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工业工程系 物流工程专业 胡宏杰 2013210507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宗教与科学表面上一直处于完全的对立状态,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对立植根于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但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们具有让人类获得幸福的共同目标取向,在表面的对立状态下,两者具有错综复杂的促进或者阻碍关系。本文首先阐述宗教与科学的表面对立,然后分析二者的隐性内在推动关系,为更好地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宗教 科学 本质对立关系 互相推动关系
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关系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说明:
1、宗教与科学的世界观不同: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 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
2、宗教与科学具有不同的认识方法: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宗教要求忠诚而科学要求怀疑。
3、宗教给人带来内心宁静的同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经常给人带来烦躁、抑郁等情绪。
从人类社会进程来看,宗教似乎一直在禁锢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则一直试图挣脱宗教的束缚,并不断给宗教领域带来冲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众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来采用了想象等方法,同时在人类解释宇宙起源以及人类起源的思考过程中构思出众多神话,而所构造出的这些超自然现象最终慢慢发展成了宗教。从各大的宗教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来看,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超自然现象;伊斯兰教同样把《圣经旧约》作为其宗教经典之一,在人类起源方面与基督教有类似的看法;而佛教对起源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人类甚至扩展到了对大千世界起源的解释:佛教认为“缘起性空”,这更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同时佛教中的“涅槃”“六道轮回”均为超自然现象。同时,重要的是在各大宗教中,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崇拜是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于此,“日心说”以及“生物进化论”才会对宗教世界造成如此剧烈的冲击。
而科学具有与宗教完全相反的看法。科学不认同任何超自然的对象,同时,科学把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崇拜当做是迷信。科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同时,科学家们努力探求的是自然界所遵循的客观规律,而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他们多数持反对态度。但是由于人类历史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以及宗教对于科学的禁锢,科学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科学依然在努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天文学领域。
科学与宗教的这种关系, 普遍存在于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中, 而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西欧, 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更加尖锐。以哥伯尼太阳中心说为开端的近代实验科学,是科学的本质的真正体现, 是近代科学与宗教世界观彻底决裂的第一次宣告。唯其如此, 传统的宗教神学对之作出了激烈的反应。宗教与科学本质上的对立被历史所掩盖的那种朦胧状态从此结束, 它们的本质从此都越来越充分地展现于历史进程之中, 走上了公开冲突的道路。[1]
宗教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并相信上帝或者神灵等创造并主宰了自然界,当然佛教支持缘
起性空的观点也是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崇拜。在基督教中,人们认为上帝是全知全善全美的,上帝创造了如此精细的自然界与人类,同时,由于对上帝完美的崇拜,托勒密也认为星体的运行轨迹都是圆形的,因为上帝是完美的,而圆形也被认为是完美的形状。但是,科学却秉承与宗教相反的观点,科学反对以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科学强调科学实证,强调客观,而并不一定追求客观世界的完美。正因为这些原因,当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基督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基督教也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阻碍天文学的发展,这是双方本质矛盾的第一次突出表现。而“生物进化论”无疑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如果说日心说只是从侧面冲击了基督教的教义、侵犯了上帝的权威性,那么生物进化论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的根基——直接向“上帝造人”的宗教教义提出挑战,为此伦敦主教曾与赫胥黎进行过激烈辩论。
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否定, 决定了宗教与科学二者在本质上的对立。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科学对它的否定, 都是不可改变的, 因为这种改变意味着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的丧失。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2]
宗教与科学的另一个对立反映在认识方法上。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对经验与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强调怀疑与逻辑而反对信仰。
科学如要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就必须在经验与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分析,通过逻辑思考分析得到事物的本质或者规律。通过对事物本质与自然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完全令自然现象重现。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科学实验与逻辑推理的结合。与之相反,宗教会用一些超自然现象解释客观世界。宗教的认识方法不强调实验、理性与逻辑推理,它主要依靠的是信仰、履行宗教形式、反复参悟宗教教义来认识客观世界,最终实现心灵满足。对于宗教中的超自然现象,人类无法去证明是与伪,更无法通过感官与知觉去感受,也无法通过科学实验来使这类超自然现场重现。二者在认识方法上的不同导致,宗教与科学将在本质对立的起点上分道扬镳,越去越远。
宗教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同。宗教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同时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经常给人带来烦躁、抑郁等情绪。
宗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在参加宗教活动、履行宗教仪式时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宗教思维与科学思维的不一致。由于宗教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信仰与崇拜, 妨碍人们对自然力的原因和规律进行探索。而且由于宗教的权威性,宗教在历史上曾迫害了大量的科学家,并阻碍科学发现的推广与应用。
科学的发展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迅速的科学进步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容易使人心情抑郁失落。科学一方面在改善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从心理角度降低了人类幸福感提升。
二、宗教与科学的相互推动关系
从本质上看,宗教扣科学在世界观与方法论方面存在本质矛盾:宗教神学奉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力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归结于神的意志或者某种难以捉摸的规律;而科学则反对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主张去探寻事物的本质与宇宙的客观规律,相信最终一定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宇宙的现象以及其诞生、发展。上文已经论证,如果科学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并
且这个鸿沟将会越来越深。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家都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他们既皈依与上帝有具有坚定的科学精神。我们意识到: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主体和关键,形式上的冲突并不影响人们同时接受两种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因为一方面宗教与科学存在隐性的内在推动关系,另一方面宗教与哲学分别满足了人类不同的诉求。无话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3]
1、宗教与科学的起源与目的一致性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要知道在人类社会之初,宗教与科学具有相同的作用——共同解释自然界。宗教与科学的互补使人类在形式上实现了对自然界的完整解释。决定宗教价值与科学价值的主题是人。费尔巴哈曾说过,是人类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同理我们也可认知到是人类发明了科学而不是科学发明了人。我们赞同科学的本质是对自然界本质以及客观规律的解释,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科学同样属于人类的意识范畴,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我们难以将二者中的之一孤立起来,当我们试图单用一种手段来解释自然界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无力,并会要求另外一种手段的解释。
