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文化是深圳城市活力源泉
青年文化是深圳城市活力源泉
http:// 2007年11月27日 09:59 深圳特区报
青年文化是深圳城市活力源泉
——访市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教授
深圳是一座年轻城市,更是一座青年城市,深圳这座城市只有28岁,深圳总人口平均年龄也约为28岁,深圳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年龄最轻的城市,改革开放把全国敢闯敢干的优秀青年吸引到了深圳,也把全国各地优秀的青年文化带到了深圳,它们一起在特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氛围中聚合,并升华成为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彰显国际化色彩的特区青年文化。
谈起深圳,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教授充满感情,作为深圳著名的社会学学者,他长期以来关注深圳城市发展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对深圳的城市发 展战略、社会问题、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都进行深入研究。他目前还身兼市决策咨询委员、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得知此次城市青年文化访谈活动后,他在繁忙工作中专门挤出时间欣然畅谈。杨教授表示,青年文化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和时代进步性,青年很需要榜样,按照流行语来说就是“偶像”,如何正确引导帮助青年成长,“偶像”很重要。他注意到最近本地移动通信行业正举办“移动蔚蓝天使”评选,让人看到一些感觉亲切、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榜样,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城市转型升级离不开青年
“多元、开放、包容、创新、敢想、敢为、奉献、爱心是特区青年文化的特质,是特区文化的活力之源,是深圳发展的活力之源,是深圳重要的无形资源和软实力。”杨立勋说,深圳发展20多年来,形成了像“大家乐”、爱心大使丛飞、义工群体、无偿献血、志愿捐献器官、支边支教等一大批青年文化的杰出品牌,正是在这样的青年文化品牌和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的示范和感召下,使深圳的青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青年文化精品层出不穷、青年文化事业和青年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他谈到,深圳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历史,创造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高速发展周期两项世界奇迹,同时也带来了“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转型,以及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强市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青年。
深圳青年要承担上述历史重任该怎么办?他指出,一是要继续弘扬特区青年文化,二是要进一步创新特区青年文化,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特区青年的内在素质和社会形象。五大工程繁荣青年文化
作为年轻城市和青年人的城市,深圳应当在青年文化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面。杨立勋指出,各界应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人,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人,以高尚精神塑造青年人,以优秀作品鼓舞青年人,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优势传统文化,又要瞄准世界先进青年文化前沿,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代表青年,服务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激发青年创造活动,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杨立勋认为,发展和繁荣深圳青年文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实施“健心”工程,着力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体系,解决目前部分青年的信仰危机,定期在形势报告会、青年论坛、杰出青年事迹报告会,分期分批组织青年参观学习先进人物
事迹,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城市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要赢得青年就得赢得青年人思想。”
“健心之余健脑也必不可少。”他建议,各界应针对青年群体实施“健脑”工程,要以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坛为载体,培育青年人的读书习惯,引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年中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加强读书指导,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青年推荐优秀图书。经常举办青年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让青年在读书中成长,在活动中接受锻炼。
深圳创新氛围浓厚,应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杨立勋表示,应实施创业工程,建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服务,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成立青年海外学人联谊会,举办海外学人创业论坛。
深圳城市发展“白手起家”的历程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奉献。他强调,在城市转型升级时期,更要重视实施青年群体的奉献工程,着力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开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循环经济先锋城市、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大赛、创意竞赛和论坛。同时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建立青年爱心超市,打造青年奉献爱心的平台。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等,开展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青春红丝带、社区青年远离毒品等活动,提高青年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开展青年关爱行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边缘学生群体教育、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工作等。
“很多青年崇拜文体明星,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开展选才工程,树立青年人自己的榜样。”杨立勋表示,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开展特区青年风采电视大赛,经营好“大家乐”青年文化品牌,展示当代特区青年风貌,开展青年文化新人评选,开展深圳市青年“五四”奖章、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大学生等的评选活动,发现、培养、推出一批社会贡献大、社会形象好、影响力大的青年文化名人,引导青
