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向音乐感受与情感熏染的罗马大道
小 学 音 乐
实
践
课
教
案
内容:(通向音乐感受与情感熏染的罗马大道讲座)指教:倪琼华 单位:富阳试验小学
开课日期:2007年5月16日 开课地点:本校舞蹈教室
开课范围:富阳市骨干教师及音乐教研员
通向音乐感受与情感熏染的罗马大道
富阳实验小学 倪琼华
一、主题诠释
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课堂组织、研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并采取多样化的欣赏聆听手段,在许多一线音乐教师的不断探索与追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功。
小学音乐新课标在“感受与鉴赏”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感受与鉴赏”这方面许多教师也是花了不少心思,亮起了一道道动人的风景线,为更好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操作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本意是为了能让学生整确听懂音乐,可在执教过程中却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强化欣赏”——不厌其烦运用激励语言、不乏赞美褒奖之词,或是用课件刻意制造优美的学习场景,营造出的“热闹非凡”教学气氛等,殊不知,课堂激励褒扬语言太多,往往成为“闲言碎语”,学生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课件太过丰富张扬,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到有效的学习中来,其效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课堂上的这些教学行为,导致学生不明白音乐的真正内容,破坏了学生赏听的完整性,从根本上忽略了“完整欣赏”对学生的促进意义。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完整的音乐欣赏,便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事倍功半:是谁破坏了音乐的意境之美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笔者也曾入过同样的误区:仅仅凭着对课标和教材目标的简单认识,自以为对新课程有很深的理解了;在学习了几堂观摩课后,总认为自己对教学技能掌握不少、课堂调控成竹在胸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自告奋勇地开设了一节音乐欣赏课。那是执教《森林的歌声》一课,课前我也曾细读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细细思索并认真做好了完整详实的执教预案。为了能使孩子们对欣赏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营造出更为积极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我还特意花了很多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森林的歌声》教材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能听辩乐曲中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以及演奏的乐器„„”本着这一点我便认为在欣赏时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听懂音乐。因此在聆听前我就对作品向学生作了大量的介绍:“这是一首由森林小动物的鸣叫声组成的歌曲,乐曲优美动听,是运用各种乐器来演绎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在聆听期间我既运用各种图片,又动用肢体语言和自认为“必要”的补充介绍,唯恐语言不到位,学生不能全面感受。在两遍结束后,我便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的小耳朵,你们听出了有多少种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我以为经过我刚才的一番“努力”,此刻他们应该会争先恐后着回答,没想到学生一脸茫然,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你听出了哪几种小动物在歌唱啊?”我问一学生。谁知他摸摸头,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老师,我„„没听清楚。”“怎么会没听清楚,刚才我都用手势比划了?”我心想。眼看其他人也没反应,只好说我们再听一遍,这次我还特地在关键处停了一下音乐,并用大段语言和手势的辅助来描述音乐形象,以强化学生的“听后感”,我找了一个平时发言还算积极的学生,不料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奔出一句话:“嗯„„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又好像不是„„我也不清楚?”顿时我也傻了眼,随即迭生出了无奈与近似歇斯底里的索问:你们怎么还没听清楚啊?老师都播放了好多遍了,已经很明确了啊!„„最后只好接着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最终没有完成预期目标,整堂课都在无奈反复的听赏中以失败结束„„
三、案例分析
是非成败:个中得失细细长
课后回忆课堂中失败尴尬的情景,我不禁沉思起来:本想让学生在精美课件的欣赏中,在激情高涨的气氛中,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和手势的辅助下,能尽快了解音乐,听懂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达成欣赏的目的,培养学生欣赏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可是,整堂课都是我一个人奔上忙下,竭尽所能调动孩子们参与,结果是我忙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学生热闹背后隐藏了如此的冷漠和茫然!
