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6课时《礼记 月令》o(精选)
第六课时:《礼记·月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月令”的阐述,领会中国传统文明中“月令”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积累国学经典素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国学经典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明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月令”的阐述,领会中国传统文明中“月令”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本课中有部分内容比较深奥,需要借助工具书或其他文本进行解读;需要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力量进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前者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点拨启发,后者可由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学习,集体讨论。联系社会现实,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精髓,由学生小组面向全班同学演绎。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楚商编钟音乐》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通过《礼记·月令》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四时季节结合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1、简介《月令》
(月令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个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它把世界补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具有决定的意义。太阳的盍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与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与时月、神的变化相对,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规定的礼制。五行与四时的运转相配合,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居中央。四时的变化不公受太阳的制约,还受五行的制约。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等。上述结构基本是同向制约,特别是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月、神、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2、学生跳读观察文章结构(明确:春夏秋冬之孟仲季,12部分)
3、先由学生自己读一读孟春之月,指出解决拿不准的字音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4、找学生进行展示读。(文章较长,建议分段、分层次进行)
5、指导学生齐读。
6、观看视频(电视剧《康熙大帝》皇室开耕祭祀祈祷仪式)(5分钟)
7、学生想象春秋战国时王族某祭祀场面(播放《楚商编钟音乐》)
三、合作探究(天人和谐思想)
1、讨论文中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体现了古人什么思想。
(明确:春夏秋冬之孟仲季,记述了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天象、物候,而且将自然秩序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记述了政府在不同时令条件下的祭祀礼仪、法令、禁令及相关事物。体现天人和谐思想。)
2、哪些地方体现天人和谐思想(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
(明确:天人关系问题是《礼记·月令》的基本问题。它以“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变。”“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的天人和谐思想为核心。主要表现在:第一,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人类不能违背,只能顺应;第二,天所表现出的四季、五行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第三,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受到天的护佑;第四,如果人类违背天的规律,将受到天的惩罚。《月令》反映的天人关系是人类长期经验的累积,不仅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影响了后来思想家关于天人问题的思考。《管子》的《幼官》《四时》《五行》等篇、《吕氏春秋·十二月纪》、董仲舒的天人理论等都深深打上了《月令》天人思想的烙印。在现代社会,面对着日益激化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月令》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仍能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
3、继承传统文化:讨论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与本文思想的异同
四:拓展提升——月令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
1、查字典看“月令”古今语义(明确:《现代汉语词典》“月令”下云“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月令”的现代语义与自然时令相关,表示每月的“气候和物候”,而其语义之本源关涉到社会政治,表示天子“每月发布的政令”。)
2、学生讨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来历
(明确: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3、唱一唱、读一读: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五:总结。
学生讨论今天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礼记中庸》教案设计o
《礼记中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意。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和讨论的方式来理解“中庸”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吟唱 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设置:
名牌包:好看,价格贵;普通包:不好看,但价格便宜。怎么办?——在价格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买相对有档次的较好看的包。(这是一种折衷、调和的做法,在矛盾中求统一)
县官老爷断案:有一个贼偷了人家的钱袋,被抓到了,送至衙门。见了县官老爷贼不服气的说:“是这个人把钱袋拿在手里,还晃来晃去,发出些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偷钱完全是他诱惑的。”县官老爷一时没了主意,想想贼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判处两人都有罪,各打五十大板。
为何两者都是走中间路线,却有错有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庸之道》,看看孔子给了我们怎样一个标准。
二、听录音:朗诵中庸名篇。
学生吟诵。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概括每一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何谓中庸之道?
四、文本探究
(一)、何谓中庸
1、过犹不及——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2、探讨:中庸之道是否就是折衷主义?
