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在不经意间,又步入了重朗读形式,忽视了其有效性的误区。部分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个性发挥的体现”,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等等。由于教师理解不够,又不分场合地机械追随效仿,加上自己的组织引导不得力,缺乏技巧,课堂实际上就走了样,这样的“朗读”往往是事倍功半。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朗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朗读;读中培养习惯;读中识字、词;读中感知内容
“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这是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理念融合起来加以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说到“读”的重要,我们一口气可以搬出一大堆经典名句,加以诠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等。可见多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反复读是理解文章的根本方法,善于读书是能提高自身素质、智慧的。读中学会词与句,读中领悟情与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关于语文教学中“读”的几点体会。
一、在“活读”文本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我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指导学生朗读时是这样做的,我先播放课件(大娘照片)并讲述:这就是李大娘和志愿军战士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此时学生深情地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读完后,我接着说:“可是,大娘怎么忍心和亲人志愿军分别呢?我们只好请求她留住送别的脚步。谁来请求大娘?”此时学生再次动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读出了“请求”的语气。读完后我又接着启发:“大娘也没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学生用“恳求”的语气读,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颇有味道。)“可是,大娘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早点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学生用“哀求”的语气读,有一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可是尽管我们哀求大娘,她还是舍不得回去。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学生用“命令”的语气读,语气很坚定。)最后我接着启发:是啊,我们七十五岁的大娘舍不得走啊!我们就这样一次次地请求、恳求、哀求,到最后只好命令。现在你想怎样向大娘送别,你就怎样对大娘“诵”别。于是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情感。这样“活”的朗读一下子就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在“读”文本中识生字学新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毁灭”与“宏伟”时,采取的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语境中感受的方法学习。学生通过熟读、细读文本,身心自然融入到课文叙述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情境中去,在具体的语境里,感受、理解“毁灭”的意思,印象更深、效益更好。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里的东西要么拿走,要么任意毁坏。”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烧毁了,变成了一片灰烬。”在阅读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章节中,学习“宏伟”一词,学生联系语境交流感受,理解独特而丰富。有的说:“宏伟是指圆明园里风景名胜很多,有亭台楼阁,有狮子林,有蓬莱瑶台,还有西洋景观,规模很大。”同一个词,同一个意思,却有不同的表达和各自独特的感受。这种在语境中学习字词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还使字词教学富于情趣活力。
三、在“读”文本中感知内容情意
语文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读”的教学,读是中心,读是根本。我教学在于导读,引领,学生学习在于情真意切读文本,入情入境领会文本。读到牵肠情自深,读出意境理自喻。我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到处都是血迹。”指导学生在反复交流感受中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多元理解,个性体悟。有的学生在交流感受时说:“读了这一段,我觉得这个父亲太累了。”“那就请你用‘累’的感情读一读。”我顺学而教。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说:“从36小时,38小时,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多么焦急,多么执着啊。”“说得好,请你用‘焦急’、‘执着’的感情读一读。”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领。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读了这一节,我看见一个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创造奇迹的了不起的父亲。”“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怀着对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的无比崇敬和感动一起读。”我顺势导读,把朗读推向高潮。我的内心随着学生的朗读起伏,我的情感随着学生扬抑的语调激动。
我看见有的学生读到“到处都是血迹”时,声音哽咽,眼里噙着泪花。有了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讨论“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问题吗?有了这样情真意切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讲解“父亲是怎样执着的”吗?
读到动情意自得。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进行语文教学,在引领学生读书中落实教学目标,读是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却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讨论得再多,演练得再多,思考得再多,都无法代替“读”的熏陶,都无法达到“读”的浸润产生的全面而深远的语文教学效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坚持以“读”为本,咬住“读”不放松,引领学生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和会读书的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很感兴趣。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地激发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论文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据初步了解,小学生中学习语文无兴趣的占2/3多,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越低。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语文的自信不足,特别是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写作的自信,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给学生的作文多加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每次都能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有收获,学生就不会怕作文了,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并且对作文越发想写了,也会越写越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都是如此。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自信树立、有得有用,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的作用,才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学生正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南亚玲 学校:涧峪岔金穗希望小学 电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特别是当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查的时候,好的成绩赢得了表扬、奖励和荣誉,学生就会感到有了前进的力量,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去探求新的知识;相反,因成绩不好,得到的是责骂或讽刺,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有时我们问学生为什么对语文不感兴趣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语文太难了,我不会分析,又不会作文”等等。“不会”就是没有学到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不会有对该门功课的兴趣。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七、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的培养
南
亚
金 穗希望小 学
玲
第五篇:小学乒乓球教学兴趣的培养
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瑞昌市实验小学孙丹丹
兴趣是促使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保障,是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全面分析兴趣在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综合性地探究适合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为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
一、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促使学生对事物进行积极认识与探究、有效参与到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高效性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全面保障小学生热爱此项运动的前提基础,是促使教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小学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领域中需要采取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有效地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促使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
1、利用游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推进,促使诸多教师将游戏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进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游戏教学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具有直接意义,并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良好的发展。
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游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自身特征,合理地进行体育游戏的组织,利用科学的教学原则,设计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乒乓球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兴趣、求知欲。
比如,在小学乒乓球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颠球练习。这个小游戏的本质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地感受移动击球过程中的空间感。每个小组有四至五人,学生主要对正反手颠球动作进行不断地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围成一个圆圈,小组内的一个人将球向上击传给组内的另一名球员,小组中每个成员在击球后需要以精准、快速的动作退出到圆圈外。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站到相同的位置,按照从排头至排尾的顺序进行颠球运动的操作与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在反复多次的击球练习中,学生能够确保球快速精准地发出且不落地。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乒乓球学习的技巧,并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2、利用榜样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诸多小学在近几年不断地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与实施,这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综合性地将乒乓球运动推动到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全面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尤为关键的。在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邓亚萍等榜样的作用,将具体的教学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进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的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地将乒乓球运动的功能向他们讲解,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进行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视力的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详细地分析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小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巧深入掌握。
总之,教师在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乒乓球运动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性,通过科学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教师将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乒乓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组织策略,可以全面保障学生在乒乓球学习过程中对此项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刻感受乒乓球学习的真正意义,全面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方式,体会学习的乐趣。
3、运用竞赛法、团体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乒乓球竞赛内容的设计应有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的竞争。团体竞赛要在个人竞赛和团体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具有特定性和一定的难度,学生团队能够经过努力取得成功。
团体之间的竞争,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组团,团队之间水平相当;其次明确团队总的活动目标以及每个成员的具体目标。每个成员既要完成自己的學习任务,还要帮助其他团体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或超越总目标。学生在团体对抗中学会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升乒乓球技能和兴趣。
4、教学内容始终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要想使小学生对乒乓球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在乒乓球技术的教学中逐步让他们获得乒乓球击球成功的体验。因此在乒乓球技术的学习中应始终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单一动作技术的学习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学习较难的技术动作;在掌握了多个单一动作的基础上再学习组合技术。要把复杂技术动作分解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运动兴趣和竞技能力
兴趣是促使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保障,是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全面分析兴趣在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综合性地探究适合小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为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睿.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心里训练方法【J】.科技信息,2008(25):217.2、谭姣.浅谈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J】.才智,2014(31).3、贾瑞楠.多球教学法对小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影响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