科学的发展,是以探寻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为基本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谋利。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宗教的发展也并不是为了损害人类的利益,它同样具有为人类谋利的最终目标,基督教试图拯救人类的苦难,佛教则教导人们无我的思想,让人们放下执着,放下生活的枷锁;而伊斯兰教也教导人们心地干净、相互帮助并富有同情心。宗教与科学的共同目的正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为人类谋利。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自然科学发展缓慢,人类饱受自然界灾害以及恶劣生存环境的带来的痛苦,自然科学的发展毫无疑问给人类提供了驾驭自然界的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征服了自然界,却也面临着自然界的惩罚。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大雾以及我国最近的雾霾毫无疑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让人类产生了征服大自然的想法,但是人类征服的最终结果却带来了环境恶化、道德问题、伦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结果看似是科学带来的,但是科学本身并无善恶,科学本身也并无力量。是人在滥用科学,并造成了如上的后果。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心里失衡,而宗教则教导人类对自然界心存畏惧,这种源自信仰的强大力量使人类取得了人与自然界的平衡,同时也抹平了人类心灵的空虚,让人类的心理取得了平衡。人类不能没有科学,但是就目前来看,科学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尼采在19世纪曾经借疯子之口发出“上帝死了”的惊呼,可是,才不到一个世纪,人们又不得不将上帝找回来,人们需要上帝的“复活”。[4] 在社会功能方面,宗教与科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宗教与科学的隐性相互推动关系
通过以上的论证,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宗教与科学在起源上的一致性以及最终目的上的趋同性。但是宗教与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不止步于此。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科学共同培养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并推动了彼此的发展。
人类对于上帝以及宇宙的印象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宗教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类 的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文艺复兴运动中,众多才思敏捷的艺术家的出现以及卓越的宗教主题的艺术创作是最好的例证。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抽象与分析能力,宗教的发展毫无疑问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科研能力。而反过来,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这种抽象能力与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则为人类了解、信仰宗教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例如,达芬奇通过对解剖学的研究才培养了扎实的绘画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人以更轻松的方式接触并信仰宗教。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无处不在。比如说人们看到了彩虹,有的人会想:上帝创造了颜色斑斓的阳光,并将它洒向大地。这当然是一种艺术性以及宗教性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却可能会促进科学家的思考,并最终得到真理;而有的人会想: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阳光后的结果。这是科学性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却可能令文学家写出更美丽的诗篇。
3、宗教与科学的相互推进作用
爱因斯坦在晚年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
人所共知,在科技发达的国家并不缺乏宗教,根据1977年的民意调查报告,美国92%的民众具有宗教信仰,而前苏联也具有数千万人信仰宗教。[4] 在这些国家,宗教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阻碍科技进步,相反,他们对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宗教信仰使科学家对人生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推动科学家能够安心将精力奉献于科研工作;同时宗教能够消除人内心的焦虑,并且教人以真诚、善良、尊重自然的美好品德,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保证了人类将科研成果用于正当的事业,避免科学的进步带来自然界以及人类的灾难。另外,如上文所述,宗教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的科学成果,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成果,都是受到宗教思想的启发取得的。
在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爱因斯坦一直拒绝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则,因为他坚信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人的理性不可能超越上帝所设置的秩序。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给基督教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哥白尼本来却是一个基督教教徒,他能够发现日心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宗教信仰。哥白尼在研究行星运动时,一直沿用托勒密的学说,但是后来他发现托勒密的理论存在问题——星体的运行轨迹是椭圆而并不是圆。但是上帝是全知全善全美的,怎么可能会创造出椭圆这样不完美的运行轨迹呢?正是这样的怀疑推动哥白尼继续研究,最终得出日心说的结论。
近代科学曾给宗教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看到在当代宗教的发展依然如火如荼。为什么呢?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让人类愈加认识到宗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宗教的发展,也就是说科学也推动宗教发展。例如,进化论曾给基督教带来巨大冲击,但是其最终结局并不是其中一方战胜了另外一方,在双方的争论与对抗当中,基督教采取了温和改革的态度。他们接受了进化论、转而或进行圣经史迹的考证工作, 或重新讨论基督教
思想的前提, 或重新考察宗教经验。这又促进了神学发展和宗教研究。进化论对神学和宗教研究的实质性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神的内在性;强调宗教经验的重要性;基督教显示出抛弃自然神学的强烈倾向;对宗教的自然主义解释蓬勃兴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发展可以推动宗教改革,使宗教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并给人类更大的心灵慰藉。[5]
三、总结
自近代以来,科学使人类具备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这种智慧和力量使人类成为地球上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生物,但是,人类即使步入了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宗教也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有了“复苏”和“升温”的迹象,这种情况说明了宗教与科学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6]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与技术,用科学与技术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复兴。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科学家甚至院士在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能够让他们内心平静地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我们尊重科学,但是我们绝不能搞“唯科学主义”,尊重科学而完全排斥宗教。历史已经证明,近代实证主义那种取消宗教的企图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相信宗教的消亡,但更重视宗教的自身消亡,因为宗教消亡的条件是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宗教反映的最终消失。[3]
同时,在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儒学也发挥了类似宗教的作用。要完全处理好当前情况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除了把握好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也要注意发挥儒学在教育人民,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References:
[1].宗教与科学.[2].本世纪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几个特点.[3].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4].论迷信_宗教和科学.[5].科学与宗教.[6].宗教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_试论自然科学对宗教的批判与继承(1).
