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示范教案(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3)(x-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x|0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x∈Z|(x-2)(x+B={x∈Q|(x-2)(x+C={x∈R|(x-2)(x+131313)(x-)(x-)(x-2)=0};2)=0};2)=0}.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 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④问题①,集合Z,Q,R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⑤已知全集U={1,2,3},A={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⑦用Venn图表示A.活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讨论结果: ①A={2},B={2,13},C={2,13,2}.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④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为U.⑤B={2,3}.⑥对于一个集合A,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为⑦如图1-1-3-9所示,阴影表示补集.A,即A={x|x∈U,且xA}.图1-1-3-9 应用示例 思路1 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 A,B.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A,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 A={4,5,6,7,8};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变式训练 1.2007吉林高三期末统考,文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A)∩(B)等于()(A∩B)=(A)∪(B); (A∪B)=(A)∩(B).A.{1,6} B.{4,5} C.{2,3,4,5,7} D.{1,2,3,6,7} 分析:思路一:观察得(A)∩(B)={1,3,6}∩{1,2,6,7}={1,6}.A)∩(B)= (A∪B)={1,6}.思路二:A∪B={2,3,4,5,7},则(答案:A 2.2007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一,文1设集合U={1,2,3,4,5},A={1,2,4},B={2},则A∩(B)等于()A.{1,2,3,4,5} B.{1,4} C.{1,2,4} D.{3,5} 答案:B 3.2005浙江高考,理1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P∩(()A.{1,2} B.{3,4,5} C.{1,2,6,7} D.{1,2,3,4,5} 答案:A 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A∪B).Q)等于活动: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 A∩B=, 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变式训练 (A∪B)={x|x是直角三角形}.(A∪B)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1.已知集合A={x|3≤x<8},求A.解:A={x|x<3或x≥8}.2.设S={x|x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C,B,A.B={x|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x|x是梯形}.解:B∩C={x|正方形},3.已知全集I=R,集合A={x|x2+ax+12b=0},B={x|x2-ax+b=0},满足(A)∩B={2},(B)∩A={4},求实数a、b的值.答案:a=87,b=127.A)∩B等于…()4.设全集U=R,A={x|x≤2+3},B={3,4,5,6},则(A.{4} B.{4,5,6} C.{2,3,4} D.{1,2,3,4} 分析:∵U=R,A={x|x≤2+3},∴∴(A)∩B={4,5,6}.A={x|x>2+3}.而4,5,6都大于2+3, 答案:B 思路2 1.已知全集U=R,A={x|-2≤x≤4},B={x|-3≤x≤3},求:(1)(2)((3)(A,B;B),B),(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A)∪(A)∩(活动: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解:如图1-1-3-10所示,图1-1-3-10(1)由图得(2)由图得(A={x|x<-2或x>4},A)∪(B={x|x<-3或x>3}.B)={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x|-2≤x≤4}∩{x|-3≤x≤3}={x|-2≤x≤3}, ∴(A∩B)={x|-2≤x≤3}={x|x<-2或x>3}.(A∩B)=(A)∪(B).∴得出结论(3)由图得(A)∩(B)={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x|-2≤x≤4}∪{x|-3≤x≤3}={x|-3≤x≤4}, ∴(A∪B)={x|-3≤x≤4}={x|x<-3或x>4}.(A∪B)=(A)∩(B).∴得出结论变式训练 1.2006重庆高考,理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A.{1,6} B.{4,5} C.{1,2,3,4,5,7} D.{1,2,3,6,7} 答案:D A)∪(B)等于2.2005江西高考,理1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B)等于()A.{1} B.{1,2} C.{2} D.{0,1,2} 答案:D 2.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A∩(B)={3,5},(A)∩B={7,19},(A)∩(B)={2,17},求集合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解:U={2,3,5,7,11,13,17,19}, 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图1-1-3-11所示,图1-1-3-11 ∴A={3,5,11,13},B={7,11,13,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变式训练 1.2007临沂高三期末统考,文1 图1-1-3-12 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图1-1-3-12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M∩[(N)∩P] B.M∩(N∪P)C.[(M)∩(N)]∩P D.M∩N∪(N∩P) 分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N)∩P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N)∩P].答案:A 2.设U={1,2,3,4,5,6,7,8,9},(A)∩B={3,7},(B)∩A={2,8},(A)∩(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分析:借助Venn,如图1-1-3-13,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图1-1-3-13 答案:{2,4,8,9} {3,4,7,9} 知能训练 课本P11练习4.【补充练习】 1.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A的意义.解: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应当满足2x+1≤0.