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

时间:2019-05-12 06: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

第一篇: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

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论文摘要: 中国大学一定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所培养的学生理应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利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厚资源,采用学游结合、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以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件富有远见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为案例,对大学生游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审视,以期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儒学;寻根之旅;本根教育;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使命。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成为当代先进文化及文化强国的合格建设者,是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中国高等院校一定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国的大学生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得到熏陶和滋养。培养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高等院校肩负的神圣职责。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分看重知识教育的工具价值,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轻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堪忧,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不容乐观。仅就大学生而言,有的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和认同,对中华优秀文化缺乏起码的温情和敬意,有的则对真善美的价值缺乏执著与追求,甚至不知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道理。这种无根的教育已成为困扰当代教育的难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此灿烂辉煌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26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基石,民族文化也理应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宝贵资源。一个人只有耳濡目染,深切了解和感知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会真正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当今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中外文化全面交流的崭新时代,难免会出现种种思想混乱现象。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固其本根,给予充足的精神营养,就难以使他们成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栋梁。

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己任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认真研究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工程师的有效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典籍,加深国学修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学校特别强调继承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鼓励和要求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树立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同时促使学生立足现实,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紧紧联结在一起。“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作为该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策划的系列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一,就是该校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西有泰岳、东临沧海、北有黄河、南有圣人的齐鲁大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鲁国故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誉。前往齐鲁大地修学,漫步“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之圣迹,就地聆听儒学名师教诲,探寻儒家文化之源流,必将得到不少教益和启示。几经切磋琢磨,反复酝酿和论证,“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于2011年7月初顺利成行。寻根之旅的核心成员是来自学校各个院系22名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或是选修过《论语讲读》和《孟子讲读》课程,或是参加学校“人文知识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对孔子、孟子及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多数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寻根团队也包括25名来自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探寻儒学源头活水,滋养学生人文情怀

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然而,追根溯源,其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正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鼻祖——周公。“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二子”,正所谓“孔子习周公者也”。基于此,寻根之旅从探访孔子所崇拜的周公之庙开始。想当年,孔子怀着温情与敬意,“入太庙,每事问”,盛赞“周公之才之美”,感慨“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感叹“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足可以想见孔子对周文化尤其是周公满怀的敬佩之情。沿着先师的足迹,寻根团队怀着崇敬之情过“棂星门”,静观东西两边刻有“经天纬地”、“制礼作乐”的石坊;入“成德门”,康熙御碑前体会古代帝王对周公的由衷敬仰;进“达孝门”,元圣殿前瞻仰周公塑像,欣赏“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和由清乾隆帝手书的“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之楹联,感悟周公这位西周杰出政治家的“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和“制礼作乐”的丰功伟绩。

知孔子其人必先知其身世,有必要寻访圣人诞生之地。告别周公庙,寻根团队驱车来到距曲阜市区25公里的孔子诞生地——尼山,下榻在尼山脚下的尼山聖源书院。尼山拥有许多反映孔子生平和文化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里虽无三山五岳之雄奇,却因孕育了圣人孔子而历史独有,文化独具,资源独占,地位独享。寻根团队在尼山孔庙拜祭先师和七十二贤,启圣王殿前追忆陬大夫的赫赫战绩及其启圣之不凡;颜母祠前感念颜征含辛茹苦抚育孔子之艰难;智源溪畔寻找仁德化身和智慧源泉;观川亭上试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然长叹;中和壑(尼山砚沟)里体会孔子渴求万事万物达于和谐境界的中道观;夫子洞(坤灵洞)前感念“祷于尼丘得孔子”及“凤生虎养鹰打扇”之美谈。回到尼山聖源书院,寻根团队聆听了儒学研究专家、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刘示范教授的专题讲座——《夫子洞前学孔子》。刘教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带大家重温了反映孔子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他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使听者仿佛走进历史的隧道,亲聆圣贤的教诲,也让大家在尼山圣地进一步认识了孔子。观山之意不在山,在乎寻古沐圣灵。伫立于五老峰前,站在山枣丛针刺倒长、“扳倒井”井壁倾斜和柏之似笔的神奇之地,师生们惊叹于五老峰的瑞气,尼山的灵性,感悟孔子从山水和自然当中汲取灵感,创立儒家学说,开创私学之先河,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茫茫宇宙,星有明灭,唯有圣贤的思想与之永恒!

尼山,孔子出生之地;孔府孔庙,留下了孔子讲学和生活的圣迹;孔林,孔子安息之处。从出生地到葬身处,这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记载了孔子73年人生岁月的不朽历程。孔子被尊崇,在孔庙一座座门坊招牌上得到活灵活现的体现。“棂星门”,寓意孔子犹如天上文星而感召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圣时门”,借孟子之言称颂孔子是最顺应时代的圣人;“弘道门”,指孔子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大成门”,昭示孔子是集先贤之大成的人;“金声玉振坊”,借孟子之言赞美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太和元气坊”,表明孔子的思想如同天地化育万物;“德配天地坊”,彰显孔子的道德像天地一样伟大;“道冠古今坊”,意味着孔子思想古往今来一以贯之。步于其间,不时涌起一种深沉凝重的民族自豪感。寻根团队大成殿前祭拜先师;东西两庑瞻仰历代贤人;成化碑前感念**留下的遗憾;“诗礼堂”中领悟“诗礼传家”的意蕴;鲁壁旁遥想历史风云几多变幻。驻足于杏坛之前,追忆授徒三千的盛况,仿佛看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令弟子“欲罢不能,既竭吾才”的场景,想见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路的忠厚率直,子贡的聪颖善辩,曾晳的潇洒脱俗,确有当年司马太史“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之感。游走于圣迹殿内,感念孔子不辞辛苦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无奈和凄凉,在清贫与困厄中仍“弦歌不绝”、“习礼于大树下”的执著,情不自禁地吟诵圣迹殿内留下的那首《大哉孔子》赞歌:“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寻根团队在孔府里体会“天下第一家”的特殊地位和非凡气派,感悟一句句沉淀千年的治家箴言;孔林里膜拜于“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前,徘徊于“子贡庐墓处”,思索儒学之厚、礼学之深,感动于弟子与孔子留下的深厚情谊。拜谒孔府、孔庙、孔林,犹如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深深地震撼着心灵。齐鲁的水土养育了孔子,也滋养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两千多年来,人们尊孔,敬孔,也不乏批孔甚至倒孔,但孔子的思想却依然影响着人们,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生活于“礼崩乐坏”、“世道衰微”、“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动荡不安、新旧交替时代的孔子,心忧天下、修己安人的担当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寻根学人。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所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借助泰山之力而开阔眼界和胸襟;孔子临终所唱“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的最后歌声,竟然将自己的生死与泰山相联系。难怪明代严云霄在《咏孔子庙》中曾有“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之誉。沿着孔子“过泰山”“登泰山”的足迹,寻根团队来到坐落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和泰山学院。泰山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泰山”命名的大学。该校深受厚重的泰山文化的滋养,形成了鲜明的泰山文化特色。寻根团队在泰山学院副院长、著名旅游策划专家、泰山研究院院长王雷亭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光山色、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校园,听取了著名泰山文化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周郢老师的学术讲座《天下泰山》。周郢老师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泰山从儒学圣山到帝王之山的历史。他充满深情的诠释,加深了大家对泰山深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强化了大家迫切登游泰山的心情。登泰山,艰苦而快乐,不仅检验了师生的体力,磨炼了师生的耐力,更见证了不离不弃的真挚友谊及“泰山石敢当”的担当与威力。寻根团队从岱庙出发,一路攀登,过孔子登临处,越中天门,登十八盘,到南天门,至瞻鲁台,夜宿泰山顶。从山脚到山顶,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摩崖碑刻林立,宫观庙宇点缀,登游其中,宛如穿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大山因圣人的光顾而成为文化的巅峰,五岳独尊;圣人因大山的滋养而成为文化的巨人,千古独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热汗被天风拂干,激情被理性冷却,沉静思考,感悟宇宙的浩茫、自然的博大、时空的倏忽、自身的渺微;进而慨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励自己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奋进之信心,奉献之无穷。

三、寻根之旅意味深长,本根教育任重道远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不懂得、不认同中国文化就很难算是真正的中国人。弘扬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文化精粹,呵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和对人生的关怀,对中华民族品格和特性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今天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得以借鉴的宝贵遗产。石本无火,相击乃迸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成涟漪;圣迹本属文化遗产,游学能唤醒“沉睡着的力量”。游学就是与圣贤晤面和对话,分享其思想、情感,受其智慧的启迪,获取心灵的滋养。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探究孔子和儒家文化,既要考虑其时代性特征,又要注意其地域性印痕,只有这样,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识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以“走近孔子——探源儒家文化”为主线,通过“以学为主,学游结合,学为先导,游为延伸”的活动方式,实地实事地探访鲁国故城遗址和周公庙、孔子诞生地尼山、泗水源头泉林、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以及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和五岳独尊的泰山,期间贯穿以学术讲座,交流讨论,对师生展开深层次的文化浸濡。活动将师生置于先师孔子亲自触摸过的山水间体验儒家思想,净化心灵,在凸现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做到与齐鲁大地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山水圣人”的旅游之地变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课堂,使师生在游学体验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份温情和敬意,同时体悟了生命,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境界。诚如在交流讨论中一位老师所说,“本次活动是一趟寻根之旅,一趟文化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孔子一生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人格和教化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亲临儒学圣地,感悟儒家文化的魅力,既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对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染。大家在游学过程中,接近中国人的精神故乡,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功的人文教育,必“读其书,知其为人”,必“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正如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所解释:“吾人读书,未有不欲知其为何人所著,其平生之行事若何,所处之时代若何,所学之善否若何者。此即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也。”读万卷书学而时习之,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游学”的传统,游学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古今学者文人的青睐。从游学洛邑考察周文化的孔子,到游历稷下学宫讲学的孟子荀子,从寻访人文史迹的司马迁,到游遍山川实地取材的郦道元,无不在游学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实地体验其丰富内涵。可以说,游学活动为古今学者文人成就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儒家文化寻根之旅通过实地实事的“耳濡目染”的游学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师生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渊源有了直观认知,对儒家文化的精髓有了深切感悟,其人文情怀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熏陶和涵养。

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利用中华文化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是一件富有远见卓识、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儒家文化游学活动是一种效果直观而持久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教育过程中最生动活泼而行之有效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大学生置于中华民族大的“时空观”的教育体验活动中,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知人论世”的方法可解决读其书不知其人的缺憾,其“实地实事”的特点可调剂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其“知行合一”的性质可弥补“死读书”的弊端,其人格培养的功能可对症当今人文关怀的欠缺。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其育人智慧,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本次儒家文化寻根活动主要组织者、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闫笑非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今天的很多老师,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受到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他们成为老师后怎么能够教育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呢?不是不想教,是不会教。文化游学活动是给老师和学生补上这一课的最佳载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寻根之旅启程之前,每名师生都根据活动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出发前,学院编撰了《儒家文化寻根之旅手册》,作为此次寻根之旅的文化基础,人手一册。每天活动结束后,主讲《论语讲读》、《孟子讲读》、《中国新诗阅读》课程的老师都要组织大家座谈,就地畅谈收获,及时交流心得。会计学专业费晓宇同学感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充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我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李杨同学在发言中谈到:“寻根之旅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陈泽同学则说,“此次活动,对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文化本身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此次活动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有所感悟。”市场营销专业吕凯士同学说“我要以孔子为榜样,把行为守礼、做事守义,处事守仁、好学多知和交友守信作为自己修身的标准。”英语专业潘九丞同学表示,现在很多“90后”对孔子的了解只局限在书本,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诵读经典和文化寻根之旅等类似的活动。

