计哪种棉花的纤维长度比较整齐? 【归纳结论】由于简单随机样本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能够代表总体,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4.探究:某农科院在某地区选择了自然条件相同的两个试验区,用相同的管理技术试种甲、乙两个品种的水稻各100亩.如何确定哪个品种的水稻在该地区更有推广价值呢?
为了选择合适的稻种,我们需要关心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即方差),于是,待水稻成熟后,各自从这100亩水稻随机抽取10亩水稻,记录它们的亩产量(样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求出这10亩甲、乙品种的水稻的平均产量.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个产量来估计这两种水稻大面积种植后的平均产量.我们还可以计算出这10亩甲、乙品种的水稻的方差,从而利用这两个方差来估计.这两种水稻大面积种植后的稳定性(即方差),从而得出哪种水稻值得推广.5.通过上面的探究,怎样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才能使估计更加合理? 【归纳结论】①抽取的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②样本容量要足够大.6.如何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归纳结论】方差能够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差.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具体方法为:①计算样本平均数;②计算样本方差;③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143例题.2.2014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集中测试项目包括体能(耐力)类项目和速度(跳跃、力量、技能)类项目.体能类项目从游泳和中长跑中任选一项,速度类项目从立定跳远、50米跑等6项中任选一项.某校九年级共有200名女生在速度类项目中选择了立定跳远,现从这200名女生中随机抽取10名女生进行测试,下面是她们测试结果的条形图.(另附:九年级女生立定跳远的计分标准)九年级女生立定跳远计分标准:
(注:不到上限,则按下限计分,满分10分)(1)求这10名女生在本次测试中,立定跳远距离的极差,立定跳远得分的众数和平均数;(2)请你估计该校选择立定跳远的200名女生得满分的人数.
解:(1)从小到大排列出距离为:174,183,189,195,197,199,200,200,201,205,得分为7,8,9,9,10,10,10,10,10,10. ∴立定跳远距离的极差=205-174=31(cm). 所以立定跳远得分的众数是10(分),立定跳远的平均数=110(7+8+9+9+10+10+10+10+10+10)=9.3(cm).
(2)因为10名女生中有6名得满分,所以估计200名女生中得满分的人数是200×610=120(人).
3.某校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一项校际比赛,抽查了两人在最近10次选拔赛中的表现,他们的成绩(单位:cm)如下:
你认为该派谁参加?
分析:此题可从平均数,方差两方面去分析.当平均数相差不大时,再看方差.3
所以应该派甲去.4.如图所示,为了了解A、B两个旅游点的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抽取了从2002年至2006年“五一”的旅游人数变化情况,制成下图.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
(1)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年?
(2)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用一句话对这两个旅游点的情况进行评价;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应用要准确,数据不要遗漏.解:(1)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2005年.
从2002至2006年,A、B两个旅游点平均每年的旅游人数均为3万人,但A旅游点较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波动大.
【教学说明】这组反馈练习,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掌握及运用新知的情况,在学生独立完成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散了思维,学会做数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1”中第1、2、3题.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便于下一堂课作适当的调整与准备.
第二篇:2017九年级数学上册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学案
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样本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2.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重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简单随机样本中,会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P141-P144完成下列各题.1.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
2.什么是方差?方差是怎样计算的?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什么特征?
3.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或方差来估计总体?
【探究展示】 合作探究
1.(一)教材第141页的“议一议”。分析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1)上述调查繁琐吗?
(2)上述调查的对象多不多?
(3)如果你去进行具体调查,从你自身的角度出发,你认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要好?
2.小组讨论:用哪种方案解决此问题最好?
