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20: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第一篇:【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摘要] 从“多普勒效应”的课题引入,说明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说明 “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应具有原始性、冲突性、可行性、拓展性。

[关键词]给火车配音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置 原始性 冲突性 可行性 拓展性

1“给火车配音”的启示

这是“多普勒效应”一节课的课题引入。

屏幕上出现了一群假日郊游的学生,铁道上一列火车正从远处驶来,正当火车拉响汽笛的一瞬间,播音器中的声音突然消失了,火车快速地驶过。

正当学生疑惑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给高速驶过的火车配一下音?”老师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接着,前后左右的学生开始小声的讨论起来。

“给火车配音”这个非常有创意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以前生活中的经验调动了起来。怎么样给火车配音?学生一面搜寻着生活的记忆,一面整合起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他们尝试着给火车配音时,不自觉的完成了“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对接,而这个过程正好是知识建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由此,成功地揭开了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的序幕。“给火车配音”这个问题的设置成为整个探究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可见,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被动接纳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建构,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当内部认知结构和外部知识结构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和“主动建构”对学习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设置就是要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缺口,促使调整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主动建构”。

所以,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课题。2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置的实例分析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探究价值的。

什么样的问题是真正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习者头脑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出现空缺时,学生才会处于问题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呈现,可激发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空缺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问题就成为引发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四个要素:1.目标:在某个情景下想要干什么;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具备哪些有关知识技能;3.障碍:需要解决的因素;4.方法:可用于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策略等。

在实际选题时,“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原始性;冲突性;可行性;拓展性。下面是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置的实例分析。2.1原始性

问题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的情景。

原始性的问题与物理习题的最大的区别,是问题中包含的信息不同。物理习题中包含的信息是学生已经熟知的、能够熟练解决的问题情景,表面上看习题中包含了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的效果几乎为零,所以物理习题携带的是大量的“空壳信息”。原始性的问题包含的信息,具有情景性——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具有条件与结论的不确定性,因而研究的过程必定具有开放性,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挖掘条件,构建出合理的物理模型,因而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动力。对学生而言,原始性的问题包

含了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原始性的问题与物理习题在激发学生创造动力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案例1]分子直径的估测

“分子”是非常小的微粒,分子直径的估测相对说比较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迂回的策略:准备一小方盒油菜籽,让学生尝试估测油菜籽的直径。

“估测油菜籽的直径”这样一个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情景,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他们探究的问题的热情。

许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测量方案:

方案1:把50粒菜籽紧密排成一排,用刻度尺量其长度,再求直径; 方案2:用量筒量出适量粒菜籽的体积,点出菜籽的颗数,先求出一粒菜籽的体积,再求出菜籽的直径;

方案3:用量筒量出一定体积(V)的菜籽,把菜籽紧密地平摊成一层菜籽的矩形,再利用刻度测出其面积(S),最后由d=V/S算出菜籽的厚度,即菜籽的直径。

课堂上,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案进行测量。

结果马上出现了问题。

方案1:由于油菜籽太小,且极易滚动,因此排成一列非常困难。方案2:由于油菜籽太小,点出油菜籽个数,也颇费周折。

方案3: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方案,操作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了测量的结果。通过这一模拟实验,再提出如何估测分子直径这个问题时,对估测分子直径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

案例1的成功之处,是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

2.2冲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客观层面上的,也有主观层面上的。学习是依赖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它当然也包括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不规范、不系统的知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片面看法.这些已有知识和看法常常与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一致时,出现“冲突”或“断裂”,正是这些“冲突性的问题”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2]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

“自由落体”的研究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的范例。在教学设计中,对“自由落体”研究过程的思想方法的讨论和历史过程的再现,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如何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问题的研究、方法的探索中来,是笔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苦苦思索的问题。

后来决定,在人类认识“自由落体”过程中,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冲突的背景下,提出探究的问题。在课前,布置了二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

一:1.亚里斯多德的落体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你知道伽利略是如何驳斥亚里斯多德的这种观点的?从伽利略的推理,能否得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快慢都是相同的结论?