游鲁国故地,如品读一部经典名著,愈品愈觉意味深长。这不仅是对孔子的追思与缅怀,更是为了学习和继承他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价值取向,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文情怀和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齐鲁大地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在孔子之前数千年,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就出生在尼山西北方向的寿丘,之后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葬身在寿丘北侧,如能拜谒,或能感悟炎黄子孙的寓意;商王帝乙之长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微子,被孔子誉为“三仁”之一,寿终后葬于今微山岛西北部高岗上,如能拜谒,或能体味仁慈贤明、勇于直谏的微子品格;孔子弟子遗迹——颜庙及陋巷就在离孔府孔庙不远处,若能拜谒,或能加深感悟“孔颜乐处”;若自曲阜城南行半小时,拜谒孟府、孟庙、孟林,或能“观其发越”,加深理解“孔孟之道”之意蕴。虽然本次文化寻根活动还仅仅是一次尝试,活动路线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但其将大学生素质教育植根于中华沃土中的游学相伴、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将大学生置于中华民族大的“时空观”的教育体验活动中,能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也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作为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负责人,郭文莉院长在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经典诵读活动的讲话中强调:“学校举办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是希望老师们以孔子为师,以经典为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希望同学们读好书、做好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大家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学子,做博学之才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文化寻根活动一定要继续开展下去,并且要越做越好。”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毫无疑问,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中的“卓越工程师”尤其如此,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本根教育,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素养、具备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理思想的卓越工程师,将是工科院校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此文由专注于培训http://www.xiexiebang.com/的搜学通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jinxinfeng

第二篇:绘本阅读开启幼儿快乐之旅

绘本阅读开启幼儿快乐之旅

摘 要:《纲要》与《指南》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就是关注孩子的生命世界,使教育向生命个体的无限未来开放,实现生命意义的不断超越,引导和启发孩子的创造冲动、情感、意志、人格与整个生命个体的完整、和谐地发展,经典的绘本作品可以让孩子学会审美,在阅读中思考、辩论,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内心丰富的情感,让生命变得无比精彩。

关键词:绘本阅读

生命教育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先生说:“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才是真正的儿童书。” 好的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开出美丽的花朵。绘本内容贴近孩子生活,具有文字和图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纯洁心灵”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绘本的情节结构良好,易激起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使孩子们更能融入故事中与角色互动,认同其中的角色,并由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反映出孩子们自身的情感体验,终而能释放负面情感。

结合本园利用绘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探讨如何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注重对幼儿情感的熏陶,帮助幼儿去感受爱、学习爱,并向他人表达爱,让幼儿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对此我们进行了粗浅的尝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实施策略。

一、角色体验触幼儿心灵

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如《彩虹色的花》第一次活动时,是孩子在品味着彩虹色的花与众多小动物间的相互关爱的情感故事,第二次活动时,我们注重情感体验,重点关注对作品的一个整体感受与内心感触的综合体验,一个个角色扮演体验,一组组对话,各种动物间的模仿动作,让我们的孩子们更深地触动了来之心灵的呼唤。角色身份的转换,让幼儿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为此动情、为此感到快乐,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互沟通情感和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

二、迁移想象融现实生活

绘本中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幼儿阅读绘本时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的世界,并在与绘本的接触中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着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在我们绘本教学中采用迁移想象的方式为幼儿提供用“爱”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情感的途径,引导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对孩子而言,阅读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无形中扩展了儿童的情感经验。

小班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场景下的兔子,吸引幼儿迁移到“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妈妈,你们会怎么变”,引导幼儿根据角色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体验从故事中迁移出来的母子亲情。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情”字展开,从情感的铺垫,到情感的渲染,再到情感的升华,这个“情”字牢牢牵住了幼儿的心,带领着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移情、去理解,使孩子从中体会小兔和妈妈用动作表达情感的独特意义,感受亲子情感,并学习迁移表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三、声情并茂扮经典绘本

为了让幼儿言之有情,就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使幼儿身临其境,做出合理的想象来,说出有情感的语言来。

如《魔法亲亲》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小浣熊和浣熊妈妈。朗读绘本的时候,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扮演,当小浣熊(幼儿扮演)不想去上学,垂头丧气时,浣熊妈妈(老师扮演)一边用关切温暖的语气说着“关于魔法亲亲”的秘密,一边在“小浣熊”的手掌心亲了一下。这一句句洋溢着童趣的语言表达了图中浣熊妈妈和小浣熊之间的爱。

优秀绘本以它特有的丰富内涵、教育价值对幼儿这种生命认识更透彻,对幼儿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潜力。绘本故事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文学形式,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生动,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这些较为典型的情感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可以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交往和体验书中的感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视听结合唤情感共鸣

绘本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如:绘本《彩虹色的花》,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花瓣一片一片地从天空中落下来,大风吹来,一朵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小动物们都来看望给自己帮助的这朵彩虹色的花,第二年春天,从泥土里又冒出了小芽儿,又一朵彩虹色的花开放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活动中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个个投入,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绘本所表现的助人为乐的情感,感受到了绘本作品中情感的重点难点。

在绘本欣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爱的教育,领悟了爱的真谛,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只要我们用这些动人的绘本作品去感动他们,就可以呼唤出孩子们人性深处的温馨、善良与纯洁。绘本就像是一列带领孩子四处旅行的列车,在这列车上,即使是生活经验有限的孩子,也一样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认知。而生动温馨的画面更能激发孩子情感的融入,点燃孩子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绘本阅读的世界中快乐地前行。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从旅之绘本开启文化之旅》选修课教案

《从<旅之绘本>开启文化之旅》教案

(原题《诗意的文化之旅——漫步<旅之绘本>》)

18课时

同济中学 李春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读过《旅之绘本》吗?了解安野光雅吗?请熟知安野光雅及其作品的同学介绍。

二、安野光雅及其作品

1、安野光雅

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得主。1926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津和野町,毕业于山口师范学校研究科,曾当过美术老师,后开始从事绘本创作、童书设计工作。1968年《奇妙国》出版,至今已出版七十多部绘本,获得过包括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英国凯特·格林威推荐奖、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BIB)金苹果奖、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奖、日本菊池宽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安野光雅擅长精细入微的水彩画法,他的画风精致细腻,多使用淡雅色调,营造出端庄稳重、温馨平和的氛围,温润气息弥漫画间。他笔下的大自然最是动人,淡雅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都带着浓厚的传统日本画的韵味。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又将西洋绘画中的写生和素描融入创作中,细致刻画的丰富细节尤其为人称道。

安野光雅不仅擅长画画,他的知识也非常渊博,在人文、数学、建筑、文学等领域也有颇深的造诣。因此,他总是能将地方风俗、人文艺术等颇具文化气息的元素揉进他的风景画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除了单纯的艺术欣赏之外,又多了一层人文记录的深厚内涵。同时,安野光雅还擅长创作数学主题的绘本,他将艺术与科学融为充满幽默的视觉游戏,构筑出兼具知性与诗意、充满童趣的“安野风格”,展现出敏锐的想象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安野光雅是现代日本儿童美术界中,创作方法和风格最多样化的一位画家。在他的画中,四处洋溢着全人类共通的兴趣、感觉和幽默,所以他的绘本能够超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欢。1984年,安野光雅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安野光雅在促进东西方的艺术交流与互相了解方面,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却能吸引各国 欣赏者普遍的共鸣和喜爱,是一个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他的绘本不但十分优美,且具有极高的科学概念。”作为当今最受西方瞩目的日本绘本大师,安野广雅同时在小品文、风景画和文学书的装帧画领域都获得很高的评价。

2、主要作品:

安野光雅的主要著作有《旅之绘本》系列、《进入数学世界的图画书》(1-3)、《奇妙国》、《森林绘本》、《颠倒》、《ABC的书》、《五十音绘本》、《剪纸桃太郎》、《数数看》、《歌之绘本》、《安野光雅的画集》、《跳蚤市场》《喜欢大的国王》、《天动说之绘本》、《绘本平家物语》、《帽子戏法》、《壶中的故事》、《三只小猪》、《十个人快乐大搬家》、《奇妙的种子》等。

《旅之绘本》系列是安野光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77年,在中欧几个国家旅行之后,安野光雅完成了第一本旅行绘本《旅之绘本》,后来又相继创作了另外几本,足迹遍至意大利、英国、美国等等。

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安野光野在书中展现着人类的艺术积淀,而“旅之绘本”本身也足以称为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在一张张图画中,风景的秀丽和历史的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在艺术中受到滋养,在安野光雅的书中旅行,世界也不再遥远!

《旅之绘本》不仅是一套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套启迪人们思考自然、认识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保护和创造“一个满目皆绿、纯洁美好的世界”的书。今天,人们大多数是旅游而不是旅行,是从一个风景名胜到另一个风景名胜,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旅游,而乡村只是在旅游车上掠过的一瞬。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像安野光雅那样,用心灵品悟这个纯洁美好的世界!

3、《旅之绘本》介绍

“道路无限延伸。越过山丘、跨过河川、穿过漫无边际的青青草地,恣意伸展„„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从一个小国到另一个小国,一边迷着路,一边开始一个遥远的旅程。”

这是安野光雅在《旅之绘本》后记中的一段话,细腻、感性,将旅途中的心迹娓娓道来,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他身处遥远国度时的旅者形象——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观察、感受、思考和记录,舒展身心接受身边的景致,将眼中之景融入心中,并最终展现在这如长卷般展开的“旅之绘本”中。

中欧、意大利、英国、美国、西班牙、丹麦,一本书中有一个国家,安野光雅用细密的线条,细致刻画每一个场景和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不同地域的美丽风景,而散落在纸间各处的,却有更为丰富的内容:世界名画、文学作品、杰出建筑、历史名人,前后连贯的趣味情节„„安野光雅精细的笔触、巧妙的设计,将书的容量扩展、丰富,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发现和想象的空间。透过他的画笔,沿着他的引导,我们会对西方历史、地理、人文艺术有更加感性和深入的认识。

《旅之绘本》展现着人类的艺术积淀,而它本身也足以称为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在艺术中获得滋养,在安野光雅的书中旅行,世界也不再遥远!一起翻开《旅之绘本》,沉浸于安野的旅行世界,感受寻找和发现的乐趣吧。

欣赏世界名画 在成为绘本作家之前,安野光雅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他对西方美术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曾为某杂志撰写介绍欧洲造型艺术的专栏。在《旅之绘本》中,他画进了许多名画,并让这些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甚至是融入了情节的叙述之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体现出安野在西方美术方面的深厚造诣。这其中,有些比较完整地临摹了原画,如《旅之绘本》(中欧篇)中出现的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米勒的《晚祷》;有些根据画面的设计需要截取了部分,如《旅之绘本Ⅱ》(意大利篇)中众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教堂壁画。在《旅之绘本V》(西班牙篇)中,画有达利家乡的那个场景中可以找到达利的名画《记忆的永恒》,类似这样与地域、时代有关联的名画还有很多,仔细地在安野的画中找“画”,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亲历建筑名胜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步入不同的国家,自然少不了参观有名的建筑、古迹,除此以外,乡村、古镇、街道、公园等景致都是贯穿《旅之绘本》的主要内容,小到某个建筑,大到一座城市,无不凝聚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体现出不同国家各异的风土人情。意大利的安康圣母大教堂、叹息桥,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伦敦塔桥,美国的国会议事厅、阿拉莫要塞遗址,西班牙的龙达小镇、高迪设计的桂尔公园„„“旅之绘本”里既有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也有极富特色的人文建筑,安野用写实的笔法描绘,细节丰富、形象逼真。因此,即使有些建筑对你来说不熟悉,那也不要紧,只要找一些实景图片,和书中对比便可一目了然。

进入文学宝库 翻开《旅之绘本》,随时随地能发现文学名著,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里的情节和人物。旅行的同时,仿佛打开文学宝库,重温熟悉的,认识陌生的,在《旅之绘本》中与名著中的形象相遇,有寻找的快乐,有发现的满足。《格林童话》里的长发姑娘,《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以及《我爸爸的小飞龙》、《不莱梅的音乐家》、《好脏的哈利》、《堂吉诃德》等等作品,《旅之绘本》里有一座文学宝藏待你去挖掘。而《旅之绘本 VI》(丹麦篇)更是以《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贯穿全篇,一页页地翻过,如同步入真正的童话王国。

拜访历史名人 在《旅之绘本Ⅲ》(英国篇)中,可以看到凯特·格林威站在院门口,坐在树下的牛顿被苹果砸中;《旅之绘本》(中欧篇)里有在窗边作曲的贝多芬,还能发现缠着绷带的梵高;而《旅之绘本IV》(美国篇)中的历史名人就更多了,华盛顿、林肯、爱迪生、爱因斯坦、富兰克林、马丁·路德·金„„安野在书中各处安插历史名人,有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画家等等,向读者介绍西方史上历代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重温经典电影 电影也非常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旅之绘本Ⅱ》(意大利篇)中,安野画上了《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场景,而《旅之绘本IV》(美国篇)中则融入了更多的电影场景和著名影星,找找看,能不能发现《西区故事》、《乱世佳人》、《父辈的旗帜》等电影里的情节呢?卓别林、玛丽莲·梦露、格利高里·派克等许多熟悉的电影明星也会出现在画中哦。

