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音乐竞赛体会)
浅谈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丰收时节,迎来了湖南省第四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竞赛活动,我有幸到现场进行观摩和学习。在短暂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一十七节中小学音乐课,以及听到了专家的讲评,这些都让我收获甚多,受益匪浅。在此,结合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与现阶段自己的音乐教学,针对在课堂中怎样行之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我的印象中,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对于一周一次的音乐课,可谓是翘首期盼。由于教学缺乏有效性,我们的学生往往钟情于流行歌曲的听与唱。怎么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有效”的?湖南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薛晖老师在点评中就说过这样一句:“要唱学生喜欢的,有音乐性的。”所以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关键是:“关注学生”。
在“新课程新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总的来说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怎样学才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哪些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哪些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情感变化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些都是有效的进行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创设情境要新颖
教学情境,不仅能让人回味、体验真实生活中的情趣,而且使人产生与情境相对应的情绪,从而激活人的思维。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听到对应的音乐,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等要素会更加敏感,音乐情境能“逼使”人去思考音乐与情境的联系、思考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来自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的彭大卫老师的《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节课中,以一身土家人着装,土家语向学生问好作为上课的开端,让人眼前一亮。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内容第二单元第四课《街舞》一课中,在同学们欣赏完老师的一段激情四射的街舞之后,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激发起来了。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故事或谜语情境、实物模拟情境、视屏或画面情境、声音或音乐情境、问题或对话情境、活动情境等,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更准确的选择有新意的情境,让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进入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方法要恰当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其教学方法也是有多样形式的。
歌唱教学方法有听唱法、视唱法、还可由教师范唱范奏,并运用图片、教具及手势提示辅导学生唱好歌。如胡老师的《西风的话》中,歌词容易但歌谱有难度,学生能唱好歌词但却不熟悉歌谱,所以可以如果直接引入到歌词的演唱,重点放在声音的处理和情绪的表达会更好。器乐教学要避免机械枯燥的练习,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形象。彭老师在“司刀、铜铃”乐器教学中,给学生的跳了一段用“司刀、铜铃”表演的舞蹈,这样把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离学生们很远的乐器进行简单易懂又生动化,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欣赏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还可以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黎老师的《月光》中,在主题三的聆听中,请学生用颜色与图画来描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用黑色:表示力量与冲击力:有的用金黄色表示怒火中燃烧,用上行的波浪线表示音乐情绪的高涨。这样让学生自主展开丰富的想像力,更容易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利于音乐素质的提高。
在学法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的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师要做的有如下几点:
(一)尽量将最美的音乐奉献给学生,在美的音乐的长期浸润中,使学生爱上音乐,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形成师生平等的意识,搭建学生自由表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
(三)设计有争议的音乐问题,以引发学生不同意见的争论,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体验,解决音乐学习的问题。
(四)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的萌芽,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切入加以激励、培养。
开展活动要精彩
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
这一次的竞赛课中,最前沿的音乐教学理念我认为都贯穿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中,总结了一下活动的形式真是丰富多采:有聆听、感受活动,有实践、体验活动,有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活动,有游戏、竞赛活动,有尝试、探究活动,有表演、创造活动等。有的创设的很成功,形成了一个个的“高潮”,不仅让在座的教师与评委拍手喝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老师的《街舞》教学中,选两名同学来进行“比拼”,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将街舞的基本动作和平常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做得像模像样,跟随音乐自由发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解放,感受街舞自由奔放的乐趣,不失为一种成功活动的榜样。所以我认为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关注音乐的美;
(二)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三)活动的设计要有艺术性、趣味性,活动的难度要有智力挑战的意义;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课,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只有让音乐教学中有“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的轻松,觉得学习真有意思,同时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性,让学生多体验多表达,才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
第二篇: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音乐新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把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教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
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一、从“教”与“授”转型为“探”与“究”
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教者”的形象,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知识,“教师”、“教书”、“授课”这些词语,一方面显示了长久以来的课堂状态,一方面则又使这种思想得以根深蒂固的延续。其实这种“行为主义”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当作了灌输的对象。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便始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题,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从教师那学音乐”的思想意识。实际上,这
种课堂教学是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的能力。
随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确立,音乐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创新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研究现代教学理论,要研究现代教学方法,要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要具备创造性。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活动中去听辨,去体验,去感受,去思维,去理解,去表现,去学习,去创造。以“灌输”型转为“探究”体验型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学生自主的探究探讨音乐,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创新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巧妙运用旁类学科知识,感知音乐魅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我们常说:教学有方,但无定方,贵在有效。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势,对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要明确、借鉴