二:4.你认为造成地面上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 5.要严格地证明你的猜想,你有什么更好的实验设计? 课上,进行了分组交流,各小组上台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一组同学交流:

1.亚里斯多德的落体定律:物体下落的快慢决定于它的重量,物体的重量越大下落越快。这种现点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石头、铁球等重量大的物体下落快,而重量较小的树叶、纸片、羽毛则下落较慢。

2.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重量很小的小石子比重量大的树叶下落更快。所以,亚里斯多德在总结落体定律时,实际上混淆了重量和密度的概念。他实际想表达的是:密度越大的物体下落越快。

3.亚里斯多德的落体定律遭到了伽利略驳斥。伽利略设想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捆在一起,按照亚里斯多德落体定律,大铁球下落较快小铁球下落较慢,大铁球对小铁球将作用一个向下的拉力,而小铁球对大铁球将作用一个向上的拉力,这样整体的下落速度比大铁球慢而比小铁球快,而整体的重量大于大铁球,这就得到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但由此得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快慢都是相同的结论是草率的,因为,物理规律必须得到实验的验证。

第二组同学交流:

4.经过研究发现,造成地面上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空气阻力。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做了纸片在不同情况下与钱币下落的对比实验。(边讲边实验演示如右图)(1)纸片平放落下时,由于纸片受到的阻力较大,所以,纸片下落速度明显小于钱币下落速度;(2)纸片竖直落下时,由于纸片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纸片下落速度与钱币下落速度几何相同;(3)纸片团成纸团落下时,由于纸片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纸片下落速度与钱币下落也速度几何相同。

我们的结论是:当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足够小时,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这时下面有学生提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铁球与羽毛是否同时落地? 台上学生犹豫了一下,回答:是。

老师在旁边提问:你们是否考虑过,能不能用实验证明你们的结论? 第三组同学交流:

我们认为可以到月球表面完成这个实验。

下面学生反驳,到月球表面完成这个实验是否太昂贵了。

台上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在地球表面创造出一个局部真空的空间。下面学生提问:如何创造出一个局部真空的空间? 立即有学生设计出了与毛钱管实验类似的实验装置。

这时,笔者拿出了毛钱管实验装置,进行了抽成真空前后的实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当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足够小时,物体下落的快慢几何相同。

推论:如果物体不受到空气阻力,物体下落的快慢完全相同。接着,播放了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的真空环境下的落体运动的实验录像。当堂表扬了第三组同学,能想到月球表面完成这个实验其实是非常有气魄的想法,科学就是在许多科学家的大胆猜想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这是笔者感到非常享受的一节课,学生在相互交锋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2.3可行性:“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切口要小,便于深入挖掘。大而空的问题,或者问题的研究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都会失去探究价值。如果教学过程中碰到较大的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原课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就便于操作,问题的研究反而更能落到实处。

[案例3]测定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何测定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一时找不准问题的切口,根据实际,把问题设计下面更容易研究的形式,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问题如下: 利用现有的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沙桶与沙。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实验方案:(1)增减沙桶内的沙,使木块看起来做匀速运动,并测出木块、沙与沙桶的重量;(2)用力F把木板从木块下面向左拉出,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称出木块的重量;(3)让木块从木板顶端加速滑到底端,并测出下滑时间及相应长度,再测出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这三个实验的操作正确无误,请你利用现有知识对每个方案作出简要分析、评价。方案(1):增减沙桶内的沙,使木块匀速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μmg等于沙及桶的重力Mg,有μ=Mm,此方案要眼看来确定木块是否做匀速运动,不准确,误差大。

方案(2):用力F拉出木板时,木块受摩擦力作用,该力f可直接由弹簧测力计测出,则μ=G,且木板是不是匀速拉动不影响实验结果,简便,易操作,但是由于用手拿住弹簧秤,会使弹簧秤读数不稳定。

方案(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和运动学公式s=2at2。得:μ=tgθ-2Sgtcos2f1,由此看出其实验的测量量多,因测量带来的误差大。

