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

时间:2019-05-14 11: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

第一篇: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

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

【内容摘要】对高师院校花鸟画教学进行地域性探索,从而形成理论系统完备、教学与创作紧密结合的高师花鸟画学术体系,对于新时期花鸟画教学发展、地域审美和时代精神的表达以及中国画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特点 花鸟画 教学与创作实践

文化艺术的变革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开放的世界使以往相对封闭的文化体系交错、互融,各种艺术观点、流派、技法的介入,为中国画发展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中国画重要组成部分的花鸟画,也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审美。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及理论研究,普遍持开放且宽容的态度。其中,有取宋人工笔之古典与细密,有借明清写意之清雅与深邃,也有吸收西画技法的表现风格以及装饰绘画的构成内涵,形成了花鸟画形式面貌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其中,花鸟画的地域文化价值研究,也逐渐成为其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思路之一。作为中国北方之北的黑龙江地区,近年来,有关中国花鸟画北方地域审美的形成与发展、创作与理论研究,亦成为花鸟画研究领域里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黑龙江地区位于祖国北疆边塞,在中国文化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相对于中原地区所具有的汉文化中心地位,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不同民族融合产生的地域文化(亦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中原文化的分支)。该地区的中国画历史发展,从题材风格到理论研究也都显得匮乏与单薄。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中国画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该地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画家更多地把艺术视野投放到前人关注较少的边塞冻土、洪荒山野、野卉珍禽之中,人们在这里对生命和自然进行重新审视,并在这里发掘出意趣天成、爽直奔放的品格特点。在精神世界的解放中,树立了以黑龙江地域为代表的北方花鸟画的荒寒、大气、野逸之美。

艺术的发展,除了要依赖于社会的进步之外,也脱离不了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自身学养与品格的培养提升,更在于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优秀美术人才的培养,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时代引领意义的艺术创作与严谨而权威的理论研究,使高等美术教育成为了艺术领域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由于黑龙江地域尚无独立的艺术高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以其悠久的高师办学历史、优良的学术传承与治学风范,以及层出不穷的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成为该地区美术教育领域里的佼佼者,其花鸟画教学也成为研究和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注重北方本土地域花鸟画表现及人才培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在高师办学体制下,为高等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北方花鸟画地域性研究的良性发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

第一,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中国画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于高师教学的办学特点,根据美术类高考在招生方式、生源构成、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断变化,积极借鉴学习专业美院以及同类兄弟院校的优秀办学经验,不断调整中国画本科教学的培养模式。由以往的“二二制”(1-2学年造型基础训练,3-4学年中国画专业训练)到“平面推进式”(1-4学年逐步进行完整系统的中国画训练),再到目前的“立体复合式”(1学年中国画基础训练,2-4学年按山水、人物、花鸟分科训练),以及即将推行的“一三制”(1学年造型基础训练,2-4学年按山水、人物、花鸟分科训练)。教学模式的更新调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于中国画专业认知能力薄弱甚至是零认知的问题,也极大地解决了与高师中国画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第二,夯实基础,始终注重艺术规律的传授与优秀传统的继承。中国画艺术历史悠久、内涵广博、积淀丰厚。教学中,坚持绘画技法与艺术理论的结合,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注重艺术规律。在临摹、写生与创作的不同阶段,一方面,确保各自课程体系的完整,同时又根据实际,将三者的精髓交汇贯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在技法训练的同时,更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努力使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提升自身的学养,良性发展。

第三,合理进行课程编排,注重写生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拓展题材、激发情感、培养灵性。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气候使得气候复杂多变且冬季寒冷而漫长。与纬度相对较低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缺少了温润暖湿环境条件下的千枝百卉、花香鸟语、水色徜徉。严酷的生存环境促成了花鸟自然个体在短暂的生长期内,与广阔的地域自然环境互为依赖、共存共荣的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条件决定了花鸟教学中写生课的开设时间与方式应与之相匹配,一方面,在植物生长比较集中的每年6月至10月间,大量安排花鸟写生课。在基础训练的同时,体会北方花鸟世界的宏大景致,以及生命个体与环境之间表里交融、生死相依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结合各个阶段的创作课程,突破既有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全方位感悟北方自然世界,在连绵峰峦和沼泽荒原里,在杂木野卉、禽鸟草虫间,在四季变换的雨雪风霜中,感受北方世界无处不在的天成之美与豪爽奔放的民族性格,从而在内心与自然的交流中培养情感、历练意识、发掘题材,感悟北方花鸟世界的大美与纯真。