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形式,目的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传授其他学科知识,或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由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关键词”,是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让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才会和我们一起“动”,这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曾经有学生透露,越是听到悲伤的音乐,越是想偷着乐。这句内心的表白,表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只是听听、唱唱而已,不知道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是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两阶段中最能深入审美主体心灵的审美过程。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毫无疑问,音乐课堂教学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还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广泛涉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音乐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将乐二中
汤秋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被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可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农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很少,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差异性过大。这些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课改工作的成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的经历中感受真、善、美,鉴别假、恶、丑。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1、重视体验的独特性。同样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如,在欣赏八年级级音乐《辛德勒的名单》时,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说:“感觉很悲惨,凄美。”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如果立即将所谓的“正确答案”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就停止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急性的“仲裁”都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熄灭想象创造的火化,通过学生体验后得到理解,会在学生的脑子里扎根,那比按照教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重复千百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所取得东西更有价值,因为想象创造的欲望是生命最有亮度的颜色。
2、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 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 是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音乐内函。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如,在学生唱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可结合彝族人民的竹竿舞进行教学,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把快乐的体验转化为优美的歌声,自然而然地把歌曲中特有的节奏演唱出来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 地参与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课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而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的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在以往的音乐课中,节奏练习只是把音乐作品的典型节奏摘出来,让学生聆听教师 拍出的音响效果,学生模仿,学会拍节奏,这样学生往往感到枯燥呆板。对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如:成方圆等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一首打击乐曲,这首乐曲没有使用一件整改的打击乐曲,而是用一些厨具:锅、碗、瓢、盆、菜刀、铲„„菜刀切菜的嚓嚓声,铲子炒菜铲锅的声音„„这些自然的声音,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创造,组成了优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学生欣赏完后,深受启发,教师再及时引导,讲解有关知识,总结规律,播放教材上的乐曲让学生拍出节奏。通过集体,分组,个人多种形式反复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节奏的要领,通过个别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堂掌握。接着出示画有闪电、雷鸣、风、下雨的自然情景。作为课下作业,每四人一小组,商量寻找材料。创作节奏类型到课堂中进行表演。用什么节奏类型来表现出刮风、闪电、雷鸣、雨的过程呢?这就把学生从课堂中。成为被灌注知识的袋子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 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会学。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科学方法呢?比如舞蹈的教学,我按类型施教,同类舞蹈选取典型进行解剖,让学生学习动作,把握要领找出规律,熟练以后再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同类舞蹈的跳法。如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特点粗犷、豪放、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草原的宽广辽阔,同时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性格。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硬腕、硬肩、骑马、扬鞭、挤奶的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如讲硬腕时,应该四指并拢,大拇指与手掌垂直成九十度角,手心向下胳膊伸直,手臂带动顶手腕一上一下,就像雄鹰在天上飞翔。教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要领,示范准确、到位,有利于学生模范。非专业音乐教师可通过DVD学习各类舞蹈,然后在课堂中直观地、面对面地给学生表演,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边歌边舞,也可以自由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分成小组讨论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基本规律掌握后,学生就能随心所欲地跳出蒙古族舞蹈。
3.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
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反应速度快,愿意表现自己.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要采取“以动制动”的教法,巧妙的指出他们的高声喊唱、气壮如牛、但不注意音准,甚至跑调的毛病,鼓励他们演唱.舞蹈规范到位.对“抑郁型”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的心理,充分肯定他们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音乐课上唱歌不张口,跳舞不动手,多次谈心无济于事,但有一次讲到中国京剧时,她竟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好几个问题,我带领同学们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哽咽着说:“京剧是我妈妈闲暇时的最爱,我时常听到妈妈在哼唱京剧,她也给我讲过一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可是我妈妈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通过这次与她的交流,从此她放下思想包袱,在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课堂上也活跃起来。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容易入心入脑,感染力强。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肤浅的、表层的,感染力很薄弱,弄得不好还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抵触、抗拒的态度。“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将教 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变老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习惯。因此,创造愉快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具体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三、扩展音乐课堂,鼓励学生探究音乐
