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五篇)

时间:2019-05-14 14: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

第一篇: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

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 2009年11月9日

内容提要:对我国南海海域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作了简要介绍。根据南海的地域特征提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几种航行对策,并对Y轮和W轮在南海分别遭遇热带气旋和寒潮大风天气系统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热带气旋 冷空气 航行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经我国南海海域的船舶日益增多。南海海域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能源的海上补给线。但在此海域附近,灾害性天气和海况对船舶的航行影响亦非常显著,如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和秋冬季节的寒潮大风天气等。影响南海海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

南海海域主要受到冷空气、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影响,其中对船舶危害性较大的主要以热带气旋和冷空气两个系统为主。南海季节划分大致是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西南季风时期,热带气旋影响频繁;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东北季风时期,冷空气入侵频繁,东北季风强而稳定。

1.1 热带气旋

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台风和强台风)是指由于热带气旋使南海海区出现了大于6级的大风。南海全年各月都有热带气旋生成,其中以6~11月较多,占全年总数的88%;

8、9月最多,平均3.4个,占总数的41%。影响南海的台风和强台风年平均为11.9个,7~11月占总数的81%,其中8、9月占40%。年平均影响日数为38 天,最多为62天,最少14 天;一次台风或强台风影响平均为3天,最长时达10天。与西北太平洋比较,总体来说,南海台风水平范围较小,垂直发展高度较低。它的半径一般为300~500km,最小不到100km,伸展高度约6~8km,最高10km,最大风速为50m/s。影响南海的台风和强台风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北部及东北部海区,大致位于北纬17°至北纬21°范围内的西沙东北方和东沙西南方台风活动最多。

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生成后向西北至西方向移动,所占比例最高(80%),通过菲律宾的位置南北变动较大,最南到北纬8°,最北可达北纬18°;二是生成后先向北偏西移动,通过菲律宾进入南海后约在北纬15°至北纬20°之间转向西北,登陆后又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约占总数的10%;偶尔也有台风在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另外11月和12月台风有时在较低纬度生成,生成后一直向西移动。

生成于南海的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有以下几种:一是生成后向北偏西方向移动,约占总数的25%,出现在9、10月份;二是生成后通过巴士海峡向东北方向移动,约占20%,多出现在夏季和初夏;三是生成后向西北偏北移动,移至110°E 附近转向西北的约占12%,多出现在6月;四是生成后向北移动,登陆后转向东北的占10%,以3月和6月为最多。

在南海生成的台风,不仅移动方向规律性差,而且移动速度也有较大变化;平均移速约为5~10kn,最快为18kn。一般来自菲律宾以东的台风移速稍快,平均为13kn,最大为25kn。

1.2空气

一般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有冷空气侵袭南海,翌年5月下旬结束。根据大风强度和影响范围,大致可把冷空气分为强冷空气、中等冷空气和弱冷空气三种。其中以弱冷空气最多,年平均31.8次,占总数的65.4%;中等冷空气年平均9.9次,占20.35%;强冷空气年平均仅7次,占14.3%。强烈的冷空气的寒潮天气过程是指与强大冷高压相伴随的大规模强冷空气的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天气现象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等恶劣天气。其前端常有最大可达10级的大风,伴有明显降温,如果有低压配合可以维持几天,是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强冷空气侵袭时,一般都是风向由东南风骤变为偏北风,风力加大,海浪增高,有时降水,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上升,对航海及海上作业影响较大。据1960~1971年583次冷空气的统计,其中具有完整锋面侵袭南海的有244次,约占42%;补充型(指一次冷空气南下,造成海上大风未消失,北方又有新冷空气南下,使风力加大,气压升高)有195次,约占32%。冷空气侵袭南海时一般在冷锋过后产生大风和降温,有时锋前、锋际会出现雾,锋后有降水。

冷空气带来的最大灾害是偏北大风和由此而产生的大浪。一般在冬半年的9月至翌年5月,大风多由冷空气侵袭造成。由于东路冷空气较多,加之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因此南海东北部海区的大风日数最多。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大,其所造成的恶劣海况几乎覆盖整个南海北部海区。冷空气强盛时,产生的涌浪可达5~6m,对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船舶在南海海域遭遇灾害性天气系统时的航行对策

2.1 迂回绕航避离 南海海域南北纵深约1 000 n mile,东西宽约660 n mile。通常航经南海的大型船舶均选择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间水域航线航行(中线)。该航段由台湾海峡南口至越南胡志明市以东海域(10°N),航程约为855 n mile。当有台风或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影响航线所经海域时,可以充分利用南海海域的纵深、沿岸岛屿对大风的遮挡等有利因素,根据台风或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影响路径和范围,采用迂回绕航的方法而避其锋芒。迂回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经广东沿海、海南岛东侧至越南沿岸的西线航线;二是经菲律宾吕宋岛以西海域南下的东线航线(如图1)。

