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原则和情景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原则和情景设计
浙江省三门县健跳中学 金雪华
摘要:探究教学是在对教学环境中的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也是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探究教学中的过程。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增加学生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利于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使探究教学科学化。关键词:探究教学 原则 情景设计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科学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理念。笔者认为,在落实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教学是重要的前提。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增加学生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利于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使探究教学科学化。
一.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应遵守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探究的空间都很大,角度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比如,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等限制,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1)盐类水解的含义 2)盐类水解的本质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4)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 情境:NaCl、NH4Cl、CH3COONa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 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b.此水溶液中存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发现规律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 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改良土壤等 2.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原则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探究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究是一个多侧面活动,需要观察、提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证 导出概念 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与中和反应作比较 据来检验解释问题,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将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上述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在合成材料这节内容学习上,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所以针对这个特点,笔者在新课前,把学生分成3大组,各负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这三块内容,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决定内容如塑料的定义、分类、主要成分、性质、用途和危害等,再自行分配任务,去查阅资料,然后整理、汇总。正式上课时,请各组选代表上台阐述对塑料等材料的理解,并要求能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本组成员可补充)。结束前,笔者对每个组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从课前学生的积极准备,上课时的发言表述,课后的讨论都可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探究的难度、方式和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心智发展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特别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已经达到的水平,即探究活动中的障碍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情景设计
教学情景是指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有效。情景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舌功能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感。探究情景的创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事实情景
事实情景包括化学史实、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工农业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化学家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若在教材中进行一些化学家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献身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同样,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联系社会的内容等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完善道德品行,提高自己的修养,明确社会责任感。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内容,“走进化学世界”章头图,是一张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从而,可以借此引出材料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又如有机化学中学习蛋白质时学生对此有熟悉感,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时时联系身边的“蛋白质”,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引课时,采用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讲解蛋白质的变性时,联系“非典”和“禽流感”时杀菌消毒的方法,从生活入手,晒太阳,高温蒸煮、擦酒精等,最后联系生物知识,回忆学习氨基酸的知识。整堂课紧紧围绕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实验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可利用化学现象,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经验和原有认识相矛盾的、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笔者用一块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里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注两角,用火柴点燃,手帕立即燃烧起来。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手帕明明燃烧了,为什么完好无损呢?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高度集中,立刻研讨其中的奥妙。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一系列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及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的知识,教师可直接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不完全匹配的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1 原电池原理
情景设计 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丝和放入锌粒,观察现象;然后将铜丝抵在稀硫酸的锌粒上,观察铜丝表面的现象。
提出问题 铜丝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这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说验证 引导学生分析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丝和锌粒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案例2 过氧化钠的性质
问题情境 回忆Na2O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的性质。提出问题 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吗?
猜想假设 比较Na2O2和Na2O的组成和结构,提出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但反应产物可能有所差异的假设。
实验验证 将少量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产生,把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用水稀释,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结论 Na2O2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联想应用 Na2O2也能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在Na2O2与H2O、CO2等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参考文献:
1.钱晨岚、蔡亚萍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 2006.12 中学化学 2.魏长奎 研讨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功能 2006.11 中学化学 3.赵坚志 “共价键”探究性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2006.11 中学化学
4.陆军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型和生成策略 2006.8 中学化学教与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探究教学设计尝试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探究教学设计尝试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要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高中化学的课堂探究教学设计越来越到受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设计理念;探究教学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我们所说的课堂设计一般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开始我们的教学课堂设计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问题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强化。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现在的课堂化学探究实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在一些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问题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会导致实验的不成功。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反感,就不愿意去相信实验。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应试心态中走出来。从客观方面来看,看重实验结果,这既与目前当前一些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仪器精度不高、教师对实验误差分析不够有关,也与长期以来验证性实验居多有关,大量的验证性实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2.教学过程重探究行动轻探究方法,探究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比较低,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不能妥当地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二是实验技能,三是各种技巧。只有具备了有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探究实验活动。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摸索实验探究活动的形式上。
