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时间:2019-05-13 22: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第一篇: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摘要】金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日益加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就在于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加快推进利汇率改革和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体制;体制缺陷;改革;金融监管

金融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金融体制也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金融体制逐步过渡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臵功能,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推进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方面的不足,完善金融法制,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创新以及经济的快速长足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较之于其它经济领域的改革更为艰难,银行业的主力军——国有银行尚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各种经济、金融关系尚未理顺,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发展举步维艰。

(一)金融监管的低效率

造成金融监管效率差的原因固然有其复杂性、多重性,如新旧金融体制转轨引起的体制上的不协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起伏过大等,但关键还在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

1、监管目标不明确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范围相对宽泛,从进入审批,到经营业务监管,再到退出管理,都在其监管范围之内。既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和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进入股市投资的上限等指标,又管金融机构高管的任职资格,甚至管贷款的额度以及贷款的具体用途。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过泛,对金融机构的干预过多过细,可能加大监管的成本,增加“寻租”的可能性;可能导致监管不当或监管不到位;还可能限制金融机构对市场的合理需求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降低金融资源的配臵效率。

2.监管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金融机构从进入、经营到退出都受监管部门控制,金融机构高管的任命权也掌握在政府手中,金融机构必须听命于政府。以银行为例,政府一声令下,要求支持经济发展,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纷纷增加信贷投放;政府要求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又纷纷收缩信贷。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放就胀、一控就死”的问题。在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常常宽严皆误。

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维持金融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3、监管主体的法定职责构造存在诸多不足

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监管者首先应对存款人、投保人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负责。但是,作为行政审批人或核准人,金融监管部门又要对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行为负责,有时还要充当国有金融资本代表者的角色。这三种角色可能发生冲突。当存款人、投保人的利益受损时,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问责于金融机构,但他们本身可能负有审批不当的责任,同时他们还可能要对国有金融资产负责。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行为是拖延风险的暴露,但这并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反而可能使风险累积和深化。

(二)商业银行体系的不完善

商业银行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商业银行体系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1、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尚未完成,几大国有银行还未能真正成为《商业银行法》所确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2、在金融改制过程中新建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着重规模扩张、轻资产质量、重发展速度、轻经营效益,重硬件建设、轻优质服务,重“搭架子”、轻组织机构规范化等问题,其运行机制离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商业银行体系的不完善,不仅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而且由于金融风险可能来自于非经济因素而使得银行监管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银行资本的构成不合理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由于市场体系不成熟,我国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逐渐步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金融监管方式不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金融监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致使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效率低下,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问题有:一是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二是监管方式和手段单一。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较少,社会监督渠道不畅通。

我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是近年学术界和实务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特征和金融体制选择的内生基础,提出了我国金融体制的选择标准,即“以确保金融体系安令为基础,以实现金融安全与效率统一为目标”,适当控制“混业控股”的开放步伐,审慎对待负债型及隐性负债型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适度限制银行与其他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继续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作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选择。

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后,关于分业体制和混业体制的讨论颇多。

特别是近年来,以混业体制作为我国金融体制选择的呼声较大,并多以西方国家近年来金融体制的变化为证据。如前文所述,基于一困金融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可以用于该困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但对于其他国家的指导意义有限。我国的金融体制不能用移植的办法解决,不能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只能在一般政治和经济理论下。基于我国的金融环境产生。

与此同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混业控股所带来的效率足以抵消因代理人道德风险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交叉管理的成本。从国内当前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由于对混业控股效率研究在样本选择、时间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很大问题,研究样本分类混乱,因而无法基于一般性前提和样本分类得出较为合理的研

究结论。初可佳、洪锐滨(2008)对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812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间1995—2005年的研究结论是:金融机构间混业经营并不必然带来绩效的提高,贸然推进混业经营可能会降低效率,而且增