由于本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体现在实验条件的优化上,故探究过程渗透了多种物理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尽管问题切口较小,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创造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所以,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小切口,深挖掘。

2.4拓展性:“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问题,给课堂教学更大拓展的空间,也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展现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舞台。成功的探究性课堂教学能给人一种留下值得思考的东西,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物理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案例4] “寻找磁单极子”

“寻找磁单极子”是“电磁感应”这一章后面的阅读材料。1931年,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存在着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磁单极子.根据磁单极子的理论,电和磁之间的相似将更加完美.理论的动人前景,吸引了一批物理学家,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磁单极子.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布莱设计了一个寻找磁单极子的实验,他设想,如果有一个的磁单极子从上而下穿过(如图2所示)的超导线圈,可以检测到超导线圈上的电流,也证明了“磁单极子”的存在。

为什么超导线圈检测到电流就可以证明发现了“磁单极子”呢?如果“磁单极子”穿过超导线圈,超导线圈中电流应该怎样变化呢?

这个问题的探究,涉及到了相当多的物理学的知识,需要对电磁感应现象有深刻的理解,而且,由于问题的开放性,留给学生更多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了各种假设以及问题探究的方案,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高中物理新课程给我们的启发

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教材,在新课程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设计的过程是对教材再

创造的过程,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有个性化特色课堂教学,设计出体现自己风格的杰作。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改论文《浅谈实验探究式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实验探究式教学

南京一中

王越

210001 教学模式必须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它要求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创造力、主动进取精神和健全的个性。这是强调知识掌握、忽略思维方法,重视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过程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所难以实现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运而生。由于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创新人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它强调学习是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是向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的框架、思维方式和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依靠这些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进而使自己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而不是直接提供结论性的知识内容。这与目前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是相符的。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即要让科学探究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成为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探究方法,培养进取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实验已不再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实际意义。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一系列比较、观察和记录,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猜想与假设,并在实验中得到检验。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设计原则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教学的设计必须保证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探索者;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双向交流的引导者。

2、实验性原则:即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实验展开。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使概念得到意义,一切猜想、假设和结论必须得到实验事实的支持,而不是依据于书本或教师结论性的描述。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可以归纳为“设置实验、创设情境——感性认识、探究分析——上升理论、指导实践”。下面结合《超重与失重》一课进行说明。

1、“设置实验、创设情境”。

这里的情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环境、教师的提问设疑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应该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广泛而综合的系统。该系统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体现在设置实验这个环节上就是实验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思维性格特点,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人格魅力,师生关系等。

在《超重与失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站在台式体重计上,让学生来读教师的质量。教师故意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甚至可以舞蹈起来,让学生读不准。然后提出问题,人在称体重时乱动,为什么秤的读数会不断变化?进而提出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哪些动作可以使读数偏大?哪些动作可以使读数偏小?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从这样一个很生活化的事例引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认同感和探究欲,而教师略显夸张的表演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投入研

用心

爱心

专心

究,这又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和发挥。

2、“感性认识、探究分析”。

这一过程就是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

首先让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要让学生认识到,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处理,因此表格的设计要为数据的比较分析服务。接下来各组学生交流汇总数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列表法,按照使读数增大、减小、不变,将动作分类,寻找这些动作的内在共同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规律、培训实验技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在科学的学习和方法上获取感性体会,同时,使实验中的分工、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感性认识、探究分析”的过程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目标,它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生活到物理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求实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3、“上升理论、指导实践”。

“上升理论”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相互交流,依据实验事实,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总结出一个理论,并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修正。这是一个体现创造力的过程,是实验探究学习的关键阶段。

由于长期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和高考升学模式的压力,我们的学生演绎运算能力异常强大,而归纳能力则很低。而分析归纳能力对于物理学却是不可或缺,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实验数据只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真实的记录,而归纳则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结论。实验探究前期的工作只有依靠归纳才能最终体现出来。随着中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归纳过程的训练为提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进而全面提升科学素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所以,对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归纳能力的培养应得到充分重视。

