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1: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

第一篇: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

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

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学英 李艳平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从台上走到台下,从演员变成导演。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探究”之后,这个舞台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教师开始质疑自己的地位,甚至迷失了自我。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甚至缺失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主要表现为忌言讳讲,甚至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有的学校还做出了一节课只能讲多少分钟、一次讲课连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的限制。

我们在思考,新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就想推出一节课,展现教师的个性魅力,展现教师的教学风采,展示一个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曲国杰老师是昌平三中的语文教师,是区骨干,又是教学领导,曾经获得昌平区课堂大赛一等奖,于是他成为众多教师的代言人,给他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给全区教师做出表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那么我们语文教研室是如何推出这节研究课的呢?

最初是曲国杰老师主动请缨,要上研究课,他想上鲁迅的小说《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发现鲁迅作品语文教材中入选30多篇,这是任何一个作家无可比拟的,然而他作品中深邃尖刻的思想性又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采取回避的态度,于是他想通过研究课引起大家对鲁迅作品的关注,理解鲁迅深刻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他的这一想法与我们不谋而合,于是我们进行了两次试讲。

第一次试讲时,我们感觉到:曲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相对于三中的学生,教学内容偏多。一堂课解决四个问题(环境与主题的关系、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情节与主题的关系、题目与主题的关系)是不行的。且授课时前紧后松,“环境与主题的关系”占用了20分钟,教师显得匆匆忙忙,学生有吃夹生饭之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两个具体的修改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几个要点选择其一分析,或只讲环境与主题的关系,或只讲人物与主题的关系。第二个方案是:突出几个要点同主题的关系,“环境”部分的内容需要压缩。总 之,内容要相对集中,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教师对鲁迅的研究以及教师的语文素养。曲老师采用的是第二个修改方案。

第二次试讲时,我们感觉教学目标明确而且集中了。四个环节:环境、人物、情节、题目与主题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尤其教师自己制作视频,体现了研究鲁迅的成果及教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能力。但是,还是感觉时间较紧,内容上还应瘦身,尤其是“对环境作用的分析”。另外我们对视频也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通过我们教研室和曲国杰老师的反复磨合,精心修改,终于把这节课呈现给大家,我们组织全区高中语文教师观摩了这节课,课后各校做了点评,大家普遍认为找到了迷失的自我,教师的作用凸现出来。综合起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德可正其身。在《药》这节课中,不仅体现了师生对文本的研究,视频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本课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文化教养功能,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

曲国杰老师勇于承担教研任务。曲老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研究所得《药》提供给大家评说,作为一个教学干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普通老师树立了榜样。教师和蔼可亲,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才可称其职。体现在曲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教学的不断研究是成长的关键,这节课体现了曲老师对教学的认真态度及研究成果。这节课较充分地体现了曲老师的教学基本理念,体现了曲老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素养。

《药》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这源于教师对鲁迅的多年研究及偏爱,同时也源于鲁迅作品的深度及学情;视频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音画感人,将教师对鲁迅的认识呈现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重视诵读,重视点评,评价语言丰富。以作品为本,指导学生结合文本来答疑,重在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领悟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合理,由“狗叫”(“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导入教学,颇有新意,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鲁迅作品的内涵及作品的深刻。对“坟地”(“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2 的解读有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三、言可明其志。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曲老师教学中“说”的艺术,语言精炼严谨、语调抑扬顿挫,语态亲切自然,点评丰富多彩。

四、笔可成其文。写作是老师的另一项教学基本功。曲老师视频中的文字全部是自己写的。思维清楚,中心突出,较有深度,语言流畅,思绪飞扬,具有震撼力、感染力。

我们认为这节课充分表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真可谓是德可正其身,曲老师有良好的师德;才可称其职,曲老师才华横溢;言可明其志,曲老师声情并茂;笔可成其文,曲老师文采飞扬。曲国杰老师的这节研究课是成功的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作用。

[附]专家点评

全国ESD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史根东博士评价:本课教学善于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善于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认为本课突出的亮点是挖掘到了中华民族国民性历经百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完全转变。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学通讯》执行主编王大堃老师评价:本次研究课活动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为探讨内容,很有价值,积极肯定教师从学生的疑问出发去探索问题、展开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最后提升到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高度认可教师饱含激情的精神面貌,认为整堂课教师、文本、学生三者间的对话很自然;提出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教师应提出“引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等改进意见。

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社中学语文编审、教材研究所熊江平研究员评价:本课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很高,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对教师能从环境、人物、情节和标题这四者来挖掘作品主题的方法给予肯定,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摸索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小说《药》的分析主题的教学方法对小说教学有一定示范意义;认可教师把看似距今很远的文学作品很自然的和时代紧密结合的教学设计。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程翔老师评价:本课教学教师的 3 准备是充分的,教师的作用是显著的,并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激活学生思维、并拓展学生视野,指出教师要掌握规律,最后提出语文课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建议。

