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课堂实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知道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宏观的历史感悟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分为三个篇章:“春的序曲——一篇文章引发的争论”、“春雷惊天——一次会议拨正了航向”、“春回大地——一桩最大冤案昭雪的反思”。以语言叙述或举例子、看图片材料、视频、数字故事等形式展现历史;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等形式深入历史情境中去体验与体会历史,加深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以对历史的感悟和反思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增强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事求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不因人取言,不因人废言”的理性态度和健康情感;
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把内容和意义结合起来,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增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和真理的关系,真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通过剖析两个“凡是”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是多种的,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堂实录】
导入:这是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名扬世界,一些世界名人会成为封面人物,当年最具影响力的人还会被选为年度人物。像中国毛泽东、蒋介石就曾经曾经登上杂志封面。
中国还有一位伟人,他曾七次登上《TIME》杂志的封面,两次被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他就是邓小平!
1978年,他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谱写出了一曲春天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历史,聆听那动人的乐章!首先,我们走进春的序曲----一篇文章引发的争论
师:文化大革命十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6年,文革结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人们企盼着改变危局、开辟新的征程。
可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不但没有反省“文革”的错误,反而提出了“两个凡是”的理论。
什么是“两个凡是”?(齐读)。同学们如何认识呢?它与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太绝对了,毛主席的决策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还是个人崇拜,没有从毛主席的权威下走出来;
人无完人,毛主席也有错误,文革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应该坚决维护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遵循吗? 实际是左倾错误的延续!你说的很好
师:是个人崇拜,实质是左倾错误的延续。
这说明虽然文革结束了,但是左倾的错误思想在有些人心里特别是领导人心中根深蒂固,文革的阴霾依然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人们彷徨、无措、焦虑、无奈,中国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文章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就是实际行动,去做,去试。
真理就是科学的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这句话是说,我们的言论、结论只有通过去实行、动手去试一试才知道正确与否。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才是真理。
同学们,谁能举个例子说明?
学生:小马过河:小马第一次过河,不知道河水深浅,他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但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同伴。小马试过之后,才知道河水不深也不浅。
所以说只有亲身试过,才知道正确与否。
斜塔实验:亚里士多德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他提出这样的理论:两个物体同时下落,重的落得快。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并不是重的落得快。
所以,什么真理,做过了是对的才是真理,而不是伟人的话。
因此《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一发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横加指责!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有人点赞,有人吐槽。
为什么有人点赞,有人吐槽呢
大家结合文革以来的历史,分别说出理由。
反对:这些人是支持两个凡是的方针,他们崇拜毛主席,认为毛主席的话永远是对的,毛主席的指示和决策就是真理。
支持:他们是反对两个凡是方针,毛主席的话不一定是真理,毛主席的指示和决策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知道是不是科学的。
实践证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人无完人,实践又证明,他晚年发动文革就是错误的,所以伟人的决策和指示也不都是正确的。
既然毛主席的决策和指示不对,我们还要坚决维护和遵循吗? 这篇文章实际是否定“两个凡是”的理论。否定左倾错误。
这场大讨论在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的支持下历时近一年。经过讨论,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我们应当遵守,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我们就应该坚决纠正,“两个凡是”的观点就应该完全抛弃。这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这时候,人们的思想从左的错误中慢慢的解放出来。
所以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迷茫中徘徊前行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正是有了思想的解放,料峭微寒,确也难敌满城春意。春天的惊雷即将惊醒沉睡的大地!
1978年的初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幻灯片:如果你是当时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你会指出八大以来我党出现了哪些失误?
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两个凡是
老师: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我们非常期待!
现在给大家展现当时会议的情景!
出示视频
会议历时5天,圆满结束。(活动)
你现在是新华社的一名小记者,正在对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现场采访。
提示:
1、同桌两人配合,一人模拟小记者,一人模拟会议代表
2、要注意记者的身份和新闻的形式
3、重点采访:这次会议有哪些新政策出台?预见政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
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我是新华社小记者***,正在北京为你采访报道
记者:代表您好,你觉得在这次会议上,思想指导方面有什么变化吗? 代表:否定了两个凡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者:您觉得这对以后的发展有何影响?