教师在这一阶段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面对这么多引起读数变化的现象,如何发现其内在本质,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这样启发,这是一个力学现象,而记录的动作是运动学现象,应该从动力学的角度找出一个或几个物理量来进行比较、归纳。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到物体的加速度状态引发超重与失重的结论并导出理论上的证明。

从有限事实归纳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一要看其是否得到理论支持,更要看其能否指导更广范围的实践。接下来,教师可提出一些与超重、失重有关的小的实验课题,让学生依据所归纳的理论进行分析,预见结果,操作,验证。

三、教师的作用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有,设计与引导、处突和升华。

1、设计与引导。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创建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设计的原则前面已有论述,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主宰。教师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方向性。而对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学生的每一项具体活动,不宜过多地干涉,对学生独特的实验操作、新观点、新思路,要加以保护,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要善于把学生个性化的发散性表现引导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如同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导演说戏,设置情境,以使演员入戏,但也应当允许演员有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确定表演方案,实际拍摄时则应允许甚至鼓励演员有灵光一现的自由发挥,只要其个性发挥的表演不偏离剧情的需要,导演就不要中断拍摄,给演员以展现才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高明的导演,也才能造就表演艺术家。一切

用心

爱心

专心

唯唯诺诺,完全听从导演的演员是不会有大成就的,一切捂得很死,说一不许有二的导演,将一辈子只是二流。

2、处突。

处突就是处理突发事件。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随机发生的超出教师事先预料之外的事件。

由于教学围绕实验展开,而实验又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活动,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干扰,使得结果往往与教师所预期的不同。教师在处理时要根据事件的性质不同区别开来对待。

大多数情况是学生操作错误、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这时,教师要本着忠于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重做、重新观察,而不应简单地否定,直接给出所谓正确数据。一部分情况是由于环境干扰所致,带来量的偏离,但不是质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误差分析,难度比较大的也要有所交待,而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随意修正数据。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这时,教师首先要勇于承认问题,言传不如身教,这是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机会,然后与学生一道改进,甚至另起炉灶。总之,处理突发事件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升华。

升华,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多使用赞许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思维中表现出的一丝闪光点都要充分地肯定。这有两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对学习环境的影响,这样做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悦的探究环境和研究氛围。更有意义的是,将使学生从感情上更乐于思考、探究、交流,当这种主观上的愿望不断强化,也就升华成了习惯,当思考、探究、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吗?

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理教育的学科功能,还要重视开发教育的发展功能。即除了注意智力、思维的开发外,还要重视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情感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智力、情感、意志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伴随信息化时代而来的新的教育改革,也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永无止境。我们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育尽可能的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原更多的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参与到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事业中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改革更有实际意义和效益。

参考书目:

《试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 丁家永 《思维的分类与教学》 B.F琼斯

《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曹磊、谭树杰主编 1996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 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 1986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张大昌、廖伯琴 2004年 湖北教育出版社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学会自主学习。但是,就现在的教学形式来看,许多学校的物理探究式教学太过于形式化,没有做到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课堂活跃的氛围是具备了,可是却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换,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去探究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笼统地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掉,而是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得到大力提倡,教学应该与实际结合,因课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书中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挖掘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学会与人讨论、学会合作共赢,从而实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当学习中的重难点得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时,教师可以以课后巩固为目的,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种讨论不要只流于形式,而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集体讨论。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练,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全班评议,让其他学生指出这种思路的可取之处与不足,并且让学生自己去调整自己的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口述的形式表述出来,对于讨论的形式,教师没有必要限制,目的就是使学生乐于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这种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思维实现了发散,进而走向更高的认识阶段。这种认识靠教师单纯的说教是不能实现的。

二、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学科探究类型的习题不断推陈出新,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实际情况是,普通高中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实行探究式教学,效果将不会很理想,并且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探究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点,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偶尔当一下“科学家”,感受物理探究的喜悦,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便得到了提高。