第二篇: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
-----牛顿与自然神论
对于这个课题的理解,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自然神论。自然神论(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自然神论牵涉于上帝,那么我们可以形象的把这个课题理解为“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追溯历史,可以从早期自然神论者对上帝证明的方式中来反映他们的一些思想。“从一只钟表或一部机器出发,由其齿轮、弹簧、轴轮等内在结构的和谐性和功能上的目的性(计时等)推出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然后运用类比推理的原理,从更加精致的、充满了秩序性和目的性的大自然推出一位智慧的造物主(上帝)的存在。”这也就是自然神论者对上帝证明的一种设计论的证明。先暂且不论这个证明的正确与否,自然神论者的根本意图是在于由证明衍生的重要绎理:上帝既然是全能的大智慧的,就像一位经世的钟表匠,造出的表永远不用调校一样,上帝造出这样一个规律社会以后就不用在插手了,如果出现奇迹--也就是规律的中断--证明上帝的造世是有缺陷的,当然这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但是他创造了世界之后就不再去管理它了,这就是在为牛顿的一系列的观点提供理论支持,也在为自然神论者的利益高举旗帜。
自然神论者为什么要去证明上帝存在,而又将其架空呢?为什
么会与牛顿的理论相联系呢?我们就来看看自然神论的发展。16世纪的欧洲虽然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而且文艺复兴运动也达到了最高峰,但是这两场运动的目的都只是要改变基督教的组织体制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实质;它们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教会和神职人员,而不是指向基督教本身的。因此,无论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们,还是人文主义的大师们,其基本的世界观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中世纪式的。罗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是一个“不毛的”时代;布林顿等人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士们也无疑地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地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哥白尼的“日心说”问世之后,不仅受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猛烈攻击,而且也遭到了宗教改革家们的坚决抵制。路德把哥白尼看作是”一个突然发迹的星相术士”,他责骂道:“这蠢才想要把天文这门科学全部弄颠倒;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一般都反对正统神学教条﹐反对教会专横和宗教压迫﹐要求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进步要求。尽管他们在哲学观点方面不尽一致而各有特点﹐但是他们哲学思想的主导倾向是同唯物主义相联系的。从这些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然神论这一思想的提出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封建反宗教禁锢,也就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神论──至少对唯物主义者来说──不过是摆脱宗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罢了。” 可以说是自然神论的提出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之上的经验理性(或自然理性)
构成了自然神论的思想根据。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 “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自然神论可以看作是理性最初从信仰的控制之下要求独立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要求与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之后出现的宗教宽容精神以及新兴的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是试图把自然理性确立为宗教信仰的基础,把上帝变成一个合乎理性的上帝,将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到合理性的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自然神论继承了中世纪托马斯主义的理性神学传统,但是与托马斯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自然神论不是用启示来统摄理性,而是用理性来消解启示。如果说马丁·路德用圣经的权威取代了教会的权威,那么自然神论则要用理性的权威来取代圣经的权威。克劳治在谈到自然神论的特点时这样写道:论及宗教事务,自然神论者拒绝所有圣经的权威和超自然界的启示,并宣布唯有理性与自然才是宗教真理的可靠源头。所以,他们偶尔也被称为“唯理(理性)主义者”。而自然神论者则自称为“自由思想者”,这自称词正是他们的思想最佳的阐明。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然的宗教,而没有启示的宗教,反对他们的人也冠之以“自然主义者”。托马斯·潘恩的观点颇能代表自然神论者的观点:“我相信一个上帝,没有其它的”,但“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
其教会、基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自然神论者并未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把上帝赶出了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世界之外,把上帝置于”第一因”或太上皇的位置。这种观点符合实际,当时的封建势力或是宗教压迫都还十分强势,自然神论者不可能一开始就从根本上阐释上帝的一无是处,这样推行的改革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那么就从承认上帝存在,再进一步上帝不管理世界来渲染他们的理性和人文关怀。那么上帝是第一因,上帝创造了世界,谁来管理世界呢,又遵循的是什么规律呢?由之就联系了上帝与牛顿,自然神论鲜明的提出这个后期的规律就是以牛顿的自然神论为主导的思想。对于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在当时的社会都是别具一格的,标新立异的,但是他的指导意义反映在多方面的,第一,科学领域上,人们开始相信也深切体会了牛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牛顿定律中的实在意义,更多的人加深对丰富的自然的追求,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第二,政治领域上,对于当时的政治变化而言:希尔认为,牛顿的这种世界观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和政治妥协的社会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看,牛顿关于宇宙的理论,把宇宙看作是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也可认为是把1688年的政治理论搬进了宇宙空间。举例来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天体运行轨道的由来,正如洛克所提出的宽容思想,说明了当时英国宗教和政治的局势。万有引力定律使自古以来认为宇宙被一种法术控制的说法更加不足凭信,而天体力学中的数学计算进一步确立了。这种观念的确立与相信地上的国家社会能在政治上
