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蓝天杯:巧用可用资源,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编号:
仪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申报表
论文标题: 巧用可用资源 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论文类别: 中(小)学音乐
作者姓名: 孙延华
作者单位: 仪征市香沟中心校
联系电话: ***
巧用可用资源 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邮编:211421孙延华
[关键词] 个性化、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流行音乐、传统节日、体育美术元素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 音乐个性化课堂教学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工作在偏僻乡村的音乐教师,想要通过个性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审美能力,提升校园和谐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巧用各类可用资源,如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流行音乐、节日和学校的主题教育、体育美术元素等。有了它们的融合,才能促进农村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锦上添花。
[正 文] 注重个性化设计的音乐教学,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育人环境;更有利于贯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尝试跨学科集体备课,甚至要走进社会,寻找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要素。为了使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获得各类教学资源的支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最有效的获取技能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人在音乐个性化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探索这一课题,现把一些粗浅的尝试与同行商榷。
一、适时使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在音乐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是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才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恰当运用,获得既让音乐教学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情商的成效。它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加速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我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方法,有一定的尝试,认识到巧妙设计,恰当运用它,一定会使平凡普通的音乐课堂,变得激情浪漫,光彩无限,魅力无穷。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功能繁多,表现力强,可以为音乐课堂引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资源支撑,使音乐教学引入突破课堂狭小的天地,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的不足,为后续教学的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的独特功用,把深刻的道理,感人的历史,触目惊心的教训,智者的风彩,以精美的课件,真实、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人物同喜同悲,从而产生深刻的共鸣,那音乐课的德育功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渗透,从而有效的完成音乐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有的问题,虽然确实不难,却是重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比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课中,如果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就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茉莉花的特点以及歌曲的地位。但我们的身边没有茉莉花的实物,况且由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的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那么,如何让学生及时全面生动的掌握这些学习材料呢?作为音乐教师的我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一问题轻而易举的化解了。我依次给学生放了视频短镜头: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图片,公园游客们纷纷与茉莉花合影的照片,中国军乐队在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上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通过视频与学生交互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守旧教学模式,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富有特点的声音,形象具体的事例,把对歌曲单调的口头介绍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从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力求情景交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
二、搭建合作平台,让音乐课堂更加民主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我们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要勇于拓宽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就能够为音乐课堂带来新的学习活力。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目前,它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我校曾组织全校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探求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的真谛,回来以后我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践行摸索,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模式在音乐课堂上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
在小组这样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互相帮助的条件。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放心的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并与教师共同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如在教唱初二上册第六单元多声和谐《献给老师的歌》歌曲中,教师在教唱二部合唱时,可以选出两个“声部长”,并由“声部长”分别带领两个小组学唱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声部长”的教唱过程中,“声部长”再进一步选出更小的负责人去帮助那些识谱上、音准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只要巡视指导,把握好时间,等着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就可以了。
三、让流行音乐为音乐课堂增添吸引力 课余下我发现许多学生非常热衷于听唱流行歌曲,并且兴趣十足,对教材里的歌曲或者乐曲却十分不喜欢。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假如音乐老师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在音乐多元时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繁杂多样,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新课程理念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生态型的评价空间。
对于怎么都“抵挡不住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我想,与其一味地压制、贬抑,倒不如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让学生自主地感受、体验和思考,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流行歌曲服务于音乐课堂。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不要一味的盲目追求所谓的“流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反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思改变,不求创新,将原有的一套当作“阳春白雪”,社会上流行的视为“洪水猛兽”,不仅不能顺应形势,扩大学生的视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带来很大的弊端。所以音乐教师应该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力求与时俱进,抛弃唯心主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引导,让流行歌曲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带来活力。
