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教学的有效运用—中国幼儿在线网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节唱歌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师教的累、孩子学的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便逐渐尝试着把图谱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它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表现出来。那么,如何把图谱有效性的应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呢?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一)图谱教学在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中的有效运用
1、图谱在唱歌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在唱歌活动中,图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如:歌曲《风儿找妈妈》中,将歌词按乐句变成了可视图谱,第一句歌词“太阳回家了”,在乐谱的下面用太阳和房子的图片来表示, 一句完整的歌词加上教师引导,孩子自己就会总结出来。后面的风儿、月亮、想等内容分别用图片、、来表示,通过图谱的视觉提示,非常具体直观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最后一句“风儿好想她”在风儿图片的下面教师有意识的加上几滴泪珠,这样不仅让幼儿很容易的理解并记住了歌词,还让孩子体会到歌曲中风儿想妈妈的情感。再如中班歌曲《爸爸妈妈爱我》,我将歌词和图谱有机结合,如“爱我你就亲亲我”,我就用画有一个红红的嘴巴来表示;“爱我你就夸夸我”,就用大拇指来表示,“爱我你就抱抱我”就用双手来表示,当幼儿理解这些图谱的含义后,在接下来有类似图谱出现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容易而有趣,幼儿还能看着图谱随音乐优美的唱和有节奏的说。这些都能充分体现图谱唱歌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图谱在韵律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韵律活动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表现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韵律活动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我利用图谱为载体,向幼儿传授韵律活动的精髓。在中班韵律活动《扭秧歌》中,我先请幼儿观察老师的几个动作,如走十字步,双手随身体的摇摆,左右甩绸带等,然后再将动作用图谱表示出来,结合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着图谱进行韵律活动,使整个活动变得轻松而简单。
3、图谱在打击乐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孩子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活动中对音乐灵感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对作品的处理、分析,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要很好地把握,是很困难的。为此,我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理解程度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例如:在小班打击乐活动中,小铃用“,”来表示,而且还用疏密大小来表示音乐的快慢和强弱,表示串铃的用 来表示,用线的长短来表示乐句的长短,木鱼的用 “· ”表示,同时,这些不同的抽象符号也区分了音乐性质的不同。孩子们到了中班,我又尝试用形状和彩色图谱,让孩子们来区分声部和强弱,即用某个图形或颜色代表第几声部,这种方式不仅对幼儿的整体感知有帮助,而且会提高幼儿感知音乐的兴趣。例如:出示三种图形△,先与幼儿一起商定三角形为甲组拍手,圆形为乙组跺脚,方形为全体幼儿拍手或跺脚。黑色三角形代表强拍,嫩绿色三角形代弱拍等等,让幼儿来一起合作,整体来感受乐曲,这样训练效果会好的多。
4、图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有效的图谱必须是形象具体的,符合幼儿直觉行动的思维特点,能为幼儿理解和接受。例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中,在音乐的开始部分,是小动物欢迎狮王的一段音乐,我们将这段音乐用粗细不同的竖线来表示,而且几声就用几条竖线,“重音用粗线条,弱音用细线条”,这样幼儿既了解音乐引子的变化,又能了解音乐中强、弱音的变化。在音乐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幼儿容易看清楚有几条线,说出几个乐句或者几小节了。狮王走路的音乐用狮王的脚印来表示,狮王大吼的音乐用弧形锯齿,幼儿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图谱的帮助就很容易联想到音乐表现的情景了。
5、图谱在音乐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必须根据音乐的性质、情感、节奏、结构等要求进行游戏,所以,幼儿首先必须理解音乐,才能更好地去表现音乐,进行音乐游戏。
如:准备一些形体或走路速度相差悬殊的动物图片,让孩子和教师一起同进行游戏。例如:大狗熊和小蚂蚁、乌龟和小老鼠、老黄牛和小猫等,来训练孩子们的听力。当听到强音幼儿举起大狗熊的图片,听到弱音举起小蚂蚁的图片,听到快音出示小老鼠图片,听到慢音出示乌龟图片,听到长音举起老黄牛的图片,听到短音举起小猫的图片。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便区分了音乐的强弱、长短、快慢。
(二)图谱呈现的有效时机
1、整体呈现方式。如《风儿找妈妈》中,一开始我整体呈现,先让孩子看图谱,并根据图谱内容,引导孩子自己总结出歌词,然后在孩子记忆歌词的过程中,我逐渐拿掉孩子们学过的歌词图片,直到拿掉最后一张图片,但孩子们还能很自信的唱出歌词。我又通过孩子们唱出的歌词帮助孩子理解其内容,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音乐的情感。
2、分部呈现方式。如《拍手舞》,老师先出示了小木偶的形象,很好的解决了节奏活动中的停顿问题,然后再出示了拍手的图谱。在老师语言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拍拍手、停一停”的节奏型。
三、图谱教学产生的效果
