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贺军科同志在2009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贺军科同志在2009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共青团网2009年02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上午,陆昊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阐述了做好城市战线各领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原则和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下面,我就落实陆昊同志的讲话精神,做好2009年城市共青团工作再强调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城市战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
要充分认识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据估计,目前全国14—35周岁的青年4.2亿,其中1.2亿在学校,剩下的3亿青年(主要是职业青年)中有2.2亿在城市。从组织覆盖的情况看,除了在城市国有单位从业的3000多万青年外,大量城市青年还没有被团的组织网络所覆盖。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的重点在职业青年,覆盖职业青年的重点在城市,在城市里的重点领域是两新组织。再从城市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相对于农村、学校战线而言,城市青年的同质化程度较低,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青年群体有不同的关注焦点和实际需求,青年组织的方式也在不断分化,企业、社区、非盈利机构等不同组织的基本功能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所有城市青年都关注的问题,也很难找到一项工作把城市青年工作统领起来。还要看到,服务青年的工作全社会都在做,针对青年服务的组织在不断发育,客观上在与我们争夺青年。因此,城市战线团组织要从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城市战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当前,尤其是要按照陆昊同志在讲话中强调的工作原则,坚持分领域分群体区别对待的思路,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巩固、活跃国有单位团的工作。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比较健全,基础相对较好,建团的任务不是很重,首要的是解决组织活力问题。一是要推进制度创新,把团的工作向青年拓展和延伸。通过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定期研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优化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围绕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团的工作切入点。三是加强同类单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同业推进、专业化、制度化的扁平工作网络。加强对行业企业团的建设和工作的指导,不断完善钢铁、港口、汽车、等已有的行业共青团工作年会、联谊会、研讨会等载体,推动更多的行业通过召开行业共青团工作会议等方式,活跃、牵动行业企业团的建设和工作。四是探索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坚持面向全体青年,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小事”,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既要重视青年职业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对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
2、加强社区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终端。现在,有大量自由职业者、从事个体经营的青年需要通过社区联系,还有一定数量的社区闲散青少年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一是要注重社区内团组织的联建。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的概念,而且是若干类别社会组织与居住空间的组合。要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大胆创新团组织的设置形式,积极探索联合建团、楼宇建团、兴趣建团、功能建团等各种有效的团建模式,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二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络手段。现实大多数青年在互联网络上聚集,小区论坛、BBS吸引了社区青年的广泛参与。各地要将“青春互助超市”项目作为深化社区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努力抓出成效。三是要积极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探索承接社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闲散青少年管理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3、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团的建设和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动、递次推进、活动先行”的原则,切实解决“建团困难,建而不活”的问题。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借助党建成果,争取在有党组织又有青年团员的“两新”组织都建立团组织。省、市级团委要高度重视,区和街道团委要有责任意识,层层分解任务,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拿出工作措施,一家一家地推进落实。二是递次推进“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首先争取在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要注重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建团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各级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推动条件成熟的会员单位建立团组织;建起来之后要加强指导,大力支持,规范运作,有班子、有制度、有必要的经费和阵地、能够发挥作用,做到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然后再推进规模以下“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争取实现对“两新”组织的逐步覆盖。三是不管是否建立了团组织,我们都可以将“两新”组织纳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通过资源支持、合作联谊等方式,面向“两新”组织青年开展文化交流、文体竞赛等活动,先以活动影响这部分青年,在取得青年和“两新”组织认可之后,再在“两新”组织建立团组织。
4、探索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青年自组织之所以蓬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的欢迎,是因为青年自组织的内部运行方式宽松、灵活,组织氛围平等、自由、轻松,符合青年的个性追求。对青年自组织,一是要加强联系。目前,青年自组织的组织动员方式多样,但普遍以网络为主,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探索有效联系途径。通过提供信息联系、资源支持等方式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二是发挥青年自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邀请青年自组织参加共青团的重点工作和品牌活动,与青年自组织合作或者委托青年自组织承办有关活
动,在发挥青年自组织积极作用的同时,提高青年自组织对共青团的认同。三是善于借鉴自组织的运行机制建设团组织,满足青年兴趣,提供相应功能。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在自组织中尝试建立团组织。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是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国性的青年企业家的群众组织。要依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企业家加入,规范工作制度,使交流活动日常化、规范化。要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打造成为支持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依托,成为团组织服务国家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载体,成为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托,成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师资库,成为服务青年企业家开阔视野、寻求商机、寻找伙伴、共同提高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成为集中反应青年企业家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
二、关于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全团的大事,是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城市战线而言,重点要抓好两项工作的落实。
1、抓好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和运转。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5000个以上比较规范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各地要按照团中央的做法和要求,分别建立一批省级、市级见习基地。首批见习基地的建立工作虽然由城市部直接联系,但各地要配合做好协调、对接工作和见习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一要明确见习基地的建设原则。这就是:三级建立、三级授牌,属地协调、动态管理,基层对接、就近就便。团中央、省级团委、团地市委分别联系、建立见习基地,原则上谁建立谁授牌;团中央城市部联系建立的见习基地,按见习基地所在地由省级团委统一协调。二要抓好见习人员的组织工作。原则上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在同一城市对接,市(地)团委、学校团委负责具体对接工作,省级团委城市(青工)部总体指导、协调和服务。三要抓好见习管理工作。见习人员在岗期间的管理以企业为主,由企业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书,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日常管理仍以学校为主,省级团委负责跟踪服务;见习基地所在企业团委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与见习人员管理。四要抓好实施推进。1月20日前联系确定首批见习基地,在媒体公布首批见习岗位需求信息,2月10日前,市(地)和学校团委与第一批见习基地做好沟通接洽工作,2月10日后,市(地)和学校团委开始接受青年咨询和报名登记工作,有序组织青年参加见习。
2、抓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客观来说,青年创业难,关键在于缺乏创业启动、周转资金。2002年,国家下发了关于支持下岗失业群体积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将服务对象从下岗失业群体,逐渐“普惠”至所有就业困难的创业群体。青年是创业的主要力量,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小额担保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各级团组织应明确定位,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用足用好国家现有政策,服务青年创业。
与“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不同,团中央于2006年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实施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属于商业性贷款。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全国共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功实施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2亿,贷款项目95个,共计141笔,其中36笔属于初次创业贷款。目前,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和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沟通,争取在小额贷款项目上取得更大合作。部分地方团组织也在小额贷款项目上积极探索,联合当地金融机构,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下一步,各级团组织应着重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着眼“小额”贷款,在普遍性方面下功夫,团中央与国家开发银行将积极研究,创新合作模式,形成良性机制,为各地团组织和国家开发银行分支机构的合作扫清政策障碍,使各地“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在全国范围有效实施,各地团组织应结合实际,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切实有效的合作方式。二是积极联系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搭建创业青年与城市金融机构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团中央将深入研究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着重解决风险控制问题,挖掘金融机构和创业青年两者之间的利益结合点,积极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各地团组织应全面收集金融机构和创业青年的信息,在创业青年中普及金融知识,使相关政策真正惠及创业青年。