∴ 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 A中元素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2.如图1-1-3-14所示,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图1-1-3-14 分析: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M,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M,P的交集的交集,即(答案:(S)∩(M∩P) S)∩(M∩P).3.2007安徽淮南一模,理1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A)∩(B)={2},(A)∩B={1},则A等于()A.{1,2} B.{2,3} C.{3,4} D.{1,4} 分析:如图1-1-3-15所示.图1-1-3-15 由于(A)∩(B)={2},(A)∩B={1},则有 A={1,2}.∴A={3,4}.答案:C 4.2006安徽高考,文1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A. B.{2,4,7,8} C.{1,3,5,6} D.{2,4,6,8} 分析:直接观察(或画出Venn图),得S∪T={1,3,5,6},则答案:B 5.2007河北石家庄一模,文1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B)等于()A.{1} B.{1,3} C.{3} D.{1,2,3} 分析:∵B={1,3},∴A∪(B)={1}∪{1,3}={1,3}.答案:B 拓展提升 问题: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 (1)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2)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 分析: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各种类型,然后根据题意写出它们的运算,问题便得到解决.解:设全集为U,A={只解对甲题的学生},B={只解对乙题的学生},C={甲、乙两题都解对的学生}, 则A∪C={解对甲题的学生}, B∪C={解对乙题的学生}, A∪B∪C={至少解对一题的学生},(A∪B∪C)={两题均未解对的学生}.由已知,A∪C有34个人,C有20个人, 从而知A有14个人;B∪C有28个人,C有20个人,所以B有8个人.因此A∪B∪C有N1=14+8+20=42(人),(A∪B∪C)有N2=50-42=8(人).∴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42个人,两题均未解对者有8个人.(S∪T)={2,4,7,8}.(S∪T)等于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作业 课本P12习题1.1A组9、10,B组4.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也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习题详解 (课本P5练习)1.(1)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2)∵A={x|x2=x}={0,1},∴-1A.(3)∵B={x|x2+x-6=0}={-3,2},∴3A.(4)∵C={x∈N|1≤x≤10}={1,2,3,4,5,6,7,8,9,10}, ∴8∈C,9.1C.2.(1){x|x2=9}或{-3,3};(2){2,3,5,7};yx3(3){(x,y)|}或{(1,4)};y-2x6(4){x∈R|4x-5<3}或{x|x<2}.(课本P7练习)1.,{a},{b},{c},{a,b},{a,c},{b,c},{a,b,c}.2.(1)a∈{a,b,c}.(2)∵x2=0,∴x=0.∴{x|x2=0}={0}.∴0∈{0}.(3)∵x+1=0,∴x=-1.又∵x∈R, ∴方程x2=-1无解.∴{x∈R|x2+1=0}=.∴=.(4).(5)∵x2=x,∴x=0或x=1.∴{x|x2=x}={0,1}.∴{0}{0,1}.(6)∵x2-3x+2=0,∴x=1或x=2.∴{x|x2-3x+2=0}={1,2}.∴{2,1}={1,2}.3.(1)由于1是任何正整数的公约数,任何正整数都是自身的公约数,所以8的公约数是1,2,4,8,即B={1,2,4,8}.∴AB.(2)显然BA,又∵3∈A,且3B,∴BA.(3)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4与10的公倍数应是20的倍数,显然A=B.(课本P11练习)1.A∩B={5,8},A∪B={3,5,6,7,8}.222.∵x-4x-5=0, ∴x=-1或x=5.∵A={x|x2-4x-5=0}={-1,5}, 同理,B={-1,1}.∴A∪B={-1,5}∪{-1,1}={-1,1,5}, A∩B={-1,5}∩{-1,1}={-1}.3.A∩B={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x|x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A∩(B={2,4,6},A={1,3,6,7}, 2B)={2,4,5}∩{2,4,6}={2,4},(A)∩(B)={1,3,6,7}∩{2,4,6}={6}.(课本P11习题1.1) A组 1.(1)∈ (2)∈ (3) (4)∈ (5)∈ (6)∈ 2.(1)∈ (2) (3)∈ 3.(1){2,3,4,5};(2){-2,1};(3){0,1,2}.(3)∵-3<2x-1≤3,∴-2<2x≤4.∴-1 1.∵A={1,2},A∪B={1,2}, ∴BA.∴B=,{1},{2},{1,2}.2.集合D={(x,y)|2x-y=1}∩{(x,y)|x+4y=5}表示直线2x-y=1与直线x+4y=5的交点坐标;2x-y1由于D={(x,y)|}={(1,1)}, x4y5所以点(1,1)在直线y=x上, 即DC.3.B={1,4}, 当a=3时,A={3}, 则A∪B={1,3,4},A∩B=;当a≠3时,A={3,a}, 若a=1,则A∪B={1,3,4},A∩B={1};若a=4,则A∪B={1,3,4},A∩B={4};若a≠1且a≠4,则A∪B={1,a,3,4},A∩B=.综上所得, 当a=3时,A∪B={1,3,4},A∩B=;当a=1,则A∪B={1,3,4},A∩B={1};当a=4,则A∪B={1,3,4},A∩B={4}; 当a≠3且a≠1且a≠4时,A∪B={1,a,3,4},A∩B=.4.作出韦恩图,如图1-1-3-16所示,图1-1-3-16 由U=A∪B={x∈N|0≤x≤10},A∩(可知B={0,2,4,6,8,9,10}.B)={1,3,5,7},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图113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1-3-1 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 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图1131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1所示.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2所示.图1-1-3-2 应用示例 思路1 1.设A={4,5,6,8},B={3,5,7,8},求A∪B,A∩B.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图1-1-3-3 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图1133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 1.集合M={1,2,3},N={-1,5,6,7},则M∪N=________.M∩N=________.答案:{-1,1,2,3,5,6,7} 2.集合P={1,2,3,m},M={m2,3},P∪M={1,2,3,m},则m=_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m2=1或2或m,解得m=-1,1,2,答案:-1,2,2,0.因m=1不合题意,故舍去.2,0 3.2007河南实验中学月考,理1满足A∪B={0,2}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 ()A.2 B.5 C.7 D.9 分析:∵A∪B={0,2},∴A{0,2}.