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

时间:2019-05-13 05:5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

第一篇: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

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

随着农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已全部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迄今为止,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已经成为上市银行。中国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已经跨出了里程碑式的步伐。与此同时,尽管全球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却都已达到世界银行业的前列。然而,新的问题依然被提了出来:中资银行下一步该怎么做?中资银行又如何能经过下一个五年,不仅依然是规模全球第一,而且还能做到质量高、竞争力强,挺拔地屹立于世界银行之林?

笔者认为,借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I),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推行更加规范严格和有效的监管,进一步提升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构建更为合理的业务基础和更为坚实的财务基础,毫无疑问应当是下一阶段中资银行的重要任务。同时,中资银行应在顺应新的监管要求的同时,积极推进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彻底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彻底改革传统的组织架构,彻底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中资银行应抓住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推动自身实现脱胎换骨式的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的改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关的监管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为中资银行百年基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中资银行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的主要差距

虽然中资银行近年来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引进了国际著名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成功上市等,但与国际上实施以先进架构流程为主导管理模式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仍然根深蒂固。虽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但是许多落后的传统理念依然还有很深的根基。一是“部门利益至上”,不少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习惯于用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方法和手段管理银行,部门之间画地为牢、揽权推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官本位”思想一时难以改变,不少经营管理人员处理银行业务往往不愿认真按照流程进行,导致正常的业务流在同级之间衔接困难,往往要由上级来协调才能得以完成。三是地方分支机构负责人“唯我独尊”,习惯于独揽各项资源大权,强调只有权力高度集中才能推动业务发展,实现上级确定的利润目标。这些陈旧的理念给银行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依然主要沿袭传统模式。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设置虽然已初步成形,前台业务板块总体上已按大的客户类型进行了安排,但在具体环节安排上仍是更多地以产品为中心;二是业务单元自上而下的垂直运作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要商业银行的分行作为独立的经营单元“岿然不动”;三是业务流程明显存在弊端,来自部门与区域利益要求的干扰和总行端设计者的脱离实际,导致业务流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和扭曲;四是后台业务集中处理还是十分初步的,虽然部分银行进展较快,但大部分银行要实现前中后台分离与相互制约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等等。

再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会计等技术条件尚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中资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进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和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应该看到,数据大集中为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构建了基础的信息平台,管理会计为业务考核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目前中资银行数据集中主要还只是物理的集中,还未真正做到逻辑集中;与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较低;管理会计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使用价值不高,实际业务的大量需求仍未能真正得到满足;中资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尚处在较低水平。

当然应该看到,近年来中资银行对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导向,前中后台相互分离制约,纵向经营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经营管理理念正在深入人心。部分中资银行正在按照上述理念逐步加快了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步伐;有的中资银行已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整体性的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在前中后台推行了力度较大的条线管理,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依然卓有成效。然而从总体上看,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推行了目标明确的改革,中资银行的主体尚处在以传统模式为主的状态。

中资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原则

笔者认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资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应遵循以下五方面原则。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首先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即要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服务的思路,重新安排组织架构与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建立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运营机制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从而消除各部门之间的摩擦,降低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无效劳动,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这里,客户既指银行的外部客户,也指内部的客户,前台客户部门就是后台支持保障部门的客户,银行客户部门的工作质量由银行的客户来评价,银行支持保障部门的工作质量也应该主要由它的客户——前台客户部门来评价,而不应主要由其上级来评价,银行的财务预算、风险管理、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等管理部门不能再以管理者自居,而应以支持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只有建立“一线为客户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总行为分行服务”的经营理念和相应的业务流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坚持垂直条线经营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组织架构的原则。组织架构是业务流程的基础。业务流程再造需要依据一定的原理和基本框架进行设计,这一基本原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基本框架就是前中后台相互分离,垂直经营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矩阵型的组织架构体系。因此应根据组织架构的大体框架来设计顺畅的流程。

三是坚持部门职责服从于业务流程的原则。业务流程再造强调“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因此应“先流程后部门”,即先设计好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后,再根据流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将目前的部门职能进行归并和整合,将对流程运行不利的多余、重叠甚至起阻碍作用的部门取消。