归纳:从总体中抽取 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分析,再用样本的各种数据 去 总体的各种情况是最好的,是最简单同时也有效的。
总结: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才用随机抽取的样本进行分析,然后用样本的数据去推断总体的各种情况是比较合理的,是符合数学规律的。
推广:由于简单随机样本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能够代表总体,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二)展示提升
1.为检测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5个节能灯进行试验.这25个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是()如图.A.总体 B.个体 C.样本 D.样本容量.2.为了解某中学学生的身高情况,需要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下列抽取学生的方法合适的是()A随机抽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B.随机抽取该校一个年级的学生.C.随机抽取该校一部分男生.D.分别从该校七.八.九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15%的学生.3.某钟表厂从5万个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个进行质检,发现有4个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5万个产品的合格率为().A.0.4% B.4% C.96% D.80%.4.为了估计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多少白球,先从袋子中摸出10个球都做上标记,然后放回袋中去,充分摇匀后再摸出10个球发现其中有一个球有标记,那么你估计袋中的球大约有().A.10个
B.20个 C.100个
D.120个. 5.已知样本数据1,2,4,3,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3.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3. D.方差是2. 6.某纺织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合格品约为()A.9.5万件 B.9万件 C.9500件 D.5000件
7.从鱼塘中打捞草鱼500尾,从中任选10尾,称得每尾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是1.5, 1.6, 1.4, 1.6, 1.2, 1.7, 1.8, 1.3, 1.4, 1.5,依此估计这500尾草鱼的总质量是()A.700千克 B.750千克 C.500千克 D.50千克
8.某油桃种植户今年喜获丰收,他从采摘的一批总质量为900千克的油桃中随机抽取了10个油桃,称得其质量(单位:克)为:106,99,113,111,97,104,112,98,110.估计这批油桃中每个油桃的平均质量.若质量不小于110克的油桃可定为优级,估计这批油桃中,优级油桃占油桃总数的百分之几?达到优级的油桃有多少千克?
9.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31, 32, 36, 37.试分别指出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各是什么? 上述问题中的调查方式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估计这100只羊平均每只羊的重量;
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10.从总体中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计算出样本方差为2,可以估计总体方差()A.一定大于2 B.一定等于2 C.约等于2 D.与样本方差无关
【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 由于简单随机样本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能够代表总体,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1.平均数或方差是怎么计算得来的.2.可以怎样估计.【当堂检测】
1、李伯伯今年养了4000条鲤鱼,现在准备打捞出售,为估计鱼塘中鲤鱼的总重量,从鱼塘中捕捞了三次进行统计:第一次捕捞25条鱼,总重量为41千克;第二次捕捞10条鱼,总重量为17千克:第三次捕捞15条鱼,总重量为27千克.那么,估计鱼塘中鲤鱼的总重量为()千克.2﹑生物工作者为了估计一片山林中雀鸟的数量,设计了如下方案:先捕捉100只雀鸟,给它们做上标记后放回山林,一段时间后,再从中随机捕捉500只,其中有标记的雀鸟有5只.请你帮助工作人员估计这片山林中雀鸟的数量为()A.1000只 B.10000只 C.500只 D.50000只
3.某农科站实验两种水稻,为比较甲.乙两种水稻秧苗谁出苗更整齐,每种秧苗各随机抽取50株,分别量出每株长度,发现两组秧苗的平均长度一样,甲.乙的方差分别是3.5,10.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秧苗出苗更整齐 B.乙秧苗出苗更整齐 C.甲.乙出苗一样整齐 D.无法确定甲.乙出苗谁更整齐
4﹑抽查某校一月份5天的用电量,结果如下(单位:度):120,160,150,140,150,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校一月份用电总量为()度.5.为了解家庭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六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0,28,23,18,20,31.若该班有50名学生,请你估算本周全班同学的家庭共丢弃塑料袋()个.【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上册233方差典型例题素材冀教版!