三、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还要重视教学结果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一些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对于结果不太重视。而实际上,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是重要的。一方面,科学探究的大前提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特别是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自身的探究能力本来就很低,就更应该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为探究式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科学知识的掌握与个人智力的提高在教学要求中是同步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必须以科学知识为载体,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中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把握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同样重要,但也是要视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任何时候二者都是处于同种地位的。教学结果指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在有些时候,知识的掌握就显得相当重要,而有些时候,教学过程地位就更为突出。

四、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探究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并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1.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有基本要素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的,他的基本要素就是现象、问题、方法,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假设、实验、对比,在这样的探究试验教学中,学生的身份从原来的“路人”变成了“主人”,积极参与其中。在探究式实验中,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明白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资料收集和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依赖探究性实验来解决物理问题,从而获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目前而言还没有成熟的教学案例可以用来借鉴,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查阅相关方面的图书资料,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应该根据具体地域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进行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切忌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对于普通高中而言,探究式教学应该引导与探究并用,进行引导性的探究,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各自的信息也得到了交换,师生之间也更加有默契,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第四篇:20052006学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

2005—2006学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

评选情况通报

为配合全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推动我市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高我市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广大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2005—2006学开展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现将经襄樊市教研室、襄樊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评选并获奖的论文通报如下:

市一等奖

高一新生物理教学探讨

襄阳一中 李文峰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师教色转变研究 襄樊三中 孙学坤 运用演示试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枣阳二中 王 胜 悟物穷理——中学物理探究思想浅谈 襄阳一中 徐 波 浅谈建模能力的培养 宜城一中 吴德泉 物理学与人生观

襄樊24中 金胜国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枣阳一中 张桂芬 用“形象”跨越“台阶” 襄樊46中 杨继春 试论换个角度来思考

枣阳高级 曾 凤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新情境”问题 襄樊八中 韦 涛 巧妙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谷城二中 郑大江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襄樊三中

高 锐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枣阳一中 王天明 小议物理模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枣阳二中 王全红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襄阳一中 谢 彬 寓创造教育与物理教学之中 襄阳一中 靳 松 浅议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襄樊四中 叶红云 电教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襄阳二中

张志华

师生互动在物理课堂上的探讨 谷城三中 鲍良国 “牛顿环现象”知多少

襄樊八中 李 钰 浅谈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转变 襄阳高级 王书海 用探究性试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宜城二中 罗秋生 迁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襄樊二中 李新虎 巧用小实验 四两拨千斤 枣阳七中 黄洲广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襄阳高级 陈雪山 敢于高考中弹簧弹性势能问题的思考 襄樊八中 王利祥 物理教学中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襄樊三中 梁智杰 高中物理之探究式教学研究 枣阳二中 吕群刚 在物理新课程改革下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课堂教学 襄樊八中

夏 佩 浅谈新课程与物理学习方式的变革 东风中学 时 莉 揭开单摆周期公式中g的面纱 襄樊一中 易 珺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襄樊二中

潘 虹

市二等奖

转变教学观点,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 宜城二中 李显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 枣阳一中 胡楚兵 物理高三后期复习建议与备考策略 宜城二中 陶继勇 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宜城二中 陈传忠 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襄樊三中 魏立荣 中学物理新课程评价改革初探 襄樊三中 王家全 浅谈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襄樊三中 倪先菊 让物理闪耀人性光辉

枣阳二中 柏彬锋 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襄阳一中 杨如意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襄阳一中 黄 锋 基于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襄阳高级 罗本艳 如何有效审题

谷城三中 刘敬成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襄樊一中 王立波 物理教学中互动环节的探索

宜城二中 吴 国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探讨

枣阳一中

余 巍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运用机械能守恒巧解问题二例 应用类比法研究一类复合场 从对基本试验的分析总结入手 宜城二中 谷城一中 谷城一中 谢 斌 阮长军 李国政 网络探究:探索神秘的火星 宜城一中 杨成兵