1、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2、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3、图谱的正确运用,对于幼儿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图谱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图谱教学是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助推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的助推器。为此,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充分发挥图谱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本文来源于中国幼儿在线网合作园—杭州西湖区天虹幼儿园水月园区的幼儿园网站。中国幼儿在线为幼儿园专业提供最贴近幼儿园需求的园务管理系统,辅助幼儿园提升口碑,让更多孩子快乐地走进您的幼儿园并快乐地成长。多年来为全国幼儿园用户提供幼儿园网站免费建设,任何加盟幼儿园都可以免费拥有精美的官方网站,真正做到为幼儿园百分百服务!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幼儿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即使参与也较被动。图谱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本文试从不同图谱在不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等阐述音乐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一、图谱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意义
(一)、传统的音乐教学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你教我唱,形式简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足;二是教师说教成分多,乐曲带给幼儿的体验不够充分,感受抽象,致使幼儿对乐曲的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乐曲。三是一些较难的节奏幼儿总是无法正确地掌握。
(二)、图谱的开发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音乐教学中图谱的开发与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未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2、所有音乐素材无区别。
3、图谱的运用形式也相对简单。
(三)、图谱运用的有效性
1、运用图谱教学拓宽幼儿思维
在创设情境的环节运用图谱教学能拓宽幼儿对音乐的想象空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方式。情境创设不仅只是在组织教学的环节,应该说课堂中处处都有情境的创设:比如在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歌曲、在音乐处理等方面,教师都可以有精心的处理,巧妙的设置。
2、运用图谱教学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它抽象难以捉摸。学唱歌曲过程中,幼儿在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断连等演唱方面,经常难以达到歌曲的要求,有时做到了,一会又会忘记,需要老师的不时提醒。面对这样的困境,图谱教学可是帮了大忙。在清晰可视的图谱教学之下,幼儿记住了简单、容易记忆的形象的图谱,同时也记住了歌曲声音的表现方法,再也不用老师一再提醒了。
3、运用图谱教学进行教材二度创作
歌曲、音乐欣赏的创编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结合图谱,整合幼儿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和音乐基础,对教材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活用教材,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音乐。
三、图谱在不同音乐教学类型中的运用
(一)、不同图谱运用的适宜类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研究经验中,总结出幼儿图谱有词图谱、句图谱和段图谱,不同的图谱适合什么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中注意的特点。
1、词图谱:以词为一个单位,分解歌曲内容,制作图谱,做成图标。这种图谱运用灵活,帮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2、句图谱: 以一个乐句为一个单位,分解作品内容。这种图谱制作时要注意一个连续性和流动性。
3、段图谱:以一段乐曲为一个单位,分解作品内容,制作图谱。这种图谱较相对较概括。
(二)、不同图谱运用的适宜方法及意义
词图谱:比较适合在歌唱教学中运用,有助于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因为词图谱在设计时可以制作成图标式的,所以操作起来相对灵活多变,利用图谱展示歌词内容,通过视觉符号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曲内容,具体方法有:
1、筛选法:在学习歌曲时,可以老师念歌词,幼儿选图标,一首歌词念完了,孩子们也把图标式的图谱筛选出来,并完整地按顺序排列好。
2、遮盖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出现第一个图谱,第二个图谱用纸盖住,教师边朗诵歌词边请幼儿根据第一张图猜猜下一张是什么?为什么?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老师再揭开覆盖纸,这样,幼儿在听一听、猜一猜、看一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记住了歌曲。
3、重难点突破法:在幼儿的的音乐教学中,间奏和空拍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教师可以在图谱中创设一定的视觉体验,让幼儿自主又轻松地学会间奏和空拍的拍子。
4、填空法:此方法比较适用在音乐的创编部分,教师可根据需创编歌曲的内容,事先在每份操作纸上列出一些图谱,只是在需要幼儿创编的部分留出空白,先让幼儿自己创编添画,再根据所有图谱编出完整、清晰的歌词,最后请他们把自己编的歌词从头到尾唱出来。
比如在大班改编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幼儿在创编环节中,教师将设计好的图谱展示给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让我看看(),你的()明又亮啊,好象那(),”中填上自己的想象,然后根据自己的创编将它唱出来,不仅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展现实在的想法,而且幼儿在创编时不自觉地边画边唱,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句图谱:比较适合在歌唱活动和打击乐中使用,有助于幼儿理解乐句,掌握乐句的节奏型,掌握配器的区别等。