方差典型例题
例1 计算下边这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结果精确到0.1);423,421,419,420,421,417,422,419,423,418。
分析:注重对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或简化公式的运用。解法1
∴ 解法2 令
,将每一个数据都减去,得到一组新数据如下:3,1,-1,0,1,-3,2,-1,3,-2。
∴
∴
说明:方差、标准差有三个计算公式,计算方差时要灵活运用,以便减轻运算量。一般情况下,使用简化公式进行计算较简便;当数据较小时,可直接利用方差的简化公式进行计算;当数据较大时,可建立一组对应的新数据后,再用方差的简化公式进行计算。例2 要从甲、乙、丙三位射击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预选赛中,他们每人各打10发子弹,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10 10 9 10 9 9 9 9 9 9 ; 乙:10 10 10 9 10 8 8 10 10 8; 丙:10 9 8 10 8 9 10 9 9 9。根据这次成绩,应该选拔谁去参加比赛? 根据这次成绩,应该选拔谁去参加比赛?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方差的意义及实际运用。
解经计算,甲、乙、丙三人命中的总环数分别为93,93,91。所以丙应先遭淘汰。
设甲、乙的命中环数分别为 和,方差分别是 和,则:。
∵
∴ 在总成绩相同的条件下,应选择水平发挥较稳定的运动员甲参加比赛。
说明:丙的总成绩显著,应先遭淘汰,然后利用方差的含义,来考查甲、乙二人成绩的稳定性。
例3 有个班的学生,身高测定数据如下表:
(1)计算各小组及总体平均数;(2)计算各小组及总体方差;(3)哪个小组身高比较整齐? 解:
类似算出第2、3、4、5小组平均数为:171.1,170.4,167.1,169.9。我们来计算总体平均:将各数均分别减去170,得
采用“相反数就近相抵”的办法,可出现很多的0:
进一步远距相抵,最后得总数为5,因此x总5500.1,因此,全班身高的总体平均为
当然,由于各小组人数相同,也可用各组平均的平均来算:
结果一样。
(2)据我们数据的情况,直接用定义计算小组方差就可以了。先看第一小组
(3)从平均值看,第一小组较高,但从方差看(因S5=17.7最小比较整齐,但它是“低水平上的”整齐。而最为参差不齐的是第二小组。
说明:
①在本例求平均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代换x抇i=x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若a取得离平均数很“近”,则不仅须计算的数值大大减小,而且出现许多符号相反的数,可互相抵消,从而进一步简化计算;②如果我们把“全班学生的身高”看作总体,而把各小组的身高看作样本
(容量为10的),我们就看出,那么不同的样本“估计”总体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用第一小组平均值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值和方差是
i-a
2与总体误差较大,我们还可以把不同小组合并起来,形成较大的样本,比如,把第二、五小组合并(一个方差最大,一个最小),则有
这是个容量为20的样本,“估计”值距真值“近”多了。我们再把二、三、五小组并起来,构成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那么 又接近一些。
则与总体平均值和方差,5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1 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2.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3.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出示圆片图形:
(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找出有关的关键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r
d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0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
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
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相互交流、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r
o
d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圆的认识
1.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
d=2r
r=d/2
二、圆的特征
1.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从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利用反馈教学原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掌握圆的特征通过折、量、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并且让学生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合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1 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生: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自行车。
师:出示信息窗,这些交通工具都有轮子,这些轮子有什么特点?
生:轮子都是圆的。
师:看到这个,你有什么问题?
生: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二、探索尝试,交流研究。
师:借助你身边的工具,自己来创造一个圆,把它画下来。
生画圆。
师:你手中的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能用身边的工具创造出这么多圆,真厉害!但是,有的同学画的图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圆,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我看到有的同学画的圆很规范,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真棒,已经会用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方法了,介绍一下怎么画。
师:下面老师来介绍一种规范画圆的工具——圆规。你会用圆规画圆吗?试一下,注意别让圆规的针扎到。
师:大家都画出一个圆了吧?跟你的同位说一下,你是怎么样画的。
学生交流。交流结束。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展示。
生: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
师:非常好,下面看大屏幕,看看老师是怎么画圆的。
师:画圆,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纸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大家根据这个步骤再来画一个漂亮的圆。
学生画圆,老师巡视指正。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圆规画圆的方法,真厉害!再找个同学来说一下,规范的画圆的步骤。
生:描述步骤。
师:对,画圆就要规范,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圆,有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是圆的中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看老师的圆心在这儿,圆就在这儿,如果圆心画在那,圆就在那边,也就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大家拿出自己画的圆,在上面画一条半径并标示出来。想想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
生:无数条。
师:那这些半径长度有什么特点?量量看。
生:相等。
师:很好,我们可以知道在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发现,圆规两条腿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两腿间的距离越大,画的圆越大,两腿间的距离越小,画的圆越小,也就是说,圆规两腿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就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半径。
师:对,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半径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根据半径的长度来画一个规范的圆,已知半径为2厘米,看老师是怎么画这个圆的。
老师画圆:先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有针尖的圆规脚放到线段的一个端点,有铅笔的这只脚放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上,旋转一圈,注意圆规的两脚不要随便动,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用半径来画的圆。
师:看到老师怎么画圆了吧?自己在2号本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生画圆。
师:画完了的同学,给你的同位看一下,互相说一下用半径画圆的步骤。
生:讨论。
师:现在把圆规收起来放在桌子右上角。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圆。圆心为0,半径为r。现在拿出学具盒里的圆,对折几次,你发现折痕有什么特点?
