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并集、交集
从容说课
本课是集合的运算,要求我们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抽取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再拓宽到数学化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到理性来研究问题、认知世界的意识.本课主要是建立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逐步读懂集合的语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求法.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并集、交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通过对并集、交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3.探究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间,“并”能够产生特殊的集体,有包容现象,小集体可合成大集体.教学重点
并集、交集的概念.教学难点
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些统计,符合条件的同学请举手.第一项统计:“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请举手”(喜欢数学的同学举起了手).师:我们可以用集合A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第二项统计:请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师:我们可以用集合B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物理的同学.师:第三项统计:请我班同学中爱好数学或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师:同样,我们可以用集合C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看下图(用投影仪打出).
AB我班喜欢数我班喜欢物学的同学理的同学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师: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生:我班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即刚才所说的集合C.二、讲解新课
师:大家说得很对,就是集合C,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拓宽推广成一般情况,请看下图(用投影仪打出,软片做成左右两向遮启式,也可以用flash制作成动画,便于同学在“动态”中进行观察).
第一次第二次AAB第三次AB 师: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生:集合A.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生:集合A、B结合在一起.师:第三次又看到的阴影部分是什么? 生:集合A、B合并在一起.师:阴影部分的周界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它的内部(阴影部分)当然表示一个新的集合,试问这个新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A、B的元素有何关系?
生:它的元素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师:对!我们把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由此引入并集的概念.1.并集
(1)并集的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2)并集的符号表示 A∪B={x|x∈A或x∈B}.并集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中“或”字的意义应引起注意,用它连接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x∈A,或x∈B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①x∈A,但xB;②x∈B,但xA;③x∈A,且x∈B.由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与B的公共元素在A∪B中只出现一次,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设A={3,5,6,8},B={4,5,7,8},则A∪B={3,4,5,6,7,8},而不是{3,5,6,8,4,5,7,8}.(3)并集的图形表示如下所示Venn图.BABABA
【例1】 教科书P10例5.解:A∪B={x|-1<x<2}∪{x|1<x<3}={x|-1<x<3}.我们还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本例中的并集,如下图所示.023-1 1x 本例中数轴的表示是为了直观地表现集合的并运算的过程.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2.交集
利用下图类比并集的概念引出交集的概念.第一次A第二次AB第三次AB(1)(2)(3)
(1)交集的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2)交集的符号表示 A∩B={x|x∈A且x∈B}.(3)交集的图形表示如下所示Venn图.BABABA(1)(2)(3)
图(1)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是AB,此时集合A与B的公共部分就是A,即A∩B=A.图(2)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不是空集,但不是A,也不是B,即A∩B A,且A∩B B.图(3)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是空集,即A∩B=.【例2】 教科书P11例6.可利用教学班级这个实际模型对问题进行改编,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例3】 教科书P11例7.主要目的在于使用集合语言描述几何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例4】 已知M={y|y=2x2+1,x∈R},N={y|y=-x2+1,x∈R},则M∩N=________,M∪N=________.方法引导:首先对两个集合进行化简,只要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然后可利用数轴求解.看清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理解并化简集合是解题的基础.解:M=[1,+∞),N=(-∞,1],∴M∩N={1},M∪N=R.【例5】 设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值;(2)若A∪B=B,求a的值.方法引导:什么情况下有A∩B=B?什么情况下有A∪B=B?弄清它们的含义,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解:A={-4,0},(1)∵A∩B=B,∴B A.①若0∈B,则a2-1=0,a=±1.当a=1时,B=A;当a=-1时,B={0}.②若-4∈B,则a2-8a+7=0,a=7或a=1.当a=7时,B={-12,-4},B A.③若B=,则Δ=4(a+1)2-4(a2-1)<0,a<-1.由①②③得a=1或a≤-1.(2)∵A∪B=B,∴AB.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A={-4,0},又∵B至多有两个元素,∴A=B.由(1)知a=1.方法技巧:1.有些数学问题很难从整体入手,需要分割处理,把整体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局部独立问题解决,以达到整体问题的解决,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方法,要学会这种思维的方法.2.B=也是B A的一种情况,不能遗漏,要注意结果的检验.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12练习题1,2,3,4.答案:1.A∩B={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x|x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因为A={-1,5},B={-1,1},所以A∪B={-1,1,5},A∩B={-1}.3.因为集合A、C是偶数集,集合B、D是奇数集,所以A=C,B=D; A∩B=,A∩D=,C∩B=,C∩D=; A∪B=Z,A∪D=Z,C∪B=Z,C∪D=Z.4.例如,A={x|x是矩形},B={x|x是菱形}; A={x|x是矩形},B={x|x是正方形}; A={x|x是菱形},B={x|x是正方形}.四、课堂小结
