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振兴存在的短板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要以产业兴旺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生产方式缺乏竞争力。农业发展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经济效益不高。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农产品结构有待优化。就拿肉鸽产业来说,在顶哈肉鸽项目取得经济效益之后,这种模式被很多人复制效仿,导致产业同质化,在短期内呈现井喷式发展,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市场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2.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各种资源。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化项目投资较大、周期较长、见效较慢,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年时间。其次,我国农村普遍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战略眼光,在乡村产业化发展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不足。
3.乡村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对于乡村产业化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都需要从良种培育、种养殖基地、粗加工、深加工、品牌、市场、渠道、物流、营销、服务等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而目前的农村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比较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产业集群比较少的问题。
4.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在农村,大部分农产品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表现出的特点是“产品特色不明,企业品牌不响,竞争实力不强”。双定镇许多农业企业品牌价值有待挖掘,比如南宁市顶哈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优质肉鸽养殖品牌企业,但是在打造全国乃至知名品牌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就拿农产品加工业来说,我镇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几乎没有,因为此类企业在产品研发、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投入大,财务成本高,经营毛利率低,效益微乎其微,稍有不慎就会亏损,很多都是靠争取政策补贴过日子。
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实现规模化经营。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现土地的流转,引进产业资本和新技术,实现经营模式的变革。要加快乡村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只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才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走城乡融合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一方面,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清除各种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用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为农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必须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化发展之路。
3.建立发达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农产品在生产出来后,要进行加工、储运,实现产业链的延长和增值。要建立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从育种、栽培、种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应用现代科技。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生产性服务。
4.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企业法人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范化、市场国际化、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家队伍,担当起新常态引领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重任。同时,建立健全现代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构建“互联网+农业产业化”平台,开展龙头企业与电商对接,缩短供求距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供给效率。改变传统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使供求便捷畅通,催生跨区跨境远离市场的田间与餐桌的近态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市场动态信息化,用网络连接一体化。
双定镇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