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12:0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1课时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以x为自变量的四个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为()xxA.y=(e-1)B.y=(1-e)x12+C.y=3

D.y=x

x2.函数y=2-8的定义域为()A.(-∞,3)B.(-∞,3] C.(3,+∞)D.[3,+∞)x3.函数y=a+1(a>0且a≠1)的图象必经过点()A.(0,1)B.(1,0)C.(2,1)D.(0,2)x4.函数y=16-4的值域是()A.[0,+∞)

B.[0,4] C.[0,4)

D.(0,4)x5.函数y=a,y=x+a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二、填空题 x6.已知集合A={x|1≤2<16},B={x|0≤x<3,x∈N},则A∩B=________. 1

f(x+2),x<0,.7已知函数f(x)满足f(x)=则f(-7.5)的值为x2,x≥0,________. x8.函数y=a(-2≤x≤3)的最大值为2,则a=________.

三、解答题 4x52x1+-9.求不等式a>a(a>0,且a≠1)中x的取值范围. 1x10.若0≤x≤2,求函数y=4x--3·2+5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B级 能力提升 21x-1.若f(x)=-x+2ax与g(x)=(a+1)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11,10,A.B. 22.[0C,1]

D.(0,1] x2.已知f(x)=a+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3)=________. 3.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当x∈[-1,0]时,1a函数的解析式为f(x)=-(a∈R).

xx42(1)试求a的值;(2)写出f(x)在[0,1]上的解析式;(3)求f(x)在[0,1]上的最大值. 3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1课时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以x为自变量的四个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为()xxA.y=(e-1)B.y=(1-e)x12+C.y=3

D.y=x

解析:由指数函数的定义可知选A.答案:A x2.函数y=2-8的定义域为()A.(-∞,3)B.(-∞,3] C.(3,+∞)D.[3,+∞)-8≥0,所以2,解得x≥3,所以函数yxx3解析:由题意得2≥=2-8的定义域为[3,+∞). x答案:D x3.函数y=a+1(a>0且a≠1)的图象必经过点()A.(0,1)B.(1,0)C.(2,1)D.(0,2)的图象一定经过点(0,1),将y=a的图象向上xx解析:因为y=a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a+1的图象,所以,函数y=a+1的图xx象经过点(0,2). 答案:D

x4.函数y=16-4的值域是()4

A.[0,+∞)B.[0,4] C.[0,4)D.(0,4)x解析:由题意知0≤16-4<16,所以0≤16-4x<4.16-4的值域为[0,4). 所以函数y=x答案:C x5.函数y=a,y=x+a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解析:函数y=x+a单调递增. 由题意知a>0且a≠1.当01时,y=a单调递增,直线y=x+a在y轴上的截距大于x1.故选D.答案:D

二、填空题 x6.已知集合A={x|1≤2<16},B={x|0≤x<3,x∈N},则A∩B=________. 5

x解析:由1≤2<16得0≤x<4,即A={x|0≤x<4},又B={x|0≤x<3,x∈N},所以A∩B={0,1,2}. 答案:{0,1,2} f(x+2),x<0,.已知函数7f(x)满足f(x)=则f(-7.5)的值为x2,x≥0,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f(-7.5)=f(-5.5)=f(-3.5)=f(-1.5)=f(0.5)=2=2.0.5 答案:2 x8.函数y=a(-2≤x≤3)的最大值为2,则a=________. 在[-2,3]上是减函数,x解析:当0

2所以y=a=2,得a=; 2-max2当a>1时,y=a在[-2,3]上是增函数,x 233所以y=a=2,解得a=或3 2.综上知a=2.max2答案:或2 2

三、解答题 4x52x1+-9.求不等式a>a(a>0,且a≠1)中x的取值范围. 4x52x1+-解:对于a>a(a>0,且a≠1),当a>1时,有4x+5>2x-1,解得x>-3; 当0

第二篇: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1

3.1.2指数函数

(二)教学目标:巩固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习题课,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练习: 备选题如下:

1、关于定义域

x(1)求函数f(x)=11的定义域

9(2)求函数y=1x的定义域

51x1(3)函数f(x)=3-x-1的定义域、值域是……()