代表:我觉得影响很大。只有思想解放了,国家才有更好的发展
而且实事求是是国家前进的保障,不能弄虚作假。。。。
2、记者:现在是1978年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心却是火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我们采访一下参会代表:请问:在会议上有没有明确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代表:说得非常清楚。不再搞阶级斗争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还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3、记者:在这次会议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代表:我印象最深的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我觉得这个决策提得好,中国只有改革才能继续发展,只有开放才能走向富强。我预测改革开放必将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记者们的报道非常精彩,代表们的回答也十分清晰,会议的内容更令我们振奋!
出示幻灯片
会议上我们确立了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在思想政治组织政策有了新的变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请结合建国以来的历史进行说明。点拨:
1、从1958年开始,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人民就在左的错误中走不出来,而这次会议纠正了失误,为中国前途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开始迈向新的征程!
2、文革期间,批斗、搞阶级斗争,工厂停工,学生停课,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实行改革开放,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出示幻灯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报纸证明: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后,香港文汇报的评价: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明显提高。
这是三中全会30年后,人民日报的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变化是感触最深的 出示图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注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请聆听诗人对这次会议最真诚的礼赞。
(播放复兴之路《沉思与抉择》。)
我们普通百姓虽然没有诗人那样的豪情,但也有实实在在的敬意。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这是1984年在国庆阅兵式上出现的感人一幕,人们没有歌功颂德,没有高呼万岁,一句简单的“小平您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人的无比崇敬,他在指引我们走向改革开放的同时,也为改革开放找到了保驾护航的法宝。这就是加强民主法治的建设。这也是我们纠正冤假错案后深深的反思。
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数字故事,请认真倾听:
刘少奇冤案说明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学生回答)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搜几个法律案例)师:总结
大家还知道什么法律? 学生回答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我们作为公民也应该知法、懂法、守法!
小结: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段历史,聆听了春天的故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开启了春的序曲;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惊雷,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春天;民主法制建设使春回大地,带给我们春意盎然!相信同学们一定感慨颇多,请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幻灯片
学生谈收获:(小组间先互相说一说)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非常重要,是现代化建设的法宝。
5、我们国家也会犯错误,但是我们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通过大家的畅谈,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帆风顺吗?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党有错必纠,与时俱进!大家回忆:在长征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失误,走向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又一次完成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谱写着一曲曲春天的故事„„
同学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新的领导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并指出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相信春天的故事将会一直讲述下去„„
第二篇:《春》教案及课堂实录
《春》教案及课堂实录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了解朱自清的相关内容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4、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旭日阳刚的《春天里》
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轮回后的第一个季节,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个风和日丽生机勃勃的季节,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古诗词赞美一番春天呢?
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真好这是从春风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师:这是通过花的颜色来刻画春天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这是通过鸟和鸭这类动物来感知春天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诗人杜甫写出了春雨给他带来的喜悦之情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句,大都从一个或两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那有没有一篇文章是从多个角度来刻画春天呢?请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 二 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爱国人士,著名散文有《背影》、《绿》、《春》、《荷塘月色》 《春》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本节课有两个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景;2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思路
三 整体感知课文,解决生字词(生自主学习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了一遍课文,有生字词吗?生:没有
师:那很好可是有几个多音字,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水涨起来了”中的“涨”读zhǎng还有个音读zhàng“黄晕的光”中的“晕”读yùn,还有个音读yūn“酝酿”是个生词
2抽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并作评价
3、听录音,听一下高手是怎样有情绪有节奏的朗读的?有重音的地方要划出来,也要注意节奏的快慢
4、每个组选两个代表给大家范读,我也参加我读第一段,然后一组代表跟上,读第二段,接下来是三组读,依次接下去不许停顿,听明确吧? 四 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
1、师:作者是从三个面来围绕春天来写的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划分,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小组讨论)(5分钟后每个组都举手)
生:第一段写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二到七段是具体刻画春天,八到十段是讴歌春天
师:有不赞成吗?
生:我们组有第一部分应当是一二段其他地方相同 师:就是这两派吗?那我们具体看一下到底怎么划分?
“渴望着,渴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写出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我们叫它“盼春”好吗?(板书)生:好 师:那么对有争议的的第二段看看是不是还是写渴望春天就行? 生:不是渴望了是刻画春天了描写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师:刚才那个组的看法呢?