四是坚持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原则。中资银行在集约化经营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多限于自动化,即把原来由人干的工作,代之以机器,但整个工序和办事的方式少有改变。这固然加快了处理速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业务的处理量和准确性,但却只是对信息技术最低层次的开发。业务流程再造是银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造业务流程的过程,应超越目前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和图表处理的阶段,发挥其智能化和标准化的巨大潜力,创新作业程序。

五是坚持突破性再造与连续性改进相结合的原则。尽管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强调根本性和突破性,但不可能通过一项作业而一劳永逸地消除一切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外部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会经常发生变化,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在实施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中应避免好高骛远,走入过分追求完美的误区,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资银行在业务流程再造时,应坚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连续性的改进,逐步改革组织架构,优化各项业务流程。

中资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任务

中资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深化组织架构改革,构建业务条线垂直运作管理和考核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业务单元制。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梳理和整合主要业务板块,前台应重点根据中资银行的业务构成,建立企业与机构业务板块、零售与私人银行业务板块和市场与资金业务板块,而在中后台形成风控、营运、IT、战略和人事等板块,使这些板块更清晰地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求设置,顺应本外币业务一体化运作的趋势,为流程优化创造条件,打好基础。目前部分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大致合理划分了业务板块,但在板块内部构成的合理性和分行相应板块协调性方面,仍有进一步梳理完善的空间。二是推进业务条线垂直运作、管理与考核,形成业务单元制。加快推进业务条线垂直运作、管理改革的进程,使事权、人权和财权逐步过渡到以业务单元为主,推行垂直管理为主、分行横向管理为辅的模式;推行全行业务单元的一体化考核,明晰业务单元的绩效;在总行层面形成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领导体制,不断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垂直管理。以条线垂直管理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模式彻底取代“块块”模式,使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更好地相匹配。近年来,部分中资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置了业务板块或条线的委员会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应强化委员会对全行整个条线的协调、管理和考核的职能,以有效推进条线经营管理的步伐。

推进营运条线改革,实施后台业务集中化。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并根据需要成立若干分中心,包括结(清)算中心、单证处理中心、票据中心、信用卡账户管理中心、放款中心和托管业务处理中心等纯业务操作中心。利用电子影像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将过去分支机构处理的后台业务包括复核、授权、审批、单证处理、财务处理和风险监控等工作集中到中心来处理,实现分行前台受理、中心后台处理的运营模式,使基层机构网点成为客户营销和服务平台,以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提高运作效率,更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近年来,部分主要商业银行在营运改革和后台集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务和人力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主要是新建机构的进展较快,存量机构的后台业务集中仍有待继续推进;营运条线改革尚需进一步清晰目标、大力推进。

实施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条线垂直运作、管理和考核为主的组织架构以及集中整合后台业务的同时,开展各项业务流程再造工作,大的方面来说,应主要涉及企业与机构业务单元、零售与私人业务单元、市场与资金业务单元、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运管理以及IT部门等。重新审视这些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按照客户便利、简便快捷和以利内控的要求,梳理、优化和整合各项业务流程。这方面近年来中资银行持续在推进,但由于理念、架构等方面的限制,成效不够明显。

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充分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将优化了的业务流程编制成信息化的系统运作程序,使各项业务都转换成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电子流,更好地实现高效运作和强化风险控制的目的。从中长期看,中资银行在这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笔者认为,上述四大任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以客户为中心是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在要求和运作目标,以条线垂直运作管理考核为主的组织架构则是流程优化的基础和条件,后台业务集中化和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内容,而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则是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的重要技术方式。