年正确“追星”。比如最近深圳移动公司在行业率先推出“移动蔚蓝天使”评选,用充满活力与工作激情的青年代替娱乐明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体现,“企业公民”关注青年成长和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像深圳移动一样加入到关注青年、助推城市文化建设的行列中来。
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
“深圳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比较复杂的城市。”他分析,比如深圳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培育城市家园意识和归属感的压力比较大;深圳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城市社会治安的压力比较大;深圳是由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而来,构建先进文化的压力比较大等等。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迁之中,深圳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既要完成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四个难以为继”的使命,又要完成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和谐的城市的社会责任,还要在高速工业化、高速城市化、高速现代化的同时把深圳建设成为生态示范市。
杨立勋强调,要完成这些艰巨的历史任务还是离不开利用先进青年文化武装起来、凝聚起来的特区青年,“因为青年最富有思想活力、创新精神、改革意识、奉献精神。青年文化是社会文化活力的晴雨表,是社会思想活力的指示器。”
“青年需要榜样,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他表示,青年的榜样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元素,“移动蔚蓝天使”评选让社会各界来评比一线青年服务人员,树立青年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避免青年迷失前进方向,打造城市青年群体自己的“偶像”,这类活动非常好,可以设法长效化、制度化、深入化,长期办下去,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成才。
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特区青年的内在素质和社会形象。图为年轻人接
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第二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紧缩背景、调控重压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突围生存
在国际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苦撑”、“出口订单锐减”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严寒经济形势下。我公司作为中小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那么究竟路在何方呢?
一、加大创新力度。美国企业界流行“不创新就死亡”。
1、技术和产品创新 要想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我们要扩大企业产品横向应用领域,开发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产品,而产品的推陈出新,则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直接结果和最终检验,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
2、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需要缜密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判断、有效的营销方式、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社会信誉,这样才能取得用户的青睐和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要树立“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企业发展思路,走内外销结合的道路。抓住机遇,以产品质量、服务、品牌优势巩固和创新销售。
3、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一套规范、科学、现代、文明的企业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年终综合考评;加强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和车间、班组的管理,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各项费用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二、做好节能减耗,降本节支工作。
1、从优化产品决策、改进设计、完善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进行设计降本,探讨 节能降耗新方法、新途径,降低产品的返工和返修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从采购质量、价格、渠道、订货量、付款方式等方面,降低采购成本。
2、控制生产成本,合理人力资源成本,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应收款和成品管理工作,推动制造费用、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降本节支工作。
3、要增强节能降耗意识,建立节约型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计算,杜绝各种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三、确保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产品返修率。
深化内部质量管理,以产品设计质量为主题,完善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肃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查和出厂产品质量审核工作,确保产品品质,减少维修服务费用,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形象,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清醒认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求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石河子“五城定位”论文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报送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活力城市,以及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通过经济、民生、旅游、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价活力城市,描述了活力城市的主要指标。围绕活力城市建设,进一步叙述青年文化培养在活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城市转型升级中如何利用好青年,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字:活力城市;青年文化;主要措施;建设
一、什么是活力城市?
