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发挥途径研究
城市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发挥途径研究
城市共青团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工作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不断向城市聚集和
转移,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青年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越来越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
点领域,城市共青团工作需要承担更为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履行好党和政府赋予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引领广大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是
当前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探索城市共青团工
作的成果和经验,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城市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途径,对实现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团组织覆盖方式,不断扩大组织覆盖率
目前,在城市青年群体日益多样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条件下,要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关键是青年的选择和参与。只有自主选择,才能主动参
与;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有效覆盖。参与就是最基本的覆盖。所以,共青团要靠
先进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
对青年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广大团干部对青
年的感情,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从而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一是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网络覆盖中的主导和组织作用,在服务大局中引导青年主动参与。特别要重视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团的基层组织
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是共青团联系广大普通青年最重
要、最普遍的路径和载体。团组织有活力,就要跟青年有关系,有关系就得体现
在基层,而团的工作和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因此,我们要把加
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关系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注意力放到基层,尽最大努力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支持,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网络对广大青年覆盖和基层工作活力问题。
二是通过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为载体,让进入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的团员青年有效的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团建计划,将建团数量层层分解、责任到团委、责任到人。在团建中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采用“灵活设置、重点突破、分类指导”的方法,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独立建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行业建团、商会建团、社区建团”等多种建团模式,实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立体覆盖。
三是市区街道团组织一体设计、分区域覆盖、社会化运作,让不同的青年群体依附相应的社会组织,如进城青年农民工、白领青年、普通青年等,要很细致的、清晰地梳理出每一类青年所依附的社会组织和他的生活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共同搭建团组织引导和组织青年参与、青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网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团组织的覆盖能力显著提高,也初步形成了在参与中覆盖、在覆盖中引导、在引导中凝聚的社会化组织覆盖网络。
二、创新资源整合方式,不断扩大资源整合的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团的传统资源在不断流失,但也有不少新资源在流入。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并且使资源不断流入,关键的问题是要创新资源整合方式。
1、把团的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争取政策资源。以党建带团建制度化建设为统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主动承担,积极作为,并通过政府委托、政府购买或部门合作、主动协助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政府的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在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整合并获取资源。
2、以层级延伸和横向联合的方式获取社会资源。所谓层级延伸,就是从团市委到街道团委三级一体整合,青联、青企协、青基会、青少年宫等多种渠道联动整合。所谓横向联合,就是以活动为载体,与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广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3、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终端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发挥作用中整合资源的新机制,与团的领导机关自身整合资源的机制不同,关键是:资源整合要以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为依托,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为目的;资源配置要以基层团组织为配置终端和使用主体,确保基层团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资源使用要以活动、产品和阵地为载体,实行系统化配置和严格的预算核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向作用好的基层团组织流动,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吸纳资源,力求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三、创新产品运作模式,在传播中引导服务青年
现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社会产品实现并作用于市民的。政府使用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社会组织(非营利)使用社会资源提供公益产品,青年正是在使用和消费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同或接受相应价值观的影响。城市共青团要有效地引导和服务青年,也必须构建面向基层和青年的产品化运作模式和传播渠道。
1、产品开发是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的基本职责
在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具体运作中,传统的通过各级团组织动员、会议动员和文件动员等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青年思想多元、组织方式多元的现状。因此必须更新工作理念,减少组织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并要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按各类青年群体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逐层分解,并把分解后的内容转化为有形的大众文化产品、多媒体产品和生活时尚产品,通过直接面向青年、面向社会的方式,充分通过利用媒体、短信平台、QQ群和网络论坛平台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动员青年,通过举办COSPLAY、极限运动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团员青年,通过与车友会、动漫社团、快闪一族等社团加强交流沟通来联系团员青年。让广大青年在自主选择和消费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认同。
2、探索面向基层和青年的产品供给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和相关网站,供青少年自主选择消费,以实现引导和服务的功能。在设计活动时,可以把适合青少年的图书或音像制品套在活动中直接向基层团组织和青少年供给。目前,团委开展活动,不再仅仅是发通知、提要求、催结果,而是在动员部署中配置资源、在组织推进中供给产品,在活动运作中使用和消费产品,有效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运作能力和对青年的吸引力。
3、开拓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传播渠道
共青团的引导与服务,必须与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相一致。为此,一方面加强团属媒体建设,开发和打造新媒体,努力拓展传播渠道,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则以团的内容优势和活动品牌为资源,与大众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广泛
