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项目式设计教学实践方法研究
高校项目式设计教学实践方法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中考察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式教学实践是根据课程内容将对应的项目任务融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锻炼专业技能,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性,不成体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结合云南西翥陡坡旅游文化园的导视系统设计为教学案例,尝试探讨项目式设计教学的新方法,为高校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75144.htm
一、项目式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首先,从教学培养方案上看,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十分突出,已经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是作为一门专业必修实习课程来进行教学,教学实践内容是根据任课教师自行制定的,教学培养没有统一标准,学生技能层次差异大;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教学实践部分是通过已有案例进行分析后再设计,�@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锻炼了再设计或者设计改造的能力,但缺乏创造能力;第三,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一直采用教材加案例的模式进行讲解,并制定主题进行模拟训练,没有根据实践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了解社会平台的设计流程,对设计形式没有亲身的体验,虽然没有绝对理想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不可否定,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新的实践模式进行设计教育,以应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需要把握实践原则和相对标准化,由传统的实践的改造型实践活动,转变为创造型实践活动。这就
要求实践从设计项目的整体性出发。系统的整体性思维主张从一个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去认识局部,再综合到整体,这是分析和考察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下面以云南西翥陡坡社区白族文化园规划项目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为例,尝试探讨项目式设计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或学校提供实际项目,实景调研
在实践课程开课之前,应由教师或学校对课程制定社会项目,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西翥街道陡坡社区陡坡村白族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是经由陡坡社区委托学校规划设计的一个改造和创造型设计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实地调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详实了解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文化园位于云南南北向狭长山谷中,居住区依附于两山之间的峡道,在原有规划中,道路已经规划完成,但道路导视系统并未规划。
因此,从导视系统设计入手。首先,带领学生作详细位置标记,对引导标识的设置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测量,根据地形高度和房屋高度配合导视设计都需进行对应标记,并讲解特殊地形的设计方法;其次,考察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对设计复杂性适当加减。项目实地调研让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方法,进入设计策划阶段。
(二)教师根据项目区域划分讲解设计策划的方法
陡坡社区导视系统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休闲区和商业区导视设计。陡坡休闲区位置处于居民常住区域,应考虑人居环境的因素。人性化是导视系统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设计体验的基本要求,人性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关注人的生存发展,以人的需求为依据,以人的感受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的场所”。因此,首先提出设计疑难问题,社区中的房屋位置、横跨社区的河流、农林种植区,这三个
部分不能变更。陡坡的地理位置迫使房屋依山而建,道路分岔口较多。同时,房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参差不齐,造成视线受阻。由于限制条件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计划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移步式体验,在需要引导设计的位置做上宽高标记,以及材料名称;其次,以人体平均高度为标准,对标记的位置进行自然光照射观察,记录日照时间,使导视设计的高度和设计形式配合光线变化;最后,制定色彩方案,以色彩心理学中每种色彩给予人的体验为依据,目的为吸引视觉焦点。
西翥陡坡商业区的区域位置属于创造型规划地块,首先让学生了解商业区的规划原则,将商业区动线设计作为设计理念,设计规划从三个层次出发:第一,商业区分为三个空间,消费空间、服务空间、商品空间,商业区属于是流动式的空间,让空间互相产生序列性;第二,明确商业区的整体规划风格,根据风格确定导视系统设计所要使用的材
料和造型;第三,提取白族元素,对导视系统视觉元素的使用进行统一布局。在这一部分,学生通过商业区的设计策划,了解到项目设计不仅要考虑项目属性和委托方的设计要求,同时要考虑大众对项目的期许。除此以外,带领学生补充项目中未出现但有必要性的设计规划,比如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前往陡坡村的交通虽然便利,但进入社区之前因没有指示图造成不便,道路导视系统几乎没有设立,仅在陡坡社区入口后200米设立了一个牌坊,信息传达模糊,同时,没有社区的简介和规划图;没有明确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路,交通分区混乱。这一部分可以锻炼学生在观察和策划项目过程中学会考虑规划的整体性,在观察项目的缺失中及时提出应对策略。
三、结语
项目式教学实践方法的研究发展必然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中国对部分高校实施独立负责原则,相关
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项目式教学系统,利用企业中的社会项目资源,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检验教学成果,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的无缝连接,但并非所有的高校都能够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在短期无法实现学校和企业长期合作的阶段性中,如何应对教学实践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项目管理研究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项目管理研究
