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T盛润000030重组案例
2009年07月06日
日前,*ST盛润(000030)从大股东处获悉,公司债权人深圳市兴雅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公司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深圳中院提出要求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深圳中院正在依法审查是否受理该案。目前,*ST盛润尚未收到深圳中院任何法律文件,此案是否被受理尚存在不确定性。
据了解,兴雅居公司与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于今年5月7日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成为*ST盛润债权人,申请*ST盛润重整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重整使公司恢复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ST盛润表示,即使法院受理此案,公司如果重整不成功将直接面临破产清算
2010年01月23日 01:32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锐 ○编辑 邱江
*ST 盛润A今日披露,公司1月20日从控股股东莱英达集团处获悉,莱英达集团所持上市公司1.73亿股股权(持股比例59.82%)股权已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
据*ST 盛润A介绍,莱英达集团是在今年1月18日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通知书。关于美国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深圳市莱英达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莱英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仓平进出口有限公司、深圳轻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一案,在执行过程中,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11月24日依法轮候冻结了莱英达集团所持*ST 盛润A 1.73亿股限售流通股股权(包括孳息),冻结期限自实施冻结之日起两年。
2010年05月08日 02:44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邱江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邱江
*ST盛润今日公告,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民事裁定,5月6日起对公司进行重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6月21日召开。
去年7月,*ST盛润债权人深圳兴雅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深圳市中级法院递交要求*ST盛润重整的申请。经过漫长的等待,直到今年4月14日,深圳中院裁定受理*ST盛润重整一案。深圳中院经审查认为,被申请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符合重整条件,申请人提出的重整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今日公告称,5月7日,*ST盛润收到深圳中级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根据该裁定书,*ST盛润于5月6日起进行重整,法院指定深圳理恪德清算事务有限公司为重整案的管理人。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6月21日上午9时30分在深圳中院第一审判庭召开。有关债权人应在6月15日前到深圳中院指定的地点申报债权。重整期间,*ST盛润存在被宣告破产并进行破产清算的风险。
*ST盛润主营业务一直不见起色,债台日渐高筑。2008年12月25日,股改几度停滞的SST盛润宣布实施股改并于12月29日恢复交易,此时距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股改方案已近两年。变身“ST盛润”仅4个月后,公司又因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从2009年4月9日起“披星”。
*ST盛润200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依旧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短期借款高达4.47亿元。唯一的“救命稻草”是,依靠拍卖华联发综合楼第三、四楼房产获得一定收益,最终使公司2009年度惊险扭亏,当年实现净利润810万元,侥幸逃过被暂停上市的命运。立信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09年报出具了“非标”的审计意见。
在重整程序起步之后,*ST盛润重组可期。在2009年报中,*ST盛润董事会认为,公司破产重整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重整成功基本可以保障,管理层有信心通过破产重整解决债务及担保问题,如重组成功,公司将摆脱债务困境,恢复持续经营能力。而在立信大华出具的审计意见说明中也提及“潜在重整方拥有优良的资产和优秀的业绩”。*ST盛润的重组看似已有眉目。
从股价走势看,最近5个交易日,尽管大盘连续深幅调整,但*ST盛润逆市连涨,累计涨幅约13%。
2010年05月15日 21:39华夏时报
董事长透露公司主营业务以后不一定再做印刷包装
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ST盛润因严重的资不抵债,被债权人主动提出重整。5月12日,记者在盛润办公大楼看到,来自清算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债权人债务登记。
盛润董事长王建宇对记者表示,暂时没办法判断重整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公司主营业务以后不一定再做印刷包装。
严重资不抵债
2010年4月14日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深中法民七重整字第5-1号裁定书裁定,受理对广东盛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并于2010年5月6日依法裁定对公司进行重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6月21日召开。
*ST盛润200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依旧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短期借款高达4.47亿元。唯一的“救命稻草”是,依靠拍卖华联发综合楼第三、四楼房产获得一定收益,最终使公司2009年度惊险扭亏,当年实现净利润810万元,侥幸逃过被暂停上市的命运。
