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安徽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十里中心学校通过同步阅读扩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现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满意。
低年级阅读的开展是建立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之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上,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其中会写800-1000个。在阅读目标上,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在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上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很难让低年级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总量。
(二)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品味低的现状亟待改变
当前,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少、品质低,课外用于有效阅读时间少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低年级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品味的改善。2008年12月2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天孩子们手上的课外书已经名不符实了。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们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这说明课内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为其主要压力。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没时间阅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就提出教
师应该引导学生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
智育的重要手段。新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曾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运用具有安徽特色的同步阅读,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
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在满足儿童阅读量的基础上,实现课内外
阅读的互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
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充
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专项策略研究和指导,不仅能扩大低
年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增加阅读量,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阅读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相关理论学习: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开展课题研究。
如:新课程理论、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语言学、语文教育学、阅读
学概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等等。
2、整体构建低年级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起点,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扩大学生
识字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同步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将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在学校开设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开展带有地方特色的不同
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如:“小英雄”主题读书会、成语故事会、经
典诵读、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以及读书心得交流会等等。另外,还可以
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和寓言,诵读儿歌和歌谣,以写绘的形式在师生间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力图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变
革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特点:通过课程资源研究,使语文教科书资源
和语文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使阅读的时空和读书的策略更加拓
展和多样;为低年级段教师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
供新的实践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课例研究法等。
五、课题进度安排
六、课题组研究单位、成员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吉根
副组长:程卫明、曹忠、张彬、方龙喜
成员:宋巧巧、徐冬丽、邵惠群、许润华、甘玲蓉、方阳春
2、课题研究成员单位:
十里中心学校、长江小学、五里小学、茅岭小学、3、课题组分工:
程卫明、曹忠负责课题规划、人员培训、专题指导等工作。张彬、方龙喜负责课题活动调研、协调、进度督促等工作;徐冬丽负责课题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书、阶段性总
结及结题报告书。各课题组成员承担子课题研究情况如下:
(1)通过同步阅读,构建低年级段阅读目标体系策略研究方龙喜
(2)通过诵读经典拓展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宋巧巧
(3)通过写绘方式丰富同步阅读内涵、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徐冬丽
(4)通过课外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邵惠群
(5)通过课堂《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许润华
(6)通过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个案追踪研究甘玲蓉、方阳春
十里中心学校
2010年5月
第二篇: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今天,学习语文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的矛盾是教师应当科学解决的问题。二者有矛盾的一面,如果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而忽视课外书的阅读,肯定会局限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课外阅读过多而忽视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就失去了,显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便是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取得优势互补、互动、互促,相得益彰之功效。
一、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语文教科书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把学生学习语文教科书当做目的,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现象的产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以本为本,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习语文的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对学生起着极重要的意义。它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时间的需要。由此可见,阅读本身能令孩子们身心愉悦。因此,我们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训练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与语文教科书相关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指导学生总结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今天,学习语文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的矛盾是教师应当科学解决的问题。二者有矛盾的一面,如果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而忽视课外书的阅读,肯定会局限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课外阅读过多而忽视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就失去了,显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便是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取得优势互补、互动、互促,相得益彰之功效。
二、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一)与语文教科书相结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形成有目标的系列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1、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每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训练重点,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是: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确定的阅读范围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西部有关的文章如《拉萨古城》。
2、根据教材内容,指导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精读《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阅读的主题——“读三国、说三国、评三国”。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将名著《三国演义》,有关“三国”的诗、歇后语、人物等相关内容组合起来,让学生围绕主题大量阅读、搜集有关“三国”方面的信息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合作阅读。
3、根据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指导阅读相同写法的文章
在学习了某一结构和写作特点的课文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同类写作方法的文章,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同类写法的文章的阅读,达到学习——模仿——创新的阅读教学目的。