摘 要:教育部明确提出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尝试着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当中,以期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出符合教育部要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字: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管理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位居世界第四,届时中国旅游就业将排在世界第一位。这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是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又是旅游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条件比较落后
许多高校把理论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点,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点补充,显出明显的“一手硬一手软”,因而给实践教学配备的资源也不足,具体表现在校内实训室不足,校外实践费用不足等。虽然许多院校都在积极的改造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院校的旅游实践教学条件非常落后,尤其是校内实践条件,几乎没有导游模拟实训室、酒店综合实训室、旅游礼仪实训室等,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室内教师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现状上。校外实训基地也停留在表面上,几乎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
(二)教学师资不够强大,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化现状,即一部分是那些半路出家的从历史、地理、经济等专业转过来的教师,他们通过自学,对旅游专业的理论教学基本能够胜任,但是实践操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就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大多是刚从旅游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有较丰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同样缺少旅游实战经验。实践教学体系大多非常陈旧,表现为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内容不合适,没有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没有自成体系,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有效的“串联”,已经不适应现代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基本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就显得不够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考评的方式和考评的主体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动力不足,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难以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组织管理过程分析
项目管理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是指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当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管理团队的构建
项目团队是具体从事项目全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组织或群体。该项目管理团队可以由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的全体专职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班级的班委共同组成。旅游教研室主要为项目管理经理,专职教师及班委成员为项目团队成员,直接听命于项目管理经理。系主任则为项目的总经理,系内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总负责。
(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相关利益主体
1.学生。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当中,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用实践知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理论学习。
2.教师。教师也希望通过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通过跟学生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对实践教学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改进实和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学校。学校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让学生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迅速的融入单位,创造良好业绩,给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扩大学校声誉,使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更加顺利。
4.旅游企业。现在的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希望招聘的毕业生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如果毕业生在校时的实践教学搞得好,学生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到旅游企业能直接上岗,从而大大减少旅游企业的培训时间和成本,为旅游企业更快地创造更多利润。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管理目标
1.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实践教学项目包括认知模式,体验模式、模拟模式、实践模式和科研模式的五种子项目,在大学四年内完成。每一个子项目都有各自相应的子目标,要保证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就应该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目标都得以实现。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项目经理及所有项目团队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请示制度,实践期间,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另外由于管理的对象的特殊性,所以管理对象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示制度,做到不无故迟到,早退,有事请假。不能因任何原因而中途终止实践教学活动,如果实践之前有任何特殊原因要修改实践时间或者内容的,项目经理应该事先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批准后才能按修改计划进行,并及时通知项目团队其他成员。
3.确保安全
所有的项目经理、项目团队以及项目对象都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规定,实践过程中不能擅自离开团队,不能做任何与实践无关的有安全隐患的事情。不能擅自破坏实践单位的任何设施设备,必须保证每一次实践结束时项目成员一个都不能少。
(四)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的组织模式