今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的资产值仅为4198万元,而负债总额达到17.63亿元。主要是公司作为担保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公司虽然严重资不抵债,但债权人又不想走到破产的一步,否则损失的更多,债权人为了最大程度地要回资金,只能选择破产重整。
深交所一位监管人士告诉记者,重组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条,首先要看公司大股东背景如何。大股东想上市,IPO如果难的话,就会打这个公司的主意,负债大是一个困难因素,这加大了重组的难度,几方的利益分配是关键问题。“现在企业上市比较容易了,负债十几亿的壳,很难被看中。”
上述监管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如果有公司想上市,似乎比以前容易多了,现在借壳的公司已不多了,但一些煤矿类的、房地产类的公司IPO不容易,还有一些公司,在经营上存在一些灰色活动,税收漏洞大等等,IPO有难度,就想通过借壳了。此次清算的法律顾问是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该事务所的杨律师告诉记者,重整成功的关键在于赔偿的比例,或者另外有人注资进来,否则4000万的资产,面对17亿的负债,偿还比率太低,重整的难度很大。
深圳理恪德清算事务有限公司法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在登记债权人信息,债权人应在规定限期内申报债权,否则被视为放弃,一切按法律程序走。
一般来说,只要管理人尽最大努力提高了清偿率,一般都能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的认可。重整成功几何
关于重整成功与否,杨律师告诉记者,关键是看赔偿的比例,是否能通过债权人的同意,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成功的几率大于失败。
杨律师表示,重整计划,是要等公司拿出偿还比例方案,债权人表决通过,法院裁决后才能生效。但能够走到法院受理申请的这一步,公司前期应该是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债权人沟通过,债权人认可重整才能这么做。表决生效后,按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从2009年7月至今已近10个月,法院能受理重整申请,之前肯定也调查过公司的项目,是看好了重整才受理的。”杨律师认为,重整成功的几率应该还是挺大的。
杨律师说,如果是重整失败,直接破产了,那就只能拍卖资产,债权人在这些资产里面瓜分,届时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文不值,直接退市,重整让债权人获得的赔偿是最优的。自2007年我国实施破产法以来,就不断有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至今还未出现重整失败的例子,而成功的案例则令公司基本面大为改善,股价自然也是一飞冲天。去年以来,先后有S*ST光明、*ST深泰(7.21,0.12,1.69%)、*ST偏转等多家公司宣布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上述深交所监管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也有重整失败的案例,但成功的案例更多,如江苏琼花重整成功了,大连金牛(9.02,0.01,0.11%)也成功了(万房地产),每年有些打入三板退市的股票就是失败的,中小板出了一个*ST张铜,不过也只是暂停上市。
“关键是还款这部分最难,现金都是实打实的。重组方会说服债权人少要钱,比方盛润,可能最终就出两三个亿去还债,再减掉7个亿的债,剩下的负债一部分以股份的形式抵补,再剩下一部分以后慢慢还。”深交所监管人士对记者说。
2010年06月21日 05:15证券日报
本报讯 *ST盛润(000030)今日公告,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管理人已启动债权申报登记及审查工作,至债权申报截止日期(2010年6月15日),已有42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总额合计折合人民币约为390162万元。
6月21日,公司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2010-09-02】
*ST盛润A(000030)认定债权20.6亿
*ST盛润今天披露,9月1日,公司收到深圳中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经债权人提出异议及公司管理人复审后,认定债权人38家,认定金额折合人民币20.6亿元,均为普通债权。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对于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后补充申报的债权等,公司管理人将审查后制作补充债权表提交债权人会议核查及法院裁定确认。
【2010-09-27】
*ST盛润A(000030)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出台
正值破产重整中的盛润股份今日公告重整计划草案涉及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公告表示,截至2010年5月17日收盘时,持有1万股以下的中小股东共计9656户,该部分股东占盛润股份全体股东的86.73%。为保护该部分中小股东的利益,该部分股东不需要让渡股份还债。
除中小股东之外,莱英达集团作为盛润股份的控股股东,让渡其持有盛润股份股权的40%,共计6901.76万股,用于清偿盛润股份的债务;另外还需让渡其持有盛润股份股权的37%,共计6384.13万股,由重组方有条件受让。
此外,持有盛润股份超过1万股的股东,其1万股以下的部分不需要让渡,超过1万股的部分无偿让渡20%,共计让渡A股1094.55万股、B股544.36万股。
此外,盛润股份B股股东让渡的股份将用大股东额外多让渡出的A股股份替换,该部分B股股票最终将由盛润股份回购注销以减少盛润股份总股本。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魏梦杰
宁波华翔参股公司重组*ST盛润 中信身影隐现
尽管*ST盛润的重整计划和股权让渡方案是否获通过还是个未知数,但重组方却率先亮相:宁波华翔(15.22,0.00,0.00%)持股20%的富奥公司将成为*ST盛润的重组方,上市公司将以吸收合并富奥的方式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这一举动或许是为10月13日即将召开的债权人和出资人会议进行“预热”。
根据今日*ST盛润和宁波华翔公告,富奥公司和*ST盛润已于9月30日签订意向书,*ST盛润拟采取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富奥公司的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具体为: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富奥公司全部股份折为上市公司的股份(人民币普通股),合并完成后,*ST盛润股份将继续存续,富奥公司的法人资格将注销,其全部业务、资产与负债转由盛润股份承继。目前,宁波华翔持有富奥公司20%股份,对应为2亿股。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华翔对富奥的持股比例本应为49%,其就在去年出让了其中29%股份,而受让方的身份也“大有来头”。