搜罗连贯情节 安野光雅通过名画、建筑、电影等向读者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视觉游戏也是《旅之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细节隐藏在图画的各个角落,前后场景中也会有许多精心设计的连贯情节,睁大眼睛,仔细搜罗,你会发现此处出现的某个人物在后面的场景中会再次出现,随着翻页,前一个场景中的情节在不断进行和发展。例如,此时洗衣妇洗衣、晾晒,而在后续的场景中,衣服晾干并被收走;这一个场景中人们在热火朝天地盖房子,而之后的某个场景中,房子盖好了,人们已经开始搬家了„„诸如此类趣味十足的连贯情节还有很多,所以每次翻页的时候,不要急着把前面的场景忘光,要“警惕”前后场景中相似的或者是有关联的细节哦。

感受安野幽默 在《旅之绘本》中,安野光雅用很细密的线条作画,采用了“细密画”的绘画方式。细密画不属于可爱的绘画方式,而比较接近科学的描绘,但这不妨碍安野光雅展现他的独特幽默,这种幽默有时从绘画本身体现出来,有时则通过巧妙的内容设计让读者会心一笑。描绘历史文化知识时认真严谨,而散落在图画各个角落的幽默细节却又流露出十足的童心童趣,这让《旅之绘本》有了更多的发现乐趣。例如,《旅之绘本V》(西班牙篇)中有一幅用画框表起的戈雅名画《稻草人游戏》,不过有趣的是,安野光雅却让画中被大家抛起的那个人飞出了画框;另一个场景中,工人们在建罗马输水道,而不远处,几个孩子却模仿工人的样子搭起一个小型罗马输水道;站在马路上的人手牵一段绳,向上看去,绳牵着的马却是那个耸立高处的雕像„„认真在画中找找看,一定能发现很多幽默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旅之绘本》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不过安野光雅也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而各有侧重。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孕育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在西方美术史上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意大利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名画、雕塑,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圣经题材,于是作者便在这一本里画了圣经故事,并在后记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在美国篇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典电影的场景,也可以看到许多电影明星的画像,因为美国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因此在丹麦的旅途中,我们一边欣赏安徒生曾经生活过的城市的真实场景,一边重温他写下的经典童话,别有一番味道。西班牙给人的感觉总是热情似火,弗拉门戈舞、奔牛节、圣周游行等热烈的场面在书中随处可见,快乐的氛围弥漫书间;同时,西班牙还有着美丽的建筑、城市,而古城卡塞雷斯更是美得让人震撼。看着这些细密的线条勾勒出的写实场景,一笔一画、每个细节,无不让人感叹安野光雅的绘画功底和用心、细致的态度。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旅之绘本》的世界,安野光雅特别设计了一个骑马的旅人,他会出现在每一页画面中,带领我们观察旅途中的世界。骑着马,而非坐在车里,旅人和外面的世界没有了屏障,田野乡间、街头巷尾,经过跳蚤市场、遇见游行队伍,旅人融入每一个环境,跟随着他,我们也仿佛置身其中。可是你又会发现旅人一直很安静,划船上岸、借马、骑行穿过一个个城市,他只是静静地观察,身在其中,又仿佛置身事外。而他这种固定不变的形象却可以让读者每次翻页后都能迅速地找到他,然后再把眼光向周围扩散,寻找散落各处的细节。很有意思的是,骑行的过程中他只下过一次马,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呢?看书的时候不妨仔细留意一番。

在这六本《旅之绘本》里,你还会发现一个画画的人反复出现。有时他在乡间小路上支起画板,站在田野边画画;有时,他坐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画画,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他旁边;也有的时候,他置身闹市,依旧全神贯注地画画。跟着书中的画面,我们走过不同国家,但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每次看到他时,总有一种亲切感,即使是陌生的地域,也总有这个画者跟我们同行。也许这就是安野光雅自己吧,我们眼前的风景出自他的手,而他自己,也成了画中的风景。他手拿画笔画下心中所感的瞬间已经定格,即使时间流逝,只要翻开书,打开这些画,安野的身影就和这些风景在一起,令人感动,更令人向往。是旅者,也是画者,但更是一个经历者、一个见证者,观察、发现、感受、铭记,经历着一幕幕的风景,并把它们化作更丰富的内涵传达给每一个人。

《旅之绘本》中的画面多以45度鸟瞰视角呈现,从高处往下看,可以让视野更开阔,使看到的世界变广、变大。从整体上欣赏自然风光、建筑古迹,在局部中寻找具象化的文学、艺术、历史等细节,既有辽远开阔的自然景致,又有生动幽默的人文细节,不仅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西方文化,更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将来就能更好地阅读、观察和发现事物。《旅之绘本》没有字,反而可以让孩子们避免文字的干扰,直接专注于图画的内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对于那些跟孩子生活经验相关的细节,应该鼓励他去寻找,而如果是超出孩子知识范围的,也没有关系,不妨引导他去看,去理解和欣赏。对于孩子们来说,《旅之绘本》是一次绝佳的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欧洲的假日很多,除了每周的双休日,加上法定的节假日,每人每年还有带薪休假30至40天,假日总共超过150天。假日成了欧洲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益。双休日必须关门打烊休息,甚至饭馆(包括中餐馆)每周也强制关门休息一天。休假期间,人们都找个地方去度假,欧洲人乐此不疲,竞相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翻开《旅之绘本》,我们跟着骑马旅人行走在中欧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发现最打动人的不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那里的人们正享受着的悠闲生活。

二、历史渊源介绍

欧洲人享受生活、看重休闲,并非始自现代。据说凯撒与亚历山大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不忘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是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我们的责任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惬意。诸如执政、致富、建造产业之类的事情,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这样的观念对欧洲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并由此形成了一种休闲文化。这种享受生活的休闲文化,不仅优化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态度,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感受书中“悠闲”

在《旅之绘本》中欧篇中寻找体现中欧人悠闲生活的画面。

1、日光浴【第9个场景(一大跨页为一个场景)】

假日里,人们在郊外的草地上或在浴场,或坐或躺或站,静静地享受阳光、蓝天、清风„„

2、咖啡馆【第11、18个场景】

城镇上,有不少咖啡馆,把桌子摆在门外,客人们则悠然地在这里消磨时间„„

3、体育运动【第6、8、10、13个场景】

人们喜欢体育运动,闲暇之时,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乡村里还正在进行跑步比赛,运动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周围的人们给予热情的呐喊和欢呼。

4、游戏【第6、10、15个场景】

村落里,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嬉笑游戏着,蓬勃的朝气遍洒各处„„

5、看电影【第15个场景】

看电影、听歌剧、参加音乐会等也是欧洲人的悠闲生活之一。

6、其他【第2、9、15个场景】

还有垂钓者、街头画家、杂耍艺人„„点缀着这悠闲的气氛。似乎连路边的麋鹿也那么悠闲和宁静。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这恰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欧洲文明形成的秘密,那就是欧洲人积极健康的假日文化和假日生活。

四、问题探讨

1、请搜集相关资料,探讨欧洲人悠闲生活的真正原因,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记录发言要点。

2、你认为中国人与欧洲人生活的差距在哪?与同学一起讨论,并将大家的看法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葡萄酒是欧洲人抹不去的贵族情结。葡萄酒文化在欧洲就像茶文化在中国,已成为了一种底蕴。早在《荷马史诗》中就曾多次提到葡萄酒;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名画“最后的晚餐”里,耶稣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因此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路易十五(Louis XV)和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等社会名流更是有许多关于葡萄酒的趣事名言„„

可以说,葡萄酒就是一部欧洲文化史。从古希腊、罗马帝国到航海大时代,葡萄酒随着欧洲贵族的身影兴盛并不断扩张着。古代欧洲,葡萄酒是贵族的奢侈品;曾经一度,拥有酒庄又是贵族们的身份象征;鼎盛时期,拿破仑的军队路过Clos de Vougeot酒庄时行起了军礼!而当马西莫王子、弗雷斯科巴尔蒂侯爵和德拉家族的伯爵们向公众敞开家族酒窖的大门后,葡萄酒并没有随着贵族们的没落而销匿,反而由于城市新贵们的竞相追逐而备受膜拜。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上选用的LVMH香槟酒——库克陈年(Krug Grande Cuvcc)依然是英国皇室宴会的最爱;2004年Chateau d’Yquem酒庄的一瓶贵腐酒拍卖额高达7.1675美元;而那瓶1787年份的刻有杰弗逊总统名字缩写TH.J.的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波尔多红葡萄酒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被誉为世上最昂贵的酒!

二、品尝葡萄酒

葡萄酒是历史沉淀的精华,只有揭开岁月尘封的酒盖,才能感受到它的浪漫;只有身临其境品尝,才能体会到时间与空间的穿越,明白葡萄酒的精髓。欧洲葡萄酒究竟有多美妙,只有你品尝过了才知道。

1、认酒

先学看酒瓶上的标签。葡萄酒的卷标又称为『etiquette』(法文,意为许可证),如同人们的履历表一样。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们之间,流传着『只要看了卷标,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卷标上确实透露着关于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讯息。『卷标上的图案有很多种,到底是在写些什么?真想知道„..』一般卷标上通常会标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产地或酒园名(Chateau)命名)、生产国或生产地、庄园地名的名称、生产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浓度„等。卷标依设计者的设计,有各种不同的样式,所以数据所书写的位置也不同。收成年→该年的天候会影响葡萄收成的品质;产区→一瓶葡萄酒的好坏节定于产地的地质状况;A.O.C→指定优良产区A.O.C.法定名称;城堡内装酒→Mis En Boteille Au Chateau;酿酒师签名→对酒品质有更一层的保证。

APPELLATION CONTROLEE 原产地区管理证明,通常会在这两个字中加进地名,即原产地名(经常定为AOC酒产地的地域名)。举例: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或APPELLATION MARGAUX CONTROLEE,就是表示波尔多地方,玛哥地方的AOC酒。

MIS EN BOUTEILLE 解“装瓶”这意,BOUTEILLE的后面接酒庄、酒商或公司名、生产者原装、酒窑等字。在酒庄装瓶的葡萄酒品质最佳,称为“酒庄原装酒”。

NEGOCIANT 葡萄酒的仲介商,亦即“酒商”。酒商会和葡萄酒栽种者订合约购买葡萄酒,然后原酒或是另行调配装瓶后出售。英文称酒商为SHIPPER GRAND CRU CLASSE 优秀葡萄酒的分级。波尔多地方的梅铎地区、格雷夫地区、圣爱美浓地区、索甸地区、出产有加酒庄名的葡萄酒,并经认定的优秀葡萄酒会标示GRAND CRU CLASSE。

AOC标示生产地的范围愈小,等级愈高。法国的葡萄酒,除了阿尔萨斯之外,都是以产地名作为葡萄酒名。而标示生产地名的范围愈小,等级愈高。例如同样是AOC等级的葡萄酒,标示地区名如梅铎区,比标示地方波尔多的更高级。又如有村名的葡萄酒则又高一级;若然是波尔多的再加上酒庄名称的,亦愈加高级。除了酒庄名以外又加上GRAND CRU制分级标示的话,便是最高级的葡萄酒了。

2、选杯

葡萄酒杯一般为郁金香型,腹大口小,这样便能留住酒的香气,让酒的香气聚集于杯子上面。足够的大腹可以让酒液在杯子里转动,和空气充分结合。杯脚要足够高,让手能握住,避免让手碰到杯腹而影响酒温。一般我们需要三个酒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香槟杯。如果只想拥有一只酒杯,那么选择标准的郁金香杯,杯腹最宽处为4.6厘米左右的最适宜。

选择酒杯的时候,需要谨记一些基本原则:无色、透明的酒杯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酒的颜色。那些杯口描金的、杯子上描绘了华丽花纹的,甚至是杯身有着精致水晶雕花的杯子,无论多昂贵,始终不适合用来品尝葡萄酒。要有较高的杯脚,有足够的空间让手握住杯脚,避免以手握杯,使手温影响酒温。杯壁不宜太厚,否则会影响品酒时的触感。

