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

时间:2019-05-14 14: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

第一篇: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

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

长春市二道区腰十小学

郑金香

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鼓励,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应具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才能和技巧。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主观和客观、物质和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是领导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艺。

对激励对象采取公平的原则。学校教职工最讲究实际。表扬,可在较短时间内在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教职工中进行,不需教职工达到“先进”、“模范”时再小结。要以质定量,确定表扬对象的数量,不对个个教职工都表扬,这会助长懒惰者的习惯,挫伤先进,学校管理者也不能只注意某一项工作和某一两个而表扬,一花独放,这会让大部分教职工认为先进或优秀难以评上。奖励,是激励人们再勤奋工作的外在动因,需符合实际,实事求是,让所有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还需像古人一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重在以绩论人。比如一学期结束,该重奖谁表扬谁,应该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发扬民主,让各教研组、年段来评判裁决。不能搞照顾性奖励,如前学期干好,本学期没那么好,而照顾某些教职工,这会减低奖励标准,挫伤大部分教师积极性,形成“教好教坏一个样”,并且让被照顾者人格上受损。奖励的相对值需要合理,通常情况,贡献大的拿奖励大于贡献小的人,大部分教职工会感到理所当然,是一种安慰;贡献大的人拿奖励低于贡献小的,他们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褒优贬劣,奖勤罚懒,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的激励艺术,应公正、公平地进行,并在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

激励方法因时、因人、因需求不同而定。(1)表扬,对教职工来说应及时,大家努力后如取得阶段成绩,如班主任在一段时间抓好了某个差生的转化工作,你发现后不赞扬,等他淡漠后再表扬已经失去作用。不仅如此,阶段性的学校工作还应经常表扬,一次表扬随时间而减弱,奖励,当然面不能过大,太大了只能“有福同享”,对于某些真正有突出贡献的同志,给予重奖可按一定标准,如给要求进步者压重担,担任管理者职务,生活条件艰苦者给予可观的住房补贴或福利,让个人能力需再发展者予以深造学习机会等等。(2)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激励的方法也应不同,学校管理者面向教职工做工作,而教职工是由不同居住地、不同觉悟、不同身份的人群构成的。因此,激励方法也须讲究。表扬,总的依据是以质定量,但在相互比较中,教职工可以分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层次。对与积极性较高的教职工,表扬不宜太经常,在表扬过程中应辅之希望;对于表现一般的教职工,表扬应适度,肯定其工作的某些方面;对于落后者,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及时表扬并辅之说理。(3)激励还须因需求不同来定。表扬,可以分公开表扬、私下表扬和间接表扬。公开表扬给予教职工荣誉感,激起他们更大的热情,通常在例会、小结、期末总结会中进行。有些人不愿在众目睽睽下受表扬,或觉得不突出,或因为受表扬而不敢向组织提要求了,因此对表扬进行躲避。对这些人,需进行私下表扬。在学校中,还有一些与学校管理者有隔阂和成见,或谨小慎微者,对于这种人,可在本人不在场时进行表扬,当表扬的话传到他耳中,会觉得学校管理者公正。奖励的对象不同,对奖励需求也不同。如果不加选择地采取一个奖励模式,奖励的效果也会大受影响。

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在企业界,有这么一个传闻:两个比邻而居的企业,一家注重物质刺激,结果钱没少花,职工的积极性也没调动起来。另一家给获奖技工披红戴花,向获奖者所在居委会、直系亲属报喜等,使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这说明,金钱有价情无价。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奖金、奖品等物质鼓励,意味着组织和社会对其成绩的承认,本身就会有精神价值。这两者好似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可以以精神激励为主,让教职工感到学校领导真心地尊重知识和人才。如果两者长期脱钩,精神鼓励的作用就会逐渐失去效果。只注重物质鼓励,不但物质刺激作用降低,而且会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偏离方向。因此,对教职工的激励,应注意精神和物质二者的结合。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博罗县华侨中学 时下,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杂文选刊》上有一篇《没有大爱,何来大学》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学校只热衷建大楼而忽视了对师生的人性化关爱;另外,据《扬子晚报》报道,广州市不少中学都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安装摄像头,有的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认为这样就能随时观察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室内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但事与愿违,面对摄像头,老师和学生如坐针毡,心理压力很大,试问这样老师能教好学,学生能上好课吗?所以我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老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本人认为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你的设备有多先进,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就是以人为核心来优化学校管理的。