按照上述任务实施的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推动中资银行的运行和管理带来八个方面的提升。一是较好地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优化对客户和银行有附加值的业务流程;二是以纵向顺畅流动的业务流程,保证法人战略意图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三是强调业务条线的系统营销和系统管理职能,确保各大单元业务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银行内部顺畅的流动;四是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方面;五是形成简洁、高效的业务流程,缩短信息沟通的环节和时间,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与内部组织运转效率;六是修正流程局部较优而整体偏弱的状况,构筑整体业务流程优化的系统平台;七是形成由流程控制、制度控制、电脑软硬件控制和权限控制组成的立体型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八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自动识别、分析和决断的作业流程。

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是未来一个时期中资银行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资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实践之一。这项改革和创新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的实际加以稳步推进,有理、有节和有序地开展。在我国,确实存在着一系列限制组织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外部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区域管理和行业监管政策等,在技术上也存在某些障碍,当然还存在一系列相关风险因素。但从在中国经营的外资银行已成功地实施先进架构和流程的实践来看,上述制约和障碍不是不可以逾越和克服的。

笔者认为,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银行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理念真正得到更新、高级管理层以终身银行家的姿态,信念坚定和一以贯之地付诸实施;在银行内部实事求是地树立商业化的运行理念,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内部架构流程的改革和再造;监管部门大力提倡并以实际行动给予鼓励和支持。所有的技术性问题都不可能成为改革创新的“拦路虎”,真正的障碍与风险来自于银行内部的利益相关者。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资银行将大踏步地走向国际,改革组织架构和再造业务流程将成为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探索

【摘要】金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日益加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就在于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加快推进利汇率改革和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体制;体制缺陷;改革;金融监管

金融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金融体制也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金融体制逐步过渡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臵功能,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推进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方面的不足,完善金融法制,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创新以及经济的快速长足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较之于其它经济领域的改革更为艰难,银行业的主力军——国有银行尚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各种经济、金融关系尚未理顺,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发展举步维艰。

(一)金融监管的低效率

造成金融监管效率差的原因固然有其复杂性、多重性,如新旧金融体制转轨引起的体制上的不协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起伏过大等,但关键还在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

1、监管目标不明确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范围相对宽泛,从进入审批,到经营业务监管,再到退出管理,都在其监管范围之内。既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和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进入股市投资的上限等指标,又管金融机构高管的任职资格,甚至管贷款的额度以及贷款的具体用途。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过泛,对金融机构的干预过多过细,可能加大监管的成本,增加“寻租”的可能性;可能导致监管不当或监管不到位;还可能限制金融机构对市场的合理需求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降低金融资源的配臵效率。

2.监管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金融机构从进入、经营到退出都受监管部门控制,金融机构高管的任命权也掌握在政府手中,金融机构必须听命于政府。以银行为例,政府一声令下,要求支持经济发展,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纷纷增加信贷投放;政府要求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又纷纷收缩信贷。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放就胀、一控就死”的问题。在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常常宽严皆误。

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维持金融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3、监管主体的法定职责构造存在诸多不足

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监管者首先应对存款人、投保人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负责。但是,作为行政审批人或核准人,金融监管部门又要对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行为负责,有时还要充当国有金融资本代表者的角色。这三种角色可能发生冲突。当存款人、投保人的利益受损时,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问责于金融机构,但他们本身可能负有审批不当的责任,同时他们还可能要对国有金融资产负责。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行为是拖延风险的暴露,但这并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反而可能使风险累积和深化。

(二)商业银行体系的不完善

商业银行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商业银行体系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1、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尚未完成,几大国有银行还未能真正成为《商业银行法》所确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2、在金融改制过程中新建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着重规模扩张、轻资产质量、重发展速度、轻经营效益,重硬件建设、轻优质服务,重“搭架子”、轻组织机构规范化等问题,其运行机制离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商业银行体系的不完善,不仅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而且由于金融风险可能来自于非经济因素而使得银行监管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银行资本的构成不合理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由于市场体系不成熟,我国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逐渐步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金融监管方式不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金融监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致使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效率低下,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问题有:一是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二是监管方式和手段单一。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较少,社会监督渠道不畅通。

我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是近年学术界和实务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特征和金融体制选择的内生基础,提出了我国金融体制的选择标准,即“以确保金融体系安令为基础,以实现金融安全与效率统一为目标”,适当控制“混业控股”的开放步伐,审慎对待负债型及隐性负债型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适度限制银行与其他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继续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作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选择。

