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0: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第一篇:《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建中国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体会孙中山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孙中山在缔造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探讨孙中山在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斗争及领导护法运动的历程;探讨孙中山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对孙中山的先驱作用做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等历史题材的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了解孙中山前期革命经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时代发展和人物心路历程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建构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再造共和、组织护法运动、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轮廓的同时,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的活动与革命理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等活动,展示了一个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

2、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改组中国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如何理解孙中山不断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

(二)讲授新

一、时代背景、政治基础:清政府统治腐朽没落

2、社会基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投身辛亥革命(1894—1912)、成立兴中会(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广州起义(189年):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3、成立同盟会(190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武昌起义(1911)

6、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探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3—1922)

名称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913

宋教仁遇刺及“善后借款”

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护国运动

916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发表《讨袁宣言》

《第二次讨袁宣言》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

护法运动

917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借助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遭到西南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

护法运动

921-

922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当选非常大总统,准备组织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问: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①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②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

④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

四、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

、原因:

①三民主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需要寻求新道路。

②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中共三大(1923):决定党内合作方式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1924):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提出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与新三民主义关系: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执行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方式、途径、手段。

6、组建黄埔军校(1924):建立新型革命武装

924年1月24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东黄埔成立。这所军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为国民大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的很多毕业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杰出将领。

7、逝世:192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①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第二篇:《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孙中山中国全国民主革命先行计划

【课程要求】

1.概述了中山领导层推翻清朝君主制的主要历史事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历史事实。3.评价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为了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造中国联盟,提出“三个民族主义理论”的基本事实,孙中山奉行拯救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道路。了解孙中山在推翻中华民国封建君主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探讨中山在促进中国20世纪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探索孙中山三人民历史的历史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山先驱的先锋作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2,工艺和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等电影的历史主题,利用多媒体手段重现历史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觉知识,使学生能够 基于历史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时代发展与人民思想进程的关系。指导学生建设孙中山带领革命家重建统一,组织执法运动,创造新的“三个民主原则”历史纲要。1911年革命后,中山继续革命活动和革命理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3,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了广州起义等活动,为中国人民和人民的不懈奋斗精神的独立发挥了革命先驱。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强烈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国家的复兴建立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1,孙中山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盟友,三人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事实。2,孙中山领导第二次革命和执法运动;重组中国国民党,提出了三个民族原则的新理论。

教学难度

1,了解孙中山领 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变化。2,如何理解孙中山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过程】

(A)进入新课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生活不懈奋斗,永远坚持;生活爱祖国,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振兴。孙中山先生的生活是为了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和无私奉献的生活,是实现民族团结,振兴中国,珍惜生命。中华民国,人民平等。核心

人民生活的平均土地权利≠以平等分割的土地来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再分配问题补充,发展

▲三个民族原则的评价

倡议:

①是一个更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计划。

(2)表达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完整的土地改革方案,反封锁不全面。

→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

5,武昌起义(1911)

6,当选 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法律的发展:中国民主宪法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任总统

探索:孙中山,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消除,实现民族和民权是正确的吗?

(1)1911年的革命推翻清代反动统治,实现民族主义,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外国国家的压迫仍然存在。

(2)1911年的革命成立共和国后,通过宪法,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的成就被袁世凯偷走,民主共和国不是真的,所以民权没有完成。

1911年革命的重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为完整的反帝和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感觉。(性质)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法,建立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4)民主共和主义的概念(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争取维持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13-1922)

名称时间原因结果

第二革命1913宋嘉仁暗杀借鉴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开始讨论元渊是力量的异化和革命的力量的失败

保护国家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君主发表讨论元宣言

第二次会议袁元元袁世凯被迫取消君主制

第一次

执法运动1917段奎瑞拒绝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与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政府,政府一直是西南军阀和失败

第二次

托管运动1921-1922年为了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选举的总统,准备组织由于陈琼明在广州叛乱的北方考察失败