1、编排法:在乐器合奏的乐曲中,教师将音乐素材中所含的乐器通过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幼儿能够根据图谱的提示演奏音乐,把音乐材料简单形象化。
2、重点突出法:将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节奏类型将图谱前置在乐曲中,有助于幼儿理解乐句的节奏类型。
如律动《摘果子》,先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三段体乐曲ABA'的性质,然后出示红、绿、蓝三种颜色,请幼儿用三种颜色表示三段乐曲,并说说每段乐曲表现一种什么情境。接着出示队形图谱:图形—链形—方形,请幼儿选择每段乐曲的队形,根据幼儿的选择形成队形图。这样一来,队形的变化显得十分明了,同时,音乐所展现的主题,通过颜色的变化也很好显示,幼儿在积极地体验和发现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性质,同时脑中有队形,眼中有队形也促使幼儿较快地感知队形的方位感,有效地提高了韵律活动的教学效果。
段图谱: 比较适合在欣赏活动中使用,有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内容和内涵的理解。
1、对比发现法:将每段乐曲的图谱排列好,请幼儿在对比中找出这些图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就能使幼儿在具体形象的图谱对比中,很快寻找到每段乐曲的特点,通过图谱的描绘,便于幼儿感知、记忆、理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感受想象法:将图谱设计成有形象的画面,通过图谱中颜色或者符号暗示,请幼儿想象这段乐曲是柔美或是热烈的情绪,通过看到地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再进行乐曲的倾听,进一步感受音乐。
有的时候,我们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幼儿学得毫无兴趣,即便让幼儿随音乐动起来,进行各种体态律动表演,仍有很多幼儿不能很好地参与。其原因不是性格内向,就是过于好动,他们不能很好地体会乐曲内容。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听乐曲,由老师分段讲解,则幼儿就会昏昏欲睡。怎样才能让幼儿有兴趣听音乐?有能力听懂音乐呢?于是,我们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线条、符号来表现音乐。如↗表示旋律线向上走向,用↘表示旋律向下走向,用△表示快,用▼表示慢。用○表示弱,用●表示强……这些图形让幼儿感兴趣,用图谱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听赏能力。
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图谱的正确运用,对于幼儿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的充分发挥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第三篇: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主地进行音乐体验、表达与表现,是目前我园幼儿音乐活动研究的瓶颈问题。“绘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内容,极具视觉冲击的故事画面赢得了孩子和老师们的亲赖。可不可以将绘本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整体,挖掘内涵
每一个绘本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道理,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一)以情感人
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运用绘本激发幼儿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海洋动物的知识经验,老师想通过开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肢体表现,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于是找到了《海底世界》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激发自主表现呢?绘本《小黑鱼》解决了所有的难题。故事中因为一条大鱼的侵入,使小黑鱼的朋友小红鱼们失去了生命,小黑鱼孤单地在大海里游着„„孩子们随着小黑鱼的不幸经历而发生强烈的心理变化——小黑鱼没有朋友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帮帮小黑鱼?于是大海里出现由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的各种各样海里的动物:海马、海蛇、海龟、螃蟹„„他们都想成为小黑鱼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节引发幼儿大胆地肢体表演,活动不再为表演而表演,当活动充斥着情感时,孩子们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情感达到高潮。
(二)以趣引人
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之一,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故事内容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是绘本故事在音乐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又一手段。
1.有趣的故事人物。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场出售的儿童用品中大多印有夸张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费群的心理设计商品。由此可见,这些有趣、可爱、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引发幼儿的共鸣。我们的音乐活动也能运用绘本中幼儿所熟知的人物引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班年龄段的音乐学习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三段体统一模式的歌唱活动不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朵拉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动画人物,以其可爱的形象,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受到大家的推崇,与其有关的动画绘本、故事光碟充斥着儿童文化市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看过关于朵拉的故事,活动以她为主角势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巧妙地运用多拉的探险历程而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新授活动《多拉的旅行》,幼儿在由故事人物牵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进行音乐的体验。