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后,关于分业体制和混业体制的讨论颇多。

特别是近年来,以混业体制作为我国金融体制选择的呼声较大,并多以西方国家近年来金融体制的变化为证据。如前文所述,基于一困金融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可以用于该困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但对于其他国家的指导意义有限。我国的金融体制不能用移植的办法解决,不能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只能在一般政治和经济理论下。基于我国的金融环境产生。

与此同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混业控股所带来的效率足以抵消因代理人道德风险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交叉管理的成本。从国内当前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由于对混业控股效率研究在样本选择、时间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很大问题,研究样本分类混乱,因而无法基于一般性前提和样本分类得出较为合理的研

究结论。初可佳、洪锐滨(2008)对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812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间1995—2005年的研究结论是:金融机构间混业经营并不必然带来绩效的提高,贸然推进混业经营可能会降低效率,而且增

加市场风险。我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面对金融业发展与监管水平局限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以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无法验证混业控股是否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正效率的情况下,为确保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四业金融机构的安全,我国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适当控制“混业控股”的开放步伐,审慎对待负债型及隐性负债型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控股行为,适度限制银行与其他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混业控

股行为,继续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作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选择。

参考文献

【1】戴丛.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当局的监管措施[J].国际金融研究,1995(11)

【2】林志远.我国金融监管的十大基本理论问题[J].上海金融,1995(9)

【3】漆多俊.经济法论丛(第八卷)【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第三篇:改革创新与时俱进2010组织工作会议讲话

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为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郑玉清同志在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2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回顾2009年组织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刚才,我们对2009年镇(区)组织工作百分考核优胜单位进行了表彰,城关镇、东巩镇、板桥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稍后,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汲取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全县组织工作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有了新提升。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加强督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县共有1145个单位、29000多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突出问题867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98件,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492个。通过开展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科学发展的思想洗礼,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扎实开展全省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行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探索实施了“三会治事”九步工作法,扩大了基层民主,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扎实做好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工作,初步形成了工作品牌,并在全省、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一年来,全县新建第三批村级办公活动场所22个、改扩建21个,建设远程教育站点156个、落实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311名、帮扶困难党员960多名,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配合县委调整了8批次120多名干部;先后牵头承办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科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型报告会等培训活动,共组织各类培训30多场3700多人次;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量化提名工作得到省、市委组织部认可;完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招商引资考核,认真审核了13个多亿的招商引资资金;干部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发挥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印发了《中共南漳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运行规则》文件,通过规范人才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工作合力;完成了南漳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场所;全年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计划53人,使我县农民大学生人数累计达到310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部长下基层”、“南组精神”大提炼、“南漳组工干部之歌”征集、“三联结对帮扶”等活动,达到了“增强党性、提升素质、优化作风、服务发展”的目的;健全完善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有效促进了各项组织工作的全面落实。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本前提;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强大动力;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方法;坚持程序、选好干部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些既是我们过去一年组织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是做好新一年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的组织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调动各个层面干部积极性、激发干部活力工作做得还不够;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促使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组织工作

2010年,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又是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组织工作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全县组织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提升两项指标、实施三大工程、落实四个一批、推进五个基本”,简称“12345”的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努力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提升两项指标:一个是提高全县组织工作公信度。具体包括“三度”,即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组工干部形象社会认可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三项指标;另一个是确保基层组织建设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前25名。实施三大工程:实施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培养工程、领导班子综合目标考核评价工程。落实“四个一批”: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大胆提拔一批、基层选拔一批、量化提名一批、调整交流一批。

推进“五个基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关于今年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稍后还将下发工作要点,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讲一下今年要抓的六项重点工作:

1、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打牢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一是善始善终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扎实抓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收尾工作,坚持批次联动、上下联动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加强对第一二批活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体现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要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以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培训,促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分层分类举办“局长论坛”、“专家论坛”等培训活动,聘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社会实践工作者定期讲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三是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干部到招商引资、信访稳定、重点项目等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复杂严峻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2、以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统筹城乡发展迫切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关键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一是坚持用制度留人。认真制定《南漳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办法,把引进外来人才与用好用活本地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南漳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依托,重点打造五支人才队伍,即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型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坚持用感情留人。营造良好软环境。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与人才沟通联系,广泛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人才的知心人。三是坚持用事业留人。畅通人才引进通道,合理选用人才,大胆启用人才,重用人才,努力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全面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确保在2010年底实现每村都有一名大学生。下半年,县委将召开南漳县第二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计划拿出3万元重奖优秀人才。通过事业上吸引、岗位上使用、感情上凝聚、政策上激励,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人才队伍。

3、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导向,强化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要进一步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水平。一是完善考核内容。按照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把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结合起来,把过程性情况与结果性指标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方面情况的考核分析。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既注重考核已经取得的显绩,又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二是改进考核方式。通过个别谈话、专项调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平时经常性考核;采取总结述职、测评等方式,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注重分类分项对考核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防止简单根据测评票形成评价意见。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三年综合考核获得优胜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优先提拔重用。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4、以干部选拔任用“四个一批”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配强、补齐、理顺”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抓好干部培养选拔“四个一批”工作,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是大胆提拔一批。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优秀干部选拔力度,不拘一格选人

才,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的同时,统筹做好女干部、非党干部的选拔工作。与此同时,要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优化班子结构,调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基层选拔一批。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坚持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健全从基层一线逐级遴选干部制度,从基层提拔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干部,使广大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量化提名一批。在进一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的前提下,继续巩固和深化量化提名制度这个品牌,合理设置量化指标,将量化的要素指标分为民主推荐,考核,奖励惩处、学习培训增项指标,民主测评、考察组评价等五类,用客观、公正、透明、真实的“量化”评价指标确定提名人选,按照公开发布职位预告、初始提名推荐对象、组织实施民主推荐、差额确定考察对象、综合测评考察评价、量化提名拟任人选等6个流程操作,真正从源头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调整交流一批。以合理配置干部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着力点,在县直部门、镇(区)之间,挑选一批领导班子成员互派交流任职。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10年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般要轮岗交流;对需要多岗位锻炼,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适当交流;对在人、财、物和审批、执法等关键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中层干部探索交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以此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调动各个层面干部的积极性。

5、以“五个基本”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基本”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大要素,涵盖了基层党建的全部工作,其中组织是依托、队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制度是根本、保障是前提。抓住了“五个基本”,就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矛盾,就能够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一要健全基本组织。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不断完善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在社区内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和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要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力度,做到“应建尽建”。到2010年底,力争全县86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二要建强基本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拓宽基层干部来源,加强考核监督、健全激励机制等办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村一级,更加注重从回乡创业人员、下岗失业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培养选拔优秀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适时选派一批县直党政机关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担任党组织书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员培养为重点,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三要开展基本活动。引导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经济建设的难点、重点开展活动,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目标、步骤相一致,相配套,提高基层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支持度。在农村,要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全面推行以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坚持村级重大事项“三会治事”九步工作法,实现群众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深入开展“城乡互联共建”活动,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建制村全覆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深入开展“四推”活动:即推荐党员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就业,推荐优秀职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职工进入管理层,推荐退出领导岗位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要深入推进“三级联创”,大力开展评先表模活动。“七一”前夕,召开表彰大会,命名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激励先进,振奋精神。四要完善基本制度。要善于运用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来推进基层党组织管理,贯彻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在基层党支部突出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确保“三会一课”制度取得实效。五要落实基本保障。要积极实施村级经济成长工程。因村制宜,明确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引导村级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走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力争在2010年底全县有100个村年

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底,城关镇、武安镇分别建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社区。