“活力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成长性、健康度、影响力等的一种形象概括,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力城市”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术各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界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活力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活力与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等。“新型城市”的概念也比较模糊,目前最为接近的就是“新型城市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二、提高“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体系。
经济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性以及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力等,而其雄厚的实力本身就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传统产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体系,会使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因此,要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企业利润总额等考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主要指标均要达到较高水平,使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
2、要建设适宜就业的城市。
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诚信城市,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和“创业的高地”,把师市建设成为“最佳投资创业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实际利用外资率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创业致富的理念,敢想敢干、敢于冒险的拼搏勇气,永不满足、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形成人人争做创业者、家家户户创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热潮。
3、要建设和谐城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新形象。深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阳光工程”,关爱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构建公平公正、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城市。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和师市的地缘特点,开展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建立以“维稳统一、爱国团结、崇尚科学、群防群治”为价值核心的系统工程,体系化的改善民生。
4、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以新疆跨越式发展建设为契机,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保持师市“绿色城市”和“森林城市”的风貌。继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形成优雅独特的城市环境特色;培育城市服务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排放,使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
5、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深入挖掘石河子市特色突出的兵团传统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加大开发和整理力度,突出地域色彩,展示城市个性,形成城市性格,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围绕“十个一的故事”、“桃花节”、“沙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大兵团人文及自然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红色兵团,绿洲明珠”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叫响国际文化旅游名市品牌。
6、要扩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和带动力。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师市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推进中心团建设,实现中心团与城区的紧密连接。以师市新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融合,形成产城一体、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新型城市格局。
三、青年文化培养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1、城市转型升级离不开青年
“创新、敢想、敢为、多元、开放、奉献、耐劳是师市青年文化的特质,是师市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师市的重要资源和软实力。”师市发展50多年来,形成了“青年文明号”、大学生“三下乡”等一大批青年文化的杰出品牌,正是在这样的青年文化品牌和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的示范和感召下,使师市的青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青年文化精品层出不穷、青年文化事业和青年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速度向效益的转型,以及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强市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青年。
青年要承担上述历史重任该怎么办?一是要继续弘扬青年文化,二是要进一步创新青年文化,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内在素质和社会形象。
2、品牌工程繁荣青年文化
作为年轻城市和青年人的城市,师市应当在青年文化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面。各界应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人,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人,以高尚精神塑造青年人,以优秀作品鼓舞青年人,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优势传统文化,又要瞄准世界先进青年文化前沿,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代表青年,服务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激发青年创造活动,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建设和谐石城、效益石城、活力城市、创新城市、生态文明城市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发展和繁荣青年文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实施“强心”工程,着力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体系,解决目前部分青年的信仰危机,定期在形势报告会、青年论坛、杰出青年事迹报告会,分期分批组织青年参观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危机意识,“城市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要赢得青年就得赢得青年人的思想。”
“强心之余健脑也必不可少。”他建议,各界应针对青年群体实施“健脑”工程,要以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坛为载体,培育青年人的读书习惯,引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年中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加强读书指导,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青年推荐优秀图书。经常举办青年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让青年在读书中成长,在活动中接受锻炼。
师市创新氛围浓厚,应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应实施创业工程,建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服务,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成立青年海外学人联谊会,举办海外学人创业论坛。
城市发展“白手起家”的历程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奉献。在城市转型升级时期,更要重视实施青年群体的奉献工程。着力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开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循环经济先锋城市、和谐石城、效益石城、活力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大赛、创意竞赛和论坛。同时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建立青年爱心超市,打造青年奉献爱心的平台。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等,开展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青春红丝带、社区青年远离毒品等活动,提高青年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开展青年关爱行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边缘学生群体教育、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工作等。
师市应当因势利导,开展选才工程,树立青年人自己的榜样。”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开展青年风采电视大赛,开展市青年“五四”奖章、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大学生等的评选活动,发现、培养、推出一批社会贡献大、社会形象好、影响力大的青年文化名人,引导青年正确“追星”。用充满活力与工作激情的青年代替娱乐明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这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大体现,“企业公民”关注青年成长和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青年文化、助推城市文化建设。
3、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
要培育青年家园意识和归属感,减小城市社会治安的压力,构建先进文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迁之中,师市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既要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使命,又要完成和谐城市的社会责任,还要在高速工业化、高速城市化、高速现代化的同时把师市建设成为生态示范市。要完成这些艰巨的历史任务还是离不开利用先进青年文化武装起来、凝聚起来的师市青年,“因为青年最富有思想活力、创新精神、改革意识、奉献精神。青年文化是社会文化活力的晴雨表,是社会思想活力的指示器。”
“青年需要榜样,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青年的榜样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元素,树立青年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避免青年迷失前进方向,打造城市青年群体自己的“偶像”,这类活动非常好,可以设法长效化、制度化、深入化,长期办下去,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成才。
四、结语
我们知道,师市正在经历经济产业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下,我们更应该抓住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人群,鼓励激励他们,拼搏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奉献。成为城市脉搏跳动的最强音,不断提升城市活力,成为师市发展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第四篇: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石河子“五城定位”论文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报送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活力城市,以及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通过经济、民生、旅游、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价活力城市,描述了活力城市的主要指标。围绕活力城市建设,进一步叙述青年文化培养在活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城市转型升级中如何利用好青年,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字:活力城市;青年文化;主要措施;建设
一、什么是活力城市?