拟采用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组织形式:直线型组织模式。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呈金字塔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中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这很适合实践教学的项目管理。
(五)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成本控制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成本主要由学生实践费用和教师的指导费用构成。学生的实践费用主要包括:(1)实践的交通费用、餐饮费、住宿费(2)实践景点的门票费(3)调酒所需的各种基酒及配套用品费用(4)模拟导游讲解所需的话筒、旗帜、导游必备药品费用(5)模拟茶艺展示所需购买茶具费用、茶叶费用及相关用品 费用(6)模拟客房的设施设备的配备费用(7)模拟餐厅的各种用具费用。教师的指导费用主要就是教师实践教学的课时费。对这些成本的控制可通过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方式来实现。
1.事先控制
事先控制是对各项实践子项目在运行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不同的实践教学子项目,其事先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也不一样。
(1)校外实践子项目
由项目经理(旅游教研室主任)提前与旅游实践景区沟通协调好相关事宜,尤其是需要发生门票的旅游实践单位,更应该做好充分的沟通,比如实践的具体时间,学生的数量,学生的门票价格,陪同教师的门票价格等,尽量降低实践的成本。交通工具可以由项目经理提前预订,确定好用车时间、车量型号、车辆价格,并付好订金,以防因旺季用车紧张而临时加价的情况发生。
(2)校内模拟实践子项目
校内模拟项目主要有校园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导游讲解、模拟客房服务与操作、模拟茶艺表演、模拟调酒等。对于这些项目在实践之前各个项目干系人提前教授学生实践项目的正确操作方法、各种实践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实践用品的使用剂量及不慎损坏实践用具、浪费实践用品的赔偿责任等,让学生充分重视实践项目,培养小心使用实践工具、节约实践用品的意识。
对实践项目成本的另一种费用教师的实践教学课时费的控制,则可以由教研室主任(项目经理)提前安排好任务,计算好费用,保证在不超过标准的范围内。项目团队事先跟项目对象(学生)讲清楚实践地点的具体情况,以防止任何因学生损坏设备而被要求赔偿的事情发生。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管理对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随时提醒安全问题,防止任何意外的发生。
(1)校外实践子项目
在学校和实践地点之间的交通工具上,提醒学生不要将头手生出窗外,不要在车厢内做各种危险动作等;不要随意触碰高星级酒店餐厅和客房的物件,以防损坏;到旅游景点则提醒学生“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或者寒冷的情况下,要注意防暑防寒及饮食卫生安全,以防各种意外的发生;在实践基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做任何违法违规的事情。
(2)校内实践子项目
校内实践子项目的控制主要是随时提醒学生小心正确使用各种实践工具,节约使用各项实践用品,注意个人安全,以防任何不必要的浪费、实践用品的损坏及意外事故的赔偿发生。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就已经发生了的对项目成本有影响的事情进行处理,以期把可能增加的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比如学生在旅游实践地点不慎破坏了公物或者实践用具被要求赔偿,而学生跟实践地点管理人员发生了争执,项目经理及团队成员则要积极与景点管理人员沟通协调,平息争执,再将要赔偿的金额降到最低。
(六)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质量保证
要保证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质量,必须从学校、项目经理、项目团队和项目对象四方面着手。学校要充分重视,把实践教学当作跟理论教学一样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对实践教学项目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项目决策的制定者,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他必须具备很强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很高的管理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和影响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管理对象(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项目团队成员要积极的配合、协助项目经理,积极主动的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项目对象必须充分重视并且积极的配合。实训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践过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实践不相关的事情,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按要求及时完成实践报告,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个实践子项目,从而确保整个实践教学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七)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的收尾工作
实践教学项目的收尾工作主要有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估,目前评估的方面主要有:学生实践教学总结大会上的发言表现、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内容、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表现的评价、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表现及同学之间的互评等。通过这些方式,项目对象(学生)和项目团队(教师)共同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找出不足并分析原因,为下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的改进和创新做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素春.建立高校课堂教学的项目管理理念[J].中国建设教育,2008:41-43
[2]戚安邦,张连营.项目管理概论.[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温秋华.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暨南大学,2009.[4]张学梅.应用型旅游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97-99.[5]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张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8).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研究方法 2002
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学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教学设计部分40分
1、基本概念20分
(1)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简述教学目标的分析过程,说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有何异同?
