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南汇四中王芸
一、研究主题和目的
1.研究主题: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2.选取原因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与教学目标达成度成正相关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二、研究目的: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方法的综合,在英语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的目标是立体的,采用了三个维度设计,其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而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话题,它比前两者更难测量,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一、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
教师在描述教学任务设计时提出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的一些能力?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究竟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日常能力?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第二,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不具体”现象有二:一是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典型。这样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是无法操作的。二是具体课时教案中目标不够具体。
第二篇: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南汇四中
王芸
一、研究主题和目的
1.研究主题: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2.选取原因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与教学目标达成度成正相关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二、研究目的: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方法的综合,在英语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的目标是立体的,采用了三个维度设计,其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而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话题,它比前两者更难测量,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一、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
教师在描述教学任务设计时提出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的一些能力?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究竟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日常能力?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
第二,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不具体”现象有二:一是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典型。这样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是无法操作的。二是具体课时教案中目标不够具体。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有时候,当一堂英语课结束以后,不仅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究竟学到了什么,就连教师自己也讲不清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究竟是什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一页一页地接着往下教,而对于整个Unit的重点、每一个Unit在Module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Unit之间的相互联系、单个的Unit中各种语言材料和语言活动所围绕的主题以及教学重点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就显得较为缺乏,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就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第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
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六七年级的课,听说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大的。而我们有些课,老师和同学都是自始至终书不离手,其教学活动充其量也就是围绕着“朗读”打转转:Read after the tape.Read after the teacher.Read together.Read individually.即使是做Pair work 和Group work,还是在照本宣读,全然不见放下书本的speak 和talk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只要一脱离书本和句子,便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能讲了。
第五、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与上述情况截然相反的是,有些课非常热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投入,学生出口的正确程度如何,都是大可质疑的。常见的情况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做一下流于形式的对子或小组活动准备,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发言,不管讲得怎样,统统来一句“Very good!”然后下一个活动又开始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活动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就不去考虑了。还有些所谓的“任务”,是完全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或能力水平实际的。比如不给任何铺垫和台阶就要求学生讨论某个不可能说清的问题,表达某些复杂的观点,等等,其结果,只能是以一句自欺欺人的“Let’s talk about it next time.”而草草收场。
第六、教学密度设计不当
我们发现,有些课堂教学节奏过慢、容量太小,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长此以往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课,特别是公开教学课,又经常出现由于密度过大或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而最终完不成教学计划。
第七、公开课作秀
有些公开课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有时学生过于“出色”的表现又给人以一种似乎教师什么也不用教,学生便个个都能对答如流的感觉。在这样的课上,看不到真实具体的、如何使学生从不会到会的教学步骤。我们认为,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英语学科课前课后的预复习工作(包括查找资料、排练小品、写作或背诵有关片段,等等)是十分正常、很有必要的。但是,作假或“作秀”式的公开教学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对其他教师没有借鉴价值;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学生不仅在这样的课上学不到东西,反而会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
第八、语言知识的传授是备课、上课的主要甚至唯一内容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说:“这个班的学生,都是不肯开口的。”“这些学生啊,一点都不会讲。”当我们打开有些教师的备课笔记会发现,语言知识的讲解,包括句子的结构、翻译,近意词的比较、区别,等等,都很具体,但就是找不到语言情景的创设、语言任务的设计。当然,这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围绕着语言知识打转转的,学生没有机会在情景中学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第九、忽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些课堂教学,对于生词的拼法、读音都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教。这也是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不会拼生词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学生在听录音时究竟应该打开书本还是合上书本,集体朗读时书本究竟拿在手上还是摊在桌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于作业本是否要写日期,是否要划边线,边线要划多宽,是划一边还是两边,也没有统一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课堂笔记本,而是在教科书、练习册、考卷上随处记下零星的一词半句,其结果等于没记。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
第十、教师缺乏激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我们说,教师的个人性格可以有外向和内向之分,有活跃和沉稳之别,但是,一旦当你走上讲台,必须是精神饱满而具有感染力的。“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而在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是毫无激情可言,不要说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也昏昏欲睡,学生开小差的,趴在课桌上打瞌睡的,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如此,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指令不清,学生一片茫然。有些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可能是平时的教学中用中文较多,一旦有人听课,就觉得一定要说英语,而其教学指令却模糊不清,使学生无所适从。我们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决不排除必要的母语,但毫无疑问应该以英语为主,用英语组织教学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训练学生英语听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我们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用浅显的英语来使我们的学生理解、接受、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本领。教师占据了过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
有些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语音漂亮,语调流利,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时部分教师又说得太多了,把本来就很有限、本该留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给占据了。其中的极端例子是:有些教师把读句子的任务也包揽了,留给学生的只是说True 或者False一个单词的机会。
四.建议与意见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天堂,是一切教学目标实现的理想化的完美的蓝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正相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课前的教学预设,完成教学预设已经自然成为衡量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也在无形之中在要求自已充当好导演的角色,但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是光看课堂教学预设的完成与否吗?是看教案的执行吗?教师要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二.不唯教案、不唯教师,只唯学生