“活力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成长性、健康度、影响力等的一种形象概括,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力城市”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术各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界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活力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活力与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等。“新型城市”的概念也比较模糊,目前最为接近的就是“新型城市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二、提高“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体系。
经济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性以及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力等,而其雄厚的实力本身就是经
济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传统产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体系,会使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因此,要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企业利润总额等考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主要指标均要达到较高水平,使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
2、要建设适宜就业的城市。
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诚信城市,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和“创业的高地”,把师市建设成为“最佳投资创业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实际利用外资率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创业致富的理念,敢想敢干、敢于冒险的拼搏勇气,永不满足、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形成人人争做创业者、家家户户创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热潮。
3、要建设和谐城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新形象。深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阳光工程”,关爱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构建公平公正、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城市。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和师市的地缘特点,开展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建立以“维稳统一、爱国团结、崇尚科学、群防群治”为价值核心的系统工程,体系化的改善民生。
4、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以新疆跨越式发展建设为契机,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保持师市“绿色城市”和“森林城市”的风貌。继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形成优雅独特的城市环境特色;培育城市服务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排放,使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
5、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深入挖掘石河子市特色突出的兵团传统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加大开发和整理力度,突出地域色彩,展示城市个性,形成城市性格,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围绕“十个一的故事”、“桃花节”、“沙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大兵团人文及自然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红色兵团,绿洲明珠”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叫响国际文化旅游名市品牌。
6、要扩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和带动力。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师市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推进中心团建设,实现中心团与城区的紧密连接。以师市新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融合,形成产城一体、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新型城市格局。
三、青年文化培养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1、城市转型升级离不开青年
“创新、敢想、敢为、多元、开放、奉献、耐劳是师市青年文化的特质,是师市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师市的重要资源和软实力。”师市发展50多年来,形成了“青年文明号”、大学生“三下乡”等一大批青年文化的杰出品牌,正是在这样的青年文化品牌和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的示范和感召下,使师市的青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青年文化精品层出不穷、青年文化事业和青年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速度向效益的转型,以及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强市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青年。
青年要承担上述历史重任该怎么办?一是要继续弘扬青年文化,二是要进一步创新青年文化,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通过青年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内在素质和社会形象。
2、品牌工程繁荣青年文化
作为年轻城市和青年人的城市,师市应当在青年文化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面。各界应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人,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人,以高尚精神塑造青年人,以优秀作品鼓舞青年人,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优势传统文化,又要瞄准世界先进青年文化前沿,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代表青年,服务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激发青年创造活动,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建设和谐石城、效益石城、活力城市、创新城市、生态文明城市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发展和繁荣青年文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实施“强心”工程,着力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体系,解决目前部分青年的信仰危机,定期在形势报告
会、青年论坛、杰出青年事迹报告会,分期分批组织青年参观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危机意识,“城市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要赢得青年就得赢得青年人的思想。”
“强心之余健脑也必不可少。”他建议,各界应针对青年群体实施“健脑”工程,要以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坛为载体,培育青年人的读书习惯,引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年中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加强读书指导,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青年推荐优秀图书。经常举办青年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让青年在读书中成长,在活动中接受锻炼。
师市创新氛围浓厚,应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应实施创业工程,建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服务,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成立青年海外学人联谊会,举办海外学人创业论坛。