西线由台湾海峡南口经广东沿海、海南岛东侧至越南胡志明市以东海域(10°N),航程约为985 n mile,比中线航程远130 n mile。

特别是中小型船舶和老龄船从南海北上遭遇寒潮大风时,应选择越南沿岸向广东西部航行,过海南岛后,根据风向选择合适的航向斜插到香港外海,经汕头沿海进入台湾海峡。当冷高压南下时,其1020等压线从广东沿岸入海以后,选择该航线是合适的,此时南海西部的风力比东部的风力要小一些。

若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上空或刚刚进入南海东部,则可根据船舶的自身条件和船速选择西线进行避离。对于南下的船舶来讲,选择西线航行避离台风时,一路顺风、顺浪,船速会有所提高。但应密切关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速度,防止因为台风忽然加速而使船舶在南海北部、广东沿海进入台风的危险半圆。

东线由台湾海峡南口经菲律宾吕宋岛以西、南沙群岛北侧海域至越南胡志明市以东海域(10°N),航程约为1 155 n mile,比中线航程远300 n mile。

若台风中心已经西移至南海西部,则船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东线迂回前进,特别是北上船舶选择该航线时会顺风、顺浪,不至于使船舶失速。但应密切关注台风的移动路径,若台风转向东北,则有可能在台湾海峡附近再次与其遭遇。由台湾海峡南下的船舶选择该航线迂回避离时,则会遭遇顶风、顶浪而影响船舶航速,但离台风中心会越来越远,安全上应有保障。

2.2 择地抛锚躲避

如有台风或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袭来,船舶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位置选择附近的锚地避风。广东、福建沿海可供选择的避风锚地众多(如图1),对于南下穿越南海的船舶选择的余地较大。以下是几个主要港口锚地的简要介绍。

湄州湾:湄州湾一号引航检疫锚地水深7.5~26m,泥质底,可供万吨级以下船舶锚泊避风。二号引航检疫锚地水深16~36m,泥沙底,为大型船舶锚地。惠屿锚地位于惠屿南方,水深一般在10~22m,长约3n mile,宽约600m,泥及泥沙底质,部分石底,可供5万吨级以下船舶锚泊和避风;秀屿锚地位于秀屿的西方,水深10m以上,泥、泥沙和贝壳底,部分石底,可供5艘大型船舶在此避台风;该锚地是湄州湾内良好的防台锚地,但秀屿西偏南方1.3n mile处有一水深1.6m的破锅礁,其周围为石质底,秀屿西北方1n mile附近多为石底,锚抓力欠佳,锚泊时须注意。

泉州湾:泉州湾引航检疫锚地位于祥芝角灯塔东北方1.4n mile处,水深10~14m,可泊万吨级船舶5艘。七星礁锚地位于七星礁北方,长1500m,宽650m,水深9.4~22m,底质泥沙,可泊万吨级船舶2艘。石湖锚地位于石湖以北,南乌礁灯桩以东,长1600m,宽620m,大部分水深9~20m,泥沙底,可泊万吨级船舶2艘;但此锚地在进港航线的转向点上,距南乌礁又很近,锚泊时须注意。

厦门港:厦门港锚地众多,厦门岛及鼓浪屿以南为外锚地。外锚地水域宽阔,水深均在10m以上,底质以泥为主,可泊万吨级船舶数十艘,避风条件较好。1973年7月,一艘7500吨级客货轮曾在鼓浪屿南方避过12级台风。

三亚港:海南的三亚港设有专门的防台锚地,位于三亚港外方,鹿回头岭西北侧水域,共有10个锚位,水深5~20m,软泥或泥沙底,锚抓力较好。另外,位于鹿回头岭和虎头岭之间的榆林外港水域可供避除南风以外的其他各来向的大风,水深在18m左右,软泥底质,锚抓力较好。

2.3 原地滞航待机

在南海南部北上的船舶,如在航线前方遭遇台风或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则可选择在低纬度海区原地滞航待机,静观其变或尾随前行。一般在北纬10°以南即胡志明市以东海域,台风或寒潮的影响均比较小,且该海域机动范围大,有足够的回旋余地,适合滞航待机。滞航时,以能保持舵效的最小速度将风浪放在船首2~3个罗经点方位上迎浪前进。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波浪对船首的冲击,减少甲板上浪。在滞航的过程中,须时刻关注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及路径,以便根据形势的变化,可以尾随在4 m 涌浪区以外慢速航行,以免耽误船期太多。两次成功避离灾害性天气的实例

3.1 采用原地滞航待机的方法规避0601(珍珠)号台风

2006年5月9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一热带低压,当日下午1400时被命名为0601号热带风暴“珍珠”。预报初步分析该热带风暴将于14日到达南海并减速加强,此时西伯利亚寒潮冷锋前沿刚影响到我国东海海域,预计热带风暴将进一步北向,移至台湾海峡。

Y轮于5月13日抵达南海南部,计划经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间北上穿越南海进台湾海峡。图2为0601号台风路径与船舶航线示意图。图中标注为船舶计划抵达航路点的时间和热带风暴的预报路径及时间。若按计划航行,Y轮15日开始进入台风8级风圈,16日与热带风暴“珍珠”正面遭遇,届时风力将达10~11级,周边涌浪将增至5~6m,直接危及船舶安全。