其实,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就是最优化的管理。

2、完善各种制度,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教师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比如强行集资,还得让教师写出自愿申请。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要通过某事,问“不同意的举手”等,这些不尊重职工人格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另外,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合理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也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达到强、大、优的办校目的。

教学管理叙事:

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

二道区苇子小学

郑金香

2007年4月

第二篇:巧设教学情境激起思维浪花

巧设教学情境激起思维浪花

【摘要】目前,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许多专家提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卓有建树的思想和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只侧重于思维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是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它只能解决学生“会思维”的问题,但学生只会思维还不够,还必须使学生想思维,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启迪学习动机,坚持一贯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同时具备兴趣、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敏捷、灵活的发展。本文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创设悬念、设计问题、组织竞赛、利用知识冲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维 悬念 设疑 竞赛 思维冲突

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也是日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许多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卓有建树的思想和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只侧重于思维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是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它只能解决学生“会思维”的问题,但学生只会思维还不够,还必须使学生想思维,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启迪学习动机,坚持一贯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同时具备兴趣、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敏捷、灵活的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精心创设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是设疑的一种重要方式。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最多的机会是一节课的开头,悬念设于课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把精力引向教学中心。这种情况常从概念、法则、公式的实质之处设悬念。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课头设悬念。教师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在今后的学习中,常常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不论这些数有多大,只要你们把这些数(如:8460、97825、11578等等)告诉老师,老师不用计算就很快判断出这些数是否能被2、5整除。”教师的准确判断使学生感到莫明其妙,从而使他们急于想探知:“能被2、5整除的数”的其中奥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急于追索新知识的激情去认真学习。

在课中也可根据需要设悬念。例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已懂得“整除”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时,眼看课的高潮已过,这时,教师及时拿出一张卡片问“a÷b=15,a一定能被b整除吗?”学生思维一触即发。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处于紧张的思索中。有的说:“a一定能被b整除”,有的说:“a不一定能被b整除”。经过互相讨论之后,有一位学生举例说明理由,当a=15,b=1时,15÷1=15,所以,“a一定能被b整除”,大部分同学同意这种说法,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学生觉得这种说法不对,他说:“当a=1.5,b=0.1,1.5÷0.1=15,所以,a不能被b整除”。后一个学生补充得多好啊。同一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之后,用正反例子来强化概念,使学生对“整除”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有些内容还可在课尾设悬念。课尾设悬念,虽然课已结束,但学生仍然带着一种回味无穷之感觉去复习下节课的内容。可见,课尾设悬念使其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魅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质疑启发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设疑,才能使课堂气氛跌岩起伏。有疑才能产生认知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向学生提出疑问,通过“疑一问一激”来促进学生思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处设疑,关键处启发,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看看这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什么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做实验,发现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恰好等于正方形内角和的一半。因此学生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接着问,“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高涨,有的凭着主观的猜想,说是180°。教师据此质疑----这个结论对吗?追问----你是怎样得来的,激----看谁先得到正确的结论,当教师问到他是怎样得来的,他却说不出道理来。这时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障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在最关键处做了启发。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制的锐角三角形纸片。标上角

1、角

2、角3。当堂撕下两个内角,与第三个角挨紧排起来。(如图)这时,学生发现这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学生在教师半扶半放下获得成功。内心感到更大的喜悦和更强的兴趣。教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因为学生已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故此,个个欲试,人人彷照刚才的方法,同样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这样,学生不但动脑、动口,而且动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拼”等实验活动,探索出“三角的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略施小技,“故设陷阱”,故意出现典型错误,让学生产生疑虑。例如: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将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一位学生回答。剪成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90°,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形和是540°。此生的回答,引起了大多数同学的异议,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上形成热烈的气氛。这种“欲擒先纵”的办法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预防学生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三、适当组织竞赛,促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如能适当创设各种竞赛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其斗志,能使教学活动既紧张又和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中,可以开展速度竞赛,求佳竞赛,看谁的解法最简洁而巧妙。鼓励学生,求异竞赛,勇于提出独创的见解。看谁的方法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因此,我注意循序渐进地加一些“多解”的题让学生练习,以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以及知识抢答题等。无论竞赛的形式如何,无疑都会对学生积极思维起一定促进作用。但教师要注意恰当评定竞赛成绩。否则,会造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产生过分的优越感,甚至骄傲,自以为是,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产生自卑感,更加畏缩不前。同时,竞赛次数不宜过多,过多的竞赛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集体团结。