平衡是不可分的;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去研究全宇宙中的平衡系统。最后一点,正如世上的平衡需要一位全智的、谨守宪法的君主,宇宙的平衡也需要这样一位君主。政治上的融合无疑为牛顿定律的提出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在思想文化上面,从思想根源上来说,自然神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既是对托马斯·阿奎那第五个证明(目的论证明)的进一步阐发,同时也是牛顿机械论在神学上的必然结果。上帝一次性创造了自然界以后,就把自然界交给了牛顿,让它遵循经典力学的基本规律来运转。这样一来,上帝就被架空了,而上帝的本质即理性就成为世界严格遵守的基本法则,也就完成了他们的艰巨使命:淡化传统基督教信仰强调奇迹,强调上帝意志的神秘色彩,尽可能的把理性精神作为一种本质精神灌注到基督教信仰之中。这在社会思潮上引起了不小的变动。综合上述意义,可以看出牛顿定律的提出和被接受是有他的实际意义并且合乎情理的。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牛顿这么科学的理论体系中依然需要一个上帝的存在?众所周知,牛顿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由于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没有发展过程的既成事实,因此他无法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起源问题,从而必然导致用上帝的一次性创造来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牛顿之所以在宇宙中为上帝保留了“第一因”或”第一推动者”的位置,只是为了给他的整个井然有序的机械世界寻找一个具有权威性说服力的开端或起点。牛顿说道:“这个由太阳、行星和慧星构成的最美满的体系,只能来自一个全智全能的主宰者的督促和统
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位具有无限智慧的上帝一旦创造出世界以后,就谨守理性而不再干预世界,让世界遵循万有引力和其他自然规律而运行。另一方面,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上帝信仰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去接受科学的现实,所以牛顿体系中保留上帝也有它的社会意义。
总而言之,在17—18世纪,科学理性尚未壮大得足以与宗教信仰正面抗衡,因此它不得不采取自然神论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借助上帝的权威来为理性开道。在自然神论中,上帝虽然在名义上仍然保持着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的至高地位,但是他实际上已经被理性本身所取代,他不过是一个被理性的线索牵动着的傀儡。自然神论将上帝置于自然之外,然后通过把上帝的无限性赋予自然界本身而使上帝陷入一种没有立锥之地的尴尬状态中。它用自然来蚕食上帝,用理性来限制信仰,通过剥夺上帝的具体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成为虚无。自然神论也好,牛顿体系也好,都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表现,在上帝与牛顿之间,自然神论者的牵引为二者提供了美好的“沟通”。
2009300010038
向遥
第三篇: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人类对于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确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许多人相信,中世纪基督教敌视科学——那时称为自然哲学——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纵观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神学家对学习自然哲学并不怀有敌意,而是持包容态度。如若不然,科学革命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通过《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读者将会知道,今天的科学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植根于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的头脑之中的。《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全面论述了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且为学者或一般读者提供了许多资料。
从对伽利略的审判到当年在学校中讲授进化论所引发的争论,再到当代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着。许多人相信科学与宗教总是互相冲突,但是《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对于科学与宗教持续至今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形式,将为学者与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和可接受的总体看法。
爱因斯坦的圣经》的杂感
《圣经》,产生并逐步完善于上千年前,它本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爱因斯坦的圣经》是在上世纪末由数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联手写就。它以类似《圣经》的风格来表述现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最佳理解,并进而追寻宇宙和人类的历史。同样,它也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讲述了宇宙演化的历史、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新约则以大科学家为主线阐述了现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概貌。书中诗歌与散文交错排列,格律、韵脚和推论相互融合,笔触生动幽默而又不失严谨,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领会自然科学中最深奥的概念。
通读全书后,感想颇杂,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科学与宗教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它的许多教义已根植于现代民主社会的律法之中。其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属《圣经》中的《摩西十诫》,传说是上帝之手在西奈山的峭壁上刻就的,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
第一条:“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与道德标准的传承不同,它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爱因斯坦的圣经》一书中给出了科学的十诫,它被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奉为金科玉律:
第一条:你只可信仰一个且唯一的自然之律,宇宙之律。甚至在它处于支离状态下,你也应遵守它的原理。
第二条:你应服从引力,因为你应在时空的自然构造中沿着一定的曲率移动。此种弯曲运动将构成引力。
第三条:你应服从电磁力。如果你是一个电荷,你将被与自己相同的电荷所排斥,被与你相反的电荷所吸引。磁力将是电力与电荷运动的结果。
第四条:你不可杀死电荷。所以你既不能摧毁也不能创造电荷。
第五条:你应服从弱力和强力,它们统治核世界和亚核世界。
第六条:你不可偷窃能量、动量或角动量。所以你应使它们守恒。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动量在三个空间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单纯地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变换。角动量,是物体的旋转和亚原子微粒的转动,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传递。
第七条:你不能以超光速旅行。无论你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光速都是不变的。