(3)什么是教学策略?试举出网络环境下常见的教学策略
(4)试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并举例说明
2、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3、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请选择其中一项,论述其教学设计过程10分
(1)、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的课堂组合教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的网络教学;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4)网络课程的开发
(5)专题教学(学习)网站的开发。
4、介绍你所阅读的有关教学设计的论著,并分析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情况。5
二、研究方法部分60分
5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特征是什么?5分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请选择一项有关的课题并按如下要求撰写一份研究方案15分
1)课题的陈述;
2)分析其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
3)建立有关的研究假设
4)确定研究的预期目标
5)说明采用的实验模式
7、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上述你所选择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设计一个行动研究的方案
8、设计一套关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求:15分
1)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指标项系统、权重、简单的标准说明等;
2)指标项(单指标项)不超过10项
3)说明获取权重的途径和方法;
9、学习反应信息包括几种类型?请利用S—P表分析方法,设计一项研究活动,以测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效果,要求:15分
1)说明测试的目的;
2)说明测试题目的设计方法;
3)说明教学效果的分析步骤(列出分析的项目及所利用的有关曲线或分析模型的名称)
第四篇:桥梁工程课程讨论式教学实践方法研究论文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高效实用的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受讨论方法、软硬件设施和相应规章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讨论式教学法在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合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针对工科专业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桥梁工程;问题设计;讨论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高效实用的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以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的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2-3]。
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的形成,不利于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人才培养,倡导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4-5]。
桥梁工程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文结合该校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针对工科专业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讨论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
一项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中,学生认为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占35.2% ;认为教师采用启发式的占34.8%;认为教师采用研究式的占11.1%;认为教师采用讨论式或其他的分别占12.3%和6.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师生互动性程度的评价,2.9%的学生认为课堂互动很多;19.3% 的学生认为较多;52.9% 的学生认为一般;21.5% 的学生认为偶尔;3.5%的学生认为没有。可见,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师生间缺少课内互动和交流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单向信息灌输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所厌倦,也使学生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课堂教学和大学教师在大学生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6]。
(二)课程讨论重形式、轻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课堂讨论受到重视,似乎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因为这样看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但如果无视教学内容,对没有必要展开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讨论组织不当,不仅作用有限,而且学生也缺乏兴趣参加。
(三)讨论问题设计得不够严密
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大或过小,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晰明了,课堂讨论组织得不够完善,会使学生感到
无从下手,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此外,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就会在讨论中感到无话可说,把自己置身于课堂讨论之外。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讨论形式和方法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讨论的焦点、时机、形式及方法,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把问题提出来后就任由学生自由讨论,缺乏精心组织,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地位.没有教师适时的调控和点拨,会使课堂变得无序,影响学生的理性判断,收效甚微。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改革途径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改变高校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学识、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提倡大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已学基础课程系统化,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桥梁工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很多基础课程的支撑,如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等等。要调动学生对该课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实效,必须首先将此类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在教学时也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使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课程与桥梁工程课程的联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
能独立解决问题。将基础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提高了学习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结构力学课程讲授的是简化的结构受力图式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与实际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很难将其与桥梁工程课程中的每种桥梁相联系。因此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概述中的桥梁分类时(桥梁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以及组合体系桥梁5大体系)先展示各类桥梁照片,然后绘出每种桥型的简化受力图式,再在相同位置作用竖向力,分析其支点反力和截面内力,最后强调实际的每类桥梁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各种受力结构的对应关系,使学生理解其中道理,同时也把自己原来学的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与实体桥梁工程相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课题
要提高学习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讨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教材的重点难点;实际的工程事件;结合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讨论课题,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讨论,也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工地实践经验,各种桥梁施工方法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现在网络上各种桥梁施工图片、视频很多,可选取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如较难理解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称悬臂施工法,布置题目和问题:(1)对称悬臂施工法的适用场合;(2)对称悬臂施工法的构造组成;(3)对称悬臂施工法施工工序;(4)对称悬臂施工法如何行走。推荐制作较好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带着题目自学,然后课堂组织讨论其中未理解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讨论中互帮互助,最终解决问题。
(三)各种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的综合应用
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考虑讨论的实效性,最初可以采取学生与教师讨论的方法,请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如学习委员等先参与,再带动其他学生参加,后期也可采用学生分小组自己讨论的方法,力求
满意的效果。
(四)根据实施情况,改进课堂讨论方法
由于学生已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最初的课堂讨论效果也许并不太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教师必须适时针对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做出课题和方法的调整。方法如下:一是改进课堂讨论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或学生与专家的讨论可轮换进行。二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讨论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无论选择哪种讨论方式,教师都要及时关注学生参与的范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时,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归纳小结,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归类分析,纠正错误认识,肯定合理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师在讨论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要让讨论无序和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学生尚未觉察或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对讨论中有争执的重要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三、结语
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实践中收效甚微。因此,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不仅必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庆交通大学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立足于学校工科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逐渐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课堂讨论式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同时,这一方法对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提高其学习实效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文宣,唐平,罗剑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讨型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110-113.[2]张国利.建设性论辩模式在EFL 课堂讨论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62-164.[3]叶锦韶,尹华.讨论式教学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9-10.[4]李传伟,姜子云.论有效组织大学课堂讨论的条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3):86-89.[5]吴贵栋.教师要成为课堂讨论的“舵手”[J].甘肃教育,2011(11):75.[6]王明莉.大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运用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76-178.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作者:李华