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我积极思考,采用了青少年喜欢的流行歌曲组合如:心跳男孩、动感男孩以及玖月奇迹演唱的《青春舞曲》视频,除了让学生掌握其不同的演唱形式,还让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另外,我还补充了《策马奔腾》《那些年》《父亲》等流行歌曲,有时作为奖励型歌曲,有时作为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的歌曲。当然,在教唱《那些年》这一类作品的的时候,我还结合青春期初中生中存在的初恋现象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歌曲的内容。
四、以节日和学校的主题教育为契机,让音乐课堂与时俱进 我国传统节日及国外的部分节日里蕴藏着无限的德育资源。利用这些节日资源,及时调整音乐课堂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节日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节日和活动的浓厚氛围中生动地掌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国际社会、学校与国家、学校与家庭紧密相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时代责任感。
如:在本学期第二周的教师节前后,我将八年级第六单元的《献给老师的歌》提前到本周开展教学活动。我首先与各班主任取得联系,并与班主任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学生课前在音乐老师的指引下,主动邀请班主任及其他学科的老师光临音乐课堂,听一听学生对老师感谢的话语,听一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听一听学生唱给老师的歌,并与老师合影,最后班主任老师还代表全体老师向学生提出几点希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增进了解。最后,作为我还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家重视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再次强调老师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尊师重教,热爱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增加体育运动,让音乐课堂更健康,更具活力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如声乐演唱、跳舞、乐器演奏、指挥等都是和体育运动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上述领域中的哪一种,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作为学生要坚持不懈的参加体育运动,能使自己的肌肉、骨骼更健康、更有力量。再将身体的这种力量投入到音乐的表演中会使表演更加尽善尽美。如果学生没有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一定是软的,没有力量的,那么,一个没有力量的舞蹈演员肯定是缺乏激情的。一个没有力量的钢琴表演,即使表演者的演奏水平再高,总还是让观众感到不过瘾,缺少了点什么。另外,在体育课堂上增加体育运动,学生更愿意参与,使课堂更具活力,同时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与世界联网》这一作品时,我在节奏教学开始的全曲欣赏和最后的表演唱两个环节中,增加了体育中的健美操和华尔兹、伦巴、斗牛等现代舞中的基本步法,学生根据兴趣任选自己熟悉的一种步法,伴着《青春与世界联网》中欢快、轻巧及富有弹性的旋律,学生们边听、边学唱、边跳着合拍动作,很快,整首歌曲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六、渗透美术元素,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细腻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音乐课堂融入美术元素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时尚手段。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作品《茉莉花》时,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欣赏有关茉莉花的水墨画、国画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自己感受茉莉花又香又白的特点,然后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音量、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茉莉花》的歌曲教学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歌唱也会有更为细腻的表达。由此,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间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也就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和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著名的教育博士李建华说:“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丢了钥匙——这个钥匙就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个性化音乐教学实际上就是找回这把丢失的钥匙。”如今尽管找钥匙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愿在这一音乐教改的阵地上不遗余力,努力探索,打造好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音乐心灵的大门,让乡村音乐教学走得更远,让美丽中国更和谐!
第二篇:巧用动态资源 让数学课堂意外收获
巧用动态资源 让数学课堂意外收获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中许多意外的收获往往源于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发生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答非所问”、“异想天开”、“节外生枝”、“插嘴”等等。面对课堂中的这些现象,如果我们能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适时赞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巧妙运用,就会使僵化、机械的教学走向真实、灵活,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数学课堂获得意外收获。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灵活 意外收获
这几年,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校本研究,人们都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也许人们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学生们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动态生成,精彩纷呈,那才是一节好课、有效课。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有巧妙利用动态生成的意识准备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教师不是填鸭入式的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出的方法等等都有可能呈现多样化,都有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所在。因此,无论老师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倘若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与胸襟,我们就能够重视学生的“答非所问”、“异想天开”、“节外生枝”、“奇思怪想”,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就能够勇敢面对、正确引导,使之成为动态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才能精彩纷呈。
二、教师要努力把“错误”巧妙演绎成动态资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正常的,否则就不需要老师了。为此,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即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采取呵斥、批评的办法,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敢去思考和发问,进而扼杀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此时,教师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1.抓住“错点”、因势利导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真实的思维方式的暴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为师者不可轻易给学生的回答判“死刑”,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说说“理由”,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错中悟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有6个红球,2个绿球,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着汇报活动情况,到最后一个小组汇报时,却出现了颇富戏剧性的局面:他们小组摸到绿球的次数反而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并且这组有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袋子里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时,我还是免不了一愣。之后,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跳过去,不好!那怎样来引导呢?于是我和学生之间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师:那你认为谁对?