A.定义域是R,值域是R

B.定义域是R,值域是(0,+∞) C.定义域是R,值域是(-1,+∞) D.以上都不对(4)函数y=1x的定义域是______ 5x11(5)求函数y=ax1的定义域(其中a>0且a≠1)

2、关于值域

(1)当x∈[-2,0]时,函数y=3x+1-2的值域是______(2)求函数y=4x+2x+1+1的值域.(3)已知函数y=4x-3·2x+3的值域为[7,43],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4).函数y=3x3x1的值域是() A.(0,+∞)

B.(-∞,1) C.(0,1)

D.(1,+∞)

(5)函数y=0.25x22x12的值域是______,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3、关于图像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要得到函数y=8·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12)x的图象()

A.向右平移3个单位

B.向左平移3个单位 C.向右平移8个单位

D.向左平移8个单位

(2)函数y=|2x-2|的图象是()

(3)当a≠0时,函数y=ax+b和y=bax的图象只可能是()

(4)当0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若函数y=a2x+b+1(a>0且a≠1,b为实数)的图象恒过定点(1,2),则b=______.(6)已知函数y=(12)|x+2|.

①画出函数的图象;

②由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利用定义证明.(7)设a、b均为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下列命题不是真命题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y=a的图象与y=a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B.若y=a的图象和y=b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ab=1 C.若a2x-xxx>a22-1,则a>1 ,则a>b D.若a>b

24、关于单调性

(1)若-1

A.5-x<5x<0.5x C.5<5<0.5x-xx

B.5x<0.5x<5-x D.0.5<5<5

x-xx(2)下列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3()3()3

252C.()3()3()3 52212121211

B.()3()3()3

225

D.()3()3()3

***

1211(x+1)(3-x)(3).函数y=(2-1)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1,+∞)C.(1,3)

B.(-∞,1)

D.(-1,1)

(4).函数y=()2xxx2为增函数的区间是()

(5)函数f(x)=a-3a+2(a>0且a≠1)的最值为______.(6)已知y=(数.(7)比较52x12x12)xx22+1,求其单调区间并说明在每一单调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与5x22的大小

5、关于奇偶性

(1)已知函数f(x)= m21x2x为奇函数,则m的值等于_____ 11(1)如果82 x2x=4,则x=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3

6阶段检测题: 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1.如果函数y=ax(a>0,a≠1)的图象与函数y=bx(b>0,b≠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有 A.a>b B.a

3(3x-1)(2x+1)

≥1},则集合M、N的关系是

B.MN D.MN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任取x∈R都有3x>2x ②当a>1时,任取x∈R都有ax>a-x ③y=(3)-x是增函数 ④y=2|x|的最小值为1 ⑤在同一坐标系中,y=2x与y=2-x的图象对称于y轴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④⑤ D.①⑤

4.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的共有 ①y=31 ②y=(A.1个 x1)③y=1()④y=3x

B.2个 x11xC.3个

D.4个

5.已知函数f(x)=a1-x(a>0,a≠1),当x>1时恒有f(x)<1,则f(x)在R上是 A.增函数 B.减函数

C.非单调函数 D.以上答案均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y=ax,y=bx,y=cx,y=dx的图象如下图,则a、b、c、d、1之间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心 爱心 专心 4

7.函数y=ax1的定义域是(-∞,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8.函数y=2x+k-1(a>0,a≠1)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9.若点(2,14)既在函数y=2ax+b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a=________,b=________.10.已知集合M={x|2x2+x≤(14)

x-

2,x∈R},则函数y=2x的值域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30分)11.(9分)设A=am+a-m,B=an+a-n(m>n>0,a>0且a≠1),判断A,B的大小.12.(10分)已知函数f(x)=a-

22x1(a∈R),求证:对任何a∈R,f(x)为增函数.x1213.(11分)设0≤x≤2,求函数y=42a2xa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课堂练习:(略)小结: 课后作业:(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则

第三篇:高中数学全套教学案数学必修1:2.1.2-1指数函数的概念

2.1.2-1指数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1.2.3.4.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 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两个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只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如果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6粒米,4号同学准备8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0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粒米?

学生:回答粒数

师:如果改成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8粒米,4号同学准备16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粒米?

师:大家能否估计一下50好同学准备的米有多重吗?

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准备的大米约有1.2亿吨

师:1.2亿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07~2008我国全年的大米产量!