第四,民族文化背景下,坚持教学主导性与多元化并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专业的高等美术院校一样,高师美术教育也把培养高级专业艺术人才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下,在与广泛的文化艺术门类的融会贯通中,进行花鸟画地域性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在表现本地区自然特点与地域风情的带有较强本土自然与生活特征的绘画实践中,“穷观极照、心与物冥”,广泛吸收多元化的审美意趣、题材风格,深入探寻民族文化与黑龙江地域特点兼具的花鸟画实践方略,进而成为充满艺术个性、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具有鲜明地域风格与时代精神的优秀花鸟画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高卉民.北方花鸟画艺术研究[J].艺术研究,2003(3).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第二篇:1当代艺术语境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思考

当代艺术语境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思考

摘要: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围绕着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展开的。中国花鸟画要想有所发展和突破就要和时代相适应,不但要在题材上有突破,而且在思维逻辑和艺术形式中也要进行尝试与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花鸟画创作教学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在艺术构思进行突破。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是没有什么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该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寻找一个创作方法的可能性。

一、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就其表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现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区别。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的、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来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无情的冲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经过“星星画展”、“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85思潮”、“89现代艺术展”等艺术展览,特别是“89现代艺术大展”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终结以后,中国的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用一种新的形式观念进行创作,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作为自己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消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代艺术正好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于是越来越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代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当代艺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说明中国真正走入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时代,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化。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自己的意识里,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自身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文化的判断,人性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还要反对自身,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逻辑,同时艺术家应保持对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应遵从艺术形态的特制,虽然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自己的评判标准,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及批判意识,当代艺术就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下,能够在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象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艺术表达问题的媒介和手段。中国当代艺术要站在中国文化渊源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服务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的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更多的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

就其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中,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成熟与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创作抒情寄寓精神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就目前来看,大多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有所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 [1],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在观念和思想性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加以研究和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的。艺术作品主要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手法及创作方向。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一度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有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宣传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一种革命的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导致了艺术叙事方式的革命性。文革结束以后,出现了以倾诉文革时期给人们精神方面所带来伤害的“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从一个侧面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对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更先进的外来文化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谱、泼皮、调侃的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所经历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解构、颠覆和反讽等方式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

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2]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无疑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是要具有这种鲜明的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突破,而且要在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更要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的现代感应表现为现代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今的新时代,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如何拓展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家的重视与惊叹,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外资本的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和中国新兴艺术资本的兴起,也使中国当代艺术正变得商业化。首先,要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的痕迹,并不是绘画作为艺术家炫耀自己技术的手段的展示。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者个人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展现的艺术特征是否得当,艺术家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的高度来介入现实,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民族文化也是本身文化千年的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3]。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状态,直接描述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中国当代花鸟画创作要以知识修养、责任意识、创造精神和艺术理想,创作出充满当代思维及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的花鸟画。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的层面上,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的表达了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与新的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此论文为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页

[2]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59页

[3]贾方舟.《批评的时代》卷一 [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263页

大庆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董新杰

第三篇:对当代艺术语境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思考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围绕着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展开的。中国花鸟画创作要想有所发展突破,就要和时代相适应,要在题材上有突破,在思维逻辑和艺术形式中也要多尝试与研究。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在艺术构思上进行突破。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没有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某一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寻找更好的创作方法。

