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

第一篇: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16.1从永磁体谈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2)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体、磁场的基本性质。

(4)通过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体会物理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

教学难点:用磁感线表示磁场,进一步认识模型法。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指南针、大头针、铁钉、磁感线分布演示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与学生归纳法相结合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朗读本节课的引言部分,引导并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了解磁化现象;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新课进行:

演示实验:用磁体靠近大头针。你能够看到怎样的现象? 学生发现:磁体对大头针等有吸引作用。设疑:什么叫磁性,磁体?你对磁体了解多少? 活动1 你对磁体了解多少

演示并交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体。

提问:磁体上各处的磁性一样强吗? 演示: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

教师介绍: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块磁体上都存在两个磁极。提问:磁极如何命名?

演示:指南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N)极。

提问: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吗?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演示: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学生发现:两个磁体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问: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不能吸引其他大头针? 教师演示课文P4页16—4所示的实验。

学生发现: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吸引其他大头针,这时它们能表现出磁性。教师介绍: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提问:如何去磁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交流自己的收获。

教师演示:不断敲击大头针,再用大头针吸引其他大头针,看看该大头针能不能吸引其他大头针?学生观察,掌握去磁的方法:不断敲击或火烧。

提问:为什么磁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学生思考后阅读教材P5。教师介绍:科学研究表明,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的。

课件演示:条形磁体周围小磁针的指向。提问:为什么不同位置的小磁针有不同的指向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介绍:磁场中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不同,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演示:用磁感线分布演示器演示同名磁极之间,异名磁极之间、条形磁极之间、蹄行磁极之间的磁场分布。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小磁针分布的图形。

教师介绍:物理学家仿照铁屑在磁场的分布图形,画出一条条有箭头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P5页各种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练习画:同名磁极,异名磁极、条形磁极、蹄行磁极之间的磁感线。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予以指导。

师生共同归纳磁感线的特点: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疏;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不能相交。

学生阅读地磁场的知识,并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地磁场。地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设疑: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那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四、作业布置:

1、教材P8页2,3,5,6题。

2、基础训练。

五、板书设计:

16.1 从永磁体谈起

一、认识磁体: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有相互作用,磁化,去磁

二、认识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的。

三、描述磁场——磁感线

四、地磁场

教学反思

第二篇: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一、《课标》要求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知道电流、电压。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二、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概述

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

在现代社会里,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工业、农业、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一些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本章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探讨“电”是什么,然后循序渐进,认识电路,研究电流和电压。教材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然后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这些知识为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电路。先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再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定量研究电流的强弱,学习电流的概念,进而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最后探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是电路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仪器,在后面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实验中都要用到,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本章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和识别,涉及到串联、并联、短路、开路、电流表、电压表等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主要“分化点”之一,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2. 编写特点

本章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教学内容的展开大多以学生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对电路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物理知识。

前面所学的光、热、力等现象,大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对于电,尽管学生经常使用各种电器,但对电路究竟是怎样连接的并不清楚,加之电流很抽象,“来无影、去无踪”,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对“电”往往感到很“神秘”。本章作为电学部分的入门,教学内容的展开大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教材通过“怎样使小灯泡发光”“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等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实验中观察、思考,逐步熟悉电路,认识电路,进而定量研究电路,并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第2节“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为例:传统教材都是先学习电路和电路图,再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本教材则先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连接电路,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电路的组成和两种连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接方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⑵本章教材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对电路计算的要求。

本章教材的内容,传统教材一般分为三章:电路、电流、电压,内容繁、难,特别对于电流的概念、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压的关系,在知识方面要求较高,介绍过细、过深,重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本教材适当降低了电路计算方面的要求,而安排的学生“活动”增多了,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提高,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大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等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思考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看说明书的技能;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总之,本教材力求改变传统教材重知识轻能力、重计算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将学生置于生动、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顺利、有兴趣、有成效,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顺手、放心。

⑶教材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拓宽了学习物理的空间,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注入了活力。