以上两个问题中,每位同学所需准备的米粒数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座号数用x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得出y=2x和y =2x(xN)学生可能漏掉x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中x的取值范围。

2、新知探究

(1)指数函数的定义

x*师:在本章开头的问题中,也有一个与y =2x类似的关系式y1.073(xN且x 20)*

请思考以下问题①y =2x(xN)和y1.073*x*(xN且x 20)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②他们能否构成函数?③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

什么角度研究?

目的:①让学生知道图象法不是研究函数的唯一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从图象和解析式两个角度对函数进行 研究;②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2)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师:下面我们就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角度对指数函数进行研究.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小组,最后汇集结论写下来以便讨论(3)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0 < a <1

a >1

图象

[来源:高考学习网 XK]

图象略

图象略

定义域

R

值域

(0, +∞)

过定点(0,1)非奇非偶
[来源:高考学习网 XK][来源:学*科*网][来源:高考学习网 XK]

性质

在 R 上是减函数

在 R 上是增函数

4、典例示范、巩固练习、典例示范、例

1、已知指数函数 值.解: 因为

f(x)= a x(a > 0, a ≠ 1)的图像经过点(3,π),求 f(0), f(1),f(−3)的

f(x)= a(a > 0, a ≠ 1)的图像经过点(3,)所以 f(3)= π,a = π 解得 a = π,π,即
x 3

1 3

于是 f(x)= π 3,所以

x

f(0)= 1, f(1)= 3 π , f(−3)=

1

π
1 3
x

变式:(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 = 3x 和 y =()的大致图象,并说出这两个函数的性质;(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y = 2

5、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对函数研究的学习,即怎么研究一个函数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对数函数概念

二、例题 例1 变式 1
x −2

;② y =()x

1 2

1

【作业布置】课本练习2.1A 组 5.业布置】

2.1.2-1 指数函数的概念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2.通过预习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简单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 预习内容

1.一般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3.指数函数 y = 4. 指数函数 y =

叫做指数函数.,值域 . . 时,在

a
x

x

(a > 0, a ≠ 1)的图像必过特殊点

a

(a > 0, a ≠ 1),当

时,(−∞,+∞)上是增函数; 在 当

(−∞,+∞)上是减函数.
三.提出疑惑 通过以上自我预习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的指数函数图象 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点: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学习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 学习过程 探究一 1.函数 y =(

a

2

− 3a + 3)⋅ a 是指数函数,则有(
x



A.a=1或a=2 B.a=1 C.a=2 D.a>0且 a ≠ 1

1 2.关于指数函数 y = 2 和 y =()2
x

x

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图

图像都过(0,1)点,并且都在x轴的上方. B.它们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因此它们是偶函数. C.它们的定义域都是R,值域都是(0,+ ∞).

1 D.自左向右看 y = 2 的图像是上升的,y =()2
x

x

的图像是下降的.

3.函数 f(x)= a 2 − 1 在 R 上是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x



A、a > 1

B、a < 2

C、a < 2
1),则f(2)= 8

D、1 < a < 2


4.指数函数f(x)的图像恒过点(-3,5.函数 y = 3
2 −3 x 2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探究二

例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1)y =(7)y =

4

x

(2)y =

x

4

(3)y = −
x

4

x

(4)y =(

− 4)(5)y =π
x

x

(6)y = 4

x

2

x

x

(8)y =(

2a −1)(a > 2 , a ≠ 1)
1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 x−4

(1)y =

2

2(2)y =()3

−x

(3)y =

4 +2
x

x +1

+1

(4)y = 10

2x −1 x +1

例3:将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2 , 3 , ,(2 , 3 ,(5 , 5)()3)())(−2),()3 5 5 2 6 3
2 3 3



1 3

1 2

1 2

2 3

0



1 3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1)2

2 3



2

−1..5

<(

1)2 1)2

1 3

B.(

1)2

1 3

<(

1)2

2 3



2

−1..5

C.

2

−1..5

<(

1)2

2 3

1 3

<(

D.

2

−1..5

<(

1)2

1 3

<(

1)2

2 3

2.若-1<x<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C.