(二)、中庸的原则
1、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
说明“中庸”是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是具有是非标准的一种道德。
表现:君子与乡原的区别
2、探讨:孔子批评了好好先生之流,但孔子又批判了“称人之恶者”、“居下流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徼以为知者”、“不孙以为勇者”、“讦以为直者”,这前后思想是否矛盾? ——孔子说过:“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两用中,实行稳健主张的积极的调和论)
(三)、实践中庸——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和而不同
五、小结:教师补充介绍《中庸》成书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要求学生圈点出可以作为警句名言的七八个句子,简要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明确经典的有启人心扉,给人以教益的文句
六、延伸
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例如:均无贫、忠恕之道、文质关系、周而不比、群而不党、以直报怨、事君数,斯辱矣、求也退,故进之等
七、拓展
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
第三篇:第22课时 《礼记》丧大记
《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教案----了解中国传统丧事文化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研讨等多元形式,了解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理解民族思想传统与丧葬文化的基本特征,古代社会与当今社会在对待传统上的异同(新中国殡葬改革)。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把握文段的朗诵节奏。疏通文意,培养学生翻译文言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与韵味,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理解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教学法、讨论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一个人的出生与死亡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死亡,可算是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之后还有后人对其尸体的处理--殡葬。
那么,中国古代传统丧事殡葬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呢?现今社会又继承了哪些古代传统仪式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关丧葬活动的内容。
二、新授
1、题解
郑玄说:“名日《丧大记》者,以其记人君以下始死、小敛、大敛、殡葬之事。”孔疏云:“《记》谓之‘大’者,言其委曲、详备、繁多,故云大。”王夫之说;“大,备也。自始死至葬,自诸侯至士,皆备记之,所以补《丧礼》之末悉者也。”篇中所记,与《仪礼》的《士丧礼》、《既夕礼》二篇多相呼应,可参互读之。
社会价值观念等都通过丧葬活动得以体现,以《礼记》为例,该书作为中国礼仪之大全, 其中对自天子至庶民的各种丧葬仪式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规定。
2、解释丧葬含义
丧葬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丧葬习俗容纳的古代社会的信息量是其他礼仪风俗所无法比拟的,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问题:中国的丧葬礼节有哪些?例如葬法?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明确:土、火、天、崖、现代葬礼等。
3、那么丧事葬礼要注意什么?播放视频“中国传统丧事活动场面。”
4、诵读文章有关《小敛》部分。要求:读准字音
【原文】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①,主妇东面,乃敛。卒敛,主人冯之踊②,主妇亦如之。主人袒,说髦③,括发以麻。妇人董④,带麻于房中⑤。彻帷⑥,男女奉尸夷于堂⑦,降拜。君拜寄公、国宾;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⑧,泛拜众宾于堂上⑨。主人即位,袭、带、纽、踊。母之丧,即位而免。乃奠。吊者袭裘⑩,加武,带纽,与主人拾踊⑥。【注释】
①主人:丧主。俗称“孝子”。一般是指死者的嫡长子。下文“主妇”则谓主人之妻。②冯:通“凭”。谓凭尸。③说:通“脱”。髦:用假发作的刘海。详《内则》首节注。④璧(zhua抓):露着发髻。⑤房:此指西房。有关古代宫室的结构,详《杂记下》“成庙则衅之”节注。⑥彻帷:孔疏云:“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至小敛,衣尸皆有饰,故除帷。” ⑦奉:通“捧”。夷:陈放。
⑧特拜:个一个地拜,逐一地拜。用于对尊者。与下文“泛拜”相对。⑨泛拜:又叫旅拜。不管人数多少,只拜一次。用于对卑者。⑩袭裘:掩起正服前襟。小敛后吊丧之服应如此。详《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吊”节注。⑧拾(jie捷):轮流,交替。拾踊,主人先踊,然后妇人踊,然后吊者踊。每踊三跳,三踊凡九跳。
5、老师范读,学生读,全班读。
三、理解课文
1、展示译文:
小敛时,主人在门内的东边就位,面向西;主妇则在门内的西边就位,面向东,这才进行小敛。小敛毕,主人凭尸而号哭跳跃,跳的次数不限。主妇也像主人那样地号哭跳跃。然后,主人袒露左臂,脱去髦,用麻束住发髻。而妇人也到西房露出发髻,在腰部束上麻带。然后撤去障尸的幕帷,主人和主妇等亲属恭敬地抬起尸体,从室内移到堂上的两楹之间。然后主人、主妇等人从西阶下堂,向来吊的客人拜谢。国君拜谢来吊的寄公和国宾。大夫、士向来吊的卿、大夫逐一拜谢,对于来吊的士,不管人数多少,只向着他们所站的方位拜三拜。国君的夫人,也在堂上拜谢来吊的寄公夫人。卿大夫的妻子、士的妻子,对于来吊的命妇,在堂上逐一拜谢;对于普通女宾则总的一拜。拜过吊宾之后,主人在昨阶下就位,给左臂穿上袖子,腰缠麻带,头戴麻经,号哭跳跃。如果是母亲去世,拜宾之后在昨阶下就位时,不须括发,只须戴免即可。然后设小敛之奠。从这时起,来吊唁的客人都要袭裘,在吉冠的冠圈上加上麻续,腰束麻带,跟在主人、主妇的后边交替哭踊。