生:相交于一点。
师:这个点是什么?
生:圆心。
师:那这几条线段两端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圆上。
师: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下面拿出你刚才画的圆,在上面画出圆的直径,并表示出来。
生:画图
师:同位互相看一下画对了没有。
师:我们学习圆的半径的时候,知道了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那圆的直径呢?有多少条?相等不相等?
师:真厉害!我们知道了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也有无数条相等的直径。那直径和半径是圆中的不同线段,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同位合作研究试一下,可以折一折,也可以量一量,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生:都通过圆心。师:正确的讲是他们都与圆心有关,直径经过圆心,半径以圆心为一个端点。
生: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太厉害了,看大屏幕,通过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演示,我们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我们怎么样列算式表示?
生:d=2r。
师: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么表示?
生:。
师:下面我出题目,大家口算。
半径2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4厘米。
师:直径6厘米,半径是多少?
生:3厘米。
师:半径4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8厘米。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如果我给你一条直径,要求你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你会画吗?尝试一下。
生练习。
师:有的同学画的很好,下面来看一下老师怎么画的。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根据我们推导出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们能知道半径是多少?那我们就取线段的一半为半径2厘米,线段的中点是圆心,画一个圆。注意,我们学到的直径的特点是:直径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如果你画的圆,直径的两个端点没有都在圆上,那这个圆就画的不规范。不是你的圆规的两条腿的距离动了,就是找圆心的时候,没有将线段平均分。所以大家在画的时候,要检查直径的两个端点是不是都在圆上。下面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方法,在2号本上再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生练习。
师: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找出下面圆中,哪条是圆的半径,哪条是圆的直径,为什么。(出示练习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快!下面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对称图形,圆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圆是对称图形。
师:圆的对称轴在哪里?
生:直径。
师: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它有多少这样的对称轴?
生:有无数条。
师:对称轴怎么表示?用点——画——线。看黑板,就这样表示。出示幻灯片。一定要超出图形。
师:会画圆的对称轴了,我们就来小试牛刀。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画一下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记得用点画线。
三、练习。
师:大家真棒!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这么多特征,能不能解决一开始我们提的问题: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黑板,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样的的轮子跑起来不颠簸?
生:圆形的。
师: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单独拿出正方形和圆形的轮子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圆形滚动,正方形滚动。)
师:看图,正方形的轮子滚动起来,看不同的位置,正方形的中心到底端的距离一样不一样?
师:滚动的时候正方形的中心就没有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的轮子会不会颠簸?我们再看一下圆,圆心到底端的距离是什么?
生:半径。
师: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且相等。
师:圆形的轮子因为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滚动起来是不是更加平稳,就不颠簸了?如果三角形的行不行?想想是不是只有圆形的轮子,跑起来才不会那么颠簸?
师:就是因为圆形的轮子不会上下颠簸,所有轮子才设计成圆形的,这是因为圆有——
生:无数相等的半径。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齐心合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棒!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师: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圆形,我们要学着去发现,然后自己或是同伴一起想一想,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有什么好处。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