3.高中化学教学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历来不重视科学方法论,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从教材对有关实验探究的设计上看,牵涉到科学研究中的几个专门方法,一是实验对照,二是条件控制。无论是化学传统课程还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通常不会对这些方法作详细说明。这种实验探究,虽然结果是正确的,过程却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4.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尝试“实验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和“操作步骤复杂、动作要求高的实验”。甚至有不少同学一碰到这样的实验就采取应付的态度,完全缺乏实验的主动性,更无探究性可言。这是当代化学实验的一个通病,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可能还要追溯到在旧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实验教学固定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本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宁愿相信书本上一些文字苍白无力的描述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三、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中,“全人发展”显然是其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的三个环节:一是知识从哪里来?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二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它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注重第二个环节,对其余两个环节鲜有涉及,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3.新课程课堂设计需注重过程教学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而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教给他们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融入具有一定情境的过程性探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该如下:课程标准→教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我们要把“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包含在学习目标中的学习内容作统筹安排并关注学生学习评价”这一思想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方法,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为:确定课堂目标→确定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评价与反思。案例 浓硫酸的吸水性
[探究方案]
【实验1】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放一表面皿,倒入约15mL的浓硫酸,在天平的右盘内添加砝码,将天平调平,静置约15min,观察现象。可看到天平指针向左倾斜约5小格。
【实验2】在100mL的大试管内注入约15mL的浓硫酸,插入装有2~3mL饱和硝酸钾溶液,用橡皮塞塞紧大试管管口,静置约10min,观察现象。
【实验3】用小刀切小块富含水分的瓜果,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袋固定,放入装有10~20mL浓硫酸的试剂瓶中,使瓜果块悬于距浓硫酸液面1~1.5cm处,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约20 min,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1】看到天平指针向左倾斜约5小格。
【实验2】看到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针状硝酸钾晶体析出。
【实验3】瓜果块有些萎缩,将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其质量,其质量明显减少。
[实验结论]
浓硫酸吸收了水,具有吸水性。
五、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取新知识。
1.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服务的
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那么我们所谓的教学课堂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更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教学过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快乐的体验。以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各种生动的情景素材(如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引入新课学习。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攫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多地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增强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教学实施要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手段
在新课标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应充分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1)让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和任务。(2)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实验自己去探究,并且更多地通过合作完成。(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表达和交流。实验探究模式,往往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研讨等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并辅以其他的方法。
注:本文为温州大学2009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实验教学案例设计尝试》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朱玲珑,马志成.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3).[3]陈姿诗.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瓶颈问题[J].宁德师专学报,2009,(2).[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
谈谈高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
贵州省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
戴正裕
563200 摘要:在化学课堂情景创设中,要满足几个要求:创设情景要具有亲和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结合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利用生活实例,利用实验,利用旧知识的转换,利用知识网络,利用问题等来创设情景。
关键词:新化学课程标准
情景创设
认知
亲和性
求知欲
学习目标
生活
实验
逆向思维
知识网络
问题
情景创设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一种事物背景,把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心情,诱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可见,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呢?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具有亲和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景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强调生活中的化学,课本内容的设计也结合了许多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这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亲和性。
第二、创设的情景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引入盐类的水解时,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酸性?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中性?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碱性?学生想探个究竟,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探索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第三、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目标
学习情景创设是为内容和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服务的,在一堂课中情景创设要保持一个度,并非多多益善,并非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
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有以下途径: 第一、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有化学,处处用化学,认识到化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铵盐的化学性质”前,我提问:你们知道化肥不翼而飞的故事吗?众生摇头,但又新奇,急于想知道究竟。于是向他们介绍一位农妇将潮湿的化肥(碳酸氢铵)搬到自家
房顶上去晒干的故事,当讲到碳酸氢铵晒到一定时候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时,学生嘎然而止,把“偷”走碳酸氢铵的“贼”是谁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谁不想知道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呢?要想知道原因,请看铵盐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第二、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学生能获得感性认识,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折思维和探索,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索化学规律,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分折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Na2O2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观察“滴水生火”实验,学生感到诧异,怎么水能点火呢?这是什么原理?这一悬念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另外还有“魔棒点灯”、“空杯生火”等实验均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经过探究,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反应原理,增强学的求知欲,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第三、利用旧知识的逆向思维创设情景
学习任何一个新知识,在引入过程中设法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知识增长点和出发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利用原有知识创设情景,有助于启发逆向思维,诱发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原电池原理”时,先演示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只发现锌片上有气泡,然后铜片和锌片上端接触,此时只发现铜片上有气泡,学生感到很奇怪,似乎老师在玩魔术,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得到答案,学生带着疑问讨论激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何在?简直不可思议,要想找到答案,请看“原电池原理”。再如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先演示光亮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呢?”学生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Cu和Na2SO4 的结论,此时再演示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却得到气体和蓝色沉淀,学生也感到很奇怪,也很兴奋。
通过上述旧知识的复习逆转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大胆探索,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利用知识网络来创设情景
高中化学知识不仅要学会,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网络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内容时,可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思路,又可从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第五、利用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思维更加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预习中产生的,也可以是作业中出现的,将这些问题及时让全班同学思考分析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努力创设情景,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1.毕华林 主编《化学探究学习论》。
2.《文苑》月刊
2006年第1期第65页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4期第1页 作者简介:戴正裕
男
中共党员
1973年1月