市三等奖

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宜城一中 章 品 谷城一中 李国政 王明全

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三大基本途径 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天体运动和氢原子能级的比较 伽利略与落体实验 初探物理教学新型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 高中物理课导学模式的思考 落实基础知识 重在能力培养 如何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模型思维

做好“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试验的技巧更新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兴趣 浅论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 物理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类比法”初探 网络探究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的思考 物理教学中的动画素材的制作和应用 多媒体物理课件的制作 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物理解题中的思维方式 教学进度快慢之我见 浅谈滑动变阻器接法的选择

克服高一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及物理能力的培养浅谈激励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高中物理计算题题解通病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襄阳高级 襄樊三中 襄樊三中 宜城一中 老河口一中宜城二中 宜城二中 襄阳一中 襄阳高级 宜城一中 襄阳三中 襄樊二中 襄樊三中 宜城二中 襄阳一中 宜城一中 襄阳一中 襄樊三中 襄樊八中 枣阳高级 襄阳一中 三五四二 宜城二中 襄樊九中 宜城三中 宜城一中

加艳霞 孙 军 余想升 赖 雄 杨凤琴

李 霞 孙冬宜 张宗海 刘俊峰 李克华 高明学 廖 云 汪 黎 侯宜平何卫东 余祖合 曾 贞 叶遇非 任大伟 易余斌 张国鹞 詹平刘 军 宫 佳 陈华新 张海英

如何应付高考中的设计实验 宜城二中 郭 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 襄阳一中 岳国清 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战小论 襄阳三中 王晓燕 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提问 襄樊二中 蒋玉龙 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南漳二中 周家元 在物理教学中分层分步培养能力 襄阳三中 吕荣华 运用机械能守恒时要注意的问题 枣阳一中 高利波 物理知识应用中整体分析法的体现 枣阳七中 罗艳军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襄樊八中 康 毅 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宜城二中 刘元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素质 襄阳高级 吴怡君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襄阳高级 宋华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宜城二中 李存连 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襄阳高级 寇林平特殊情况游标卡尺的读法 襄樊一中 马 卉 利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襄阳三中 赵 峰 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 襄阳一中 张 伟 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关系研究

襄樊八中

梁向华

襄樊市教学研究室

襄樊市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二○○六年七月

第五篇:【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关于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现代教育不再是只注重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体验,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与他人合作进行自主式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着眼于形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转变以往的知识传授为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发生由“教”向“导”的转变,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验、探究、合作

在江苏省2009年高考的模式和高校招生新要求下,学校安排物理课时和学生用于学习物理的时间相应减少。在此背景下我们教师再通过以往的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应着眼于形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转变以往的知识传授为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发生由“教”向“导”的转变,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转变。现在本人将从以下几点谈一谈素质教育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一、注重体验,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为配合素质教育,新教材中很多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内容。如在“自由落体”这一节中,课本中有让学生“测定反应时间”、“求照相机曝光时间”等参与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这种特殊的活动,不仅能使亲历某种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又能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结果。素质教育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再从体验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使得课堂教学显得那么的亲切和自然。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坚持以体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二、探究模式,是素质教育的聚焦点

1、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自学思考习惯,精心设计导语,这样有利于开启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闸门;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置悬念,提高学生自学思考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掌握并处理好教材的结构、重点、难点等,还要使教材所贮存的信息转化为可以传输并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其方法就是将教案编制成学案,在学案中,要巧设思考题,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有层次性,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在复习课中,提高学生自学解题能力。由于物理课的课时少,所以在每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较大,因此及时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又正是提高学生自学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复习课的安排、设计。主要由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加以问难,让学生上复习课学有目的,听有重点,这样不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抓住各种竞赛时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迁移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科经常要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物理知识竞赛,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机。因为学生参加竞赛,不仅要掌握中学物理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还需旁及更为丰富的物理知识。特别是一年举行一次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它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学生单靠课堂上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必然要迫使参赛的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广泛地到课外去猎取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与人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亮点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往师生之间单向活动,甚至教师独立传授作用。而提倡将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与人合作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第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五、培养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

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首先必须明确,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即物理学科能力的

下载【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