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地理 第十三章 第二节 认识省区和跨省区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复习教学设计1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关知识,让我们完成课本18页的“活动”。第1项,“走访你所在地区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来自东北三省。”这一个活动内容已经在上周末布置给大家了,大家可以举手交流一下你调查的结果。
学生:东北大米、大豆、高粱、大豆油、玉米油……
老师:第2项,可以比较一下“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思考并说明东北三省商品粮在全国的地位。
学生:说明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远多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粮食商品化。
老师:第3项,可以围绕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理解补充这些条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把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分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共同查找其它原因,进行交流。从本题给出的条件来看,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有: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②农业的科技水平高。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雨热同期的气候,也是自然条件之一。
教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今天我们在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时,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那就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同桌或师友两人互相提醒,对东北三省的农业进行简单的回顾。
教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9-21的有关课文及图思考下列问题。
5.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什么?它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6.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其工业体系特点如何?
7.目前,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东北三省的重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的,从图6.20中也可以看出,其工业分布大多在矿产的富集地带。那么东北的 3 工业分布除了与资源有关之外,还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完成课本P21的“活动”。大家就活动的第1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哈尔滨、长春、沈阳都有多条铁路线经过,陆运便利,哈尔滨还有松花江便利的河运,而大连不仅有便利的铁路运输还有便利的海洋运输。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便利的交通成了布局工业的重要依据,便利的交通也是开发和调配资源的重要条件,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活动的第2项提出的问题,同桌或师友间商量一下,说说你们的见解。
学生:从图6.20和图6.21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矿产地都有铁路经过,这些铁路的修建为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铁路修到甲经过大兴安岭林区,应该是与开采那里的森林资源有关,修到乙应该是与开发那里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关。
教师:我也非常同意同学们的见解。由于甲乙两地临近俄罗斯,将铁路修到那里既有开发资源的作用,也有国防建设的需要。
前面我们提到了资源对于东北三省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看看活动第3项提出的问题,我们同学同桌或师友之间先商量一下,再在班上交流。
学生:从大庆的工业结构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大庆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对照图6.20,不难看出那是因为大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样,伊春工业部门中的木材及林产品加工、钢铁等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因为伊春位于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二是因为伊春附近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鞍山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则是因为鞍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出,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都是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东北的工业布局大多分布于资源富集地区和交通要道上。当然影响工业分布的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因素,希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捕捉,善于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读“东北地形图、东北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东北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自左向右依次),回答问题:
1.图中,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这三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农作物中不能在佳木斯市生产的是()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甜菜
3.据图,列举佳木斯市及其附近两种以上的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从两个方面说明佳木斯市的交通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佳木斯市是我国最东的地级市,它与_________(国家)相邻。据此,你对佳木斯市调整工业结构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探索问题:针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能为东北三省的人们提出怎样的建议?按照你的设想,大庆的工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二篇:江西省2017中考地理复习第二节认识省区和跨省区域“鱼米之乡”__长江三角洲教案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难点
重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难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长江三角洲的景观,请大家说得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出示自学提纲(一)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2.位置:位于 的下游地区,濒临 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 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成都平原被称为“ ”。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5.气候: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
四、疑难探究
探究:河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第三篇:《“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1课时)(模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1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经度在120°E至130°E之间,纬度在40°N至50°N之间。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由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和小明一起游览我国东北地区,饱览东北的名山大川!通过旅游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和小明一起游览了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同学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总体地形之后,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进入第二个学习任务:
任务2
观看视频,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透过视频,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东北地区的寒冷,正如视频中所说,雪的美丽只是旁观者的措辞,而雪的冷冽,只有生活在里面的人们才能体会。我们再结合 2 / 4
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图,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气候大部分在零度左右。其降水则在400mm以上。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为湿冷的气候。其原因主要是纬度高,紧邻这冬季风原地,导致其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湿冷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通过分小组活动,来更深入的探究一下东北三省湿冷的气候。
课堂活动:读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分布图,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东北地区的湿冷气候。
A组: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雪期由南到北的变化规律。
B组: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从地形、纬度、海陆位置考虑)
成果展示交流:A组
从图中我们计算出,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分别是:漠河(281天)、齐齐哈尔(242天)、沈阳(166天)。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东北地区的雪期的变化规律基本遵循由北到南始期越来越晚、终期越来越早、雪期越来越短。
成果展示交流:B组
从图中我们看出,漠河、长春、延吉三地的最大积雪厚度分别是漠河(53cm)、长春(22cm)、延吉(58cm)。
比较长春、漠河的积雪厚度,漠河大于长春,这是由于漠河的纬度高于长春。比较长春和延吉的积雪厚度,延吉大于长春,延吉纬度略低于长春,其积雪厚度要大于长春,这与两地地形有关,延吉位于山地地形,长春处于平原地形。
不管是东北地区雪期的变化规律,还是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都体现了东北三省湿冷的气候特点,同学们观看一下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发现东北三省的民居都是房顶坡度大、墙体后、窗户小等特点,你能说出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坡度大:可以避免雨水、积雪在屋顶堆积。
墙体厚,窗户小:与气温低有关,较厚的墙体和较小的窗户有利于室内保温。【课堂小结】
/ 4
/ 4
第四篇:《“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用事例说明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三省城市分布、工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知道为什么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交通上说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怎样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东北地区由沼泽遍布的北大荒到现在的北大仓都经历了什么?也带来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1
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由于东北地区相对开发较晚,人烟稀少,因此沼泽遍布,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一片枯草芦苇塘的景象。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现在,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三省由之前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较大,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都有哪些有利条件?另外,想一想,有不利的条件吗?