第八条:你可将物质变成能量,能量变成物质。所以你可将能量看作物质,将物质看作能量。物质将被转换成光速的平方级那么多的能量。
第九条:你应服从量子力学的原理。你不会知道微观状态是粒子还是波,因为微观状态有时像粒子有时像波。这样的状态将由量子波动方程来确定。你不会同时无限精确地知道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所以你将凭不确定性和或然性前行。
第十条:如果你是半整数自旋,你就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你不会占据你兄弟的状态。如果你是整数自旋,你就是玻色子,你将与你的同行形成完美的对称。
宗教与科学就像油和醋,简单混合无法相容。但若是用来“做菜”,则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此前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的本意。曾几何时,宗教的保守与偏激迫害了尼古拉•哥白尼、安德烈•维萨里等科学家,延缓了天体物理、人体解剖等学科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将宗教远远抛开。当核能、电子通讯、基因遗传等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工业污染、温室效应以及层出不穷的各式病毒等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精神与道德的荒原。当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其更强大的力量时,他们就会放弃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踏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所以,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宗教与科学需相互倚重,共同发展。
二.科学与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以及我们极其有限的体能与智力,使得我们难以发现所有的科学规律。人类注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则是无穷。科学理论之间的沟壑,只能以想象来填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古人对种种自然现象的近乎神话般的解释,诸如后羿射日、天狗食月等均已被正统的科学理论所取代。然而,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两者时,常常会发现一些极为有趣的巧合。
譬如现今科学界公认的创世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牧师、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勒梅特提出的。后经伽莫夫等科学家的发展,已逐步趋于完善。其主要内容如下:
大爆炸开始于150-200亿年前的一个具有极小体积、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奇点。
大爆炸后10-43秒宇宙时空从量子背景中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现今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一年中的伸长量约为十亿分之五。
关于神化中的创世理论,西方有上帝,而我们中国有盘古。据《太平御览》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可见,这与大爆炸理论中的“宇宙开始于奇点并不断膨胀演化”一说极为相似,真是个有趣的巧合。
无独有偶,儒家经典《周易》也对宇宙的创始作了一番解释。据《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面上看,这是在讲述八卦的产生;而本质上,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其中太极指宇宙初始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阴阳,代表天地;四象指少阴、老阴、少阳、老阳;代表天地之间的四季和四个方向;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有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种基本象征意义,并进而表示宇宙间的万物。
至此,我们不妨也写一本“爱因斯坦的《易经》”,仿照科学十诫的创意来对上面四句话作出现代的阐释:
太极指宇宙大爆炸初始时的奇点,具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两仪指大爆炸后对等产生的正、反两类基本粒子,它们间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四象)——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在其支配下演化为现今的宇宙万物。此外,四象也可阐述为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四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纹丝合缝,这又是个有趣的巧合。
三.科学的特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且无法从根本上证明的假设。实践是检验其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此处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任何符合实践的理论,无论其表述如何“荒谬”或“匪夷所思”,都是科学。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使得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应以人们的“常识”来评判。很久以前,人们曾依据“常识”断定地球是平的;牛顿曾依据“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互无关联的;爱因斯坦也曾依据“常识”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并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常数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常识”在科学面前土崩瓦解。虽然时空相互关联,宇宙加速膨胀等观点听起来令人无法接受,但它们已为许许多多的实验观测所验证,是完完全全的科学理论。
相比之下,基于阴阳转化、五行生克的周易预测理论的命运就悲惨得多。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未经调查研究就对周易预测嗤之以鼻,指责其为迷信邪说。试问,他们是如何断定人类无法预知未来的,是凭借“常识”吗?诚然,其中有些也找人预测过,但得出与实际不符的结果,进而认为周易预测是骗人的。其实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诊治的水平有高有低,但人们并不能因为低水平的误诊而否认医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一定有其合理的内涵,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妄加推断。
2.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和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或早或晚,总会出现一些现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新现象,这便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譬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促使了狭义相对论的产生,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虽然今天的科学家们按照两个基本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但在处理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时仍采用17世纪建立的牛顿力学——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低速近似和量子力学的宏观近似,它应用起来十分简便。这就是适用范围的问题。
