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时间:2019-05-14 11:5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第一篇: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⑴。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其它省份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学生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究学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并已迈出了认识社会自我行动探究第一步,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一、课题活动计划表

1、主题名称

2、课题名称

3、组长及小组成员

4、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5、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

6、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8、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9、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图片、网页、视频资料等)

二、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1、本组课题名称及记录者

2、课题所属班级小组

3、活动形式及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

4、活动成员及指导教师

5、活动内容(1、目的与方式

2、过程记录

3、问题及办法

4、收获及感受)

三、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表

1、编号及课题名称

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

3、结题报告及报告执笔

4、附录材料

5、成果概述

6、成果体现的依据

7、实物材料(编号、名称、制作者、内容与功能、数量)

8、相关统计(参考书目及资料清单、浏览相关网页)

9、课题展示方式及相关说明

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编号及课题名称

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

3、报告内容

同学们可在教师辅导下自主结合成立小组,选定课题后逐步完成任务。最新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研究型课题参考题,大体上的模式有:

1、收集文献资料后进行分析总结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2、写论文以得出结论,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探究”;

3、开展调查研究并写调查报告:如“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罗列人物小传,如“著名科学家传略”等。

新大纲强调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人物小传、历史题材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等。

诚然,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更具体的研习题目,并确定研习方式。选题思路主要有:

⑴上级提供的现成课题;

⑵教师和专家经验的总结及系统化,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⑶学生平时所积累与感悟的整理加工; ⑷同步教学中疑难的突破;

⑸具体社会实践经分析、比较、归纳所获取的心得; 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除了新课标内所附的“评价拿破仑、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参考题目以外,还可自主选取其他题材,如:《姓氏文化” 》,《关于中美二十一世纪关系》、《试论台湾问题》、《二战中日本失败原因之我见》、《我看光绪皇帝》、《论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宋江其人》等。教师也可作一系列讲座为铺垫。

1、《本地文化名人》;

2、《解读(梧州)》;

3、《当代有才人,独领风骚——梧州历史文化中现代化因素的发掘》。

4、《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5、《黄埔——将帅的摇篮》;

6、《中国梦——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7、《钓鱼岛问题猛醒吧,日本》;

8、《兩岸统一,台独分子的梦醒时分》;

9、《广西的骄傲 中国的脊梁——近代梧州名人》

10、《逐鹿南海》;

11、《关注中国周边安全》;

12、《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广西开发》等

五、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原则

由于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恰当与否事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端乃至全局,那么在动员、统一认识、介绍知识背景的基础上选好课题尤为关键,其中主要途径有:

1、集体确立共同主题而具体子目在大家讨论后协调;

2、由现成的、指导老师或上级所提供;

3、学生自发形成等途径。

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开展历史研习活动,选题中避免“偏、难、旧、空”误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一、示范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首先发挥主导作用,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浓郁氛围,因势利导,再酝酿“确立课题”。

1、公布教材的参考性题目,针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科内专题系列知识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相关学科的主题寻求切入点。

2、树立典型,提供范例。

3、确定人员后把课题逐步分解,由点到面,做到合理规范。例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题按门类可细化为对工业、交通、教育、军事、科技等项目,按地域细化为广西或广东等地。“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可从背景、进程、人口迁徙、文明融合、行政区域沿革、梧州市、县方志、宗谱家谱等角度入手。

二、主体性:首先立足于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信息敏捷,精力充沛等优势,授之以渔。其次以学生为本,重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即教师不是绝对权威,而是组织者、合作者、服务者,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相信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消除顾虑,切忌包办一切。还要消除某些应试教育干扰,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学生兴趣的诱导、个性的张扬,给予每个人展示和进取的多元机会,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可行性:虽选题可海阔天高,余地极大,但要因地、因时制宜。先发掘现有条件,量力而行,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时间、信息资料等主、客观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选取素材来源广、易收集,指向明确,便于操作的内容。同时经充分的咨询论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寻求最有价值的内容,贴近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找准切入口。再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实际出发,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等结合起来。在此万不可淡漠、轻率盲目,若好高骛远,刻意追求大跨度、深分析;或贪多求全,如此只会事与愿违。例如:“革命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化”即有很强的地域性。