避台的核心问题是尽可能远离台风中心,一般应保持300 n mile以上,风力在6~7级,气压不跌入1 000 hPa。考虑到该热带风暴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其影响的范围会进一步增大,8 级风圈半径达200n mile,且移动路径具有不确定性。为安全起见,Y轮决定由14 日开始在北纬10°以南海域滞航,等待时机,尾随其后。

果然5月15日,该热带风暴在南海中部海域增强至台风,中心气压为935hPa,风力已达45 m/s,中心涌浪为10 m,若Y 轮按原计划航行必将遭遇此台风。

台风“珍珠”是50几年来5月份袭击中国南海最强的台风。根据格点报和传真资料分析,16 日后一股冷空气将会影响到我国东海,最南端可达海南岛一带。届时,该台风将受冷空气影响转而北上。Y轮决定保持与台风中心300 n mile的距离尾随前行。预计5月18日14时,台风将移至台湾海峡北部海域,且根据历次经历台风的经验,台风过后在南海海域的涌浪消散比较迅速,船舶的安全航行可以得到保证。

航行计划调整后,5月18日当Y轮航行至3# 航路点时,实况分析资料显示,台风已移至台湾岛以北,并与冷空气汇合,在我国东海形成静止锋,对台风移动路径形成单向引导,移动方向已由原先的西北—北转变至北—东北,且中心气压增至1 000 hPa,中心风力为20 m/s,已减弱至热带低压。而航线周边的风力也相应减小为5级,涌浪为2~3 m,至此,Y轮顺利规避了0601(珍珠)号台风。

3.2 采用迂回绕航和抛锚的方法躲避寒潮大风

2007年11月18日,W轮航行至南海南部海域时,从云图和传真等资料中发现南海北部即将受到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影响。根据当时的实况分析资料(见图3),该冷空气的锋线前沿已经南下至江淮一带,并且强度较强(中心气压为1 040 hPa)。预计在24 h 内整个南海北部海域以及东海和台湾海峡都将遭受到此次强冷空气的影响,届时航线附近将会出现8~9级大风,并且在南海北部海域将会产生大范围的涌浪。

11月19日,结合当日的涌浪预报,发现在未来24 h 内,台湾海峡至海南岛一带涌浪将迅速增加为4~5 m,并且在72 h内,涌浪范围将会进一步扩散至整个南海北部,形成大范围的巨浪区。如图4 所示:19日至22日,南海北部的涌浪从4 m增加到5 m,且大浪范围逐步扩散,不能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当时W轮已航行至北纬12°海域,距离海南岛约为360 n mile,20 h的航程。于是W轮立即调整航向,沿越南沿海北上,到海南榆林外港锚地抛锚来规避此次强冷空气的影响。11月20日凌晨,W轮抵达锚地抛锚,成功地躲避了该次强冷空气的影响。结束语

以上简要归纳了在南海海域遭遇灾害性天气系统的航行对策。对某一船舶来讲,具体采用何种方式避离灾害性海况要具体分析。首先要考虑船舶自身的条件,如船舶尺度、稳性、抗风性、货物装载等情况,并要根据台风或寒潮大风的路径、强度、影响范围以及船舶所处的海域,选择合适的避离方法。

第二篇:灾害性天气的形成与对人生活的影响

景观规划环境学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 ——以北京雾霾为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心理16-1 160802104 范俊杰 齐实

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

——以北京雾霾天气为例

摘要:雾霾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城市气象灾害,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频繁袭扰我国大部分省市,影响更加严重,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以北京为例,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雾霾的主要成分以及处在雾霾天气下对人体及生活的影响。

正文: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飘浮在空中,是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成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2013年2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

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煤炭的使用量大,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冬季易出现逆温层,在逆温层条件下,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不明显,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季地面风速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旦遇到静稳态天气等气象条件,污染快速累积,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雾霾重返北京,官方于2016年12月2日启动今年下半年第二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截至4日,北京已身陷“霾伏”三日,当日全城的空气质量维持在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

进入秋冬季后,北京频频遭遇空气重污染过程,官方多次启动预警应对。12月伊始,雾霾再次来京。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1日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称北京将遭遇持续三日的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官方2日零时启动各项应急措施。

4日一早,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全城仍处于霾橙色及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中。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仅在1至2公里左右,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

当日8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况图上多显示为代表警示性的紫色和红褐色。全市35个监测站点中,有10个站点显示为重度污染水平,21个站点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数据显示,北京大部地区的PM2.5实时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部分站点的PM2.5实时浓度已超过400微克/立方米。

对一个城市来说,即使是同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呈现为优良,而在不利于扩散的异常天气(如:逆温)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就会呈现为污染,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雾霾天的PM2.5和PM10出现高值,基本上均是由极端静稳天气的区域性辐射雾等气象因素造成的。