加市场风险。我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面对金融业发展与监管水平局限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以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无法验证混业控股是否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正效率的情况下,为确保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四业金融机构的安全,我国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适当控制“混业控股”的开放步伐,审慎对待负债型及隐性负债型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适度限制银行与其他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混业控

股行为,继续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作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选择。

参考文献

【1】戴丛.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当局的监管措施[J].国际金融研究,1995(11)

【2】林志远.我国金融监管的十大基本理论问题[J].上海金融,1995(9)

【3】漆多俊.经济法论丛(第八卷)【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第二篇:我国医药改革方向

三部门明确我国医药改革方向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3日联合发布的文件,到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价格秩序要逐步好转,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到2020年,医药价格能够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三部门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了上述医药价格改革的近期和长期目标。《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

《意见》确定了由政府制定价格的药品和医疗服务范围。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及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药品,由政府制定价格;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制定价格,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意见》明确,政府制定药品价格要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反映供求”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逐步降低政府指导价药品流通差价率水平,保持药品之间合理差价或比价关系;政府制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在合理补偿医疗机构成本基础上,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耗材)差价收益核定。

《意见》提出,在合理制定药品零售指导价格的同时,要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要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加快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评审制度建设,健全药品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医药市场价格调查、监测和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完善价格决策程序;探索建立医药费用供需双方谈判机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医药价格监督长效机制,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价格行为。

第三篇: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编号(学号):

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摘要: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最重要渠道,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支农现状进行研究。现行的支农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化、长期化的支农政策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政策,积极创建新的支农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些政策,区分其主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安排,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实现财政支农政策的整体目标。

关键字:财政支农,完善与整合,社会主义新农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fiscal support for th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the improvement

Abstract: Ehen fiscal support for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is the count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s,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scal suppor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current policy and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there are “a headache, medical head the unrest” phenomenon, not formed a comprehensive, long-term support the policy system.Therefore, as soon as the set up perfect financial support of agriculture policy system is imminent.The current main task is to perfect the existing policy.Actively support to create new ways.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these policies,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integral goal of financial support of agriculture policy.Keywords: fiscal support, perfect and integration, new socialist farmers

目录 引言..................................................................1 2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现状及取得的成效....................................1 2.1 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1 2.1.1 财政支农规模较大,增长逐年提高.............................1 2.1.2 财政支农增加直接补贴的额度.................................1 2.1.3 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1 2.2 我国财政支农所取得的效果.........................................2 2.2.1 支农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 2.2.2 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2 2.2.3 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 3 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 3.1 财政支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3.1.1 财政支出比重下降...........................................3 3.1.2 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3 3.1.3 中央与地方支农资金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高度依赖中央.....3 3.1.4 支农资金管理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效率低...3 3.2 完善财政支农制度的对策...........................................3 3.2.1 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3 3.2.2 改革农业补贴政策...........................................4 3.2.3 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4 3.2.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 4 构建新的支农政策框架..................................................5 4.1 协调政策间的关系.................................................5 4.2 安排政策实施的次序...............................................6 5 结论..................................................................6 参 考 文 献..............................................................7 致 谢....................................................................8

引言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问题,目前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大,营造出了有利于更多资金投向“三农”的金融环境。但财政支农的力度不够,支农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主体较少,金融资源外流,服务资金短缺。要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并建立信贷担保基金。本文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财政支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对策。

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为支持农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和颁布了各种政策,财政上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是采取“财政支农”这条途径。

财政支农,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支农资金。支农资金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2.1 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

2.1.1 财政支农规模较大,增长逐年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财政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以及财政支持是以往的数倍,财政支出涨幅一直大于20%。其中在2008年更是一度达到了37.9%的高额度,总支出达到了5955.5亿元,包括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几项,增幅达到了107.7%。

2.1.2 财政支农增加直接补贴的额度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中央财政今年下拨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这些直接补贴的措施可以减少不法分子或地方政府截留挪用补贴资金,农民可以放心、安全使用政府提供的各种农资,避免盲目乱用、滥用,还可以进一步融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强化政府为农服务的意识,打造服务型政府。