四、现实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生关心时事,例如扶贫问题、中美、中日关系、台海危机、朝核问题与中东和平等极其令人关注。大家应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当代身边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文科综合高考密切结合时事热点,例如去年的“中国和平发展、钓鱼岛冲突问题,中国梦”;“美国次贷危机,中国西部开发、反腐倡廉、三农问题”等。抓住许多热点“朝鲜半岛风云、长征探秘、宗谱探寻”等,尤其借助某些重大纪念活动如十八大、台海交往、空气污染 等,不妨展开“血沃中华——中共广西英烈、辛亥革命与梧州”、“从病夫到巨人——20世纪以朱中国体育历程”等的探究。

五、创新性:“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所谓“研究是最有效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传统思维中存在偏重求同、单向、演绎性思维,注重重复性、教条式,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即相当欠缺。因而应打破思维定势,珍惜奇思异想,似乎荒唐的,并非没有价值,要消除保守、盲从,鼓励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保留独立见解,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辩能力,在研习的广阔天地中逐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全员性:活动不仅应面向全体,要求人人参与,班级中积极协调配合,因为参与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还要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分享学习,动员各科教师、家庭成员和朋友及其他相关社区人员投入,多多益善。

此外还有前瞻性、开放性、层次性、典型性、协作性等。

研究性学习如同一个楔子,冲击了传统教学领地。万事开头难,我们尤其要把握好选题这关键的第一关,那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与历史素质教育目标也就大大接近了一步。

周海波整理 2013、3、13

第二篇:高中课改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课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19)民俗文化研究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

(12)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

(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

(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12)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13)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4)英语中的动物习语(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16)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7)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8)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五、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

(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

(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

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

(1)各超市物品的价格调研(2)本市假货现象调查

(3)本地某企业经营状况调查(4)(某地)工业废水污染情况调查(5)调查(某地)某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7)对(某地)就业状况的调查

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

(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八、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

(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

(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

(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

九、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

(1)从CBA到NBA,姚明的价值在哪里?

(2)(某地)市民健身锻炼方式调查(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4)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综合技术中的实践运用(5)利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方法与策略研究(6)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

十、艺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

(1)创作心中理想的(某地、某主题)歌曲歌词(2)探讨中西方(或传统与流行)音乐的差异

十一、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5、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绿岛的保护

7、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8、(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9、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10、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1、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2、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3、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4、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5、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4、降解塑料的发展

25、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6、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7、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8、创造绿色电能

29、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0、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1、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2、绿色消费

33、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4、氟利昂问题

35、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37、太湖零点行动

38、长江上游生态保护

39、黄河断流

40、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41、绿色文明

42、淮河治污零点行动

43、苏州河综合整治

44、电磁辐射污染

45、环境与健康

46、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7、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8、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9、农药污染的影响 50、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51、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52、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53、居室污染

54、食品污染

55、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

56、常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研究和对策

57、洗涤剂、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58、磷对水质的污染

59、小区环境对住宅和人的影响 60、北方沙尘暴又起的原因分析 61、沿海生态环境调查 62、手帕和餐巾纸的利弊研究

十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农用生物肥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生命之源——营养 家庭包装 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油烟革命 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金属防锈的研究 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化学与农村经济 纯净水是否“纯净” 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维生素王国探秘 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 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生活中的化学 厨房里的化学 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科技与生活——关于纳米技术 奶制品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于健康饮水方法的研究

十三、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创造绿色电能 未来能源技术

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食品对大脑的营养供应研究 常见荤菜对大脑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 浅谈可再生能源 利用太阳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 潮汐资源的调查研究

十四、1城市规划41体育台的物理应用

2自然灾害42学生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调查 3水土流失43方便面与人体健康 4环境污染44自制报警器等

5校园绿化与管理45声控感光延时开关、摇控器 6我的校园我作主46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的研究47信息技术 8月相变化观察与分析48说英语、话家乡 9太阳能等的天发与利用49长阳民风民俗 10家庭装饰与室内污染50文学作品品读鉴赏 11食品中的添加剂51学生阅读调查与研究 12洗涤剂的成份研究与开发52电视剧评析 13民用燃料---液化气53毛泽东诗词鉴赏

14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方向54民间歇后语收集整理 15废电池的危害与利用、回收处理55广告语言艺术浅析 16厨房化学、化学趣味小实验56薛宝钗性格研究 17农药的性质研究57浅谈旗袍发展史 18含磷洗衣粉的研究58消费维权 19常用消毒剂研究59农村税费改革

20空气污染状况调查与对策6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关研究 21化肥的研究61学生条工体验 22兵器知识62学生消费、生活习惯

23关于台湾问题由来、现状等研究63农村产业结构 24巴勒斯坦问题来龙去脉64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状况调查 25父母辛酸知多少65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6家乡的文化名人66网络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7水资源利用与污染67中学生上网利与弊 28白色污染68关于农村文化设施调查研究