生:我们明确了,第二段应当是描写春天 师:好(板书“绘春”)
师:最后三段大家看法一致,看怎么概括?
生:作者把春天比方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这是讴歌春天 师:大家赞成吗?
生:赞成(师板书“赞春”)
2、绘春部分写了哪几部分?请用“ 图”的形式概括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本文的思路
生:本文标题是春,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次序写的绘春部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师:说得真好“大家”写文章思路是很清晰的,所以我们要向“大家”学习写文章首先要理清思路下面我们模仿《春》进行作文思路训练好吗?小组可以互相合作
生:我们写《秋》先盼秋,再刻画秋天最后讴歌秋天 师:那你筹备怎样刻画秋天讴歌秋天呢? 生:(犹豫)刻画秋天果实,讴歌秋天的丰收景象
师:(哈哈大笑)孺子可教哇那我们又怎么去刻画怎么去讴歌秋天呢? 第二课时 五 品味美图
1、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师:真好那作者在开头充分表达出渴望春天来临的心情后,是怎样具体刻画春天的呢?先读第二段
生:(讨论后)作者写“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生:还写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用的拟人手段 师:这里有个词叫“一切”,代表所有的事物所以作者的视点先是全部春天(板书:“先整体描写”)选取了春天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同窗们找出来,看作者怎样描写这三种景物的呢?
生:“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那“朗润”的意思是什么?看注释对,是“明朗润泽”的意思,这符合不符合春天山的特色?
生:(抢着说)春天的冰熔化了,所以水面高了,用“涨”很符合春天水的特色 师:能举一反三很好那“太阳的脸红起来”也符合春天特色吗?
生:符合冬天的颜色可以说是白色的,很灰暗春天是红色的,象征新生命的开始
2、说出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句(或图),因为它写出 春天的中景物,用修辞,(或是从感官角度来、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是描写的角度)突出特点,表达情.我用语速, 语气,语调来读(通过此道题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写景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抓住景中物、景情交融用修辞,用各种感官绘声绘色等)春草图
师:春天的草(板书“春草”)那怎么描写春草的呢?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这句话有个动词用得很好生:“钻”
师:那“钻”表现了小草的什么?和夏天的秋天的草有不同吗?
生:“钻”表现了小草茂盛的生命力,很符合春草的特色夏天的草是很茂盛的,秋天的草已经枯黄
师:说得真好“钻”前面还有个修饰语“偷偷地”如果去掉好吗?大家去掉读一下
生:不好那就表现不出草的活泼可爱了
师:所以说,我们写作文要注意推敲用词,不仅要学会使用适当的动词,还要学会使用修饰语后面还有一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中的“满”也是这样,表现了什么?生:写草的多 师:“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会迷藏”是写人的活动,和春草有关吗?
生:有关系写出人们在草地的活动和他们高兴的心情
师:真好那前面用“钻”“嫩嫩”“绿绿”“满”是直接描写草,后面通过人的活动间接描写草(板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春花图
生:我们选的是描写春花的段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拟人的手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用比方排比的修辞直接写花写蜜蜂和蝴蝶是间接描写说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又是直接描写 师:(边听边板书:“春花”)真棒还有吗? 春风图
生:我们找的是写春风的段落开始引用了一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表现了春风的温暖
师:(板书“春风”)因为这是南方的春天,北方的春风就冷了这是通过人的触觉感知春风的,还用了其他感觉吗?
生:“还有各种花的香”是嗅觉,鸟卖弄着自己的喉咙,牛背上的短笛,是通过听觉感知的 春雨图
生:作者是这样描写春雨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直接描写雨
师:(板书“春雨”)那么用这三个比方分别突出春雨的什么特色呢?对,密多,细,轻柔只有这样才有密密的斜织,像烟一样 生:通过写树叶、草、房屋、人,来间接写雨 师:雨中的树叶、草是怎样的? 生:树叶绿得发亮,草青得逼你的眼
师:“亮”“逼”用得很真实,划下来这就是雨中的树叶和草,抓住了特点来写如果不下雨,树叶和草上都是有灰尘的或者灰暗的 迎春图
生:我们喜欢放风筝的段落人们都积极的迎接春天的到来 师:那么就叫“迎春”吧(板书)这是第七段了,前面作者极力的刻画春天的风景,而这段却写人大家想如果这段风景中缺少了人是不是很遗憾?所以人应当是最亮丽的风景在这段,作者有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人的期待找出来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端,有的是工夫,有的是盼望
师:原来作者写春天的俏丽景色是目的的呀这就是我和大家说的王国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同窗们说,如果让你在本文中找一句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哪句?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 师:好划出来批注一下
师:最后三段是怎么讴歌春天的?分别突出春的什么特色?
