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

时间:2019-05-14 00: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

第一篇:“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

对话委员、牵手院士之

“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

2013年10月24日上午3点30分在中央图书馆开展了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承办的“对话委员、牵手院士”——高校英才培训计划,走进华商学院的第四场讲座。这场讲座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丁金宏院士主讲以“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为主题的演讲。

丁院士表明,我们现在的人口趋势向老龄化发展,这加重了我们的人口负担,导致不平衡的人口比例发展——倒金字塔。这种发展导致青年人竞争加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人口性别的比例在计划生育的摧变下,严重的不平衡,加上流动人口数量的波动大,导致南北剩男剩女的增加。他还点出了流动人口给大城市带来挑战:交通拥挤,住房高价,犯罪猖獗,社会融合困难等。

从丁院士的演讲中,我认识到我们一代接一代的压力加大,让我更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即将走出社会的历练。社会是个讲求效益的世界,我需要更多的技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紧靠雕虫小技是支撑不下去的,还是踏踏实实去学,去做。

第二篇: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

摘 要: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关键词:青年;婚恋价值观;变迁

曾经,我们为《西厢记》中崔莺莺不愿攀附权贵、为了爱情私定终身的坚贞爱恋脉脉倾心;如今,我们对《非诚勿扰》中女嘉宾马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津津乐道。2010年,随着各地电视台相亲类节目的热播,尤其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一骑绝尘,人们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关注持续升温,对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思考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命题。

一、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嬗变

按照学术界通行的定义,婚恋价值观,指的是对爱情、婚姻的本质、美满婚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等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恋爱、结婚问题上所持有的心理倾向和价值标准,对人们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或几代人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身处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受西方价值观念与现代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其婚恋价值观正随社会变迁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1.随着媒介形态的丰富,恋爱方式日趋多元化

[例1]:Tony陈,《非诚勿扰》第40期(2010.07.03)3号男嘉宾,百合网会员。2010年5月底,百合网(婚恋交友专业网站)通知Tony在上海报名《非诚勿扰》及初试。6月中旬,他接到节目编导通知到南京复试,之后通过复试入选节目,成为男嘉宾。节目现场,Tony未能与任何一位女嘉宾牵手成功,下场后他告诉笔者:“参与节目只是我找女朋友的一种尝试,亲朋介绍、网络交友我也都在进行”。

人类的交往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历了从口头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恋爱交往也在现代媒介的不断更新中,借助大众传播工具,突破传统的“媒妁之言”,沿着“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网缘关系”的路径发展,恋爱方式日趋多元化。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的介绍,方式比较单一。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商品信息突发奇想,提笔写了一则征婚启事,连同自己的处境及依旧独身的原因,一起寄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开启了人们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进行征婚的先河。继“征婚启事”后,婚姻介绍所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遍地开花。20世纪90年代,电视征婚开始出现,较早的一批节目有北京台的《今晚我们相识》、湖南台的《玫瑰之约》、上海台的《相约星期六》、辽宁台的《一见倾心》等等。进入2000年,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人们通过一根网线超越时空连接起来,网恋开始流行。据专业统计,2005年中国网上婚恋市场规模达到9100万元,同比增长145.9%。中国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交友网站较往年大规模增长,使用率达19.3%。《200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随机抽样调查了世纪佳缘网站中7.8万名会员,年龄覆盖23-35岁适婚青年,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寻找、结交对象的首选方式之一,96%的被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通过互联网寻找结婚对象。

多元化的交往方式,扩大了当代青年的恋爱空间,青年们逐渐告别传统,走近网络鹊桥。但新兴的征婚方式,使传统介绍人的“把关”作用消减,交友双方身份的真实性打折,从而使婚托、婚骗有了可乘之机。

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例2]:马诺,《非诚勿扰》第三期(2010.01.17)11号女嘉宾。当期节目中,男嘉宾问她“是否愿意一同骑单车”,马诺说“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于是被网友称为“拜金女”。