另外,设立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和就业培训,也是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团组织要积极支持,全力配合。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地区产业发展机会,围绕青年实际需求,确定信息服务和就业培训的方向和内容,为青年与用工岗位之间搭建及时、有效的对接平台,坚持并深化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和求职创业技能的品牌项目。要把服务青年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组织建设的成果,通过服务青年的过程来提升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关于几项需要继续深化的工作
多年来城市共青团战线形成了很多很好的品牌活动,是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很有生命力,要继续坚持。我们强调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不是要放弃这些好的品牌活动,而是要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促进基层工作和“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实现。这里我主要强调两项工作,其他没有点到的好的传统品牌工作或者各地自己开展的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作也要继续深化。
1、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要以提升青年职业技能为重点,着力做到“三个拓展、一个巩固”。一是拓展覆盖领域。工作范围不仅要覆盖国有企业,还要向非公企业延伸,使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进来,今年在这方面要有实质性的突破。二是拓展覆盖行业。除了开展全国性的青年职业技能“大振兴”比赛外,还要在类别上丰富,按照产业集群和职业技术院校分布开展区域性的“小振兴”比赛,促进技能振兴向高精产业和服务业拓展。在这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各显其能。三是拓展活动群体。不仅
要在青年技术工人中开展,而且要向青年科技人员、青年管理人员拓展,全面促进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四是巩固“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载体,强化工作保障,扎实推进,使工种设置更加优化、体现示范性,使初赛组织更加规范化、体现广泛性,使大赛程序更加精细化、体现公平性,使舆论宣传更加强化、体现导向性,为我国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至今已逾15个年头,15年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时代内涵,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闪亮品牌,成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平台,成为基层团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吸引凝聚青年的有力抓手,成为服务争创集体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载体。据统计,截止2008年10月,共有25个行业和部委联合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5000多万青年参与了此项活动,30多万青年集体获得了各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目前,全国级青年文明号共计10214个。下一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要着眼丰富思想内涵,着力加强管理监督,着手扩大创建领域,不断完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青年文明号是一个内涵丰富、常创常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文化创建活动,各级团组织要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活动思想内涵,通过青年文明号这一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实现引导青年的根本任务,坚定青年紧跟党走的信念。要把握青年文明号在系统和行业内部的分布特点,摸清薄弱环节,推动行业内部服务水平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监督力量,创新社会监督方式,利用社会的力量对其实行动态管理。要不断扩大青年文明号的覆盖面,在已经开展创建活动的行业,探索创建单元的延伸,比如从窗口单位向后台服务单位延伸,动员更多青年参与活动;在已开展创建活动的领域,探索创建领域的拓展,以青年文明号的先进性,带动“两新”组织的积极性,争取以创建活动覆盖“两新”组织。
同志们,现在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抓工作落实中,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团干部要“在共青团这个大学校里打下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根底”,这是对团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的最新要求。希望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珍惜在团的岗位上干事业、作贡献的机会,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把全部精力投到事业中,以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和团员青年的信任。当前,要特别关注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走进青年,密切联系青年,做好困难青年群体工作,竭诚帮助青年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让我们加强研究,勇于探索,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第二篇: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落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有关部署,安排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过去一年里,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克服大量困难,付出很多艰辛,狠抓工作落实,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为全团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着力消除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祝贺!向广大团干部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战线的工作领域宽、内容多,军科同志将作全面部署和安排,我主要讲一讲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全团的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上清不清、透不透,直接决定着推进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党交给的重要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团的“生命力工程”,在思想交流碰撞和工作实践当中深化认识。
1.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从作为一个青年组织应该真心关心、联系服务重要青年群体的角度,把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努力探索党的政治行为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探索党的思想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和有效方式,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尽最大努力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共青团要对在校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这两个人数分别接近或超过1亿的青年群体加大工作力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狠抓基层不放松、不动摇、有韧劲,尽最大努力改变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履行团的根本职责,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保持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当前的首要任务要继续保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力度,着力消除共青团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要努力增强工作的深度和普遍性,注意纠正工作表面化和机关化的不良倾向。要善于总结,总结不能仅仅是情况汇总和问题描述,更重要的是分析认识上的变化、总结工作机制上的变化。
2.坚持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重。团中央书记处一直强调抓基层,既包含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包含抓团的基层工作,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组织活力的探索和追求。
一是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活力问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一直存在一个意见,就是建了之后“活”与“死”的问题,也就是组织活力问题。同样是一个意见,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简单和深刻之分,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果提出
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要注意活力,其出发点是一定要把活力抓上去,这就是积极的意见。提出意见的出发点是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不可能有活力,因此没必要下大气力抓,这就是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要看到组织建设难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乡镇街道组织格局需要创新也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地抓住这些问题并努力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这就是要再次回答建了团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去年3月18日,团中央召开的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从企业为什么建团的内在逻辑角度,提出了企业团组织六个方面的工作结合点,要求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开展好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今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示我们要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提供更多帮助。应该说这些要求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
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克服不认真学习文件而直接背离文件精神的不良作风,这种不良作风毛泽东同志1948年曾在党内特别强调并给予严厉批评,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刻借鉴。希望同志们把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态度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自觉,再来思考工作,联系实际,推动工作。
二、重视并科学设置推动工作的机制