细细想来,在这堂课上我看似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可是在听听停停、说说看看的过程中,已经把作品折腾得七零八碎,导致了学生始终无法建立对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干扰了学生赏听音乐的完整性。归结起来,《森林的歌声》欣赏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教师的指导多了,学生的聆听少了
在这堂音乐欣赏课中,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我生怕学生难以听懂理解老师的要求和引导,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讲解、引导、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哪知道,孩子们的积极性是调动起来的,可是更多是的随潮流般的“一边倒”的宣泄而没有真正的聆听、欣赏和理解。或者说是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指导“踏步走”,而缺少了可贵的课堂细细聆听欣赏的时间,到真正需要学生理解反馈表达的时候,显得一无所知了。教学的激情多了,学习的静思少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所具有的是高涨热烈的教学激情,一味地加大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而对学生的聆听、欣赏和理解的关注却不够,给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少了,缜密思维的空间窄了,学生听不出效果、欣赏不到音乐所表达的蕴意从这个角度思考分析,也是可以想象的。欣赏的手段多了,感受的时间少了
在教学组织中,为了能使学生加深欣赏的力度,理解音乐表达的丰富蕴意,我采用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如精美的课件观看,丰富的语言表达,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钢琴弹唱欣赏等等,可谓能够使用的“武器”我都毫不保留地用上了。但是课堂效果的变味让我大跌眼镜,不知所措。仔细想来,我越是用上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占挤学生的时间越长,学生感受内化的时间也就越少,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感知感悟,又何来良好的课堂效果!知识的分解多了,意境的完整少了
欣赏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了分解剖析,其本意是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欣赏曲目,听懂乐曲,加深感悟理解。殊不知,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做法,如果调度不当,往往会发生“走火入魔”的现象,出现事与愿违的令人惘然的结果来,因为,分解剖析知识板块,对音乐欣赏来说,实际是割裂了音乐的整体之美,破坏了音乐整体意境,如果没有非常好的课堂调度能力,对此往往是行不通甚至是十分危险的!因而,出现的尴尬失败的课堂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
四、问题讨论
会拨迷雾:如何促使学生更好地赏听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小学音乐教学重要的知识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赏”和“听”。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赏听,是不可能获得音乐审美的,也不可能明白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安逸,宁静,轻松的欣赏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赏听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鉴赏音乐的能力,自然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话题。
五、教学反思:
完整之美:而今迈步从头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而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带领的作用。《森林的歌声》一课原本想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对学生的赏听时有所帮助,获得准确的音乐审美体验,结果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局面。究其原因其根本还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不知道给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认真聆听、体验音乐之美,只知道自己一味的调动和激励。吃一堑,长一智,从这堂课的反思中,我也正确认识到重视音乐完整欣赏的重要与必要了,而且,为了能有效达成这个课堂目标,应该可以从下述途径入手,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欣赏之美,培养起有效欣赏的综合能力。
应重视音乐作品的完整意境之美
任何艺术品都具有完整性,任何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音乐的赏析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理性的分析,把音乐肢体从乐句,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各方面进行“大卸八块”,而忽略了完整的作品才具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一音乐审美原则。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音乐作品实际、根据音乐作品表达的整体意境之美,来进行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分解的,我们可以分块剖析;不能分块的,必须要保持作品完整性之美,更不能破坏作品的完整意境之美。
应保证音乐欣赏的完整和谐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音乐的魅力来自于情感交流的和谐与融洽。音乐课堂中具有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比如有师生之间、师生与作品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在欣赏时,最重要的是追求师生与作品之间的和谐完美——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理解音乐的情感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自然地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诚然,必要的讲解也是不能少,但也要注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音乐本身,因为好的音乐作品是“听出来”,“唱出来”,“奏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用课件“演”出来的。正如黑格尔所说:“使一切有教养的人或是无教养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凡是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蔽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
应关注学生欣赏的完整感受之美
对于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要指导学生像欣赏别的艺术作品那样,追求艺术欣赏的完整完美的感受,即对整个艺术作品的具体、圆融、完整、充实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享受,不能聆听到音乐作品的哪句旋律、哪段乐曲或者是哪些节奏韵律等就要求学生强为感悟、生硬地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因为这样的欣赏和表达是欠缺不完整的,是片面孤单的,是狭隘单调的。
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表达出整体的感觉和领悟,甚至有时可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悟,表达是既可允许学生通过语言传输意蕴,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肢体语言、节奏态势等来传输,不必拘泥于某一表达方式。
应调动师生探究的完整协调之美
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需要师生共同的艺术审美眼光去寻找,需要师生共同的艺术审美探究去发现、去挖掘。因此,在这个共同探究寻找、发现挖掘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完整协调,不能打破师生之间和谐平等、共同追求的境界,更不能破坏师生彼此的心灵感应和灵感互通的静谧甜美的氛围,因为,对艺术的欣赏就是需要一种静静的感觉,一种甜甜的享受,一种心灵与作品内涵之间的互通互流的感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树立正确艺术审美的意识,也要认真探索正确进行艺术审美的方式。
在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明确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音乐欣赏审美享受;其次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探究的完美进行的协调配合,既有教师正确的引导,也有孩子们积极认真的理解,不能顾此失彼,左右失调;再次,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探究的完整协调,展现师生合作学习欣赏之美,还需要教师课前对教材的熟悉和精心的预设编排,全面考虑课堂行为的发展;最后,尽力完善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坚决摒弃多余话语和无用的废话,合理使用激励语言等。
综上所述,对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认识“完整欣赏”有着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意义,它对学生的意义不仅在课堂教学的完整完美完善的程度上,还应体现在学生发展成长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以后的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安静,轻松、自由的环境下畅游“音乐之旅”,充分、全面的领略音乐所表达的意义,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以便真正理解音乐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
这样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篇:运用情感纽带 感受音乐魅力
运用情感纽带 感受音乐魅力
——初探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秦红莉