3、醒酒

拔起瓶塞后,有些葡萄酒如花朵般绽开,可以马上享用。但年纪太轻或单宁过硬的酒,此时便需要醒酒过程打开它沉睡的心。沉淀物过多的陈年老酒,可以用换瓶的方式处理。但时间不能太长,以免酒香尽失。

4、控温

葡萄酒的温度非常重要。一般品尝白葡萄酒的温度在10—16摄氏度之间,红葡萄酒的温度比白葡萄酒要稍高一点。而甜酒的温度则可以更低,气泡酒通常介于7-9摄氏度间。但年份香槟例外,不能在低温下品尝,它细致的风味将被困住无法释放出来。

5、持杯

选定酒杯倒进葡萄酒后,如何持杯呢?别以为用手捧着丰满的杯肚最稳当,因为手掌的温度会令杯中的酒开始升温,应该尝试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杯座。如果不习惯,也可以在杯肚和杯底中间细长处,找个舒服合适的拿法即可。很多人在拿高脚杯的时候经常会不注意的拿住整个杯体,专家提醒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品酒方式,以内这样不仅会在晶莹的酒杯上留下指纹,同时你手指的温度也会影响以及改变酒杯中红酒的温度以及口感,因此在喝酒的时候应该拿住高脚杯的杯底。

6、观色

将酒杯在纯白色的背景前倾斜45度,以分辨色调和浓淡。葡萄酒贴近杯壁最外缘的区域称为酒缘,通常越浓厚的酒,酒缘越窄,越清淡或越老的酒,酒缘会越宽。红酒尤为明显。

7、摇杯

酒在手中以后,为了增加酒与空气的接触面,充分散发它的香味,我们应该摇晃手中的酒杯,以与桌面平行的圈状旋转为原则。至于应该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以个人喜好习惯而定。摇杯后的葡萄酒会在酒杯的内璧留下一条条酒痕来,越密、越粗、越长、越持久,就代表酒含有越多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葡萄酒就越浓越甜美。

8、嗅感

重点分为浓度、品质和种类三方面。用以感受葡萄的香气、浓郁度、细致与否以及是否丰富多变。只要将酒杯靠近鼻端,将鼻端贴近杯口边缘处缓慢吸气即可。有时会同时出现水果香、花香及其他各种香气,而这也正是葡萄酒迷人之处。

9、入口

入口不要马上吞下,而是要味觉感受葡萄酒中的味道,酸甜苦涩不一而足。先将酒含在口中,做咀嚼吸气动作,反覆于口腔中进行搅动,好让香味散发到整个口腔中。经过以上的动作后,就可以喝下葡萄酒。但品尝并未结束,因为葡萄酒留下来的余香具有持久性,这就是余韵。

10、品酒评分

品酒评分几个通用标准,包括10分制、20分制和100分制。这里介绍100分制的评分大致情况,100分的分布情况是: 外观20分-(色泽和透亮度各10分);

香气30分-(香气浓郁度和质量各占15分、通过嗅觉和唇觉来感受判断); 滋味40分-(组成部分包括葡萄酒的糖度、酸度、酒体和后味等); 品种典型性特征-10分(混酿的酒同样适用)。

源远流长的葡萄酒文化印证了人类文明史的辉煌。葡萄酒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尽管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有了葡萄酒的记载,但那也是一时高兴的舶来品。然而,从另一角度看,我国进行大规模葡萄酒的生产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葡萄酒这一饮料必将蓬勃发展,同时其文化也必会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活动体验

教师准备红酒,学生准备红酒杯,请学生从认酒、持杯、观色、摇杯、嗅味、品酒等环节对红酒进行品鉴,并说说自己的品酒感受,在班级交流。

第四课时

一、导入

安野光雅对西洋文化有深入的认知与研究,在他当美术老师时,曾经写过一些东西就是以欧洲的美术与设计为主题,同时他又是一位插画家,所以他对美术方面的题材更是特别着墨。安野光雅在《旅之绘本Ⅱ》中安插了很多世界名画,处处让人惊艳,他就像一位最佳美术导览人员,带领大家看历代名画。

二、发现与积累

1、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局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第2个场景】

1512年11月1日,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人们看到了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创世纪》。这幅画分为三组,共九个场景。第一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与黑暗”、“神创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组“创造人类”,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洪水”,包括“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上帝与亚当的形象。亚当被创造出来了:一个有成熟的健美体格的美少年,他那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刚刚从睡幻中苏醒,还不能站立起来行动,等待着万能的造物主给他以力量。上帝耶和华被画成一位慈祥的老人,扶着天使们飞来,把有着无限力量的手伸向亚当,而亚当将在握住上帝之手的刹那获得生命和力量,作者以此表现出对解放人的力量的强烈渴望。《创世纪》的问世,使当时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成为与达·芬奇并峙的最伟大的画家。在37岁时,他被世人尊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2、弗拉·安吉利科《天使报喜》【第2个场景】

弗拉·安吉利科(F.Angelico1387一1455年)是多明我会的修士【多明我会(拉丁名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他既采用了马萨乔的光线和明暗透视的新手法,又保持了宗教艺术的传统特色。1440年左右,安吉利科在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墙壁上完成的一系列壁画,可说是他的力作。在这座古老寂静的建筑物中,你如 果仔细浏览走廊尽头墙上这些宗教壁画,就会发现许多安吉利科绘画的精妙之处。这些画中享有盛名的是“受胎告知(天使报喜)”,它描绘天使向圣母玛利亚秉报怀有圣孕的情节。从画幅中的走廊拱门可看出画家安吉利科对透视法的娴熟。尽管人物画得相当平板,却显得安详、宁静,有一种单纯秀慧的气质。安吉利科修士是位天使般的修道士,这位行为与其名字相成的画家,一直在描绘着宗教世界里的理想化之美。

3、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热《乞食》【第4个场景】

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热(1848-1884)法国乡村风俗画家和肖像画家,1848年11月18日生于默兹省的当维尔,1884年12月10日卒于巴黎,年仅36岁。

勒帕热是学院派画家卡巴涅尔的学生,但他并不受学院派的局限。他从学院派获得严密的素描技巧,同时又对库尔贝、米勒等现实主义画家深深钦佩,对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光色的表现也极赞赏,并且将他们的色彩技巧吸收进自己的绘画之中。最可贵的是,在印象派绘画达到高潮的当时,勒帕热仍然坚定地遵循“为生活,为平民而艺术” 的原则,他继承了法国绘画的民主主义传统。

勒帕热唾弃学院派的保守主义,而保留其严格的造型;吸取印象派的长处,而拒绝其“为艺术而艺术”,排斥艺术的社会功能的观点。他以朴实无华的作品,按法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予以描绘反映。因此他的作品思想性远远超过同时代的许多画家,被称为米勒以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苦难的法国农村生活的画家。艺术风格受写实主义影响,作品题材多取自农村,歌颂平凡劳动,具有诗情画意。代表作有《垛草》、《收获土豆》、《携牛的女孩》、《贫民》等。

4、扬·斯丁《游戏》【第5个场景】

扬·哈菲克松·斯丁(Jan Havickszoon Steen,约1626年 – 1679年2月3日下葬)是17世纪(即荷兰黄金时代)荷兰风俗画油画家。他的作品以心理洞察力、幽默感以及丰富的色彩为特点。1625年生于莱顿一家世代经营啤酒庄和酒店的富裕家庭,据说他小时候从师于哈勒姆的奥斯塔德。1644年进莱顿大学短期学习,后来决心一生从事绘画创作。于1648年入画家公会,并成为风景画家戈因的学生,并于1649年与戈因的女儿结婚,他的妻子给他生了8个孩子。1656-1660随戈因移居海牙,在海牙时扬斯丁去过德尔夫特小镇据说迷上了那里的啤酒和维米尔的作品。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他的审美取向:一个是来自 乌德勒支莱茵河上游的哥特风格的影响;再一个就是来自哈勒姆的奥斯塔德的影响;第三就是他的性格和个性:扬斯丁是一个非常活泼、乐观、好动并懂得幽默的人,这一点使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画一样有名,在荷兰有句关于他的谚语:“家里乱得像扬斯丁一样”(“Jan Steen household”),人们只要用了这句成语形容一个房间,谁都能想象出那会是什么样子。

《游戏》(1660)这是杨斯丁一幅少有的具有风景画特征的作品,让人感到画家绘画才能的多样性,扬斯丁一直从师戈因,但他的兴趣不在风景画上。但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对扬斯丁的风景画方面的天赋有了新的认识。画面的光感和构图以及人物的处理绝对就有大师的感觉。

5、居斯塔夫·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第7个场景】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库尔贝的油画《奥尔南的葬礼》是画家于1849年至1850年期间创作的,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美术馆。作品取材于库尔贝家乡小城鎮上一中习俗生活。这种地方性的葬礼往往也是当地各式各样人物出现的场合,有官吏、商人和神父之类的头面人物,也有死者的亲属友人。这幅传统的历史画就变成了一幅当代现实既朴实又真切的写真。他仿照真人的尺寸画人物,使他们具有某种力量和性格。

6、桑德罗·波提切利《春》局部【第13个场景】

桑德罗·波提切利,原名Alessandro Filipepi(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绰号、艺名,意为“小桶”。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春》从绘画技法来讲由于没有采用当时已在法兰德尔流行的油画技法,而是采用传统的蛋清画法。画面上华丽的装饰效果反而更加强烈。由于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在这幅画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透明的效果。

在绘画史上,有许多作品描绘春天,然而还没有一幅作品能于波提切利的这幅《春》相媲美,这幅画尽善尽美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

7、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第13个场景】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几百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会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1911年8月21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珍藏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失窃。2012年7月17日,意大利考古学家声称找到了疑似修女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丽莎・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最近的研究表明,2012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被认为是年轻版《蒙娜丽莎》。2014年2月,研究人员对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贵妇丽莎·格拉蒂尼的骨骼DNA测试表明,她可能是《蒙娜丽莎》作品中的原型模特。

8、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第18个场景】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

9、保罗·塞尚《玩纸牌的人》【第19个场景】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906年)是一位著名法国画家,风格介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使用富有凝聚力的绘画方式,其作品深刻影响并革新了20世纪美术,特别是1895年首次个人展和1907年作品的官方回顾展。

10、文森特·威廉·梵高《阿莱城的基诺夫人》【第19个场景】

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十,次于第九伟大的17世纪画家伦勃朗。

梵高的这幅晚期作品,从一九二九年起一直为美国鲍克温家族收藏。佳士得预料其成交价将逾三亿一千万港元(四千万美元)。据佳士得介绍,《阿莱城的基诺夫人》创作于一八九0年,当时正是梵高生命的低潮期:与好友高更反目,又一度入住精神病院,精神面临崩溃。然而,梵高的创作热情不减,仅仅以基诺夫人为主题,就创作了五幅系列油画。基诺夫人是阿莱城一家咖啡店的东主,当年梵高与高更居于该城时,常常邀请她作模特。画中的基诺夫人,着粉白衣衫,依绿桌而坐,轻托香腮,眼神斜藐,略显忧郁,桌上放着两册酒红封皮的狄更斯小说,画面的背景缀以小花图案。整个画面,色彩淡雅,笔触细腻,与梵高过往画作色彩浓烈的风格不同。据说,梵高是以高更的一幅素描为蓝本创作这幅画。

10、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蒿草中的上坡路》【第19个场景】

雷诺阿(1841~1919)法国画家,印象主义展览的参加者。雷诺阿虽然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但他的风景画作品依然独具风格,他不同于其他画家善于对光线的描绘,在这件作品中雷诺阿并没有突出光影的特点,不过欣赏这通过树木的倒影还是可以看得出这是正午时间,画中的小孩嬉闹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的小野花静静地绽放,通过动来描绘幽静的乡村小路。

三、写作实践

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名画,面对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人生充满了许多自我发现。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

第五课时

一、导入

意大利是一个美丽的半岛国家,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又系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七大工业国之一。据考证,罗马人在世界桥梁建造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古罗马时代,欧洲修建了大量的拱桥,主要以意大利为代表,意大利至今仍遗存大量的古老桥梁。当我们翻开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Ⅱ》时,你是否发现了那些年代久远的古老桥梁?