例如学习静电现象时,一改传统教材从摩擦起电入手的做法,而是从自然中极为常见、“惊天动地”并又十分神奇的闪电现象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同时结合静电知识介绍了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以及避雷针等,从而使静电知识走出了实验室的“象牙之塔”,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感到静电现象不再抽象、陌生。又如,教材在《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一节,介绍了现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印刷电路板,在《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一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中,让学生了解电池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调查本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状况,并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这些内容洋溢着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观念。

3. 课时安排

本章教材共6节,建议全章教学用9课时,其中第2节用2课时,其余每节各用1课时,复习总结用2课时。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了解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模拟闪电现象的实验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并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学生不易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家用电器

师: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电脑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生活中的电现象 现代家庭的厨房里,有多少电器呀!电在现今这个社会已经是太普遍了,而人类最先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

(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板书:

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正电荷?

(2)什么是负电荷?

让学生阅读课本P45“信息浏览”,并用flash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电是从哪里来的?”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

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

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②什么叫尖端放电?

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②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③如:穿衣脱衣时的电火花。在干燥的天气里,由于人体带上了静电,在手接触门把手等金属物体时会有触电酥麻感觉

板书:

2、闪电的产生:(1)放电现象;(2)尖端放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板书)

播放多媒体视频:

方法

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板书)

方法

二、用验电器来判断(板书)

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2、视频展示:使用验电器验电,并观察金属箔片张开的现象。

3、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想到排斥。

问题讨论: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与防护呢?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

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你举例说明。

2、如何防护电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不利方面呢?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1、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

2、电现象的防护:油罐车后的拖地铁链、避雷针。

五、小试牛刀:

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强调摩擦起电概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原理、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七、布置作业:

1.课本4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4题。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2.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13.1 从闪电谈起

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基本性质。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

(2)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闪电的产生:

(1)放电现象:

(2)尖端放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

1、验电器的构造:

2、验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2、防护:避雷针等。

教学反思:

第三篇: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执教人:汪祖政

工作单位:含山县姚庙初中

执教地点:八(1)班

时间:2013年11月5日上午第四节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4.1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学思想:

“全球变暖”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与学生交流这一问题,使学生领悟温度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发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其中温度计及其测量是学习热学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突破这一重点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因此,本节采用画面展示温度计的构造、标刻度、测水温、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评价等过程,让学生体验测温原理,认识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方法

(3)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树立对环境温度问题自己正确的见解,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法——“等分法”及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

教学方法:察图、启发、体验、讲授结合。

教学器材:温度计,体温计,烧杯及冷、温、热水,测温原理道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

本节课学习4.1从全球变暖谈起(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全球变暖是当前社会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据世界环境组织报告,全球气候近20年来明显变暖。按照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在未来20年,全球温度每十年升高0.2℃。那么,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请看屏幕。

1、由于气候变暖,地表长期干旱,土地干裂,不能从事任何种植,良田变荒田。

2、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一方面,极地动物生存范围变小,有的会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涨,陆地面积减小,人类生存空间也变小,尤其是临近沿海的岛国居民,若干年后他们的家园在哪呢?

3、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干燥,树木干枯,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损失惨重!

几幅画面可以确信,全球变暖害处很多,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而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这是现代工业化社会造成的后果,是人为因素。所以,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环保问题,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义务,老师和同学都要时刻树立环保意识。

二、新授:

1、既然温度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那么,什么是温度呢? 温度,顾名思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板书)

2、我们来体验一个活动:三个烧杯里分别装有冷水、温水、热水,先把两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停顿一会,再把两手同时插入热水中,两手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一样吗?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上来体验,然后告诉大家左手对温水的感觉?右手对温水的感觉?