机制是一个组织体系推动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机制保障,就推动不了工作,特别是攻坚克难的工作。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这样难度较大的普遍性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干得好要充分表扬,干得不好要及时指出不足。有些同志在推动工作中可能受了一些委屈,认为工作没少干却受了批评,这就需要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阶段,工作基础差别比较大,干部的工作经历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吻合度差别也比较大,所以更要把视野放到更大的空间,理性平和地去对待批评。当前某些领域组织覆盖存在空白,工作深度和活力还不够,这不简单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难点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我们现在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同时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是共青团非常宝贵的传统,没有在过去工作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很多工作都无法有效推动。团中央书记处赞成目前推动工作的方式,关于工作机制我强调两点。
1要有指导性目标。目标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一要注重结合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数量,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数不到19万家,党组织大约46万家,工会组织约110万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空间;二要考虑各地非公有制企业的活跃程度和产业特点;三要考虑团的组织体系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程度,比如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的会员情况等;四要考虑以往的工作基础,有的地区工作空间还很大,有的地区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新领域。总体上,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制订相对科学合理的指导性目标。
2要有过程性要求。抓过程既是抓工作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干部的有效方式。要重视工作过程设计,使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过程,变成广大团干部真正理解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真正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充分依靠党建带动又充分发挥团组织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变成既要扩大团组织覆盖、扩大团组织影响,更要让团干部深入广大青年的过程,变成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解企
业青年员工的过程,变成建设组织与增强组织活力并重的过程。要围绕这些过程要求设计一些规定的程序和动作,比如说党建带团建的规定动作是什么,各地推动工作的规定动作是什么,这些都要认真进行设计,要善于把成熟经验变成规定动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明确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主要手段和可借助力量,切实加强工作保障
1.要把中央对群众工作的最新要求、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刻认识到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所暴露出来的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牢牢坚持依靠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来推动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
2.要充分借助党建带团建工作推动过程,强化制度保障。既要充分依靠党组织力量、争取党组织支持,又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在建立党组织并且有团员青年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要紧紧抓住落实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规定和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把着力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空白点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借助制度设计,借助组织整体力量,借助党政力量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3.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社会化动员优势。把共青团各项社会动员载体与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逻辑角度找准工作切入点,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的内在动力。要运用社会化动员方式,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角度,从共青团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角度,从共青团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工作积累的角度,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要引导企业家理解在经济社会变革条件下,在新生代农民工为职工主体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要努力实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境界统一,而加强团的工作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支持力量和积极因素。要把去年以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过程中最普遍、最适用、最成熟的经验梳理出来,用于指导全团工作。
4.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集中力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把工作资源、活动载体更多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倾斜。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边界上,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基层团组织去承担。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尽最大努力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在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城市部要尽快研究具体意见,明确一些共性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指导新建团组织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好做法,不能局限于点上的经验,而要更加重视推动整体工作的经验,在市级、县级团委或行业这个层级上进行总结梳理,这样的经验会更加具有普遍性。
城市战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放松、有韧劲,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更好的状态、更科学务实的过程,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三篇: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落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有关部署,安排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过去一年里,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克服大量困难,付出很多艰辛,狠抓工作落实,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为全团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着力消除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祝贺!向广大团干部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战线的工作领域宽、内容多,军科同志将作全面部署和安排,我主要讲一讲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全团的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上清不清、透不透,直接决定着推进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党交给的重要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团的“生命力工程”,在思想交流碰撞和工作实践当中深化认识。
1.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从作为一个青年组织应该真心关心、联系服务重要青年群体的角度,把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努力探索党的政治行为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探索党的思想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和有效方式,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尽最大努力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共青团要对在校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这两个人数分别接近或超过1亿的青年群体加大工作力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狠抓基层不放松、不动摇、有韧劲,尽最大努力改变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履行团的根本职责,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保持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当前的首要任务要继续保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力度,着力消除共青团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要努力增强工作的深度和普遍性,1
注意纠正工作表面化和机关化的不良倾向。要善于总结,总结不能仅仅是情况汇总和问题描述,更重要的是分析认识上的变化、总结工作机制上的变化。
2.坚持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重。团中央书记处一直强调抓基层,既包含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包含抓团的基层工作,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组织活力的探索和追求。
一是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活力问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一直存在一个意见,就是建了之后“活”与“死”的问题,也就是组织活力问题。同样是一个意见,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简单和深刻之分,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果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要注意活力,其出发点是一定要把活力抓上去,这就是积极的意见。提出意见的出发点是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不可能有活力,因此没必要下大气力抓,这就是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要看到组织建设难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乡镇街道组织格局需要创新也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地抓住这些问题并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这就是要再次回答建了团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去年3月18日,团中央召开的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从企业为什么建团的内在逻辑角度,提出了企业团组织六个方面的工作结合点,要求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开展好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今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示我们要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提供更多帮助。应该说这些要求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