二、发现与积累

1、维琪奥桥【第15个场景】

维琪奥桥,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座很古老的圆弧拱桥,Vecchio就是“古老”的意思,它建于1345年,是欧洲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所以也称旧桥。这座桥是由乔托的弟子哥第设计,其上建有二层楼,下层为店铺,上层是一条长廊。当时廊桥下层的店铺是由铁匠、屠夫、皮革商所租用,1593年当时梅第奇家族的掌门人费尔迪南多大公爵讨厌桥上的臭味,将所有的租户全部赶走,改租为珠宝及银匠店,至今桥中央还有一尊正在工作的老银匠塑像。上方的瓦萨利走廊连结河两岸的旧宫与比蒂宫。

维琪奥廊桥桥面过道两侧的三层楼房与桥中宽达20米的观景台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跌宕奔放而又庄重和谐。但维琪奥桥之所以出名,却并不是因为它那优雅不俗的造型,也不是因为它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阿尔诺河上唯一幸免于难的古桥的经历,世人向往它,是因为在它身上曾发生过一次最为美丽的邂逅、一段最为圣洁的爱情、一个跨越亘古都不会褪色的“廊桥遗梦”:一个明丽的春晨,初升的朝阳温柔地拥抱着阿尔诺河水以及水上的廊桥。廊桥桥头一端,一个高贵、优雅的少女,身着深红色的裙服,手执烂漫的鲜花,在侍女的陪伴下,款 款行来;桥的另一头,一位青涩的少年也正迈步上桥,在四目交会的一瞬间,少年被彻底震慑住了!他的目光已经无法移开,呼吸彷佛要停止、惊喜、忐忑、怅然,多种复杂的情绪交织着;而那位少女,依然直直地前行,就这样和少年交错而过,眼神目不斜视,彷佛什么都不曾发生,只是脸上如鲜花般灿烂的红霞和眼底异样的光彩却在不经意间彷佛泄露了什么。这幅场景被亨利·豪里达永远地记载在他的油画作品《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之上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诗人但丁那一年9岁。9年之后,但丁和贝特丽丝再一次邂逅,只是贝特丽丝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不久之后就夭亡了。不需要彼此的交流、不需要相互的依赖、也不需要任何的承诺和索取,只要爱便已经足够!当对方和自己在一个时空时,那是无尽的思念和牵挂,当天人永诀时,那份爱却可以留待用整个余生慢慢地咀嚼着、回味着、慰藉着,甚至升华为一种圣洁和高尚的情感。这样的爱,大抵是一种神爱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也许也只有像但丁这样不属于世俗的人,才会当得起这样一份爱。

2、叹息桥【第16个场景】

闻名于世的威尼斯“叹息桥”,建于1603年,它建立在威尼斯一条狭窄的运河上。该桥与两座建筑相连,一边是象征着权力的总督府,系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权力中心;另一边则是一座重犯监狱,那是一个封闭的石牢,粗粗的铁栏杆封闭着一个不见天日的监狱,据说进了这个监狱,几乎没有人能够活着出来。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系一座石材建造的拱廊桥,桥梁跨径大约为10米。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定罪之后,被带到地牢中,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因此这座桥被称为“叹息桥”。听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而电影《情定日落桥》就是在这取景的。历经400多年的时间洗礼,如今这座叹息桥仍在正常,其耐久性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3、里亚尔托桥【第16个场景】

据悉,1591年罗马人在威尼斯大运河上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低拱桥——里亚尔托大桥,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著名桥梁。这座古桥被称为商业桥,既是威尼斯横跨大运河的3座桥梁之一,又是威尼斯本岛上最宏伟和最古老的的一座桥梁,早已成为威尼斯城市的象征。这座桥梁最初建于1180年,原先只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石桥,且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桥上的中部建有厅阁(浮亭),两侧是20多家首饰商店。这座桥梁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由于地基松软,桥两端用12000根打入水中的木桩作为基础支撑。

自中古世纪以来,里亚尔托桥就是威尼斯城的贸易中心,也是威尼斯之旅的标志性建筑。桥梁的建筑风格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也被称为“白色巨象”。当时建桥时曾经过设计大赛,参赛者包括米开朗基罗、帕拉迪奥和圣所维诺等名建筑师,竞赛冠军为安东尼·达蓬。今天所见的里亚尔托桥重建于1508年,桥上因两侧的商店而分为三部分,桥下两旁还有不少的餐厅及商店。

这座石桥的结构特点是:在普通单孔石拱桥上建有造型简单的桥廊,采用大理石装饰,其线条流畅,雕凿精美,其结构受力合理,造型美观。桥中心设有高于桥廊的敞开式门廊,且该桥位于威尼斯重要的大运河拐弯处,又有高高的敞门廊,便于观赏城市风光,如今慕名前来的人们都会驻足观看和欣赏这座古老的石桥。这座桥梁充分反映了意大利中世纪桥梁建筑技巧和艺术的水平。

三、活动体验

1、请在其他5本《旅之绘本》中寻找世界著名桥梁,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和风格特色。

2、请从中国境内寻找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古老桥梁,查找资料,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介绍。

第六课时

一、导入

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由于受到语言、赏析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以及大家对于歌剧这门艺术的了解相对比较少,因此常常会对歌剧产生一定的距离感。现在,大家来到歌剧的故乡意大利,我们就一起来解除一些对于歌剧的疑问,对歌剧多几分了解。

二、歌剧简介

意大利歌剧产生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之交,这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它是总结了艺术实践的各方面的经验,在新的美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新的体裁。歌剧的创造,不是单纯从音乐出发的,而是从人文主义出发的一种艺术理想。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它的歌剧发展史亦可称为意大利的音乐史。1600年,巴尔第、里努契尼和培利合作创作了第一部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等一代代优秀作曲家的创造、丰富、革新和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对欧洲各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歌剧是一门集“综合的艺术”,她集戏剧、音乐、舞蹈、舞美、服装、演奏、指挥等于一身。但简单地说,歌剧就是在舞台上用唱歌来表现的戏剧,通常配有连续不断的音乐。

三、音乐形式

1、序曲:所谓序曲就是和我们平时看小说、传记一样,开篇时总有序言。因为歌剧是音乐,所以我们用“曲”字,而不是“言”字。歌剧的序曲经常会影响到整部歌剧是否能吸引观众。其实序曲在刚刚开始生成的时候和歌剧本身没有很大关系,只是在歌剧开演前为了让观众能够安静下来准备开始欣赏歌剧而特别加设的。但是没有想到,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序曲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歌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作曲家们也越来越注重序曲的可听性。

2、间奏曲:间奏曲经常会作为乐队的演奏曲目。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也因为《乡村骑士》这部歌剧的创作,开创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派。同时,这部影片也受到国际影评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最具创意和最符合画面的电影配乐。

3、宣叙调:宣叙调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其实就是“附有旋律的对白”。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歌剧中要让故事进行下去,宣叙调是最好的音乐形式。

4、重唱:重唱是一部歌剧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咏叹调抒发情绪的成分,更兼有宣叙调发展剧情的功效,它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甚至有九人简单重复的重唱。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演员以上同时讲话,相信你几乎无法听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然而重唱曲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透过和声与对位的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5、合唱: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从审美意义上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深沉优美的 合唱歌声令人难以忘怀。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6、咏叹调:歌剧中的独唱段落,用来抒发人物情感的歌曲,是用来表现演唱技巧的,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更是吸引所有人的最佳卖点。

四、作曲家介绍

1、罗西尼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意大利语: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1792 年出生于意大利,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自幼家境清寒而被寄养于亲戚家,早年随父亲学习小号,所受音乐教育不多,仅少年时代就读于音乐学校数年,然天赋歌喉圆润,曾在男童唱诗班中担任独唱。罗西尼深受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谐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称为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1816在罗马发表后轰动乐坛,使他一跃而成为国际音乐界的大作曲家。待1828 年 《威廉泰尔》上演后,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罗西尼却悄然隐退,在之后的30年中潜心于宗教音乐,钢琴曲、乐器曲及零星的歌曲。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泰尔》外,还有《灰姑娘》、《贼鹊》、《奥赛罗》、《摩西》等。

罗西尼一生讲究享受,名宫华厦,锦衣玉食,终日宴会不断,是个十足的生活享乐主义者,他与唐尼采第(Donizetti)和贝里尼(Bellini)三分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意大利歌剧界,但他对其他两位作曲家有如子侄(他的年纪最长);他热爱美食、盛大的晚宴,意大利名菜“罗西尼嫩牛肉片(tournedos Rossini)”以他为名。1868 年去世 , 享年76岁。

2、唐尼采蒂

葛塔诺·唐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和波罗尼亚音乐学院就学。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任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院长和对位法教授。后旅行欧洲各国,不断创作歌剧。

其早期歌剧受罗西尼影响较深,三十年代起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旋律醇美,技巧华丽,具有鲜明的戏剧效果。1835年在那不勒斯上演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充分显示出他的戏剧才能和歌剧舞台技巧,令他一举成名。罗西尼脱离作曲生活以及歌剧大师贝利尼的去世,使唐尼采蒂成为当时意大利歌剧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许多著名歌唱家之所以蜚声遐迩,均与演唱他的作品分不开的。唐尼采蒂一生写有65部歌剧,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有抒情浪漫歌剧、喜歌剧、法国“大歌剧”类型的历史歌剧等,代表作还有《爱的甘醇》、《唐·帕斯夸莱》等。

3、威尔弟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成为意大利一流作曲家。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迪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邀,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 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音效处理也极为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欲望、性格与内心世界。因其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4、普契尼

吉亚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等。

1858年12月22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 日卒于布鲁塞尔。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卡音乐学院,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1名,19岁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迪的《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五、作品介绍

1、《塞维里亚理发师》

二幕喜歌剧,以法国作家包玛蔡斯的同名讽刺喜剧为蓝本,并由史特宾尼编剧。罗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气呵成谱曲,但它的首演却不尽人意,是西欧歌剧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败之一,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罗西尼之前,当时意大利老资格的作曲家派西埃洛已将博马舍的喜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创作成歌剧。1816年,罗西尼受雇剧团的经理根据罗马教皇警察局的挑选又要他创作一部新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派西埃洛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罗西尼预料到会遇到麻烦。他事先写信给派西埃洛,请求他的准许。派西埃洛已经注意到了罗西尼这个年青的对手,回信时既客气又挖苦,说由他来批准罗马当局选定的脚本非常荣幸。尽管如此,相当多的观众仍认为罗西尼重新创作派西埃洛已经创作过的歌剧是胆大妄为,甚至感到非常气愤,1816年2月5日在罗马阿根廷剧院首次公演。首演当天,口哨声、喝倒彩声此起彼伏,观众几乎听不见演员在唱什么。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一周以后,该剧的演出才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共称为喜剧的双绝。很快成为世界各地歌剧院最重要的演出戏码之一,也使得此剧成为歌剧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名作。

罗西尼在剧中充分发挥了他所擅长的活泼生动的管弦乐音响流畅轻巧的旋律,以及率直畅快的节奏感,同时又把充满讽刺的愉快情节细腻地刻画出来,从剧本的情节上看来,《费加罗的婚礼》乃是《塞维里亚理发师》的续篇。在聆听莫扎特的这部名歌剧之前,观众不妨先听听罗西尼的这部作品。

2、《军中女郎》

二幕歌剧,巴雅与乔治编剧,唐尼采蒂作曲,1840年2月11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公演。这是唐尼采蒂43岁时的作品,也是用法国谐歌剧样式写成的代表作。此剧和《宠姬》一样,于184O年在巴黎首演。唐尼采蒂在此剧中安排了对比鲜明的背景,是用简朴士兵们聚集的自由军营,以及高雅贵族们所居住的古风但不舒畅的城堡,同时很成功地使艰难的乐曲和亲切的歌曲组合在一起。由于大都用大调写成,全剧的感觉相当明丽。剧中雄壮的进行曲,使用得极具效果,很容易激起听众的爱国心。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曾在剧中插入军歌或国歌上演,用以提高士气,亨佩儿和丽莉·蓬丝都先后登台演唱过玛丽亚。1972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里,帕瓦罗蒂在与澳大利亚女高音萨瑟兰合演的《军中女郎》中,首次连续唱出9个带有头腔共鸣的高音C,从此被称“高音C之王”。

3、《茶花女》

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由剧作家弗朗西斯科•皮阿维改编为歌剧脚本,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作曲。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当首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有世界歌剧史中的最灿烂的宝石之称,想了解意大利歌剧,不可不“精读”歌剧《茶花女》。