合作,对一些传统的、但是有很大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品牌,要不断深化其理念,拓展其外延,有效整合其他品牌和项目,这样既巩固了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传统品牌活动,从而最大程度的赋予传统项目以新的内涵,形成清晰的工作体系和板块。不断增强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共同打造引导和服务青年的传媒产品,并按传媒规律进行多渠道、多品种、多时段传播。这不仅满足了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媒体对内容和品牌的渴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和影响。
第二篇:远程教育职能和作用发挥的方法和途径
***镇远程教育职能和作用发挥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和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镇远教办认真总结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年来的工作,并对下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谋划和探索,为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的职能和作用,切实提高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镇远教办结合远程教育在我镇开展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对远教职能和作用发挥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远教工作现状
自2005年11月,全镇启动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区远程办的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支持下,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下,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建设目的,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新途径。利用远教设备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狠抓学用成果的转化,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开展,初步构建了“以区远教中心为龙头、镇远教接收站为主体、村远教站点为重点”的三级远程教育网络,为促进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确保远教职能和作用发挥的方法
1、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为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全镇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成立了***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抽调了专业人员,专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2005年以来,区、镇、村等有关部门每年投入一定的远程教育经费,用于远教平台、片源库建设及管理人员培训经费,保障了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教育培训。我镇远程教育在“一边建站,一边管理、一边培训”的基础上,着力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站点建成开通后,首先是认真开展对站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根据区远程办的安排,我镇多次对各站点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员进行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远教信息录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接收软件”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等技能,确保站点设备运转正常,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其次是积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
3、加强工作落实。首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建立远程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达到“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我镇切实加强对已建站点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设。2007年全面整合了有关《远教管理岗位职责》等制度,并统一制定了《***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工作制度》,达到了简单实用的效果。同时制发《远教培训日志》等多个表册发放到各个站点,实现了对远教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其次,加强远教信息工作。充分利用下发资料、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和《工作简报》、广电中心等媒体大力宣传我镇远程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远教职能和作用发挥的途径
1、远教站点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好阵地”。利用远教平台,全镇党员干部对《党章》、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党的认识,有力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全镇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中,也尝试引进了远程教育,在有效节省各项开支的同时,扩大了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学习强度,对于进一步推进我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远教站点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好平台”。全镇党员群众通过远教平台学习新知识、好经验、新技术,特别是
许多农作物的种植、培育技术,利用其他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为我镇群众致富创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3、远程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催化剂”。通过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学科技多了,谈心多了,误解少了,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利用远教设备,各村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4、远教电视化工作成效显著。镇党委积极探索远教管理和使用的新路子,大胆创新,将远教设备和有线电视网络有机结合,通过***广电中心,创办《远程教育课堂》电视专栏,将远教资源通过电视荧幕送到全镇的家家户户,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数字电视收看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有助于解决党员群众的工学矛盾,覆盖面更广、实效性更强,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
第三篇: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
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工作
2007-05-23 10:15:36浏览次数:412
万志力
互联网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社会影响大,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管理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我市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工作,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坚持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管理,保证我市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要按照党中央“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精神,认真贯彻国家互联网相关法律,同时要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和制度,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为我市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规制度保障。第三、加强统一协调,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构建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要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互联网工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专项内容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各运营单位紧密配合的网络管理机制,积极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国家安全局、市保密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各行业协会和运营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规范,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统一行动,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