四、利用认知冲突,促进积极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有几种可能性几乎相等的答案供选择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好,心理具有困惑不解和不和谐的感觉时,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的深化过程,因而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选择题的各个备选答案之间往往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具有迷惑性。因此,教学中可以把概念编成选择题,利用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促其思索,强化要领的本质。此处,还可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激起思维的浪花。

以上几点是创设思维兴趣的方法。此处,教师利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诙谐有趣的语言,富有意味的问题,以及别具一格的教学之美等因素也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第三篇: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门艺术

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门艺术

由某种特定意义可以确认,管理就是以群体科学、有序、高效的劳动去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因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起教职工倾心合力的积极性,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正确认识激励,走出误区

理论上,激励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道德风险,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绩效。但有些措施效果显著,有些却没有任何进展,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走进了激励的误区。

误区一:激励就是“奖金”

说到激励,很多人就会想到“薪水”和“奖金”。确实,丰厚的薪酬和巨额的奖金确实能够激励教师。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单一的物质激励会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它的效果会逐年逐次递减,最后这个方法就再难起到最初的效果。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这个职业本身独特的内涵需求。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需求,在激励方面构设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教师的激励就要具体分析,逐一观察,切实找到他们工作中需要激励的部分,这样才能通过激励这一手段达到工作提升的目的。

误区二:只要制定好激励制度就可以

没有任何的制度从制定之初到进行中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很多方式的实行都要紧随具体情况,激励制度也不例外。几乎每个学校为了鼓励教师都会建立激励制度,但是却不是每个学校的激励制度都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有些学校过于强调激励制度的一贯性,却忽略了师资环境的变化和教师队伍需求层次的转移,结果长期不变的激励政策与现实的教师需求频频发生冲突,致使激励与学校发展的前沿相脱离,工作人员的种种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调动。

误区三:激励就是“平衡”

评估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从而使激励手段更为有效。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朗,工作标准不完善统一,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估,对下属的业绩考核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最终将会导致激励过程中产生“平均主义”。那么原本的激励因素,就有可能在实现过程中出现偏差,使组织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导致抑制和消减了教师的努力程度。这样一来,原本先进的也没必要先进,原本不先进的也没必要改善。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那些贡献大的教师失去积极性,先进不再带头,激励不再让人动心。

激励的方式应多样化

一提到激励,也许很多人会以为就是发钱发物质或者委以重任等那么几种,其实不然。有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东西,只需要了解这名老师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灵活多变,真正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校长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考虑:

一是校长要注重行为的“垂范激励”。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和领头雁,校长的一言一行,每个举止、动作甚至做事的习惯都会成为教师的学习对象。因此,校长应该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处处做教师的楷模。身教胜过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校长要注重增强亲和力,即“融通激励”。人都是有感情需求的,而教师又特别希望从校长那里得到尊重和关爱,如果校长能够平日对老师多多关心,让教师体会到校长的平易近人,当教师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定会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工作。

三是校长在布置工作时要注重“责任职务激励”。责任是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教师应该在乎和担当这个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一个收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校长的信任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于那些要求进步、工作积极、确有能力的教师委以一定的职务和相关的责任,让他们得到心理满足,从而调动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责任职务激励”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是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参与激励”。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程度越高,其积极性越高。尊重教师的意见,就是要教师自己作出承诺,并努力实现他自己的承诺。校长在事件中的参与程度也会决定教师的参与程度。

五是校长要注重教师发展的“目标激励”。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有发展潜力。校长若在其中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帮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全面提高教师的质量水平,也会影响激励机制的开展和结果。

六是校长要注重“后院激励”。家庭和学校都在争夺教师的时间,为了维系家庭感情和创造学校绩效,更好在家庭和学校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均衡,在这双重负荷下,教师们都应努力平衡自己的精力、体力和宝贵的时间。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个人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是区分于别人的主要标识,不是一个固定模式,针对于此种情形,学校的激励也应该相应地配合多样的形式,满足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并真正满足他们的自我发展欲望,才是激励的最高境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必将继续坚持贯彻教师激励这一最有效的手段,为学校发展及教育跟进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北示范小学)

