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大学2010年共青团工作考核细则
山东大学2010年共青团工作考核细则
(讨论稿)
为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我校各单位的共青团工作,健全完善我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保证我校2010年共青团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按照《山东大学2010年共青团工作要点》的相关部署,特制定本细则,现予以公布实施。
一、考核内容
以《山东大学2010年共青团工作要点》作为基本的考核依据,本着科学、规范、高效、公正的原则,立足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全年共青团工作的任务目标,不断推进全校共青团事业的全面发展。在考核的基础上,评定山东大学红旗团委和先进团委。获得红旗团委称号的团委负责同志授予“山东大学优秀青年工作者”称号;获得先进团委称号的团委负责同志授予“山东大学优秀团干部”称号。
二、考核办法:
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一)一票否决
本年度工作中有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本年度未按时、足额缴纳团费的,在先进团委和红旗团委评选中一票否决。
(二)定性考核
考核总成绩在各基层团委自评的基础上,由校团委书记办公会充分征求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院分管书记、校级学生组织(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人意见,1
结合“一票否决”情况研究决定。
三、具体考核内容(合计300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55分)
1、主题教育:强化基层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分类引导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活动有特色,方案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成效显著(10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世博会”、“亚运会”、辛亥革命100周年、“一二.九”运动75周年等重要契机,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层团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各异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创新理论学习、强化比较鉴别、投身社会实践,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10分);在基层团组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立项中,获得立项并顺利结题每项加3分。
2、网络阵地建设:注重网络宣传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院团学工作网站建设,完善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5分);专职团干部尝试开通思想教育类博客,利用各类新媒体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网络宣传与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切实增强(5分);在学院团组织、学生组织网站评比中获得优秀网站的单位每项加3分。
3、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重视共青团调研工作,有稳定的2
学生调研队伍,在学院定期与不定期的开展青年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积极配合校团委及上级团组织做好青年问题系列调研(5分);重视共青团理论研究工作,在学校、山东省及全国团的理论研究立项中,获得立项并顺利结题的每项分别加3分、5分和10分,同一项课题的加分以最高计;学院团干部年内撰写的团的理论研究工作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每篇加10分。
4、宣传报道:重视共青团宣传工作,能够及时通过山大新闻网、青春山大和校报等校内媒体及时报道学院团学工作信息,年度内至少有1项特色工作通过省级及省级以上媒体进行正面报道(5分);获得年度团的宣传调研与网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加10分;学院团学工作得到省级媒体正面报道的每项加2分,得到国家级媒体正面报道的每项加5分,同一项工作的加分以最高计。
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落实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和《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山东大学未来英才培养计划”,建立学院“未来英才培养计划”学生骨干信息库,积极向学校推荐学生骨干(5分);结合学院实际,主动争取学院党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注重凸现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建立规范的培训体系,积极拓展实践渠道,为更多的学生骨干提供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和对外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并体现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大学生骨干(10分);参加全国、省级大
3
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习的学员分别加5分、3分。
(二)创新创业教育(55分)
6、科技学术活动组织:
1)积极做好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推荐并支持优秀创业团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创业计划竞赛,推进学生创业活动项目的实时申报与动态立项,加大组织指导和经费投入力度(20分);获得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学校“挑战杯”、“优胜杯”分别加6分、3分,获得年度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加10分;获得创业计划竞赛校级特等奖、一等奖每项分别加2分、1分,省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项分别加5分、4分、3分、2分,国家级金、银、铜奖每项分别加7分、6分、5分、4分,合作项目按作者排名计主要的三个学院,同一项目的加分以最高计。
2)认真组织2010年度学生“五〃四”学术论文评比及学术报告会,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加5分,在“五〃四”学术论文评比中获特等奖、一等奖每项分别加2分和1分;本科学生年内在核心期刊B类及以上级别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的每篇加5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分别加1分、1分和5分。
3)加强对各类专业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的指导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科技学术竞赛;在各类专业性科技学术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项分别加3分、2分、1分,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项分
4
别加5分、4分、3分,合作项目按作者排名计主要的两个学院,同一项目的加分以最高计。
4)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五四青年科学奖”评选活动,本学院学生在评选中获选的加5分。
5)做好本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及国家大学生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评比工作(5分)。
7、创新创业引领工作:
1)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创业精英训练营、选修创业通选课,积极承办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等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群众基础坚实,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例数不低于15%,科技学术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活跃(10分)。
2)积极推进“六个一”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机制建设。做好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活动室)及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创新(开放)实验室(活动室)或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经费等物质保障充分,指导教师激励政策落实到位(10分);年内每新建一个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活动室)或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基地加5分,年内设立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的加5分,年内获得学校实时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每项加2分,年内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指导教师激励政策落实到位的加5分。
8、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根据学校人格培育体系建设要求,5