第四、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大力推广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积极使用信息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干扰、身份控制、冗灾备份等安全技术和产品,强制推行密码管理、物理隔离、双线分设、IP地址管理、互联网行业审核备案、网吧实名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数字认证和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措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网上舆情收集和引导工作,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分析网上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新闻资源优势,丰富网上宣传内容,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网上宣传队伍建设,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在我市各学校、工商企业等行业的宣传作用,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增强引导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形成网上舆论强势。
第四篇: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和方式研究
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和方式研究
2011年10月16日
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扩大就业、满足人民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既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全面扩大党在新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玉环县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十几年来顺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尤其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方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委组织部非公党建工作研究课题分工,梳理分析了玉环县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的途径方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建议对策,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如何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
从主要途径和方式上说,近年来,玉环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逐步加强。归纳起来,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服务生产经营、维护各方权益、丰富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参与企业管理,在服务生产经营中发挥党组织作用。一是实施“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借助电化教育手段,通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播片子、学法子、引路子”等活动,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如2001年共举办讲座、培训220多次,参加培训人员达14000多人次。同时面对入世前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实,由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与县科协联合实行了百强企业联网工作,鼓励上规模企业申请顶级域名。并针对玉环30名职工以下企业占86%的现实,对一些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企业,要求在企业党组织牵头下,按照区域或类别划分,实行整体域名,资源共享。如水龙村村企联合党总支,为解决本村100多家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上网问题,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提议下,建立了“中国水龙”网站,把本村所有企业的产品统一做成网页,向全球营销。全村企业创汇数已连续2年翻番。二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通过开展提“企业创新建议”、“规范化管理建议”和“安全生产建议”等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力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如浙江隆中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活动中,有一名党员职工对企业产品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近80万元。三是协助企业沟通协调。企业的经营发展,除了搞好内部关系,还要和其他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做好沟通协调。玉环县企业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协助企业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到办好企业的目标上来。如玉环县天龙机械橡塑有限公司党总支充分发挥在生产经营中的协调功能,为下属的小企业生产经营、对外联络提供方便,每年为企业周转资金都在一百万元左右,在公司党组织的协调下,下属企业之间互相帮助,共克难关,共同发展,效益明显提高,企业联合党组织成为各企业的主心骨。
(三)确立政治核心地位,在维护各方权益中发挥党组织作用。一是全面推行民主恳谈活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恳谈会,是企业党组织为职工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架起的新的沟通桥梁,2000年7月以来,全县先后有沪环导卫有限公司、玉环方向盘厂等1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召开了企业职工民主恳谈会,恳谈会上,广大职工就企业经营管理、职工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厂(公司)领导当场予以答复。恳谈会后,由企业党组织牵头,会同企业工会等组织就会上答复的事项,协调、督促企业经营管理者抓好落实。目前各企业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大部分给予了落实。如县光华眼镜有限公司针对职工提出的身体健康、福利待遇等问题,花了上万元资金,对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并决定对工龄三年以上的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同时该公司为家住偏远的职工每人配备一辆自行车。二是合理调处企业矛盾。在劳资纠纷上,坚持从政策出发,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如工资、报酬等政策出台和劳资矛盾,企业党组织都积极参与,做好双方的解释沟通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并积极督促各项处理意见落实到位。在职工待遇上,确保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统筹,并通过设立工龄奖和全勤奖,进一步提高职工待遇,稳定职工队伍。在工伤事故处理上,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使工伤事故调解处理做到双方满意,消除企业不稳定因素。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和“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捐资助学活动,组织业主和职工与困难职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正气。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有212名企业主、3200多名企业职工参与结对活动,资助困难职工300多名,捐款200余万。
(四)凝聚企业人心,在丰富文化建设中发挥党组织作用。一是切实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通过职工夜校、业余党校,从政治、经济、管理等角度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先进帮后进、党员带群众”的“帮带”联系活动,以党员的模范带头带动和影响职工,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如玉环县天龙机械橡塑有限公司党总支开展了以抓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抓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为主题的活动,全面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产品质量意识。二是丰富群团组织活动。运用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和“职工之家”等活动品牌,鼓励企业成立篮球队、摄影社、舞蹈队等群众性文体社团,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分散、小型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在车间”、“企业文化在活动室”、“企业文化在宿舍”等系列文化促进活动,使企业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如县双友机械工具有限公司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苏泊尔集团创办了企业简报,浙江新颖水暖管道厂在每个车间设置了黑板报。通过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陶冶了职工情操,形成了“爱厂如家”、“厂荣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针对非公党建面临的实际情况,要及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迅猛,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针对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上,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思考,找不到工作立足点,而使党的活动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和套用国有企业抓党建工作的模式上,缺乏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方式方法相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主和职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二是缺乏规范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级组织,在党员发展、组织会议、评议党员等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规范,忽视了诸如发展党员缺少培养考察、召开民主生活会缺乏会前沟通等一些原则性要求,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是缺乏多样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建党”和“党建”的概念,把支部工作仅仅局限于党员发展,把支部生活也仅仅局限于读读报纸、传达有关精神,难以创新途径方式,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委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还存在差距。