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

时间:2019-05-12 17:5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

第一篇: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

5.2平行关系的性质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章建荣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关系的判定,对于平行关系的性质的学习,不仅是对前面学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进行延伸拓展,更是为接下来学习垂直关系的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从本章节整体知识体系来说,立体几何初步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行关系的性质,掌握平行关系的性质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平行关系的性质定理的探究和运用过程,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定理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平行关系性质的理解、概括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平行关系的性质的理解、概括,掌握平行之间的转化,灵活运用平行关系的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让学生自己“设问、尝试、归纳、总结、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信息反馈。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向能力.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a线面平行判定定理:ba||

a||ba,b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abP,a//,b//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问题提出: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具有什么性质?

a//,a,ba//b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入手,启发性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进行探究。然后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课题,开始对平行关系的性质探究.2.抽象概括: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那么过该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a,ba//b.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3.应 用: 例1.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1C1.(1)要经过面A1C1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和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1)在面A1C内,过点P画直线EF, 解:使EF//B1C1,EF交棱A1B1、C1D1于点E、F, 连结BE、CF.EF//BCEF面AC EF//面AC.BC面AC

BE、CF显然都和面AC相交.例2.如图,A, B, C, D在同一平面内, AB//平面α,AC//BD, 且AC, BD与α分别交于点C, D.求证: AC=BD.证明:连接CD, A, B, C, D在同一平面内, 设该平面为β.则α∩β=CD.AB AB//平面α AB//CD,AC//B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1.问题提出:两个平面平行,它具有什么性质?

//aa//b b

2.抽象概括: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它们 的交线平行.//aa//b(面面平行证线线平行)b3.应 用: 例3.如图, ////,直线a和b分别交 ,,于点A、B、C和点D、E、F.求证:ABDE.BCEF证明:连接AF,交平面点G.平面ADF∩α=AD平面ADF∩β=GE //

AD//GEDEAG,EFGFAGAB GFBC平面ACF∩β=BG,平面ACF∩γ=CF//BG//CFABDE.BCEF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形象深刻的体会定理的内涵,了解定理的应用。讲解时注意在黑板上把解题步骤完整的板书出来,让学生体明证明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思考:若DE=6, EF=2, BC=3.则AB=___9_____.三、反馈练习

1.如果直线a//α, 直线b, 那么a与b一定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直线a//直线 b , 且a//α , 那么b与α的位置关系是(D)A.相交

B.b//a

C.b

D.b//a 或b 3.已知两条直线m, n及平面α, 判断下面四个命题是否正确:(1)若m//α, n//α, 则m//n;

错(2)若m//α, m//n, 则n//α;

错(3)若m//α, 则m平行α内所有直线;

错(4)若m平行于α内无数条直线, 则m//α.错

4.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D)

A.平行

B.相交

C.在平面内

D.平行或在平面内 5.如果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4个部分,那么这个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如果3个平面把空间分成6个部分,那么这3个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在方法层面上,引导学生回顾,定理的条件与结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记忆。七.作业布置P34 A组

6,7 B组

第二篇: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设计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2.请你找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

1.2∶0.4 24∶8 6∶2 1.2∶0.4 24∶8

(二)学习新课

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80千米,第二次6小时行240千米,请你说出第一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

板书:80∶

2再请你说出第二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

板书:240∶6

师:现在你分别求出两个比的比值。(学生口述,师板书:80∶2=40,240∶6=40)

师:你们观察一下两个比的比值怎么样?这两个比之间有没有关系?(学生互说)

得出:第一个比的比值是40,第二个比的比值也是40。因为比值相等,所以比就相等。(老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把两个比连起来。)

教师把80∶2和240∶6中间用等号连起来,然后边指着边说:像这样的式子在数学上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新内容:比例的意义。(老师板书课题)

师:至于什么叫比例以及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条件,请你结合思考题看书自学。(告诉学生页数,从第几行看到第几行。)

思考题:

1.什么叫比例?

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组成比例的重要条件?

采取自学两人讨论集体讨论。

师再次强调组成比例的条件:

A.必须是两个比。

B.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

C.必须是一个式子。

最后得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老师将板书完整化)两个比表面上看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也就是比值相同。那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式,关键是看比值是否相等,只要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师:上面那些比符合比例的意义吗?能否组成比例?(学生说,老师连线或让学生连线。)

比例还有其它书写格式吗?请同学们看,老师怎样写。

(三)巩固反馈

1.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3和3∶9()

(2)60∶30和160∶80()

(4)0.2∶0.4和1.6∶4()

并组成比例。(学生先写再说)

3.随意写比例,互相查看。(至少写2个)

第二部分:比例的性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一)讲授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在比例里有几个数?这几个数叫什么?这几个数有没有区别?

学生发言,老师小结: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老师边指边说),靠近等号的(中间的两项)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如:

请你指出黑板上比例中的内外项。

现在请你做一件工作:先算出两个外项的积,再算出两个内项的积。算完以后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

通过以上几道题,使学生看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比例的性质。(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这个规律是在什么前提下成立的呢?必须是在比例里,才能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你们说说什么叫比例的性质?这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第二个内容。

师: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时,比例的性质如何理解呢?

806=2240 1.28=240.4

即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用字母这样表示:

(二)课堂练习

(放幻灯片)

(1)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的比例是否正确?

(2)用2,8,5,20四个数组成比例。

(3)填适当的数。

3∶18=5∶()

为什么填30?有几个答案?

4.8∶0.6=()∶

2为什么只能填16?

12∶()=()∶

5有几个答案?

