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8: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篇:《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六(下)“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7~11题。教材简析

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进一步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更要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表面积与体积(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分析问题和正确选择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教学重点 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公园空地图片。

师:公园有一块空地,为了美化环境,想挖一个荷花池,想一想,可能会是什么形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师: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一起,可能会是什么形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圆锥。(贴在黑板上)2.揭示课题。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要求挖出多少立方米的泥土,就是求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分步板书,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

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板书:(计算)(完善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二、明确复习目标。

师:关于体积计算,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呢?通过复习我们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2.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3.能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梳理知识,沟通联系。1.回顾。

师:想一想它们的体积怎么计算?先和同桌讨论,互相说一说?谁想说?

指生说,师板书字母公式。2.梳理。

师:它们的体积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些计算方法又是怎样得到的?让我们先静静地去想一想;再在小组中每人选择1种自己喜欢的形体,然后说一说这个体积的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的?(生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集体交流。学生选择形体口述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电脑随机演示该形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3.沟通联系,完善结构。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解释得很清楚,每种方法的出现和使用都有它的科学依据,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统一的计算公式。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最重要的基础。3。转化思想)

设计说明:梳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演示、操作、设疑诱导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而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小组共同回忆,再全班集体交流,想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并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回答,运用电脑演示相关形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现学生头脑中的已有表象,浓缩公式的来龙去脉,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看书。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p106整理与反思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大家看一看,再填一填。

五、应用。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对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以至用,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回顾、应用)

一、求下列物体的体积。

牛奶盒(2)茶杯(3)圆锥的线陀

1.计算的的结果为什么比250ml大呢?(牛奶盒的体积比牛奶的体积大)

2.这是求茶杯的什么?(求容积要从里面量。)3.这是建造房子用的线砣。

二、选择正确的算式。(p106第8题)小熊:6.28×6.28小熊这样列式求的是什么? 小兔:3.14×(6.28÷3.14÷2)²小兔呢? 小猴:3.14×(6.28÷3.14÷2)²×6.28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个圆锥形状的小麦堆,底面积为12平方米,高1.5米。每立方米小麦大约重0.8吨,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吨?

小熊:4.8吨。小兔:14.4吨。(小兔错哪了?提醒注意什么?)

四、综合应用。

公园计划挖一个圆柱形状的荷花池,底面直径20米,深2米。(1)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水池的侧面和底面都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池内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4)挖出的泥土能被这样的25辆大卡车一次就全运走吗?(卡车的车厢从里面量,长8米,宽2.5米,高1.2米)

五、总结与评价: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照今天的复习目标,自己看看有没有都达成?(完成评价表)

六、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篇:圆锥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国培数学班曹永录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应用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

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体积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生观察。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

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教学例1课件出示)一个圆锥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体积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

少?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

4、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

5、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2课件出示)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判断: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课本练习

第三篇:寒假社会实践 积点计算说明

“寒假社会实践”素拓积点计算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一、相关程序

(一)根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职业素质教育积点计算方法》,个人参加的“寒假社会实践”加素拓分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公司盖章、各系鉴定后由系 辅导员或者分团委书记签名并盖团章);(鉴定表请自行打印)

(2)1000字个人实践报告(心得);(字数可多不可少)(3)一份A4纸张的该公司简单证明(需公司盖章); 以上材料需先由个人申请,然后由班级归集整理,最后由各班素拓委员上交给素拓部。

(二)注意事项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的填写必须为黑色钢笔或中性笔字迹,并且要贴上一寸或小一寸的个人照片,公司盖章说明详见附件。

2、寒假社会实践的素拓申报将统一在第二学期第一期计算加分,寒假社会实践资料上交时间为下学期第2周,逾期不候。

珠宝学院素拓部 2013年1月9日

附件

寒假社会实践公司盖章说明

为确保个人寒假社会实践的真实性与此项目相关的素拓申报及积点计算的严谨性,依据上一学年的资料整理,规定寒假社会实践的素拓申报以企业正规圆形五星公章为准以确认审批,并依上年实际情况,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三间企业的公章亦分别准以确认审批。除此以外,其他章(如:椭圆形状的非公章的,公司财务部的章,收款章等)一概不予以确认审批通过,请各系(院)特别注意,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以下章为部分不能确认审批通过的图样:

一、盖的是“收款章”

二、餐厅的

三、椭圆形“人力资源部”的章

四、大润发

五、盖的是“业务用章”

六、穿梭餐厅

七、盖的是“发票章”

珠宝学院素拓部2013年1月9日

第四篇:“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作者:江都市砖桥中心小学 庄志清

录入时间:2007-1-26 阅读次数:129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个桃,每()个放一盘,放了()盘。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 ÷ 3 = 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平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上一篇文章:“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作者:江都市砖桥中心小学 庄志清

录入时间:2007-1-26 阅读次数:129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个桃,每()个放一盘,放了()盘。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 ÷ 3 = 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平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上一篇文章:“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第五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摸奖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抽奖游戏——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游戏规则:掷(zhi)骰(shai)子,按掷到的数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所对应数的奖金就归你。

3、引导学生思考。

4、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 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二)探究与发现

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摸奖游戏中的数只是10以内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学生借助计算器用大一些的数,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2、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1)猜一猜:打开数学书,任意翻到第几页,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说一说: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奇数+偶数=奇数,那么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呢?你也用举例的方法,找找规律,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发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板书)

4、知识运用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0389 + 2004: _____ 11387 + 131 : _____ 268 + 1024

: _____ 46786+25787: _____ 6007 + 8997 : _____

(三)探究与发现2: 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1)268 + 1024,再加6,再加30,再加96,再加712……(2)11387 + 131,再加5,再加43,再加89,再加253,再加387……(3)1+2+3+4+5+6+7+8+9+10(4)31+22+3+14+25+6+72+89+10

2、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看加数中有几个奇数。

学生填写活动表

观察举的例子,再讨论一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

规律1: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规律2: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3、知识的运用:判断加法算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3+5+7+……+19 1+3+5+7+……+29 1+2+3+4+……+100

(四)自主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

2、学生举例探究,小组讨论发现。

3、教师总结:

规律1: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规律2: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五)回顾与反思

回顾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下载《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西关小学 刘换琴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大全5篇)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1)班 侯松云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5篇

    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自然数和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 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

    0320《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

    计算教学设计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 吕彦宁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

    计算教学设计

    《谁打电话时间长》教学设计 马泉办渭店小学 夏银航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7-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

    《形体切挖》教学设计

    《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分析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