一、当代花鸟画教学中当代艺术语境的缺失

“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传统”相区别的。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行开放政策后,外来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进行创新? 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当代艺术可谓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当代艺术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意识的,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文化判断,并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要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的逻辑,同时艺术家在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遵从艺术形态的特质,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的同时,能够使当代艺术从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表达问题的手段和媒介。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达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

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就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以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的成熟在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是传统花鸟画中古代文人思想借物言志和崇尚唯美的创作情感的延续,而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的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①。笔者认为,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观念和思想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应加以研究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艺术作品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的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的手法及创作方向。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使艺术叙事方式具有革命性。“文革”结束后,出现了“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的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普、泼皮、调侃等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颠覆和反讽等艺术意味的作品以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使“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了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要具有这种鲜明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拓展,而且要加强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下,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花鸟画的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的拓展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由于中国新兴资本的兴起,特别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当代艺术正变得产业化,使当代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艺术首先体现在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痕迹,技术显得并不重要;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得当,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来介入现实,民族文化是民族自身文化的千年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③。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环境和状态,直接描绘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如学生在花鸟画创作中,改变鸟生活的花、草、树木中的审美习惯,把它置于现代工业产生的垃圾中,影射当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还有的学生在描绘于岁月沧桑中的树木的变化过程时,通过表现树木的痕迹去表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等。所以,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创作出充满当代观念的新花鸟画,就要拓展花鸟画创作的思路,才能使花鸟画创作教学和花鸟画更好地改革和发展。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上,更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②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59.③贾方舟.批评的时代(卷一)[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263.

第四篇:文化批判语境下的中国电视传媒现状分析

文化批判语境下的中国电视传媒现状分析

摘要:“限娱令”和国家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双重背景下电视传媒处于机遇与更大竞争的环境中。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视角下,电视传媒既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需要传播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电视传媒需要把握住自身的产业化发展;电视受众是电视文化经济流通中的生产者,其需要得到的“意义和快感”要求电视台从受众角度出发制作电视节目。电视台在三重权力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限娱令 发展文化产业

电视传媒

文化批判

今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从8月份就开始有传言的“限娱令”终于尘埃落定,随后引起的对各大卫视节目将做如何调整的讨论风靡各大网站。与之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结合起来看,这是让中国电视传媒业既悲又喜的两件事情。作为大众文化主力的影视媒介必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下分得文化市场的一瓢羹,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令国家不得不对其进行监管。

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机构的传媒兼具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共领域的三种身份。中国的传媒一直担当党的耳目喉舌,随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媒体也开始自负盈亏,体现“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媒介性质。相对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孕育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不断出现“网络问政”、“微博问政”事件。中国电视新闻从民主参与、舆论监督的起步阶段到逐渐构建出公共话语平台,由民生新闻 1 逐渐发展为公共新闻的趋势来看,中国电视是公民可以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的公共领域。“葛兰西或文化研究的传统特点,首先注重生产多种多元权力形式相对立的主体,而这些

1,○相对立的主体就处于那些权力形式之中”“限娱令”的颁布和国家倡导“发展文化产业”,集中反映电视传媒领域中的政府、企业、大众三者矛盾。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的以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为批判焦点的法兰克福学派,到20世纪60年代对大众文化、流行文化采取积极、开放研究态度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文化批判经历了从精英到民粹、从政治到方法、从悲观到乐观的变迁。目前中国电视传媒业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同于这两种文化批判方式兴起的年代,但可以整合两大学派的观点分析中国电视传媒的现状。对于中国电视传媒的现状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各大卫视电视屏幕呈现的媒介内容,更侧重两大政策影响下中国电视内部机制的状态。下文将用文化批判理论的相关观点,从与电视传媒密切相关的国家调控、市场商业环境和愈发成长起来的电视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电视传媒在“限娱令”和对其利好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的处境,以及这些政策颁布的内在机制,中国电视传媒将如何发展。

一、国家调控的电视传媒

历数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传播内容的监管,如2002年下令停播热剧《流星花园》;2006年3月,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7年1月,规定卫视黄金档只能播放主旋律影视作品。这次的“限娱令”已经让多数电视观众见怪不怪,但对目前发展如火如荼的各大卫视的娱乐类节目有一定的冲击。