2.有趣的故事情节。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听故事、讲故事一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故事中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如中班音乐新授活动《三只小猪》,老师自编了一首旋律悦耳、歌词简单的三段体的《三只小猪》歌曲,运用三只小猪分别造不同材质的房子的故事情节,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帮助小猪盖房的愿望,激发幼儿学唱歌曲,幼儿的故事情境的引导下,自主且大胆地学唱。更巧妙地是老师还请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对歌曲进行创编,因为有了故事的支撑,创编对于中班幼儿不再困难,孩子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帮猪老大和猪老二选了最坚固的材料,盖起了铁房子、石头房子„„ 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
绘本《叶子鸟》中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光秃秃的大树,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捅了马蜂窝后四处逃窜的狐狸等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尾给音乐教学带来特别的创意。还是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出去,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
3.以智育人。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含一定的寓意,能够起到激励、警示等多种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绘本《我的爸爸不上班》描绘从事不同职业的父亲的形象,从而让幼儿了解、尊重、热爱爸爸。又如绘本故事《我的幼儿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幼儿园中的一天,有快乐,有忧伤,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刚刚入园的幼儿坚持来园的愿望。在小班,我们就运用了《小熊起床了》这一有趣的绘本故事,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边学唱歌曲边表演,使孩子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以及解决了该班幼儿冬天爱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二、依托绘本,巧妙运用
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活动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这里罗列了几个绘本修改中的方法:
1.删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枝强干法。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紧凑,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
大班幼儿音乐领域目标中提出能够用乐器模仿自然界中的声响,并尝试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丰富的种类,有趣的声响能形象地模仿各种声音。《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倒霉的事而产生各种古怪的声音,老师巧用这一绘本设计了音乐打击乐活动。由于故事篇幅较长,有些情节很难用声音表现,老师就对原著进行删减,最后保留了狐狸所经过的四个场景进行演奏,请幼儿自由组合成四组,自由选择乐器,以回旋曲的方法将狐狸在每个场景中的遭遇所可能发出的声响用小乐器表现。
2.提炼法。在我们所接触的绘本中,有寓意简单,孩子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义深奥,阐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现象、生命的价值等等,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却是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运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春天到了,池塘里小蝌蚪成群结对地游来游去,立刻引起了中班幼儿的注意,蝌蚪会变成青蛙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孩子们更关注的是蝌蚪生长过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来了解这一知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们发现了《鱼就是鱼》这一绘本,绘本中描述了一条鱼与一条蝌蚪的经历。鱼因为羡慕好朋友变成青蛙了的蝌蚪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而跳到了陆地,想要看一看青蛙所说的会飞的鸟,会用两条腿走路的男人、女人、小孩„„差点死去,当青蛙把它推入水里后,它才觉得水里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妙。绘本所要阐述的最关键的经验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此深奥的道理幼儿能理解吗?最后,老师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创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结合《鱼就是鱼》的绘本动画中截取的池塘里小鱼变大鱼,蝌蚪变青蛙的片段设计了一个歌曲新授活动。诙谐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激发歌唱兴趣,促进歌词记忆,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了解了蝌蚪的成长。