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并集与交集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图形表示,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归纳与类比、定义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P13习题1.1 A组6,7,8,9,10.板书设计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并集、交集
并集
例1
例5 定义
例2 数学符号
例3 图示
交集
课堂练习定义
例4 数学符号
课堂小结 图示
第二篇: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 教学案(本站推荐)
数学教学案
课
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
考试说明:理解集合的交集的概念 2 能熟练进行集合的交集运算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子集?什么是真子集?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2 {x|x是奇数}(2)a {a,b,c}(3){a} {a,b,c}(4){a,b,c} (5){a,b,c} {c,b,a}(6){x|x>5} {x|x>3}(7){x|x是矩形} {x|x是正方形形}
二、讲授新课:
1.交集的概念: 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 集合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2.交集的数学表达式:A∩B={x|x∈A且x∈B} 3.交集的性质:
(1)A∩A =(2)A∩ =
(3)A∩B = B∩A
(4)如果AB,那么A∩B =
三、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4,5,6,8},B={3,5,7,8},求A∩B。
例2 设集合A={x|x<1},B={x|x<2},求A∩B。例3 已知集合A={x|x是奇数},B={x|x是偶数},Z={x|x是整数}求A∩Z,B∩Z,,A∩B。
四、巩固练习: 题组练习一:
1、已知集合A={3,4,5,6,7},B={5,7,9},求A∩B。
2、已知集合A={a,b,c,d},B={b,d,e,f},求A∩B。
题组练习二:
1、设集合A={x|x>-1},B={x|x<3},求A∩B。
2、设集合A={x|x>2},B={x|x>6},求A∩B。
3、设集合A={x|x>2},B={x|x<1},求A∩B。
五、拓展训练:已知集合A={(x,y)|2x+y=4},B={(x,y)|3x-2y=-1},求A∩B。
六、作业布置:
1、基础题 课本第12页1——6的求交集部分
练习册第7页A组第1题(1)——(5)、2、3
2、思考题 已知P={x||x|≤3},Q={x|x>a},P∩Q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第三篇: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课题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授课学校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授课教师 杨 霞 授课班级 听障高三年级 课型 数学
教材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3,教材9-12页。集合的交、并运算是许多知识的切入点或重要辅助工具,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函数中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解就要借助函数的并、交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结果都是集合,因而需要注意运算后的集合需要具备集合的元素的三个性质。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定义,掌握集合的 基本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集合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韦恩图(W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握如何求出并集、交集。
难点:能用图示法表示出集合的关系,能从图示中看出集合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 分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PowerPoint)、展示图、纸质小棒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制作幻灯片、准备导学案、道具
教学过程 如下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小游戏导入
通过复习集合的含义及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中有关的符号例如:、、等,引入新课中将要学习的两个符号并集、交集。学生根据幻灯片上出现的集合符号快速作答,反应时间不能超过三秒,否则就算错误。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并集 学案:
观察A,B,C这些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
(1)集合A={1,3,5} 集合B={2,4,6}(3)集合C={1,2,3,4,5,6}(2)集合A=﹛有理数﹜?B=﹛无理数﹜??C=﹛实数﹜(3)A=﹛x|2 共同的特点: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 像这样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我们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A∪B={x | x∈A,或x∈B} 学案: 根据并集的定义在导学案上进行自我练习,也可以和老师进行相互交流。例 设A={1,3, 4,5}, B={2,4,5,6},求A∪B.导案: (提醒学生画出维恩图进行解答,然后展示PPT,让学生自己作对比,及时改正)注意: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如: 4、5。(因为在集合的表示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集合中元素要满足互异性)总结: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就是把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全部放到一起,如果有相同的元素写一个就行。