探究是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探究学习是生从未知到已知自主探求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探究性学习有五个要素:
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
2、收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
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探究的结果。
要完成探究过程,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音乐课堂,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40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八年级音乐里的《唱脸谱》,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有关京剧方面的资料,可以上图书馆,阅览室、走访戏迷、戏剧观察等形式去了解,等到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等到班上交流时,我不由惊呆了,没想到这些学生做的这么棒。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京剧的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了“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从而鼓舞着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四、促成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共同的目的在一起,相互协调的一种学习发式,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运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1、明确合作任务。要使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每个成员个人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具有方向感、责任感。
2、科学合理分组。目前,课堂上合作小组基本为四人、六人等,都是根据座位就近组织,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度不均,这样的分组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 作用。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根据合作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让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类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另外,各组的小组长要选择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学生担任。
3、把握合作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如,当学生自主学会吹奏某首乐曲后,他们就有了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曲子的愿望。这时,教师可让他们自行合作创编。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并通过个人的努力无法得以解决时;三是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有些歌乐曲在创编表现方面需要分工完成,小组合作就成了最佳的学习的方式。
4、及时调控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和指导,如学生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秩序的好坏、合作中的出现困难等。合作学习不应将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教师也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学音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学习方式以外,还有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单一地,形式化地使用某种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课的具体的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农村音乐教师作为策划者、引导者更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究、相互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会“学习音乐”的人。
第四篇: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其全新的教材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的确实人耳目一新,但基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所限,新课改理念如何落实,仍使人感到有些困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今年我校05级新生使用新课标化学教材,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所有施教者是一新生事物,同时也是对老教材教学理念的一种冲击。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困惑谈几点感受:
一.感悟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性质
新课标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与老教材《化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思想相吻合,所不同的是人本思想更为明显。同时新高中化学课程又提出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区别于老大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培养,又使其内涵进一步拓深。
二.感悟新课程理念的进步
新教材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这一人文思想在原有教学大纲中是不曾提出的,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人本原则。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样避免了只依靠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是新课程人性化的另一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教学功能体现,对教师再教育只字未提,而新课程标准中却明确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新课程对受教者和施教者双方素质的全面提高同等重视,因为高师出高徒。
三.感悟新教材全新的设计思想
原有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是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交替排列。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理论提供学习素材,同时又为理论提供应用素材。这一编排顺序是老教材最成功的一点,但仔细分析这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不足。而新教材分模块学习,每一模块内部都有一清晰的学习主线,比如,《化学》1(必修)以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将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理论知识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教给学生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怎样的程序探究物质的性质。同时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例如,《海洋中的化学元素》一节,因为镁、溴等元素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性质,同时还要学习它们的提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与用相结合,使化学走入社会、贴近生产,提高学习兴趣。整册教材教学思想非常明显,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方法和探究事物的思想。同时使学生在过程中认识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了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了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编排思想避免了单纯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
四.几点困惑
困惑一.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高考到底怎样考?对所有任课教师而言,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对大数农村中学而言,评价教师、评价学校,高考升学率仍是一个重要指标。怎样将新课标教学与高考有机地结合,笔者及广大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同时也在孜孜探索。
困惑二.因为教材的相关内容是建立应用基础之上的,某些内容原有教材是重要知识点,而新教材没有,我们讲不讲?从另一角度考虑,在该册教材没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后续教材中是否还能出现,现在我们是否需要补充?
困惑三.根据现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时数,以及现有教材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颇有一定的难度,总有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感觉。同时也感觉到在限定课时数内,学生学的情况如何,老师心里没底。
困惑四.新课程安排了较多活动.∙探究课、试验∙观察、资料搜索等内容,从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资源配备而言,有点理想化。毕竟农村中学经济条件较差,教学资源配备不够完善,所以有些课或有些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很难起到预期效果或很难按新教材思想实施,相关活动及内容我们应怎样处理?