1996年毕业于贵州教育学院化学系,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化学学会理事,青年岗位能手,兼职教研员。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情景创设的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情景创设的探究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处于被动,主动性不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新课标下有针对性的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就从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如何进行恰当的情景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情景设计;探究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从课堂教学来讲,就是指教师创设出有难度同时又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就能解决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于寻找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困境就一定要发挥创新意识,用从前从未实践过的方法解决面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情景设计需要遵循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1、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传播只是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到的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是一定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密切相连,力求让学生对创设出的情景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情景中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现在化学教学中特别强调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课堂教学设计也应当多从生产生活中提取素材。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有利于让学生快速学习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情境创设必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创设情境不但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的化学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情景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方法上来。举个例子,在教授盐类的水解时一定会问: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后面的问题自然就接上来了,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3、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习的目标
创设情境是为教学主题、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所选的情景素材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符合学习的目标,能够将教学活动和学习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是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知识,这一点是创设情境最根本的。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创设出越多的情景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毕竟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4、化学教学的情境设计有一下四种实现方式
4.1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绝大部分知识来自实验,知识点多且复杂繁琐,不易于记忆,而实验现象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解决疑问又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实际上就是在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还能体会劳动的意义和动作的美感。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除了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外还有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受外界的约束和干扰,学习主动性会有明显的提高。如果只是演示实验,则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还能给学生许多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4.2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化学知识应用的最大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创设情景。包括常见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等等一切与学习有关的内容。不论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4.3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化学学习中知识只是一方面,还要总结归纳、联想创新,找出联系和规律。换言之,化学学习,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此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除了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相似性之外,还可以融入丰富的情感,同时又更有启发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联想,学生在角色的影响下融入到情景中。创设这样的情景,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是素材。化学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怎样记是关键。例如无机化学,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4.4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而言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情景创设的目的教师要有准确的把握,努力挖掘蕴含在学习内容中的创造性因素,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出层次鲜明,内容创新的情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中有效问题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中有效问题设计案例
大连一中谢宏田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让学生有兴趣,思维高度活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问题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只有产生了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
关键词: 新课标有效提问探究兴趣收获
一、案例的来由
在进入新课程之初,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由于学生长期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习,他们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是有限的,探究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假如盲目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探究时往往会一片茫然,不得要领,无所作为,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也很难完成预期的探究活动,使课堂教学表现出低效率。所以,探究式教学课堂存在学生探究能力低与课堂探究时间有限的冲突问题,这种冲突给最初的探究教学课堂带来了低效率。
二、案例及设计思路
1、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案例1 “盐类的水解”一课中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设计思路:在学生已有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
组织实验:请用自己实验台上的试剂分别做两组实验。
实验1: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实验2:往3mL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观察颜色。加热,再观察颜色。
展示资料:25℃时,下列溶液的pH如下:
NaCN CH3COONa NaF Na2CO3 NaHCO3
11.28.98.211.68.3
[提供事实]:①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要加一定量的盐酸。②泡沫灭火器成分为
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提出问题]
①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碱性如何?②向CH3COONa溶液中滴
入滴酚酞,现象如何?加热后现象又如何?③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减小?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④如何解释①②?
(设计思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求知兴趣,激活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卷入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在问题情境下体会知识的形成)
2、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案例
2、“过氧化钠”一课中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问题1:过氧化钠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边观察边问)
问题2:它由哪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呢?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的金属氧化物有哪些呢?似乎有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还有前面所学的氧化钠,你能根据已知的化学知识猜测过氧化物的性质吗?
(设计思路: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猜测,猜测前先要将它分类,再进行类比)问题4:从金属活动顺序表,我们可看到钠与钙的位置很接近,性质可能是有相似之处,所以与氧化钙相似的可能性大,过氧化钠的性质类似于氧化钙的吗?(实验验证)
(设计思路:发挥试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化学事实解决化学问题意识和能力)
问题5: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反应还产生了气体,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这里面只有钠、氧、氢三种元素,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请猜测并给出验证产物的方法。
问题6:那我能否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呢?
问题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余下的溶液中可能含什么呢?又如何来检验呢?
问题8:溶液变红但红色很快褪色,这是为什么呢?溶液中哪些物质有可能使红色褪去呢?问题9: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那么过氧化钠能与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反应吗?(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上体现了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和问题支架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完成了较难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一直围绕着学科主干知识在展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上,体现了问题引导的启发性和有效性。在过程与方法中,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从中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上,学生一直保持探究的动机,体验着探究的过程,感受着化学的美,这些都体现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一二句提问,而应该是一系列有明确指向性的提问,形成能使学生进行明确指向活动,从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而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是一组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支架,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能保证了浅层次探究活动进行的方向,在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中有效降低了探究的难度,表现出了非凡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
3、这种有效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也渗透着教育教学的理论思想
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一定要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对能保持学生探究的动机,保证课堂的内驱动力,又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有效性。
然而,这种由系列问题形成有效提问的形式在各种不同内容、不同类型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