虽然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逐年下降,单由于排放基数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锐减,所以当频繁出现异常气象条件导致空气重污染时,会给人空气质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恶化的印象。特别是国家实时公布城市PM2.5监测值后,公众对空气质量更为关注,但又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正确解答,容易在雾霾成因的认知上陷入一种不理性的误区。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 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年老体弱者,千万不要在雾霾天出门,以免发生意外。重度污染的空气清洁度低,含有大量的尘埃、污染物、微生物等,可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大雾有非常强的吸附力,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种东西极易被人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就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而言,男生宿舍楼前面的施工工地的建筑扬尘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建筑工地内的土堆、砂石料等需要使用密目安全网覆盖的建筑材料没用完全覆盖,北京多风,强劲风力将建筑工地内的粉尘扩散到大气中,或者扩散到工地外围,积聚在校园道路上,不论是在正常天气或者雾霾天气,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三篇: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组成锋的各个要素的概念。(2)记住锋面系统的各个分类。

(3)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的示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学习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教会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天气变化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难点: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比较教学法、手绘板图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常天气阴晴雨雪的变化是由一个个可以移动的天气系统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组成锋面的各个要素:气团、锋面、锋线的概念,并从课本获知气团的分类,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板书]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概念

1、气团: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3,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通过锋面示意图,向学生讲述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思考]

(1)为什么冷、暖气团是这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冷气团密度、质量较大,重。暖气团密度、质量较小,轻。(2)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在气温、气压、湿度方面差异明显。那么,锋面附近有怎样的天气特点? 分析: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转折]了解完锋面的各个组成要素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它的分类。我们一般会根据冷暖气团相遇时,谁更主动,将锋面分成三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板书] <二>分类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的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转折]今天,重点学习来学习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冷锋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冷锋的形成过程。[思考](1)冷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由哪个气团控制?天气在气温、气压、阴晴雨雪方面又怎样的特点?(2)冷锋过境时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特征?

(3)冷锋的降水范围在哪儿?(进而引出锋前、锋后的概念。)[板书] 〈三〉冷锋与天气

1、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温暖晴朗。过境时:刮风,降温,降水。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降水范围:主要在锋后

3、符号:

4、典例:我国夏季的阵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通过暖锋示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式的来学习暖锋的形成过程。[思考](1)暖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由哪个气团控制?天气在气温、气压、阴晴雨雪方面又怎样的特点?(2)暖锋过境时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特征?(3)暖锋的降水范围在哪儿?

让学生对照冷锋的天气特征,试着自学完成课后有关暖锋的图表。之后,教师进行进一步讲解。

[板书]

〈四〉暖锋与天气

1、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降水范围:锋前

3、符号:

[转折]最后,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这些知识,我总结了以下的学习口诀。〈五〉学习口诀:

有关冷、暖冷锋的形成过程:

冷锋:冷气团主动出击,暖气团被迫抬升。暖锋:暖气团主动出击,冷气团被迫回旋。有关冷、暖锋与天气: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降水刮大风。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总结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锋面的分类以及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难点是冷暖锋与天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有关冷暖锋天气特征的表格。

第四篇: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摘要: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护主权和利益方面中国面临一系列艰巨的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南海问题的由来、各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维护;中国对策

1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尽管有大量的史料和丰富的证据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也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各国觊觎染指南海以求分一杯羹的行为也越发明显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南海周边国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以种种借口非法占据南沙岛礁,从而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够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边界安全以至整个国家海洋安全构成了威胁[1]。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捍卫南海主权对于优化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创造良好的和平崛起环境的重要支点。

此外,南海出海通道和海域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虽然中国拥有世界诸国中最长的海岸线之一,出海通道却被美国主导的由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牢牢地封锁住,只能屈居为一个巨大的陆地濒海国家。如果中国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无法掌控,就很难有稳定和安全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外利润回流,及回流利润滋养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显然,如果南海问题不解决,中国不仅宝贵的油气资源将大量流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将受到控制,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也将受到阻遏[2]。

2南海问题中的大国介入

尽管南海问题直接相关者只有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就目前看来,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已形成三方:中国为一方,东盟国家为一方,若隐若现的美、日、印、俄等大国因素为第三方。在这三方中,第三方的各大国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它们不是台面上的玩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灵活反应,却能起到牵制全局的作用[3]。中国和东盟国家自然不必多说,但为何有如此多第三方大国也会牵扯到南海问题之内呢?下面笔者就目前文献调研获取的信息对此一一分析之。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1)苏联的解体后,美国开始担心中国会成为美国的最大的潜在威胁者,所以美国通过介入南海问题进而牵制中国的发展;(2)南海海底的地形十分复杂且海水较深,比较适合部署军事设施,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基地;(3)南海海上自由贸易航行路线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控制南海在美国人心中变得极为重要[1];(4)南海海底的岩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中国地质部门调查,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采取蚕食政策,然而本身又无能力开发该区域油气资源,于是纷纷引进具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欧美石油公司联合勘探和开采目前,在南海海域的国际石油公司以美国公司最多。这样,出于维护本国商业利益的考虑,美国越来越将南海看作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地区,希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越模糊越好[3]。总之,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可以拉拢东盟,将其放上制约中国崛起的天平上;同时又可以以南海问题为筹码,在中美关系中争取更多利益。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日本资源匮乏,一次能源消费的95%依赖进口,一次能源中最重要的石油主要经南中国海航线抵运日本国内,且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须靠海上运输。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的货物运转和对东南亚地区以及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亦主要依赖南中国海航线[1]。因此,南中国海航线被日本视为“生命线”。因此,日本积极关注南海问题。此外,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挑拨中国和南海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遏制中国发展,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霸权主导地位。想借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使中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分散精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来对付东海钓鱼岛问题,使中国面临“双面夹击”的境地[4]。自己则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并加大对其周围石油的开采,从而达到攫取资源,牵制中国的目的。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印度是印度洋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是近年来,随着印度势力的膨胀,其印度洋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够使它自我满足了,为了增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它势必会向南海部署军事力量,因此印度十分关注南海的情况;此外,印度介入南海争端,也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国内资源有限,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便会将目光放在了渔业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身上。