问: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①党:革命党组织松弛,缺乏凝聚力。

方案:三人民原则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使用军阀来打击军阀,不是自己武装的。

④群众:从工人和农民,缺乏群众基础。

(2)目标: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勾结,强大。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够的。

→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老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第四,创造三个民族原则的新时代 1,原因:

①在三个民主国家的指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斗争一再失败,需要一条新的道路。

(2)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中国共产党三(1923年):决定加入党内党内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大(1924年):实现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4,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个民族原则的新发展

民族主义反对国家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外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内部:中国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新的反帝国主义

公民权利推翻专制君主制,建立国家政府,国家平等。公民权利是普通平民共同的,所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都有权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新的强调公民权利的普遍平等

民生的平均土地权。(更空)平均土地权(后来提出的分蘖有其田地)

控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的更多地注意农民和工人

5,提出三大政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帮助农业和工业 与新三元主义原则的关系:民主的新三个原则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贯彻新“三个民主原则”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手段。6,黄埔军校的形成(192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武装

1924年1月24日,在广东黄埔成立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在人才培养,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许多人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秀将领。

7,死于: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二十世纪的历史角色中国社会变革:

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完全地反对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3)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④民主共和概念受到民众支持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 提出了新的“三个民族原则”,为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国家革命进程。

我们可以从孙中山学到什么?

(1)反对侵略和军阀分裂主义的精神,争取民族团结与和平,致力于拯救民族的革命斗争的生命。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我完善,无论人身安全,到处都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最重要。在民族精神死亡后不遗余力。

③勇于开拓新路,与时俱进继续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奋进进取的奋斗精神。

④世界为公众的广大思想,看看世界开放的心态。

名人孙中山:

他不怕未来,但相信未来,赶紧为未来而战。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而且对整个人类指出了一条自由的道路,我们在印度,因为他就像我们的父亲,圣雄甘地将军。

孙中山对李洪章书,1894年6月

革命应该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必须抛弃满洲政府,建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人民平等。核心

人民生活的平均土地权利≠以平等分割的土地来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再分配问题补充,发展 ▲三个民族原则的评价

倡议:①是一个更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计划。

(2)表达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限制: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完整的土地改革方案,反封锁不全面。

→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5,武昌起义(1911)6,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法律的发展:中国民主宪法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任总统

1911年革命的重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为完整的反帝和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感觉。(性质)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法,建立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4)民主共和主义的概念(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二,维持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13-1922)

名称时间原因结果

第二革命1913宋嘉仁暗杀借鉴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开始讨论元渊是力量的异化和革命的力量的失败

保护国家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君主发表讨论元宣言

第二次会议袁元元袁世凯被迫取消君主制

第一次

执法运动1917段奎瑞拒绝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与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政府,政府一直是西南军阀和失败

第二次

托管运动1921-1922年为了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选举的总统,准备组织由于陈琼明在广州叛乱的北方考察失败

问: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①党:革命党组织松弛,缺乏凝聚力。

方案:三人民原则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使用军阀来打击军阀,不是自己武装的。

④群众:从工人和农民,缺乏群众基础 基础。

(2)目标: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强大。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够的。

→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老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第三,创造三个民族原则的新时代(1924年)1,原因:

①在三个民主国家的指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斗争一再失败,需要一条新的道路。

(2)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中国共产党三(1923年):决定加入党内党内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大(1924年):实现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4,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个民族原则的新发展

民族主义反对国家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外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内部:中国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新的反帝国主义

公民权利推翻专制君主制,建立国家政府,国家平等。公民权利是普通平民共同的,所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都有权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新的强 普遍公平权利平等

民生的平均土地权。

(更空)平均土地权(后来提出的分蘖有其田地)

控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的更多地注意农民和工人 5,提出三大政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帮助农业和工业

与新三元主义原则的关系:民主的新三个原则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贯彻新“三个民主原则”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手段。6,黄埔军校的形成(192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武装

1924年1月24日,在广东黄埔成立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在人才培养,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许多人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秀将领。

7,死于: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二十世纪的历史角色中国社会变革:

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完全地反对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3)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④民主共和概念受到民众支持

⑤促进 进入资本主义经济。

⑥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为第一次国民党合作做出贡献,推动国家革命进程。

第三篇: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66年(清同治五年)11月12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行医于澳门。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未被采纳,遂赴檀香山,于11月24日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因走漏消息而失败。1896年在英国遭清政府驻英公使绑架,幸得英籍教师康德拉营救脱险。是冬著《伦敦被难记》一书。旅欧期间悉心钻研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等书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鼓吹“非革命不能救中国”。1897年秋离欧赴日本,在日期间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为号。1900年派郑士良等组织惠州起义,又告失败。1905年在东京联络留日革命志士,合并反清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而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确定“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又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同君主立宪派、改良主义者进行激烈论战。1907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间,联络会党、新军,先后发动八次武装起义,其中以1907年4月27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最为著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于12月25日由欧洲返回上海,29日在十六省代表会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3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逼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接任。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9月,接受袁世凯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他愤而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此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他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排挤,被迫辞职退居上海。次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并撰成《建国方略》,发表《实业计划》,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粤军陈炯明叛变,重返上海。1923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通过党纲党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11月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宣言》中,发出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于年底抵北京,同北洋军阀进行坚决斗争。由于积劳成疾,健康日益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留有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著编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多种。1956年出版《孙中山选集》,自1981年陆续出版《孙中山全集》。

第四篇: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66年(清同治五年)11月12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行医于澳门。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未被采纳,遂赴檀香山,于11月24日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因走漏消息而失败。1896年在英国遭清政府驻英公使绑架,幸得英籍教师康德拉营救脱险。是冬著《伦敦被难记》一书。旅欧期间悉心钻研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等书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鼓吹“非革命不能救中国”。1897年秋离欧赴日本,在日期间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为号。1900年派郑士良等组织惠州起义,又告失败。

1905年在东京联络留日革命志士,合并反清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而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确定“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又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同君主立宪派、改良主义者进行激烈论战。1907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间,联络会党、新军,先后发动八次武装起义,其中以1907年4月27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最为著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于12月25日由欧洲返回上海,29日在十六省代表会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3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逼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接任。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9月,接受袁世凯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他愤而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此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他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排挤,被迫辞职退居上海。次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并撰成《建国方略》,发表《实业计划》,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粤军陈炯明叛变,重返上海。1923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通过党纲党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11月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宣言》中,发出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于年底抵北京,同北洋军阀进行坚决斗争。由于积劳成疾,健康日益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留有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著编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多种。1956年出版《孙中山选集》,自1981年陆续出版《孙中山全集》。

第五篇:《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听课报告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听课报告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听课报告2015年5月13号,我们全组成员(张赛、虞晔萍、何柯、关俐)共同参与了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进行的观课活动,以下是关于本次活动我组成员的心得和感悟:本课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进国共合作。(2)对孙中山及历史事件的图片展示、小组合作讨论、材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 生交流合作,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材料等方式陈述观点的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聆听孙中山遗言,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历史氛围,丰富学生的感 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认识。(2)在了解孙中山先生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品质和他的历史功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等活动,展示一个革命 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斗争的精神。通过学习本 课,学生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树立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科课程于4点5分开始吴老师先是说明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之先驱,然后通过一段语音片段即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PPT中穿插着很多图片,如临时约法等)引入本课,学生聆听完孙中山的遗言后,集体阅读了课标要求,了解此课的三维目标。第一步,吴老师用三个表格简要总结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回顾必修部分进行填空,展示了他们对于孙中山先生必修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有利于复习,也有利于展开整节课的内容。第二步,吴老师将孙先生的一生分为“争取共和”、“维护共和”和“伟大转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争取共和4点10分,老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图片讨论孙中山的贡献,学生通过交流并结合图片总结得出兴中会、同盟会、临时约法等均是先生对于革命所做的不懈的努力。体现了学生对于必修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第二阶段:维护共和4点13分,吴老师通过简明扼要的背景介绍(孙先生退位,袁世凯恢复帝制),导入护国、护法运动,并由学生必修课所储备的知识得出:两次运动均以失败告终。然后老师提问: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给出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第三阶段:伟大转变合作交流