想认真地读懂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读懂它需要赏听者具备相当丰富的欧洲历史文化知识与阅历。歌剧在情节编排上需要更加适应舞台,展现情感的冲突。而《茶花女》的故事本身是在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真实故事,其中一些世俗化的情节无法一一搬上舞台。于是,在《茶花女》的歌剧中会出现一些峰回路转的情节跳跃,这些情节往往会用大段的咏唱做为过门,稍不注意就会忽视。如果没有看过小说《茶花女》,直接看歌剧,有可能会看得不明就里。要走进歌剧《茶花女》的世界,还是应该先从小说开始。

4、《蝴蝶夫人》

三幕歌剧,伊利卡与贾高沙合作编剧,是根据贝拉斯特(1859-1931)的同名戏剧,而这部戏剧又根据约翰·络德·朗(l861-1927)的小说而作。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谱曲,是普契尼三大歌剧之一。1904年2月17日在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次公演。修订版于1904年5月28日,在布雷斯加大剧院首演。

故事以二十世纪初日本长崎为背景,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经婚姻掮客介绍,娶了年仅十五岁的日本艺妓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为妻,但这位美国佬对此桩婚事则抱持游戏态度,新婚不久后即随舰队返回美国,而巧巧桑仍不改初衷,终日痴心等待,结果竟换来丈夫的恶意抛弃。待三年后平克顿返回日本时,则带来了真正的美国妻子,并且要求带走与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蝴蝶夫人应允“丈夫”的请求,而自己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场婚姻悲剧。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好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六、活动体验

1、课外组织学生到宁波大剧院欣赏一部歌剧,并谈谈自己对歌剧的理解和感受,在班级交流。

2、观赏越剧表演。对于意大利歌剧和宁波越剧,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第七课时

一、导入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怀旧表现最强的一面就是保护古建筑。他们从不因为建新的而毁掉旧的,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一两栋百年以上的楼房。伦敦大部分街道都非常狭窄,因为街道两边的建筑多是十八或十九世纪所建。英国伦敦拥有享誉全球的六大著名建筑物,而我们有幸在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Ⅲ》中一睹这些建筑物的风采。

二、发现与积累

1、伦敦塔桥【第11个场景】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 月30日对公众开放。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3.455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从桥上或河畔,可以望见停在不远处河上的英国军舰“贝尔法斯特”号,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保留得最完整的军舰。

2、大本钟【第12个场景】

大本钟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英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上、下议院都设在这里,所以大本钟也称议会大厦或国会大厦。

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97米,钟直径9英尺,重13.5吨。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大本钟原先只指钟塔内的铜钟,但后来演变成指整座钟塔。每年的夏季与冬天时间转换时会把钟停止,进行零件的修补、交换,钟的调音等。

钟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伊丽莎白塔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国会大厦的北部的一座大钟其钟楼。伊丽莎白塔的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

伊丽莎白塔是由埃德蒙德·格林斯罗普勋爵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的。伊丽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2013年4月17日,英国下议院发言人称,由于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举行,“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钟都会在周三暂停报时。因为根据英国传统,大钟暂停报时是向已故首相最恰当的致敬。在1965年温斯顿·丘吉尔的葬礼上,大钟也暂停报时,来传达对首相的默哀。

3、圣保罗大教堂【第13个场景】

伦敦有很多教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伦敦城西首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Cathedral),它以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于世,是游客们必去参观的一个地方。圣保罗大教堂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是世界第二 大圆顶教堂,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69.3米。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这座哥特式大教堂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要找他的纪念碑, 请环顾四周)”。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曾在此举行。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被视为火焰中飞舞的凤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

4、海德公园【第14个场景】

海德公园(HYDE PARK),是伦敦最知名的公园,位于英国伦敦中心的西敏寺地区,伦敦最大的皇家庭园,占地360多英亩,原属威斯敏斯特教堂产业。该公园被九曲湖(Serpentine Lake)分为两部分。

海德公园最有名的应算是公园东北角拱门边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也称为“自由论坛”。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从19世纪以来,每星期天下午都有人站在装肥皂的木箱上发表演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因此有“肥皂箱上的民主”之说。现在,演讲者大多数站在自带的梯架上,高谈阔论,慷慨陈词。演说的内容除了不准攻击英国王室和不准对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外,什么都可以。从19世纪末起,海德公园成为英国工人集会和示威游行的地方。每当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参加者从各处赶到海德公园,集合后前往市内主要街道游行。每年夏天海德公园经常有一种叫“无座音乐会”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场地里没有座位,听众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聆听乐队的演奏,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每当音乐会举行时,海德公园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甲壳虫乐队的第四张专辑的摄影于1964年秋季在海德公园完成。

5、特拉法尔加广场【第14个场景】

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是英国大伦敦西敏市的著名广场,也是旅游景点,建于1805年。

广场最突出的标志是南端的纳尔逊纪念柱,高53米。此碑纪念着拿破仑战争中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柱顶是将军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纪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广场中部是两个花形喷水池。广场北端是台阶。广场四角上有四个雕塑基座;国家美术馆前另有两个。这六个基座中有五个现有铜像,包括数位历史名将,君主和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西北角的“第四基座”一直空缺着。近年伦敦市政府在此轮流置放一些现代雕塑作品。

6、温莎堡【第15个场景】

温莎古堡,中世纪建筑,占地 7 公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收藏着英国王室数不清的珍宝,其中不乏有达·芬奇、鲁斯本、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每一个房间都是一座小型的艺术展室也一点都不夸张。温莎古堡所有的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个房间,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

现在城堡中多数的大厅都已对公众开放,但王室侍从厅仍不能参观,那里陈列着许多英国王室的珍贵文物,其中甚至还包括慈禧太后赠送维多利亚女王的条 幅,以及1947年伊丽莎白女王结婚时,当时的中国云南省主席所赠的画卷。除此之外,作为王室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温莎城堡还是国王为皇族、贵族等颁发爵位和封号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嘉德骑士”封号。“嘉德骑士”是英国骑士勋爵里最高的级别,由爱德华国王为鼓舞日见没落的骑士精神而专门设立的,当今王储查尔斯王子就被授予“嘉德骑士”勋爵封号

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幼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她常常领众多随从来此度假、度周末。特别是在王室喜庆的日子里,以及圣诞节等重要的节日,女王便会选择在温莎城堡设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上流社会,人们都以能够参加温莎城堡的盛典而骄傲。上区主要有13世纪的法庭、滑铁卢厅和圣乔治厅、女王交谊厅(queen's ballroom)等房间。另外一旁是玛丽皇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其中滑铁卢厅又称宴会厅,初建于13世纪,因室内主要陈列参与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将领们的肖像而得名,宴会厅还是英国王室举办重大过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当年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在此创作的。

三、活动体验

伦敦塔桥、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建筑,并说说你的理由,在班级交流。

第八课时

一、导入

在英国,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二、莎士比亚

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坛的巨星,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之一,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了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莎士比亚出生于破败的商人之家,从幼年起即跟随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只受过小学教育的莎士比亚,凭借聪颖和勤奋,学会了编剧,并创作了37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大多数仍是现在英国戏剧表演团体热衷上演的剧目。

莎士比亚时代的剧团,一般由10-20人组成,股东一般占一半,另一半是雇员。多才多艺的莎士比亚,曾经是宫内大臣剧团的股东兼演员,后来又成为环球剧院的演员、导演和剧作家,是剧团里最重要的领导人。

三、莎翁故居【第6个场景】

带着对大师的景仰之心,我们一起看一看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和逝世的地方,伦敦以西180公里的斯特拉特福镇。据说英国叫这个名字的地方很多,所以全称叫“亚温河上游的斯特拉福”。这个城镇很小,但却很美,也很繁华,主要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

这是一座二层木架构小楼,房屋框架、斜坡瓦顶、泥土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廓使这座16世纪的老房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莎士比亚的父亲当年买下这座2层楼房,一半作住宅,一半作手工作坊。整座建筑在19世纪时几乎整个重建过,不过仍依原先的风格兴建。宅内陈列着莎翁之父,手套制造商及羊毛商约翰的文物。莎翁出生的房间有扇窗户雕刻着来访者的手迹。

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座楼上。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4岁时,家道中落,他只得中断学业,外出谋生。18岁时,他与比他大8岁的当地姑娘安妮结婚。几年后,莎士比亚步行来到伦敦,开始了他作为演员、剧作家和诗人的生涯。592年,他以自己的剧本《爱的徒劳》、《错误的喜剧》、《亨利六世》等开始驰名伦敦。30岁到35岁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他一生共写了154首14行诗、37部剧本。功成名就的莎士比亚曾是伦敦“环球”、“天鹅”、“玫瑰”、“幸福”等几家大剧院的股东。莎士比亚48岁后搁笔,从伦敦回到斯特拉特福镇,退隐故里。1616年他去世之后,景仰其作品的人便开始造访此镇。1847年政府通过公共募款活动,买下了莎翁出生时的这座宅邸,从此这里便成为献给这位英国最伟大剧作家的文学圣地。

四、发现与积累

1、《麦克白》【第15个场景】

与图相关的内容:故事发生于11世纪的苏格兰。麦克白及班柯 战胜归来,经过战地旁的树林时遇到3个女巫。第一个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第二个女巫称麦克白为考特爵士,第三个女巫称他为苏格兰国王;班柯虽然不能当统治者,但他的后人会成为国王。女巫预言后随即消失。

这个时候,国王邓肯的信差抵达,宣布考特的领主因叛国被处死,国王颁令麦克白继任。女巫的第二个预言应验了。

在麦克白的城堡内,麦克白夫人读着丈夫的来信,信中谈到有关遇到女巫的事。她的野心勃勃,决定不惜一切要扶助丈夫登上王位。国王宣布他会在麦克白的城堡过夜。麦克白夫人怂恿她丈夫乘机弑君篡位。

国王及贵族成员到临,国王入睡。麦克白在夫人的催逼下,杀死了国王。麦克白感到非常害怕,陷入失控状态。麦克白夫人不齿麦克白的懦弱,冷静地为事件善后,她将国王的血涂在熟睡中的守卫身上,并将凶刀留给他们,企图嫁祸给守卫。

翌日,麦克德夫揭发凶案。城堡内所有人,包括麦克白夫妇,这时候一同唱和,请求上帝为国王报仇。

2、《威尼斯商人》【第15个场景】

与图相关的内容: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脱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夏洛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自己作对耿耿于怀,于是利用此一机会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在一番口舌之后,安东尼奥答应了,与他定了合约。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到贝尔蒙脱去求亲了,在贝尔蒙脱,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

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只许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即使是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夏洛克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生命。

3、《哈姆雷特》【第15个场景】

与图相关的内容: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死了,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受刺激最深的还是王子小哈姆雷特。因为哈姆雷特总是把他已故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

在无数个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是怎样死的。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给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雷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而且,他猜测母亲乔特鲁德也有可能参与了谋杀。这些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开始显露出轮廓

有学问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乌黑的胡子略带些银色,穿着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一到子夜他就来了,哨兵对他讲话,他好像作出要说话的样子,但这时鸡鸣天亮了,鬼魂就消失了。当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他认为鬼魂这样出现一定不会是无缘无故,说不定有什么冤屈的事要讲,尽管鬼魂一直没开口,但哈姆雷特认为父亲会对儿子说的。于是,王子决定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见到父王的鬼魂。

哈姆雷特焦急地等待黑夜的到来。天刚黑,他就和霍拉旭、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经常出没的高台。月冷星稀,朔风刺骨,给鬼魂的出现更添了几分寒冷的前奏。正当他们谈着天气的时候,霍拉旭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说鬼魂出现了,哈姆雷特看见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

4、《罗密欧与朱丽叶》【第17个场景】

与图相关的内容: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17岁,品学端庄,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可他喜欢上了一个不喜欢他的女孩罗萨兰,当听说罗萨兰会去凯普莱特家的宴会后,他决定潜入宴会场。而他的朋友为了让罗密欧找一个新的女孩而放弃罗萨兰,他和自己的朋友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进了宴会场。

于是,在这次宴会上,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的主角,13岁的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地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

五、活动体验

1、独白和对白是戏剧重要的表现手段。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场,分角色朗读剧中精彩的独白和对白,分析人物的感情变化,并指出男女主人公具有怎样的爱情追求。

2、《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具有诗化的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曲词和独白、对白,加以体会和分析。