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克服不认真学习文件而直接背离文件精神的不良作风,这种不良作风毛泽东同志1948年曾在党内特别强调并给予严厉批评,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刻借鉴。希望同志们把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态度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自觉,再来思考工作,联系实际,推动工作。
二、重视并科学设置推动工作的机制
机制是一个组织体系推动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机制保障,就推动不了工作,特别是攻坚克难的工作。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这样难度较大的普遍性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干得好要充分表扬,干得不好要及时指出不足。有些同志在推动工作中可能受了一些委屈,认为工作没少干却受了批评,这就需要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阶段,工作基础差别比较大,干部的工作经历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吻合度差别也比较大,所以更要把视野放到更大的空间,理性平和地去对待批评。当前某些领域组织覆盖存在空白,工作深度和活力还不够,这不简单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难点
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我们现在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同时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是共青团非常宝贵的传统,没有在过去工作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很多工作都无法有效推动。团中央书记处赞成目前推动工作的方式,关于工作机制我强调两点。
1要有指导性目标。目标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一要注重结合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数量,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数不到19万家,党组织大约46万家,工会组织约110万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空间;二要考虑各地非公有制企业的活跃程度和产业特点;三要考虑团的组织体系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程度,比如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的会员情况等;四要考虑以往的工作基础,有的地区工作空间还很大,有的地区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新领域。总体上,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制订相对科学合理的指导性目标。
2要有过程性要求。抓过程既是抓工作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干部的有效方式。要重视工作过程设计,使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过程,变成广大团干部真正理解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真正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充分依靠党建带动又充分发挥团组织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变成既要扩大团组织覆盖、扩大团组织影响,更要让团干部深入广大青年的过程,变成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解企业青年员工的过程,变成建设组织与增强组织活力并重的过程。要围绕这些过程要求设计一些规定的程序和动作,比如说党建带团建的规定动作是什么,各地推动工作的规定动作是什么,这些都要认真进行设计,要善于把成熟经验变成规定动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明确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主要手段和可借助力量,切实加强工作保障
1.要把中央对群众工作的最新要求、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刻认识到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所暴露出来的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牢牢坚持依靠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来推动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
2.要充分借助党建带团建工作推动过程,强化制度保障。既要充分依靠党组织力量、争取党组织支持,又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在建立党组织并且有团员青年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要紧紧抓住落实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规定和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把着力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空白点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借助制度设计,借助组织整体力量,借助党政力量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3.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社会化动员优势。把共青团各项社会动员载体与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逻辑角度找准工作切入点,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的内在动力。要运用社会化动员方式,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角度,从共青团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角度,从共青团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工作积累的角度,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要引导企业家理解在经济社会变革条件下,在新生代农民工为职工主体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要努力实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境界统一,而加强团的工作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支持力量和积极因素。要把去年以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过程中最普遍、最适用、最成熟的经验梳理出来,用于指导全团工作。
4.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集中力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把工作资源、活动载体更多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倾斜。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边界上,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基层团组织去承担。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尽最大努力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在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城市部要尽快研究具体意见,明确一些共性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指导新建团组织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好做法,不能局限于点上的经验,而要更加重视推动整体工作的经验,在市级、县级团委或行业这个层级上进行总结梳理,这样的经验会更加具有普遍性。
城市战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放松、有韧劲,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更好的状态、更科学务实的过程,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四篇:贺军科同志在全国青农工作暨
贺军科同志在全国青农工作暨 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6年2月24日)
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团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把握共青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聚焦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安排部署2006年农村共青团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刚刚过去的2005年,在团中央书记处的正确领导下,全团青农战线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共青团能力建设,扎实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全面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全力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大力繁荣乡村青年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刚才,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党委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特别是对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全团青农战线的广大团干部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支持共青团工作的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两天来,我们参观了云南省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示范点,研讨了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共青团工作,四位同志又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大家都觉得很受启发。下面,我就推进2006年农村共青团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具体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特别是农村共青团组织,必须把围绕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党中央书记处对今年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要求,从团中央到各级团组织,要动员广大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要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热情,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努力谱写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贯彻落实这些要求,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制度安排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强、具体推进措施之实前所未有。在国家投入方面,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协调城乡方面,将改变经济社会管理方式,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工作机制方面,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统筹规划,齐心协力地加以推进;在环境氛围方面,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支持农业,服务农村,关心农民。我们坚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必将协调推进,我国农村必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环境更好、空间更大。第二,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据目前统计,在全国乡镇企业的1.4亿从业人员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在乡镇企业的务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34%,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在日益壮大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中,青年农产品经纪人总数已达85万名,占整个经纪人总数的70%,成为繁荣城乡农产品市场的中坚力量;在全国1.2亿农民工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超过85%,他们创造的劳务收入总量达到约5000亿元。