一些乡镇、部门党委对于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抱有“无所谓”态度,“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党、轻党建”,主观上认为企业党建只是组织部门或组织委员等单个部门、单个岗位的责任,忽视了党委整体功能发挥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没有把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步考虑、协调推进。同时,面临新的形势,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发挥作用的政策、舆论等外部环境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力度;在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积极的研究探索;在增强作用发挥的效果上,缺乏具体的工作抓手;在加强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教育、考核管理等方面,缺乏扎实的工作措施;在引导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和落后党员的作用发挥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在认识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到位。从我县来看,全县100名职工以上的企业只占20%,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基本上处于初始创业阶段,业主的思想和行动都集中于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尤其注重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对于“党组织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好与不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关心,加上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不明显性和相对滞后性,使党组织在业主心目中成为了“摆设”、“门面”。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企业党组织就难有地位,从而在拓展多途径发挥作用方面更难以有作为。
三是企业党务工作者在推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缺乏动力。主观上,对于企业党建工作,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想抓,认为只有一般就行,只图工作过得去;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敢抓,担心业主不支持,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党务工作者不会抓,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只有被动地等、靠、要。客观上,党的工作由国有、集体企业的“内在要求”逐渐演变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外在要素”,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部分党务工作者在企业属非资产代表,大都身兼数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地位和时间难以保证,加上党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场所等基础条件难以保障,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缺乏强大的内部推动力。
四是企业党员在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相对滞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和“拜金主义”的思想侵蚀,许多党员政治思想滑坡,纪律观念淡薄,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是为“老板”积累财富,忽视了通过自身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后,对于解决社会充分就业、满足社会有效供给方面的积极贡献。由于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未有效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弱化,相对于党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个体的作用发挥呈现滞后性。
三、在非公党建工作中要注重创新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六大和新党章,首次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规定。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在第十九条又专门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这一规定内容较前充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如何发挥作用,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一是在上级党委层面,要坚持加强领导、严格指导。要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局中去考虑、谋划,确保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在政策措施上,要正确界定党组织地位作用,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待遇,确保工作经费落实,积极支持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委开展工作;在指导管理上,要通过支持建立企业党建工作研究会、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基金、作用发挥范例奖等方式,加强企业党建的指导服务力度,着力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在环境氛围层面,要坚持宣传开道、典型引路。大力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宣传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的典型事例,帮助业主充分认识开展党建工作对促进和保障企业发展的作用,真正明白在企业设立党组织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从而消除业主的防范抵制心理。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在激发思路、创新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要善于挖掘多途径、多形式发挥作用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做到总结一批、表彰一批、宣传一批,在广大企业党组织中树立起一面面旗帜、一根根标杆,不断激发企业党组织的竞争意识,促使各类企业跟着学、照着做,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政治核心地位,认真把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要求。一是在处理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上,要坚持合作原则。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组织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党组织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搞好精诚合作。党组织要帮助、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生产经营。二是在处理党组织与职工的关系上,要坚持服务原则。把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与发挥党员职工个体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服务党员职工中找到作用发挥的结合点。要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支持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向决策层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宣传、解释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职工素质。要善于在职工群众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积极推荐各类优秀人才到重要岗位压任务、挑重担。三是在处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上,要坚持务实原则。坚持既要掌握原则性,又要突出灵活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突破传统的活动方式,精心准备活动内容,精心选择活动载体,在增强党内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战斗性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渗透力,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在活动时间上,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在活动空间上,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结合起来;在活动形式上,改变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等传统灌输模式,少开会、多交流,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