根据宁波华翔年报,富奥公司是在一汽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基础上,由宁波华翔、一汽集团、原富奥公司经营层发起设立的,成立于2007年12月,注册资本10亿元,宁波华翔原占出资比例49%,一汽集团和富奥经营层分别持股35%和16%。该公司主要产品分为环境控制系统、转向及传动系统等六大体系,覆盖重、中、轻、微型商用车和高、中、低档乘用车系列车型。截至去年6月底,该公司净资产为10.87亿元,净利润为8619万元。
去年9月18日宁波华翔披露,将富奥公司29%的股份分别出售给中信证券(10.99,0.35,3.29%)直投机构金石投资、吉林省国资委所属的亚东投资和天亿投资,三者分别获得5%、2%和22%的股份,转让价款总计33640万元,每股价格1.16元。如今看来,当时的出让显然是为了推动富奥公司尽快登陆资本市场。根据资料,天亿投资是为本次交易设立的基金,基金主要用于一汽富奥项目,由长白山股权投资公司100%持股,而后者的股东则由亚东投资、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吉林省广泽集团和吉林省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成。*ST盛润目前正处于破产重整阶段,而就在9月27日,公司刚刚公布了重整方案所涉及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如果上述方案得以通过,重组方富奥公司或将受让股东让渡的相应股份。根据让渡计划,持股量在1万股以下的股东无需让渡外,公司控股股东莱英达集团和持股超过1万股的股东合计让渡7996.31万股A股用于清偿债务;让渡6384.13万股A股和544.36万股B股由重组方有条件受让,其条件包括重组方受让该等股份后将其中544.36万股B股以总价1元的价格由盛润股份回购并注销。
若此次重组得以实施,*ST盛润的主业将变为汽车零部件生产。经审计,富奥公司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为42亿元,净资产为13.7亿元,200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8亿元,2010年1至6月份未经审计的净利润约为
4.3亿元。
【2010-10-08】刊登签订重组意向书公告继续停牌
*ST盛润A签订重组意向书公告
*st盛润A与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公司在执行完成重整计划解决债务问题后重新拥有经营性资产和主营业务,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经初步协商,双方就公司的重组事宜于2010年9月30日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现将有关信息予以公告。意向书主要内容:
1、本次重组拟采取由公司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进行,即,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份折为公司的股份(人民币普通股),成为公司股东。合并完成后,公司继续存续,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资格将注销,其全部业务、资产与负债转由公司承继。
2、关于本次吸收合并中合并方公司新增股份的定价,由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协商,被合并方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定价以经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评估值为准,由此计算确定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双方股份的换股比例。
3、关于本次重组的具体事宜由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另行协商确定并依法签署相关协议、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
第二篇: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
3、北亚房地产的负债北亚房地产公司的负债除去上面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2004)哈民一初第15、19、20号调解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黑民初字第9号判决已执行完毕的债务,还有十几亿元债务,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3)。--经北京仲裁委仲裁(见2006京仲案字第0307号裁决书),北亚房地产公司应付北京首旅集团酒店项目转让款及定金罚款等费用7.57亿元。首旅集团已向黑龙江省高院提出执行申请,省高院拟对华风世贸广场项目剩余资产进行拍卖。--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见2007高民初字160号),北亚房地产公司以华风世贸广场项目及建设用地抵押物向华夏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偿付2亿元贷款及利息。华夏银行已向黑龙江省高院提出执行申请,省高院拟对华风世贸广场项目进行拍卖。--与华风房地产公司相关联公司的债权主张超过4亿元。华风建筑公司、新阳建筑公司系华风房地产公司关联单位,分别负责华风国际商城项目的部分施工。2007年1月25日,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下达(2006)哈仲裁字第723号《调解书》,明确北亚房地产公司给付华风建筑公司工程款3.7亿元,违约金3000万元,总计4亿元。当事各方对此仲裁利益分配方案存在争议,但4亿债务的仲裁裁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9年10月28日,北亚集团对北亚房地产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其返还款项及利息共计21,589.82万元。2011年3月,北亚集团申请变更诉讼请求,请求法院判令北亚房地产公司返还其自成立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占用北亚集团款项及利息,共计2.98亿元。同时,申请追加外方股东亚地公司为第二被告,请求法院判令其在4,683.50万美元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截止目前,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本案。--经黑龙江省七台河仲裁委仲裁(见七仲裁字2007第2-6号裁决书),北亚房地产公司以该项目部分房产折抵华风房地产公司的关联单位和个人的融资债务。华风房地产公司关联公司及个人向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申请执行。--2008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深圳国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清算组诉北亚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纠纷一案,因深国基公司破产清算,此案至今仍在审理中。从上述素材分析来看,如果法院对剩余资产拍卖,通常情况下,北亚房地产公司投资收回的可能性非常小,北亚集团2亿多的债权也很难得到清偿,调查报告《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3)》。