生:通过排比和比方句讴歌春天像娃娃一样“新”,像小姑娘一样“美”,像青年一样的“硬朗”
师:那同窗们让你写《秋》的话知道怎么写了吗?
生:我写秋天的风很凉,树叶衰落,还有果实累累用上比方拟人的修辞就使文章活泼形象了
生:我写农村的田野,金黄的玉米,洁白的棉花,红红的苹果,还有农民的辛劳 师:同时,还要写人,最好是文中有你自己把自己融入到秋天里,自己居心感受秋天,把对秋的真实情绪表达出来这样你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了
春
朱自清
盼春——盼、来、近(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春草图
春花图 绘春 细笔描绘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比喻:新、美、力
第三篇:鸿门宴教案(课堂实录)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2、掌握部分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感知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感受并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
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 教学方法 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进教室,在白板上写上课题,然后转身说:“考官老师们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鸿门宴》,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一、导入
师: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它就是(请大家齐读课题)--《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还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
二、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哪位同学可以帮大家回顾一下关于作家、著作的一些知识? 师:请你。这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司马迁。是的,1.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因得罪权贵而受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师:请这位帅哥回答。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读音。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预习,请读准这些字词。(贴上打印好的字词)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yáo山 好hào美姬jī 臣为wèi韩王送沛公 谁为wèi大王为wéi此计 鲰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师:请大家练习读。特别是欲王wàng关中的“王”在这里读“wàng”。“为”字出现很多次,有时读“wèi”,有时读“wéi”,要注意读准确。
师:请这位同学读。他读得很多正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2、检查理解课文情况。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师:请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同学告诉大家。对的,有两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刘邦集团的有……项羽集团的有……(一边说一边出示板书)
刘邦集团
项羽集团 沛公(刘邦)
项羽(项王)
曹无伤(沛公左司马)
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
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
项庄(项羽堂兄)
四:理清全文故事情节。
师: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
师:请大家一起来整理。用四字词来概括故事发展情况。大家说得对,宴会前……(边说边贴出板书)
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
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王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王赐酒肉
宴会后: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
五、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下问题)探究
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
师:(出示句子)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根据课文描述画出示意图。通过老师检查,大多数同学画对了。小红同学是这样画的。(师边说过画)这是桌子,平面图的话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她画得对不对,她画正确了,请把掌声送给她。
师: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师:现代如果是一般的聚会对座位没有多大讲究,但正规的宴席座次的安排还是基本遵循这些规矩的。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根据板书来讲述)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通读了课文,整体把握了故事情节,探究了古代座次文化礼仪。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回去完成以下作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1、2段
第四篇:情绪ABC教案(课堂实录-定稿)
【暖场】同学们都上过心理课吧?上过男老师教的心理课吗?(没有)我来自张店七中,这是我的名字,今天由我和大家一块上一节心理课,同学们感受一下女心理老师和男心理老师有何不同,好吧?上课!
