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雍守喜
实验内容: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
(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
(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 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察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教学环境及实验准备
学校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杯子、沙子、豆子、筛网、搅棒、白纸;长柄金属汤匙、一小包白糖、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教师出示几种物质图片,看它们发生怎样的变化。(图1)
2、导入:今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发现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二、探究与归纳
探究活动
(一):
观察沙子和豆子的混合1、[出示沙和豆子] 在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都认识吗?我们要用它们完成一项探究活动——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观察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预测:你们觉得会发生变化吗?
2、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3、混合实验(图2)
(1)把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记录在表格内。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感官进行观察。(看、摸、闻„„)
(2)把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子中进行混合,轻轻搅拌。观察:在混合过程中,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4、实验后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5、总结提升;我们发现,混合后沙和豆子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豆子还是豆子,沙还是沙,没有变成其它的新物质,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探究活动
(二):
加热白糖实验
1、刚才我们做的实验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大家可能有些失望。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加热白糖
2、讨论、想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3、观察预测:给白糖加热,白糖会有什么变化?·请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作业本的实验记录单的预测栏中,并把观察到的白糖特点写下来。
4、教师讲解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糖要少些。
(2)加热的同学最好戴上手套,手持汤匙最外端,用外焰加热。
(3)观察时不要凑得太近。
(4)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汤匙放回盘子里冷却,小心烫手。
5、学生实验(图3)
(1)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讨论汇报(白糖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6、归纳小结
通过实验,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液态(透明的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三、巩固辨析、拓展延伸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像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产生新物质,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那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出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辨析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说依据。
3、出示一些常见的活动。自由选择实验、判断。汇报、交流。
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总结: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身边的变化属于哪种变化,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一步去观察。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板书展示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 沙和豆子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加热
白糖
糖浆
变黄
黑色糊物质
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
实验反思
1、整个教学实验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实验效果良好。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热情。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4、这节实验课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的评价,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课程的延续性上还有待改善,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科学的实证意识、尊重课堂的时效实效”等方面来说,做的比较到位了。做一个朴素而真实的科学教师,给学生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间,把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5、由于平时实验课上的较少,在本节实验操作中,看到了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搅拌沙、豆子时动作不到位,学生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合作意识不够强。这还须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加强训练和指导。
2012年5月25日
第二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优点:
1.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学生探究为主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分离沙和豆是铺垫,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看似普通的东西,其实它也蕴涵着许多的科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东西。
2.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让学生对白糖用蜡烛进行加热,了解白糖在加热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在这个加热过程中试验现象壮观,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极高),通过试验和讨论,他们得出了实验结果。在这个试验过程中重点是诱导学生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溶解),然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炭化),学生对前一部分的物理变化不在意,老师我及时诱导并发现。
我的不足:
我觉得这节课做得就有所欠缺。
1.我的评价语言还欠丰富,评价的层面还比较浅。
2.在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汇报过程中存在差异时,没有及时给予更正。应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操作,所以导致实验的不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尽量克服以不的不足。
第三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修正版1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组实验:沙子、豆子、筛网、筷子、白纸、纸盘; 长柄金属汤匙、一小包白糖、蜡烛、火柴、金属圆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物质变化有的快有的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东西,看看它们是什么?(黄豆和沙子)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黄豆和沙子混合后的现象进行观察,来研究物质混合后会发生什么。
2、实验研究问题,记录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来读读手中的混合沙和豆子实验记录单。
(1)这张记录单里面有物质的名称、豆子、沙,还有?(混合前物质的特点、经过筛网分离后物质的特点、新发现)请同学们花
30秒的时间将你们刚刚发现的混合前沙和豆子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简短的句子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板书:混合沙和黄豆
3、如果你要来做这个实验,你打算如何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制定试验计划)A、将沙和豆子倒进同一个杯子里面,使其充分混合(用木棒搅拌一下)为了公平我们要使倒入的尽可能沙和豆子一般多,观察在混合沙子和豆子的过程中,沙和豆子的特点。过渡:怎样才能观察的更清楚呢?(学生会说放大镜,教师可以提示:如果我们把他们在分开,能不能看得更加清晰呢?)
B、:为了使我们的观察更清楚,可以用筛网把杯中的混合物分离出来。将混合物倒进筛网中,把筛网的下面放一个纸盘,轻轻的抖动筛网,使豆子和沙子完全分离。观察分离后纸盘中的沙子和筛网中的豆子的特点,将观察到的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并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放在指定位置。
C、分析实验数据,(将用筛网分离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沙和豆子进行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D、:得到新发现。
4、猜想一下,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原来的沙和豆子相比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若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若没有,说说你的理由。
过渡: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好啦,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4、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将最先填写好的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实验结束后,把试验器材整理一下放到旁边,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5、(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每粒沙,每粒豆的形状、大小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沙、都是豆子。(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从本质上的变化比较,把握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沙还是沙子吗?豆子还是豆子吗?)混合后我们没有观察到它们的本质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也就说,混合后它们没有产生新物质。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请没收收拾好实验器材的小组画30秒,把实验器材收拾好,放在一边。)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
三、糖的加热实验
过渡: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物质,用透明密封袋装着。大家互相传着观察一下,猜猜这是什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让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实验,白糖加热会怎样呢?