在金色的秋天里,落得满地都是的秋叶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于是我们开展了各种以秋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在歌唱活动《秋叶》以后,孩子们产生了想要跳跳落叶飘落的舞蹈的愿望。如何能使幼儿更丰富地表现树叶飘落的形态呢?绘本《叶子鸟》,语言简洁,画面丰富,采用了真实的树叶形象,丰富的树叶造型,巧妙地排列组合,极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页,形态各异的树叶布满了整张画面,树叶旁还夸张地添画上漩涡和音符,似乎所有的树叶都随着音乐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着、飞舞着。中班的老师们就选用这一页作为音乐活动《秋天的树叶》的核心教具,引发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上树叶的动态,来进行模仿树叶飘落的肢体表现。
我们的绘本研究还刚刚起步,但是在幼儿音乐活动开展中深刻感受到绘本的魅力,经典优秀的绘本故事为老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也为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
第四篇:运用图谱教学,提高音乐活动质量
运用图谱教学,提高音乐活动质量
---“学习活动”保教质量自我评价引发的思考
幼儿学习活动包括幼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学习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利用三自模式提高保教质量》是我园的大课题。自评是三自模式评价中的一种。我们每个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每学期都要进行自评。在教师各自评价过程中发现对于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与师幼活动的评价结果趋于8.5-9.3时间,但是对于方法运动这一块评价相对较低,尤其是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多样的评价指标仅有8.0。老师总体觉得实际教学中方案较单一,没有很好的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兴趣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有效教学呢,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音乐活动领域为例,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各式音乐图谱把音乐有效地可视化,让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成为了幼儿触摸音乐的重要纽带,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感受力,把音乐教学活动演绎的更加精彩、更具有生命力。
一、运用各种图谱、引发孩子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研究科学表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可以使儿童具有更高的求知欲,而图谱教学是在音乐活动中一种运用视觉参与,能更具体形象的展现音乐活动中的内容。
1、利用丰富的情景图谱,引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在日常的歌唱活动中让孩子理解歌词这一环节,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枯燥的方法,老师一遍一遍教,幼儿机械地重复学,幼儿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针对幼儿的思维形象为主等心理特点,在歌唱活动时采用设置情境图谱,不仅使幼儿很快投入学习,兴趣又高涨。且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歌词,快速熟悉并记忆歌词。如在学习小班歌曲《春天》,欣赏第一句“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时,教师按照歌曲中内容出现准备好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春天的小背景、有很多花儿开放的图片、杨柳树枝随风摆动的美丽景象,第二句“蝴蝶姑娘飞来了„„”,老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歌词,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乐于唱歌的兴趣。
2、利用简单、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简单的图片运用是情景画面运用的一个递进过程,也是图向谱转变的的一个过程。当孩子通过情景画面积累一定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可采用简单的图片或某一个图谱帮助孩子的对某一节奏、某一乐句的理解,如中班节奏乐“大象和小兔” 主要是让孩子感知小兔和大象的不同音色,并尝试创编简单的节奏。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或着纯粹的老师教、孩子学,最后往往产生厌倦。活动中教师运用故事来感受小兔和大象走路的不同节奏,同时在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时,教师运用大兔子、中兔子、小兔子、大象、中象、小象的图谱,通过图片大中小的变化来让孩子感受四分音谱、八分音谱、十六分音谱,当孩子能用节奏型表述故事中大象和小兔的走路后,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孩子尝试创编节奏型来自编故事进行合作表演。
3、利用线条或符号图谱,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感受主要通过欣赏者的倾听、比较、想象这三种途径。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判断力、理解力的有限,加上思维形象、直观、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结果。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会让幼儿用线条或符号等方法,让孩子用视觉形态来记录自已对乐曲的理解,用游戏的心情自然地感知音乐的音乐的性质、节奏、特征等,让幼儿边听边对照,使幼儿“听之有物”,易于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生动的音乐形象、情感、思想,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感受。如欣赏“过新年”乐曲中,通过欣赏并绘画半圆形、直线、曲线等抽象图形表示乐曲中的四个乐句理解,同时根据不同的乐句来想象怎么来过新年,并尝试根据不同的图形让孩子配上不同乐器的敲打节奏的办法,最后同伴合奏来感受过新年的快乐。
二、参与图谱设计、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图谱的运用既能符合幼儿的感知觉特征,也能帮助他们对形象化的图解坚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所以在图谱设计时让孩子共同参与,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