2、提问:古代传统丧事中,例如小敛时,孝子要注意什么细节? 学生针对文章进行讨论,找出当中的相关句子 明确:
“主人即位于户内(主人在门内的东边就位)-------就坐的位置讲究 “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主人袒露左臂,脱去髦,用麻束住发髻-)-----穿着
“男女奉尸夷于堂……。(主人和主妇等亲属恭敬地抬起尸体……拜过吊宾之后,主人在昨阶下就位,给左臂穿上袖子,腰缠麻带,头戴麻经)-----仪式方面
3、提问:与当今的丧事情况有哪些异同?------“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董,带麻于房中。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给左臂穿上袖子,腰缠麻带,头戴麻经…… 主人、主妇等人从西阶下堂,向来吊的客人拜谢)等
句子理解:“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引申: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即穿孝服的俗称,所谓“成服”就是指此而言。古时家里有了丧事,所有家庭成员按照自身与死者的关系,遵旧礼成服。
一般说来,男女孝属均身穿粗白布长袍,俗称“孝袍子”。子女孝属不缝底襟、腰间系上麻绳或麻缕,谓之“披麻戴孝”。只有姑爷穿漂白布的孝袍子,不戴孝帽。汉人大都戴口袋顶的孝帽,上边钉有小铜钱,还有棉球。长子钉一个,次子钉两个,三子钉三个,其他类推。孙子辈的在孝帽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重孙辈的在孝帽上钉粉红色棉球。无论男女,一律把青布鞋蒙上白布。如双亲均已去世,则可蒙严,若有一亲健在,就不能蒙严,露着黑色后跟,孙子、孙女则蒙红后跟。
4、展示现代葬俗内容:
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余一律采用火葬。人死后,被送往殡仪馆停放,尸体赤裸冰冻存放。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人员会在死者脚板底扎一个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尸体送到殡仪馆后,一般三天内举殡,举殡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遗体告别仪式时设置“灵堂”,灵堂四周排满花圈,花圈上挂满亲朋戚友的挽联。告别仪式开始先播放一段哀乐,悼念者默哀三分钟,之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遗体一周,瞻仰死者遗容。长子手捧死者遗照领悼念者去小礼堂开追悼会。追悼会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迹,因过于形式及劳民伤财,现已基本取消。遗照一般不用彩色,且用“炭烧瓷相”,以示永久存。举殡后“灵车”--现称“专用车”把遗体送到火葬场--俗称“大烟囱”,经大火焚烧后尸体化为灰。亲人可根据情况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树等。
5、(课堂扩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活动: 讨论:儒家文化在中国丧葬中的体现。明确:
我国的民族思想传统与丧葬文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受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各民族的丧葬方式千差万别,但透过各种丧葬方式的表层现象, 我们发现任何一种葬式, 无不打上各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儒家文化素以“一天人”、“重伦理”而著称。所谓“一天人”即认为天人本来合一, 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觉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把天看成是人的根本。天, 即自然的运动规律, 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准则, 因此反对区分我与非我, 主张消弭自然与人、物与我的内外对立。所谓“重伦理”, 即认为人对善的追求高于一切, 求真就是求善, 离开善去专求真, 最终不能得到真, 而“善”又有其特定的含义, 即“仁义礼智信”在阶级社会具体表现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 儒家文化的这两大基本特征对我国(特别是汉族)丧葬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教师小结
丧葬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复合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同其它文化一样, 一经产生, 便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天子庶民、圣贤愚顽, 皆有一死, 死的普遍性决定了丧葬文化作用的广泛性;另一方 3 面,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 丧礼作为诸礼中的大礼, 受到历代王朝的高度重视,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是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其中不无道理。
五、课后作业:周记写作-----中国丧葬文化中的“孝”。
第四篇:体育教案第6课时(精选)
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能基本记住该操第六节动作并能观察评价其他同学动作;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鉴别动作规范水平的能力。
学习内容:出升的太阳前六节的动作方法。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固定队列队型,立正、稍息和踏步走练习。