1、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手中的白糖加热的实验记录单,这张记录单里了包括哪些内容?看谁反应迅速。(观察角度、加热前、加热后、新发现、蜡烛等)请同学们将30秒刚才你发现的加热前糖的特点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板书:白糖加热
2、现在若请你来做这个实验你你打算如何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制定实验计划)
第一步:将刚刚观察到了白糖的特征如实的用词语或者符号或者简短的话写在记录单中 第二步:加热白糖。点燃蜡烛,滴一滴蜡烛液体将蜡烛固定在铁片上,将杯中白糖的一半放进铁勺中,握住铁勺顶端,将铁勺放在蜡烛的外焰上进行加热。观察白糖的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的用词语或者简短的话写在记录单中。注意:在观察时眼睛不要离的太近,避免受伤。观察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三步:当白糖不在有变化发生时,实验结束。将铁勺放在铁片上,吹灭蜡烛。注意:当加热结束后大家不要去摸勺子的加热部位,避免烫伤。做好实验记录。
3、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将最先填写好的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实验结束后,把试验器材整理一下放到旁边,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师总结:白糖加热后由:
固体的白糖--液体状白糖--糊状-固体状 白色--淡黄色--褐色--黑色 无味-------焦味
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还是原来的白糖吗?
板书:(固体的白糖--液体状白糖--糊状-固体状)--没使用PPT时
产生了新物质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的小功臣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固态蜡-液态蜡-黑烟 黑色的碳,蜡烛变短)这黑烟还是蜡烛吗?
板书:固态蜡-液态蜡-黑烟 新物质(黑色的碳)--没使用PPT时
四、交流讨论,引出科学概念
1、沙和黄豆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沙和黄豆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
2、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黄豆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
3、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
4、总结: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像沙子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沙子还是沙子、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板书: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5、我们如何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板书: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6、现在大家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吗?口说无凭,咱们来做个抢答游戏来证明一下自己好不好?师举例说变化:铁定生锈、易拉罐压扁、折纸、火柴的燃烧、筷子折断
五、课外延深
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结论: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是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继续观察并思考周围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五、课堂作业,材料员整理材料入盘放回规定处。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沙和黄豆: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加热白糖:变成炭
产生了新物质
——化学变 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科学《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园艺 秦森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能从给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的物理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火柴、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铜丝、一根小棒、一个筛网。【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比如:师出示铜丝,我不管怎么扭、弯,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是改变了铜丝的形状)。师出示一张纸:撕成两半,举半张纸问“这不是纸么”跟原来的纸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我要把它燃烧呢?很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变化,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的变化)今天咱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这就需要你细心的观察来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1)观察沙子和豆子、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沙子和豆子。请材料员分别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纸上,大家仔细观察,看清楚它们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2)如果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实验)
(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或相反)
此时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所以,我们还要搅拌一下)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变化了呢?怎样观察的更清晰?(分离)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4)分离混合物。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与比较,即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5)、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像这样的变化还有----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3)、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师演示:师先点燃蜡,问:“蜡烛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温度最高?”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
(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状态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7)在白糖加热过程中还有一种物质也在发生变化你们发现了吗?(蜡烛)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库。
四、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师讲述: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 一类是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另一类是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混合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2、出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阅读:
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五、课外延深:
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 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结论: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也可以这么说,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希望同学们都做个有心人随时发现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板书设计 】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没 有 新 物 质 产 生————物 理 变 化
有 新 物 质 产 生————化 学 变 化
2014年2月
第五篇:《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
二、观察方法指导
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讨论、汇报。
师:一年生的植物会枯死,落叶树的叶会渐渐变黄、变红并掉下来,有些常绿树几乎不变,而一些植物在秋季会开花,有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2、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学生讨论并汇报)
(1)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数,这是一种科学的测量方法,这样我们得到的数据就比较精确;测量一次够吗?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2)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3)狗尾草会枯死吗?香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4)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呆会我们用铅笔盒里的直尺进行测量,边测量边摸一摸树叶的软硬程度,测量好了及时将数据填写在我们的记录表中。(出示记录表)
2、小组测量,汇报数据,师引导提问:
(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说明树叶在生长,在变化,变成熟。)(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说明树叶衰老直至死亡。)
四、校园观察
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分组安排:6-8人一组 观察安排:学生观察教师指定的树。(可以观察香樟树)观察内容:
1、测量树干的粗细,连续在同一高度测量三次,取平均数。
2、数一数一棵树下落叶有多少?(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注意点:
1、来到教室外面要保持安静,讨论必须轻声。
2、要爱护花草树木,进入花坛小心折坏树枝。
3、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进行观察,及时做好记录。教师提醒:皮尺会用吗?注意用标有里面的那一面测量。
观察要抓紧时间,互相比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五、交流观察内容
1、汇报落叶的数量。
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
2、汇报树干的粗细。
测量得到一棵树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 能说明树干粗细变化了吗?不能说明。
怎样才能说明树干变粗了呢?应该隔一段时间重新再测量三次,求平均数。(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
六、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观察P16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都在不断的生长,在成长,在变化。)
3、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4、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可以记录本节课上的观察内容,作为第一次记录:)树干:可以记粗细、树皮情况 树冠:树冠的形状和大小 叶子:叶的多少、大小、颜色 其他:花朵、果实
5、师小结:
植物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很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植物在树干、树叶等方面都有变化,会开花结果,这些变化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植物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植物的变化很明显,我们过一些时间就可以观察到它
们的变化,但是有些植物变化很不明显,短时间里根本就看不出它有什么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植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我们的观察记录进行到底,选定了一棵树,每个月观察一次,观察它在秋冬季里的变化。
板书设计: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测量树干的粗细 数每天的落叶 测量树叶的长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