2.1.3 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

前几年,我国财政主要把农业作为支农的重点领域,而对农村社会领域的关注不够,这导致我国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欠账较多。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重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资金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重视改善民生,逐步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保障范围。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1245.2亿元,比2007年增长96.5%。2.2 我国财政支农所取得的效果

2.2.1 支农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四减免”为主的税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以“四补贴”为主的支出政策则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支持“六小工程”、“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财政增加了直接补贴额度,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了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此外,还通过支持“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村财政减贫力度等方式,拉动了农村消费。

2.2.2 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了165亿元用于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预算安排资金1022.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2008年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两项直接补贴资金规模达到633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在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也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2.2.3 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支农资金中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611.4亿元,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支出90亿元。由于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由于财政

支农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为充分地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对支农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 财政支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财政支出比重下降

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但增幅波动较大,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波动性下降趋势。3.1.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在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上,用于“养人吃饭”的钱多,而用于“办事建设”的钱少。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经常出现行政费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3.1.3 中央与地方支农资金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高度依赖中央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特性,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具有明显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见效慢、收益外部性等特点,因此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将资本要素向具有高收益率的行业倾斜。农业税的取消更加重了地方财政的困难。3.1.4 支农资金管理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效率低

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多,农业财政支出分部门管理。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重复投入等问题。政府部门之间争项目、争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出多门,不利于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不能形成合力。

3.2 完善财政支农制度的对策

3.2.1 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资金匹配额都应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以分清责任,强化对农业的投入。

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农民养老社会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等等;二是抓好地方性的法规建设。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体系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

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或不取的政策,我国亦应如此。

参 考 文 献

[1] 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苏明,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杨周、张冬,WTO框架下农业财政支出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侯石安,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 孙茂万、李自俊、徐艳芳,对现行农业税制改革的设想[J],财政与税务,2003 [6] 郭琳,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J],四川财政,2002 [7] 李放、张兰,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J],财政与税务,2004 [8] 陈华宁、谷雨,欧盟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启示[J],中国农业会计,2003 [9] 宋乃公、王大用、国鲁来,如何让资金高效流入新农村[J],人民论坛,2006 [10] 财政部农业司课题组: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促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财政,2006

致 谢

第四篇: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这种经济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仍然很不完善。所以我国的金融制度急需改革。对于我国的金融改革方向,可以借鉴那些国际经融发展中的发达国际,尤其是美国的先进经验,同时予以革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体制不可或缺的是一个健康良好的金融环境。对此,我国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部门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信用数据库,以完善我国的征信制度和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并发挥民间金融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建立专门针对民间金融的机制或监管机构等方式,以完善我国的民间金融监管体系;另外则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

(二)推进国有银行改革。

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在全国 各地网点甚多,但是各分支结构经营的自主性却很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般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很小甚至没有,一旦放贷或是数量较大的贷款都需要向所属的分行甚至总行申请,这无疑加大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银行的经营管 理政策,都是由总行统一制定,然后下放到各分支机构再贯彻实施,这十分不利于银行的因地制宜。

(三)实行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的融资方式呆板、简单、金融工具单一。强调 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一切借款通过银行融资的模式。结果造成很多企业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实践证明仅有国家银行信用形式是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除实行国家银行信用的融资方式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集体信用、私人信用的积极作用实行租购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期票抵用贷款、银行贷款、租赁贷款、票据承兑、贴现、买卖等融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变单一的金融工具为多样化的金融工具。

(四)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的问题上,一直是采取限制的态度。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众所周知,这些年在国有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乃至合资、外资经济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金融领域,非国有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在资产规模上所占的比重都很小。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金融组织体系的所有制形式也应多元化,要打破国有金融机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