则A=或A={0}或A={2}或A={0,2}.当A=时,B={0,2};当A={0}时,则集合B={2}或{0,2};当A={2}时,则集合B={0}或{0,2};当A={0,2}时,则集合B=或{0}或{2}或{0,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1+2+2+4=9.答案:D 4.2006辽宁高考,理2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3 C.4 D.8 分析:转化为求集合A子集的个数.很明显3A,又A∪B={1,2,3},必有3∈B,即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3,其他元素来自集合A中,则集合B的个数等于A={1,2}的子集个数,又集合A中含有22=4个元素,则集合A有22=4个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B共有4个.答案:C 2.设A={x|-1 1.设A={x|2x-4<2},B={x|2x-4>0},求A∪B,A∩B.答案:A∪B=R,A∩B={x|2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答案:A∪B={3,2},A∩B=.3.2007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0,2] B.[1,2] C.[0,4] D.[1,4] 分析: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35所示.由图得A∩B=[0,2].图1-1-3-5 答案:A 课本P11例 6、例7.思路2 1.A={x|x<5},B={x|x>0},C={x|x≥10},则A∩B,B∪C,A∩B∩C分别是什么? 活动: 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寻求就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x|x<5},B={x|x>0},C={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136所示,所以A∩B={x|0 1.设A={x|x=2n,n∈N*},B={x|x=2n,n∈N},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2n=2·2n-1,n∈N*,因n∈N*,故n-1∈N,有2n-1∈N,那么m∈B, 即对任意m∈A有m∈B,所以AB.而10∈B但10A,即AB,那么A∩B=A,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一定含有元素3,B={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4,2,a-1,a2},B={9,a-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1=9或a2=9, a=10或a=±3, 当a=10时,a-5=5,1-a=-9;当a=3时,a-1=2不合题意.当a=-3时,a-1=-4不合题意.故a=10,此时A={-4,2,9,100},B={9,5,-9},满足A∩B={9}.4.2006北京高考,文1设集合A={x|2x+1<3},B={x|-3 ()A.{x|-3 B.{x|1 C.{x|x>-3} D.{x|x<1} 分析:集合A={x|2x+1<3}={x|x<1}, 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的集合A、B的关系.集合A是方程x2+4x=0的解组成的集合,可以发现,BA,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是否为空集来求a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B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图发现集合A、B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的值.解:由题意得A={-4,0}.∵A∩B=B,∴BA.∴B=或B≠.当B=时,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无实数解, 则Δ=4(a+1)2-4(a2-1)<0,解得a<-1.当B≠时,若集合B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1)2-4(a2-1)=0,解得a=-1, 此时,B={x|x2=0}={0}A,即a=-1符合题意.若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 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的解是-4,0.-40-2(a1),则有 2-40a-1.解得a=1,则a=1符合题意.综上所得,a=1或a≤-1.变式训练 1.已知非空集合A={x|2a+1≤x≤3a-5},B={x|3≤x≤22},则能使A(A∩B)成立的所有a值的集合是什么? 2a13a5,解:由题意知A(A∩B),即AB,A非空,利用数轴得2a13,解得6≤a≤9,3a522.即所有a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x|-2≤x≤5},集合B={x|m+1≤x≤2m-1},且A∪B=A,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得BA,则有B=或B≠,因此对集合B分类讨论.解:∵A∪B=A,∴BA.又∵A={x|-2≤x≤5}≠,∴B=,或B≠.当B=时,有m+1>2m-1,∴m<2.当B≠时,观察图1-1-3-7: 图1-1-3-7 m12m1,由数轴可得2m1,解得-2≤m≤3.2m15.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2或-2≤m≤3,即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知能训练 课本P11练习1、2、3.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补充练习】 1.设a={3,5,6,8},B={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A∩B________A,B________A∩B,A∪B________A,A∪B________B,A∩B________A∪B.解:(1)因A、B的公共元素为5、8,故两集合的公共部分为5、8, 则A∩B={3,5,6,8}∩{4,5,7,8}={5,8}.又A、B两集合的元素3、4、5、6、7、8, 故A∪B={3,4,5,6,7,8}.(2)由文氏图可知 A∩BA,BA∩B,A∪BA,A∪BB,A∩BA∪B.2.设A={x|x<5},B={x|x≥0},求A∩B.解:因x<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 故A∩B={x|x<5}∩{x|x≥0}={x|0≤x<5}.3.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B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2006江苏高考,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AC B.CA C.A≠C D.A= 分析:思路一:∵(B∩C)B,(B∩C)C,A∪B=B∩C, ∴A∪BB,A∪B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 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 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 拓展提升 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8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图1-1-3-8 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 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 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 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P12习题1.1A组6、7、8.