第九课时

一、导入

欧洲银器,特别是英国银器,在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上有特殊的地位。银器官方纪年标志系统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被认为是最早建立的消费者保障系统。由于银器官方纪年标志的细小精致、难以仿造,纪年表完整,加上做工精良、美丽华贵,英国的银器深受欧美各国收藏家的喜爱,被世界上广大的收藏家们称为“最具收藏价值的银器”。

二、历史背景

英国作为欧洲银器制作的发源地,已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起初,银器多使用在宗教活动及皇室和贵族生活中,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随着英国银器制造工艺日臻完美,银器的使用也渐成时尚,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银器发展到全盛阶段。此时,银器构思巧妙、工艺繁复却异常精湛,锤揲、刻花、浮雕、镂空、镶嵌等多种工艺应用,产生了一批具有高超艺术性的器皿。同时,一些银器工艺大师逐渐受到皇室、贵族的关注以及各界追捧,一直以来为世界藏家所青睐。

在国外,银器收藏特别是欧洲皇室御用银器的收藏受到了众多藏家的追捧,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体系。每年苏富比及佳士得拍卖公司都会举办古董银器专场拍卖。由于高质量银器的存世数量有限,因此价格不菲。

1000多年银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使得英国人特别喜爱银器。从尊贵雍容的皇室到市井坊间的百姓,几乎各个阶层的英国人都对银器非常青睐。尤其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中,收藏一件名家制作的精美银器是一种尊贵典雅的象征。

从历史地位上来看,银器的价值随着生产国家和地区、生产年代、生产者、拥有者及用途的不同也有所不同。从品相来看,银器的品位完整程度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银器的标识。

中国传统银器自古手工制作,没有商标概念,除了极少数工匠作坊外,大部分不刻名号,但很多银器背面刻有“足银”“十成足银”等印记,这类银器价值要高于无印记的银器。欧洲银器则大多刻有生产厂家的铭徽,也有一部分会刻上生产年号、工匠名字和器物名称。据了解,英国是最早由国王设定银器监督制作组织的,每件银器都带有作坊和年代标识。同时,这种监管和标识为银器的收藏提供了重要的鉴别标准。

英国12世纪在皇室的批准下成立了金银制造业协会,1180年亨利二世确立了用豹头(leopard's head)作为金银纯度检验的印记(hall-mark);

1238年亨利三世颁布法令所有金银器物生产后都必须交由专门部门检验以防假冒;

1300年爱德华一世宣布豹子头正式成为标准含银925银器的法定标记;

1336年爱德华三世宣布豹子头,制造者标记和代表年份的字母为标准银器上的印记;

1393年里查二世宣布所有银器制造者必须在其制造的银器上加盖制造者标记,制造地标记和检验地标记;

1477年爱德华四世宣布戴皇冠的豹子头,制造者标记,和代表年代的字母为银器上的标准印记;

1545年出现了行走的狮子图案代表银器标准;

1700年凡设立了金银检验所(assay office)的城市都有了代表自己的检验标记(assay mark),例如伦敦是豹子头,伯明翰是锚,谢菲尔德为一个皇冠,爱丁堡是一座城堡,都柏林为戴皇冠的竖琴等等;

1758年乔治二世颁布金银器征税(duty)许可;

1784年乔治三世完税标记被规定加注在金银器上(完税标记一般都为当时的国王头像);

1890年维多利亚正式废除征收金银器制造税,因此1890年六月开始所有的金银器都不再在器物上加注完税标记。

举例:如下图上面的是制造者的标记,下面从左往右依次为锚(金银检验地伯明翰)、行走的狮子(925含银标准)、M(代表年份1936-1937年间制造)。

三、英国银器上的印章

英国老银器很受收藏者的青睐。但是,初学者面对上面的印章铭记却感到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英国银器上的印章。

英国的银器生产经历了几百年,期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银器制造标准制度,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国家相关机构Goldsmith Hall对英国银器生产的统一检验和印章制度的使用。

这是一组非常典型的英国银器印章(从左到右顺序): 1.“狮子”:纯银标准印章(Standard Mark); 2.“戴王冠的狮子”:城市印章(City Mark); 3.“字母O”:日期字母印章(Date Letter); 4.“国王头像”:税章(Duty Mark); 5.“字母TW”:制造商印(Maker’s Mark)。

这组印章告诉我们这件银器是纯银制的,生产于伦敦,年份是1789年,属于乔治三世时期,由银器制造商Thomas Wallis制造.四、详解银器上的印章

下面详细介绍每个印章的意思:

(一)纯银标准印章(Standard Marks)

印章A代表英国的纯银925标准(Sterling.925)

印章B代表英格兰(1697年至1720年)时期用的纯银标准(Britannia.958)印章C代表格拉斯哥使用的纯银标准(Sterling.925 Glasgow)印章D代表爱丁堡使用的纯银标准(Sterling.925 Edinburgh)印章E代表督柏林使用的纯银标准(Sterling.925 Dublin)

(二)城市印章(City Marks)

伦敦London(1300—至今)自1478年至1822年,戴皇冠的狮头一直被作为伦敦的城市印章使用,1822年以后开始使用不戴皇冠的狮头,一直沿用至今。

伯明翰Birmingham(1773—至今)自1773年开始使用铁锚作为城市印章,一直沿用至今。

切斯特Chester(1701—1962)自1701年开始使用以上的印章作为城市印章,1962年该城市停止了银器生产。

艾克斯特Exeter(1701—1883)自1701年开始使用以上的印章作为城市印章,不过早在1883年该城市已经停止

了银器生产。

谢菲尔德Sheffield(1773—至今)自1773年开始,皇冠就被作为城市印章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督柏林Dublin(1636—至今)早在1636年,皇冠加竖琴就被用作城市印章,一直沿用至今。

爱丁堡Edinburgh(1681—1974)从1681年至1974年,城堡图案一直被用作城市印章,不过之后已经停产了。

纽卡斯尔Newcastle(1702—1884)自1702以来,三个小城堡的图案一直当作城市印章,但是1884年以后,该城市就停止银器生产了。

格拉斯哥Glasgow(1681—1964)早在1681年就开始用树和鱼作为城市印章,直至1964年停止生产银器为止。

约克York(1560—1858)早在1560年,约克生产的银器就开始使用这印章,一直沿用到1858年停止生产银器。

(三)日期字母印章(Date Letters)

1478年,伦敦开始引用日期字母系统作为印章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给每件银器建立历史档案,从而来确定它是什么时候通过检验敲章的。日期字母在每年的五月更换一次,以20个英文字母作为轮回,然后每个轮回用不同的字体和字母框来区分。下面是一张字母与日期的对照表:

(四)税印(Duty Marks)早在1784年,税印就被用来证明生产的银器是否上税了,印章是每个在位国王的头像,这项制度在1890年被废弃了。

印章1的使用开始于1785年,印章2用于1786年至1821年,印章三用于1822年至1833年,印章4代表1834年至1837年,印章5用于1838年至1890年。

(五)制造商印章(Maker’s Marks)

规定使用制造商印章始1363年的伦敦,它的目的是防止造假,每个制造商将对所生产的银器负责。到十七世纪初,已普遍使用制造商的名字简称也就是首字母缩写做为印章了。

五、活动体验

1、请分别说出下图上面各个印章的意思。

2、寻找英国银器,解读其印章意思,如果有经济能力可收藏。

第十课时

一、导入

安野光雅为了创作《旅之绘本Ⅳ》,在美国大陆上开始了以收集资料为任务的旅途,路线是自东向西呈弧状行进的。但是,先入为主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观念似乎在无形当中影响了他的创作,于是,书中旅人行走的路线与他自己行进的相反。现在,我们跟着骑马旅人的脚步来寻找安野光雅的足迹,看看他到底去了哪些地方。美国有50个州,我们的安野先生又途经了哪些州呢?

二、发现与积累

(一)夏威夷州

浩瀚的太平洋中北部,浮着一串岛屿,这就是位于大洋洲的美国的夏威夷州(Hawaii——HI)。这座海岛城市,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威基基海滩长数英里,是著名的天然浴场和风景区,吸引世界各地游人。依据:跳草裙舞的夏威夷女郎【第1个场景】

(二)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壮丽的峡谷、高山和干燥的沙漠。加州面积四十一万平方公里,是美国第三大州。又有别名“金州”,来自此州中部山丘的春草于秋天枯萎时,从远方看来有如遍地金色而得名。依据:旧金山金门大桥【第2个场景】

(三)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是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1959年1月3日第49个加入美国合众国的州,也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阿拉斯加”一名最可能源于阿留申语的“Alyeska”,意思是“很大的陆地”。原属俄罗斯,1867年被俄国人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

依据:印第安图腾柱公园【第2个场景】

图腾柱是会说话的历史,反映了印第安人用彩绘木雕讲述的历史,仰望图腾

柱,高耸如云,不可方物,好像印第安人不可琢磨的历史。对于一些现代建筑,图腾成了美国阿拉斯加小镇独特的装饰品。

(四)亚利桑那州

亚利桑那州是第48个加入美国联邦的州,位于美国的西南方。该州同时也是四角落州之一,与科罗拉多州相连。亚利桑那州的主要大城是菲尼克斯、土桑、优玛和旗杆市。在该州的大峡谷国家公园之外,还有许多国家森林、公园和纪念地等。亦有许多印地安保留区。

依据:

1、大峡谷国家公园【第4个场景】

1869 年,美国炮兵少校鲍威尔率领一支远征队,乘船航行,从科罗拉多河上游一直到大峡谷谷底。他将自己所目睹的峡谷风光、经历的惊险,写成游记,广为宣传,引起了全国的注意。1911 年建立了科罗拉多国家保护区。1919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大峡谷最深最壮观的一段长约170 公里划为大峡谷国家公园,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2、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集体居所【第5个场景】

普韦布洛人的居住地位于今日美国西南部,主要是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普埃布罗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并非游牧民族,而是居住在当地一种用泥砖(adobe)建成的建筑物内,并且靠农耕维生。这些泥砖建筑,最古老的有1300多年的历史。

(五)德克萨斯州

德克萨斯州(Texas),是美国本土面积最大的一州,也是全美土地面积及人口上的第二大州(面积上仅次于阿拉斯加州,人口上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州名源自于美洲原住民语言,意味着“朋友”或是“盟友”。十七世纪时西班牙的探险家在与Caddoan语族的Hasinai族人打交道时,将印第安人称呼自己为朋友(thecas)的词误解为此地地名,虽然后来明了原意而试图更改,得克萨斯这个地名却一直沿用下来。德克萨斯州的首府是奥斯汀,最大的城市是休斯敦,其他最重要城市有达拉斯和圣安东尼奥。依据:阿拉莫【第5个场景】

阿拉莫(英语Alamo,西班牙语Pappel)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附近一座由传教站扩建成的要塞。在德克萨斯独立战争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德克萨斯军队以“记住阿拉莫“为口号,打败了墨西哥的桑塔安纳,夺回了阿拉莫。阿拉莫的守卫战成为美国陆军史上的传奇,成为了美国人在自由意志下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象征。

(六)路易斯安那州

依据:新奥尔良【第9个场景】

新奥尔良(New Orleans),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港口城市,濒临墨西哥湾,是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以爵士乐和法国殖民地文化闻名。

(七)宾夕法尼亚州

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 ——PA)是美国东部一州,为立国13州之一。1787年12月12日,联邦宪法批准,宾夕法尼亚成为加入联邦的第二个州。

座右铭是“道德、自由和独立”(Virtue, liberty and independence)。依据:美国独立纪念馆【第10个场景】

独立纪念馆(Independence Hall)位于费城,建立于1732年,原为州政府,后于1776年7月,在该处发表独立宣言。其后,又在该处起草合众国宪法,从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现在的费城独立纪念馆曾经是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纪念地。纪念馆右上方的空间,是签署美国宪法的华盛顿总统的半身像;纪念馆左上方的空间,依次是参与修改美国宪法的前总统哈里森和麦迪逊的画像。

(八)纽约州

纽约州(英语:State of New York)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纽约州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纽约州是美国五十州中最重要的一州,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州之一。

依据:

1、联合国总部大楼【第11个场景】

联合国总部大楼(英语: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也称为“联合国大厦”)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东侧,可以俯瞰东河。此大楼于1949年和1950年间兴建,土地购自于当时的纽约房地产家威廉·杰