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的建设,依据《山东大学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手册》,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涯规划,丰富校园经历,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10分)。
(三)校园文化活动(50分)
9、学术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等全校性学术文化活动,学院团委书记或负责老师带队,及时准确申报学院学术文化活动信息,做好活动内容整理和宣传总结,全年举办30场次以上的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统计数据以学术讲坛网站为准)(10分);培育至少有1个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活动(论坛)品牌或1个富有专业特点的学术讲座(报告)品牌(5分);按照学术讲座(论坛)课程化运作模式,积极承办全校性学术文化活动,每承办1场次的“小树林文化论坛”、“科学畅想曲”专场报告会、“人文纵横”专场报告会、“大家讲坛”、“舜歌”艺术讲坛加3分,获得年度学生校园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加10分。
10、文化活动:学院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浓厚,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异彩纷呈,积极组队参加第十届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合唱文化节和第十届社团文化节的各项活动(10分);积极推荐优秀学生文艺骨干参加校学生艺术团,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学校大型文化艺术演出,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级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10分);在各类校级比赛中获得校级一等奖每项加2分、二等奖加1分,在省级、国家级
6
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加4 分、3分、2分和6分、5分、4分;通过团委选拔,有学生参加校学生艺术团的单位按人数每人加1分。
11、社团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学院学生社团建设,进一步引导并规范学生社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培育在全校有较大影响的院级精品学生社团,学院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10分);着力培养塑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院级学生红色理论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理论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5分);学院社团获得年度精品学生社团加10分、优秀学生社团加5分,学院学生工作干部担任校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加5分。
(四)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50分)
12、社会实践活动:
1)认真实施《山东大学本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修订)》及《<山东大学本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修订)>实施细则》,构建体现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与活动体系,本单位对社会实践工作有完善的激励政策和考核办法(5分);做好2009-2010学年一、二、三年级本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环节)的成绩考核(5分);年度内新增1个社会实践基地加5分,被评为优秀学生实践基地每处加5分;在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及内容形式体系探索构建中被学校作为典型在全校宣传推广的每项加5分。
7
2)按照学校统一规范与目标要求实施好社会实践活动精品项目、团队及个人立项资助计划,圆满完成校团委部署的寒假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具体任务,典型活动材料、总结、寒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报送及时准确,重点团队活动实效明显、成绩突出,活动有创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比例数不低于60%(10分);在社会实践报告评比中获特等奖、一等奖每项分别加2分、1分;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优秀团队每项加5分,省级优秀团队、优秀学生、优秀指导者每项分别加10分、4分、4分,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优秀团队、优秀学生、优秀指导者每项分别加15分、8分、6分,同一项目的加分以最高计;认真进行年度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被评为年度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的加10分。
3)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服务济南社区行动,继续做好服务济南社区工作平台建设,探索实施基于“服务学习”模式的、课程化的服务济南社区行动项目(5分);积极推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认真做好与基地的对接工作,切实组织好学生在基地的就业见习活动(5分)。年内每建立一个服务济南社区工作平台加5分,年内每新增1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加5分。
13、志愿服务行动:指导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山东大学志愿服务月的各项活动,协会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和组织网络健全,8
服务项目规范(10分);认真配合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奖学金服务队的招募选拔、管理与派遣工作(5分);做好世博会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5分)。被评为年度校级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的加10分,获得校级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先进集体或十佳志愿者的每项加3分,志愿服务项目、集体受到团省委、团中央表彰的每项分别加10分和15分,个人受到省级、全国表彰分别加4分和8分,同一工作加分以最高计;年内完成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每人加3分。
(五)学生组织指导(25分)
14、组织指导:切实加强对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支持其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三自”活动,按照创建和谐校园工作的要求,切实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5分);重视引导学生组织开展调研提案、权益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成才发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品牌(5分);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分别按要求参加学校学生会主席联席会和研究生会主席联席会,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积极向学校第三十一次学代会、第十三次研代会推荐优秀学生干部(5分)。
15、维护学生权益:高度重视基层团学骨干在校园维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生信息联络员制度,夯实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加强校园热点调研,及时、充分、有效地反映同学的呼声,切实代表和维护好同学的合法
9
权益,避免因利益问题引发群体事件(10分)。
(六)团的组织建设(35分)
16、党政支持: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五带一优化”的要求,强化本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所属党组织在组织、队伍和资源等方面的带动和支持,努力推进团的建设紧跟党建工作步伐,不断创新和丰富工作载体,实现团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学院团委和基层团支部团干部配备齐全(10分)。
17、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红旗团委创建活动,高质量地完成团支部达标升级和团员教育评议工作、确保团员年度团籍注册率达100%、及时足额完成当年团费收缴任务、认真做好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团的情况统计工作(5分)。
18、团干部培养:注重专兼职团干部和学生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按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专职团干部和学生团支部书记培训班,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本学院团干部、团支部书记培训班,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本学院团干部、团支部书记会议,及时准确将校团委本年度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到班级团支部(10分)。
19、推优入党:充分发挥“推优”工作在共青团建设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山东大学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完善本学院的“推优”工作制度,严格规范组织“推优”程序,推优率达100%(10分)。
20、获得校级十佳团支部、十佳团员、十佳团员提名奖分
10