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农村青年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农村共青团工作,我们近年来的很多工作和活动都采用了社会化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三,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农村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工作中历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农村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突出服务职能和引导示范职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青年的欢迎。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工作推动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培养和选树农村优秀青年典型,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保护母亲河行动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建设了一大批生态环境示范工程,有力地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作为共青团延伸工作手臂、扩大青年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创新举措,呈现良好开局和积极的发展势头;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党建带团建、全团抓基层在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中得到了积极落实、作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都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积累了经验。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一,从工作对象来看,农村青年的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力落后、地区间差异很大,要在总体上达到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的目标要求,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团员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任,能力和素质迫切需要提高。这些都对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从工作任务来看,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亟待增强。受知识技能、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青年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在乡发展,都面临着大量的实际困难,加之不同群体的困难差异很大,服务农村青年的难度增加。新一代农村青年更加自主多元、更加理性务实,空泛生硬的说教、形式主义的活动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三,从工作平台来看,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大量的农村青年离开土地、离开家乡,流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农村青年结构分布的特殊性、社会流动的多样性、组织化程度较低,给农村团的建设和活动提出严峻挑战。同时,社会资源整合方式的变化、新兴农村青年组织的涌现,对团的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总之,农村共青团工作正处于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和困难并存,但从整体上讲有利因素更多。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农村共青团工作就一定会达到新水平、实现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引导团员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立业
团中央刚刚作出的《关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团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引导团员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立业。关于2006年工作的有关安排,团中央青农部已经印发了工作要点,请大家认真贯彻,全面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1.大力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农村青年的根本需求是增收和成才。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各级团组织要以城乡互动为基本途径,以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和发展现代农业为重要牵动,充分挖掘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内外部潜力。
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我国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有两亿多,占全国青年的大多数。但是,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5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既关系当前,又牵动长远。要充分依托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年乡镇企业家的产业基地或企业、创建一批培训基地,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与农业、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积极参与阳光工程的实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要通过技能培训,使走出去的农村青年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村青年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引导相当数量的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是进一步拓展内外部增收空间的重要前提,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目的也在于此。要通过团组织之间跨地区的合作,使流出地和流入地建立稳定联系,推进组织对接型转移;要通过培育青年市场中介组织及青年劳务经纪人,借助他们的力量转移农村青年,推进中介服务型转移;要通过开发青年劳务市场、实施对口支援等方式,推动城镇用工单位与农村青年的供需对接,推进城乡互动型转移;要通过组织东部地区企业采取“以劳助学”等方式,直接为西部地区培训转移农村青年,推进东西互助型转移。同时,要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开通法律援助热线、开展用工检查等手段,切实维护农村青年的合法权益。新农村建设呼唤大批创业者,青年是创业的主体力量。要以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为依托,抓住培养、凝聚、举荐、配置等关键环节,树立一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典型,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投身创业热潮,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鼓励外出有为青年在合适的领域积极创业,引导帮助他们返乡创业、回报家乡。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充分发挥青年乡镇企业家、青年民营企业家的作用,通过结对帮扶、考察观摩等方式,实现创业嫁接。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切实帮助,以设立基金、小额贷款、项目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营造宽松有利的创业环境。
帮助贫困地区农村青年脱贫致富。这是共青团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家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农村青年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收入。要切合当地实际和发展要求,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开发特色扶贫项目,引导利用当地的资源使他们脱贫致富。要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农村青年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
2.进一步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全团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的统揽,也是共青团统筹城乡、服务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团组织要按照“线面结合、全面深化”的要求,深化和丰富保护母亲河行动内涵,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参与江河流域、国家重点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推进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对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和紧迫。各地要紧紧围绕“我和环境共友好,携手保护母亲河”的主题,抓住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的契机,充分利用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环保论坛、爱心使者等手段,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家园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使他们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积极倡导者。
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的永恒课题。要大力开展绿色承诺、艺术采风、文艺展览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爱护自然;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污染、保护水资源等活动,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国家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要不断深化“请跟我来,天天环保”活动,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从而影响、感召和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要不断深化“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先行”活动,引导青少年节约水、粮食、电、纸张等资源,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
扎实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生态示范工程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效的集中体现。只有扎扎实实地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治理效果,才能更好地调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发展。要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不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工程筹资力度。要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建设各类纪念林、示范林,积极争取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支持建设专项工程,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国际工程,进一步丰富工程建设途径。要抓住资金募集、工程立项、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工程移交等关键环节,努力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工程规范管理。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开展“青春装点新农村”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青年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村青年特点,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农村青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引导他们带头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成为新农村新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二是要参与村镇面貌整治。采取城乡结对互助、定点帮扶、志愿服务等途径,广泛开展建设青年生态文明村(街)活动,引导青年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主要村镇和街道的卫生状况。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带头作用,广泛开展“一建三改”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绿色家园。三是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引导农村青年积极保护耕地,自觉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种,促进循环农业发展。通过开展生态监护活动,引导农村青年带头防治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引导乡镇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3.不断加强乡村青年文化建设。乡村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促进乡风文明的主要行动。尽管这些年来乡村青年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还存在形式比较单