1、【导入】每个人都会做梦。在古代,人们做梦后经常找人给解梦,看看梦境预示的是吉还是凶。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秀才解梦”的故事,我们看看秀才是如何解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学生读故事】
3、【梳理故事梗概】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秀才赴考前做了三个梦,谁记得三个梦是什么?(学生答)算命先生对三个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答)街坊邻居又是怎样解释的?(学生答)。
3、那么,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秀才做梦”这件事,经过算命先生的解释后,秀才怎么样了?(学生答);经过街坊邻居的解释后,秀才又怎么样了?(学生答)。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答:算命先生和街坊邻居的解释不同导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件事,如果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不一样,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呈现示意图),请同学们来看一下。
4、我们还是以秀才解梦这个故事为例,你来猜一下,A代表什么?(学生答:a代表秀才做梦这件事。)C1C2代表什么?(学生答:c代表两种不同的结果,不去考试和去考试并中探花)。那么,同样秀才做梦这件事,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谁在起关键作用?(学生答:B对这件事的看法和理解)。就是说,对这件事的看法和理解B在起关键作用。
5、我们再举一个现实的例子,看一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a、小明爽约,老师读
b、如果是你遇到这件事,你怎么看这件事?可能的结果是怎样的? c、思考半分钟,点名回答
d、通过这个例子,再次说明同样一件事,如果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不同,结果就不同。就以这个例子而言,你希望出现哪种结果?不希望出现哪种结果? e、很明显,前两种,我们称之为消极结果;后两种是积极结果。f、而导致消极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持有不合理的看法和解释)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例子,7、(1)、每个例子的看法是否合理?为什么?(2)、如果不合理,你觉得怎样才算合理?
a、这次期末考试,我地理必须考95分以上。
b、我经常帮助好朋友,当我遇到困难时,好朋友也一定得帮助我。
c、作为父母,必须要满足我的合理要求。
8、(1)讨论1分钟;(2)学生发言;(3)教师总结共同点
9、重复上面的过程
10、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解释,从而改变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一般来讲,持有合理的看法和解释,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持有不合理的看法和解释,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不合理的看法和解释具备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11、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没有一件曾经令你生气、伤心、受挫或自卑的事情(A),在表格上写出你当时的看法(B1)和最后的结果(C1);并写出你现在的看法(B2)和可能的结果(C2)。
12、分享案例,简单点评。
13、最后,老师这儿还有一篇小文章《情绪的天空》,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
14、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篇: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晴晴
《長恨歌》教學設計
一、導課:
曆史上傾國傾城の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の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の政治悲情色彩。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の曆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の是無盡の憂傷和纏綿。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の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の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の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呢?
(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の偏幸,更促進了矛盾の激化.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の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の愛情人生中の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の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の心情如何?(樂)
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
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の思念。(思念)
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生答:恨!)大屏幕顯示“恨”字
“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恨、歌恨、悟恨,全詩表現了幾個人の恨?(三個人の恨,分別時唐玄宗、楊貴妃、白居易の恨。)
三個人の恨,必有不同の感受,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表現唐玄宗“恨”の詩句。互相交流朗讀。請學生讀。師: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の回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風來了,雨過了,花開了,葉落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麗人の影子.可見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紅顏,又恨晚年孤苦無知己呀!
活著の人對死去の人有思念有遺憾之痛,那麼死去の楊貴妃呢?詩人用大膽の聯想、想象表現了楊貴妃之恨,同樣請同學們找到相應詩句並互相交流朗讀。師:通過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看到楊貴妃百感交集,楊貴妃在聞道漢家天子使後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淒傷,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の百般感觸.)
是啊,悲哀,淒傷,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著,才會說出“但令心似金„„會相見”の話,這比說愛你一萬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說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私語時”の約定!從這一系列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了楊貴妃既恨天生麗質終被棄又恨天人相隔兩渺茫.師:面對這樣兩位遺恨終身の主人公,白居易也產生了長長の恨!請找出表現白居易長恨の詩句來。(“漢皇”“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在天„„無絕期”)師: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誤又恨有情人難成眷屬。看看大屏幕,我們可以從誰の身上得出長恨歌の主題?(白居易)從恨大唐江山好色誤這個角度來看,本詩の主題是什麼?(諷喻)
晴晴
晴晴
從恨有情人難成眷屬の角度來看,本詩の主題是什麼?(愛情)
白居易《長恨歌》の主題之說曆來不統一,大體有三種意見:(1)愛情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の愛情悲劇,歌頌他們の愛情;(2)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3)雙重主題,在詩歌の前半部分批判の意味比較明顯,後半部分中詩人對李、楊愛情悲劇の同情、對他們愛情の歌頌和惋惜遠遠大於批判。
備課の時候我只是預設了一個大問題,讓同學們自主探討這首詩の主題,或者你更贊成哪一種主題說。
上課時,我把問題布置下去了,小組也即將進入研討狀態,可我突然就感覺這個問題怎麼那麼大而無當啊!同學們從哪下手去研討呢?研討の過程是不是會因為多走了彎路而使研討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這是不是我們常說の“偽探討”或“無效探討”?這是我個人備課時沒想到の。
想到這,我一拍桌子說:在同學們還沒探討之前,我先問你們幾個問題。於是便有了下面整理出來の課堂實錄概況:
師:李、楊之間是否有真情? 生A:有,沒有。。
師:如果說有,馬嵬坡事件怎麼解釋?如果說沒有,楊死後李の相思如何解釋?