6、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以巩固提高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活动成果为主题,坚持从严治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带队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和组工干部形象的认可度。一要加强党性修养。组工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锻炼,时刻绷紧公道正派这根弦,进一步形成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的良好风气。要以学习王彦生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二要切实转变作风。要继续深化“开门办部”和组工干部“三联”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体察民情、密切党群关系、改进部门作风,把下基层与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三要打造人文组工。把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进一步关心组工干部的健康成长,通过科室间交流轮岗、选派干部驻点招商、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安排干部参加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锻炼干部;关心组工干部的生活情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组工文化建设为灵魂,大力实践“对党忠诚、对人公正;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严谨高效、务实创新”的“南组精神”,唱响《南漳组工干部之歌》,营造一种环境温馨、工作舒心、生活开心的文化氛围。

三、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奋力开创2010年组织工作新局面

落实问题是组工干部工作能力、整体形象的综合反映。要在落实中锤炼干部,提高队伍,通过干部的锤炼和队伍的提高促进组织工作的全面落实。

第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抓落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组织部门不仅要遵循守规矩、讲程序的好传统,更要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思想观念,敢于直面难题,勇于推进改革,争做解放思想的模范,争当改革创新的表率。要善于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注重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认真研究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要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加强组织工作政策信息宣传和解读,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力度,在社会上营造关注组织工作、支持组织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要打造品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落实。突出重点是抓落实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重点是纲,纲举目张。”各地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重点就是亮点,典型就是水平”的意识,围绕全县组织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点,结合各自实际,集中力量、集中智慧、融合资源,在培养典型、打造典型、推介典型上下功夫,要层层建立联系点,办好示范点,确保把重点变成亮点,把典型变成典范,不断增强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影响力。

第三,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干。良好的作风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全县党建和组织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抓落实,确保把每一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要克服抓经济工作是实的、抓党建工作是虚的错误认识,坚持虚功实做,软功硬做,用抓经济工作的劲头抓好党的建设工作,以过硬的作风推动组织工作的扎实开展,使组织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第四,要明确责任,强化考核,以健全的机制抓落实。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规范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每项业务工作都有一个可衡量的尺度。要继续完善镇(区)组织工作百分考评体系和部机关干部目标管理办法,真正建立起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运行机制。各级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工作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努力形成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党务、党务干部热心研究党务、全县上下倾力抓好党务的工作格局。

第五,要把握规律,整合资源,以科学的方法抓落实。科学的方法是提高落实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此,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模式,摒弃“组织工作只是组织部门工作”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提高“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的能力,发挥组织资源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激活、配置和优化作用,形成纵横协调、信息畅达、运转有序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组织工作格局。

同志们,2010年的组织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高扬发展主题,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努力开创南漳组织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

作为一名小学青年教师,在听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决策部署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激动。我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而骄傲,因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奋发有为提供机会而感到幸运。根据前期的学习,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我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查找问题

1、政治、业务学习还有待加强。学习不够主动,学习深度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

缺乏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上求稳不求进,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工作作风方面

班主任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不够。班级排名只求靠前,没有争第一的勇气。学生综合成绩不能名列前茅。

(四)“六个破除”方面

1.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自己在工作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不尽人意,常态课过于“常态”没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

2.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

我在近期的工作中在认真研究教法,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情景教学、“小老师”轮流上课、丰富评价语等,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孩子们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

3.破除封闭狭隘,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同事积极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比较封闭狭隘,其实与人分享,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进步会更快。

4.破除资源依赖,着力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

我认为我可以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但有的时候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可能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不能很好的应用。

5.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满足,不思进取,总觉得自己尽力了就好,没有做到课后反思,积极整改。

6.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慵懒散漫是我最大的问题,做事总是拖延,学校布置的任务总是到最后关头才能完成,这样导致任务完成质量低,做事草率等问题。

二、追溯原因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足,自觉主动抽时间去学习很少,一般都是通过学校党支部各种专题辅导课的学习。除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外,平时自己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不够。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

(二)精神状态方面

最近几年,没有新的论文发表,工作总结都按老套路,应付了事的心理比较严重。工作中缺少探索创新,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实际工作只限于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开拓出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科研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工作作风方面