朱真芳,《非诚勿扰》第二十期(2010.04.18)2号女嘉宾。当期节目中,她拒绝男嘉宾握手时称:“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万”。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时,她说:“因为我的男朋友就是要20万月薪才行”。随后几期中,她又陆续抛出了她择偶的条件:“我要选择的是男人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才,2 人才中的王子”,而“给不了我住豪宅的梦想”的男嘉宾将不予考虑。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孔方兄。”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1989年,学者李银河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的征婚广告中随机选出300人,男女各半,用内容分析法归类发现,当时最受国人重视的择偶标准主要是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等。上世纪末,徐安琪等学者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对中国人的择偶偏好进行了50年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政治因素明显减弱外,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逐渐被重视。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望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认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问题,74%的女性不接受薪水“女高男低”,41%的女性认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富二代”是最受关注的婚恋对象。与此数据相呼应的是,广州妇联发布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3.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例3]:徐春春,《非诚勿扰》第四十六期(2010.07.24)1号男嘉宾。在节目中,他希望“我的爱情过程,首先是一见钟情,然后迅速坠入爱河,然后快速地走近婚姻的殿堂”。这,即是当下人所谓的“闪婚”。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给婚姻自由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婚姻不再是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进行的一项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充满着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当代青年认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据了解,现在试婚、闪婚、急婚、裸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18%;隐婚为52.15%;闪婚为34.11%;不婚为62.17%。

这些纷繁多样的婚姻形态的出现,是社会压力的衍生物。譬如裸婚,即指结婚“无房无车无钻戒,不办婚礼不蜜月”,是由婚姻成本高衍生而来。网友们

称裸婚是高房价赐给青年人的“新时尚”。再如隐婚,是指已经履行了结婚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已婚”身份。如今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由于工作压力所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隐婚族”。当代青年呈现的婚姻态度,是社会挤压造成的人的本能的一种反馈,这些态度亦会因社会发展而继续变化。

随着离婚率、晚婚率以及终身不婚率的上升,婚前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日益普遍,所谓的“变异”家庭增长很快。除此之外,再构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等也在社会生活形式中占据相当比例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当然,这些并不会完全代替传统模式,传统型婚姻家庭模式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4.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性观念更加大胆开放

[例4]:马诺,《非诚勿扰》第五期(2010.01.31)11号女嘉宾。节目中,三号男嘉宾说到自己谈过七八个女朋友后,主持人问马诺:“这个数字和你比怎么样”,马诺答:“还没有我的零头多”!此外,她还曾表示自己有收集丁字裤(一种情趣内裤,可以增添性感)的爱好。

性观念是对性的一种态度、评价和看法。传统中国社会的泛道德论,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人们对性讳莫如深、耻于公开谈论。而今,性爱日记、性爱视频、裸照等床笫之事没有不敢公开的。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当代青年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性开放程度明显增大。1992年,吴鲁平所做的调查表明,对于恋人 4 之间的婚前性行为,持明确反对态度的青年占55.7%。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婚前性行为不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的占32.5%。2002年,田毅、陈景璐对大学生爱情观的研究显示,在回答“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性行为无须指责”时,非常同意的占11.66%,同意的占45.67%,二者相加为57.33%。200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对全国545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8%的人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只有11.8%的人认为不可以。《200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显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人数仅为一成。

当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工具尚未进入人们生活时,社会好似一个平面体,个体在其中保有基本的安全感,信息获取相对封闭。然而上世纪80年代起,通讯信息快速大量涌入,社会开始越来越立体,当代青年逐渐丧失生物体本能渴求的安定感,传统思想与西方观念碰撞出的内心躁动,使自我可控性逐渐缩水,性价值观的约束力也开始下降。性观念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开放无度引发的“一夜情”、“换妻”等现象,却未尝不是一种生活堕落。

二、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嬗变的原因

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嬗变,不仅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受青年个体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影响,还受社会物质生活水平、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制约。

1.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使人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平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变为平等,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新形式出现,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 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情投机分子,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归宿,利益甚至成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码。

2.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化、反主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存天理,灭人欲”。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入开放,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攀升,“小三”防不胜防。西方强调性自由与性解放,认为人类的性欲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欲望,不应当

压抑;婚姻则是满足人们对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续或变更由当事人意愿而定。正如学者孙抱弘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提高,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持否定立场”。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许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学习性技巧,提高性能力,享受性乐趣,成为青年男女普遍关心的内容。

3.社会开放改变了社会环境,充分释放了人际交往的空间,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模式。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一个身份结构体系稳固、低流动的社会。随着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传播工具的发展,社会流动加快,交往活动呈开放趋势。以前,年轻人想要寻觅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主要依靠自己结识和亲戚朋友的介绍。随着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择偶方式日益社会化,征婚广告从报刊覆盖到广播、电视、网络。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展,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交际平台。同时,已婚人口潜在的婚姻替代资源比以前更丰富,婚姻重组几率也增大了。