4、北亚房地产的资产为何既没有计入上市公司,也没有进入破产重整?一些股民向记者反映:北亚房地产公司为假合资,合资公司其实就是北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造假原因是,一旦将北亚地产纳入破产重整,将使得华风商城这块优质资产作为北亚集团的破产财产,参与债权人的分配。股民们认为,这样将产生两个法律后果:一是不具备破产条件而不能破产、无法达到恶意逃债目的;二是中小投资者一旦知道有如此优良的财产,绝不会接受北亚集团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股改方案。但北亚房地产公司究竟是不是“优质资产”,事实上根本无法确认。关于北亚房地产公司合资改制的情况,据破产重整清算组律师孙卫宏介绍,2005年8月,经黑龙江省商务厅、哈尔滨市开发区管委会核准,北亚房地产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改制为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取得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外方亚地公司委派代表徐健菲,董事会中北亚集团只委派一名董事刘贵亭任副董事长,其余三名董事均为外方代表。徐健菲曾经授权刘贵亭、刘桦代行法人代表权利。其后,因刘贵亭、刘桦先后涉案等原因,外方股东亚地公司在黑龙江省商务厅批准的出资期限内也未能缴纳出资,也未按照《债务偿还协议》等文件履行清偿债务的义务,中方股东北亚集团也无法与外方股东及其董事取得联系。孙律师介绍,北亚房地产公司自2005年改制起,从未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停业、歇业状态,工商执照已连续五年末依法进行年检,但北亚房地产公司一直没有被吊销。那么,既然未吊销营业执照,为何没有计入北亚集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北亚集团方面给出的答案是,上市公司持有北亚房地产5%的股权,依规不能和上市公司并表。对于北亚房地产公司为何没有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记者在清算组指定的中介机构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报告中看到,《不纳入分析范围的长期投资明细表》里,北亚地产公司系17家未列的长期投资之一,而“不纳入的原因”为:诉讼未决。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王志华教授认为,因外方名存实虚而造成的公司即不能正常运转,有关部门又不能对中外合资的名份予以取消,加之中方仅持有股权的5%,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不能与北亚集团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既不能有所作为又无法做出任何有效决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前这种资不抵债的状况,即使计入上市公司,对股东也没有益处。而对于当初北亚集团高管注册合资地产公司的用意,我们无法进行主观臆断。孙律师说,实质上,目前北亚房地产公司所有的债权债务主体都是这个“空壳”的外资企业。外方虽未出资到位,但公司却由法定代表人徐健菲(亚地公司代表)授权刘贵亭等人实行个人内部控制,成为刘贵亭等人违法犯罪的工具和平台,并给北亚房地产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北亚集团从法律和客观事实上难以对北亚房地产公司行使股东权利。该局面一直持续到刘贵亭案发和北亚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孙律师感慨道:华风世贸广场是个未完工的项目,事实证明,如果分割拍卖的话,很难体现其实际价值,北亚集团及北亚房地产公司的投入也很难收回来。但是,因北亚房地产公司合资企业主体身份问题解决不了,不能将其列入破产重整保护范围内,难以阻止债权人诉讼所引发的司法拍卖;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清算组和北亚集团也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和司法机关协调,多次暂停对华风国际商城项目剩余建筑面积的拍卖执行,以争取实现执行和解,但目前来看,进展缓慢,问题较多,结果不如人意。
第三篇: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一)
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之一)2011年06月21日19:18来源:人民论坛网本篇新闻调查缘起于一封反映“S*ST北亚(即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亚集团)重组中存在贱卖国有资产和巨额资产去向不明”的读者来信,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一)。信中称,希望《人民论坛》作为有公信力媒体,能够给65000名股民以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北亚集团”,搜索出228万条结果,可见其受关注的程度。我们发现,自从该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被媒体追踪的热门对象。打开各网站的北亚集团股吧,股民的跟贴更是炙手可热。归纳互联网上已有的关于北亚集团的消息,其中不乏“高管犯罪”“窝案”“破产重整”“贱卖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缩股之痛”“侵吞中小股东利益”等关键词。相反,正面的消息几乎被淹没,成了“海底沙”,能“捞”出来的,似乎只有“北亚牵手中航欲起死回生”了。为了给读者呈现以还原的事实真相,本刊组成了由本刊记者和法律专家新闻调查组,赶往北亚集团所在地哈尔滨,进行了为期数日的新闻调查。
一、假如不破产重整,北亚集团可否华丽转身读者来信疑问之一:北亚集团有没有必要破产重整?目前实施的破产重整程序是否合法?。4月30日北亚集团(600705)发布的2010年公司年报显示:2010年利润总额为13.34亿元;总资产13.5亿元;所有者权益8.84亿元;每股净资产3.22元。一个“披星戴帽”、已进入破产重整的问题公司,仿佛仅在弹指间,从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原本就热闹非凡的北亚集团的股吧里,如投放了一颗“炸弹”,变得更加无法平静,太多的议论,太多的期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时让人难辨真伪。这样靓丽光鲜的年报,缘于北亚集团持有的新华人寿的长期投资股权在去年11月以40余元的超预期价格拍卖--据报道,当天北亚集团持有的6489万股新华人寿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成交总额29.39亿元。除去偿还剩余全部债务外,剩余12亿元左右。2011年3月,缴纳完税后,账上还有7亿多现金。一个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的问题公司,是怎样飞来如此巨额“横财”的呢?