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主动性有待加强,作为班主任应广泛深入的了解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及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和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我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目前仅仅停留在与少数学生结对子,对学生了解的不够深入,联系的范围不够宽阔。

(四)“六个破除”方面

结合问题,追溯原因,自己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的学习创先争优理论。未能够做到把课余的时间多用于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学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表现没有沉下心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对东西一知半解。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具体工作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情况,接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完成,而不是做到做好。对事实情况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做事虽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经常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三、整改措施

(一)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指导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班级的学习氛围。

3、勇于探索,提升科研能力。今后,我会积极参与省校级科研立项课题,勇于思考,善于向兄弟院校学习,向同行专家学者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自己认真研读专业期刊杂志,注重点滴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开创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出贡献。

4、树立标杆,向优秀教师看齐,多听课优质课,也邀请优秀教师来听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二)班级管理方面:

1、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评选班级优秀干部、模范班级小老师,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3、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是不够的,而班干部都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管理。

4、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仅是坐在教室学习,而是应该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行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可能风雨交加,我将一如既往的忠诚于教育事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事事处处用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

高。

第五篇: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 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2009年9月,**区开始探索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在**区**种植合作社、**区**种植合作社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共建立2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办理土地产权交易620亩,向流转农户发放土地产权证362本,向合作社发放土地使用权证2本。

一、创新运作模式,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通过土地使用权改革,将土地使用权进一步分离为转让权、收益权和抵押权,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化,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折价、作股、抵押、担保的功能,多渠道、多领域获取金融资金支持,解决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瓶颈。具体总结为“一社、一厅、二证、一建、一管”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

“一社”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为纽带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经济联合体。

“一厅”就是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区里建立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大厅,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市场交易、合同签订等优质服务。

“二证”就是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对农民参与流转的土地进行确权,以区政府的名义向转出方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持证人在使用权期限内可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抵押担保。区政府向转入方发放《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凭使用权证可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融资,赋予农村土地资本运作功能。

“一建”就是建立党支部。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教育引导功能,防止出现合作社党组织管理缺位问题。

“一管”就是加强合作社资金监管。规定合作社土地使用权证用于抵押贷款的额度最多不能超过土地评估价的30%,最长期限不能超过三年,确保合作社始终拥有绝大部分土地使用权。

二、把握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1、农民自愿原则,入社、退社都尊重农民意愿。

2、“三不变”原则,即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交易抵押的只是土地的使用产权,不是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根本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符合国家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3、“试点先行”原则,在基础比较好的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

1、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区里成立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区关于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区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管理办法》。

2、建立金融扶持机制。区、乡两级财政采取直接投入或以奖代补的方式,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区财政设立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全额补贴试点合作社当年贷款发生的利息。协调中介评估机构,免费为农民土地评估作价。金融部门在认可《农村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资质的基础上,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

3、健全风险规避机制。规定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只能入股土地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保障农民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

四、推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1、推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引导转出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可有效解决当前家庭经营规模小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之间的对接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

2、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增加了信贷资金的规模效益,增加了农民土地流转收益。

(三)推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推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折价、作股、抵押、担保等功能,在更多渠道、更宽领域获取金融资金支持,解决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瓶颈,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下载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资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方向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今年是XX市苍南县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县各......

    卫生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人才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紧紧围绕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人才资源配置......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讲课提纲 落实中央关于“两新”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扎实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

    改革文化产业供给侧,探索特色文创新模式

    改革文化产业供给侧,探索特色文创新模式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正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摘要: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结合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党建工作实际,对......

    唐山探索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

    唐山探索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2011-05-04中国妇女网2009年6月以来,唐山市妇联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实际,在全市探索推行了妇女信访代理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工作......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预测方向: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预测方向: 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背景链接】 朋友圈频现冒牌货的广告,二手交易平台屡屡为售假提供温床,短视频软件不时冒出假货展示……2018年6月,国......

    国际投行激励机制创新与中国券商改革方向

    国际投行激励机制创新与中国券商改革方向 中作者:何诚颖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证券公司的主体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历经了从"国有独资公司"到"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