5

−x



5 < 0.5
−x

x

x

B. D.

5 < 0.5 < 5 0.5 < 5
x −x

x

x

−x

5 <5
1 x

x



0.5

x



5

x

3.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 ∞)的函数是(A. y =



2

B. y =

2

x

−1

C. y =

2

x

+1

1 D. y =()2

2− x

4.函数 y =

1 的值域是(2 −1
x

)C、(−1, +∞)D、(−∞, −1)∪(0, +∞)

A、(−∞,1)

B、(−∞, 0)∪(0, +∞)
课后练习与提高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函数 y =

a

x

+ m − 1(a > 0, a ≠ 1)图像在不在第二象限且不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且m<0 C.0<a<1且m<0 D.0<a<1 2.设0<a<b<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a



b

b

B.

b <b

a

b

C.

a

a



b

a

D.

b <a

b

a

3.已知 x>0,函数 y=(a2-8)x 的值恒大于 1,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若 f(52 x −1)= x − 2,则 f(125)= 5.已知函数 y =(



1

2

x

1 3 +)x −1 2

(1)求f(x)的定义域;(2)讨论f(x)的奇偶性;


第四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2对数函数教案

课题:§2.2.1对数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起源)价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尝试解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新课教学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Logarithm),记作:

— 底数,— 真数,— 对数式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思考: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且;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作准备. 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以10为底的对数;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指数 真数

幂 例1.(教材P73例1)巩固练习:(教材P74练习1、2)

设计意图: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 说明:本例题和练习均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完成,并指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数的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3例2,指出其中求的依据;

独立思考完成教材P74练习3、4,指出其中蕴含的结论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1的对数是零:;(3)底数的对数是1:;(4)对数恒等式:;(5).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对数的基本性质. 作业布置

教材P86习题2.2(A组)第1、2题,(B组)第1题. 课题:§2.2.1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定义:; 对数恒等式:; 新课教学

1.对数的运算性质

提出问题:

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设,求;

设,试利用、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析,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1,并引导学生仿此推导其余运算性质)

运算性质:

如果,且,,那么:

·+;

-;

(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叙述上面的三个运算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5例3、4,;

设计意图: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完成教材P79练习1~3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反馈学生对对数运算性质掌握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值

设计意图:学会利用计算器、计算机求常用对数值和自然对数值的方法.

思考:对于本小节开始的问题中,可否利用计算器求解的值?从而引入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

(,且;,且;). 学生活动

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

设计意图:了解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思考完成教材P76问题(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

(2).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并熟练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说明:利用换底公式解题时常常换成常用对数,但有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目确定底数. 课堂练习

教材P79练习4 已知

试求:的值。(对换5与2,再试一试)

设,,试用、表示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主要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在教学中应用多给学生创造尝试、思考、交流、讨论、表达的机会,更应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

基础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3 ~5、11题; 提高题:

设,,试用、表示;

设,,试用、表示;

设、、为正数,且,求证:. 课外思考题: 设正整数、、(≤≤)和实数、、、满足:,求、、的值.

课题:§2.1.2对数函数

(一)教学任务:(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1.(知识方法准备)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教材P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0.5 0.3 0.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t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 巩固练习:(教材P68例2、3)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1)

(2)

(3)

(4)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思考底数是如何影响函数的.(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P83例7). 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2). 例2.(教材P83例8)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注意:本例应着重强调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3). 例2.(教材P83例9)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注意:本例在教学中,还应特别启发学生用所获得的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 巩固练习:(教材P86习题2.2 A组第6题).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小节的重点. 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7、8、9、12题. 选做题:教材P86习题2.2(B组)第5题. 课题:§2.2.2对数函数

(二)教学任务:(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熟练应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3)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讲解与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回顾与总结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哪个函数对应于哪个图象,并解释为什么?

(2)函数与

且有什么关系?图象之间 又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3)以的图象为基础,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

(4)已知函数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

. 教 完成下表(对数函数且的图象和性质)

图 象

定义域

值域

性 质

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填空.

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应用举例

比较大小:,且;,. 解:(略)

例2.已知恒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解:(略)

[总结点评]:(由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例3.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解:(略)

注意:函数值域的求法.

例4.(1)函数在[2,4]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求的值;当时,.当时,;

(2)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略)

注意: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复合函数最值的求法.

例5.(2003年上海高考题)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解:(略)

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方法,规范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步骤.