29微量元素对人身体健康的探究69农民消费观的变化 30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对策70现代学生追星观

31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及其对策71中学生学习障碍心理探究 32‘三线’建设等有关的研究72我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 33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与研究73浅析青少年嫉妒心理问题

34生活中的数学74个性心理与人际关系 35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75留守孩子调查与研究

36关于分期付款问题的研究76未成年人违纪调查与研究 37储蓄、保险的收益分析比较77超市与传统店面的经营效益调查 38学生身体情况78家庭教育中的暴力行为调查研究 39音乐对人情绪波动的影响79假日经济现象及研究 40足球史等80长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2.新能源的前景如何?新能源的应用普及还有多远? 63.什么是蓝色能源、绿色能源和地热能? 64.提出一项生活节能方案节约家庭支出。65.焚烧垃圾的利与弊。66.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铺设需考虑那些化学问题/ 67.怎样防止海底光缆的腐蚀? 68.轮船外壳上的锌板有何作用? 69.设计一个简单的伏特电池。70.海上渔船如何利用海水所蕴藏的能源? 71.说说燃料电池的前景。72.玻璃对环境的污染? 73.世界煤炭储藏量有多少?其主要用途?你认为“人造煤炭”会出现吗? 74.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化学材料是什么?太阳能电池是真正的环保型能源吗? 75.使用气体燃料是否利大于弊? 76.对不同地区,用电烧饭和用燃料烧饭哪种更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 77.怎样理解铜是电气化的支柱? 78.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并叙述它们晶体结构的不同之处。79.谁揭开了燃烧之谜? 80.你认为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的环状结构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 81.如何防止或克服潜水员的职业病? 82.食盐加碘的作用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怎样;加碘食盐的日常保存。83.说说过氧化氢的商业价值及生活用途。84.比较二氧化硫与次氯酸的漂白机理。85.硅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科技及工业中的王牌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86.了解我国硅蕴藏量及开发应用状况。87.了解普通陶瓷及新型陶瓷种类及其用途。88.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并设计一张未来的新元素周期表。89.利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熟悉的分子模型,如Cl2 H2 HCl、H2O、CH4等。90.说说温室效应。调查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物质。91.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危害,能否用此知识理解溃疡病的化学过程。92.你对能源危机有何认识。你及周围的同学是否有这样的意识。93.侯德榜对我国民族制碱工业发展的贡献。94.戴维对化学研究的贡献。95.常见含银废物中银的回收情况,调查本地区照相馆的废物处理情况。96.了解大气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97.酒精可燃与不可燃临界浓度的研究 98.叙述一些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熔点与这些化合物的极性强弱的关系。99.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粘合剂的研制的意义。100.调查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01.试讨论“逆反心理”与“平衡移动原理”在了解上是否有共同点。102.调查医院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如,PH试纸,糖尿病的粗检查等)103.调查衣料所用纤维制品的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识别它们。104.调查常用粘结剂的品种,主要化学组成,性能及价格。105.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的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第三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改实践总结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走进我区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已三年,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

第一,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倡导这种方式,我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初期,较多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第二,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因此不同年级、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其主题研究学习在内容、形式和深度上应当有差异、分层次。

第三,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融合许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学生根据其自身经验背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地从事 做 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 接受 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方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有不同智力强项和优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课题,就意味着他们要探究的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能并注重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整合,能帮助学生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遥远的生活做准备,通过适当的培养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学习潜能的。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取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所以,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全员参与性。通过以上思考,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

第四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钟刘胜

【摘要】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在观察、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自主地了解和独立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从而知道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并孕育一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实践反思

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知识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处理和表达各类信息的能力。“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在新时代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研究性学习正是这种趋势的必然产物。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认识和结论。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在观察、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自主地了解和独立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从而懂得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并孕育一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式。

伴随着我校2008年以来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展开,比较成熟的实施方法不断涌现,主要有专题研究型、小课题研究型、主题研究型、体验学习型等。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本为“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既在单一学科中实施,又以综合学科的形式出现。本文将阐述我对金桥高级中学三年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以求教于同行们。