第四篇:一滴水激起的浪花,触动心灵的话杂文随笔

“妈妈,其实我知道爸爸忙于工作,出差、下基层,我工作在外,常年不在家,平时大都是你一人在家,你说习惯了这种安静的生活。我休假期间,就想多陪陪你和家人,即便不做什么,也觉得温暖幸福!看到同事的父母需人陪伴时,无人相伴,孩子需父母照顾时却兼顾不上,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你话音落地走进房间,妈妈百感交集。

孩子,你参加工作一年来,休假对你是奢望,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有时临近休假,这样那样的检查、抽查,堆积如山的工作,休假只好取消。妈妈也在半喜半忧中期盼你能回家!

去年上半年,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你来说,接触的人和事物都是新的。作为新人,你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在充分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不断补充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总会有迷茫、压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你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有足够的信心勇敢走下去,就会成功!

办公室的工作,业务科室的工作,常常使你加班、值班、熬夜。那段时间你心情焦虑、情绪低落,徘徊在十字路口。妈妈担心你单薄的身躯被压垮,多次强烈要求去看望你,你的一番话,妈妈只有放弃再放弃。

“妈妈,我好久没有见你们了,很想你们,多么渴望回家休息几日,美美睡个懒觉,和你们聊聊,调节近段时间不稳定的情绪,但是我真的没有时间。你来看我,我该多高兴呀!可是妈妈你想过吗?你的到来因忙碌的工作,我没有过多时间陪你,只能匆匆见一面或吃顿饭再别离,你走后我更难过……”听了你的话,妈妈设身处地想想,打消了看望你的念头,不想为此事,扰乱你的工作、心境。妈妈知道你打小就是重感情的孩子。

人的一生就像城市中的公交站,有许许多多的驿站,每到一个驿站意味着一个新征程。

去年下半年,驻村干部一人生病,需一人替换工作,你申请下基层驻村。

乡村是很偏僻的村落,辗转坐车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条件极为艰苦,自来水、网络信息、居住环境需要工作队人员改善和解决。

妈妈担心:一个阳光、爱干净、爱臭美的小伙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吗?有些吃不消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让妈妈没想到的是: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苦累把你变得越来越坚韧不拔。

冬天你学会了烧锅炉,为保证宿舍夜间温度,半夜起床添加煤炭;自来水管被冻,冰天雪地烧烤水管,与同事拉水解决用水问题;入户了解农民生活、经济来源情况等各项工作,你做的游刃有余。

不知你是否记得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时妈妈送你的那段话:“纵有千万不舍,也挡不住孩子求学之路。孩子,这是你大学的最后一学期了,愿你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如你所愿一切顺利、美好!近七年的求学生涯里你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让家人成了不习惯的习惯。漫长的求学之路中你经历了太多,挫折、苦恼、拼搏、进取……然而这些正是人生必经之路。从幼小”嫩苗“经自己努力,老师的教育指引,家人的关爱呵护,逐渐茁壮成长,节节拔高!时间飞逝,当忽然发现你也是林中的一棵小树,绿意盎然,给家人带来绿荫、快乐我们是莫大的欣慰!孩子,最后家人希望你将成为一颗傲雪青松,挺拔向上,抵御风寒!且要永远记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新的工作环境,你加强与同事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积极配合,很快顺利投入工作中。工作取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五月五日至五月十五日,是你今年的第一次休假。真是无巧不成书,惊喜地发现,养了多年的球兰终于开花了,花儿零星地挂在碧绿的茎叶下,一朵一朵张开淡粉色的笑脸,仿佛欢迎你回家!满屋的清香更是在你相伴时间里增添了温馨。

每天晨练回来,妈妈悄悄推开你的门,看见你甜美酣睡的样子,幸福感油然而生。此时有点儿私心,当时专业栏填写本地,孩子就不会吃那么多苦头了吗?不对,孩子成长路上经历曲折、挫败是生活、社会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福份吧!不是常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你爸爸出差回来,看到你买的医药箱,说是爱心箱,我也会心地笑了。可不是吗?那天收拾房间,整理行李箱时,妈妈不小心把左脚拇指碰出血了。正在吃饭的你慌了,赶紧去拿创口贴,发现创口贴用完,迅速下楼去买,妈妈制止你的话根本没有听见。回来时拎着一个医药箱,望着妈妈吃惊的表情,你打开药箱。天哪,创口贴、感冒药、消炎药、止咳糖浆、纱布……应有尽有。听着你的交代,看着你把创口贴缠在伤口处,怎么猛然感觉妈妈老了,这可不是妈妈想要的。这让妈妈想起小时候照顾你的情景,而今你已是一个撑起一片天空的男子汉!不由得感叹,孩子长大成人了!