一个世纪前,人们通常将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理解为水与火的冲突,将科学的历史进程理解为科学不断对宗教发起挑战并战而胜之的历史。在这种见解下,达伯(J.W.Darper)于1875年出版的《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史》,详细论述了自古希腊以来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史。他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在哪种文明中,科学与宗教在宇宙论、方法论、真理观等重大问题上,均存在着普遍的对立;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科学的观念不断战胜宗教观念的历程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科学虽然迈进,但却未能解答宇宙与人生的众多问题。许多科学界的巨人也曾认为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而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时常会激起他们的宗教感情,承认宗教的价值。按照怀特海的说法,这种观念对西方科学家来说,是一种本能的信念
回首整个20世纪,我们可以发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的冲突。
在20世纪的美国,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爆发过三次重大的冲突。这三场冲突在世界范围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法律、科学、教育、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政府等的广泛重视与讨论,对人类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这三场论战分别是:(1)20世纪20年代的“猴子审判”案件。在这一案件中,创世论战胜了进化论,使进化论丧失了在美国某些公立中学的传授地位;(2)20世纪80年代的公立中学“平等对待进化论与创世科学”的法案。在这场论战中进化论战胜了创世论;(3)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如今的“智慧设计理论与进化论”之争,这场论战至今还未定局。
智能设计论—宇宙中的许多现象不能用创造论的偶然说去解释,在进化过程的背后有一位具有超高级智能的设计者存在。
一点肤浅的哲学知识容易使人相信无神论,深邃的哲学却使人转向宗教------培根
宗教是被压迫灵魂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处境的精神。宗教批判摘去了那些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承受这些没有任何兴趣没有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去摘取真实的花朵。-----马克思
宗教是人类心灵的拐杖----弗洛伊德
莫顿命题---清教无意之中刺激了新科学的兴起。莫顿认为,科学获得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牢固基础以前,它需要合法化的外界来源。当时的清教就是因科学的功利价值而赏识和支持科学的。由于请教精神特质与科学具有内在的相容性、一致性和亲和性,从而为新科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动力,结果促进了英国科学制度的制度化。请教的精神特质,莫顿将之概括为七点,1对功利主义不加掩饰的强调2对世俗的兴趣3相信世界本质的科学理解是表明自然的伟大创作者的荣耀4挑战各种权威的权利以及责任5强烈的反传统主义倾向6彻底的经验主义7崇尚理性
1冲突模型
《科学与宗教的对抗史》—瑞帕 《基督教王国中的科学和神学战争史》---怀特 伽利略1633年在罗马受审,359年后得到平反 2互补模型
自然和圣经被认为是上帝的两大杰作
3基础模型
克隆技术与宗教伦理
科学为何胜利
1人类是现实的、功利的
2科学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一次性利益,如对基因疾病的控制 3科学已被公众信任
第四篇:宗教与科学演讲稿
宗教文化比较演讲
——上帝是个程序员
1.大家好,我是李XX,国际软件学院10级,软件工程专业,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宗教与科学的知识。我的主题是基因与编程
2.先给大家看张图片:他叫上帝。他是个伟人,他也很厉害
3.据说他用七天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他是怎么创造人类的呢?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
4.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六天,“就照着自己的形相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相造男造女。”“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上帝说亚当“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女人名叫夏娃,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使两人配为夫妻。信奉基督的人说亚当和夏娃便是人类的原祖。
5.而下面的这个很厉害,她就是女娲
6.传说她补了天,还造了人,并且分为男人跟女人,让他们有了婚姻和后代。当然图片上的是她的各个版本,仅供欣赏
7.但她是如何造出人的呢?据说开天辟地刚完成时,地上没有人,女娲便用黄土加水合泥作人,由于地太广阔,一个一个地作人太慢了,于是女娲把绳放入泥中,然后把绳子举起来,绳子上的泥分散甩出去,就成为许许多多的人。
8.上帝创人还是女娲造人呢?谁才是基因程序员呢?我不知道也,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跟我的专业有关的事,它就是基因编程。而什么是基因编程呢?
9.基因编程,是一项先进的生物基因改良技术,21世纪初期,美国于纽约
州立大学建立其部门进行相关研究。这门技术顾名思义原理与电脑编程相像,将人类基因代码公式化,进行编辑及重组,并以“人体”执行其程序代码。负责人称,如果研发顺利,未来二十年内可自由更换人类的瞳孔颜色,或形状,对人体某些器官进行改良,甚至可以进行基因人工突变使人体对艾滋病病毒免疫。
10.事实上,我认为:DNA与计算机机器语言非常相似。机器语言是二进制的(0和1),而DNA却是四进制的(A,T,G,C).因此我认为DNA就是某种程序,只是他还是低级的机器语言而不是汇编语言或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这很像计算机中的反汇编技术,只是我们还没有一种能描述这种机器语言的高级语言.神创造了一切生物,而神本身却是一个程序员,他用一种高级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创造了生物,同时他让程序本身可以不断优化,与其他程序链接.今天,我们拿着神的编译好的程序想弄清楚他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
11.一个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小组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科学发现:他们相信在人类的DNA中存在的所谓“非代码”基因序列(97%)即是一种地外生物形态的遗传代码。从霉菌到鱼类到人类,这组非代码基因序列在所有地球生物组织中皆常可见。在人类的DNA中,它们占有更大的比例。
非代码基因又称作“垃圾DNA”,多年前即被发现,它们的功能仍然是个迷。它们不像正常的基因那样载有合成蛋白、酶及其他人体产生的化学物的信息。它们承载的信息无法读取,也没有合成物质,它们根本没有任何功能。我们存在于我们3%的DNA之中,垃圾 DNA只是喜欢搭在活跃的功能性基因上面,一代代地往下传承。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闲置的基因会在我们的基因组里?这些问题不断地被科学家们提出来,终于有了这个小组的解释。12.他们把基因代码当作电脑程序代码来研究。最常见的符号是什么?当然,它是“/”号,这是一个注释的符号!在Pascal语言里,这个符号是{ 和 }。当然,在C语言里,在两个斜杠之间的代码永远不会被执行,它不是代码,它是代码的注释!