一、在专题教学中引发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基本阵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承认了它的主导地位,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专题研讨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在现实的教学目标与理想的教学目的之间,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方式作为中介的。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式层面上更趋近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亦应切合这些特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专题研讨是指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展开全班性的专题研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专题,如新课标把评价历史人物作为教学目标。本人在上一节题为《评价拿破仑》的汇报交流的公开教学课中,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先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分为四组,拟定四个专题(拿破仑上台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尽其才,重视科教和创新;时事造英雄;评价拿破仑战争)进行交流。学生之间甚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就不同观点展开辩论,最后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以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在课外必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筛选、整理形成系统,以课题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便于学生就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缺点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在2009年《评价拿破仑》的公开课中,被在场听课的游祖宏老师提出的几个比较专业的问题难倒了学生,就证实了这一点。

二、在习题训练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近几年来,研究性学习方式正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方向渗透到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2009年上海高考题第30题“学生对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崇拜的伟人,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在习题训练中,适时进行开发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三、在撰写小论文中深化研究性学习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是课后作业中较高要求的训练形式。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最终以论文的形式结题。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在科学性、具体性方面给予指导。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运用较为丰富的资料深入研究某一个历史问题的多个侧面。论文的结题与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键,评价标准应符合史论结合的原则,更应以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为评价的原则。例如:在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中,针对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残遗势力(主要表现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我以“中国青年学生给日本青年学生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布置了一个历史小论文。目的是给日本学生澄清历史,要求结合史实,语言中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在批阅论文时,发现学生们都能从不同角度揭露日本当局者隐瞒侵略的史实,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处置不彻底、日本“入常”为什么会失败等等。这就是学生们在广泛阅读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分解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加以研究的成果。更值得我兴慰的是一些学生还非常注重在文章中体现历史的现实作用,显示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思维。

四、从再现历史中体验研究性学习

美国罗斯学校的一种历史学习方式:学中国清朝史时,所有学生到清朝馆,着长袍马褂,穿圆口布鞋,戴瓜皮小帽,扎一条长辫……俨然一个清朝人了——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历史,得到的知识已非书本所能包容了。这种历史角色的扮演是再现历史的鲜活形式,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启发。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历史人物是历史构成的要素,学生们日常的历史学习往往以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较为缺乏。在学生扮演历史角色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较为全面地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往往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如武则天、雍正等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以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角色扮演者的表演一定要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可就表演者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角色扮演与评析过程同样重要,表演者和评析者都可对自己的学习最终以文字形式总结。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理解、想象力的空间,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虚拟现实的体验。缺点是这种学习方式受时间和资料来源的局限,也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不可提出超出学生能力的过分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单独安排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可以尝试在充分预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中的即兴表演和身临其境。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就新中国初期面貌的种种困难,你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怎样来挽救这个崩溃的家庭。有的同学马上反应: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破坏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这个国家已无力回天了;有的同学马上反驳:事在人为,困难肯定有,没有做不成的事……我马上因势利导:应该怎样来挽救呢?这时场面气氛很热烈,同学们七嘴八舌,群策群力,我适时提出书中的措施,并鼓励他们比较与伟人的措施的异同。这时,马上有同学尖叫:我能当选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了。

五、从身边现实中发掘研究性学习

人类社会的现实,都是历史的延伸;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就,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取得的。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历史课程的宗旨就是服务社会。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过去性,还具有连贯性。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写道:“只有通过现在,才能窥见广阔的远景,……”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学习书本中凝固的历史知识,很难体现出历史学的现实意义,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术界,口述史学的再度兴起,也启迪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是学生们最感受兴趣的历史话题,从国际大事如中东和平、巴尔干争端、日本的军国主义,到祖国的发展如改革开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再到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访谈的题目数不胜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力所能及的题目,以文献调查为基础,拟定研究方案,确定访谈对象(可充分发挥学生家长、亲友的作用)。从学生们的身边挖掘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历史。如在讲到美国的侵越战争时,我要求学生利用我校的外籍教师有过越南战争的经历,鼓动学生在上口语课时主动与外教交流,而另一位同学提起他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我就当场要求这位学生转述他爷爷给他讲的抗美援朝的故事。挖掘身边历史使这两个知识点异常生动,活灵活现。这种研究方法最适宜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运用。比如,对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史的访谈,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切、生动的资料,而且在访谈记录的整理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历史研究的过程。

总之,课程改革已经给中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性学习已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研究型历史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对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所阐述的也只是点滴之见,难免有谬,还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校正。

第五篇:高中历史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原则模式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在最后设计了22个研究性课题。为了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同步,并检测教改效果,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注重“双纲”(教学大纲和考纲),又不拘泥于“双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表明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已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主观题的设计上,注重研究性、开放性试题,其特征是结论和观点没有定论,无论如何解答,结论和观点都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评卷标准也对标准答案作了较大的松动,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就可以得高分,得满分。目的旨在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习”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高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我们依据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以下的原则