前两天妈妈发的照片,就是你给妈妈买的军绿夹克衫上衣,穿上后大家都说好看,你说妈妈越发年轻有朝气了。爸爸开玩笑地说:“儿子又给你买衣服了,我的呢?”我对他说了你这次买衣服的缘由。

那天,咱们从你姥姥家回来的路上,天气冷又刮起了风,你看妈妈穿的衣服薄,把你的外套脱下硬要妈妈穿上。衣服是加棉军绿色夹克衫,穿上后很暖和,也很精神,感觉挺美,你当时就说给我买件。妈妈没有同意,觉得不适合妈妈的年龄,看你默不作声,认为你应许了。谁知回单位的几天后,我就收到短信快递到了,赶紧打电话询问,才知你最终还是给妈妈买了,同你那件大致相同的衣服。所以妈妈发表感言:我家“小皮袄”也很暖心哟!"下一次休假怎么也得来几张,军绿母子照。留下感动的瞬间!

孩子,妈妈知道无论是社交活动,还是生活工作中都以善良、热情、助人待人,可是要分辨清楚,善良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对谁都特别好,谁喊帮忙都随叫随到,一次是仗义,多了就变成理所当然,忍让一次是气度,多了就变成软弱,千万别让你的好心成了为人处事的缺陷。计较对自己重要的事,计较所谓原则问题,不要为了成全他人,妥协到伤害自己。真正聪明的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你要记得,好好生活的前提是,别委屈了自己。妈妈希望借用这段话来鞭策你自己。

有言: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磨炼心性,能静下心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取得不凡的成就。

人们都知道取得成功,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在荆棘、风雨面前,孩子,你要抬起高昂的头,战胜困难!一如既往用透彻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看待人和事物,心底要河水般清澈,拥有积极乐观心态,一颗上进心!阳光总在风雨后,洒遍每个角落!不远的人生路上也有掌声和鲜花等着你!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情境激起思维的浪花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情境激起思维的浪花

内容摘要〗数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巧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我觉得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应从新旧知的差异、从操作活动、从身边生活实例、从研究者角度、从旧知的整合引入。同时把握好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原则,及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同时进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纽带。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的技能,体验学数学的价值。在“问题情境”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是问题,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是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那怎样巧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使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呢?下面就结合我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体会到的来谈谈这方面的一点认识。

一、数学问题情境的涵义及在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法一时不能同化接纳新知,从而产生一种力求问题而又不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它由问题和情境两个部分组成。“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说的数学问题是指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难于理解的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

及的问题。“情境”,指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甚至是群体的学习气氛等学习环境。情境加问题而有意义,问题因情境而有生气。

我认为一个问题情境的构成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老师所展示的学习材料应该是学生未知的。

2、这个未知的知识要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发生矛盾冲突,造成认识不平衡。

3、新的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关联,通过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的“复活”或改组,使新知同化,得以纳入原认知结构中,扩建成新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展开。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源泉,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1)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习过程被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如何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1、从新旧知的差异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时,可以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使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激起认知冲突。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下列这样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28÷4、17÷8、15÷7、35÷11,学生认为这是旧知,当他们顺利地算完了前面两题,在计算后面两题时,出现了怎么除也除不完的情况,商的小数部分一些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新情况把他们带入了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中。

当新旧知识有层次的区别时,在抓住已知和未知间的内存联系后,我们可以对旧知适度伸延,使学生的已知与伸延后的旧知间出现脱节,从而引出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做如下几道除法题:18÷6、180

÷60、1800÷600、1800„„0÷60„„0(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100个0)当他们计算最后一题时,原先具备的除法经验不能计算这题了,又充满了认知和困惑。在应用新旧知差异性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闭嘴”,把提出挑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2、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抽象的数学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强调对“生活的回归”。要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在教学中应从新知识的契合点和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形成积极状态,产生急于提出问题的强烈心理趋势,并趁势提出数学问题。创设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情境。