第五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全社

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 我们必须以这次税制改革为契机,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个人所得税体系, 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追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现状改革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market economy,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reform has begun.Personal income tax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untry;we must reform the tax system to develop a set of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our country.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Key words】 Personal Income TaxActualityReform

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施行20 多年以来, 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着眼于使个人收入分配规范化, 同时要使这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追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负担不公平,税率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分类税制, 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 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 分项确定适用税率, 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 广泛采用源泉课征, 虽然可以控制税源, 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 节省征收成本, 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 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 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 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 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 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二)免征税额标准不科学、不合理

个人所得税未考虑纳税人赡养老人、家庭负担、子女抚养和教育等因素,不符合国际惯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都考虑了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允许在税前扣除家庭成员的赡养费、抚养费、子女教育经费等,体现了文明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公平原则。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统一的扣除标准,虽然操作简便,但忽视了纳税人家庭负担等特殊情况,在统一扣除额下造成了纳税人的税负不平等现象。如三口之家,一个月收入2000 元,负担2个无收入家庭成员的纳税人;另一个夫妇两人月收入均为1000 元,负担1个无收入家庭成员。虽然同是月收入2000 元,但体现在税收、教育及医疗等负担上却完全不同,前者要比后者负担重的多。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程度还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抚养等支出的不断上升,一些家庭的负担将更加沉重。

(三)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 征管手段落后

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 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 征管手段落后, 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 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 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 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 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 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 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 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 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 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 让其纳税, 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控管、征管难度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个人所得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由公开向隐蔽化发展,由相对集中向分散化发展。随着这种现象的逐渐扩大,也造成个人所得税税源难以控管,使征管工作出现难征、难管、难控的现象。加上征管力量单薄,现代化手段跟不上,处罚难度大等因素,使个人所得税难以足额征收到位。近几年个人所得税的增长主要是税务机关通过规范一些收入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薪金代扣代缴工作取得的,而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和建筑承包人等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还

远远不够。据有关资料反映,在个人所得税收入中,来自工资、薪金所得的比重逐年上升。相比之下,个体户经营所得的比重则呈下降的趋势。这也反映出这部分所得征收难度大,偷漏税比较多的现状。

(二)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七百余位居民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仅有12% 的受访居民宣称自己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与此同时, 有将近24% 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 是完全缴纳者的两倍。由于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时间短暂, 公民纳税意识淡薄。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的征收方式, 并以代扣代缴的方式为主。一些代扣代缴义务人出于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纳税人分解收入偷逃税款;应当自行申报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个体工商户多数申报不实;多渠道取得收入的纳税人几乎无人主动自行申报。

(三)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 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 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 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 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 左右。另一方面, 在税收执法过程中, 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 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

三、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实行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是对某些应税所得, 如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对其他的应税所得分类征收, 或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 再在年终时把这些已税所得与其他应税所得汇总。凡全年所得额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 即按规定的累进税率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并对已经缴纳的分类所得税额, 准予在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内抵扣。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 即分步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对不同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 对综合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对分类所得实行差别比例税率。这种兼有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之长的征税制度, 能覆盖所有个人收入, 避免分项所得税制可能出现的漏洞, 又可以稳定税基, 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更为公平, 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我国政府已经明确,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现阶段目标为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降低税率,调整超额累进税率和级距降低税率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

如果税率过高,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然下降,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抑制。另外,税率定得过高,会使纳税人感到牺牲过大,往往会使他们选择收入隐性化。从国际所得税发展趋势来看,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率都在降低,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般在5%~40% 之间,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在2%~35% 左右,因此,借鉴外国经验,合理设置税率是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关键之一。在混合税制下,仍可实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部分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以体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具体设计时,可将最高边际税率降到35%左右,所得级距缩小到五级,相应税率可设5%,10%,20%,30%,35%。通过简化级距,调整中间税率,适当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适当调高中高收入者税收负担。这样,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的总体税收负担基本一致,以避免一些大股东或资产所有者利用其特殊地位,操纵公司利润分配,进行合理避税,也可以较好地解决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之间的双重课税问题。