例6.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略)

注意: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规律:“同增异减”. 练习: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作业布置 考试卷一套

课题:§2.2.2对数函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依赖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图,体会两种函数的单调性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的对称统一.

教学重点:

重点

难两种函数的内在联系,反函数的概念. 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材料一: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求生物死亡t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这两个函数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4)用映射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何种对应关系?(5)由此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生:独立思考完成,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结论:(1)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2)P关于t是指数函数;

t关于P是对数函数,它们的底数相同,所描述的都是碳14的衰变过程中,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

(3)本问题中的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描述同一种关系(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材料二: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对数函数是把指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在列表画的图象时,也是把指数函数的对应值表里的和的数值对换,而得到对数函数的对应值表,如下:

表一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3-2-1 0 1 2 3 „

„2 4 8 „

表二

„-3-2-1 0 1 2 3 „

„2 4 8 „

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生:仿照材料一分析:与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评得出结论,进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

组织探究

材料一:反函数的概念: 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的函数的自变量,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作为新的函数的因变量,我们称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材料二:以与为例研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师:说明: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定义域、值域相互交换,对应法则互逆的两个函数;(2)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描述同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师: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材料二.

生:分组讨论材料二,选出代表阐述各自的结论,师生共同评析归纳.

尝试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2)生:独立完成.

巩固反思

从宏观性、关联性角度试着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作一小结.

作业反馈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2 3 4 5 7 9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2 3 4 5 7 9 2.(1)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b)= f(a)+ 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2)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 + b)= f(a)·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答案: 1.互换、的数值. 2.略.

课外活动

我们知道,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且互为反函数,那么,它们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下面几个问题,亲自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问题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吗?

问题2 取图象上的几个点,说出它们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并判断它们是否在的图象上,为什么? 问题3 如果P0(x0,y0)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问题4 由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5 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且及其反函数,且也成立吗?为什么? 结论: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第五篇:高中数学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例题

例1:(P66例7)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个值的大小

2.5 3(1)1.7 与 1.7(2)0.80.1(3)1.70.3 与0.8

0.2

与 0.9

3.1 解法1: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如第(1)小题,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y1.7x的图象,在图象上找出横坐标分别为2.5, 3的点,显然,图象上横坐标就为3的点在横坐标为2.5864y1.7x5102-10-50-2-4-6-8的点的上方,所以 1.72.51.73.2.5解法2:用计算器直接计算:1.7所以,1.72.53.77 1.734.91

1.73

解法3:由函数的单调性考虑

因为指数函数y1.7在R上是增函数,且2.5<3,所以,1.7x2.51.73

仿照以上方法可以解决第(2)小题.注:在第(3)小题中,可以用解法1,解法2解决,但解法3不适合.0.33.1 由于1.7=0.9不能直接看成某个函数的两个值,因此,在这两个数值间找到1,0.33.1把这两数值分别与1比较大小,进而比较1.7与0.9的大小.思考:

1、已知a0.8,b0.8,c1.2,按大小顺序排列a,b,c.2.比较a与a的大小(a>0且a≠0).指数函数不仅能比较与它有关的值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例2(P67例8)截止到1999年底,我们人口哟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

分析:可以先考试一年一年增长的情况,再从中发现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1999年底 人口约为13亿

经过1年 人口约为13(1+1%)亿

下载【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同步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1(人教A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4-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ysinx,xR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 (2)根据关系cosxsin(x),作出ycosx,xR的图象; 2......

    数学:2.3《对数函数》教学案(人教A版必修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必修1 2.3对数函数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地求值、化简;理解对......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测试题

    集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所有的正数 B.等于2的数 C.接近于0的数 D.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x|x33} B.{(x,y)|y2x2,x......

    必修1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教学案

    必修1 A Sial Surve- Neighburhd教学案 必修1ASialSurve-Neighburhd教学案 、Understandtherdsrretlindule1 2、Grasptheeaningsftherds 3、aeupthesentenesiththerds 4、Us......

    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12 新人教A版必修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感知数学,体验数学”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

    高中数学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3.2.2对数函数(二)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过程: 1、 复习对数函数的概念 2、 例子: (一)求函数的......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教学案 【课 题】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3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二) 【本节聚焦】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