1、积累经验,体验音乐图谱带来的乐趣
图谱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如果只靠单纯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孩子造成枯燥的、单调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的内容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如中班歌唱活动《雪花》中共有二段,在让孩子理解歌词的时候,教师根据孩子理解歌词内容逐渐出现图谱并按照内容先后排放,尤其两端开头重复的语言“北风呼呼呼,雪花飘飘飘”,教师就放在两端的前得中间并画风点上三个小圆圈,画朵雪花再花上三个圈,后续歌词不一样就分成两行逐句用图片表示。老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图谱时,提醒他们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表示怎样的歌词。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活动中他们也很感兴趣,很快的学会了这首歌曲,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2、在活动中,让孩子拥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如欣赏活动“秋叶飘飘”,这是一个三段体的音乐,第一段是小树叶走路,第二段是树叶飞舞,第三段是树叶走路。那么在图谱记录时,先让孩子欣赏第一遍的时候提问孩子:听听小树叶在做些什么事情?欣赏第二次的时候提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通过欣赏后孩子对音乐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怎么来让孩子来表现和创造呢,我们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一起记录音乐中多要表现得内容,如果第一段是小树叶走路的,则孩子提出画上一只小脚表示走路,那么走几下?通过孩子的聆听来画,走一下画一横,走四下画四横。到第二段是小树叶飞舞,就画一片小树叶,再画飞的扭扭扭的样子,只要孩子想出来认同的就画出来,这样整个活动欣赏记录后孩子已经知道整个乐曲来怎么表现了。
三、分享交流图谱运用经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谁拥有自信 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不管在集体教学活动还是个别化游戏中,我们老师要给孩子提供分享交流图谱设计和运用的机会,并提议梳理和提升。
如在节奏乐“逛街”中,让孩子根据大街上能发出声响的小店,尝试用节奏语言来表现,老师则提供很多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小店和声音自由选择图片创编节奏,最后在分享交流时,孩子拿着自己的理发店的标志、剪刀图片介绍到:理
发
店的 ︱剪
刀︱擦 擦
擦
擦 ︱
响—︱ „„对于出现节奏不准的老师及时加以提升,第一是什么店,第二是什么东西,第三声音怎么响的模式,让孩子进行填充式的完成„„当孩子各自交流自己的编的节奏时,都伸出大拇指“我最棒!”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以图谱识记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但是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才能充分发挥图谱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2015年2月
第五篇: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钱艳红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于一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系统帮助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幼儿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幼儿学习服务。它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的各种功能。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制、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幼儿的素质教育服务。
一、多媒体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幼儿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幼儿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知识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幼儿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再欣赏根据音乐情节制作的课件,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不能强迫的,情感体验是不能替代的。缺乏主动参与的音乐欣赏教学必然流于形式,回到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通过图、文、声、像结合,把幼儿的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我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照片收集,根据欣赏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制作文本,用动画效果旋转或飞入背景画面中,及时引导与提示,吸引幼儿注意力,开拓幼儿的思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幼儿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音乐欣赏《挪威舞曲》,小树随着音乐有节奏地生长、扭动腰身,通过视听结合,幼儿从思考和回答问题中,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进而使他们自觉进入到感受音乐的状态中,模仿小树生长的各种动作。