(三门峡市东风小学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首先分析了情感体验与音乐欣赏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认为可以从拓展音乐时空感知多种情境、视情境教学的不同引发真实情感、借助联想创造诱发心中美感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 情境 联想创造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是一门最擅长于抒发感情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人类通用语言——心灵之声。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交流。一则,要通过音乐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并“使之爆发出火花”,达成审美教育的目的。再则,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忽视情感性的音乐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且是对其音乐兴趣的扼杀。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情感进一步发展和变化。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应该如何运用情感这一特殊纽带,引导学生打开心灵之窗,感受音乐美的魅力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拓展音乐时空,感知多种情感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对学校四、五、六年级学生作了一番有关音乐喜好的调查。从中不难发现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的歌都抱以“一般”的态度,同时“令人讨厌”这一项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另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对于课外的各类通俗、流行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也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那么应该选择哪些音乐呢?首先,作品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作品应该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并且贴近小学生的表现能力,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定期进行音乐展示,这样可以防止那些无意义音乐作品的侵入。
二、重视情境教学,引发真实情感
从字面理解,情境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绪、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世界。从另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因此,情景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情境的设置包括学习环境和组织教学的情境创设两方面。环境设置就是布置一个特殊的音乐教室,可以张贴各类音乐图片、音符,放置各种头饰、打击乐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定的音乐情境。组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安定情绪,进而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感受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感受情境主要是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者多媒体精彩直观的画面为切入口,在教师引导下,来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时,教师通过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联想: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小鸟在树上唱歌„„使学生迸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拓展情境,引起情感升华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在情感投入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
(四)转化情境,达到情理合一
伍德曾说过:“音乐能使人们沟通思想,联系感情,改进德行;它能把人们带到更高更美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懂得转化情境,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转化中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三、借助联想创造,诱发心中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入其中,诱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这就是联想法。它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音画”展开联想。
由情入手,注重思维,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已成为音乐教学的主流理念。音乐教学绝不仅仅是靠一张嘴和一台录音机,它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用情感去浇灌、去融合,奇迹往往诞生于其中。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也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然而,无论是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还是新生代在特殊发展年代给我们造成的危机,都对我们音乐教育者提出警告: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课题新方法,是我们面对时代的筹码。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音乐感受与欣赏
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创造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教学中,应该将他们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要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础,如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里头包括唱歌和演奏,也包括相关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和感知的培养,把这些音乐各个学习领域,有机的联合起来,就叫做一种核心的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做到全面认识感受它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型。在曲目安排上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而在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要求上,也应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如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介绍等,这类教学一定要直观,例如,实物、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电脑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对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但更多的音乐要素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中,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它们,区别地认识它们,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第四篇:音乐色彩与情感教案
音乐色彩与情感
一、教材分析
色彩不仅是艺术领域中的问题,也是科学问题。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颜色,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对色彩的认识。色彩寄予艺术家浪漫与梦幻的幻想,或是忠实的表现出现实的世界。而科学家们根据色彩探索着它的来源,研究着光的神秘。心理学家从色彩中剖析人的内心世界,追寻人性的深处。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既充满了理性也富有感性的一面。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他唤起人的丰富联想。并且色彩也能直接反映出人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在艺术的领域,音乐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同样,音乐也能用色彩来描绘表达人们的情感。本节课让音乐与美术结合,学习了解光的规律、三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与颜料的三原色,色彩的对比调和。通过实验和个性化的创作,亲身体验色彩的魅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非常单纯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的年龄。他们对于色彩非常敏感,有时能创作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我们通过这个课时的学习,带领他们正确认识色彩,并引导启发他们对于音乐中色彩的感悟。让艺术不仅限于美术,而是多方位的结合,这样对学生以后的艺术学习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色彩之间的变化,了解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两大特性。过程与方法:学习了解色相明度饱和度后完成一张用色彩表达音乐的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色彩,学习色彩,运用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绪或感觉。
四、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色彩的三要素,体会作品通过色彩表达了哪些情绪。难点:怎样将色彩关系在作品中运用。
五、教学材料
水彩,水粉,油画棒,蜡笔,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同学们在两分钟之内分为5-6个小组。(如果要使用水粉颜料的话)
二、引入
之前的几节课我们寻找了奇妙的点,体会了线的韵律,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
下面的魅力。要说到面,最直观的就是大块的色彩,而色彩的奇妙不仅限于美术。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两幅画,然后老师会放两段音乐,大家来说一说哪副画更适合哪段音乐。
(播放第一段音乐)(约1分钟)
好,大家觉得刚才哪段音乐适合哪张画呢?