如果非代码序列是程序的一部分,且被作者放弃,有一个方法可以使它们执行。唯 一要做的就是将注释的符号去掉。如果在/*......*/中间的部分是有意义的,它将会被编译并执行!
而他们做的实验表明,当他们去掉基因中的注释部分,重新再合成时,这部分基因可以在合成一个东西,这个是不是一种蛋白,或者是一种罕见的东西?答案很让人惊讶:据知这种物质只有在患上了白血病的人类及动物体内才会产生。当一个人唤醒了这个潜在的活性的基因的时候,它会产生癌性蛋白。
如果我们可以将类似的治疗基因插入到人类活体的染色体中,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立刻治愈所有未来的癌症。神秘的“垃圾 DNA”及癌症问题看上去得到了解决,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培养新的,带有癌免疫的人类基本调试代码。这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对于我们及我们的子孙来说,在地平线上,还看不到希望。
13.谢谢各位。
第五篇:科学与宗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科学与宗教
在《宗教与科学》的第一章罗素界定了他将要讨论的两个论题:科学与宗教。
在界定科学时,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行为,它所借助的工具是对事物的观察及其在观察基础上的推理。科学总是首先从特殊的事实出发,进而建立起联结诸多事实的规律,然后再借用这些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与科学理论相关联的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创造了前科学时代所难以达到,或者根本无法达到的舒适和享乐。正是科学技术的成果,使那些寻常的不是科学家的人们也开始对科学予以极大关注。”
在界定宗教时,罗素说:“从社会的角度看,宗教是一个比科学更复杂的现像。所有历史上重要的宗教都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教会,(2)教规,(3)个人道德准则。这三要素在特定宗教中的相对地位,依时、依地而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在斯多葛派禁欲主义产生之前的宗教,对个人道德准则没有任何规定;对于伊斯兰教,教会远没有世俗的君主重要;而现代基督教的新教派中,则存在着一种放宽现存严厉教规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趋势。尽管上述三个方面相对的重要性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们仍然是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宗教与科学冲突的主要因素。”
这里我们看到,罗素在讨论科学与宗教时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处理,他不是去讨宗教中的“真正信仰基础”,而是讨论宗教中的“教会,教规,及道德准则”。实际上,在罗素的后续讨论中他更注重“教规”与科学发展的比较。在宗教中“教规”人为的成分很多,并且不断变化,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
诚然,这样的“教规”与科学的比较能使科学看来打败了宗教(他后面的论述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然而,也为这个论证的缺陷打下了伏笔。因为,随着人们(基督徒)对自己“信仰”的深入探究,宗教中的“教条”也在不断得到修正,也正如科学本身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一样。如果说,科学的发展打败了某阶段教会的“教条”就是科学打败了教会的“根本信仰”的话,那么科学的发展修正了自己前阶段的“错误”也就是科学打败了科学自己?
不管怎样,我们接下来是要探究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前因后果,以说明是基督教本身的革命对天主教庭的“教条”给予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烈的冲击,同时为第一次科学革命提供了土壤与楔机,从而开始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而第一次科学革命是罗素用来证明科学战胜宗教的第一个例证。
罗素在《宗教与科学》第二章中对引起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哥白尼学说与天主教庭的冲突作了极为详尽的描述。他称为这是科学与神学的第一次交锋,并且科学打败了神学。
不错,当我们将视野局限在哥白尼学说与当时天主教具体“教条”冲突的事件上时,正象罗素说的,科学打败了当时的宗教“教条”。但当我们把视野放大到第一次科学革命之前的宗教改革运动极其深远影响时,第一次科学革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
在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日益壮大,教皇的势力与教会的地位不断提高。
在神学上,中古神学家因为发现希腊哲学的体系,因而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及消化这些体系,更要将哲学的思想融汇在神学中。渐渐地经院神学便形成。所谓经院神学是用哲学思辩的方式去理解神的启示,逻辑推理成为神学思想的主要工具。不单如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及宇宙观更渐渐成为人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解神启示的起点及总结,神学的思想便被困于哲学思维系统的框框内。这样,神一切的作为都可以用数理逻辑去推算出来,神启示的奥秘也再没有什么奥秘了。最严重的,神学家往往用一些很抽象的哲学概念来表达启示的真理,神的启示便显得很抽象,与平信徒的信仰生活仿佛风牛马不相及了。信徒没有对圣经的直接领悟权,教皇对信仰的解释权凌架于圣经的权威之上。
在科学上,教会也完全接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理性主义理论:认为宇宙由五十五个同心圆秋组成,最中心是地球,向外分别是水、气、火、天空形体等原球,神在所有的圆球之外,对各圆球产生力,带动宇宙各圆球运转。
这样,在神学上,以圣经为基础的教义不能得以充分研究;在科学上,以实验观察为手段的现代科学方法也不能得以发展。所以无论在神学上还是在科学上人们都被套上了锁链,一个来源于教庭,另一个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科学“正统”学派。