2、讲解示范游戏蚂蚁搬家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趣。
学生活动:
1、学生在老师的口令指挥下认真反复进行踏步走练习,练习中能够做到大腿高抬,手臂摆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按照游戏规则欢快地进行游戏活动,发展自己快速奔跑的能力和与同伴密切配合的优良品质。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能够记住整理运动的动作方法和路线。难
点:动作规范到位,路线清晰。
教师活动:
1、分别讲解示范已学操的比较难的动作和要点,然后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练习,练习的速度由慢到快。
2、组织学生相互间探讨练习,后进行小老师和小示范的领做和表演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口令认真反复练习。
2、积极参与老师设置要求的练习形式,并且在练习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
教师活动: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讲评,对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不好的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帮助。
组
织:四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掷远练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手臂力量和协调用力的能力。学生活动:学生能够知道练习方法要求和意义,并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并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组
织:四路横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图示略。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跳绳36根、沙包四个 课后小结:
对于操的动作学生基本能够记得,但是动作还不协调,不够到位,而且还有个别错误动作,因此还要加强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的练习,通过找出好的同学和动作不好的同学,进行相互比较,使学生知道,好的动作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还可以体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第五篇:第6课时 仓库和仓库设备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第 1 页
第6课时:仓库和自动化立体仓库
教学目的:
1、理解仓库的基本内容;
2、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讲解、巡回指导 知识点:
1、仓库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理解)
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本内容;(理解)
讲解新课
一、仓库;(1)、仓库的概念;
仓库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供贮存物品之用的建筑。仓库建筑源远流长。现代仓库更多地考虑经营上的收益而不仅为了贮存,这是同旧式仓库的区别所在。因此,现代仓库从运输周转、贮存方式和建筑设施上都重视通道的合理布置,货物的分布方式和堆积的最大高度,并配置经济有效的机械化、自动化存取设施,以提高贮存能力和工作效率。仓库由贮存物品的库房、运输传送设施(如吊车、电梯、滑梯等)、出入库房的输送管道和设备以及消防设施、管理用房等组成。仓库按所贮存物品的形态可分为贮存固体物品的、液体物品的、气体物品的和粉状物品的仓库;按贮存物品的性质可分为贮存原材料的、半成品的和成品的仓库;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单层仓库、多层仓库、圆筒形仓库。
单层仓库 适于贮存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矿石、机械产品、车辆、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第 2 页
油类、化工原料、木材及其制品等。水运码头仓库、铁路运输仓库、航空运输仓库多用单层建筑,以加快装卸速度。
多层仓库 一般贮存百货、电子器材、食品、橡胶产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品、文化用品、仪器仪表等。底层应有卸货装货场地,装卸车辆可直接进入。货物的垂直运输一般采用1.5~5吨的运货电梯。应考虑装运货手推车或铲车能开入电梯间内,以加快装卸速度。
圆筒形仓库
一般贮存散装水泥、干矿碴、粉煤灰、散装粮食、石油、煤气等气体。圆筒形仓库的建筑设计根据贮存物品的种类和进卸料方式确定。库顶、库壁和库底必须防水、防潮,库顶应设吸尘装置。为便于日常维修,要设置吊物孔、人孔(库壁设爬梯)、量仓孔和起重吊钩等。
(二)、仓库的功能;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仓库,仓库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物品,并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配备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设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贮存精密仪器的仓库,需防潮、防尘、恒温,因此,应设立空调、恒温等设备。在仓库作业时,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搬运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仓库真正起到贮存和保管的作用。
2、调节供需的功能;