广电总局称此次“限娱令”的颁布主要针对三种现象:卫视节目形式过于雷同造成电视资源的浪费,同类型的娱乐类节目缩小了观众选择的空间;其次,卫视频道照搬境外或他台创作的节目,不利于节目的创新;三是这些节目为了获得关注,降低格调、传播错误 2 价值观、肆意恶搞的做法造成不良影响。

据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分析,目前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段(19:30-22:00)内播出的娱乐性较强的节目每周总计有126档,主要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平均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这些类型的节目3.7档,平均每天晚上黄金时间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共有18档这些类节目同时播出。江苏卫视从周一《不见不散》到周末连播两天的《非诚勿扰》,几乎每晚黄金档的节目都在受限之中。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不单是娱乐类节目的数量和类型,而是节目创作中的娱乐化倾向问题。广电总局发言人在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表示,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为“限娱令”是不准确的,而且不能将防止过度娱乐化简单地理解为要限制娱乐节目。

虽然《意见》针对的是34家上星卫视,综合各地方台模仿、复制成功的娱乐节目,电视屏幕呈现同质化、过度娱乐、低俗的现象。《超级女声》大热之后,每年都会有若干选秀节目。经过“七年之痒”的选秀节目,今年《快乐女声》、《中国达人秀》、《欢乐合唱团》、《花儿朵朵》等十余档一拥而上。相亲类节目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独大。中国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现象在本质上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前者是在国家管理下的电视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复制、模仿热门的电视娱乐节目。大量的娱乐节目占据电视资源,展现人文情怀、培养受众理性精神、提高受众修养的电视节目被挤压,社会效益被置于较弱的地位;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认为,他们所处时期的喜剧片、爵士乐、畅销书标榜为大众文化,但这些都是由资本主义财团操控的、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的,是文化工业程序下的畸形产儿。对于中国电视传媒在只求经济效益不顾传媒机构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广电总局提出加强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管理,限制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把社会效益放 3 在首位,同时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各地也会出台细化的帮扶政策。这些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大众传媒是文化产品得以向大众传播的一个途径,诸如影视剧、广告、综艺节目都需要通过电视这种媒介传播开来,网络的多媒体性也取代不了电视的地位。电视传媒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是较为容易带来文化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的机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将会得到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决定》中也强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无意识地植入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产品,国家管理下的电视传媒也会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社会成员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将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阿尔都塞将学校、教会、传媒等私人组织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强制性国家机器构成马克思上层建筑的概念。这些组织的最大特色是中立性,公众在不自觉中已经采用了其希望灌注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存在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复杂体系中,我们在这种复杂体系中有可能被“召唤”或成为意识形态的主体。广电总局对上星卫视节目形态、数量和价值观念的监管,是将国家主流意识通过电视传媒以文化传播的方式自然地让观众接受。由国家意识形态下培养起来的受众,“我们所谓本质的自我不过是一种虚

2。阿多诺甚至更极端构,占据它的位置的实际上是一个拥有社会生产身份的社会存在”○地认为“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有效形式,它为实行文化的全面控制提供了绝妙

3。《决定》中指出:“发展的理由(压抑非理性的自然欲望)和一套合理的控制方式”○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国家通 4 过对于文化宏观或微观的调控规范传媒产业,使其得到有序健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发挥传媒的服务社会的职能,承担社会职责,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文化企业生产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我们是由产业文化生产出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

二、市场环境中的电视经济

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图书出版、影视剧、广告、网游等文化产业相比,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电视文化产业不是电视台每出一档形式新颖、具有良好口碑的电视产品,其他电视台纷纷效仿,复制出大量形态类似的电视节目。法兰克福学派眼里的文化工业批量生产标准化、模式化、简单化的文化产品,通过这种合理、科学的程序垄断文化的消费。原本精神层面的艺术享受是“伪娱乐”的物化享受,“劳动者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非自然、物化的机械劳动中渡过,他们只能在幻想中重新体验自然和快乐,而文化