别加加5分、5分、3分;获得团省委表彰的基层团组织和个人分别加10分、5分;获得团中央表彰的基层团组织和个人分别加15分、10分;获得年度校级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加10分。
(七)认真完成学校党政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10分)
21、按时参加全校团的有关会议、活动(5分);圆满完成学校团委交办的工作(每项加5分)。
(八)创新与特色(总分20分)
工作创新和特色工作每单位各限报一项,由各单位在本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及考核自查分数统计中单独申报,由校团委书记办公会予以核实审定后计分,最高计20分。
(九)加分情况
加分内容包括:完成团委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各类各级奖励和选树青年典型及荣誉称号,由各单位在本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及考核自查分数统计中单独申报,由校团委书记办公会予以核实审定后计分。
年底,各基层团委按以上内容对本年度团的工作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成绩上报校团委审核认定。各基层团委务必于2010年12月10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自查分数统计和各项得分证明材料报送校团委。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评资格。
本细则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11
第二篇:共青团工作考核(村)
共青团工作考核(村)
1、团支部班子健全,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能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务实得完成上级团委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任务好的记2分,工作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2、按照五有团支部的要求,有各自的文化站点,并正常运作,能吸引广大青年群体热情参与的记1分。运作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3、有工作上墙制度,完整的团支部工作手册记录,会议活动正常及时,团青比例控制合理,达到20%以上的记2分。制度不完善,台帐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4、能结合本支部实际,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每年至少要一次以上的记3分,开展不完善的酌情扣分。
共青团工作考核(企业)
1、团支部班子健全,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能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务实得完成上级团委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任务好的记2分,工作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2、计划发展新团员,团建合格率、团青比例达到20%以上的记1分
3、有工作上墙制度,完整的团支部工作手册记录,会议活动正常及时,团青比例控制合理,达到20%以上的记2分。制度不完善,台帐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4、建立和完善工作网络,并能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的记3分,不够的酌情扣分。
第三篇: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0共青团工作要点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0年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0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重心,以育人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按照重心下移、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提升内涵的工作理念,更好地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 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更好地打造工作特色、亮点和品牌,更好地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更好地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就业创业、全面成才,为推进学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分类指导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新途径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继续在全校各级团学组织中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和“五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演讲赛、报告会、论坛等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落到实处,体现效果。
2、探索开展分类指导模式。以基础文明教育为切入点,按照四类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模式,尝试建立“导师制”,解决“谁来引导”的问题;深化探索引导青年的新阵地、新载体、新方法,解决“如何引导”的问题。
3、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团校为依托,探索符合我校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培训的规律与方法,举办“学生干部培养专题研讨会”,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丰富培养青年学生骨干的方式和方法,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联合学生处组织好第五届“十佳大学生”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群体示范的功能,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4、加强团学宣传工作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在线》、《知行报》、广播站等团属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覆盖面,深化网络育人平台;组建调研队伍,深入一线调研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团员青年所求、所需及时汇总反馈,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网络正面评论机制,引导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环境。
5、抓好学生理论社团、团校的建设。依托各类理论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作用;结合校院两级团校建设,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6、做好基层团组织主题教育实践立项工作。以基层团组织活动立项为抓手,鼓励基层团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各异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第三批基层团组织主题教育实践立项,探索推广开展“每月最佳主题团日评选”活动。
二、以促进就业创业为重点,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根本需求
7、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科研立项为基础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四平台体系”建设。认真做好第四届(2009年)大学生科研立项作品的结题工作与第五届(2010年)大学生科研作品审批立项工作;做好学生科研班主任、科研助理的管理工作;出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本科生科研论丛》(第二辑)。下半年,适时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和第三届“成才杯”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积极做好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与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加强对各类专业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的指导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及全省性的专业科技学术竞赛。
8、建立服务就业创业有效载体。一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对接。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关精神,加强与省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各市区团组织等对接,建立见习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库,服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二是联合高区创业服务中心开设“创业先锋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畅谈创业历程和经验。三是依托YBC,整合全校创业资源,开设创业培训班,配备创业导师。四是继续发挥创业类社团的主动性,在全校营造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五是配合上级团组织和学校相关部门做好选聘生、三支一扶、服务西部计划的选拔工作。