设计感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尚大志)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图113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1-3-1 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 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图1131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1所示.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2所示.图1-1-3-2 应用示例 思路1 1.设A={4,5,6,8},B={3,5,7,8},求A∪B,A∩B.图1-1-3-3 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图1133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 1.集合M={1,2,3},N={-1,5,6,7},则M∪N=________.M∩N=________.答案:{-1,1,2,3,5,6,7} 22.集合P={1,2,3,m},M={m,3},P∪M={1,2,3,m},则m=_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m=1或2或m,解得m=-1,1,2,答案:-1,2,2,0 22,0.因m=1不合题意,故舍去.3.2007河南实验中学月考,理1满足A∪B={0,2}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 ()A.2 B.5 C.7 D.9 分析:∵A∪B={0,2},∴A{0,2}.则A=或A={0}或A={2}或A={0,2}.当A=时,B={0,2};当A={0}时,则集合B={2}或{0,2};当A={2}时,则集合B={0}或{0,2};当A={0,2}时,则集合B=或{0}或{2}或{0,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1+2+2+4=9.答案:D 4.2006辽宁高考,理2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3 C.4 D.8 分析:转化为求集合A子集的个数.很明显3A,又A∪B={1,2,3},必有3∈B,即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3,其他元素来自集合A中,则集合B的个数等于A={1,2}的子集个数,又集合A中含有22=4个元素,则集合A有22=4个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B共有4个.答案:C 2.设A={x|-1 1.设A={x|2x-4<2},B={x|2x-4>0},求A∪B,A∩B.答案:A∪B=R,A∩B={x|2 B.[1,2] C.[0,4] D.[1,4] 分析: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35所示.由图得A∩B=[0,2].图1-1-3-5 答案:A 课本P11例 6、例7.思路2 1.A={x|x<5},B={x|x>0},C={x|x≥10},则A∩B,B∪C,A∩B∩C分别是什么? 活动: 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寻求就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x|x<5},B={x|x>0},C={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136所示,所以A∩B={x|0 1.设A={x|x=2n,n∈N*},B={x|x=2n,n∈N},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2n=2·2n-1,n∈N*,因n∈N*,故n-1∈N,有2n-1∈N,那么m∈B, 即对任意m∈A有m∈B,所以AB.而10∈B但10A,即AB,那么A∩B=A,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一定含有元素3,B={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4,2,a-1,a},B={9,a-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1=9或a2=9, a=10或a=±3, 当a=10时,a-5=5,1-a=-9;当a=3时,a-1=2不合题意.当a=-3时,a-1=-4不合题意.故a=10,此时A={-4,2,9,100},B={9,5,-9},满足A∩B={9}.4.2006北京高考,文1设集合A={x|2x+1<3},B={x|-3 ()A.{x|-3 B.{x|1 C.{x|x>-3} D.{x|x<1} 分析:集合A={x|2x+1<3}={x|x<1}, 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 1.已知非空集合A={x|2a+1≤x≤3a-5},B={x|3≤x≤22},则能使A(A∩B)成立的所有a值的集合是什么? 2a13a5,解:由题意知A(A∩B),即AB,A非空,利用数轴得2a13,解得6≤a≤9,3a522.即所有a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x|-2≤x≤5},集合B={x|m+1≤x≤2m-1},且A∪B=A,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得BA,则有B=或B≠,因此对集合B分类讨论.解:∵A∪B=A,∴BA.又∵A={x|-2≤x≤5}≠,∴B=,或B≠.当B=时,有m+1>2m-1,∴m<2.当B≠时,观察图1-1-3-7: 图1-1-3-7 m12m1,由数轴可得2m1,解得-2≤m≤3.2m15.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2或-2≤m≤3,即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知能训练 课本P11练习1、2、3.【补充练习】 1.设a={3,5,6,8},B={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A∩B________A,B________A∩B,A∪B________A,A∪B________B,A∩B________A∪B.解:(1)因A、B的公共元素为5、8,故两集合的公共部分为5、8, 则A∩B={3,5,6,8}∩{4,5,7,8}={5,8}.又A、B两集合的元素3、4、5、6、7、8, 故A∪B={3,4,5,6,7,8}.(2)由文氏图可知 A∩BA,BA∩B,A∪BA,A∪BB,A∩BA∪B.2.设A={x|x<5},B={x|x≥0},求A∩B.解:因x<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 故A∩B={x|x<5}∩{x|x≥0}={x|0≤x<5}.3.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B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2006江苏高考,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AC B.CA C.A≠C D.A= 分析:思路一:∵(B∩C)B,(B∩C)C,A∪B=B∩C, ∴A∪BB,A∪B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 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 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 拓展提升 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8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图1-1-3-8 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 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 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 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P12习题1.1A组6、7、8.