4。如果把整个电视传媒比作生产工厂,工业和大众传媒的任务就是提供这种虚幻的体验”○形态相似、数量众多、缺乏创新的娱乐类节目是电视台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电视观众是这些电视节目的消费者。此外,电视节目又是生产者,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观众,观众这种商品又被卖给电视台的广告客户。这两条消费路径被文化研究学派的学者费斯克称为是商品在财经经济体制中的流通和与之相平行的文化经济体制中的流通,前者流通的是金钱,后者流通的是意义与快感。这种“意义和快感”类似于被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在幻想中重新体验到自然和快乐”,两大学派在研究的视角和旨趣上截然不同。

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的商品化的处理,吸引受众以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11月16日的《东方早报》报道《非诚勿扰》整个节目明年的广告吸金已达到了18亿元左右,跻身全国前三甲。中信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如 5 果考虑“十二五”期间GDP内生增长,文化产业复合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据东兴证券测算,若按照GDP 年均增速9%来计算,到201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将翻番,这意味着届时文化产业规模将达到2.85 万亿元,是2009 年末的3.4 倍。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不断强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而产业发展增速也将加快。

“限娱令”下,上星卫视中形态类似的娱乐节目数量有所规范,电视节目重新配置。用来吸引受众、迎合受众兴趣的元素将会减少,而且光靠单纯复制或过度迎合大众的低级要求也会阻碍电视台的发展。受众资源也会被重新分配,广告客户也会重新选择投放平台,电视台之间同类型的节目竞争将会更大,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但这两个相亲类节目的电视受众组成是有所区别的,前者受众构成基本为年轻、思想前卫的80、90后,与湖南卫视青春活力的格调基本一致。《非常勿扰》中肯朴实,少很多噱头,受众多数女性和年长观众。除了同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间增加竞争外,其他形态的电视内容也会抢占资源。相关报道称有的电视台开始大量买进电视剧,拍摄自制的周播剧。作为《意见》管理之外的视频网站也会乘机制作自己的娱乐节目,其开放性和相对自由的空间可能会更加迎合受众的需求以吸引受众,一部分广告客户也会流失。电视传媒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在这种机遇中遭遇强大的竞争。

费斯克在《大众经济》中说:“电视节目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必然在文化上、社会上和

5他认为这种隔阂在财经经济中对文化工业有利,意识形态上将生产者和观众区别开来。”○在文化经济中是不利的。比如电视传媒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上星卫视不希望看大众的、受欢迎的电视台发展起来,就像央视不希望卫视的收视率超过它,挤压其生存空间。这种情况下,有财力或者政策支持的电视台会充分发展高价的生产价值使这种差异极大化。但是这种高价的生产价值不一定得到观众的认可,表现为电视节目在文化财经的流通 6 中并不能为观众带来“意义和快感”。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仅表现为产生高值的电视产品,产生不了为电视大众所接受的“意义和快感”,它在财经经济中的流通也会受阻。电视想要得到发展,需要了解大众的趣味和快感,也就出现了电视荧屏为迎合受众趣味制作出模式化、同质化的电视产品。电视传媒需要用好大众的趣味,为其生产出既带来“意义和快感”,又不使节目过渡娱乐和低俗。产业表现为标准化的,功利性的;文化表现为个性化,非功利性的。电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弥合这两者的差异,比如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制作流程,讲故事的方式、价值观都是标准化的。受众会表现出审美疲劳,逐渐否定模式化的电影,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就会受阻。