9、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继续组织好“一元爱心超市”校园公益品牌活动。继续加强与省青少年基金会、省市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联系,进一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日常提案等多种途径,积极做好组织化诉求反映工作,畅通学生利益表达渠道,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0、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中的各种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
11、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公共课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与日常性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相结合,确保经费和指导力量到位,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更重导向,更重内涵,更重实效。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强化安全意识,扩大覆盖广度,提高育人实效。
12、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运行机制。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志愿服务“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服务包括人居节、渔具展在内的大型社会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志愿者先进事迹,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1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长廊为依托,通过凝练和宣传标志、口号、歌曲、品牌项目、典型人物等,加大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等阵地文化的建设力度。按照“校级活动精品化、院级活动项目化、社团活动经常化”的原则,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学生,使第二课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继续推进“大使讲坛”、“一元爱心超市”、“林海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的组织工作。全年组织“大使讲坛”2期、“林海文化论坛” 10—15期。继续加大学术讲座(报告)的协调管理力度,做好讲座(报告)信息发布工作。指导研究生会组织好“青春激扬研究生论坛”、“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继续出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生学刊》。巩固并推行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创建活动,年内评选第二批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成果。
14、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稳定现有学生社团数量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学生社团、一项精品活动、一个指导老师、一个合作单位、一个挂靠部门”的工作目标,完善社团星级管理模式,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团文化节、社团大讲堂、社团风景线为载体,培养一批精品社团,打造一批精品社团活动。积极探索实践学生社团小学期讲座类、实践性课程,进一步推进社团导师制、重点活动立项、注册制度等。开展“周末社团文化空间(W-ZONE)”活动,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内涵;精简社团干部数量,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社团挂靠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
15、做好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自身优势,做好广播站播音工作,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积极努力。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大力夯实创新团建工作
16、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以创建全省“红旗团委”为先导,推动基层团组织基础建设。通过团校、青马培训等阵地,开展新生团干部培训班、团日活动观摩会、十佳团支部评选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夯实班级团支部建设。做好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考核与基层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鼓励各学院对所属基层团支部进行考核。
17、加强青年教工团建。完善教工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引导青年教职员工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建立青年教工沙龙,进一步发挥青年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生力军和骨干作用。
18、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科协、学通社、国旗班、广播站等学生组织的指导,建立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体系,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评价机制;指导学生会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19、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积极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把握工作规律,充分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
20、做好新建综合楼活动室、主楼报告厅及大学生俱乐部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五、认真完成学校党政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篇: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0共青团工作要点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0年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0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重心,以育人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团组织
建设和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按照重心下移、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提升内涵的工作理念,更好地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
学生,更好地打造工作特色、亮点和品牌,更好地加强团的基层组织
建设和基层工作,更好地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
促进青年学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就业创业、全面成才,为推进学
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分类指导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新途径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继续在全校各级团学组织中深入开
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和“五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演讲
赛、报告会、论坛等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落到实处,体现效果。
2、探索开展分类指导模式。以基础文明教育为切入点,按照四
类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模式,尝试建立“导师制”,解决“谁来引导”的问题;深化探索引导青年的新阵地、新载体、新方法,解决“如何引导”的问题。
3、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团校为依托,探索
符合我校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培训的规律与方法,举办“学生干部培
养专题研讨会”,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丰富培养青年学生骨干的方式和
方法,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青年学生的精
神支柱。联合学生处组织好第五届“十佳大学生”的评选活动,充分
发挥群体示范的功能,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4、加强团学宣传工作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在线》、《知
行报》、广播站等团属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覆盖面,深化网络育人
平台;组建调研队伍,深入一线调研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团员青
年所求、所需及时汇总反馈,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网络正
面评论机制,引导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环境。
5、抓好学生理论社团、团校的建设。依托各类理论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作用;结合校院两级团校建设,进一步丰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和吸引力、感染力。