4、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使学生对这类文体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老师们做到了注意学生的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四年级下册学习了神话《普罗米修斯》后,老师让学生到课外阅读古希腊神话作品。
5、根据作者,推荐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著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指导学生从课外选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
(二)立足语文教科书,把课外阅读内容引入课堂
几年的教育经验,让我明白了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学生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这广阔的智力背景。因为,一个学生如果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理解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自然地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形成知识组织块,这样把点连成线,由线结成网,课内外知识相互促进,自然沟通,就形成了丰富的智力背景、广泛的生长点和宽厚的知识体系,学生头脑中拓展性的知识越多,他们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的速度就越快。(1)构建广泛的知识框架
我们知道,学生课外阅读到的东西有许多个接触点是跟课堂教材相关的。我们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引进课外阅读所得,这样就可以有效
地帮助理解知识,促进认识。本学期,我就准备让学生学习新课前,通过阅读、请教家长、上网等途径,查找作者生平、主要著作、本文写作的背景等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学生在预习《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找课外书读一读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其它可歌可泣感人至极的故事,这样,我想在课堂上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军的勇敢与顽强;阅读《猴王出世》一文之前,可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其它困难的故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孙悟空性格特点的更好理解。
(2)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认为,思想是阅读教学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引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而且还应该不惜花费时间与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悟,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它们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而且还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累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语)。比如,针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哪些人具有花生那种不炫耀自己的外表,只求对人们很实用的高贵品质?再让学生辩一辩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李子、苹果那样的人。我想这样的设计,应该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围绕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来组织活动,是反馈阅读效果,激发进一步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很多方式,如评星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达到某一程度,奖励金星一枚,定期比一比谁的金星多。我班举行了读书演讲、读书笔记展览会、我的读书方法、读书一得、优秀图书推荐之类的征文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对于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师生共读。从时间上来说,我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亲子共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每月由家长参与推荐“小书迷”,学校给予评选考核。同时建立“读书小标兵”档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把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使学生把学习语文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三篇: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放飞不放任,信马不由缰
——略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如何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阐述了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科书教学模式 语文学习
一、引言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古有孔子的“韦编三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爱看书的。”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一致看法。《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强体验与感悟。”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万字, 第三学段不少于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外阅读方面,新课标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规定。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学底蕴的深厚积淀,绝非在课堂上听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教科书就能自然形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和时文精品,使他们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享受并汲取、消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在把握教科书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将课外阅读自然、恰当地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也许每个语文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且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常常事与愿违。“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老师,我忘了看。”“老师,我看是看了,可什么也没记住。”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光向学生推荐读物还不行,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悉心指导,一定要做到“放飞不放任,信马不由缰”。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学生真正参与课外阅读,材料一定不可少。如何保证学生有书可读呢?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渠道:
1、建立班级图书角
当前,由于图书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偏少,质量也不高。而有些学校图书室里的一些书是为“凑数”而购置的,学生不爱读或者不适合读。再则学校图书室里新书进得少,许多旧书学生已经看了又看,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此,提倡学生互相交流借阅实在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设置班级图书角, 将图书架陈列在教室四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阅。
2、借助网络阅读
现代信息社会,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快捷、多样的服务。借助网络, 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网络具有阅读成本低、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等优点,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料库,同一主题可以有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目的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自行掌握阅读速度, 从容自如地进行阅读。另外网络上生动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解说, 也给学生带来纸质书籍所没有的阅读快乐。
(二)、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
要想课外阅读有效果, 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这一点上要做到两点:
一是教师方面。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要精。要减少作业量, 使学生从题海中、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 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课外阅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 不搞一刀切。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确定看书时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确定看书时间。培养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看书调节身心的好习惯。