一、手段相对缺乏、机制尚待建立等问题,与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深入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农村青年特点,立足基层、面向大多数,结合传统的民族节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民间歌会,大力开展群众性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带动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繁荣。要把最大多数的农村青年吸引到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他们创作一批弘扬主旋律、体现新特色的文化作品,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乡村青年文化节、乡村青年歌手大赛、乡村青年才艺风采展示等重点项目,使其辐射面更广、牵动性更大,成为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要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方式,组织城市青年开展送文化下乡,与农村团组织共同开展活动,满足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培养乡村青年文化人才。人才是影响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实践来看,通过创建农村青年中心培养乡村青年文化人才是一个重要工作思路。农村青年中心是基层团的工作的综合平台,具有组织、活动和阵地的优势;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青年中心本身就是农村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和青年协会社团的联盟。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青年中心的重要作用,既大力发育农村基层各类青年文化协会、农民剧团、文体俱乐部和兴趣小组,通过他们吸引、凝聚更多的乡村青年文化人才,又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青年喜闻乐见的文体竞赛,发现和推出乡村青年文化人才,努力形成乡村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拓展乡村青年文化建设领域。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群体利益不断分化的今天,通过拓展乡村青年文化领域促进社会和谐,尤为迫切。要通过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村青年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要切实维护农村青年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村青年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努力化解农村青少年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三、加大力度,切实做好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已经进入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阶段,任务非常艰巨。各地要以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新型基层青年组织网络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把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努力扩大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覆盖面。“建起来”是农村青年中心“活起来、亮起来”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首要环节。从全国来看,已建成农村青年中心3700多个,与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以“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年”为统揽,不断深化“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市)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农村青年中心的组建水平。一是要把整合协会社团和依托各类阵地结合起来。要调动协会社团负责人的积极性,通过担任理事长或者副理事长等途径,将协会社团改造提升为农村青年中心。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把乡镇文化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整合改造为青年中心的有形依托,重在发展组织、开展服务。二是要把强化责任与表彰激励结合起来。要树立大团建的理念,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三级联创”的总体格局之中,作为考核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团县委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大力表彰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优秀青年中心、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发展项目、优秀青年社团,激发基层团组织建设青年中心的热情。三是要把争取支持和营造氛围结合起来。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定期、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的进展,寻求相关的政策项目支持。特别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农村青年中心依法注册和规范管理。要积极协调团内外新闻媒体,深入宣传青年中心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2.积极促进农村青年中心自我运转。从各地情况来看,运转难是制约农村青年中心发展的关键问题,也直接影响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做到既发挥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又激发农村青年中心的内在动力,既吸取国内外已有经验,又结合实际大胆创新。
大力发育协会社团。大力发展协会社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促进农村青年中心自我运转的关键,也是我们两年多来的工作共识。特别是从长远来看,农村青年中心提供服务、自我运转也要更多地依靠协会社团。农村青年协会社团目前大致分为: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成立的读书小组、登山协会、篮球协会、农民剧团等青年文体社团;基于特定利益需求成立的养鸡养牛协会、蔬菜种植协会等专业经济协会;基于提供公益服务成立的科技科普协会、青年经纪人协会、社区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各级团组织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吸纳一批、发育一批、扶持一批”的原则,切实做好发育协会社团工作,使青年中心因社团的活跃而更加充满活力。
大力实施青年发展项目。实施青年发展项目是农村青年中心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内外民间组织的通行做法。要从满足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农村青年的多样化需求出发,以小型、分散、灵活的方式,实施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科技推广、转移就业、志愿参与、文体娱乐、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项目。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以设立基金、发放青年卡、实行订单购买、依托互联网等方式,设计好、管理好、运转好青年发展项目。要找准项目建设的增长点和社会需求的热点,建立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和机制,争取党政项目、整合团内项目、承接社会项目、实施对口项目、开发市场项目、探索自办项目。
广泛开展加盟合作。这是把促进青年中心自我运转和促进加盟合作单位发展相结合的推进方式,两年多来的良好成效已经给予了很好的证明。要通过加盟合作巩固农村青年中心的阵地依托。开展团内联合,用好现有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图书站等团属阵地;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协调使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文化体育场所、教学培训单位等场地;进行市场开发,以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建设阵地。要通过加盟合作丰富青年中心的服务手段。开展特约服务单位工作,就是在统筹城乡、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征集一批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结合业务特点为农村青年提供服务。这项工作做好了,特约服务单位可扩大客户群和社会影响,青年中心可增强服务能力和凝聚能力,青年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3.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年中心队伍建设。抓住招募、培训和管理等重点环节,以专职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为主体,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是扩大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覆盖面、促进农村青年中心自我运转的关键。一是要抓好团干部。通过担任法定代表人,始终牢牢把握领导权,把坚持共青团主管青年中心与激发青年中心内在动力结合起来,为农村青年中心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要抓好大学生志愿者。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中专院校与青年中心结对等工作,通过定向招募和集中派遣,形成接力机制,组织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与管理。三是要抓好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通过理事轮值等方式,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他们力量推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四是要抓好热心人士。动员更多热心青年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青年中心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组织青年农业专家、科技人员以及与农村青年致富相关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提供服务。五是要抓好特殊群体。争取党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支持,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见习实习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专门从事农村青年中心工作。
四、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农村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的机制保障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共青团工作,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总结探索,创新机制体制,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要加快建立城乡互动的工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打通城乡资源流动的政策性障碍,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扩大国内需求开辟广阔市场,从而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把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在农村团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关键在于加快建立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推动形成全团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建立整合机制,把各自优势、重点项目向农村、农村青年倾斜,在团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要建立考核机制,细化目标、实化任务,强化责任、硬化措施,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让广大农村青年真正得到实惠。