启发:同一杯水,同一个人对它的感觉,一只手是冷,另一只手是热。到底是冷还是热呢?这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可靠吗?因此,要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板书)

为了弄清温度计的原理,让我们来观察一个模型。

“液体热胀冷缩模型”演示,液柱上升,为什么?(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下降,为什么?(液体遇冷收缩),依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液柱或上升或下降来辨别物体的温度是高还是低。这就是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板书)

4、出示常用温度计实物同时画图介绍其构造。

使用时,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利用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来知道被测物体的温度是高还是低。

5、这支温度计的不足是不能反映具体的温度值,温度计上必须要有单位和刻度。我国使用温度计的单位和刻度大多是采用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叫做“摄氏温标”(板书),结合屏幕(课件)介绍摄氏温标的规定,(1)它首先规定了两个标准点: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冰点”,记作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沸点”,记作100℃。

(2)在0℃和100℃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读作1摄氏度。这种分度法还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一下。

5、布置学生完成P82活动2观察温度计。师生共同完成四个问题。(1)符号℃是什么意思?(2)怎样分度的?

(3)可测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多少?(4)分度值是多少?

6、布置学生快速查看“信息浏览”熟悉人的正常体温及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等。

7、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如前面我们学习的刻度尺、停表等,温度计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呢?下面是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时的操作照片(屏幕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有不妥当之处吗?(师生共同分析)

8、教师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做到四点:选、测、读、记。(屏幕展示)

(1)选: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量程,不仅测不出温度值,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2)测: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是测量液体的温度,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与杯底、杯壁接触,也不能放在液面处,否则测量的结果不是准确的值。

(3)读:要等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4)记:结果后面要写上单位。

8、由于器材不足,请一位同学上台实际练习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其他同学观察同学操作是否准确。先要求学生估测温度,可结合自己的体温来估测。结束后教师给予评价。(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好器材,保护仪器)。

9、刚才这位同学在读数时有一个细节很好,没有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但是,在医院里,护士为我们量体温时并不是这样,而是把温度计从我们口里拿出来读数,这是怎么回事呢?

(屏幕展示)体温计的构造图,(板书)

说明:体温计装水银的玻璃泡和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简称“缩口”。测体温时,水银受热膨胀,经过缩口升入上面的直管中,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突然变冷收缩,直管中的水银退不回来,从缩口处断开,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是要注意,每次使用前,必须要拿住上部用力向下甩几下,上面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里。

10、布置学生观察P82图4—3和P85图4—7比较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同时展示二者图)提示:(1)测量范围一样吗?

(2)分度值一样吗?谁更加精确呢?

(3)在玻璃泡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一样吗?

11、事实上,实际使用的温度计远不止这两种,人们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制成各种不同的温度计。(屏幕展示)

(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某种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制成。(2)辐射温度计,利用热辐射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

(3)红外测温计,在机场、车站用红外线测温计能够快速检测出旅客的体温。(4)电子体温计,把探头放进患者的口内,便显示体温的数字。(5)另外,还有光侧高温计、电阻温度计等等。

这些温度计我们现在只是简单了解一下,等同学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会用到,到时你就会熟悉它们了。

三、课堂小结:

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共同完成课堂练习(见屏幕)

五、作业布置:在课本上完成P86:1—5题。

附:板书设计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摄氏温标:冰点 0℃

沸点 100℃ 分度法:0℃—100℃间100等份,每等份1℃ 正确使用温度计:选、测、读、记 体温计:缩口

量程35—42℃

教学反思:

第四篇: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公开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执教人:汪玉平

工作单位:当涂县太白初中

执教地点:八(3)班

时间:2016年11月11日下午第一节

§4.1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方法

(3)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树立对环境温度问题自己正确的见解,有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法——“等分法”及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实验与讲授结合。

教学器材:温度计,体温计,烧杯及冷、温、热水,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

本节课学习4.1从全球变暖谈起

1、由于气候变暖,地表长期干旱,土地干裂,不能从事任何种植,良田变荒田。

2、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一方面,极地动物生存范围变小,有的会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涨,陆地面积减小,人类生存空间也变小,尤其是临近沿海的岛国居民,若干年后他们的家园在哪呢?

3、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干燥,树木干枯,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森林火灾,损失惨重!