对第一张,那么有谁能说说为什么觉得第一张合适吗?
(暖色为主,高纯度,高明度,对比色对比)画面给人感觉兴奋,热烈【PPT展示文字】 那么接下来再听听看第二段音乐。(播放第二段音乐)(约1分钟)
这段音乐更适合那张图呢,对第二章。根据第一张图的原因,说说看这张图和音乐有哪些契合点?
给人感觉忧伤,深沉。
为什么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色彩的基本知识中可以解答。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中线的上半部分我们将其称为暖色,下半部分为冷色。
暖色给人能带给人温暖、热情、喜庆等气氛的色彩。而冷色则是能带给人冰凉、清爽、安宁等感觉的色彩
纯度,就是色彩的饱和程度。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对比色。色轮上15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的两色即为对比色。那么有对比色就有相邻色。相邻色的运用不像对比色那样强烈,而是对画面的同调起了协调作用。
而色相,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的相貌。
上面这些我们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
即色相明度纯度。
在学会了色彩基本知识之后我们来巩固一下大家说说看第二张画有哪些特点。(冷色为主,低纯度,低明度,相邻色对比)
当然在一幅画中,除了色彩也绝不能忘记线条和形状的重要。比如之前的两幅画,线条也有给人不同的感受。
硬直的线条和尖锐的形状容易给人更加兴奋的感受,而平滑的线条则是沉稳宁静。
不同形状能使色彩对比或者是强烈、柔和,或者是紧张、放松。
我们来看一些形状与音乐的联想。
下面我们来看几组范例
大家想一想
低音可以联想于比较_____的色彩。 高音可以联想于比较_____的色彩。
尖锐的高音可以联想于纯度__明度__的色彩。好,接下来就请大家根据喜欢的音乐完成一幅色彩的作品。也可以根据老师之前举例的音乐进行创作。
作业布置
完成一幅以音乐喂主题的色彩作品。
课后小结
第五篇: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崇敬,最早的乐器都是在模仿着自然界的声音。用声音去描写自然,让人去感受自然,即使那自然的风光并不在眼前,你却能用音乐去勾绘一副自然的图画。
音乐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开始带入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通过音乐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将音乐赋予意义。能让听到的人感受到作者潜藏于声音组合中的思想。
最初的音乐不论东西方,大多都是宗教音乐,用音乐去描写大自然的伟大。用音乐表现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宗教精神的阐述。
譬如道教音乐,用着简单的乐器,奏出一曲空灵之感的声音,是道教对于自然的理解。有一种超脱于人世的豁达,但又有一种肃穆,希望通过音乐让人洗净尘垢,对于人世间有一次新的体会。这是道教音乐在表示自己对于宗教理解的阐述:出世而又入世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大多是在玩弄着各种技巧,用各种声音组合而成。华丽的技巧下,掩盖的是意境与情感的缺失。只有听到歌词,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样的目的,用人声唱出的歌词掩盖的是乐曲本身缺少的感动,歌词的直白也破坏了音乐的美。
回归到本真,一切音乐源自自然。用自然之声表现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好的音乐不是用乐器去堆砌各种声音,而是让人能从声音中听到感动,让你油然生出一种感悟,你能听到作者的思想,领会到他的精神追求。
就自己的观点,表达悲伤的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不需要歌词直白的表达,只要有着旋律。听着听着你就能感受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围绕着你的一种悲伤。好的音乐打动人心,歌词只会粗暴的破坏掉这种悲伤的气氛,好像你本来在听着一个女孩在缓缓述说她的故事,却突然变成个怨妇大声嚷嚷着:“我恨你,你去死吧”。
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气氛,淡淡的萦绕着悲伤的气氛,而不是被直白的表述给破坏,那样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还有不满,那样的音乐不该被冠以悲伤之名。
久石让的音乐便是用着乐器去演奏一曲曲的真正的音乐,虽然它不过是电影中的一曲配乐,但只有它才能展现影片中人物各自的特点与经历,用音乐去展示电影画面与旁白都不能展示的内心世界,影片中主角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别人的约束,任自己自由自在的畅想飞翔。最喜欢的一段莫过于《红猪》中波鲁克驾驶着飞机在云层之上自由飞翔的配乐,欢快、明亮的曲调让我们也能领会到波鲁克在空中畅游时感受到的自由。而这不是电影画面简单的在云层中飞上飞下能表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