第二,要加快建立分类指导的推进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加快建立分类指导的推进机制,是保持农村共青团工作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体现差异性。在统一品牌框架内,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做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实现各地协同发展、全国整体推进。二是突出层次性。团的不同层级组织有着不同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在推进一项具体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之间工作职责的差异,指导基层团组织选好自己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所为、有作为。三是注重实效性。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基层工作的现状、问题、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善于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措施、有方法、有行动,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的协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统筹区域发展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和关注。这些年,我们也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以保护母亲河为主要载体,以流域为纽带,实行区域联动,先后推出的环太湖流域、沿黄九省区、京冀两地潮河、泛珠三角等系列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表明,推进团内区域联动,有利于加速社会资源整合、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要通过打破区际合作在观念、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壁垒,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的协调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项目沟通协作,优化工作推进流程,完善多层协商机制。探索社会化、事业化的方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要加快建立各方支持的发展机制。只有加快建立各方支持的发展机制,才能不断强化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物质依托。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主动争取其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坚持公益性原则,积极争取与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惠双赢。要加强国际交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为农村青年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要紧密结合目前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全团抓基层,深入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团员青年分布情况的变化相适应的组织体系。要巩固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成果,努力构建农村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加深与农村青年的感情,密切与他们的联系,不断增强服务农村青年的能力、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同志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006年3月9日印发)
第五篇:贺军科同志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贺军科同志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受书记处委托,我向大家报告团十六大以来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阶段情况,并就继续推进的三项具体工作提出安排意见。
一、团十六大以来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情况
1、驻点工作
从2008年9月起,全团分四批选派地市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每批半年。两年来,共选派2774名机关干部到2828个县级团委驻点,覆盖了全国县级行政区划的99%。全团地市以上机关专职团干部中的43%参加了驻点工作。同时,全团所有副局级以上干部,分别选择1至2个县(区)开展五天以上的驻点调研,深入一线指导工作。驻点工作的主要成效有五点:
一是更加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情况。两年来,驻点干部共走访基层单位6.3万个,召开座谈会1.9万次,访谈团员青年36.6万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44.9万份,较为清晰地掌握了团的基层组织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形成了全团重视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氛围。通过驻点工作,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进一步增强了抓基层的意识,把越来越多的工作注意力、资源和力量向基层集中,初步形成了全团支持基层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三是帮助基层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在驻点干部的参与和帮助下,全国57%的县(区)制定了加强基层团建的制度和规范,58% 1 的县(区)团委争取并落实了工作经费,42%的县(区)团委配齐或新增了工作力量,较好地保障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四是推动了全团重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两年来,在驻点干部的推动下,各地新建团组织5万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2.6万个;参与帮助青年实施贷款项目13万个,贷款金额65.9亿元,培训农村青年151.8万人次。
五是教育和锻炼了团干部队伍。广大驻点干部进一步增进了对基层的了解,密切了与普通团员青年的联系,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群众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驻点工作使基层团干部切身感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级团委的工作执行力,促进了基层团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驻点工作总体上已告一段落,为巩固成果,下一步地市以上团委要督促驻点干部与驻点县级团委保持经常性联系,继续加强对县级团委的指导和帮助。
2、试点工作
为解决乡镇、街道团委长期存在的工作力量薄弱、组织机制不健全、工作资源匮乏、活力不足的困难,从2009年6月起,团中央先在贵州的24个县,继而在全国其他省份每个地市选取一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共计924个乡镇、街道进行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同时,为探索扩大组织覆 盖、增强组织活力的新途径,团中央分10个专题在全国667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目前,这两类试点已基本结束,通过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初步提炼出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规律性认识和普遍性经验。
一是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取得重要成果。试点单位在所在县(区)党委支持下,以专兼职结合、编制内外结合的方式,选配各类青年群体中政治可靠、热爱青年工作、有资源动员能力的优秀青年党、团员担任乡镇、街道团委班子成员,同时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设计可行的工作内容。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有关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的前后对比表明,乡镇团委成员平均从5人增加到9人,街道团工委从不到1人增加到5人,工作力量大大增强;农村能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员工、大学生村官、农民工等兼职团干部平均占到委员会成员的40%,拓宽了联系青年的渠道;大部分兼职团干部发挥自身特长,从工作经费、工作项目、工作阵地等方面争取各方支持,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资源。试点单位开展活动的频度和水平大大提高,激发了活力。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组部的充分肯定,要求团中央适时在全团全面推广。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取得了一批认识和实践成果。初步提炼表明,通过试点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的设臵方式。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试点中,探索出了区域内基层组织联建、共建的有效模式。例如,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成立“团建共同体”,推动同一地区内相关的村居、学校、企业 团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中,探索出了在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中的组织设臵模式。其中既有河南等地探索的以乡情为纽带,依托政府派出机构、本省在外企业等组建驻外团工委的方式,也包括江苏等地探索的在进城务工青年集中宿舍区建立团工委,在楼宇和楼层分别建立团总支和团支部的方式。通过试点拓宽了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途径。在农村、城市社区和统筹城乡团建试点中,探索出了依托青年群体集中的县城、社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团员青年服务中心、社区青年中心等实体工作阵地,为团员青年提供就业培训、小额贷款、权益维护等服务。在学校试点中,探索出了“先进思想引领、合理利益尊重、多样化兴趣满足、同伴理想共同成长、主体地位尊重和主体意识激发、社会化技能培养、外部资源催化”等七条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的途径。通过试点验证了创新基层工作的载体。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中,探索了依托互联网平台,对流动团员进行联系服务和动员的工作方式。在城市社区和企业试点中,各试点单位也创造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工作载体和活动载体。通过试点加深了对新兴领域团建可行性的认识。在试点过程中,发现了原来关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些经验和认识的局限性,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方向。
下一步,各地要继续总结和提炼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认真梳理深层次的社会机理,努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广试点成果。
3、扩大组织覆盖
2008年底召开的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明确了今明两年的具体工作要求,经过全团上下各条战线的艰苦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非公企业建团。截至昨天,今年以来共在11.3万户非公企业建立了团组织,超过以往历年在该领域建团数量的总和,323万名团员重新纳入组织覆盖,767万名青年纳入了工作覆盖。全国的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都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北京、河南、云南、辽宁等地成绩比较突出。
二是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建团。截止到10月底,各地建立了60个省级驻外团工委,269个地市级驻外团工委和695个县级驻外团工委。这些驻外团工委共建立基层团组织10668个,联系35岁以下青年458.6万人、团员47.6万人。同时,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探索了依托各类载体建立驻外团组织、建立属地团组织等模式,初步形成了流入地和流出地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社会组织建团。今年以来,全团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学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中新建团组织1.2万家,新联系青年130.6万人、团员60.4万人。山东、广东、黑龙江、云南、广西、浙江等省份推进较快,北京等地在依托行业力量推进团建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目前,全国已登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3.5万家,其中已建立团组织的8740家,覆盖团员29.2万人。