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俄罗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多次向越南、缅甸、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国家出口武器。南海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争端的时候,俄罗斯为了保证本国的经济利益,会袒护南海周边国家。其次,俄罗斯介入南海争端,也是出于对南海石油资源的觊觎。

3南海争端中国采取的态度

中国目前对南海争端各国采取的主要是宽容的态度。

对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效果似乎并不很明显。关于“搁置争议”,尽管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基本上在双边之间实现了建立信任措施,但是,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单方面挑起事端,谋求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框架等破坏信任措施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印尼也一直在推动将处理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官方化[3]。南海“争议”很难“搁置”。

而所谓的“共同开发”,似乎仅仅是东南亚有关国家的盛宴,与中国无缘。越、马、菲、文等国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进行范围广泛的合作开发,在它们认为相互区域重叠的地区,则撇开中国,设立它们之间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将我国领土和海域及其资源私相授受。由于有关国家在我海域内进行油气开发没有受到实际制止和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是发表声明、抗议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它们则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并愈加有恃无恐, 对中国倡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一直抱消极和抵制态度,至今无任何实质性进展[5]。此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经济渗透,有南海各国主动与美国合作的因素,但中国在南海经济开发上长期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共同开发”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而未转变为实际政策,从而出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四处找资源的尴尬局面,也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2 年 4 月以来,不断激化的黄岩岛争端又一次使南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鉴于越南和菲律宾之间相互配合,一再侵犯中国南海权益,中国决定成立三沙市维权。该决定得到中国学界和民间的一致支持。但是,鉴于南海局势处于可控范围,因此,尽管非外交手段一再被提出,柔性的和平合作解决争端,始终是中国现行南海政策的主流”。

4、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采取措施的建议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路忍让,是为了实现维护战略机遇期和维护大局稳定的目的。维护战略机遇期被理解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大局稳定被理解为保持与美国关系友好。换言之,担心南海问题的解决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中美关系,那么就只能牺牲南海利益。我认为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绝对第一位的了,安全利益应置于经济利益之上,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以安全利益为重。国家强大不意味自身的安全就提高了,事实正相反,越强大的国家因为其利益边界的向外拓展,反而容易遭到外部攻击,安全问题会更加严重。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益的拓展需要军事的保护,而军事保护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其他利益的拓展速度,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中国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出现了诸如南海争端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我认为一味的忍让不是良策,中国应采取“柔性与刚性并重”的态度。具体如下

第一,全面增强海军实力,为南海地区主权及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更加突出南海主权属我,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南海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这既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又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看,宣示和实现主权管辖需要军事实力做后盾,1974 年收复西沙群岛3个岛屿,1988 年“3·14” 赤瓜礁海域的战斗,1995 年美济礁的对峙,都是实例[5]。目前我国控制的一些岛礁,也处在外军的环伺之中,形势很紧张,外国军机不时前往骚扰。我国渔船、渔政船、科学测量船经常受到外国军舰的驱逐和阻挠。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正在竭力购买先进战机和潜艇,增强南海军备。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但必须有适度的军事威慑作为保证。

第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是要确定“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南海断续线”自1947年产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它是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的历史见证。“南海断续线”基本上是沿着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画就,它把整个南海诸岛环绕起来,以表示线内的南海诸岛归属中国;二是要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选择公约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来支持自己声称的主权和管辖权,致使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争议的南海问题又趋白热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在执行海洋法公约的同时,也应根据其基本精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对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做出规定。这不仅是国际法主体——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而且是捍卫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维护中国合法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措施。

第三,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意味着不结交最可靠的朋友。没有可靠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无人可以依靠。我们没有盟友,其他国家也不会降低对我国崛起的恐惧。“不结盟”政策成为我国在南海地区争取多数国家支持的障碍。美国非常担心我们放弃“不结盟”,因为这个政策有利于美国孤立我们。纵观中国的四个周边地区,最安全的地区就是西部和西北部,而此处的安全靠的是半军事同盟性质的上合组织[2]。因此,放弃“不结盟”,结交可靠朋友,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多数国家支持,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第四,抓紧整顿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着手进行油气资源开发。“中国三沙市的成立及其行政机构与军事建制的完善,显示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抓紧对南沙群岛一些尚未被周边国家占据的岛礁进行管理,以免再出新的岛礁被占事端。同时,要利用中海油已掌握深海钻探的技术,抓紧在我们占据的岛礁进行油气资源钻探[6]。