生:都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组也是通过摸球得出的结论。
师:他们5个小组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生:我还是不同意(声音不高,但依然坚定)。“啊?”同学们中间一阵喧哗。
师:这位同学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说不定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呢?把你们小组的球拿过来,让你们这组同学再来摸几次。
这组同学连续摸了3次,结果摸到的都是红球多,摸到绿球少,这位同学又要求加摸了2次,结果还是摸到的红球多,绿球少。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他们对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我好像也没错。师:说得非常好!在红球多绿球少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的绿球的可能性大,如果像你们小组的这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师:谁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偶然的现象?
生:我们买彩票,中大奖就是一种非常偶然的现象。
生:我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是也是偶然的现象。
生:┅┅
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错误”资源,我们只要处理得当,就会转化成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错误”而更显精彩!又如,教学“根据一个乘法算式‘4×1=4’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时,有的同学写出了1÷4=4,这显然是错的。而对学生来说从字面看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就打了个比方:老师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了4个,一个怎么变成那么多个,你们比孙悟空还厉害呀!幸好猪八戒没来,不然就乐死了。”这样简单的一个比喻,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笑声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把它改正过来,为学生创新求知火花的点燃起着催化的作用,也使数学课堂显得格外精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精心备课,善于总结,预测错误,驾驭课堂
事实上,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中,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86÷0.12=7„„()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2”,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了,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余数2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2”是错误的;(2)余数2与被除数0.86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2”是错误的;(3)验算:7×0.12+2≠0.86,说明填“2”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2缩小100倍,得0.02.这样处理,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捕捉、利用瞬间生成的资源。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会生成出许许多多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
比如:我校马老师在教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在练习中安排了一组笔算题,其中有这样两道题:188÷36、274÷54,当学生完成后,我挑了几题让其说说试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用刚学的“四舍五入法”,即把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进行试商,但这时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小手不肯放下,马老师让她说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她的想法是这样的:“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就在被除数的前第三位上商5”,不拘一格的想法显示了他不凡的想象力,马老师马上改变了原先计划,没有按照预设继续下边的练习,而是让全班同学思考他这种试商法的可行性,在她这种想法的刺激下,其它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思考验证中„„通过多道题目的计算,这一伟大的“发现”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最后学生们竟然得出了“折半试商请用5”的简便而又高效的试商方法。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教师尊重学生个性,捕捉到的“价值不菲”的信息,对教学进程作了创意调整,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激活了所有学生的思维,迸发了他们集体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出现了超越教学设计预设的新想法,课堂也因“生成”变得更丰富多彩。
三、抓住“插嘴” 资源,调整教学策略。
在如今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插嘴”不是“乱”,而是一种“活”资源。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可以提供一片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我校王老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预设上课时给孩子们提供插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9”的连加算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出“9”的乘法算式,最终得出“9的乘法口诀”。谁知,我刚出示课题就听到学生叫到:“老师我都会背9的乘法口诀了:一九得九、二九
十八、„„”有不少同学也跟着背口诀。面对这一情景,我惊讶地问:“哪些同学会背9的口诀了?” 我看见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地高高举了起来,几乎达到了100%,我在心底疑惑: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真正理解呢?我高兴地说:“你们真聪明,老师还没教你们都会背8的乘法口诀了!那你们能用学具来验证一下口诀,看看你们背的口诀到底对不对吗”?学生一听来劲了,个个情绪激动,迫不急待。我就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9个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不一会儿,孩子们摆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图形。接下来的教学,孩子们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很快真正地领悟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四、巧妙叫停“不良”资源。