或者说,有这么多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为何当初要进行破产重整呢?假如不破产重整,北亚集团自己可否华丽转身?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新闻调查组采访了北亚集团总经理曹晶。这位高管原为沈阳铁路局副总工程师,2007年因沈铁欲对北亚集团实施重组,而被上级领导部门“派驻”成为北亚集团总经理。“其实,破产重整是被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倒逼出来的。而如果没有破产重整,就没有去年11月新华人寿股权的竞拍,这近30亿的资产早就不翼而飞了。恰恰是破产重整,保全了这笔巨额资产,挽救北亚集团于水火之中。”曹晶有些激动地说。“由于北亚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截止2006年底已连续三年亏损,如果2007年仍为亏损,公司将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当时,通过破产重整,实现保壳盈利是北亚集团唯一的出路。”2008年1月28日,北亚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而在实施破产重整前,公司管理特别混乱,公司被卷入各类诉讼、仲裁案件多达5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40亿元,公司所有资产均已被司法部门查封、扣押、冻结,且多数案件已经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公司除一、二家子公司能维持正常经营外,公司总部及大部分子分公司已全面停业,总部员工已半年不能开支;在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经审计、评估机构对北亚集团进行资产清查,查明可清偿有效资产为3.3亿,而债权人申报债权高达32亿(清算审核并经法院裁定确认为21亿),已经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状况,调查报告《S*ST北亚重组调查报告(一)》。虽然公司账面还有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26亿,但其中大部分由于高管犯罪、财务混乱、账实不符等原因,根本无法确认和收回,审计机构已做坏账减值准备。“关于新华人寿有股权投资,恰恰是因为实施破产重整,使司法机关依法中止了对公司资产的司法执行和拍卖,保全了公司剩余的新华人寿的股权。”曹晶如是说。据曹晶介绍,2006年11月,因北亚集团拖欠债务,被河南省高院司法拍卖新华人寿股权2163万股,拍卖价格仅为6.61元。据了解,2007年5月,中国保监会保险保障基金收购东方集团和东方实业持有新华人寿股权的价格为5.99元;2007年11月初,在北亚集团筹备启动破产重整程序时,广东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广东省河源市法院拍卖北亚集团所持有的4506万股新华人寿股权,并已进入拍卖前的评估阶段,紧急时刻,北亚集团在大股东的帮助下,及时协调有关司法机关暂缓执行该项资产,支持北亚集团重组重整工作,才中止了广东河源市法院拍卖执行程序,使该项资产并入北亚集团破产重整范畴。2008年4月份,北京市公安局因关国亮挪用新华保险资产一案给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发出《关于协助冻结函》,将公司所持6849万股新华保险股份认定为涉案资产并予以冻结。经过清算组与相关司法机关近两年的沟通和联合调查取证,终于查清案情并确认了北亚集团对该股份的权利。2010年2月,经中国保监会复函,才最终得到中国保监会的股份确权,并同意北亚集团依法进行处置。2010年11月19日,北亚集团对剩余的6849万股新华人寿股权,根据股权拍卖的相关法律程序,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通过网络一次性竞价,世纪金源投资集团和华泽集团公司分别以42.76元/股和43.09元/股各自竞拍3600万股和3249万股,合计成交总额29.39亿元。记者在北亚集团重整清算组的《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执行监督工作报告》看到:北亚集团依法成功处置转让新华人寿股权。转让款已于2010年12月13日全额汇入破产重整后的新北亚实业,使北亚集团获得转让收益29亿余元。据北亚集团破产重整清算组工作组成员孙卫宏律师介绍,因为实施破产重整,北亚集团除索回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的新华人寿股权外,在清算组、北亚集团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通过刑事查处追缴措施,清缴收回了铁岭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和华阳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权益4795万元、北京爱华宾馆的投资权益2750万元,确保了巨额非法流失的资产回归北亚集团。据孙律师说,以前北亚集团的一些股权结构设计的相当复杂,资产处置也匪夷所思,比如价值三千多万(账上投资权益2750万元)的北京爱华宾馆股权于2005年竟被刘贵亭以每股一元价格转卖给个人。为了解北亚集团破产重组的合法性,记者试图采访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办案人。根据该法院相关规定,由法院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该人士称:“北亚的所有破产重组程序是合法的;有关资产处置情况,你们可以向北亚集团去了解。”对于北亚集团的破产重整,以研究《公司法》和《破产法》而闻名的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王志华教授认为:北亚的破产重整,可以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破产重整,普通债权只能部分得到实现,一般都不会很高,北亚最初确定的普通债权清偿率只有19%。而最后,由于采取了竞拍方式处置公司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竟意外地卖了个天价,不仅100%地清偿了全部债权,而且还有近10亿元的结余。这可能是公司破产实务中绝无仅有的。出现这种情况,受益最大还是股东。如果公司重整失败最后破产清算,股东的股权将一文不值,投资也将血本无归。
第四篇:st预测案例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失败(ST)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4年28家ST(特别处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这28家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财务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显著地影响着公司在两年以后被ST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且提出了一个预测公司财务失败的逻辑回归模型。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超过60%的样本,显示了它良好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ST;Logistic回归