三、受众期待的电视节目

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有着相对的受众观念:前者认为受众是被动、死板的,是“孤独的人群”;在后者眼中受众是积极、主动的,拥有相当的权力。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不仅对大众文化采取否定的态度,对大众文化的接受者也给以否定。而这些根源来自其生活在法西斯猖獗的年代,国家和资本企业操纵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文化市场,受众在两者的压制下被动接受大众文化。研究学者中除本雅明外大多是文化精英主义者,对大众文化有天然的抵触,是一种由上之下的批判。文化研究学派是由下至上的文化民粹主义解读大众文化,站在大众的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分析,且生活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霍尔的阅读理论、莫里的“阅听人”理论、费斯克的快感理论强调受众在大众文化解读中的主导作用,受众对于文本存在解码过程,阅听任采用的文本话语范围影响其对大众文化的解读,文化工业生产中又决定意义的文化财经流通是由受众来控制的。史蒂文森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批判“不仅将受众还原为冷漠的烂土豆, 而且过高地估计

6。但文化研究学派了媒介对通过霸权式的话语来再生产不对称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责任”○ 7 极尽所能反对法兰克福学派,过度夸大了受众在大众文化生产中的能动作用,在如今的现实生活环境中都是片面的。

广电总局发言人在就“限娱令”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意见》是在听取额群众代表、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之后完成的文件起草。群众对于上星卫视的节目热衷传播绯闻轶事、编造故事,传播错误的价值观,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行为表示不满,电视观众的意见对电视节目的走向起到一定的作用。受众不是被动的个体,“限娱令”的产生是先有了观众的质疑,之后主管部门才进行调控,是自下而上的。这种受众的存在类似于文化研究学派中提到的在传媒经济中以其是否能得到“意义和快感”而选择媒体,要求媒体,决定媒体传播内容的那部分受众。但是,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存在受众被动接受大众文化,甚至对大众文化为迎合其观看欲望制作出低俗、空洞、没有意义的电视产品欣然接受。有支持“限娱令”的网民,也有对其反对的。反对者认为认为平时没事看看这些轻松愉快的节目可以消磨时间,就算节目中传播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观众可以自行判断,在节目之外引发的讨论还可以让问题更加明晰。也有网民认为中国娱乐节目看不看都没什么意思,虽然娱乐节目看着轻松,但过于空洞没什么意义,这是在“意义”和“快感”两方面发生冲突。而且有人认为娱乐节目过于浮躁,对社会风气不好,所以电视节目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如今的中国电视观众究竟需要怎样的电视节目?广电总局在《意见》中称,这次对上星卫视娱乐节目的管理是为了使电视荧屏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电视台需要弄清中国电视观众的构成,为其提供既受其欢迎,又在国家调控范围之内的优秀电视节目。

四、电视内部的整合发展

这次“限娱令”的颁布,各大卫视对目前的节目有了相应的调整。会陆续停播在《意见》调控范围之类的节目,保留王牌节目,将次一级的电视节目移出黄金时间,同时会播自制的电视剧。浙江卫视表示新节目将会偏向社科人文,江苏卫视则加大非娱乐类和非黄金时段节目的研发。同时,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在加大研发周播剧,大量买进电视剧来播放也是短暂的行为。

在不触犯《意见》中条规的前提下,又要用好十七届六中全会中的利好条件,电视传媒究竟需要开创一条怎样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电视业不同于电影、图书、广告、网络游戏、动漫等有巨大的外延空间。对于电视来说,每天可供利用的资源只有24小时,高成本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多数不可以再重复使用,至多首播、复播加经典回放。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除了把传媒产业看成是文化的制作工厂生产出类型相同的文化产品,后期的本雅明提出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是趋于接受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高雅艺术到普通大众中去。一部电影可以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大影院放映。经典电影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比如与电影相关的书籍、主题公园、旅游业的发展。书籍首先是内容的多次复制,同样的内容可以被多数人传阅,热销的书籍还可以再版。一期得到观众认可的电视节目做成光盘很少有人去买,至多做成多期节目的合集在节目的粉丝中发售、赠送作为纪念。费斯克在《大众经济》中说道:“文化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在于其相对高昂的最初生产成本,所以销售比生产更能保证投资的回报。正因如此,技术发展和合作资本才集中在电视、音响