6、做好基层团组织主题教育实践立项工作。以基层团组织活动
立项为抓手,鼓励基层团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各异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第三批基层团组织主题教育实践立项,探索推广开展“每月最佳主题团日评选”活动。
二、以促进就业创业为重点,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根本需求
7、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科研立项为基础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四平台体系”建设。认真做好第四届(2009年)大学生科研立项作品的结题工作与第五届(2010年)大学生科研作品审批立项工作;做好学生科研班主任、科研助理的管理工作;出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本科生科研论丛》(第二辑)。下半年,适时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和第三届“成才杯”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积极做好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与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加强对各类专业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的指导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及全省性的专业科技学术竞赛。
8、建立服务就业创业有效载体。一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对接。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关精神,加强与省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各市区团组织等对接,建立见习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库,服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二是联合高区创业服务中心开设“创业先锋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畅谈创业历程和经验。三是依托YBC,整合全校创业资源,开设创业培训班,配备创业导师。四是继续发挥创业类社团的主动性,在全校营造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五是配合上级团组织和学校相关部门做好选聘生、三支一扶、服务西部计划的选拔工作。
9、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继续组织好“一元爱心超市”校园公益品牌活动。继续加强与省青少年基金会、省市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联系,进一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日常提案等多种途径,积极做好组织化诉求反映工作,畅通学生利益表达渠道,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0、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中的各种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
11、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公共课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结合,寒暑假
社会实践与日常性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相结合,确保经费和指导力量到位,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更重导向,更重内涵,更重实效。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强化安全意识,扩大覆盖广度,提高育人实效。
12、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运行机制。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志愿服务“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服务包括人居节、渔具展在内的大型社会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志愿者先进事迹,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1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长廊为依托,通过凝练和宣传标志、口号、歌曲、品牌项目、典型人物等,加大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等阵地文化的建设力度。按照“校级活动精品化、院级活动项目化、社团活动经常化”的原则,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学生,使第二课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继续推进“大使讲坛”、“一元爱心超市”、“林海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的组织工作。全年组织“大使讲坛”2期、“林海文化论坛” 10—15期。继续加大学术讲座(报告)的协调管理力度,做好讲座(报告)信息发布工作。指导研究生会组织好“青春激扬研究生论坛”、“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继续出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生学刊》。巩固并推行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创建活动,年内评选第二批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成果。
14、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稳定现有学生社团数量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学生社团、一项精品活动、一个指导老师、一个合作单位、一个挂靠部门”的工作目标,完善社团星级管理模式,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团文化节、社团大讲堂、社团风景线为载体,培养一批精品社团,打造一批精品社团活动。积极探索实践学生社团小学期讲座类、实践性课程,进一步推进社团导师制、重点活动立项、注册制度等。开展“周末社团文化空间(W-ZONE)”活动,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内涵;精简社团干部数量,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社团挂靠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
15、做好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自身优势,做好广播站播音工作,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积极努力。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大力夯实创新团建工作
16、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以创建全省“红旗团委”为先导,推动基层团组织基础建设。通过团校、青马培训等阵地,开展新生团干部培训班、团日活动观摩会、十佳团支部评选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夯实班级团支部建设。做好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考核与基层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鼓励各学院对所属基层团支部进行考核。
17、加强青年教工团建。完善教工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引导青年教职员工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建立青年教工沙龙,进一步发挥青年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生力军和骨干作用。
18、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科协、学通社、国旗班、广播站等学生组织的指导,建立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体系,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评价机制;指导学生会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19、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积极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把握工作规律,充分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
20、做好新建综合楼活动室、主楼报告厅及大学生俱乐部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五、认真完成学校党政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五篇:学校政教处工作考核细1
学校政教处工作考核细则(讨论稿)
《细则》总体能够体现政教处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也有助于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但个别地方在操作和执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第二块政教处管理中
5计划和总结(5分)跟6资料留存及数据归档(3分)可以合并,而且分值有点偏高;
2、第四块日常工作中
10环境卫生对我校而言,大部分已交付物业托管,学生清扫占分 比重不大,分值过高;
3、第五块主题教育中
18科技创新应该划归教务处学科竞赛领域,不归政教处管理;
4、政教处考核应该采用中小学分开,照顾各校校情与实际的原则。
兰炼二中政教处201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