困惑五.新一轮课程改革虽已全面实施,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教师却仍按老教材的思想和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节的教学中,主体思路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完成-2价、0价、+4价、+6价等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了解二氧化硫和硫酸相关性质。然而有很多的教师却不能把握这一思想,将该部分内容拆解为二氧化硫、硫酸两块进行讲授。在教材中对硫酸的介绍只有三行文字,而有的老师却能讲授一节课,显然对新课改观念理解不深,同时明确说明对初中教材了解不够到位。教师的观念应如何尽快转变,我们困惑。
五.应对策略
新课改在全省已全面展开,无论我们习惯不习惯,接受不接受,它总要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实施和运行。笔者认为,对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做到下几点:
1.不应墨守陈规、抱残守旧,而应加强学习、积极探索,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吃透新教材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课改探索的排头兵。
首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尽可能的理解透新课程理念和性质,对各部分内容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在教学实施中做到既不偏离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思想吃透、用活。
其次,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不仅是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而且是整个阶段本学科体体系所有教材,比如,对化学学科而言,在高一上学期,不能仅限于研究《化学》1(必修),而应将所有高中各模块教材全部研究透,研究透各模块的设计思想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就是理清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脉络,授课过程中才能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讲,那些不需要讲,以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教学进度。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对于新课程理论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只限于写几百字的读书笔记,写几百字的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多外出学习,多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作报告、谈感受,加强交流。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更新知识。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范例。但目前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和农村中学的设施配备,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和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的兴趣。校本课程教材在编写时,要有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或信息等;同时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校本辅导资料的开发要做到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同时习题在开发时,要注意题型尽可能的要新。并且思考题、讨论题和开放性题目都要有一定的比例;要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有助于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新理念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新理念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被广泛采用,自1961年起专门成立了“奥尔夫研究所”,通过他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使奥尔夫教学流传世界各国,在 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它的思想观念是以节奏为基础的创造性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强调:“这体系绝不是单纯音乐形式,它是运动、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与者”。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挖掘和培养人多种生存必要要素,如自信心、创造力等。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和社会性,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园里的音乐来讲,首要任务是为更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高深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建构式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建构式探究课程。我园建构式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一、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让幼儿用身体做乐器,这是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又有趣味的方式,例如:歌曲《一只哈巴狗》,在幼儿熟练用节奏型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捻指、拍手、跺脚等方式加强节奏的训练。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感,并且幼儿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对歌曲的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更易令幼儿感受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二、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主观性发展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来看,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结果可能是幼稚、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的探索精神。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小朋友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小朋友红着脸说:“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瑶瑶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盈盈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扬扬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乐乐说沙棰是鸡腿,程扬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例如在《走小路》活动中,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节奏。形式主要是用嘴、手、脚,发出的不同声音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表现音乐,有的幼儿用手指弹脸发出声响,有的打响指等;也有的用弹舌来表现,虽然有些幼儿表现音乐方式不明显,但是极富想象力、创造力,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不仅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四、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对幼儿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会听到很多世界名曲,如《狮王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欢乐颂》等;以往我们对音乐理论的知识,不会讲给幼儿,毕竟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的接触;例如:卡农。卡农的意思书面解释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个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进行,用这种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轮唱曲即卡农曲的一种。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这种乐曲的特点,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每一组拉成一圆圈,选择幼儿熟悉的歌曲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一个圆圈先开始顺时针转动并歌唱,第二句开头和第二个圆圈的幼儿一起唱,第二个圆圈的幼儿唱的同时也开始转动,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圆圈进行,当歌曲唱完时,幼儿会发现第一个开始转动的圆先停下来了,然后再是第二个圆、第三、第四、第五个圆停下来,通过反复不同花样地进行,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卡农曲的形式,欣赏卡农曲的音乐,引导幼儿理解卡农的音乐感觉;在各项活动中不断挖掘幼儿创造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在所有创编活动中,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所有幼儿都会投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空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该起到启蒙者的作用,鼓励幼儿的点滴新颖想法和独特见解,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把幼儿音乐教育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