城市发展“白手起家”的历程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奉献。在城市转型升级时期,更要重视实施青年群体的奉献工程。着力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开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循环经济先锋城市、和谐石城、效益石城、活力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大赛、创意竞赛和论坛。同时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建立青年爱心超市,打造青年奉献爱心的平台。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等,开展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青春红丝带、社区青年远离毒品等活动,提高青年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开展青年关爱行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边缘学生群体教育、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工作等。
师市应当因势利导,开展选才工程,树立青年人自己的榜样。”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开展青年风采电视大赛,开展市青年“五四”奖章、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大学生等的评选活动,发现、培养、推出一批社会贡献大、社会形象好、影响力大的青年文化名人,引导青年正确“追星”。用充满活力与工作激情的青年代替娱乐明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这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大体现,“企业公民”关注青年成长和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青年文化、助推城市文化建设。
3、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
要培育青年家园意识和归属感,减小城市社会治安的压力,构建先进文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迁之中,师市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既要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使命,又要完成和谐城市的社会责任,还要在高速工业化、高速城市化、高速现代化的同时把师市建设成为生态示范市。要完成这些艰巨的历史任务还是离不开利用先进青年文化武装起来、凝聚起来的师市青年,“因为青年最富有思想活力、创新精神、改革意识、奉献精神。青年文化是社会文化活力的晴雨表,是社会思想活力的指示器。”
“青年需要榜样,榜样是青年群体的指路标。”青年的榜样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元素,树立青年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避免青年迷失前进方向,打造城市青年群体自己的“偶像”,这类活动非常好,可以设法长效化、制度化、深入化,长期办下去,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成才。
四、结语
我们知道,师市正在经历经济产业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下,我们更应该抓住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人群,鼓励激励他们,拼搏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奉献。成为城市脉搏跳动的最强音,不断提升城市活力,成为师市发展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第五篇: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以红色旅游为例
【摘要】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旅游文化的载体是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又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从整体观、持续观、公平观、资源观和全球观五个方面阐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关键词】旅游文化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具有旺盛的持续发展的势头,而旅游业本身又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在一定意义上,一次旅游活动就是一次广义的文化交流。旅游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tourism)的思想源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思潮,可持续发展是七十年代人们对经济发展与其环境效应的关系进行思索的产物,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将追求发展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结合在一起。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概念推向实际行动。我国于1993年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表明我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996年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提为两大战略。旅游活动的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性。发展旅游业可以美化自然环境,同时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这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讨论这一问题。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旅游可否持续发展取决于对其内涵――文化的认识和保护。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在长期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包含在观念、信仰、知识、价值中,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诉诸于行为时才表现出来;行为模式包含在人的行为和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形态中,是可见的、经验的、可以把握的。对文化的研究往往从可见的行为开始,透过行为洞察其内在的价值 观念。
文化渗透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和方式,在旅游中游客可以暂时脱离传统文化义务的约束,不受世俗礼仪的支配,投身到一种新的文化关系中去。即旅游文化是包含在旅游活动中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成果的总和,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观赏和参与,并使观赏者和参与者都深刻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它有非常明确的展示性和选择性,有很多艺术特色参与其中。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旅游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文化创造同时又是文化消费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旅游者将愈来愈不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浅层观赏,而追求从文化的高品位上,从自然、人文景观与文化的契合点上去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去探求认识和感悟一个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旅游活动的内涵――旅游文化
在旅游活动中可以为人们直接观察到的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各种行为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的表层结构,也是旅游活动的外壳。在旅游活动中还有一种现象存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体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多种形式上,有的有形,有的无形,有时这种关系会转化到人与物的关系上,而这种关系大都不易为人们所觉察,只有通过分析判断才能知道它的存在,这就是旅游活动的深层结构,也是旅游活动的内涵。
旅游活动的内涵是它的文化性质,没有文化内涵的因素不能构成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外形还是其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时,才能吸引旅游者。一般而言,文化的差异越大,所引起的旅游行为的内驱力则越大。最富于民族文化特点的旅游项目,往往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业、繁荣经济,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也是商业与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旅游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源