(三)适应发展要求,积极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渗透领域。一是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延伸工作领域,增强决策效果。首先,要增强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学习重要政治理论文献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借鉴学习一些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层次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现状及前景,发挥企业广大职工的集体智慧,切实提高党组织驾驭和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其次,全方位参与企业决策。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在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财务预决算、机构设置,以及涉及工资调整、奖惩、福利待遇等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党组织要及时发表意见建议,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第三,全过程参与决策。在决策前要搞好调查研究,定期深入一线,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与企业决策层相互交流决策意见,形成共识。在决策过程中要提出意见建议,使决策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形成决策后要搞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引导职工落实决策,抓好督促检查。二是在参与改革发展方面,把握正确方向,确保稳步推进。一方面,要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政治上把关、政策上引导、关系上协调,支持企业开展合法经营,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打破业主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抱产守业、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在促进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过渡上作文章,在鼓励企业再积累、再发展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保证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企业一旦实行改革,党组织就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推进改革顺利实施的职责。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调动职工积极性,帮助职工正确认识改革,鼓励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贡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保证改革发展方案的顺利实施。三是在参与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保障作用,服务企业经济发展。首先,要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党组织要支持企业合法经营,通过党员在各个岗位上的模范带头,在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科技攻关、内部审计、管理监督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合理调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形成发展合力。其次,要抓好建章立制。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立足于抓制度促生产、抓制度促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质量分析、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等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第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融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工作为一体,坚持目标的同向性、内容的兼容性和形式手段的统一性,变“多张皮”为“一张皮”,培育企业精神,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是在参与人本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建立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凝聚力。立足于密切联系职工、维护职工利益、面向广大职工,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心理上、生活上,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职工工作。经常深入职工、了解职工、关心职工,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形成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多主题的职工教育活动。以培育“四有”职工为目标,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帮助职工释疑点、解难点;广泛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五篇:新建 新时期如何发挥共青团的职能
新时期如何发挥共青团的职能
一、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共青团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组织目标始终是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的。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带领人民谋发展的执政党,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要完成这样的组织目标,就要根据共青团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1.政治职能——共青团的根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告诉我们,青年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由于青年的未定型和可塑性空间,青年总是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成熟中走向分化并分别融入相应的阶级和阶层,所以青年历来是是各阶级各阶层争夺的有生力量。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标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1998年6月19日)正因为如此,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贯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以便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存在的价值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履行好其政治职能,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好青年培养教育好青年,始终把最广大的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已经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并存。在这种分化中,由于青年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在成长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利益关系上,并成为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适应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的分化的新特点,如何有效地团结凝聚青年,帮助维护青年,培养教育青年,就需要共青团组织通过针对性的改革,保证其政治职能继续有效地发挥。通过新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具体利益,从而实现团结青年赢得青年的终极目标,使共青团的政治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2.政府职能——共青团亟待加强的职能
伴随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青年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越来越凸显出其政府事务的特点。任何社会,只要有青年,就会有青年的求学、就业、成才、健康和婚姻家庭等问题,也就有了青年事务。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青年群体利益的高度趋同,青年事务在表现形式上相对单一,青年事务的管理大都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与成年人一并管理,青年事务的特殊性体现得不够充分。比如政府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司法机关、民政部门,以及共青团和相应授权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我国的青年政策也大都分散在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之中。从体制上说,高度的分散性和多元性是我国青年事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在建立和完 1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面临着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解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与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等重要。共青团协助党和政府参与社会管理,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赋予共青团组织的新的社会角色正是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才需要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筹青年事务管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促进政府青年事务的两性运行;正是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我们才需要一个权威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揽青年事务大局,按照党的培养目标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政策,构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促进青年立法,并以此为依据对青年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青年事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正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我们才需要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机构来代表政府充分整合和有效配置青年事务管理的各类社会资源,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协调各方利益,管理相关社会团体(社团)和中介组织,构建各类社会服务平台,购买政府对青年的相关服务,实现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机构在职能和实际作用上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事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多年来,共青团越来越成为兼有政府青年事务的准政府组织,负有满足青少年福利需求的职责。特别是面对青年问题的日益凸显,青年事务的逐渐发育成熟这一部分职能应该成为共青团实现其政治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3.社会职能——共青团赢得青年的关键