二是家长方面。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转变家长的观念, 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增长、思维的敏捷, 更要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来实现。力争家长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并能时时督促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要多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 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对一些爱好课外阅读、知识面较广的学生给予表扬, 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鞭策。例如在教学组词练习时, 有些学生词汇丰富, 一连组了好几个词, 甚至有些词根本没学过, 就追问他这些词是从哪里学来的, 并及时表扬“难怪你能组那么多的词, 原来你课外书看得多, 真不错!”不断地激励他们,并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保证阅读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跳读法、摘读法等。阅读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可以要求学生经常写摘记、内容提要、读后感,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写书评,写名篇、名著的推荐等等。摘记、内容提要、读后感比较容易写,书评和名篇、名著的推荐学生写起来难度大一点,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也会慢慢掌握的。这对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很有益处。尤其是写读书笔记对学生的阅读确实能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学生能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课外读物,并把自己所思所想记下来,这才叫会读书,真读书。
(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检查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要求:小学1~2 年级不少于5 万字;3~4 年级不少于40 万字;5~6 年级不少于100 万字。面对这么繁重的任务,如果教师平时不重视,不帮助学生落实,要想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是很难的。所以,明确任务,加强检查,是完成读书任务的根本保证。
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查读书进度。每学期一开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这就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每周都要利用专门的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让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内容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再采取抽查的形式指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对照他的读书进度表,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第二,查读书笔记。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好习惯,也杜绝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 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除表场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开展阅读活动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
指导课等,都可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读书报告会,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得意之作,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由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可以把作品的精华之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也可以把质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交流;既可以就作品本身进行交流,也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交流;既可以就作品的整体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只对作品中的热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鉴别作品的能力,扫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注入了活力。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让书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良师益友。
三、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教材中的例子学完以后,可以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1、从“点”到“面”。在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后, 学生意犹未尽, 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曹操、诸葛亮的故事, 就可以告诉学生, 《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关于他们的故事。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深刻体会我国经典文学的巨大魅力。
2、从“作家的作品”到“作家的作品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学习了这个故事后,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集,里面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许多著名的经典童话故事。这样,由作家的一个作品而引出一系列的作品,引发对这个作家的作品阅读热。
3、从“故事的主人公”到“主人公的故事”。如《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是那样平易近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这样一个先人后己的崇高形象。如何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总理呢?推荐学生阅读颂扬周总理的相关文章、诗词, 如《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 你在哪里》等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4、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阅读。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学生平时大脑被课堂的知识塞得满满的,自由选择读书内容可以适当得以放松。读什么样的课外书籍,完全可以由学生的兴趣去决定,自由选择读书内容。如有些同学喜欢幻想, 就可以选择读那些情节跌宕的科幻读物;有些
同学对生活充满热情,可以读一些节奏明快、情节丰富的童话故事;即使适当读一些幽默、笑话、武打小说,也未尝不可。从而让学生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快乐。适时召开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演讲活动,也许学生的表现会让老师大吃一惊。他们所涉足的古今中外名著范围之广、类型之多,就连老师也会受益匪浅。
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和深度,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实现教科书与课外阅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好方法。
4、结束语
古人云:“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书的确对人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读书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人的记忆力最强,所读的内容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受用一生。另外,课外阅读也可以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还是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花大气力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第四篇:语文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语文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准确定位,重点突破逐步实施,全面提升”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特色教学模式,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
构建高校课堂,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的“轻负、优质、高效”目标。
1、构建高效课堂,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学生终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扎实有效的过程为基础,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努力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师生情感等方面积极实践,全力探索,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2、深度整合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研究能
力
以“优化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把构建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正确领会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实践。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落实集体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三位一体的教研形式研究和
解决“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校本科研带动校本教研,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有特色的骨干,逐步建立一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以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高校课堂”的管理机制,落实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
三、实施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四、组织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学校成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
整个工作的管理、组织、规划和推进。
组长:卢云军
副组长:吴官乾刘德林
成员: 除组长、副组长外的全体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学习培训 提高认识 剖析问题
本阶段的目标为: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制定措施有序实施。