(一)4点17分开始,吴老师主要突出了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并让同学总结三民主义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学生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方面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体现出对新旧三民主义知识点的把握。4点20分,学生集体阅读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吴老师通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引出学生对于其精神的思考,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老师最后总结孙先生爱国、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第三步,吴老师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形式探究。首先,第一个问题:孙中山先生和华盛顿、卢梭比,更像谁?讨论从4点23分开始,33分结束,历时10分钟,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资料的前提下,小组讨论十分热烈,之后学生踊跃发言,将孙中山与华盛顿的各个年龄阶段对比,得出他们比较像;有的同学将孙中山与卢梭的民主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相比,觉得他们比较像。也展现出了学生开拓的思维。之后,第二个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辞职的原因并加以评价。讨论于4点38分结束,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多能从材料出发,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能基于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史料能力得到提升。合作交流

(二)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老师提问学生:欣赏孙中山的什么地方,在情感交流方面有哪些收获?学生在进行小组探究交流之后,由每一组派学生代表自主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小组探究的结论。这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升华,小组讨论结果以一个完整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有助于集体学习和知识拓展。课堂最后,老师用PPT展示课堂小结,总结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及其精神遗产。4点50分,下课。总结:全课吴老师充分运用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课程的知识清晰完整的展示给学生,而学生与能够通过自主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课前预习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学讲计划”贯彻的很彻底,但是,如此紧凑的讲或开放的学习,对于学生重难点的把握是否有利,这样会不会无法突出本课重难点,过多的开放式教学是否学生最后只把握住了整体,细节之处并未过多说明?整堂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聆听音频,观看图片以及小组探究交流,自主演讲展示等形式,充分的融入了课堂,也凸显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也充分贯彻了“学讲计划”,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历史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但课堂讨论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无法“面面俱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并不积极参与,那么在这样一堂几乎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的课堂上,那些参与不强的学生是否就被忽视了呢?他们又能在课堂上学到些什么呢?另,在整堂课结束后,我组成员随机对参课同学进行了回访和调查,在问到“你觉得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呢?”的时候,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一愣,然后说了句“孙中山是个伟人”。而当我们想了解他们是否有更多的收获时,都说“没有”。由此可见这堂课在形式上是成功的,但在实际上收效并不大。思考老师能否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

1、在讨论孙中山和卢梭的相似之处时,有一个女同学提出孙中山的浪漫主义,而之后的同学在总结孙中山辞职原因也多离不开浪漫主义。但孙中山是否有浪漫主义,老师并未给一个正确的解答,如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电脑可联网),教师是否应该及时解决呢?而不是任由学生在不确切的情况下肆意总结。并且在之后的课堂讨论中吴老师曾几次想将话题引到孙中山先生的浪漫主义,但都失败了,由此可见在合作讨论的课堂中,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

2、在最后一个问题“你欣赏孙中山的地方”中,有一个细节:有同学在板书中提到,植树节是由于孙中山先生于3月12日逝世才定为植树节的,但事实是植树节的由来可追溯到3000年前,那时候已有清明节插柳的习俗,1928年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明政府行植树式,真正的植树节还是在清明时分,直到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才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所以,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希望老师能够注意细节之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备之处。在这样一堂几乎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之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他们进行问题探究的基本条件。虽然在课堂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足以支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的,但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是的很牢固的同学,在这样一堂课上是不是就无法积极的参与到讨论探究里面?在小组探究交流的时候我观察到有的学生参与度并不高,窃窃私语或者自己干自己的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否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所以不能更好的讨论呢?或者是因为学生本身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无趣?这可能依旧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学生的一个点。再有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前都查询了很多资料,但学生是否就能把这些资料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贮备,抑或是只是为了课堂而搜索的资料,用完就扔?如果是这样就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意义。这也是需要我们所关注的。

下载《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