然而,宗教改革的呼声象一股暗流在罗马教庭的僵化权威之下流动。不少信徒开始倾向追求个人的属灵经历,而个人经验便因此成为认识神很重要的因素,而不是理性的思辩。一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反经院学究式理性的意识开始形成,信心及个人经历便渐渐成为人掌握神的启示最重要的因素。终于,由罗马教庭违背圣经,发行赎罪券为导火线,在主后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引来了马丁路德著名的《九十五条》,钉在威登堡教堂的门上,希望教会的领袖及神学家们对他的质疑作出回应并与他公开辩论。当时的路德已是威登堡大学教授,主要教授经学。从此,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开始了。
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壮观,其影响之深远是当时写《九十五条》的马丁路德也始料不及的。
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如星火燎原一样地迅速蔓延,最初在德国,后来在瑞士、法国展开。不久,英国因亨利八世未能取得教皇批准他与皇后离婚,因而与教廷决裂,另一形式的改教运动也在英国展开。在德国的改教运动产生了信义宗的教会:在瑞士,由慈运理(Zwingli Ulrich Huldrych,1484~1531 A.D.)及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 A.D.)领导的改教运动产生了改革宗的教会;在英国就产生了圣公会。
在路德的改革神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圣经的权威。他认为:圣经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的依据。教皇的谕令、议会的决定、教会的传统,这一切与圣经对照起来,便显得微不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道:它们固然可能是真理的表达,但却不是真理的依据,只有圣经是神启示的真理的依据。
正是在这个宗教改革的大潮后出现了现代科学的第一次革命。
主后一五四三年,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地球不是不动的,而是作着两种周期运动:每天一个周期的自转和每年一个周期的绕太阳的公转。哥白尼的理论得到了天文学家加利略和凯普勒实际观察的支持。正象罗素表达的那样,哥白尼的理论首先是对科学正统的托勒密理论的反动,很自然也违反了罗马天主教庭的教条,因为罗马天主教庭在科学上相信托勒密理论。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天文学家哥白尼本身在早年对神学很有造诣,后又担任牧师传道。而支持哥白尼的天文学家加利略和凯普勒都是神的敬虔信徒。加利略虽遭天主教庭迫害,仍认为日心说与圣经并不矛盾。而凯普勒曾在神学院专门进修过两年,他曾说:“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神在大自然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正象罗素一样,很多人把哥白尼公案认为是科学与神学的冲突。
然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对哥白尼公案有了非常不同的认识。以前,人们常传说哥白尼因发表日心说而受到教廷迫害。其实,哥白尼是在临死前才同意发 表他的《天体运行论》,并在拿到他的著作之后几小时便去世了。哥白尼根本没有因发表日心说而受到教廷迫害。事实上不少教会人士曾催促他发表他的著作。哥白尼所担心的其实更多的是那些地心说的科学家。而加利略与教廷的冲突的关 键并不在日心说本身,而在於他解释圣经的原则与教廷的原则冲突。加利略认为,凡是涉及科学的经文,都应该按科学重新解释。这就触动了当时教廷的神经,因为当时天主教廷对解释圣经的权威问题特别敏感。所以,其冲突的本质是双方的解经原则不同。
这样看来,哥白尼公案表现出了两种冲突:一种是改革神学与天主教庭“僵化教条”神学的冲突,另一种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理性主义“正统”理论的冲突。而这两种冲突得以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毕竟第一次科学革命由三位基督徒科学家的在科学上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杰出贡献而爆发了。基督徒科学家们从罗马天主教庭的“教条”中解放了出来,也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理性主义中解脱了出来,他们以“荣神益人”的极大热情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使十七世纪的欧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温床。
物理学之父牛顿发现地心吸力、万有引力、光学、力学三定律及微积分等,同时在解经上的极有造诣,他有圣经关预言的著作远超过在物理上的著作。
化学之父波义尔发现气体的定律,同时他自费翻译印行圣经、资助宣教士到国外宣教。
电磁学之父法拉第发现电磁学与磁场,同时他“相信基督的神性与救恩乃是神的礼品,及遵从基督的大使命乃信心的确据”。
麻醉剂之父辛甫森在医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发现是救主耶稣。他写过一份福音单张,结语是:“我仰望耶稣为我钉死在十字架上,我望著他就哭了。他赦免了我,你为何不仰望他,也可以得生命呢?”。
开尔文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却说:“在我生平的发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科09-6邹晓梅
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基督耶稣。”。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对现代植物学的发展有极大贡献,尤以植物分类法文明。但他一生敬畏上帝,深感上帝创造的奇妙、伟大。
科学与宗教密不可分,在一定时期下,宗教会促进科学的发展,片面的认为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是错误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