由于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课堂中呈现出的生成也良莠不齐。当课堂中出现严重脱离学科的不文明的信息时,教师应善于叫停这些不良生成,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委婉拒绝。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刚学习的“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说说生活中的事,学生们精彩的表达博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忽然,一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大声地说:“女人可能是蹲着小便。”教室里顿时一片轰笑,这样的回答,我在课前是没有料到的,虽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可面对那么多的听课老师和活泼调皮的孩子,如果我不及时地加以制止,也许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符合事实却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出现,这将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在迟疑一下后,马上微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不过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这种话多么不文明呀,老师希望你做一个语言美的孩子,好吗?”该生红着脸点点头坐下了,几个想接茬的捣蛋生也立即安静了下来,教学又按课前预设顺利进行着。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不良信息以及不能凸显数学学科本位的生成,我们要及时、巧妙地叫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于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给他们创造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参考文献:
1.刘智松,徐恤和编,《小学“生成性” 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2.翟新伟:《对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巧用白板优化音乐课堂
巧用白板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设备也悄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音乐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合理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简单轻松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很好地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课堂,大胆地展示、交流、合作、互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电子白板 音乐教学 学生 教师 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项综合性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革故鼎新的变化。2014年秋季我所在学校安装了交互电子白板教学设备,这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如拉幕、探照灯、画图、动画,视频播放等,使知识的呈现更显科学,课堂学习更加简便有趣灵活,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大为提高,而教师的科学设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使课堂更精彩。电子白板的巨大功能,让大家看到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一 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提高音乐情感激发的效益
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教学资源的精心设计,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学《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搭配电子白板中现有的视频,生动活泼的动画一下就吸引了二年级同学的眼球,再搭配教师的文字表述作为背景,学生很显然的了解本文的主题以及歌词的含义。这在接下来的歌曲教学中更加方便教学。
又例如在教学歌曲《留给我》一课中,以往都是教师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举出很多环保的例子,学生虽然听的也很认真,但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我先是利用白板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地球图片,让学生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美丽,当学生沉浸在这美丽之中时,再导入一段人类破坏环境的视频,让学生看 完说说有什么感受,这与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美丽的地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通过二者的对比,不需要多说什么,每个孩子都能感受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然后以歌曲的范唱音乐为背景音乐再出示一组各种景物的图片,告诉学生要留住这些美丽的东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这时再开始歌曲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能表现出来,有图片的帮助还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记忆和歌词。
二 白板的放大镜和任意插入链接功能
音乐课堂教学强调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下,应该高扬情感的旗帜,用情感和情景教学,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拥有生命的一次真正的感动。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美丽的家乡》这一课时,节奏训练是教学重点,如何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八分音符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白板呈现,并很好地利用它的批注功能,在节奏上进行圈划和说明。在引导学生通过走走跑跑划拍的方法打节奏时,教师通过画出节拍图示,引导学生边划拍边读出节奏。还可将电子笔设为不同色彩在旁边做批注,区分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时值以及附点八分音符长和短的感觉,然后让台下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比平时的板书更加鲜明,更突出,更立体。在巩固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画节奏的练习,台上学生画节奏,台下学生指读,教师从旁指导,真正做到师生交互。在节奏训练中我们不仅可以像上述所示,还可以利用我们白板的帮助,教师只需要把基本节奏设置好,利用白板中的拖拽副本功能,学生可以任意的创编节奏,有的学生开始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觉得十分的好玩,但是当老师带领大家把它组成的节奏拍读出来后,刚才好玩的感觉一下就被成功的喜悦所取代,学生在不自觉中主动的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让学习活动变成了一件非常生动有趣的事,师生的互动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而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就会有自信。
再如,我在新授五年级下册欣赏课《鸿雁》时,备课时利用电子白板链接视频展示了著名歌手韩磊在参加《我是歌手》时演唱的视频录像,视频中动人的歌声,鸿雁南飞,是因为江水长,草秋黄,草原上的琴声忧伤,但鸿雁心中的家乡是北方。鸿雁北归还,此时草原上春意暖。带上我的思念,不管天空有多遥远。深情的诠释了游子对家乡的思恋,淡淡忧伤的乡愁。使学生们置身于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感受游子离乡的思念。这一直观式教学不仅贴近了学生的平常喜好,更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歌声,也让授课教师省去打开其它类似教学软件的麻烦,方便教学,也 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 运用白板的拍照、回放功能提高歌曲处理的效益。