那么请同学们再来看下一张幻灯片,集合A、B、C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出示PPT)学案: 说出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吗?(1)A={2,4,6,8,10},B={2,3,5,8,9,12},C={2,8};导案: 集合C中的元素只有2、8,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集合C中的元素2、8,集合A、B中也有。像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交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集合第二个运算交集。 2、交集 导案: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A∩B={x|x∈A,且x∈B} 学案: 学生以分组(分为三组)的形式,分别完成以下内容:(1)三种不同状态下集合A、B 交集部分的描绘 (2)用纸棒代替两条直线在相交、平行、重合的状态 下交集是怎样的情况。(3)设A={x|x>-1},B={x|x<1},求A∩B.学案:学生来讲授,提醒求不等式的交集、并集关系时,首先要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记出集合A、B的区间,最后求出交集,同样用不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课堂小结 导案: 快速区分并、交运算符号的方法: 求集合A、B的并集就是把所有集合A、B中的元素全部放在一起,如果有相同的元素写一个就行。 求集合A、B的交集就是找到集合A、B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集合就是集合A、B的交集。板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A∪B={x|x∈A,或x∈B} 二、交集 A∩B={x|x∈A,且x∈B}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然后再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新知识。 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新知识的吸收。 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图113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1-3-1 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 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图1131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1所示.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2所示.图1-1-3-2 应用示例 思路1 1.设A={4,5,6,8},B={3,5,7,8},求A∪B,A∩B.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图1-1-3-3 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图1133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 1.集合M={1,2,3},N={-1,5,6,7},则M∪N=________.M∩N=________.答案:{-1,1,2,3,5,6,7} 2.集合P={1,2,3,m},M={m2,3},P∪M={1,2,3,m},则m=_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m2=1或2或m,解得m=-1,1,2,答案:-1,2,2,0.因m=1不合题意,故舍去.2,0 3.2007河南实验中学月考,理1满足A∪B={0,2}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 ()A.2 B.5 C.7 D.9 分析:∵A∪B={0,2},∴A{0,2}.则A=或A={0}或A={2}或A={0,2}.当A=时,B={0,2};当A={0}时,则集合B={2}或{0,2};当A={2}时,则集合B={0}或{0,2};当A={0,2}时,则集合B=或{0}或{2}或{0,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与B的组数为1+2+2+4=9.答案:D 4.2006辽宁高考,理2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3 C.4 D.8 分析:转化为求集合A子集的个数.很明显3A,又A∪B={1,2,3},必有3∈B,即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3,其他元素来自集合A中,则集合B的个数等于A={1,2}的子集个数,又集合A中含有22=4个元素,则集合A有22=4个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B共有4个.答案:C 2.设A={x|-1 1.设A={x|2x-4<2},B={x|2x-4>0},求A∪B,A∩B.答案:A∪B=R,A∩B={x|2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答案:A∪B={3,2},A∩B=.3.2007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0,2] B.[1,2] C.[0,4] D.[1,4] 分析: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35所示.由图得A∩B=[0,2].图1-1-3-5 答案:A 课本P11例 6、例7.思路2 1.A={x|x<5},B={x|x>0},C={x|x≥10},则A∩B,B∪C,A∩B∩C分别是什么? 活动: 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寻求就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x|x<5},B={x|x>0},C={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136所示,所以A∩B={x|0 1.设A={x|x=2n,n∈N*},B={x|x=2n,n∈N},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2n=2·2n-1,n∈N*,因n∈N*,故n-1∈N,有2n-1∈N,那么m∈B, 即对任意m∈A有m∈B,所以AB.而10∈B但10A,即AB,那么A∩B=A,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一定含有元素3,B={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4,2,a-1,a2},B={9,a-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1=9或a2=9, a=10或a=±3, 当a=10时,a-5=5,1-a=-9;当a=3时,a-1=2不合题意.当a=-3时,a-1=-4不合题意.故a=10,此时A={-4,2,9,100},B={9,5,-9},满足A∩B={9}.4.2006北京高考,文1设集合A={x|2x+1<3},B={x|-3 ()A.{x|-3 B.{x|1 C.{x|x>-3} D.{x|x<1} 分析:集合A={x|2x+1<3}={x|x<1}, 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的集合A、B的关系.集合A是方程x2+4x=0的解组成的集合,可以发现,BA,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是否为空集来求a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B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图发现集合A、B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的值.