7如果电视节目也可以做到机械复制,指制作成的产品系统和家庭娱乐中心得硬件上。”○可以被多次利用,开发出重复被观赏的途径,未免不可以实现电视节目的产业化发展。

电视台做出好的节目吸引观众,高收视率将会吸引广告商。《意见》也指出不以收视率来搞电视节目排名、不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目前,广电总局也在制定《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 9 意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全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但收视率依然是广告商决定是否在这个电视台、这个节目的时间段投放广告的标准。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目,其受众的组成也是复杂的。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些层次高的电视节目,受众的组成也相对高端,产品广告的投放会有针对性。

还有的途径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扩大电视受众群。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媒体使用爱好,对于在外求学的学生来说,更易于接受网络为传播途径的电视节目。同时需要维护电视节目的版权,通过这种途径规范网络传播中广告收入。

电视传媒需要生产出具有时间承载力量的产品,有文化传播价值。电视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给更多的人看,被多次看,以多种途径被重复看。文化产业的产值也来源于电视节目的高频次的收看中,或是有时间积淀后,在相当一段长得时间内都可以传播。比如纪录片虽然首次观看的人数不及娱乐类节目,但是可以被不同时间段重复收看,而且个人也可以重复多次收看,电视节目的生产价值也在一次次的收看中累积。

参考文献:

1、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肖小穗,《传媒批评》(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肖小穗,《传媒批评》(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英〕尼克· 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 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

7、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第五篇: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行为方式的转变论文

[摘要] 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文化人”是其人性假设,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学校实施文化管理需要具备一系列核心要素,包括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建设教职工的精神家园,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的行为方式亟待转变,校长要做学校文化的积极构建者,树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摈弃权力管理,坚持赏识管理。

[关键词] 学校管理;校长;文化管理;以人为本

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往往取决于领导的管理哲学。思想力是校长的执政之本,管理思想是校长的权力之“魂”。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的教育内外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学校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瓦解学校组织的力量越来越多,其离心力越来越大。这些使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学校师生员工们的学校生活充满意义,并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总而言之,我国的学校管理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管理思想在建构。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代校长新的诉求和选择。

一、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走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文化视角来思考管理问题,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文化管理。所谓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1] 39其本质是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是以人为本的更高层次的“人本主义”。

任何一种管理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文化人”是文化管理模式中的人性假设。人是文化的载体,一种单一的文化就是人性的一个断面,它提供了与人性的其他方面相关的一个有意义的、极为重要的断面。[2] 19 世纪以来,人性假说成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泰勒首先提出了“经济人” 假设,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这些都对学校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人” 假设被提出。“文化人” 假设把人从高技术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树立个人自信和个人价值,回归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归属,文化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教师不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数的生产要素,而是一种文化目的,教师的发展成为教师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正是学校管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的内在需求。相关研究也对此给予确证:大多数学校在管理上都存在着制度刚性、模式单一的情况,“人本化”管理模式应该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流,尤其是扩大教师认同的重要因素。[3]

二、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文化管理不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简单否定和取代,而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整合和超越。

(一)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软要素“文化力”来发挥管理作用的。“大部分的人——不管是不是人类学家——都知道组织文化包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它支撑着我们,就像一个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当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就会倒塌。”[4] 可是,文化领导有时又是最“硬”的东西,“想真正改变(学校),你需要改变文化”[5]。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实际上,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区别只是在于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低品位的还是高品位的。自觉进行高品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基础和要件。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

(二)学校共同价值观

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塑造正确的学校共同价值观,以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学校价值主体是多样而非单一的。建设学校文化,就必须认识到学校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同时,筛选出多样的学校价值主体和价值观中的共同的东西,把它们定义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或主流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总之,学校文化管理要尊重多元的文化个性,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真正繁荣,才具有张力。