1、学习培训,提高认识 一是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培训,了解教育局关于推进此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吴忠教育信息网”级我校网站上发布的关于“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和案例,丰富理论储备,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开展高效课堂认识讨论
活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三是观看教改学校经验案例,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去粗存精,提高广大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2、健全组织,制度方案 一是学校成立“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推广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或细则
3、剖析现状 明确思路 集中分析排查课堂教学活动中
“无效、低效教学行为”,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寻找突破口。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认识,创新教学方法。
4、根据学校实际,发挥本校资源优势,确立试点科目、教师。其他教师可依据教学实际和意愿随时加以跟进,实施小组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谈体会、提要求、明目标、定方向。
二、探索实施阶段
本阶段的目标为:聚焦课堂,开展教学示教活动,交流研讨,学习借鉴。通过教学示范课,集体评课,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校课堂新路子,为全面推进积累经验。
1、模式原创 突出实效。
具体做法是展示课堂教学——筛选优秀课堂教学——
总结提炼——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分学科、分学段、分领域从丰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简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得到较为完善的效果。
2、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移植模式不存在一成不变,优化模式不是统一模式,批判的继承与更高层次的综合是我们创模的支点,本阶段将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条件出发,移植一些成功教学模式中的全部或某一环节,灵活的创造性的去运用和发展,进行内化,为我所用。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确立实践——反馈——实践——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对探索出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积极认真的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把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一步升华、整合,通过教研组评课讨论,最终形成有效的校本模式。
三、推广应用阶段
本阶段的目标为:反思深化,升华完善、成果展示、经验汇总。
1、经验汇总。完成创模阶段的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提炼出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推广应用。在学校全面展开,努力探索新课改与学
校传统优势的结合,使教改项目全面推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思想 深入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校近三年校本教研的中心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题,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二)研讨跟进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一是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课活动。二是开展青年教师指导课活动。三是开展同讲一堂课活动在活动中互听互学,共同提高。四是以研究教学策略扎扎实实搞好集体备课活动。
(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的刚性管理,确保课改成效
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这一现
象,适当采取刚性管理手段,在今后的课堂达标实验中规定:课堂教学效率低的课不能评为优级课,要多次上、反复上达标课。目的是“逼迫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增强教师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和动力,纠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改革课堂评价方法
教师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看学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按照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来进行评价
第五篇: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精选)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
1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使学生具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工作的经验,使学生走出学校就能投入岗位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使教学组织形式向在专业化理实一体教室和实习医院进行的转变;使教师向综合能力强的行为引导型转变,使教学手段向“网络化、现代化”转变。
2条件保障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从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实施中应具备的条件如下。第一,教材内容的修订。现行的教材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写,无法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的现状,行业专家的意见,本课程组经过研究编写了新的课程标准,将本课程划为八大模块,21个护理项目和62个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每个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标。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硬件。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教学设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合二为一。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理实结合运用自如的教材分析能力及引导和总结能力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综合素质。于是学校选派了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医院顶岗锻炼;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的技能竞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使教学与临床接轨,教师能胜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3实施过程
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3.1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基础,课程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教材以任务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将理论融入到操作中,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参考材料。
3.2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任务十七:静脉输液法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3~4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学习目标开班会,明确学习任务,由教师带领到附属医院见习,见习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通过见习,各小组讨论综合、教师指导得出最终的工作任务。第二,任务实施:学生通过见习对工作任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学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仿真静脉输液仪器上操作,亲身体会临床操作过程。第三,理论讲解及示教: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示教静脉输液操作。第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巡回指导。第五,完成任务的评价:当堂进行课程测评,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操作顺序操作。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3.3积极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建设一支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培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引导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334评价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内容上,由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比例为3︰3︰4。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4主要成效
我校从2011年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中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在省级及国家级的护理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学生就业形势见好。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这两年,我们也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中专护生实习时能很快地学会临床带教老师教授的技能操作,许多学生在医院实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毕业生遍布山西省的大大小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养老院等,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5体会与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创新,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数量多,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医院离校区较远,学生的见习不方便。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就业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