第五,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合作。数年前两岸有识之士就呼吁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合作委员会”,开展海上救助、岛屿勘探、渔业保护、环境监控、油气开采等实际合作步骤,并因应周边国家的动态随时交换重要资讯,以应对不确定的挑战。冯梁等也认为,两岸南海政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对马英九上台以来在维护南海主权和推动两岸南海合作的种种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据此认为“两岸南海合作再次迎来难得的机遇”,“两岸应该抓住机会努力扭转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利态势,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7]。2011年 8 月初,第一份由海峡两岸合作撰写的“2010 南海地区形势评估报告”出版发行,这表明两岸南海合作将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收获更多合作成果。当然,两岸南海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眼下最大的障碍在于互信不足,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于合作或将“矮化”其地位顾虑重重,认为争取到岛屿权益也是属于大陆的。此外,“台美关系”、“台日关系”也是制约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合作意愿的重要外部因素[8]。5结语

南海是中国的领土,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南海问题上,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存在多方利益格局与多元力量结构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要“刚柔并济”,拿出新的举措,务实、冷静、理性、有效地应对南海问题,为本国,乃至整个国际的政治、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浅析“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浅析“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摘要:南海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因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加强沟通合作,以及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自卫力量等,才能最终解决南海问题。

关键词: 南海;南海问题;国家安全

前言

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排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而南海诸岛是对南海中中国诸多岛屿、沙洲、暗沙和浅滩的总称。他们南北绵延2400多公里,东西约1300多公里,共涉及的海岛、礁、沙、滩等200多个。它北起北外滩,南至曾母暗沙,西邻万安滩,东至黄岩岛.由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是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其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个是临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1.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能源之争。上世纪60年代之前,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域所有权问题大都采取公开承认或默认的态度,所以基本上就不存在南海问题。但是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诱人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沙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约有1000余种左右。南沙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强大诱因。二是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相关的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三是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了有利的区位优势,而且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位或者双边谈判结果,这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冷战结束后,受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东盟提高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同时加强了沿南海的海空军事基地、战场建设和海空军联合军事演习。这种“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我国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在南海问题上的相对强势,南海争端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国家海洋局在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南海形势复杂多变,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安全。中国的“岛屿被占领、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变。

岛屿被占领。目前,在我国南海中的南沙群岛,已经成为“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分割占领的格局,并且这种分割和控制有蔓延的趋势。除了大陆控制的水暑礁等8个岛屿和台湾地区控制的太平岛外,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领了40多个岛屿,其中菲律宾占领9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越南占领29个。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又不顾中国人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并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屿和黄岩岛划入自己的领土:2009年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誓主权”。

海域被瓜分。从1970年起,菲律宾就率先侵入南沙,并将我国4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1974年5月,越南报纸刊登的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划入其领土,并改名为“长沙群岛”。同时越南还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自己的版图。越南还是第一个对整个南沙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马来西亚从1977年开始派舰船侵入南沙,侵占了弹丸礁等岛屿,并将27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2009年5月6日,越南、马来西亚又联合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方案,几乎瓜分了南沙海域。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分别入侵我国的传统海疆线内3万多平方公里和5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我国版图上划得传统海上疆界“9条断续线”已名存实亡。

资源被掠夺。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他们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多个,现今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国南海“9条断续线”内,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5000万吨,天然气546亿立方米。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至今尚无一口油井,未产一桶原油。另外,我国管辖海域的鱼类资源也遭受到周边国家一些国家的大量偷捕和掠捕。

三、南海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马汉第一次提出“海权”这个词,他指出所谓“海权”就是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使一个名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他在著作中提出海权有有两种意义:其一是狭义上的海权,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指除了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包括海洋经济,即生产、航运和殖民地等。在《海洋对历史的影响》和《海军战略》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详尽地表述了他的海权思想。马汉以早期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及美国的具体史例为证,列举了影响海权的六个基本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包括与此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征和政府性质与政策。马汉还认为,海权的争夺突出的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告诉我们,中国海权就是中国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和战略依托。中国发展海权,其目标就是在海洋空间拥有系统的战略能力。这种国家海洋能力包括控制海洋的能力、利用海洋汲取海洋财富的能力和由海上陆的能力。而南海正是我国维护海权的主战场。南海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南海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宝库也是交通命脉。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自近代以来,中国所遭遇的外敌入侵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上入侵,南海问题一直是海防的威胁所在。i综观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起缘于对海洋的控制,中国南中国海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它是沟通两大洋和连接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对于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能源和领海权,更为重要的是能为中国的海防安全提供宝贵的战略空间,中国若能对南海实施有效的控制,使能获得广阔的海防线,从而对东南沿海的安全保护起到屏障作用,同时也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战略意义。反之,一旦南海局势陷入困境,则有可能发生国家间的武装冲突,无疑将导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3.2南海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之多的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陆地的面积仅为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每年成千上万的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以每年50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我国在南海拥有的海域超过206万平方公里,这些蓝色海洋国土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资源所在。