生B:我認為有真情。李之所以三千寵愛在一身,就是因為他對楊是真心の,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難保,還怎麼保護楊呢?
生C:我認為沒有真情。完全出於政治上の需要,否則馬嵬坡事件當中,李就應該為楊殉情,可他沒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對楊の感情還是不夠深。至於楊死後,李の一系列相思之舉,也是心靈空虛の一種表現,與真情並無多大關系。
生B:你怎麼那麼功利呢?他們之間是存在真愛の,否則李怎麼會那些想念楊?
師:那麼你覺得什麼才是愛情?
生B:愛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獻。師:好極了!
師:我站在李、楊之間有真情の立場,再提一個問題,他們之間の愛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作為帝王,應該以國事為重,怎麼能因兒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師:這是理智型の。(學生笑)
生E:值得同情。如果李不是帝王,楊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の意願過自己恩恩愛愛の小日子。可惜の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師:如此,我就是你の絕代佳人,你就是我の如意郎君了。(學生笑)
師:從人性の角度,他們之間の愛情值不值得歌頌?
我認為不值得歌頌。作為一個帝王,怎麼能為愛而誤國呢?他應該清楚自己肩負の責任。
師:呵呵,還是那麼理智,你很有做帝王の潛質。(學生笑)生E:我覺得值得歌頌。我們不能因為他們の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認了人間真情の存在啊。
師:說の好!很人性。(學生又笑,鼓掌)
師:古人講,女人是禍水。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楊貴妃,這些女人在曆史上名聲都不大好,今人也有這種偏見。你是怎麼看の? 生C:我覺得女人是不是禍水全在男人掌控。作為帝王,你の責任是治理好國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讓她達到誤國の程度。
師:你一直立場堅定,非常好!(同學們又為他鼓掌)
生G:我覺得女人是禍水(女同學都嘩然)。作為一個男人,有幾個能抵制得住女色の誘惑?(同學們笑)何況皇宮裏佳麗三千,妃嬪無數。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過這幾個比較突出而已。師:這是個性情中人。(同學們又笑)
教師總結:詩人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三個人不同の恨,充分發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の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調,共同為表現長恨,刻劃人物服務。面對唐玄宗和楊玉環,晴晴
晴晴
他們之間是否有真愛呢?(學生討論回答)
四、教師點撥:同學們各抒己見,觀點不一,生活在中唐の詩人白居易,秉承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の白居易他渴望重現大唐開元盛世の輝煌,希望後世統治者能以重色輕國為戒;
作為一位多情善感の文人,他更關注人性與個體生命,對於真愛無法相守の遺憾長歎不已!詩人の立場鮮明,態度一分為二,面對這場又真愛又誤國の傾國之戀,詩人の情感糾結萬狀,有批判諷刺警戒憤慨,有贊揚同情惋惜傷感無奈,最後只歸結為一個字:恨!長恨!有感情の朗讀經典結尾。師:“長恨”點透了千百年來人們渴求真愛而不得の普遍心結,每當讀起總會觸發我們內心深處最溫柔、最纏綿の情感。最後請同學們思考: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東,那怎樣去愛,人生才不會留有長恨? 請允許老師用舒婷の詩《致橡樹》來表達我們對愛情の理性認識: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の愛情,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の身軀,也愛你堅持の位置,足下の土地。
八、課堂結語:我們學習《長恨歌》是為了喚醒我們の個體理性意識,因為教育の本質在於喚醒,語文教學の終極目標是為了“立人”,它要求我們關注社會,關注人生,以一種認真の生活態度擔當社會責任,懂得理性和邏輯,不能以詩意の美化遮蔽複雜の矛盾の人生。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の生活,理性感悟,這將是是我們語文教學の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同學閱讀和寫作の必由之路。
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