(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0,那么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一定是几?为什么?

(5)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5和2,那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积应该是几?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1.质疑:(学生、老师质疑)(幻灯片)

①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对吗?

2.思考题:

(1)根据303=452写比例式。

(2)求x:

12∶30=8∶x

能不能应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解决?怎么解决?比例的性质还可以应用在什么问题上?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本教案分为两部分,先教授比例的意义,再教授比例的性质。

第三篇:北师大版《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平移与平行》。本课是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2课时。该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以及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课文第18页的内容即19页的“折一折”、“说一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

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幻灯设备)水彩笔 长方形纸 方格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互相平行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吗?那现在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大家愿意吗?

(课件出示机灵狗开汽车遇到红灯停了)

师:车怎么停了

生:因为遇到红灯了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红灯停绿灯行)

(车继续前行)

师:这是两条汽车行驶后留下的车轮印,你能说说是怎样的吗?

生:两条直线.师:想一想,如果一直像这样,笔直的往前开,车轮印会怎样?谁能用这样的手势表示出来?

师: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生:因为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师:那咱们全班一起再来用手势表示一次汽车开过后留下来的车轮印好吗?

师:象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平行线

板书 :平行线

师:老师这里有几条线你看是平行的吗?(实物投影)

生1:第一组不是,一条是斜的,一条是直的。

生2:如果延长的话他们会相交,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的。

(师用尺子把直线延长,验证结论)

生3:第二组不是平行线。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这是两条直线,如果延长我们就看清楚了,两条直线用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他说的对吗,很完整,大家鼓励他一下。(全班一起鼓掌)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是平行的,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格子纸和你手中的笔,把笔在格子纸的线条上平移,看看平移前后的两根线条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安排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引出了平行线。)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像车轮的两条印和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我们把他们叫做互相平行。

师:那怎样的线才是互相平行呢?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生:我认为还要在一个平面内,象这两只笔演示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是平行的)

师: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

师: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平行线,(课件出示)

你还能举例子说说生活中互相平行的线吗?

生1:把灯棍看成是直线,他们就是平行的生2:大屏幕的上下的两个边。

生3:两个墙角所在的直线也是。

-------

(强调说清楚“两条边”“一组”“互相平行”)(体现事物的美)

(让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平行线进行交流,进一步体会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事物的美)

二、找平行线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象棋盘,五线谱,房子)

师:在象棋盘中你找到了哪几组平行线?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引导发现: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师: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先同桌讨论,再汇报)(注意线段的读法)

3、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线,那现在考考你的眼力。(课件)

注意()(强调延长)

三、画平行线

师:生活中有了平行线,变得更加美丽了,你会画平行线吗?翻开书本自学画平行线的方法,你可以边看边画。(学生动手画)

师: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三角板的直角板靠紧,按住直尺)

(边总结注意点,教师边在黑板上示范)会画了吗?下课后,画一组平行线。

(通过前面的移一移,找一找,这时的孩子们对平行已建立了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利用自己对平行线的认识,去创造平行线,让知识在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折平行线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学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折纸游戏。请同学们在长方形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根据这两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重点交流延长后交叉还是平行,再次强调互相平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叉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叉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叉在一起吗?生2:肯定会交叉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叉。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叉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叉在一起吗?

生:不会。

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平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意铅笔不能偏离方向。

生:我有一个办法,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互相平行。

生1:我有一个更方便的办法,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也是互相平行的。

师2:看上去这是一个好办法,对所有的情形都适合吗?……

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验证的方法,下面请你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然后再进行交流。

(折一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与平行(补充课题),(1)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了解哪些和线有关的知识呢?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 ”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 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 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 化学键 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11 na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生:它们之间有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周期 三个短周期 四个长周期 主族 族 副族

ⅷ o族 [知识拓展] [多媒体播放: ⅷ族、零族介绍] [例题剖析] [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 b.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教师精讲] 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d [例题剖析] a.hf b.h30 c.nah d.h202 [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

答案:c 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表

(一)na、k与o反应 +

(二)请同学们看书p6—p7。(多媒体展示:结论①②)

师: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知识拓展] 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测题剖析] 【例题剖析】

【例3】 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教材:p11、t11、t12。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上网或查阅其它资料,了解门捷列夫原始周期表排列形式,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素性质递变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二、三短周期表的示意图。[实物投影:2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推进新课] 师:在主题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简图。并在周期表中找到

氯元素所在的位置,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看书。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

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思考分析,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3.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4.置换反应

师:请同学们看书p8,卤素单质与h2反应,总结出变化规律。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实物投影仪投出表格,内容先用纸盖上] 表

(一)卤素单质与h 反应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k、na的金属性较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cl2、br2、i2 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1-1:教师演示,请同学认真观察,完成下表: 表

(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

属性逐渐减弱。

第五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等量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常远海 寿县陶圩小学 2016年4月27日

等量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观看课件复习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指名说一说三幅图什么意思,并说一说第三图平衡或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看课件,用线段图表示,板书关系式。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关系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3、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下载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5.2平行关系的性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等量关系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3课时)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3课时)四川泸县二中吴超§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

    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设计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问题。 (2)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

    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且能由此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与指数函数研究方法的比照,强化学生的类比思想;通过不同底......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关系》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关系》教学设计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铁的三种氧化物和两种氢氧化物的性质,知道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其中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由白色......

    数学必修2第二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练习(五篇模版)

    2.2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例题解析:例1.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例2.正方形ABCD交正方形ABEF于AB,M、N求证:MN//平面BCE例3.已......

    北师大数学《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