3.3南海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运输通道

海洋作为天然通道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建设中担任着各国经济联系纽带和运输大动脉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特别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岛屿,与号称亚洲门户的马六

甲海峡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独特,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枢纽。又被称为南海的钥匙。在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39条航线中就有21条航线需要经过南沙或附近海域。ii南海运输线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八成以上的进口石油将从中东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地区运输而来。iii因此,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但取决取决于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取决于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己不仅仅是过去的主权争端问题,更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凸显了其生命线对中国存在重要价值的另一面。

3.4南海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

21世纪,资源的短缺困扰着整个世界,资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脉,而海洋中拥有大量稀缺的资源。正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的:“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一样,南海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仅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就有25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8亿吨到10亿吨立方米,整个南沙海域所蕴藏的油气资源估计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最新的勘探数据也表明,俗称的“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量达到了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南海还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00多种。所以这些都是我国难以估量的宝贵资源,也是我国民族未来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

南海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双边矛盾问题,应该在双边框架内解决,但是由于各国利益方基于南海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考量,大国介入和群国争利直接导致南海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并且不断升级,导致南海问题逐步国际化,并且朝着对我国不利的方向发展。

4.1区外大国主动介入南海争端

冷战时期,美国处于自身战略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持不介入和不表态的立场。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重返东南亚并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密切加强与南海诸国的军事外交合作,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美国积极推动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举行以南海为背景的多变或者双边军事演习。近年来,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海陆空联合军事演习就达30余次,占亚洲军事演习总数的70%以上。2004年3月美菲举行为期半个月的代号为“肩并肩—04”的联合军事演习就出现了两个敏感性的战略动向:首次把演习地点定在中菲存在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域;首次把演习目标由先前的反恐扩大到抵御外敌侵入。此次参与军演的双方人数之多、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菲律宾大学的教授奥罗拉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此举发出的信息很明白,就是要居心险恶的进一步插手南海争端,以巩固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的既得利益。

日本是继美国之后,影响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外来势力。长期以来,南海被日本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日本在该地区有着重大的经济、政治战略利益。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出发点在于牵制中国的发展,并与中国争夺影响力。日本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国和援助国,依靠与东南亚的这一特殊关系,日本极为重视南海地区,尤其关注穿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国际航道的畅通,同时还把东南亚当做一个和中国争夺影响力的地区。在能源战略方面,日本积极推进“南向”政策,加大对南海地区的渗透和介入力度,不仅增强维护海上航道的能力,还参与瓜分和掠夺南海能源资源。iv当然印度在这一点上毫不示弱,为了谋求实现其大国战略的目标,于2000年提出“东进太平洋战略”,近年来更是加快了“东进”的步伐。南海地区一向被印度视为其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前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曾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试图扩大在南中国海发言权钳制中国。澳大利亚及其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浑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4.2东盟国家逐步联合对华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暂时出现了力量的真空,东盟国家一度担心作为大国的中国将会来填补这个中空,甚至有西方舆论援引历史上中国与南洋地区的传统关系为例,声称中国将会恢复对东南亚的控制。东盟国家认为,它们各自的力量不足以与实力强大的中国抗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因此,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就成为了东盟国家的既定目标。

早在1978年,越南就与菲律宾就南沙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进一步的联合起来。群岛。1992年7月,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着重讨论了南沙问题,并签署了《南中国海宣言》。在宣言中,东盟国家完全回避了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这一基本事实,提出了所谓的“共管南沙”的主张,试图将南沙变成“南极模式”的无主之地。《南中国海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东盟针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共同立场已经形成,并将在此宣言的基础上加强磋商和合作。这也表明东盟国家将暂时的搁置内部的分歧,通过内部协调、积极合作等手段联合起来与中国谈判,并以集体的力量来增强与中国谈判的实力。目前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只要中国在南沙群岛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就会大肆的加以渲染,其他东盟国家则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美日等国就会有人无端的指责说中国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反地,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继续侵占岛礁并在岛礁上设立军用民用设施、增派军队等这类事件则视而不见。v

4.3南海资源开发的国际化

南海地区的资源十分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由于陆地资源消耗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出于缓解陆地资源压力的考虑,东盟国家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了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东盟有关国家以本土邻近为依托,在先开发先受益的思想的驱使下以抢先开发造成既成事实为策略,以拓展海洋管辖范围和掠夺海洋资源为目的,加紧了对我国南海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南海地区经济活动的国际化。vi突出表现在:第一,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国际化。东盟一些国家想方设法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以吸引外国特别是西方大国的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为手段,与拥有雄厚实力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勘探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第二,渔业资源开发的国际化。南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早己与日本、泰国等国的渔业单位洽谈或签订合同,扩大了在我国南沙海域捕捞作业的范围,掠夺我水产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台地区的渔民在南沙海域作业时,屡次遭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驱赶和扣捕,这些国家的军舰甚至多次驱逐、撞沉我南沙作业渔船,打死打伤我渔民。自2002年《南海行为宣言》签署以来,越南军警在北部湾和南沙共抓扣中国渔船70余艘次,抓扣中国渔民250余名,驱赶中国渔船300余艘次。菲律宾海军在南沙共对中国渔船实施登船检查50余次,抓扣中国渔民10余人。马来西亚海军也在南沙驱赶中国50余艘作业渔船。vii