五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团。今年共在3500多户企业中新建团组织,新联系青年32万人,团员15.1万人。中央企业团工委在对央企三级以上法人单位全面调查基础上,努力消除团建空白点,目前,央企二级以上法人单位团的组织覆盖率已经超过95%。
4、全力支持基层
团十六大以来,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集中有限的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通过提供经费支持、优化工作环境等多种形式,为基层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一是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累计向中西部地区和部分东部地区的2200多个县级团委提供工作经费1.76亿元,赠送图书价值超过8000万元,捐赠电脑2590台。尤为可贵的是,全国省、市两级团委在自身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全力支持基层。两年来,共向基层提供5.96亿元资金支持,帮助基层解决了一些现实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让基层获得了力量、温暖和信心。
二是支持工作力量。全团在向县级团委选派驻点干部的同时,还派出41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中西部县级团委工作1至3年,现在又从全国高校选派2600多位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一年,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级团委人手不足、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的问题。三是开展大规模的团干部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基本完成了对市、县、乡三级团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的任务。330名团市委书记、2900多名团县委书记、3.4万名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参加了培训。团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分别4次亲自为市、县两级团干部授课,各省和部分市的团委书记、副书记亲自为县、乡两级团干部授课,讲思路、讲方法、提要求,效果明显。团中央充分考虑到基层的困难,今年春节前还将划拨200万元用于支持西部12省(区、市)开展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培训工作。
四是为基层团干部提供了更多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2009年以来,团中央大幅度提高了出国访问团组中基层团干部的人数比例。两年来,近700位基层优秀团干部参加出访交流活动,这既是对基层的鼓励,也为基层团干部提供了更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机会。
总之,团的十六大召开两年多来,全团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锻炼了队伍、树立了信心。
二、继续下大力气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下一阶段,全团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有利契机,按照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继续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力争到2012年底,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明年要首先做好以下三项具体工作:
1、认真做好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 为继续在工作力量上大力支持基层,同时也为了锻炼高校团干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并经中组部认可,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
(省去)
2、集中力量推广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中组部也给予了积极支持。我们的总体节奏是2010年试一年,2011年推一年,2012年及以后不断巩固提高,2012年年底实现团的工作桥头堡延伸到乡镇、街道的目标。
第一,开展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去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要求,全团要用2至3年时间,把共青团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县(区)推进到乡镇、街道。近两年,我们越发强烈感受到,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力量和活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瓶颈。以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为例,实现了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后,大量规模以下的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就必须依靠乡镇、街道团组织去推动落实。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乡镇、街道团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就根本无法继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经过一年的探索,团中央认为现在已基本具备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广的认识和实践基础。
第二,关于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增强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力量,拓宽乡镇、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乡镇、街道共青团工作的资源、载体和内容,进而激发乡镇、街道团组织的活力。具体内容有三项:一是配备一个好的委员会,在党的组织部门指导下,认真做好专兼职团干部的选配,将一大批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中。二是建立管用的机制,确保专兼职团干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设计合理的工作载体,将团的品牌活动和重点工作项目落实到乡镇、街道,有效激发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第三,关于工作程序和方法。在兼职团干部选配过程中,要采取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各类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注重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制定符合组织程序、体现公平竞争的兼职团干部选配程序。在人员结构上,要尽可能地体现兼职团干部在青年中的代表性,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合理确定兼职团干部来源和组成结构,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非公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中选拔优秀青年党、团员担任兼职团干部。在经济发达地区,委员会构成可适当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人、从业人员倾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兼职团干部。第四,关于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的责任分工。省级团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指导基层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推动出台有关的政策意见。县级团委要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实,主动向县级党委进行汇报和争取支持,与乡镇、街道党委积极沟通,推动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五,关于2011年的目标任务。到2011年底,原则上全国所有镇、街道和80%的乡,要完成兼职团干部的选配工作,组建完备的委员会,即这项工作要推广到全国3.7万个乡镇、街道。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基本的工作制度,对照全团重点工作确定工作项目,并有计划地落实。同时,我们建议这项工作要与当地换届工作相协调,原则上放在当地乡镇、街道换届完成之后进行。
3、继续加大力度扩大基层团的组织覆盖面
到2012年底,要实现团的组织覆盖的根本改观,即80%以上的团员要纳入相应的组织。分领域看,学校团的组织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要基本实现团的组织全覆盖;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基本与党组织的覆盖率相当;县级以上非公企业,独立建团要达到35万户左右。
2010年,福建、广西、云南等地省(区)党委都明确提出:凡是建党的单位,党委责成专门领导负责,全部建立团组织。得益于党委的大力支持,这三个省(区)的团建工作成效显著,表现突出。2011年,各地要紧 紧抓住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的重要契机,充分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建立团的组织,努力跟上党建步伐。
在非公企业领域,明年力争独立建团8万家。凡独立建团数量与党建绝对数差距较大,但企业基数不大的15个省份,如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要加倍努力,力争在2011年年底跟上党建的步伐。凡独立建团数量与党建绝对数差距较大,且企业基数较大的4个省份,如江苏、山东、辽宁、上海等地,要力争在2012年年底跟上党建的步伐。凡独立建团数量与党建绝对数相当的12个省份,如浙江、广东、福建、北京、云南等地,要积极向已联合建党、已建立工会的非公企业推进,并力争闯出新路。
在社会组织领域,明年力争独立建团1万家。要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力量,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学校为重点,推动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力争在2011年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有企业领域,明年以省属和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重点,力争在年底之前实现全覆盖。同时,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法人单位要争取消除空白点,并加强企业内部的团支部建设。县属国有企业要按2012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建团工作。
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建团的总体目标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普遍建立驻外团工委和基层团组织,实现共青团对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在跨省流动的外出务工青年中建 立省级驻外团工委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务工青年主要流出的9个省份和务工青年相对集中流入的7个省份,在这项工作中都表现得很好。明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向基层延伸,向普通青年延伸。已经成立的驻外团组织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建立基层组织上来,通过联系更多普通务工青年,在务工青年中建立更多的基层团组织,实现对更多普通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
二是要通过设计开展贴近务工青年生活、服务务工青年实际需求的活动,吸引和凝聚更多普通青年,激发驻外团组织的工作活力。驻外团组织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可以学习河南驻外团组织“打一个电话、买一张车票”的做法,设计一些既暖人心又很管用的工作项目,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
三是重点加强省内流动务工青年群体的团建工作。根据省内务工青年流动方向和流动规律,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普遍建立县级驻外团组织。
同志们,以上三项重点工作,是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既定方向的延伸,但不是组织建设的全部,请各地在部署明年工作时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好明年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