一、案例背景
研究和建立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帮助注册会计师判断其审计风险,帮助政府部门监控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和构造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我国财务预警模型研究起步较晚,相对显得不够成熟,进一步对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论模型,为建立能有效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预警模型进一步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拟继承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已证明的较好研究方法,以2011年至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对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指标选取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以下的指标。
首先,从财务分析角度,选择了五个代表企业不同方面能力的指标,分别为总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这些指标分别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资产利用能力、成长能力。以上五个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健康状况,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趋势做出预测。
其次,我们认为公司的规模大小也是影响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ST)的重要因素。公司规模越大,操纵会计盈余的空间也就越大。例如,他们有更多的资产或负债进行重组以取得有利的交易利得。因此,我们选择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作为描述公司规模的指标。
最后,公司的大股东在危急关头经常能扮演拯救公司的角色,他们并不想失去企业的上市资源,从而尽可能挽救企业。故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预测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最终选取的财务指标分别为总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三、数据获得机制
本文的样本数据全部取自wind资讯。
据wind显示,2014年A股被特别处理(ST)的股票共有28家,我们选择该28家公司作为ST公司的样本。要预测2014年被ST的公司,应当剔除2011年利润为负的公司(共160家)。若2011年利润为负,则可能2012
或2013年公司被ST,一定不会在2014年被ST。若2012利润为正,2014年不会被ST;若2012利润为负,2013年会被ST。除此之外,还需剔除一些因新上市或者被借壳而缺乏数据的公司。最终,非ST公司的有效样本为2400多家。
预测2014年被ST的公司,2013年的数据是不需要的。因为若存在2013年的数据,2014年是否为ST就可以被判别。同样2012的数据也是不需要的,若2012的利润为负,则只需预测2013年利润是否为负即可判别2014年是否被ST,故应该选取2011年数据对2014年是否为ST作为预测,这是由连续两年亏损被定为ST的政策决定的。
因此,选取作为预测的样本共24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2014年被定为ST的公司仅占比1%左右。
四、探索性数据分析
将所收集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按ST上市公司和非ST上市公司分成两大类,ST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明显比非ST上市公司差,另外ST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效率也明显低于非ST上市公司。ST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低于非ST上市公司,这说明困境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低。困境公司存在大量的短期借款,而短期偿债能力的降低容易导致公司到期无力偿还债务,从而使公司的财务状态恶化。
在ST前1~3年,ST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高于非ST上市公司,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ST上市公司各年的长期负债比率也低于非ST上市公司,表明公司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越来越弱。随着ST时间的临近,长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高,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逐渐增大。
ST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低于非ST上市公司。困境公司在被ST前几年,应收装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困境公司在ST当年比非ST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高。在ST前一年固定资产周转率显著低于正常公司,这表明困境公司资金回笼速度慢,资产利用效率低。总资产周转率逐年下降,表明困境公司总体资产营运能力较弱、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在ST前1~2年,ST上市公司的各盈利能力指标与非ST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困境公司在盈利能力指标的特征是在临近被特别处理前1~2年,盈利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公司,并且部分财务指标出现了负增长。ST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在ST前1~3年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企业的产品已逐步丧失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这也可能是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ST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总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ST前1~3年明显下降并呈现负增长。困境公司盈利能力显著降低,经营效益水平低下,是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ST前不同时点上,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增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ST前1~2年,ST公司的固定资产增长率下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财务困境公司在成长能力指标方面的特征是被特别处理前1~2年,困境公司的成长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公司。困境公司经营规模逐渐萎缩,成长性几近丧失,靠自身能力很难摆脱困境、维持持续经营。