几幅画面可以确信,全球变暖害处很多,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而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这是现代工业化社会造成的后果,是人为因素。所以,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环保问题,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义务,老师和同学都要时刻树立环保意识。

二、新课学习

1、既然温度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那么,什么是温度呢? 温度,顾名思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板书)

2、我们来体验一个活动:三个烧杯里分别装有冷水、温水、热水,先把两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停顿一会,再把两手同时插入热水中,两手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一样吗?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上来体验,然后告诉大家左手对温水的感觉?右手对温水的感觉?

启发:同一杯水,同一个人对它的感觉,一只手是冷,另一只手是热。到底是冷还是热呢?这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可靠吗?因此,要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为了弄清温度计的原理,让我们来观察一个模型。

“液体热胀冷缩模型”演示,液柱上升,为什么?(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下降,为什么?(液体遇冷收缩),依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液柱或上升或下降来辨别物体的温度是高还是低。这就是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4、出示常用温度计实物同时画图介绍其构造。

使用时,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利用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来知道被测物体的温度是高还是低。

5、这支温度计的不足是不能反映具体的温度值,温度计上必须要有单位和刻度。我国使用温度计的单位和刻度大多是采用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叫做“摄氏温标”(板书),结合屏幕(课件)介绍摄氏温标的规定,(1)它首先规定了两个标准点: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冰点”,记作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沸点”,记作100℃。

(2)在0℃和100℃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读作1摄氏度。这种分度法还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一下。

5、布置学生完成P82活动2观察温度计。师生共同完成四个问题。(1)符号℃是什么意思?(2)怎样分度的?

(3)可测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多少?(4)分度值是多少?

6、布置学生快速查看“信息浏览”熟悉人的正常体温及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等。

7、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如前面我们学习的刻度尺、停表等,温度计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呢?下面是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时的操作照片(屏幕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有不妥当之处吗?(师生共同分析)

8、教师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做到四点:选、测、读、记。

(1)选: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量程,不仅测不出温度值,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2)测: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是测量液体的温度,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与杯底、杯壁接触,也不能放在液面处,否则测量的结果不是准确的值。

(3)读:要等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4)记:结果后面要写上单位。

8、由于器材不足,请一位同学上台实际练习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其他同学观察同学操作是否准确。先要求学生估测温度,可结合自己的体温来估测。结束后教师给予评价。(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好器材,保护仪器)。

9、刚才这位同学在读数时有一个细节很好,没有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但是,在医院里,护士为我们量体温时并不是这样,而是把温度计从我们口里拿出来读数,这是怎么回事呢?

(屏幕展示)体温计的构造图,说明:体温计装水银的玻璃泡和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简称“缩口”。测体温时,水银受热膨胀,经过缩口升入上面的直管中,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突然变冷收缩,直管中的水银退不回来,从缩口处断开,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是要注意,每次使用前,必须要拿住上部用力向下甩几下,上面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里。

10、布置学生观察P82图4—3和P85图4—7比较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同时展示二者图)提示:(1)测量范围一样吗?

(2)分度值一样吗?谁更加精确呢?

(3)在玻璃泡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一样吗?

11、事实上,实际使用的温度计远不止这两种,人们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制成各种不同的温度计。(屏幕展示)

(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某种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制成。(2)辐射温度计,利用热辐射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

(3)红外测温计,在机场、车站用红外线测温计能够快速检测出旅客的体温。(4)电子体温计,把探头放进患者的口内,便显示体温的数字。(5)另外,还有光侧高温计、电阻温度计等等。

这些温度计我们现在只是简单了解一下,等同学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会用到,到时你就会熟悉它们了。

三、课堂小结

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见屏幕)

五、作业布置:物理基训及教材自我评价。附:板书设计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摄氏温标:冰点 0℃ 沸点 100℃

分度法:0℃—100℃间100等份,每等份1℃ 正确使用温度计:选、测、读、记 体温计:缩口 量程35—42℃

附:教学反思

第五篇:语文教学 从名字谈起

从名字谈起——写作训练

教学内容:

教授关于“名字”的知识,提高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及感知度,并由此提升语文水平。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关于名字的相关知识。

2、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名字的含义与由来,体会“生活处处有语文”。

3、掌握文字表达技巧,并能熟练运用于写作当中。

情境导入:

李白名字的由来

讲解与操练:

1、开始先由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要求说出自己名字的由来,或者名字的寓意。

2、讲讲关于起名字闹出的笑话,与同学互动。

3、讲解名字的相关知识。

姓名产生原因 谥号 起名字的学问

复习与作业:

用书面形式写出自己名字的由来以及含义

“002号!”