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面积阔达17英亩(约6.87973公顷)。

2、纽约公共图书馆【第11个场景】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1895年由阿斯特图书馆、伦诺克斯图书馆和蒂尔登信托公司合并而成。该馆经费主要来源于捐款。该馆又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心研究图书馆,管辖着分布在纽约3个区的3个研究图书馆和84个分馆。分馆的藏书总量超过300万册。

美国的狮子守护的是知识的大门,这就是那只守护着纽约市立公共图书馆的著名狮子。

2003年,美国还为这头狮子发行了邮票。这是NYPL的新logo。

3、纽约中央公园(“水中天使”雕像)【第13个场景】

纽约中央公园是一大片田园式的禁猎区,有茂密的树林,湖泊和草坪,甚至还有农场和牧场,是纽约这个繁华大都市的后花园。里面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因其美丽风景,中央公园还是许多影视剧的摄制地,如电影《爱情故事》、美剧《绯闻女孩》等。

(九)华盛顿州

华盛顿州(英语:State of Washington)是一个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州。于1889年11月11日华盛顿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2个州。华州拥有微软、波音、星巴克、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亚马逊、任天堂、英特尔、惠普等世界巨头。建有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高科技园区。拥有世界著名的华盛顿大学等43所高等学府。

依据:美国国会大厦【第14个场景】

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是美国国会所在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美国人把国会大厦称为Capitol,把它看作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国会大厦1793年9月18日由华盛顿总统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部分建筑被毁。后增建了参众两院会议室、圆形屋顶和圆形大厅,并多次改建和扩建。

(十)马萨诸塞州

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MA)位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部分。北邻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南接罗得岛州和康涅狄格州,西界纽约州,东濒大西洋。面积为21468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45位。首府波士顿(Boston)。依据:

1、波士顿老州议会大厦【第15个场景】

波士顿州议会大厦(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位于比肯山山顶(Beacon Hill)上,是一个金色圆顶的古典建筑,它被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描述为“太阳系的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波士顿市的标志。大厦建于1798年,由十八世纪著名的建筑师查尔斯·布而芬奇设计,此外,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也是他设计的。大楼内部富丽堂皇,旗厅就在圆顶下面,收集内战时期的战旗。有关里维尔飞骑报信和“波士顿茶党案”的壁画装点了参议院楼梯厅。众议院大厅悬挂着一个著名的木制鱼——马萨诸塞州“神圣的鳕鱼”,表明了1784年以来捕渔业在这里的重要性。地下档案馆和博物馆里有《五月花和约》等珍贵的历史文件。

2、五月花号轮船【第20个场景】

1620年9月盟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离派清教徒35名,余为工匠、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11月21日,“五月花”号到达科德角(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于圣诞节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普利茅斯(Plymouth)是一个英格兰的殖民地,现属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位于今天的布里斯托尔县、普利茅斯县和巴恩斯特布尔县。

三、活动体验

请在《旅之绘本Ⅳ》中寻找有关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画面,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该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记录发言要点。

第十一课时

一、导入

美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他们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旅之绘本Ⅳ》中,安野光雅带领我们去拜访哪些历史名人呢?

二、发现与积累

1、莱特兄弟【第6个场景】

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指的是美国飞机发明家哥哥威尔伯·莱特(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30日)和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他们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从1896年开始就一直热心于飞行研究。通过多次研究和实验,在基蒂霍克沙丘上空对载人滑翔机进行了几度寒暑的试验之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

2、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第9个场景】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John James Audubon(1785年4月26日-1851年1月27日)美国著名的画家、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图鉴被称作“美国国宝”。奥杜邦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画作,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他先后出版了《美洲鸟类》和《美洲的四足动物》两本画谱。其中的《美洲鸟类》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奥杜邦的作品对后世野生动物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普通公众中,奥杜邦的作品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奥杜邦出生于海地,是一位法国船长和他的法国情妇的私生子,幼年的奥杜邦一直随继母生活在法国。1803年,也即奥杜邦18岁那年,为逃避拿破仑政权的兵役,他移民美国,来到美国的奥杜邦很快就被广袤的北美大陆和丰富多彩的美洲鸟类所吸引,他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美国的原野,终日忙于观察和绘制鸟类,48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完全依靠妻子露西做家庭教师的收入。他对自然的痴迷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家庭生活,令他和妻子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34岁那年,奥杜邦被法院宣布破产,这段时期是奥杜邦一生中最为低潮的时候。

1826年,困顿中的奥杜邦携带着他的画稿来到英国伦敦,在这里他联系出版商印制了他的第一幅鸟类绘画《野火鸡》从此之后的12年中,一幅又一幅精美的鸟类图画从奥杜邦的笔下和印刷机下飞出,直到他的成名巨著《美洲鸟类》正式出版,这时的奥杜邦和他的鸟类绘画作品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

1840年,55岁的奥杜邦再次拿起画笔走进自然,开始绘制《美洲的四足动物》,1848年,这部巨著绘制完成,三年后,奥杜邦离开了人间。

3、本杰明·富兰克林【第10个场景】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1706年富兰克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也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他的墓碑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4、玛丽莲·梦露【第11个场景】

玛丽莲·梦露(英文: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在一些主演成功的商业电影中,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性人物。1960年梦露凭借《热情似火》获得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最佳女演员。1962年5月,梦露在肯尼迪总统的生日晚宴上献唱了《总统先生,生日快乐》。1962年8月5日,梦露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

第四篇:生本教育论文

浅谈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 要:生本教育的产生基于我国新的教学法的涌现;基于新的教育实验的兴起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于提出者的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与生本教育的实验。本文从生本的实践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对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生本 理念 语文教学 认识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生”不仅仅解读为“学生”,也指“生命”“生活”等。它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教育模式。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自然真实,轻松和谐,就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大量进行语言文字活动,形成学生的个性语文。语文能力就附着在他们的语言表意上。这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能力。所以,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悟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虽然学校实施生本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已深入我心。从一开始的质疑到跃跃欲试,到深信不疑再到最后的小试牛刀。我觉得,生本教育就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变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一堂课中,渐渐的,我爱上了生本,学生也在教学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育形式,怎么能不受欢迎呢!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以下是我对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学生的起点,就是教学的起点即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有过质疑,这样做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许多应该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前置到教学前,课堂上学生只是把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即可。因此,前置性作业只要设置得当,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合作探究的助推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猴子种果树》一课的前置性作业时,以“读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什么,从中我想到了什么”来启发思考,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接着以读引写,以“第二年春天到了,又到了种果树的季节”为开头,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编小故事,这就进一步深化了理解,扩大了阅读。实践表面,对于单调重复的写练习,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更受学生的欢迎。都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适应这种预习方式的同时,也伴随着家长对生本教育的肯定。相信,我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断开拓思维,成长为爱思考、会思考、懂创新的人才。

二、强化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实施生本教育之前,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分好学习小组,明确队名、口号、每个人的分工、发言要求等等。学习过程中多强化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讨论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收获团队的集体荣誉,让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形成一个丰富的课堂。在学习《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时,围绕着“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拿出前置性作业相互鉴赏,然后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在交流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发言人,把本组的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此时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去讲,从他们的讨论中他们自然明白王二小是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多可以用在练习说话上。例如在练写“学会招待”这一内容是,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分工,分配好角色,每个人想好自己的台词,然后进行场景的设计,合作表演一个招待客人的情景剧。每次这样的课堂设计,都会让孩子们欢欣雀跃,为了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四个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写在说当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教学中,既要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又要注重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重视评价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小组合作交流虽然集结了集体的智慧,但也仅仅是那四个人的,如果通过表演展示这样的方式去放大讨论结果,给其他同学评价反馈,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还说《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讨论交流仅仅停留于课文理解的层面,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课文,理解王二小当时的心里状态呢?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的环节。四人小组成员各自充当“王二小”、“敌人”、“八路军”的角色,准备好对话,进行表演展示。第一个小组上台表演的时候,其他同学评价反馈觉得敌人的表情和言语不够凶恶,王二小的语言不够机智;第二个小组上台表演时,这样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已经会从课文的词语中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在潜移默化中,不就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吗。接着第三组的表现更让人拍案叫绝,学生把八路军复仇的神情和敌人惨死倒地的的姿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得到了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我想,通过这样自我展示的表演,不断反复地评价,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示,也真正在学习体会到了快乐,无形中收获了知识。

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会时刻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推进阅读是根本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

在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创编、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生本教材中,重点是阅读。教师在课上要以阅读为主线,做到以读引读、以读引学、以读引写、以读引练。检查生本语文课堂的标准就是看课堂中推进阅读了没有。识记一个字,不是去分析字形,而是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背诗词、记生活常识、背广告词、从成语、从形状来记忆等方式记住生字。例如记“游”字,有学生说通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记住了“游”字,有人说通过本班同学的姓氏记住“游”字,还有人说生活中学游泳、去旅游等认识了“游”字。在品读课文环节,孩子们字字成语、诗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落落大方,他们就像一个个饱读诗书,满腹诗文的学着,各抒己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学习《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一课时,学生从“清凌凌”这个词就能联想到很多的有关河水清澈的成语,如:清澈见底 波光粼粼 清可见底等。也有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眨眼的星星”有学生想到了“小星星”这首歌,让全班的学生跟着一起唱,课堂氛围立刻变得活泼有趣。还有人从“新月”这个词想到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词,如:《静夜思》、《望月怀远》、《山居秋暝》等。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更深地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放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变成阅读的天地,让阅读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教学,我们班的孩子已经熟背了《唐诗三百首》,通读了各类童话故事及寓言故事,每个学生的书包必备两本课外读物,平时开放班级图书柜,轮流进行借阅。同时还通过举办“讲故事比赛”、“我来编故事”等比赛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推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不正解决了长期困惑我们的“阅读理解”问题了吗?所以,推进阅读,势在必行。

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到了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

生本教育,见证了生命自然的精美与和谐。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9页。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第五篇:生本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

温素红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大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创立并倡导的。强调生命的意义,回归教育的本源。一切以学生文本,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乐学、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 ”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 ”的“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进而不教而教”教学原则,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课前自学,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主要对第一课内容《整十数乘以一位数》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时的算理和算法。在第教学二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前,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发现两个班57名学生中,有38名学生是这样解决新问题的:

解决15×3=? 先把15看成是10+5 10×3=30(第一课学习的知识)

5×3=15(一、二年级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表)

30+15=45 这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将新的问题分解成了两个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解决了二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在课上,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表扬,并且帮助其他没有写出来的学生总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多进行思考、尝试。结果,在后面预习《一位数整除整十数》和《一位数整除两位数》两课书时,共有55名学生根据前两课学习过的乘法口算方法自己找出了解决口算除法的方法。课上我只需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算理算法,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跟学生一起讨论对一些复杂的变式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使学生多见难题,提高了做题水平。

第二步,设计课堂结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在课堂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例如在讲解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分别用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成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列式计算:9÷4=2......1;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中可能?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地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然后 再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几,余数 是7,除数最小是几,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激烈,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在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时机。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然后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

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步,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家里的柜子的长宽是多少;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在学习小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超市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价格等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作业多样化。小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

(三)作业层次化。《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

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刚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也曾经着急过,迷惘过,生怕学生们言不由衷,跑题到九霄云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去讨论。在课堂上我主抓12个小组长,让他们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每节课,我除了定出本课的课前小研究,就是让学生们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去尽情学习。

下载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论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论文1(合集)

    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笔者在实 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

    爱心是根 教育为本[样例5]

    爱心为根教育是本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考评办 巨爱军 二0一0年十二月六日 爱心为根教育是本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抓根治本作为做好任何事情都......

    领略绘本魅力 开启阅读之门1[小编推荐]

    领略绘本魅力 开启阅读之门 --------普幼绘本阅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绘本阅读活动,让绘本走进幼儿的心灵,走进每个家庭,走进活动室,走进老师的世界。通过绘本交换阅读,让......

    教育管理(本)论文撰写须知★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一、认真阅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二、社会调查报告书写要求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规定的......

    感恩教育论文1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近日,我校针对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

    廉洁教育论文1

    让廉政文化走进校园有人说:廉政文化进校园是无病呻吟,学校是一块净土,又不是”衙门”,特别是对农村小学来说,除了一点公用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又不能收半点 其它费用,没有腐败的......

    教育教学论文1

    努 力 形 成 鲜 明 的 教 学 风 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

    开放教育论文1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形成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为了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大众化,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