五、建模过程
1、模型介绍
由于因变量(是否为ST)为分类型变量,假设上市公司被ST的可能性分布为逻辑分布,此时,定义模型为:
其中X为选取的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负债及股东权益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β是回归系数。若该系数为正,表明随着该变量的增大,该公司被ST的概率增加。若该系数为负,表明随着该变量的增大,该公司被ST的概率降低。同时,系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变量对公司财务失败的影响力的大小。在建立模型前,我们针对数据进行了过度抽样,以避免ST公司样本量太少而对模型的预测结果造成影响。
2、全模型
剔除掉2011年财务数据不全的样本,将剩余的2224个样本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其中80%的数据为训练集,余下20%的数据为测试集。
对训练集建立Logistic模型,引入所有自变量进行回归,并对各变量的系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回归结果如下表。
表5.2.1
全模型回归系数表
系数估计值
标准差
Z统计值
P值
截距项
-1.07E+00
9.96E-01
-1.078
0.28117
X1
1.25E-02
1.05E-02
1.188
0.23468
X2
-7.04E-02
4.66E-02
-1.51
0.13098
X3
-6.88E-01
6.76E-01
-1.018
0.30872
X4
-9.87E-03
1.31E-02
-0.752
0.45207
X5
-7.24E-01
2.75E-01
-2.629
0.00856
**
X6
-4.52E-01
4.26E-01
-1.06
0.28907
X7
2.67E-03
4.55E-03
0.587
0.557
X8
-1.71E-03
8.97E-03
-0.191
0.84869
X9
-5.33E-03
6.22E-03
-0.856
0.39187
X10
-5.38E-08
2.48E-07
-0.217
0.82827
X11
8.48E-05
7.22E-05
1.176
0.23976
X12
-4.29E-03
1.20E-02
-0.356
0.7218
X13
-5.55E-06
4.37E-06
-1.272
0.20333
X14
2.96E-06
1.57E-06
1.883
0.05969
.X15
-6.08E-04
1.35E-02
-0.045
0.96418
X16
1.01E-04
4.74E-04
0.214
0.8309
AIC
331.41
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进行似然比检验,计算出P值为0.000,认为此时模型具有显著性,说明各个解释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根据估计结果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Logistic模型认为仅X5(流动比率)这一个变量对模型是显著的,猜测是由于我们引入变量过多,可能会造成变量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体效果。
3、理论模型
我们经过文献阅读挑选出来可能会对ST有影响的变量如下:总资产报酬率ROA(X2)、资产负债率(X4)、流动比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X9),负债及股东权益(X1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X12)。定义这些自变量为理论自变量。
对训练集建立Logistic模型,引入理论自变量进行回归,并对各变量的系数项进行估计和检验,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3.1
理论模型回归系数表
系数估计值
标准差
Z统计值
P值
截距项
-1.10E+00
9.26E-01
-1.184
0.23652
X2
-6.54E-02
2.31E-02
-2.833
0.00461
X4
-1.19E-02
1.19E-02
-0.997
0.31853
X5
-6.82E-01
2.53E-01
-2.694
0.00707
X6
-4.46E-01
4.18E-01
-1.066
0.28631
X9
-5.51E-03
6.11E-03
-0.901
0.36741
X10
-1.09E-07
1.43E-07
-0.763
0.44572
X12
-9.03E-02
1.19E-02
-0.507
0.09241
AIC
320.75
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进行似然比检验,计算出P值为0.000,认为此时模型具有显著性,说明各个解释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解释作用。理论变量模型的AIC信息比全模型更小,说明相对于全模型来说,理论模型取得了改进。
根据估计结果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Logistic模型认为X2(总资产报酬率)、X5(流动比率)这两个变量对模型是显著的。
4、BIC选择最优模型
对Logistic模型利用BIC准则进行变量选择,选择结果如下表。
表5.4.1
最优模型参数估计表
系数估计值
标准差
Z统计值
P值
截距项
-2.65077
0.30505
-8.69
2e-16
***
X2
-0.07691
0.02041
-3.769
0.000164
***
X5
-0.48002
0.19585
-2.451
0.014247
*
AIC
317.8
最优模型的AIC信息值最小,说明相对于全模型、理论来讲,最优模型取得了改进。观察输出结果,发现经过BIC准则选择出来的变量(X2,X5)与理论模型中的显著变量(X2,X5)一致。
X2,X5的系数估计值都为负,说明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对公司被ST起到反向作用,即总资产报酬率越高、流动比率越高,公司在3年后被ST的可能性越小。
因此,最终确定模型为:
5、临界值的确定
模型最终确定为:
模型预测的好坏除了与模型本身有关系外,还与临界值的选取有密切的关联。令临界值为Z,,即当P值大于Z值时,认为该上市公司会被ST。
我们的关注点在于找出ST公司,降低投资风险。
TPR:把真实的ST公司正确预测为ST=1的概率,该指标越大越好;
FPR:把真实的非ST公司错误预测为ST=1的概率,该指标越小越好。
利用训练集数据,画出ROC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5.5.1
ROC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ROC曲线在对角线上方且向上凸起,说明TPR的取值高于FPR值,证明预测的模型是有效的。