此外,在信息交流更趋开放的环境下,青年们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等多种渠道,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自己所处的环境等情况和问题进行反思。正是在这种反思中,人们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始终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等方针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是时代赋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认为:人到了顶峰,能感到情感的激荡,那种情况下的喜悦超越一般的物质需要,进入纯精神的领域,是比自我实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峰体验。为此,当代青年男女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爱的前提下,端正婚姻的动机建立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婚恋与事业并不矛盾前提是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应成为相互的精神寄托,成为彼此进步的动力;要怀有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去经营爱情和婚姻,勇于面对和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总之,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已从感性单一模式向功利多元化转变。这一变化,一方面与青年人追求个性的特征契合,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婚姻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应以情感和两情相悦为基础。马克思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如果是基于不良的婚恋动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引起更多继发性的社会问题。

李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王珑玲

第三篇:从个人经历看青年干部成长

从个人经历看青年干部成长

作为一名从事秘书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够从一名普通的乡镇基层干部一步步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离不开组织的厚爱、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前提。要始终把“责任”铭记于心。工作中要多想事业少想家庭,多想工作少想个人,多想落实少想困难,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成果少想名利。工作中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岗位,随时听候领导召唤;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搞好服务、做好参谋,随时当好服务员,时刻把“责任”铭记于心。

要始终把“实干”付诸于行。工作中要始终按照“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下去能抓”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讲大局,处处讲奉献,把干好每一项工作视为学习进步、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

要始终把“感恩”根植于情。工作中要时刻满怀感恩之情,倍加珍惜名誉机会,自觉维护自身形象,坚决摆正岗位职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二、营造良好氛围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根本。

组织培养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也说明了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道理。组织上要为青年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机遇。

实践锻炼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沙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要能担当重任,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思想,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培训、挂职锻炼、到基层任职无疑都是青年干部在新的环境、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舞台接受实践锻炼的绝佳机会,有利于增强青年干部改革创新、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本领。

社会环境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土壤。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青年干部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整个社会环境入手,真正形成一种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格局,给青年干部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机遇。

三、确立正确成长观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关键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变化时刻都在考验着我们青年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青年干部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做明白人。中央连续几年都出台了优化青年干部培养使用相关文件,从制度保障上为青年干部成长优化了环境,营造了良性的发展氛围。作为青年干部,要倍加珍惜当前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注重培养和锻炼强烈的事业心、大局意识和实干精神,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做到荣誉面前不争功、利益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责任面前不推卸,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姿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做贴心人。党政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服务基层,基层的需要就是机关的任务,基层的困难就是机关的责任。青年干部要树立全面的群众观和宗旨意识,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勇于挑重担,为发展出谋划策,为领导分担忧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要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做知心人。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这也说明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青年干部要时刻谨记用高尚的人格去增进团结,用坚强的党性去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去维护团结,真正做到心能想到一起,工作能干到一起,话能说到一起。树立团队共进退,同荣辱的团队精神,争做团队成员的知心人。

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做发奋人。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认真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第四篇: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推荐]

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15电子3班童帆

20***

中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濒海大国。我国疆域海域辽阔,边界线漫长,周边安全环境极其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自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世界多数主要国家均受到削弱的情况下,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东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安全,利益关系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说,维护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不一一两个国家的战略目的,而是整个亚太地区,整个世界的共同理想。所以,从整体上讲,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国际大家庭的共识,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同时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缓解了“中国威胁”的焦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总体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为主流,但是潜在威胁也不少。中国在机遇与挑战、合作与竞争艰难地行走着。

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危机

1、美国与中国安全

中美之间虽然并不接壤,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美国重返亚洲意图日益凸显,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许多战略举措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另外,近年来,美国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是我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搞对台军售,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也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越发猖獗。

2、日本与中国安全

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近几年围绕“钓鱼岛”问题,争端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3、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半岛局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虽然和平解决争端的机遇仍然存在,但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南海问题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等。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

大学生的职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首先,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三,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

第四,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最能保卫祖国的行动就是好好学习。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知识。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民族的未来,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