第二篇: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历经六年的风风雨雨,参与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学习,积极实践,求真求实,以严谨扎实的教风,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作过如下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学期初,与同级组的老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总结,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2、每学期中段测试和期末考试完后,都认真地在科组上进行质量分析。

3、能做到每学一课就进行反思,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

4、每学期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完成市教育局规定的听课量,听课时作好记录,校内听课要与授课老师交流。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认真上好每学期一节的语文公开课,课后认真听取同科组教师的宝贵意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就是教育的一切。”可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要提高自身素养,不能纸上谈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奋发进取,想方设法自我提高。

1、必须在科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

每周星期一下午是我们语文科组集中进行业务学习的时间。每次的业务学习由语文科组长主持,做到有专题,有记录,有心得。在这一时间里,我们重视把握正确的语文教改方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等理论,奠定了老师们的理论基础,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此外,出外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跟我们交流经验,谈自己的做法,一起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看优秀教学录象等。

2、必须热爱学习,有良好的总结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能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3、必须博览群书,能自如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4、必须对祖国的文化有较为广泛的了解,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育实践中,说话、阅读、写字、作文等,都能起到示范作用。

5、一定要实行自我反思,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与公正评价,使自己的语文素养、教育技能等都能得以提升。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语文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只有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跨世纪的教育中大显身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切记不能满堂灌,只追求教学进度,不讲究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也要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相向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答案。同时,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大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到全面的发展。

2、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师生随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倦;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怕回答总是,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习小组车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也就是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虽然,我们都百般努力,尝试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欢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展示自己,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只有改变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课改需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是培养语言艺术、创新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因此,我觉得在语文课中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们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是培养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2、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追求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吴川市兰石中学

林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到“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上若能把握好拓展这一环节,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同时拓展还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读写创新能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又会作文,作出思想积极新颖,构思富有创意,语言别具个性的文章。那么如何进行拓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实践。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拓展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视野、思维的拓展。

如《夏天也是好天气》这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来结合自己本人的生活体验,用“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的句式来发言。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吃西瓜、可以买冰棍吃、可以去游泳、可以享受空调”等等的好处来。这样学生对夏天的认识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又如《我的老师》一课,在学生理解了发生在“我”和老师之间的七件事后请学生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师生关系也来谈一谈自身和老师之间的感人事例。这样就从课文中的师生情走出来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情,从而实现了拓展。再如《看云识天气》这一课例,执教者就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进行拓展:“同学们,我们除了通过看云来认识天气之外,在自然界中,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认识天气呢?”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然界中积极去寻求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

二、通过续写课文来拓展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像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在教学时可设计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追查说真话的人的情形;

《羚羊木雕》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说“我”从万芳家里拿回了羚羊木雕后,回到家中父母对“我”的态度。

通过这样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

对课文的改写本人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它能够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如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见的不是穷困潦倒的于勒,而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真正发了财的于勒叔叔,那结局又该是怎么样呢?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应是异常活跃的,笔下所涌现的也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令人深思或发笑的结局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作客的情形,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所写的,但却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来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作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组织辩论来拓展

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以及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已经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去取回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两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来陈述自己的理由。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也可以就陈元方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这一点来进行辩论。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五、通过更换课题来拓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在教学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来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来代替课文的标题呢?

有位教师在进行《变色龙》一课的公开课教学时,就向学生提问:“用‘变色龙’为题,好在哪里?”

学生很快答出,教师再问:“如果改用人名来作题目,并且在人名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那么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合适呢?”学生纷纷回答:“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小说主旨的理解,很明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合字词教学来拓展

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就是在字词教学中也可以运用。

传统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枯燥,也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一些尝试。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有的生字词,到上课时念给同学们听。这样的字词教学,属于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2005-1-12 作者邮箱:

JWLZlinhui8888@sin.com

第四篇:我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转变*

我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转变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 姚汉东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在历次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多次斩获大奖,但是,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奖以来,还没有一位中国人获奖。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表明:中国中学生计算能力第一,创造能力倒数第五。个中原因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我认为中国的学生缺乏深厚的科学底蕴。这个科学底蕴的内涵很丰富,它既包括广博的文、理、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必备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探究事物本质、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我国的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大量基础人才,发展我国基础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新、尖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显得过时了。我国基础教育学科体系泾渭分明,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轻文的倾向,违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些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这也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修订国家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核,以及审查教材的《课程标准》就理所当然了。融合思想性、综合型、实践性、人文性的新课程标准正是符合当前学生实际、社会发展实际应运而生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变化着,以不变应万变只能被无情地抛弃,淘汰。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尝试冒险,经常变化,你就会经常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课程标准的变革必然引起教法的转变,而教法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学会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1)观念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继苏霍姆林斯基和赞可夫之后前苏联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说:“教师不是把知识填入学生的脑袋,而是让学生设法向老师“夺取”知识,从与教师的“搏斗”中掌握知识。”“只有学生们满意的那种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内在禀赋和潜能的显露和发展。”这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对我们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上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五官端正”,即端正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真可谓颠簸不破的真理!教学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学不是用机器制造产品,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应该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标准件。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如作业布置、考核标准,对于每位学生都不应该是一样的。