教学目标达成只有在课堂中完成,也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与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或思维上的倾向,必须是教学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如果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该弄清的问题没有弄清,即使是再准确地执行了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只能成为空谈。而实质上,任务的忠实执行,更多地需要从文本教案设计的初衷角度来看,也就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如果在作业中有学生或者说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有了错误,需要指导,那么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打了折扣。同时,这也可能是教学预设活动实施的失败。三.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学习惯的改变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从观念中找到注解,课堂要达的“三维目标”,主体是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见任务设计,不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是要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把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置于教师的关注之下,引导、组织学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和取舍、分析和利用、综合和概括。教学活动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出现的新问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来尝试解决;以学生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简略过程。尊重学生取得的点滴收获、为学生喝彩,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第三篇:评教学目标制定及达成度
评教学目标制定及达成度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向生成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因此,评课首先是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
听课前:关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看其是否切合课程标准要求,抓住关键知识或观念,体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是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从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达成。
听课中:关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否为学生,落实目标的载体是否与目标匹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关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获得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后达成度如何。
第四篇:课堂观察与分析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报告1
教学目标达程度观课报告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任何教学改革和理念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很重要的方面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首先得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内容设计中充分体现该目标,不能偏离目标而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把教学目标呈献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指引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还要及时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或者是课下的测验,检验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充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李蓓蓓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清晰、简明。这几个目标中,字词学习和朗读课文是常规,而人文精神的感悟必须从阅读中获得,所以李老师把目标集中到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她的过程设计突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抓住“静静地观察、欣赏、放进、丝毫没能阻止、仍然„„”等词语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痴迷。
1、方法导学写批注。让学生从第一件事中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出感受就是批注;然后引导学生去掉“三天前”“终于”这两个词感知什么样的词是关键词;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再次批注,更进一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李老师循循善诱,由易到难,无痕的让学生怎样写批注,感知了什么是关键词。通过揣摩关键词,就更能了解人物特点。
2、李蓓蓓老师每句评价都在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如: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老师发现你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的这个词语,是不是?想象他遇到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好方法。
本次研修就是要实现从教教材向教课程的转变。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着重进行了对阅读方法的设计,通过分解课文,多次朗读课文,理解词义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渗透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和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阅读方法。又把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这种阅读方法分解成两种技能来培养:(1)怎样寻找关键词语。在学生自己初步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原文与删去关键词语的句子比较,体会哪些是关键词。(2)用批注的方法概括人物特点。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钻研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一篇课文学完了,让学生自己来作回顾和总结,教师适当点拨。这两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还有“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达成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具备深度和内涵,能否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提升学生生命的内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落实的有效性,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达成的有效性,这值得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的思考,通过专题一的学习,通过和专家、同行的零距离解除与交流,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与感悟:
一、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让学生通过感知历史知识,剖析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史料,形成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论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所以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紧扣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升华情感,同时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一阶段的学生也会因家庭、社会、自身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设计教学目标要体现差异性,针对同一年龄段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体现分层性、递进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真正明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设计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大过空,或因过小而流于形式。
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
不同的课时内容存在着难易程度、教学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对教材加以删减、整合、追加、扩充,以便使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1、整体着眼,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独有的特点,历史知识往往是零散的,如何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熔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的高度与深度,所以达成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关键在于通过问题的形式或者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对教材总体的感知。整体着眼,全局把握,初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产生了提纲挈领的感觉。
2、科学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知识的记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而诱发思维,迸发灵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记忆的过程,而是学生过程体验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究、讨论、辩论,让思维在碰撞中深化、升华,形成能力,提升内涵。
3、史论结合,升华情感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最终目标在于培养人,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史论结合,把历史知识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活动,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在教学目标达成问题上,构建知识体系是基础,创设教学情景、强化过程体验是关键,史论结合、升华情感是延伸。通过专题一的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解,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有了较深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了以上感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