一个女生站起来:“报告老师,我姓张,我叫张德开。” “003号!”

“报告老师,我是张德开的孪生弟弟,我叫张不开。” “这是谁给你们起的名?”

“是我爸,他是卖钳子的。” 老师赶紧喝了口水。“004号!”

“报告老师,我姓区(这个字念”欧”)我叫区夜,这是我妈给我取的名,她说生我的时候刚好打爆了一个电脑游戏。” 老师的心脏有点不舒服了。

一个俄罗斯人旅游时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国边界一个小村庄里,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农家的门要求住宿。一个老太太在屋里大声问:“你是谁啊?”俄罗斯人说:“依力奇瓦•莫波洛夫•克里拉维奇!”“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把刚打开的门关上。

小朋友们在父母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开始开始翻阅康熙字典了,怎么古怪怎么取,怎么繁怎么取,双名不够,把它延长吧,搞的跟个日本人一样.父母总是把名字想的太重要,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含义.想以后孩子叫发财,那这小孩以后一定会发财.那我想以后我的孩子长漂亮点,就取名叫美女算了.李白名字的由来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据说在他生下来后抓阄时,抓到的是一本《诗经》,因此他父亲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有些为难:如果儿子长大后真的成了一位诗人,要是没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岂不遗憾?因此,他父亲就对给儿子起名愈加谨慎,以至于儿子7 岁时,也没有给起出名字来。李白7 岁的这年春天,一家人在院子里闲坐时,他父亲为考考儿子的本事,就决定作一首咏春的绝句。他父亲咏了“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他母亲想了一会儿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着李树,脱口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一听,在连声叫好的同时,忽然想到: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 字正好道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这不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好名字吗?于是,他当场就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第一,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即旧石器时代。起名产生的原因是由当时的婚姻制度决定的。图腾崇拜向氏族社会转化,最初出现的是母权氏族社会。那时实行氏族内群婚制,据《吕氏春秋》记载:当时的两性关系是“无上下长幼之道”、“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的血缘杂交《后汉书》载:盘古所生的“六男六女„„互相夫妻”。《竹书笺注》说:到传说的伏羲时代,“上古男女无别,伏羲始作嫁娶„„以重万民之别,而民始不渎。”同胞的女娲与伏羲、才不能自相婚姻,才由族内群婚转为族外群婚。这时“男子集团出嫁,女妇集团娶夫”。如小典氏男子与有娇氏女子婚。这种婚姻制度,才能产生“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传说,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当时妇女的地位很高。氏族一切大权由老祖母掌管。

第二,是经济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换句话说,妇女在当时的生产劳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掌握着经济大权,妇女除直接参加狩猎外,还是工具的看管者,食物的保管、烹饪、分配者。因而,我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女娲氏”是风图腾的首领,三青鸟图腾的首领是“西王母”,盘古图腾的首领是“帝女”,她们是这个时期众多氏族女首领中的代表人物。这时以女系血统继承非常鲜明。

第三,从“姓”字的来源看,以血缘关系为内容的世代相传的“姓”,其来源是女性决定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姓”字的组成,一边是“女”字旁,一边是“生”字旁,合起来就是“女生为姓”的意思。再从姬、姜、姚、姒、娣、妊、娄等许多古姓的“女”字旁看,中国的原始婚氏多从女,这种有趣的雷同绝非偶然,而是充分证明“姓”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