白板的拍照功能、回放功能可以为情景的设置提供创造性的素材。拍照功能将保存学生课程生成的教学成果,回放功能对教学过程进行重现,这些功能充分展示了交互性的意义。在歌曲处理上,如五年级下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我通过为歌曲添加力度标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力度标记演唱歌曲来表现歌曲。首先教师通过范唱,不加力度标记演唱,然后教师再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歌曲乐段力度的变化:mf f mp mf f,教师在歌谱上进行批注。通过放大镜功能将第一种没有加力度记号演唱和第二种加力度记号演唱两种处理方式进行重点再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第一种没有加入力度记号演唱平淡无味,毫无生动,突出不了歌曲的主题。第二种加入力度标记与第一种进行对比,使学生从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色彩般的歌曲氛围中感受冬爷爷给我们的叮嘱与祝福,特别是歌曲最后一小节:快去迎接雪花,快去迎接雪花,快去迎接小雪花mp mf f由中弱到中强再到强力度的变化,深刻的体会了冬爷爷带来雪花的喜悦之情。第二种方法通过强弱对比,更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也为后面学生的演唱做好了铺垫。在第二乐段的处理中,通过小组合作,请学生小组讨论出力度变化,请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在学生进行对歌曲处理后,教师及时利用白板的拍照功能,将学生课程生成的资源存储下来。如:通过我们对歌曲进行处理,加入了不同的力度记号,歌曲更加生动趣味了。几个小组的反馈,学生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力度处理,教师将几种结果通过白板的回放功能进行重现,巩固教学成果。
四 运用白板资源库功能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益
白板资源库功能中随时拖动音符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更新,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对知识理解程度有所加深。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唱歌课《每天》的最后环节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打击乐器伴奏,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白板资源库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通过小组讨论后各打击乐器的音色推荐代表上台来选乐器,看到孩子稚嫩的小手从资源库中拖出一个个它们所需的乐器,当听到乐器发出那欢快的音乐时,我都不由自主的拍起掌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处闪动着创新的火花,这都是电子交互白板发挥了它的巨大魅力,为学生插上了创新能力的翅膀。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新的乐趣。五 运用白板挂图功能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益
白板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的活动挂图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管是配套的图库里还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图片等资料都能随时调用,不需要按照预设的顺序播放,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欣赏音乐家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时,平常我们授课教师一般是用事先准备好的ppt按故事的顺序形式向学生们展示这一伟大作品的诞生过程。但有了电子白板的挂图功能,可以不按故事的先后顺序展示。先让学生聆听教师备课之前准备的视频,使学生置身于歌曲中。再进行谈话引导,看学生们从哪个点出发,教师随时调动之前准备的挂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
六 可操作性强,利于互动学习
电子白板的许多功能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使得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环节,学生发生了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媲美的,而且为学生主动参与的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方便。
例如在课件中播放链接好的声音文件,以往在ppt、word等课件中,只能一遍遍地完整的听,不能突出重点,学生有个别地方需要反复听操作起来就有些困难,而电子白板中声音文件就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像任何播放器一样反复播放,随意播放,节奏播放,调整音量的大小等,当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纠正时,教师可以随时的停止播放解决问题。这样的操作更能体现出电子白板对教学的辅助功能,而不是让课件成为样品,看着好看但不实用。
七 总结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以其独特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
(1)丰富多彩
交互式电子白板更能面向全体学生,已学生发展为主。在之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组织方式,总有部分学生会被忽略或没有主动的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来,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按系统有利于学生在不排除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更强调个体之间在磨合中互补、相长与认同,通过求同存异的群体合作方式获得全面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提高学习成效。因此可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
(2)增强自信
交互式电子白板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以及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歌曲的探究和发展。
(3)灵活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已区分原有的教学软件,以其灵活的变通性更加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学生可以真正成为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理解与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成为一成不变,而会根据学生的歌曲理解灵活变通。
新课标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无边的前景。我们一线农村教师更要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教学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特点,为我们农村音乐课堂服务。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大胆的探索,实践,积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所有的资源,开发、整合,实现农村音乐课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菊芳 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教学 五彩教育
(2)丁兴富,蒋国珍 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 J电化教育研究,2005/5(3)杨永双 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电话教育,2010/9(4)张敏霞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与研究的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5)新人教版1-5年级音乐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5 5
第四篇:巧用数字资源 成就精彩课堂
巧用数字资源 成就精彩课堂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管厝学校