如在一年级“物体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在他们初步认识了物体的各种形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布置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与家长探讨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如硬币是矮圆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圆柱体既美观又节约材料等。这样学生们通过实践及身边的物体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物体,并且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注意一是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二是尽可能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提出相关问题;三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筛选,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并不是刻意追求解决所有问题。

3、从研究者角度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的模拟研究活动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利用科学研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并进行数学学习,要设法把发现提出问题的角色让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同时要注意不拘泥于前人经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在我听一节“圆柱体侧面积”时,老师要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积与什么有关联时,我觉得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一张标有长、宽数据的长方形纸,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操作,探求知识,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一卷一摊中,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逐步了解数学的探究过程方法。这样不但弄清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由来,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4、从旧知的综合应用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在学生解题的时,会不自觉地联想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都是可以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据此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思路一样),形似题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题则称之为多题一解。

在学生学习了最小公倍数和分数乘除法后,为这两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可出示这样一道题: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1/3 米,黄鼠狼每一次可向前跳1/2 米。它们每秒钟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 2/5米都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知道计算最小公倍数,也知道分数计算,但对于分数的最小公倍数课本没有涉及,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的倍数,也就是(或)和 的“最小公倍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再针对两种情况,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利用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应当培养学生联想、逆向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以及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2)

5、从操作活动中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解,进行操作演示,可以从中引发矛盾,促进思维。而学生对自己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

是印象最深刻的,记得最牢。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认知始于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认识的能力,分析的能力,以及归纳的能力。

(3)

例如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老师演示用刀切土豆成长方体,一边演示一边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怎样呢?通过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动脑,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是产生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操作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应注意在操作中激趣、趣中生疑。老师在设疑时,不但要注意“疑”设在新知识的重点处,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先把一些做好的三角形放在信封里,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判断整个三角形会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自然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当你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不能确定是锐角三角形呢?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 “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问题情境设计几个原则

1、阶段性原则

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儿童更容易走进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中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走进和接纳身边生活中的数学,高年级的学生容易被富有挑战性,实用性的数学情境所打动,因而创设情境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

2、个性化的原则

我们经常碰到,某地区的情境到另一地域创设学生的认知不能被激发。去年创设的情境今年创设同样的情境,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样不能激发等问题。充分说明创设情境应关注不同班级,不同地域的班级,不同时间段学生所表现的来的个性,例如:农村特色,城镇特色,城市特色(地域个性),年龄特色,时间特色等个性特征。总之,合理的情境创设必须适合该班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征。特别

是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是借班上课的,更要先与学生沟通一下,改变你已经备好课中不适的地方。

3、问题性的原则

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将数学问题与儿童的生活有机的整合,使数学事实与儿童的经验发挥整体效应,因而,合理科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运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冲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4、活动化的原则

活动是完成有意义的建构的前提。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操作、猜测、推断、推理、合作、研讨、探究发现”等方式参与学习。从本质上改变“讲数学”“练数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玩中”学数学,让学生在仿真的数学活动中,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及得到很好的数感教育。

(4)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以此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出版社2005年

(3)、杂志《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期

(4)、杂志《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期

下载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励,激起学校管理的艺术浪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通俗的说是“法”。随着学校的诞生,管理也随之产生,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代人的探索、尝试、积累、沉淀,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

    对学校领导激励性管理艺术的探讨

    对学校领导激励性管理艺术的探讨 作者:陈必发 摘要: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教师,它要根据教师的内隐需要和外显需要去调动大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师不同年龄的层级......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语言激励艺术(本站推荐)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语言激励艺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 要】本论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规律,从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书面语言三方面对语言激励这一教育艺术进行了具......

    激励管理

    “激励管理”三论 如果说激励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为组织中的个人提供“创造业绩、体验过程、调适心态”的场所与条件,在他们心中形成“成就、成员、成长”之感觉,那么激励管理的......

    激励学生的艺术浅谈

    班主任工作初探 ——浅谈激励学生的艺术 阮清波 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

    营销激励艺术5篇

    营销激励艺术 政策激励公司和所属团队在制定各种政策时,能做到反映大家利益,才能调动众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激励制定明确的目标,会使营销员行动积极,为实现最终目......

    1激励艺术讲稿

    1激励艺术讲稿 一、鲶鱼效应1、故事引入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

    领导激励的艺术

    领导激励的艺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作为领导者,要想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拥有一套高超的激励艺术。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这种激励下属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