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5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题 1观察物体
(三)课 型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 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教具准备 若干个正方体 学具准备 若干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我们发挥想象力,就能够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来一起搭一搭图片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出示例题1:按要求摆一摆。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的图形。A、学生动手拼摆,并交流方法。
B、指明汇报并演示,可能有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在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A、学生动手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B、指名汇报并演示。
问:你有什么发现?(摆法不同,只能加在前后不能加在上下左右。
2、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你能够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A、操作:摆出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图形,并与同学交流方法。B、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并演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确定了从正面、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只有一种摆法。)
3、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2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3—4页练习一第1-7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1种摆法。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意识。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课 型 探究课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 程 与 方 法 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结合2×6=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吗?
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 5的倍数:
二、合作交流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4、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5、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课堂检测 练习二第1-8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因数和倍数
12÷2=6 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2的倍数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课 型 探究课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过 程 与 方 法 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⑶、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
2、检查自主学习2。(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自主学习2(2).(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
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
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第1、2、6、7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 型 探究课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过 程 与 方 法 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 ⑴、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提示:可以说给家长或同学听,然后让家长和同学评价,并在预习本上打上等级,或者写在预习本上。⑵、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求: ①是2的倍数 ②是5的倍数 ③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预习新知,探究体验。
⑴、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 ⑵、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
⑶、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或者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想提示大家?
二、合作交流
1、汇报这部分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复习预习1和预习新知的内容,对2(2)的问题,大胆猜想,交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睁不正确呢?让学生举例子,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三、课堂检测
1、第19页做一做
2、练习三第3、4、5、8、9、10、11、12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 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个位各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质数和合数 课 型 探究课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 程 与 方 法 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⑴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
2、预习新知识
⑴、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 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⑵观察思考:
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4、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5、100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三、课堂检测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如2,3,5,7„„。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如4,6,15,49。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数的奇偶性 课 型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解释自己的发现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举例说明奇数和偶数。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有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板书:数的奇偶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2 课件出示例题2问题:奇数和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和奇数呢?偶数和偶数呢?
(1)理解题意
引导: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认识一下两点: A、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B、把问题表示为三点
奇数 + 偶数= 奇数 + 奇数= 偶数 + 偶数=(2)自主探索
师: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发现规律吗?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3)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后板书:奇数 + 偶数=奇数 奇数 + 奇数=偶数 偶数 + 偶数=偶数(4)举例验证
质疑:这个结论正确吗?你能够找一些大数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奇数或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奇数 + 偶数=奇数 奇数 + 奇数=偶数 偶数 + 偶数=偶数
三渗透(德育、安全、法制)其它工作 课后反思
石堡学校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朱祥林 科目: 数学 课 题 练习四 课 型
年 级 五年级 班 级 五(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有关概念以及数的奇偶性的有关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
过 程 与 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1、举例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2、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1题 A、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B、全班反馈。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3题
A、以小组为单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B、全班反馈。
4、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题 A、以小组为单位探索。B、引导学生发现: 奇数 × 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C、让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 A学生独立解决问题。B、组织加流
6、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加流。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7题.2、学生阅读哥德巴赫猜想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质数和合数
2、奇数和偶数 奇数 × 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3、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4 .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新授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5)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 练习:完成P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 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课后反思: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能比较清晰的用图示的方法加上自己语言描述的方法比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进步。第二课时:最优方法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人)
2.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3.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课后反思:
第三篇:2014新人教数学三上-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测量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篇:新人教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___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气球图片。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动手操作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整理前的书架与整理后的书架有什么不一样。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二、动手操作,表示结果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完成练习七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作业设计:
练习七:
3、4题。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分类的方法:
第五篇:新人教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依据:
作业设计:
练习七:
1、2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作业设计:
练习七:3、4、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