设计感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备课资料 [备选例题] 【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解:y=x2-4x+6=(x-2)2+2≥2,A={y|y≥2,y∈N}, 又∵y=-x2-2x+7=-(x+1)2+8≤8,∴B={y|y≤8,y∈N}.故A∩B={y|2≤y≤8}={2,3,4,5,6,7,8}.【例2】2006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第一试,1设S={(x,y)|xy>0},T={(x,y)|x>0且y>0},则()A.S∪T=S B.S∪T=T C.S∩T=S D.S∩T= 分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S,所以S∪T=S.答案:A 【例3】某城镇有1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户.解析:设这1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图11317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填966.图1-1-3-17 差集与补集 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例如,A={a,b,c,d},B={c,d,e,f},C=A-B={a,b}.也可以用韦恩图表示,如图1-1-3-18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图1-1-3-18 图1-1-3-19 特殊情况,如果集合B是集合I的子集,我们把I看作全集,那么I与B的差集I-B,叫做B在I中的补集,记作B.例如,I={1,2,3,4,5},B={1,2,3},B=I-B={4,5}.也可以用韦恩图表示,如图11319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从集合的观点来看,非负整数的减法运算,就是已知两个不相交集合的并集的基数,以及其中一个集合的基数,求另一个集合的基数,也可以看作是求集合I与它的子集B的差集的基数.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见上节课“课堂小结”)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课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生(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方法引导)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 (投影文本)(5)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生到达伦敦要拨慢8个小时,到达开罗要拨慢6个小时,到达莫斯科要拨慢5个小时,到达东京要拨快1个小时,到达纽约要拨慢13个小时。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已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此法直观形象,不易出错。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2004文综旧课程卷第11题)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合作探究) 生(讨论作答) 师(解析)该题是根据时区进行区时换算的题目,把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视为常识。据方法(1)(2)可轻易得到正确答案B。 (过渡)如果此时北京是今天上午8时,问纽约的日期和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昨日19时。 师对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下面来看两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1】 一对孪生姐妹出生在轮船上,船行在东十二区时,在当地时间2001年2月14日8点钟,恰好姐姐出生,航行在西十二区时妹妹出生。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妹妹出生在2001年2月15日 B.妹妹出生日期为2001年2月13日 C.姐姐出生日期一定比妹妹大一天 D.当时船是自东向西航行 (合作探究) 生(讨论)选B。 (方法引导)师非常好。船通过日界线航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为先出生的是姐姐,姐姐出生在东十二区,妹妹后出生,出生在西十二区,由此可知,当时船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的。根据日期变更的原则,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妹妹虽然后生下来,但出生日期应为2月13日,按出生日期来看,妹妹比姐姐大一天。所以选B。 师我们这儿新的一天从几点钟开始? 生子夜0时。 师我们这儿一到子夜0时就进入新的一天,因此,0时经线也是日界线。日期判断方法——0时经线向东(西)至180°为新(旧)日期范围。题目里若有“图中阴影区为x日,非阴影区为y日”等字样,应以此法作为解题切入点。请大家再看一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2】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全世界还有()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C.少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一半地方是9月31日 生(讨论)选A。 (方法引导) 师此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日界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因北京是东八区的区时,如果东八区是8时,那么中时区为10月1日的0时,所以0°经线指示的就是10月1日的0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所以全球恰好有一半地方是10月1日,所以选A选项是正确的。练习: (投影文本) 1.已知日本东京时刻为下午4时,美国纽约(75°W)时间为几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几时? 答案:美国纽约(75°W)时间为2时;北京(106°E)地方时为14时44分。2.已知甲地时间为凌晨3时,北京时间为20时,求甲地的经度位置。答案:135°W。 3.某年6月22日6时,一架飞机从东十二区的甲地起飞,向东经过5分钟的飞行,飞越180°经线到达乙地,此时乙地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6月21日6:05。 4.右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为0:00,NB为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答案:(1)60°E 180°(2)22日4:00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 探究内容:读教材图1.21(1)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分析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4)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探究办法、过程:读图分析,共同探讨 探究结果: (1)共同找出国际日界线,看它与180°经线的关系。 (2)东十二区的时刻最早,西十二区的时刻最晚。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迟。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4)比方说,新疆和我国东部时差两小时,因此全国高考开考时间的安排要统筹照顾。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2.