富源县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技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由于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视听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占中有重要地位,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和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①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何以产生,并揭示学习依据的心理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学习的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学习理论,基本上分为联结派和认知派,联结派基本上是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注重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其代表理论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等等。认知派是德国格式塔派的观点,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情景的了解,是认知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有:柯勒的“顿司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莱温的“场”理论等等。认知学习理论,其代表理论有:加涅的学习的层次与条件。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②。这些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在教学中常用的“发现学习”或“指导发现学习”,是指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列举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概念为基础,学生的心理过程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几个阶段。
传播理论:教学中的大量事例表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授的信息输出量,即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传播学,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研究、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等的研究,使人们对大众传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教育研究者以启示,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学的规律。所以,教学设计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他将学习分为活动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图像的(模糊经验的)学习模式、符号的(高度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三种类型,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③,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是很有启发的。首先,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它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反馈与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①②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③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认识论、教育哲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认识规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重点与全面、集体与个别的各种关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哲学无疑对教育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更直接作用的是教育哲学,到现在,五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起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文科教育、进步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新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①。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育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的科学美渗透出来,还应提倡教学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参与式”教学设计
2.1参与式教学的涵义②
“参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后逐渐形成“参与式方法”。.在《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有八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为“参加(指事业或活动)”。《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中“参与”一词的含义是“参加到里面去进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的解释是“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这些工具书的解释可知,“参与”意为“参加”(Participate in)另外还有“同别人一起干或分享某事(Partake)”等意思。
“参与式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一些国际发展组织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解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发展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性、非政府性机构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参与者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它是一种培训和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它强调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个性养成的过程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态度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倡导平等参与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围绕研讨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教学的结果,共同促进师生发展,树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2.2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点③
①②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身体一心理一精神高度投入,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让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互动性。互动性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而活动是这个课程场的载体,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互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是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3)民主性。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在交流中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教师如果有错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男生与女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5)开放性。从教室内桌凳的摆放、墙壁的布置、教师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的,气氛是活跃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参与式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6)激励性。参与式学习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这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探究。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
(7)发展性。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你努力探究了,只要你在他人的帮助下进步了,只要你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的体验,你就获得了发展。发展有快慢之分,却没有高低之分。
(8)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顿悟,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3.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有学者提出:①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③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其中,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唯一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 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据此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情感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其中,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品质。情感教学的理论是参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据。(5)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强调“做中学”,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欲知必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流行“开放教育”,其具体实施有许多与杜威的“做中学”相似。英国、日本的“开放教育”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正是在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基础上,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4、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方面:通过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智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
①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外在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和保证教学效果。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学习的热情。
(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5)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参与式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会得到提高。
(7)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2)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评价体制也影响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对参与式教学的结果还不能做出标准的评价。
(3)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验。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生动”,远离实效性的情形。
(4)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形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有的教师由于对问题、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2]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3]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6]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