宫保鸡丁的由来 “宫保鸡丁”是一道誉满中外的四川名菜,早在清末就闻名全国,被众多食客称为“国菜”,我想对喜欢川菜的食客,是熟悉不过的菜肴。沿街路过一些靠辣味揽客的餐馆,店堂外的广告牌上有时也可见“宫保鸡丁”的菜名,只是有的写成了“宫爆鸡丁”,望文生义,似乎以鸡肉作主料爆炒而成,殊不知背离了菜名所蕴涵的历史。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我想知道的人不多,包括那些把它纳入其菜单招揽食客的餐馆老板。说起“宫保鸡丁”,不得不道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典故。

熟悉晚清历史的人,对丁葆桢(生前封“太子少保”,尊称为丁宫保)其人,应该不陌生,其智斩慈禧宠臣安德海的胆量和气魄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话说,当年丁葆桢由山东调任四川巡抚,时直都江堰水患,新官上任三把火,遂前往视察。由于耽误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不得不在道上一家小餐馆进餐,不巧哪天刚好很多菜样已卖完,无菜可炒。众人饥肠辘辘,等不急去别的餐馆,就用鸡肉等几种原料,快炒之。丁葆桢吃着觉得味道鲜美,很是满意,“宫保鸡丁”由此大出其名。

“宫保鸡丁”得名后,人们纷纷仿制,等到餐馆采纳经营后,更是人人爱吃。传说当时餐馆酒楼,小贩出售炒花生仁、胡豆者甚多。以前的“宫保鸡丁”里是不放花生仁的,有进餐者偶叫小贩将炒花生仁倒入“宫保鸡丁”盘内,混食后,发现其味更佳,故后来又将花生仁加入烹制。如今的“宫保鸡丁”,烹饪技巧更加成熟。

谥号

所谓谥号,类似于盖棺定论。指的是用一两个字作为对一个人人一生的概括性评价,在其死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具体而言,这个某人,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

三、谥号的特点和分类

1、谥号的特点

一是必须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2、谥号的类别

谥号根据后人对其态度的不同,有表扬的、批评的、同情的三类。

比方说,文、武、康、景、庄、宣、懿等都是好字眼,这就是表扬型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以文、武为谥号的皇帝。这样的谥号称之为美谥、上谥。

而炀、厉、灵等就不是什么好字,属于批评性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等,这样的谥号称之为恶谥、下谥。

哀、怀、愍、悼等字,则表示同情。

姓名文化:命名的真谛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命”。它十分形像地概括出名字的作用──即晚上两人相见,想认清对方,就需要报一个名。因此,在当初的族氏社会,姓是区分家族之间的标记,而真正能够辨明个体身份的,却需要一种特殊的有别与其他人的声音符号──即名,或名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又可以一种更具美感的文明──文字来记录以音节表示的声音符号,并且越来越讲究这种符号的音律美、造型美、义蕴美三者之间及它们与历史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因此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并在不断发展的艺术──命名艺术。

命名的本质──制造区别,方便沟通,获得认同。根据汉字的特徵,对人名的命名基本上要从音、形、意三方面来考虑,作到既新颖又典雅──追求创新,不落俗套;追求高尚,不染尘俗;既响亮又含蓄──顺口悦耳,铿锵有力;意境深远,虚怀若谷„„

下载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教师教学执行力谈起

    从教师教学执行力谈起 这段时间的学习确实带给了我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精彩无限,跌宕起伏,带给我很多的启示。 在讲座中有轻松,有幽默,有沉重的思考。比如怎样上好课,怎样当好老师......

    九年级物理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金塔县第三中学物理组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4)、(19)、(21)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

    九年级物理 个 人 工 作 计划 单 位: 厉 庄 一 中 姓 名:吴杰、李卫军 时 间:2012-2-9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九年三、四班的物理教学。本学期,我将服从学校领......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古城中学张万生 新课程推行已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意识到现在的物理教师决不能再给学生“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及时吸收......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雷世东 文章来源:河口中小学 点击数: 21:00:12 更新时间:2008-12-15 一、 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设计》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