(三)学校成员的精神家园

文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依赖学校全体员工共同精神追求的一种柔性化、隐性化的管理,所以它必须关心师生员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美国杰克·费茨·恩兹博士在《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中指出:从历史看,美国最成功的公司创立者懂得,必须创造一个“家庭”,并让员工们感到他们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在公司这一母体中,他们有安全的保障,会取得成功。[1] 121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里也提到:“如果学习同个人的愿望有关,那么一个人会尽其所能去努力学习。真正的愿景必须根植于个人的价值观、关切与热望中”[6]。事实上,当每个层次的教职员工发现共同愿景中有他自己的愿景,而且是在学校高层领导听了他们的心里话之后设计出来的,他们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逐步培育情感、信念、价值观、团队精神、责任与义务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念,形成教师“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学校文化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

(四)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有外激励和内激励之分。外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刺激的手段,促使人们产生积极性,诸如提高工资、发放奖金、提出表扬、提职晋级等。内激励就是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自觉性,促使人们从内心里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组织目标、工作任务对组织和个人的意义;扩大人们自主权和自由度;尽力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以增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1] 150学校组织是特殊的文化组织,学校成员主要是文化人,所以在学校实行文化管理,激励重点应放在运用激励因素去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从每个个体的内部解决工作动力问题。“教师所提到的最大的奖励就是精神奖励,居于第二位的选择是得到别人的尊重。”[7]

三、学校文化管理对校长提出新的要求

文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新走向,实际上已经成为校长追求的一种新境界。其实施的构成要素对校长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应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自我转变行为方式。

首先,校长要做学校文化的积极构建者。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从文化设计到文化建设,领导者本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文化品位无不影响和规定着文化发展的导向。学校文化管理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当校长启动文化变革的时候,至少要计划好3个步骤:一是检查学校本身文化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寻找变革的方向、重点和切入点,确定从哪里开始着手;三是按照优先顺序列出时间表和方案,将目标具体到每一个过程。校长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让学校组织文化日趋成熟,让大家具有共同的期望,在流程中变革活动方式。

第二,积极构建鼓励合作的学校氛围。文化管理不是传统的控制,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学校文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它“管”的是心而不是身,校长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文化,使领导者与他人紧密相连。从组织关系和管理权限上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保障,从心理上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自由的、平等的平台,进而为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关系层面、心理情感层面的支持。校长要进一步营造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使之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和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

第三,坚持赏识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学校如果完全靠条条框框和纪律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不仅成本高昂,效果也不见得理想。因为此时校长没有把教师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没有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同事和朋友,而仅仅将其当作学校管理的“纯客体”,校长和教师是对立的。从短期看,这样做或许能解一时之痒,但从长远看,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管理的问题。有经验的校长都知道,有时候一句推心置腹的谈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句关怀体贴的问候,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就要求校长用信任、赏识管理去影响教师。

总之,校长应把管理的重点从行为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以文化管理模式为主导,着力营造出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文化氛围。当然,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的行为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

[参 考 文 献]

[1] 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向吉英.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J].暨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49.[3] 韩光福.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J].基础教育课程,2007(10):17.[4] 高菲,琼斯.公司精神:决定成败的四种企业文化[M].林诛如,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244.[5] CHILDRESS J R,SENN L E.The secret of a winning culture: Building Highperformance teams[M].Los Angeles:Leadership Press,1999:7.[6] 圣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M].张兴,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243.[7] 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6.

下载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方文化语境下的高师花鸟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共同语语境下的识字写字教学

    民族共同语语境下的识字写字教学 方言与民族语言共同语——普通话两者共存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基础学段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及学......

    北方下的雪散文

    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雪,早上起来,窗外是一片洁白的世界。风夹杂着雪花在不停的飞舞着,旋转着,似乎不愿意就这样轻易落下来……出门走在路上,雪在脚下发出嘎吱声,让人听了感觉雪的世......

    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模版)

    学生与就业工作论坛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范瑞仙[文章摘要] 现代化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方方面面,传统的道德在解构,新的道德 在生成,时代道德价值的体现和映......

    大众语境下的影视批评

    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影片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就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花鸟画(二)》教学设计

    《花鸟画(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

    《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方法......

    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

    基于交际语境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

    基于交际语境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 主持人:亲爱的聊友们:大家好!“周二聊吧”又如约而至!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彭建,很高兴能与大家共享这美好时光,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