这些都说明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会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由简单的知识传递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2)角色转变

1、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2、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3、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说文解字》中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其含义是:在地位上,师生是上下级关系,师道尊严是很严厉的;在教学上,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仿效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在教育哲学上,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白纸上面画各种图案。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传统的“教书匠”要变成“教育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管理权威、知识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支持性、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敢于承认错误和过失。

(3)要求转变

传统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教师基本功对于现代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作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之间将要更加紧密合作

2、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5、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标准的综合化特征(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音乐、美术;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因此,各学科的教师将更加紧密合作,学会打整体战。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政治教师也应懂得些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地理乃至物理化等基本知识,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现在有很多同学在修双学位,这不仅是找工作的需要,也是将来职业的需要。

过去的课程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教师过分地依赖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新的课程内容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尽管如此,教材具有稳定性、滞后性,教材的修订赶不上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即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时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学校就在自编劳技、艺术等校本教材。以前的文盲是不识字,现在的文盲是不会电脑、不懂外语。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总之,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现在有些学校把硕士生作为招聘对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教法转变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将“三个W-----WHAT,WHY,HOW”一一教给学生,也许这样的教学对于某个知识,学生确实掌握了!但学生不能由此而举一反三,因为他没有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强调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以及如何生存、如何做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所以,作为教师应通过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能力和觉悟。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过去的苦难,好知道如今的幸福。于是她花了400元钱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票,带着女儿走进了剧场。等她含着眼泪看完后问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回答却令她愕然:“都是白毛女的爸爸害了她,借款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她爸爸为什么不还呢?再说白毛女也真傻,既然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何必到山洞里去呢!”妈妈不由得摇头感慨,如今的孩子教育真难啊!但如果让孩子亲身体验了一件事,结果就完全不同了。一个孩子的父母资助了一个希望工程的孩子,这个生活富裕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彩色照片寄了过去,信里写道:“你也给我寄张彩色照片吧,让我看看你的脸。”两个月之后,他收到了一张黑白照,照片上的男孩还半闭着眼,信上说:“真对不起,我从来没有照过照片,这次为了给你寄照片,我妈妈积攒了一个月,才攒了6元多钱,我走了几十里路到照相馆拍了这张像,但真对不起,因为是第一次照相,我不小心闭上了眼睛„„”孩子看了信大哭:“我怎么这么蠢,竟然要他寄照片。”孩子的父母由此感慨:“让孩子结交一个苦孩子,就能知道他现在生活的幸福。”

可见,“体验式”教育的效果是神奇的。

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有启发式、讨论式、阅读式、探究型,研究型等,我们汉阳区政治教研室正在进行“三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即课前激动„„自由五分钟,新闻故事、时事报道、小品表演、音乐歌曲;课中师生互动„„创设情景、运用现代化手段、展开讨论、演讲;课后行动„„收集资料、网络词曲、办手抄报、组织实践活动等。

课改之路是艰巨的,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课改之路一定是光明的。

2003年8月27日

第五篇: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期我有幸去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听了余教授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后,仔细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颇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教学,贵在探究(有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学科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新科学课程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如,我们在上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时,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这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填写熔化过程记录表??画出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比较两种物质的熔化有什么不同。这里虽只包括了探究的部分环节(没有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但也属于探究。因此,探究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环节。

二、科学教学尽可能体现生活化(有感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情境)老师用他的那双慧眼不仅关注科学教材,而且还会善于关注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体现科学课堂生活化。不但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的课堂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有感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教学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能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实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感于教学关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仔细回忆这三堂课,不难发现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学生都表现的兴高采烈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科学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

下载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作用(精)(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新课程改革下应如何备课(推荐)

    谈新课程改革下应如何备课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为什么有人说:“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依据“......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本文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2007年02月08日 星期四 20:11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青杠小学 熊祖凤 贵州省黔西县永燊中学 漆道頔 关键词:新课程 教......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老厂镇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04-5-22点击次数:2767字号:大 中 小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然而,教师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几乎等于......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的“ 教书匠”向“ 科研型”“、学者型”转变, 教学任务繁重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把教科研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