创造物质的时间效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物流的这一职能是由物流系统的仓库来完成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生产和消费的连续来看,每种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产品的生产是均衡的,而消费是不均衡的,还有一些产品生产是不均衡的,而消费却是均衡不断地进行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第 3 页 的。要使生产和消费协调起来,这就需要仓库来起“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是不一样的。船舶的运输能力很大,海运船一般是万吨级,内河船舶也有几百吨至几千吨的。火车的运输能力较小,每节车皮能装运30~60t,一列火车的云量最多大几千吨。汽车的运输能力很小,一般每辆车装4~10t。他们之间的运输衔接是很苦难的,这种运输能力的差异,也是通过仓库进行调节和衔接的。
4、流通配送加工的功能;
现代仓库的功能已处在由保管型向流通型转变的过程之中,即仓库由贮存、保管货物的中心向流通、销售的中心转变。仓库不仅要有贮存、保管货物的设备,而且还要增加分拣、配套、捆绑、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设置。这样,即扩大了仓库的经营范围,提高了物质的综合利用率,又方便了消费,提高了服务质量。
5、信息传递功能;
伴随着以上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仓库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在处理仓库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务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条形码技术来提高仓储物品信息的传输速度,及时而又准确地了解仓储信息,如仓库利用水平、进出库的频率、仓库的运输情况、顾客的需求以及仓库人员的配置等。
6、产品生命周期的支持功能;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发布的物流定义: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理想逆向的流动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可见现代物流包括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过程。因此,仓储系统应对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随着强制性质量标准的贯彻和环保法规约束力度加大,如德国的托普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第 4 页
佛法(Topfer Law)就规定了制造商和配送商要负责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必然导致退货逆向物流和再循环回收等逆向物流的产生。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方向相反,是要将最终顾客持有的不合格产品、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如下图所示。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在逆向物流中仓库又承担了退货管理中心的职能,负责及时准确定位问题商品,通知所有相关方面和发现退回商品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增加预算外或抢救性收入;改进退货处理过程,控制可能发生的偏差;评估并最终改善处理绩效等。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本内容;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将毛坯、半成品、配套件或成品、工具等物料自动存取、自动检索的系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由库房、堆垛起重机、出入库运输机、控制计算机、状态检测器等部分组成,必要时还配有信息输入设备如条形码扫描器等。
库房由一些货架组成,货架之间留有巷道,巷道的多少视需要而定。一般入库和出库布置在巷道的某一端,有时也由巷道的两端入库和出库。每个巷道都有自己专有的堆垛起重机。堆垛机可采用有轨和无轨方式,巷道的长度货架的高度视厂房高度和需求而定,货架通常由一些尺寸一致的货格组成。进入高仓位的零件通常先装入标准的货箱内,然后再将货箱装入高仓位的货格中,每个货格存放的零件或货箱的重量一般不宜过重、过大。超重型零件因搬运提升困难,一般不贮存入自动化化立体仓库中。
堆垛机是一种安装了起重机的有轨或无轨小车。堆垛机上装有电动机,带动堆垛机移动和托盘的升降,一旦堆垛机找到需要的货位,就可以将零件或货箱自动推入或拉出货架堆垛机上有检测横向移动和起升高度的传感器,辩认货位的位置和高度,有时还可以阅读货箱内零件的名称以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第 5 页
及其他有关零件信息。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含意包括仓库管理自动化和入库出库的作业自动化。所谓仓库管理自动化,包括对货箱、帐目、货格及其他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入库出库的作业自动化,包括货箱零件的自动识别、自动认址、货格状态的自动检测以及堆垛机各种动作的自动控制。这就要求自动化仓库的计算机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信息的输入及预处理。包括对货箱条形码的识别,认址检测器、货格状态检测器信息的输入及预处理。
2、出入库运输机的计算机控制,从通讯监控机接受到一批作业命令以后,取出作业命令中的巷道号,完成对这些巷道数据的处理,以便控制分岔点的停止器最终实现货箱在出入库运输机上的自动分岔。
3、立体仓库的计算机管理。它是自动化立体仓库进行物资管理、帐目管理、货位管理及信息管理的中心。入库时将货箱合理分配到各个巷道作业区;出库时能按 “先进先出”的原则,或其他排队原则出库。同时还要定期地或不定期地打印报表。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总控制台的操作按钮进行运行中的动态改帐及信息修正,并判断出发生故障的巷道,及时封锁发生故障的巷道,暂停该巷道的出入库作业等。
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