陈香凤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之前很多农村教学点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形式上,即使偶尔会使用一些模型,但是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数字教育资源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学点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说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给农村教学点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课堂的执教者,该如何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既合理有效又精彩纷呈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就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利用数字资源提供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途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第一幅是小女孩在超市买东西,正在收银台付钱;第二幅图是小男孩在游乐园游玩时,在碰碰船售票处买票;第三幅图是男孩在买报纸;第四幅图是女孩在存零花钱。这些场景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一看到这些情景马上反应出来都是和人民币有关系的,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多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同时感觉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守株待兔》故事,课件用三维动画展示,其中兔子、树和种田人都用平面图形组合而成,同时配以故事的讲解,形象生动,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大量教学信息以超文本的方式进行组织,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课程整合,创设可参与性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二、利用资源演示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具有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影像的综合优势,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操作过程连续性较差的弱点,能连续、直观、形象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便于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产生猜想,推理、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如教学《统计》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体育课上小朋友们投篮比赛,红、黄、蓝、绿四个小组站在同一条横线上,他们身边各放一个箩筐,里面放了与自己小队名称相同颜色的小球,要求一分钟内谁投出的球最多就算赢。比赛开始了,我要求学生尝试统计出各种球的数量,以便评出优胜小组。可是由于比赛积极而热烈,一分钟内投出的数量太多,尝试统计时,学生手忙脚乱,虽全力投入,但统计结果却各不相同。怎么办呢?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探究各种统计方法,有的用画圈的方法,有的用不同水彩笔的颜色表示,还有的“先数在心里,再写出结果”的方法„„第二次统计工作开始,大家忙而不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班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之悦、攀登之趣、创造之美。
三、展示过程,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技术,可以呈现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素材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从而做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例如这道一道习题:一辆火车长240米,每秒行15米,这列火车从车头进山洞到车尾出山洞共用40秒,山洞长多少米?由于学生对数量关系并不明确,很多学生这样列式:15×40。数字资源提供给学生一幅画面,一条线段表示山洞,然后动画演示,边行驶边显示行驶的红线标记,直到火车尾出洞口停止。这样一来,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火车40秒行驶的路程包括了车身的长度。应该列式为15×40-240.学生理解透彻,缩短了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扩大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善加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来上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资源库。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可以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的素材,从动画演示的过程中形象地了解到“日”是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月”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交替的现象。将这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运用数字资源中所设计的小试身手、火眼金睛、猜一猜等练习题。如“2012 年 12 月 31 日的后一天是()年()月()日,这一天是()节。”这道题,既要学生充分理解12月31日是一年的结束,它的后一天是新年的开始,这是一张年历表中不能体现出来的,就需要学生运用生活常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在课堂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适时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课堂教效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让广大农村教学点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们作为农村教学点的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提高课堂效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第五篇:巧用错误资源展现精彩课堂
巧用错误资源
展现精彩课堂
安徽省铜陵市实验小学
张璟
摘要: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让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错误 兴趣 发现意识 创新思维 探究 反思能力
作为一线的教师,上课时总希望一节课上的顺顺当当的,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正确,事实上,事非人愿,课堂往往上会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实,错误是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一起成长的。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只要用的合理,用的巧妙,就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的巧用还能成为我们的课堂中的亮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要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并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三年级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3个人合唱一支歌需要3分钟,全班45个人合唱一支歌需要多少分钟?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 根据第一句话可以知道1个人唱一支歌需要1分钟,所以全班45个人合唱一支歌需要45分钟。显然学生的这样回答是不正确的。这时,我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这一答案正确与否。学生们认为3÷3=1(分),因此1个人唱一支歌需要1分钟。而此时我也不急着下结论,而是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时有学生想到合唱一支歌是3个人同时在唱歌,这表示的是1个人唱一支歌也需要3分钟,有了一个学生的带头,接下来学生就开始思维活跃了。有的说因为是同时唱,所以3个人唱一支歌,是花了3分钟,同样的45个人同时唱一支歌,还是花了3分钟„„错误引发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浓浓的探究气氛中开始了新的学习。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能急着去评判对与错,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每一个结论,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尊心;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的天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宽容、理性的去看待这一切。