1实施研究性学习须体现的原则

1.1要体现创造性教育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首先应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中小学生主要是以学习基础的知识为主,创造的表现主要是创造性地学习;而高中生,是中小学生心智、思想都比较成熟的阶段。对他

用心爱心专心

们提出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朝更科学、更理性、更有实践意义方向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如何能提出有创建性的问题,注重其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应明确,高中的学习还是以打基础为主,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的必修课,但并不是高中学习的全部,教师如能把研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教学很好地结合互为补充,使其相得益彰,则更能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2要体现过程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手段,尽管研究性学习也看结果,也追求研究成果,但它更看重过程,更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综合,相对于能否出研究成果,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多少则不宜有太具体的目标。历史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一些结论,可能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尤其是通过课题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研究、思考总结等活动,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方法和能力。即所谓从“研”中学,从“做”中学,可见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恰恰就是过程的本身。

1.3要体现开放性原则

不仅仅理解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收获上的开放、扩大,还应包括营造适于创造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环境。从学习目标上看,除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外,还由于各个学生的研究专题、个人兴趣、能力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指向性和多层性。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的研究专题和材料来自于不同的渠道,有课堂的和校外的,有图书馆的和互联网上的,也有来自于社会调查的,等等。从学习方式上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有独立的个体活动,也有合作的小组活动,还有多种形式的集体交流活动。从学习结果上看,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各不相同,研究结论也无预定的标准答案,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1.4要体现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真正把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提倡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课题,采用个人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过程及内容、方式、结果,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在自由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的原则下,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或传统观点,并把研究内容引向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课堂类和课题类搞研究的模式。

2.1课堂类

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课也承认了它的主导地位,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专题研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只有将研究性学习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研究性学习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如:在课堂举办“历史小论坛”、“演历史剧本”、“历史小论文写作”等活动,让学生上台当老师,上台演讲,交流研究心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整理出相应的历史问题、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分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则要求学生评价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对你和周围现实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在习题训练中尝试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研究性学习方式正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方向渗透到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1999年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003年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习题训练中,适时进行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次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问题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文革”这一课时,学生对“大跃进”、“文革”对中国社会的破坏认识较偏激,甚至怀疑它们使新中国建国初三十多年成就变得一无是处。对之教师并没有作太多的理论分辨,而是让学生查找建国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学生所持的几个关键论据作了数字上的质疑,让学生理解实据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又有学生提出:没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入侵,中国能否自然地渡过到资本主义?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敢质疑、假设才能更好了解历史真相,在这一问题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列出一系列问题,古代中国有没有对外殖民的可能;殖民主义的过去和现在,今天的中国是否会对外殖民侵略或重新被殖民侵略的可能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2课题类

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归结为:确定课题、实施研究、交流总结三大步骤。课题内容,可以来源于教材内;也可以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还可以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选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结合时事拟定课题。研究方法大

致有:文献研究式、调查研究式、比较研究式等。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可分为:历史小论文、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历史资料汇编等。在课题研究前,先采用集会讲座、兴趣小组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史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门。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和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内容。利用每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寻、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寻找知情人土,访查先驱足迹,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的精神。最后,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如:《对龙泉窑青瓷的研究》一课题时,学生以文献调查为基础,拟定研究方案,通过参观博物馆,去大窑等古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青瓷发展各个时期的特点,又动手做青瓷制品。不仅使学生获得真切、生动的资料,而且在资料的整理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历史研究的过程(此课题获省中学生历史研究性课题二等奖)。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如: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资源》、《畲族民俗风情》等课题,就涉及地理、生物、人文知识等相关学科的一个综合性课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以时政热点为研究课题:西部大开发、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东和平等。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课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课堂类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再由课题类加强学生的兴趣,形成一定的能力;最后又渗透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全面实现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只要决心长期尝试,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

3对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目前许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研究性学习花费时间和精力会影响高考,笔者认为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妨碍反而能有利于备考复习。但在活动中须注意,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责任在于明确探究的任务,指导学习的方法,将“反思”引向深刻,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历史现象引导到历史思考,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明理启智”的目的。第二,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

诚然,历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师生刻苦勤奋的努力以及合适的内容、方法、习惯的点拨诱导,积极探求“研究性习”活动,那么历史教学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①《专家解读研究性学习》2003年

②《教育研究札记》耿申

③《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指导策略》严乃超

④《历史教学》2003年10期

下载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