旅游业是典型的文化经济,其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分:自然资源是既定的、客观的,是一个常量,赋予自然资源以文化内涵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人文资源是人与文化结合所创造的资源,是人的文化资源。人文资源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化内涵与生俱来,与自然资源相比,人文资源有着更为重要的开发意义。
自然资源是天赋的,赋予其文化内涵常常通过把景观中的寓意和寄托着的人类情感提炼出来,加以主题命名。主题命名要富有文化意蕴,既揭示出景观的主题形象,又表达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唤醒人们的旅游意识和欲望,如“红梅报春”、“北海银滩”等等。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其固有的,重要的是进行保护和发掘整理工作,如西湖的“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东方“美女”的风采,给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为之神往;武侯祠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与慨 叹,弥漫着思古之幽情,极大地感染着旅游者。众多古迹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历尽千百年的沧桑而不衰,至今仍为旅游圣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融为一体的名人名篇的永恒魅力。景以文显,文以景传,相互映衬,共同传递着强烈的旅游文化信息。
四、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旅游业是应该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目前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可通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面反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1.增进人们对旅游可持续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于生存的环境质量。
从这些目标可以看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多层面的,但最核心的一点,是要保证不损害后代的利益而进行旅游开发。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待旅游文化,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观。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处于一个整体之中进行运动。整体运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整体决定局部,整体观点和战略把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矛盾和利益加以整合使之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思想能力的新境界。旅游文化作为旅游业社会系统中的一分子,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位,因为旅游活动的内涵是它的文化性质。因此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时,不能不考虑旅游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持续观。世界上的事物均处于永远的发展之中,人类应自觉地把后代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当代发展的必要因素和前提来对待,把后代的权益和当代的权益融为一体去运作,从而造福无穷。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旅游文化亦不例外。我们对旅游文化行使继承权的同时,也有保护和发展它的义务。我们无权挥霍、更无权破坏前人留下的旅游文化资源,以牺牲人类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为代
价发展经济的做法不仅是对当代人而且是对后代人的犯罪。如果旅游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或变形发展,旅游存在的内涵及底蕴则消失贻尽,何以谈可持续发展?
(三)公平观。这体现了一种道德观念:人与自然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人不应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无限制地掠夺自然,也不应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无限制地侵夺后代人的权益。文化资源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既应该允许当代人平等享受,还应该保持代际间的公平分配与发展,不能为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损害和剥夺后人开发利用的权利,再者,我们还应为我们的后人留下我们的文化精华。旅游文化资源与后代共享,既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更高的道德要求。
(四)资源观。文化资源是不可复制的,一旦遭损无法复原,而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资源开发的潜力和可利用的程度是旅游业能否发展的前提,因此绝不能采取掠夺性的开发利用,以免资源枯竭,应有序、合理和科学的规划,在保护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前提下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出应有价值,并尽可能延长文化资源寿命。
(五)全球观。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因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但都是世界文化资源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是全球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因此应共同担负保护人类旅游文化的责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行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旅游文化的载体是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又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要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树立积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观,决不能忽视旅游文化的双刃作用。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红色旅游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我们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对于对红色旅游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总结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1、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弘扬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对游客而言,不仅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更能让英烈们的动人事迹洗涤和净化心灵,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红色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统计,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事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从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从商业经济重镇到穷乡僻壤,绵延曲折,逶迤万里。总体上看,这条“黄金通道”的开发关系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目标的实现。分区域看,红色旅游是大都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员约一亿人次,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约200亿元。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老区的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比如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色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
3、发展红色旅游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契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内地很多地方都在对“红色景点”进行修缮。湖南省花垣县对国立八中进行全面维修和保护。国立八中也修缮了“国立八中旧址纪念碑”。花垣县在保护修缮好花垣县第一届县委遗迹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周玉琴 201353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