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水不怕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怕挖井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九年制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内容,一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很丰富。由于是一年级下学期,孩子们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水平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只是在需要激情时加以描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读悟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体会毛主席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以及乡亲们感激毛主席的恩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和乡亲们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并指名认读,然后全班齐读。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回忆课文:
(1)谁是挖井人?(2)谁不忘挖井人?(3)为什么不能忘记挖井人?
二、讲解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2>、指名反馈。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通过多种读的形式把段落背下来。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帮助人民挖井呢?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出示重点句: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3>、教师引导想象:人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可能会出现哪些不方便的情况呢?学生发挥想象,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
<4>、教师小结:同学们,一个村子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一口井,吃水多不方便呀!要是遇到干旱和下雨的时候,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挑水,多困难、多辛苦啊!<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人民吃水的艰辛和困难。<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7>、看到这种情况,你们会觉得毛席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老百姓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挑水喝,太辛苦了,要是有一口井该多好啊……)<8>、教师小结:毛主席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师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一口井。<9>、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10>、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自由读,分组读。<11>、引导学生把整个自然段背下来。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内容,想一想:解放后,乡亲们在水井边立了一块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什么?请用“——”画下来。<2>、讨论交流。<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学生朗读这句话,想一想:挖井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为什么不能忘记挖井人? <5>、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对问题进行小结: <6>、通过多种讲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背下该自然段。<7>、要求第个学生都要懂读、懂写、懂背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对“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的理解,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们吃饭的时候会想起谁呢?你们坐在明亮的教室时又会想到谁呢?……
四、课堂练习组词
井()
想()开()
念()士()
忘()土()
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沙洲坝人民没有井喝水难,毛主席为了帮助人民解决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村里挖了一口井,当人们喝水时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毛主席时刻为人民着想,造福人民,真是令人敬佩,我们为有这样的主席而感到骄傲自豪,同时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要懂得感恩。
六、作业
把《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周围的人听。
七、板书
第二篇:吃水不忘供电人
吃水不忘供电人
——抢修班北堡张村抢修纪实
“感谢供电公司抢修班迅速解决了我们全村用水问题”。11月28日一上班,**市**乡**村民代表***拿着村委会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来到了供电局办公室。
供水问题怎么来供电局感谢了呢?原来***村一直未通自来水,村里自筹资金建了一个水塔解决全村二百多户的用水问题。11月26日周六这天上午,水塔的电表突然不堪重负起火,全村立刻即失去了供水。邻近中午,二百多户要做饭、喝水,家里的土暖气也要用水。村委会立即拨通了95598供电抢修电话,没想到不到10分钟**抢修班就派距离现场较近的一辆抢修车来了,由于节假日表库无法领表,现场人员把情况汇报给了班长**,*班长说:“特事特办,我联系借表,一定要让村民用上水”。抢修人员将烧毁线路迅速更换,*班长先拿来一块三相电表。中午11点20分,全部工作完成水塔恢复了正常供电,全村也恢复了供水。
村委会十分感激供电抢修的全体同志。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派人来供电局来当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吹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
第十一单元:清清的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忘、主、席”等16个生字。会写“洲、坝、挑”等十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生词,读通顺课文。
一、谈话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预设: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教师听学生读课文,并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读书。
2、生字纠错。
(1)抽读要认识的生字生词:沙洲坝、挑水、浑浊、脏水、卵石、激动、恩人、石碑
抽读要掌握的生字生词:忘记、主席、领导、革命、方便、人民、旁边、想念、杂草丛生
难读的词语:瑞金、疑惑、苦笑、热火朝天、喷涌而出
(2)指名分段课文。
A 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书。
B 指名读全文,正确、通顺、流利的读书。
C 自由读书,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D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说文章写的是谁干什么?
3、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1、说说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可以自己学会的,你怎么记住它们?
2、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自己挑选简单的字书写。
教师可提示学生保留“席”“革”“导”“杂”几个学生容易书写出错的字。
4、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文章的大体内容。
1、指名读课文,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分段指导朗读。
1、继续由“水”入手,讨论提出的问题,沙洲坝人民吃的水是怎样的?
提示: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沙洲坝人民喝的水很脏,抓住“浑浊、很脏、杂草丛生、苦笑”体会当地人的无可奈何,和吃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
第三自然段,抓住“涓涓的泉水、喷涌而出、清泉、激动”等词,体会井水的清澈。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不同的水的样子,突出了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心。
2、他们是怎样挖水的呢?
提示:
第三自然段中,“第二天 商量 带头 热火朝天 亲自(铺、垫)”表现出毛主席对村民的关心。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学生体会练读。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4、村民为什么称这口井是“红井”?你读懂井边石碑上的字了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一个成语概括沙洲坝人民的这种行为,理解“饮水思源”。
5、句式仿说:
四、整体感知,总结板书: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2、小练习
(1)区别组词。
望()主()席()导()便()杂()旁()
忘()住()度()异()使()柴()傍()
(2)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时刻——()想念——()浑浊——()
立刻——()疑惑——()激动——()
(3)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不忘(),时刻想念()。
教学后记: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第四篇:吃水不忘打井人 说课稿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 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 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 东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 敬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 《标准》 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主”、“席”等 12 个生字,会写“吃”、“叫”等 6 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⑵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主导思想:通过这一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让学生最能读书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忘”、“丼”等 9 个生字,会写“吃”、“叫”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四、说教学教法 讲读一篇课文,其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 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生动活泼;只有这样学生最能读书的能力才能逐步形成。
1、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
2、借助图画启发想象,体会沙洲坝人民感激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同时 激发学生热爱领袖的情感。
3、听记补充,促进理解,训练表达。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 “想像”.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阔的阅读思维空间,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 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 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 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吗?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介绍)(教师小结,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吃”和“叫”生字。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毛主席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毛主席的相片,介
绍毛主席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四、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五、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
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六、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用“因为,所以 ”来说一说
你觉得毛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课外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 书 设 计
9、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带领 挖井--------------爱人民
乡亲们 立碑 刻字--------------爱领袖
第五篇:吃水不忘打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城关中心小学 胡晓明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写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于是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没有水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然后抓住“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句话,让学生想象情境,练习说话。
这样,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后就更能感受到毛主席和战士们挖井这一举动给乡亲们带来的方便,以及乡亲们对主席的敬意。从而深刻地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然后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到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最后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织布人”、“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