有利条件:①地形土壤方面: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规模的机械化耕作②在气候方面,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具有湿冷的气候特点。因此,该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保证一年一熟,另外,经常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这些都是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农业发展为该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基础。读下图,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由上图可知,东北三省粮多地少,粮食的本地消耗少,因此,可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东北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特征,梳理总结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 5
其他条件: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众多,方便灌溉;交通便利、方便外运……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三省成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增肌,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以保护东北的生态环境。
任务2
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请同学们找一找下列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沈阳、大连、长春、抚顺、大庆、伊春)。并根据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完成下表。
目前,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目前,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工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材料,我们通过分小组活动,来更深入的探究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色。
课堂活动: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材料: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A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阅读图6.21,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B组:对照图6.20、图6.21,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C组:阅读图6.22,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对照图
/ 5
6.20,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成果展示交流:A组
哈尔滨: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而且还有松花江便利的内河航运 长春、沈阳: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 大连:既有铁路运输之便,更有海上航运之便。成果展示交流:B组
由两图对照可以看出,主要的矿产地,几乎都有铁路通过。
甲地为富克山,乙地为抚远。富克山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抚远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铁路修到甲地的原因是,为了开采甲地的金矿矿产资源,方便资源开采和外运。铁路修到乙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定及国防安全。
成果展示交流:C组 大庆
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春
特点: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工业中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占比重较大。
原因:伊春的森林资源丰富。鞍山
特点: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占比重较大。
原因:鞍山的铁矿资源丰富。【课堂小结】
/ 5
/ 5
第五篇: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想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对,衣服。对于东北的气候特征,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5页的文本内容及图6.13,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4:东北三省气候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问题5:阅读教材图6.13,你能归纳出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吗?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6:阅读教材图6.13,你能归纳出东北三省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吗?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在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部分同学对于主要原因的回答还有不确切的地方,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般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而要回答原因则需要在因素的基础上解释清楚。例如,东北地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它的影响因素就是海陆位置,但是原因则是由于东南部地区距海近,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明显,所以降水多。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理解,及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我们完成课本16页的“活动”。完成第1题前,老师先说一下雪期的计算方法:用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终的日期,例如漠河的降雪最终日期是6.14,最初的日期是9.7,雪期就是: 12-9.7+6.14,结果为9个月零7天。下面同学还以师友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活动”的三个小题。由于这个活动有点难度,所以建议同学们师友合作逐一解决,也就是师友每完成一个题目就交流一个题目。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自己查找并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在这里要说的是,积雪的厚度不完全等于一个地区的降雪量,它的具体原因很复杂,所以我们初中生只要能围绕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致分析出原因即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探究。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读“东北山脉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条山脉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D为___________(地形区)。
(2)据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沈阳的气温大约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哈尔滨的气温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哈尔滨的气温比沈阳要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
(2)图中,大连的降水量比长春多,下列关于原因的解释,你觉得最有道理的是()
A.大连纬度低降水多,长春纬度高降水少
B.大连离海近,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降水量大;冬季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降雪
C.长春地势比大连高,降水少
D.长春受冬季风的影响比大连大,所以降水少
■课后探索问题:如果要求你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今天学习的东北三省为例,说明如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