共青团是一个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负有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竭诚服务青年的重要使命。一个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与该组织服务工作对象的能力,与该组织获得物质、人力政策等资源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新的形势下,共青团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就必须不断发育和拓展组织的社会职能,通过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来拓展获得社会资源的渠道,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服务青年的手段,按照“小机关、大事业”的发展思路构建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青年,是这些年共青团对自己社会职责的新拓展、新概括、新提炼。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协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形势下,共青团必须突破单纯依靠条块力量实现目标的约束,打破封闭,走向开放,不断拓展和履行好社会职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结凝聚青年的使命。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共青团在探索社会化工作思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批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品牌的树立,为共青团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和教育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载体。
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运行模式
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一是根据国家总体青年政策,维护和发展好青年的利益;二是申请和落实青年项目;三是反映青年的呼声和要求;四是多渠道协调各类资源,为青年提供切实服务。当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基层组织的生存危机。但目前随着青年流动频率的加快,造成长期处于某一基层团组织管理之下的青年在逐步减少。青年显然无法不间断地接受团组织的直接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团组织工作对象的隐性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提升基层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青年流向什么地方,团的组织和工作就要跟到什么地
方。”(姜大明,《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5日)基层组织直接面对青年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基层组织是否有活力直接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群众基础。
1.强化社会职能的基层组织
近几年来,共青团的组织创新实践实际上也主要集中在基层,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基层组织的设计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扁平化趋势。在组织设置上,改变传统的按单位体制设置的方式为按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发展来合理设置基层组织,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城乡青年中心以及各类青年社团组织为延伸的基层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在共青团的传统优势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适应新情况灵活设置基层组织。在农村,推动依托产业、专业协会、科技示范区等建团,重点以青年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青年组织建设,形成“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和青年工作网络。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根据青年人数,探索“跨单位”基层组织模式,推动跨行业、跨单位的联合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资源共享、协调运作、优势互补的工作网络。在学校,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弹性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情况,在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形成“团的基层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的学生基层团组织网络,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局面。
在目前团的基层组织薄弱的领域,要因地制宜,实现突破。在城市,适应青年工作、生活、学习等主要活动重心下移到社区的情况,顺应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努力形成以街道团组织为核心,辖区内有关单位、组织广泛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街道社区基层团组织网络。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中,要根据体制外青年及其所在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具体特点,按照资产联系、行业联系、区域联系等原则,“单位建团”与“区域建团”相结合,在规模较大的单位采用“单位建团”,在经济园区探索“园区建团”,在青年密集的商务楼宇探索“楼宇建团”,在各类青年人才流动频繁的人才中介市场探索“市场建团”等。
2.改进工作运行模式
在工作理念上,共青团组织要从管理型、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2001年12月11日)“坚持以青年为本,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是广大团干部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团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上的讲》,2005年12月20日)过去,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的主要手段是教育。从属性上讲,这种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所解决的是价值观问题,主要是通过对青年进行正确理论的灌输、社会实践的锻炼和社会活动的引导等方式,来影响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青年事务,所要解决的则是青年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实现从教育青年到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的转变,从过去注重对青年的静态管理和单向教育向对青年的动态服务和保证其社会参与过渡,以更好地履行其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的作用。
在工作重心上,要实现从以组织为中心向以青年为中心的转变。青年事务是一种政府事务,或者说是一种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无论是国家事务还是社会事务,它都是不以政治信仰、不以参加政治组织、不以是否在政治信仰上完全和你一致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的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心要由做好团的工作和党的青年工作向管理青年事务拓展和延伸,工作对象要由团员青年扩大到全体青年,工作内容要由管理团员青年向服务广大青年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党赋予的团结凝聚青年的重任,更好地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政治职能。
在工作方式上,将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机制转变为更具参与性、更加友好型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基层组织,要积极推行以青年中心委主要模式的会员制、理事会制等自治性的管理模式。要大力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力戒以往一次性、活动化的方式,注意建立项目的公信度,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在青年中有感召力的品牌项目,积累项目的无形资产。这是公益型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