南海周边国家通过与某些西方大国的公司共同合作来开发南海资源,这将不可避免的使这些大国的利益在南海地区存在的长期化,这也促使它们更加直接的以维护各自国家在南中国海的利益为借口而介入南海争端,这无疑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的严重。

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策略性建议

5.1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加快立法进度

周总理有句名言:任何边界的划定,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主。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制定方略,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将行政管理的触角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还有,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适应新的形式,执行力也比较小。而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中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外国常用自己国家的立法来侵犯我国主权,我们也应该针锋相对,就像当年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规定中国为保卫领土和领海采用非和平手段的底线。立法一方面用于警告那些企图蚕食中国岛屿的国家不可轻取妄动: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部门和军队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5.2建设强大的海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

建设强大的海军,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与美国的海军相比,中国的海军、空军作战能力是远远落后的;与世界上其他的军事强国相比,也完全没有优势;而与邻国日本相比,中国的海军力量与之相差了一个技术层次和数量级,海军力量的落后是令人不安的。中国目前的海军力量,与世界整体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纷纷肆无忌惮的强占和掠夺我国南海岛礁和海洋资源的真正原因。当然,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形成合力,学习外国等国家,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这样子的话,在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负责海上维权,在战争时期就

可以辅助海军作战。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了保卫我国的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

5.3加强沟通和政治经济合作

冷战结束后 ,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确立了面向 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和平、合作、共荣已成为各国外交的主流。中国在妥善处理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的前提下,不仅要加强政治互信,还要积极开展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这样双方的相互依存度将不断提高,双方将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上升到地区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合作。经贸合作的加强,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大发展给东盟地区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这将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保持和东盟的及时沟通合作,还可以确保东盟不至于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对中国不利的立场。我们坚信,只要各国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坚持以互信为基础 ,经相互协商后的合作 ,解决南海问题不会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南海完全可以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

5.4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开发南海资源的计划。

南海问题的现状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不管是以非和平的方式还是通过谈判外交的方式来解决都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拖的时间越长只能使我国在南海的更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对我国来说,当前应加快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计划,努力在南海实现我国自身的利益。首先,我国要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加大对海洋资源尤其是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我国应尽快改变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北轻南”的局面。要把重视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纳入到国家海洋战略的轨道上来。从战略层面来说,我国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的“南海大战略”。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必须加快科研和勘探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结束语

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凸现其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南海的战略意义更加的突出了。南海航线对我国来说已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南海的战略资源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南海是我国海上的安全屏障,南海问题也不应该成为阻碍我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对于美国等区外大国有可能更加直接的介入南海事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要为此做好相应的预防性外交的准备工作。我国应该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在南海的存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海军、空军的实力为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彭德清:《中国古代航海史》(古代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第231页。

[2]金鑫,除晓萍.中国问题报告第三版I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3]劫吴磊.中国石油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第6—7页

[4]龚迎春:“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第56一59页。

[5]袁术林。南海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6] 吴士存,“南海资源开发势在必行”,《参考消息》,2004年4月1日,第12一13版。

[7] 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一一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下载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系统与航行对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雾霾天气的浅析与对策

    雾霾天气的浅析与对策摘要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这个曾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最近却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新闻的头条,最近,我国中东部地区逐......

    安全教案 八年级上册 《生命生活与安全》第十一课__灾害性天气及应对

    第十一课 灾害性天气及应对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川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雷暴、暴雨、高温。 2、了解雷暴的危害,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知道室外避雷的要点,室内避雷......

    宁波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机制构建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宁波的海域开发被提上日程,海域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宁波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历史文化内涵,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为本土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机......

    形势与政策论文——谈南海问题及我国对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后,各国依据相关规定竞相划定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范围,积极维护国家的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海洋权益,不可避免产生很多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方......

    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气团的概念;掌握冷暖气团的性质差异;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天......

    新航行系统与试飞安全研究分析论文(共5则)

    1 引言随着我国航空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号新科目不断增多,试飞科目的数量、难度都在不断增大,为了确保试飞工作的安全,就需要有好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予以支持。同样,民航......

    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对策

    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对策 设备工程部 张建全 【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流系统的常见配置、绝缘监察装置的原理和数学模型,针对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接地、交流窜入直流、寄生回路......

    浅论国税系统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浅论国税系统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对策严桂新近年来,国家各级税务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认真实施人才兴税和管理强税战略,切实加强税收法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