(三)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税征收

从当前发展来看这是一项远期工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公民的纳税意识逐步增强,我们可逐步尝试将个人所得税从分类所得课税转向综合课税。届时将纳税人的全部收入合并在一起,全额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规定计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时考虑其他如夫妻合并申报问题。《南方都市报》2008年3月4日报道:“两会”开幕,各方热议税收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免征额从1600元上调至2000元再次成为讨论热点。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以家庭为单位和根据地区情况来分别制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想法值得探讨, 但根据目前的状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管理成本过高和人口的流动性问题,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收还力所不及。对于个税改革的方向,中央财经大学院长助理郑榕教授认为“中国税制体系、统计方面和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有差距,以家庭为单位计税值得探讨,是个税改革的根本方向”,她和贾康等专家也都认识到,这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障碍和问题需要解决。

(四)采用以源泉扣缴为主和纳税人自我申报制度相结合的征管方式

源泉扣缴制是指在取得收入的环节按一定标准进行扣缴。纳税申报制是指按规定需要进行申报的纳税人在终了后一定时期内将上一的各种所得进行申报,并将扣除项目、已预缴税款等到一并列出,税务机关核实后计算应纳(应退)税款。大多数国家为了实现对个人所得税的源泉控管,都将源泉扣缴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管方式,甚至在实行普遍申报纳税制度的美国,全部纳税人中也有88%的纳税人的税款是采用预扣代缴方式征收入库的。我国也将源泉扣缴作为主要征管方式,但效果一直不佳,应该尽快建立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所得时必须同时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制度,使税务机关可以在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交叉稽核。

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后的影响与展望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全面修订个人所得税法,使改革一步到位是很难做到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将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有一个长远规划和短期调整措施。

1.近期目标。调整工薪所得的适用税率与累进税率的多级次。调整现有的级距, 扩大低收入档次的级距, 降低边际税率, 适当调增起征点到3000 或5000 等,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更好地发挥其调节作用。合理的税率也能吸引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和人才选择在中国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2.中期目标。我们要不断提高征管水平、改善社会征管环境, 稳定个人所得税的税基, 并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更为公平, 特别是对目前的高低收入悬殊较大的群体的调节作用。

3.远期目标。在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时, 不断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建立健全全国联网的税收征管系统。顺应世界税制改革浪潮, 让我国更好地与国际税制改革接轨, 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饶羽平,廖永新.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探讨[ J ].财税论坛, 2005.【2】董再平《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完善》载于《税务与经济》2005 年第4 期

【3】徐进.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难点与对策[J].税务研究, 1997,(3).【4】刘 佐:关于中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J].研究报告1997.

【5】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J ].中国税务,2003,(5):25227.【6】夏秋.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设想[J ].上海财税,2003,(5).【7】李建军.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5.【8】静雅婷.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析[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05.【9】计金标.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改革[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下载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全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

    现阶段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建议大全

    现阶段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建议 摘要:行政监察作为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自律性监督,是制约行政权力的重要机制。但是从行政监察的实效来看,行政监察机关在依法对行政机关、国......

    我国绩效考核改革与探索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困境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充分开发和整合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资源,并以此提高该组织的整体绩效。而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国......

    试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

    试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 作者: 吴磊发布时间: 2011-02-23 10:38:44 人民陪审制度渊源于民主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实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方向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方向 11级政治经济学 杨丽丽S110038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一)金融机构含义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泛指从事金融......

    现阶段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5篇)

    现阶段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2013年02月18日来源:爱思想作者: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

    谈谈我国征收排污费制度并阐述其存在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谈谈我国征收排污费制度并阐述其存在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内容摘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已成为全球问题。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30多年,对控制污染取得了......

    浅谈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

    浅谈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