第五篇:从“北京青年”看青春人生

从“北京青年”看青春人生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题记 《北京青年》在饱受争议的声音中落下帷幕。有人说剧情太过狗血,北京F4青年从高富帅变屌丝的生活根本不切合实际;有人说他们重走青春的勇气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重新审视生活,审视青春。再多的评论与争议也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看到何东抛弃权筝、不顾父母反对辞去五年公务员工作的时候,我和广大观众持有同一种态度,海市蜃楼般的剧情实在不敢苟同,也无法激起内心的共鸣,甚至有些厌恶有些嫉妒,我们这些寒窗苦读的学生不就是为了寻求一份安稳、收入不错的工作吗?这么多年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如此不易,而男主人公用一句重走青春就可以将多少靴子梦寐以求的工作丢弃,是一件多么让人愤慨的事,饱汉不知饿汉饥,如此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

很想看一下后面剧情的发展,只能平复心情继续关注。一个北京公务员,一个骨科医生,一个留学海归,一个富二代,从北京一路来到烟台,救助了一个为情自杀的女孩,然后转战到深圳开始了他们真正的重走青春之路。一个小四合院,简单的装饰就变成一个温馨的家,从公务员到装修包工头,从医生到医院洗衣工,从富二代到酒吧服务员,从海归到为梦想奋斗的穷小子,从大学老师到洗衣做饭的“家庭主妇”,还要照顾一个精神失常的病人,没有了往日富足的生活,没有了别人羡慕的目光,新生活的不如意伴随着这几个青年,但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兄弟间的摩擦,恋人间的磕绊在追逐青春的道路上真正诠释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精神。

我想赵宝刚导演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并不是希望号召更多的青年人辞去现有的工作去追求所谓的新生活,而是想通过该作品让青年人改变安于现状、被动生活的态度。我相信当下青年还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就我自身而言,也不会将养育自己二十多年甚至为你下跪的父母置之不理。我们都将为自己的言行付出应有的代价,何东不也一样嘛,失去了他至亲的人。其实更是对整个故事的反思。幽默却不失哲理的台词,浮夸却不失现实的剧情,能给予观众对生活的启迪就足够,不需要学习主人公放弃现有工作,因为你没有资本;不需要学习主人公抛弃爱你的女人,因为你不会再遇到为你守候两年的人;不需要学习主人公对父母的冷淡与决绝,因为他们是养育了二十多年的恩人呐„„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改变你没有激情、被动、焦躁的生活态度,用你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来,享受人生带给你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是美好的,你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

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我都一一看完了,从《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如今的《北京青年》,我羡慕主人公的洒脱,羡慕他们的执着,至今难忘在繁忙的高考季节,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角色“璐露”闯进了我的视线,一个出身农村,为了已故父亲希望全家在一起的心愿而孤身北漂奋斗的身影。她有明确的目标,为了那个目标放弃了她爱的人选择了那个爱她的人,她说对爱情带她来说是奢侈品,她需要一个稳定的家,需要为弟弟治病,需要完成父亲一家人永远不分离的心愿,所以她祝福,祝福她爱的人能永远幸福!奋斗是什么,就是为了心里那个不大不小、不远不近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就像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块墓碑上的碑文所说,我们总是希望改变国家、改变世界,满脑子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却从来没有想过先改变自己。曾经的自己愤世嫉俗,不谙世事,消极抱怨充溢着人生,唯一不后悔的决定便是离开故土外出求学,虽没有感受太多的大山大水,也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如今的自己,豁达了,开朗了,乐观了,四年的异地感悟,带来的是整个人生的财富,我想这也是“北京青年”精神的一种体现,很庆幸在该剧播出的时候我已经重走了自己的青春,虽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却也终身难忘。

下载“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人口形势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园林景观看当代赏石(大全)

    结合工程案例谈谈景石现状和未来远景分析展望及行动规划 1介绍本人从业经历和乐石公司 本人刘德利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近20年,拜师中国园林叠山大师韩建伟先生学习叠山造园,根据......

    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看......

    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

    六月研讨会论文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姓名:毋梦阳 专业:军事历史 单位:理论二系八队 学号:3312007022 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 自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从家乡变化看当代城乡发展

    从家乡变化看当代城镇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机电1009班王贤锋01210049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我国......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方向(最终版)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方向2014年02月26日 09:22:43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慎海雄)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作岗位表示慰问,对......

    见微知著:从心理诉求看当代企业即时通讯

    见微知著:从心理诉求看当代企业即时通讯沟通交流是日常工作最高频次的行为之一,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流,除了增加同事之间的信任感,培养团队默契外,还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从大学生暴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本文已发表在2013年02期《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从大学生暴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赵国锋1,肖洁2 (1.西京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陕西西安 710123;2.宝鸡市姜谭联中,陕西宝......

    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角度看老舍的爱国主义

    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角度看老舍的爱国主义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