解:由题意得A={-4,0}.∵A∩B=B,∴BA.∴B=或B≠.当B=时,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无实数解, 则Δ=4(a+1)2-4(a2-1)<0,解得a<-1.当B≠时,若集合B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1)2-4(a2-1)=0,解得a=-1, 此时,B={x|x2=0}={0}A,即a=-1符合题意.若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 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的解是-4,0.-40-2(a1),则有 2-40a-1.解得a=1,则a=1符合题意.综上所得,a=1或a≤-1.变式训练 1.已知非空集合A={x|2a+1≤x≤3a-5},B={x|3≤x≤22},则能使A(A∩B)成立的所有a值的集合是什么? 2a13a5,解:由题意知A(A∩B),即AB,A非空,利用数轴得2a13,解得6≤a≤9,3a522.即所有a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x|-2≤x≤5},集合B={x|m+1≤x≤2m-1},且A∪B=A,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得BA,则有B=或B≠,因此对集合B分类讨论.解:∵A∪B=A,∴BA.又∵A={x|-2≤x≤5}≠,∴B=,或B≠.当B=时,有m+1>2m-1,∴m<2.当B≠时,观察图1-1-3-7: 图1-1-3-7 m12m1,由数轴可得2m1,解得-2≤m≤3.2m15.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2或-2≤m≤3,即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知能训练 课本P11练习1、2、3.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补充练习】 1.设a={3,5,6,8},B={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A∩B________A,B________A∩B,A∪B________A,A∪B________B,A∩B________A∪B.解:(1)因A、B的公共元素为5、8,故两集合的公共部分为5、8, 则A∩B={3,5,6,8}∩{4,5,7,8}={5,8}.又A、B两集合的元素3、4、5、6、7、8, 故A∪B={3,4,5,6,7,8}.(2)由文氏图可知 A∩BA,BA∩B,A∪BA,A∪BB,A∩BA∪B.2.设A={x|x<5},B={x|x≥0},求A∩B.解:因x<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 故A∩B={x|x<5}∩{x|x≥0}={x|0≤x<5}.3.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B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2006江苏高考,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AC B.CA C.A≠C D.A= 分析:思路一:∵(B∩C)B,(B∩C)C,A∪B=B∩C, ∴A∪BB,A∪B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 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 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 拓展提升 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图1138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图1-1-3-8 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 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 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 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P12习题1.1A组6、7、8.设计感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尚大志)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章第四节 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第一课时 集合的交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交集运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难点:弄清交集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四)教学过程 1、出问题引入新知 思考:观察下列各组集合,联想实数加法运算,探究集合之间的运算.A = {1,2,3,4,5},B = {2,4,6} 问:集合A与集合B有什么公共元素吗? 答:有{2,4 }。则集合{2,4 }为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 2、交集的定义.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 = {x | x∈A且x∈B} 老师给出自学提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学习交集知识,自我体会交集运算的含义.并总结交集的性质.生:①A∩A = A;②A∩ = ;③A∩B = B∩A; 师:适当阐述上述性质.3、自学辅导,合作交流,探究交集运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培养基本素质.应用举例 例1(1)A = {2,4,6,8,10},B = {3,5,8,12},C = {8}.(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例2 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台板演,老师点评、总结.例1 解:(1)∵A∩B = {8},∴A∩B = C.(2)A∩B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所以,A∩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例2 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L2 = {点P};(2)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 L1∩L2 =∅; (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 L1 = L2.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总结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质:①A∩A = A,A∪A = A,②A∩∅ =∅ ③A∩B = B∩A,A∪B = B∪A.学 生合作交流:回顾→反思→总理→ 4、小结与作业设计 老师点评、阐述 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后作业 16页1-4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四篇:示范教案(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
第五篇:优质课教案集合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