(二)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教育家斯宾赛说:“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那么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就成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比如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让学生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而小正方形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少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方块不够摆,纷纷提出问题:“老师,小方块不够摆,怎么办?”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想想办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维:怎样才能解决小方块不够的问题?从而发现:只要长摆一行小方块,宽摆一行小方块,再将长与宽所含的小方块块数乘一乘,所得的小方块总块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长与宽所含小方块的块数与长与宽的长度的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巧用错误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能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利用学习中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出现的: 问:请大家创造出一组有规律的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
师评价:大家写的几组数都对,而且很有道理。
(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在想与不想举手之间,于是,我请他大方地讲)生:我写的是(1)、(2)、(4),(3)、(4)、(9),(5)、(6)、(16)„„
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异议,说这些数没有规律。(我自己看了这些数,心里也有疑问)
师又问:你能给大家说说你写的这组数的规律是什么吗?
生:我写的(1)、(2)、(4)、(3)、(4)、(9)、(5)、(6)、(16)„„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写的是(1)、(2)第三个数就写2乘2,第四个数和第五个数写(3)、(4),第六个数就写3乘3,第七个数和第八个数写(5)、(6),第九个数就写4乘4„„。
(这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一组数,虽然规律说出来有些牵强,但是这表示他是经过动脑筋认真思考了)
师:我能不能给你提个建议?你的规律比较复杂,能不能再简单些,让大家很容易就能找这组数的规律?其实简单的重复也是一种规律!
生:我知道了,我的这组数可以改成(1)、(2)、(4),(1)、(2)、(9),(1)、(2)、(16)„„ 接下来,又有许多同学受到启发又创造出了一些有规律的数。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出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慧眼独具看到错误背后的价值,抓住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
(四)巧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请学生比较这样两个角的大小
①
②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是∠1大还是∠2大?(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生汇报结果:
生1:一样大,两个角的叉口是一样大的。
生2: ∠2比∠1大。因为∠2的两条边都比∠1的长,所以∠2比∠1大。
在这里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错误,于是我又补充问了一下:你们同意第二个意见么?竟然有大部分学生同意这个意见,可见这个错误已经具有代表性了,为了解决这个错误我灵机一动,让持有不同意见的这两个学生PK,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再由大家评判谁的理由更充分些,于是,课堂上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了,有个同学说:我认为动手量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第二个同学量的有问题!“那究竟该怎么量呢”我问,有的同学说:应该量角的叉口不应该量角的边,学生们为了证明各自的观点再一次次进行小组合作,终于得出了统一的结论:这2个角事实上是一样大的,继而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我一开始就对第二种说法给予否定的话,那学生就将减少了一次合作探究的机会。
(五)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作前提。学生通过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发现、分析、改正错误的能力,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从家到学校,去时每分钟走60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作出了(60+40)÷2=50的错误解答。评讲时,我把其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组织学生辨别正误,思考、辨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如何改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有学生说:“这是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应该根据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而总路程可以看作1,去的时间则是路程÷速度就是1/60,而返回的时间是1/40,所以应该这样列式:1÷(1/60+1/40),不应该把两个速度加起来再除以2。”经这位同学一提醒,大部分同学都明白了,纷纷举手,有的学生则没等老师点名就迫不及待的说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他说的没错,求平均速度是应该总路程÷总时间,但这里的总路程应该是往返的总路程,应该是2,所以应该是2÷(1/60+1/40)=48千米。对对对应该是这样„„一道错题,引发了同学们的一场大讨论。同学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辩错、该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在反思中培养自我意识,在反思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反思中自主发展。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而数学课堂上的错误是真实而美丽的,稍纵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错误,顺势引导,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思维自由放飞,使课堂精彩纷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尊重学生的错误,课堂会因错误而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