“研讨与练习”二 明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孩,此是作者自指;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译文:我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译文: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译文: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许。卒:终。 译文: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推进新课 研读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1.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 提示: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3.第二层如何表现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三)默读并口头翻译第三段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提示:伏惟、且、但,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提示: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四)教师范读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表达文章的主旨? 提示:“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提示:“尽节”“报养”——忠孝两顾。3.用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4.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重点语段赏析 (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赏析: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赏析: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赏析: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赏析: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琅琅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5.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赏析: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感;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小结: 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合作探究 探究课文内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提示: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提示: (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解说:讨论的目的是为汲取李密“孝”中的积极意义,并过渡到课堂训练)方法引导 以诵读为途径,以品味为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妙用之心,让学生了解文章人伦至情之美,并学会一些抒情技巧。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深理切。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例题剖析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博览无不该通。该:完备。B.此书既行。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都有活用,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远迈不群 ②康友而善之 ③康友而善之 ④康不为之礼 ⑤以淳风俗 ⑥康将刑东市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远迈不群 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 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 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4.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交,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嵇康为证,于是嵇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市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③康乃与涛书告绝。 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①嵇康谈吐优雅,风度翩翩,可是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不能修饰美化自己。②山涛将要离开掌举的官职,推荐嵇康代替自己。③嵇康就给山涛一封宣布绝交的信。 ④后来吕安被他哥哥诬告,因为某种事情被关在监狱里,供词里引嵇康为证,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板书设计 陈情表 活动与探究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设计一场“亲子”活动,体悟亲情,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体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活动内容:利用双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开展一次对话。话题可以是围绕个人的理想、学习、成长,及家庭生活、父母的工作等。并做好谈话的记录。 活动形式:亲与子交流,并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然后在全班进行集中交流。活动步骤: 1.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2.学生根据记录下的谈话,整理成文。3.小组交流,选取代表作典型发言。 4.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评价。 习题详解 一、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二、参阅“第二课时检查预习”。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三、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陈述自己无奈之情。一方面,因后世引用的名句比较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来选取名句,激发情感,产生共鸣,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不同,产生的体验也不同。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二篇:示范教案(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
第三篇:3.示范教案(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
第四篇: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五篇:示范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