临界值的选取有很大的主观性,根据实际样本情况,分别选取临界值为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十个值,对训练集数据进行计算相应的TPR、FPR及预测准确率值,整理结果如下表。
表5.5.1
Logistic模型的预测率指标表
临界值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TPR
1.00
0.97
0.89
0.57
0.20
0.14
0.14
0.11
0.09
0.06
FPR
1.00
0.66
0.40
0.18
0.06
0.04
0.02
0.02
0.02
0.01
准确率
0.02
0.36
0.60
0.82
0.92
0.95
0.96
0.96
0.97
0.97
根据表中结果可知,在不同临界值水平下,TPR、FPR及预测准确率的值均不同。另外在ROC曲线中,当临界值为0.02时,TPR的值相对更高;当临界值再增大时,TPR下降得更快。
理论上来讲,将样本总体看作一个随机抽样的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作为基础,ST=1的公司比例为2%左右,因此取临界值为0.02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6、模型的预测效果
取临界值为0.02,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如下。
表5.6.1
测试集预测结果表
预测类型
真实类型
ST=0
ST=1
ST=0
262
177
ST=1
0
TPR
6/(6+0)=1.00
FPR
177/(262+177)=0.40
六、结果及实际意义解释
表5.2.1说明,经过理论研究后选择出的预测变量中,总资产报酬率ROA和流动比率在统计上显著。总资产报酬率ROA的系数为-
0.065(1%水平下显著),表明获利能力强,投入产出情况较好的公司未来被ST的概率较小。流动比率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682(1%水平下显著),表明资产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强的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更低。两个结果共同说明企业的长期健康与否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活力。投资人应该重视对公司盈利能力状况的分析,并对资金流动能力较差的公司保持警惕。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
0.0903,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符合我们的预期: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被ST的可能性越小。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研究中,完全按照国外的研究模式来做可能会漏掉重要的因素。在我国,股权结构应该被考虑进来。除此以外,我们考虑的其他财务数据在回归中都不显著,包括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负债及股东权益。我们对此结果并不感到奇怪,也不认为这些比率和公司健康与否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些比率在公司被ST之前第三年时缺乏对ST的预测能力。
表5.3.1说明,去掉不显著的因素以后,总资产报酬率和流动比率对ST的预测精度和显著性都有了提高。这个简化的模型比原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好。
最后,我们检验一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从表5.6.1的结果可以看出来,将真实ST的上市公司预测为ST=1的概率是1,将真实的非ST公司预测为ST=1的概率为0.4。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62+6)/(262+6+177)=0.60。因此,认为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七、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到2014年的数据,对公司财务失败(ST)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我们考虑的众多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显著地影响着公司在两年以后被ST的可能性的大小。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预测公司财务失败的逻辑回归模型。在我们的样本中,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超过60%的样本,显示了它良好的预测能力。所以,我们的模型可以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工具之一。
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上,我们应该动态地看待我们研究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产品、投资者群体以及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都在经历着迅速的、重大的变革。很少有某一种关系,如财务数据和财务失败的关系,会保持一个绝对的稳定性。文中的模型需要不断的改善,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预测能力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债务重组案例
债务重组案例
A公司为上市公司,拟进行破产重整。2010年2月,当地法院批准了公司的重整计划,对于超过10万元以上部分的普通债权,A公司按照12%的比例以现金进行清偿,并在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之日起3年内分3期清偿完毕,每年为一期,每期偿还1/3。破产重整方案中还规定,只有在A公司履行重整计划规定的偿债义务后,债权人才根据重整计划豁免其剩余债务,否则管理人或债权人有权要求终止重整计划,债权人在重整计划中所作的债权调整承诺也随之失效。A公司根据前述重整计划的安排,在2010年2月确认了约10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2010年年底,A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目前未能按照重整计划确定的第一期债务清偿时间和金额偿还债务。为了避免破产清算,公司一方面书面致函各相关债权人恳请延期偿还债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各债权人及相关部门的书面异议;另一方面正全力加大工作力度和加快工作进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相应资金偿付第一期债务。公司将根据事情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题:A公司是否能在2010年年报中确认上述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