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幼儿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蜡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聆听可以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在幼儿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后,就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教学中,我告诉幼儿,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一要想曲子的速度是快是慢,二要想曲子的力度是强是弱,三要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曲子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在教学中,我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听后要多联想,在头脑中要有故事情节,要有音乐画面。如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幼儿通过对比,知道A段音乐表现了啤酒桶在深深的酒窖的孤独悲伤,B段音乐欢快活泼是讲了仙女让啤酒桶长出了手脚,正在愉快的游戏舞蹈,C段音乐抒情缓慢,孩子们说仙女的魔法消失了,酒窖里又恢复了平静。而大班音乐欣赏《紫竹调》,老师扫描了几张不同风格的风景图片,请孩子倾听音乐,选择适合的画面,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在想中感知音乐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通过初步实践,我体会到针对不同音乐欣赏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辅助手段,能给学习的主体——幼儿带来新的感受、乐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开拓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歌曲《小脚》的歌词内容丰富有规律,老师根据歌词内容选择了相应的图片,制作成PPT,提示幼儿歌曲内容,突破了歌曲中的重点。歌曲《办家家》有趣可爱,老师把歌词内容制作成家的画面,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情节,提炼歌词内容,在看看学学唱唱中掌握歌曲。又如:大班音乐活动《小鼓手》,为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电脑动画,当唱到“我是一个小鼓手”时,屏幕上出现一位小朋友,面前放着一面大鼓,手拿鼓槌。唱到“敲起大鼓咚咚咚”,屏幕上的小朋友做敲鼓动作。唱到“太阳听了微微笑”屏幕上出现一个太阳宝宝面带微笑。唱到“花儿所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屏幕左下方出现几朵拟人化的花朵在微笑着点头。天空中的小鸟在飞来飞去,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歌。这样,幼儿一边看画面,一边就很容易回忆歌词,进而随音乐跟唱。
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幼儿唱歌,而且要教会他们演唱好歌曲,如何处理歌曲情感,这就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现代教学媒体对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则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是非常抽象且枯燥无味的,幼儿也不易感受得了,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录像并集视、听、唱于一体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情感,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表现上,让幼儿边听、边看、边模仿,这样,就能促使幼儿从简单的练习起步,初步学会处理歌曲情感。因此,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唱《郊游》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同步”的优势,根据歌曲的内容选取几幅表现“春光明媚、鲜花绽放、鸟语花香”的优美画面,把它们与歌曲的录音编辑在一起,声音、画面连成一片。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幼儿的演唱更入情、更真切,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唱歌兴趣。
三、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舞蹈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一直以口传身授为主,而多媒体因其具有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舞蹈信息的另类载体被引入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的教育媒体也不同。过去的舞蹈教学以钢琴现场伴奏为主,有其灵活方便的一面,但也有因音色单一,对乐曲风格体现不足,伴奏技术难以达到一定效果的弊端,而音乐对于舞蹈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传达,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演奏乐器的音色,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是舞蹈的动律、韵味、动作等体现舞蹈风格特点内容的依据。因此,教学中应用录音机和磁带这一最普及的现代教育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音乐作为舞蹈伴奏音乐,给舞蹈教学带来很多的益处。例如:在学习新疆舞时,选用具有此民族特色的《达坂城的姑娘》来伴奏,使幼儿通过听觉获得对此种舞蹈节律、情绪等因素的认识,同时,幼儿已有的此类音乐的听觉经验会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启发感染幼儿。另外,视听媒体具有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特点。大班韵律活动《小鸭健身》,利用网络下载了FLASH动画,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小鸭做各种动作,对于难点动作,利用课件分解动作单独练习。
四、课题实施中的思考与启示
由于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优化教学过程等优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索、敢于创造,的确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公开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图片、实物,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挂图、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