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

时间:2019-05-14 15: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

第一篇: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

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

江苏省姜堰中学

张圣官(225500)

让我们先来赏析一道颇有趣的向量题:

命题1:在ΔABC内任取一点O,证明:SAOASBOBSCOC0 „①(其中SA、SB、SC分别表示ΔBOC、ΔCOA、ΔAOB的面积)。

解:记OA,OB,O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依次为e1,e2,e3,并记∠BOC、∠COA、∠AOB依次为α

1、α

2、α3,则

SA SB SC121212|OB||OC|sin1,|OC||OA|sin2,(图1)|OA||OB|sin3。

所以,①式等价于e1sin1e2sin2e3sin30 „②

如图1,在OA上取点D,使ODe1sin1,过D作DE∥OB交CO延长线于E,则 在ΔODE中,DEsin2,OEsin3,∴DEe2sin2,EOe3sin3,于是,e1sin

1、e2sin

2、e3sin3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它们的和为零向量。故命题得证。

评注:如果把②式放到力学背景中,将e1,e2,e3看作是大小为1个单位的力,那么②式正好等价于三个共点力e1sin

1、e2sin

2、e3sin3平衡,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其证明。根据图2可知,e1sin

1、e2sin2在e3sin3 反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in1cos(1802)sin1cos2和

(图2)

0sin2cos(18001)sin2cos1;在垂直于e3sin3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

由于1232,故ssin1sin2和sin2sin1。in1cos2sin2cos1

sin(12)sin3,而sin1sin2=sin2sin1显然成立,因此三个共点的力确实平衡,这样从物理学的角度知命题获证。

这真是一道向量题横跨数理天地!然而且慢,该题另有玄机!联系到不少刊物上纷纷将三角形“五心”用各种形式的向量来表示,其实由以上结论出发倒可以很简便地得到三角形“五心”的一种向量表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命题1中的点O是Δ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并且在ΔABC内部,其实,若O在ΔABC的周界上时结论也成立。当点O在ΔABC形外时,类似地还可以得到:

命题2:若点O是ΔABC的形外一点且与点A位于直线BC的两侧,则有结论SAOASBOBSCOC0 „②(其中SA、SB、SC分别表示ΔBOC、ΔCOA、ΔAOB的面积)。(证明略)

只要将以上两个结论中的点O逐一看作为ΔABC的“五心”,就可以得到三角形“五心”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

命题3:设O是Δ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则

(Ⅰ)O是ΔABC的重心OAOBOC0 ;

(Ⅱ)O是ΔABC的外心sin2AOAsin2BOBsin2COC0 ;(Ⅲ)O是ΔABC的内心sinAOAsinBOBsinCOC0 ;(Ⅳ)O是斜ΔABC的垂心tanAOAtanBOBtanCOC0 ;(Ⅴ)O是ΔABC的旁心sinAOAsinBOBsiCn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等式①、②,容易证明上面五个结论成立。由于ΔABC的外心可以在三角形内部,也可以在外部或一边上,情形较多,以下就选结论(Ⅱ)给出其证明,其余几个结论请读者自证。

证明:设O是ΔABC的外心,先证必要性,对ΔABC分两类情形讨论。

(1)若ΔABC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则外心O在形内或周界上,此时,222,SB1,SC1,根据命题1中的等式①易得结SA12Rsin2A2Rsin2B2Rsin2C论sin2AOAsin2BOBsin2COC0成立;

(2)若ΔABC是钝角三角形,不妨设A>900,则外心O在ΔABC形外且与A位于

2221直线BC的两侧,此时,SA1,SB1,2Rsin2(A)2Rsin2A2Rsin2B2,代入命题2中的②得sin2AOAsin2BOBsin2COC0成立。SC12Rsin2C现在再来证明充分性。若Δ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O满足si2nAOAsi2nBOBsi2nCOC0,则由以上证明知,ΔABC的外心O一定满足等式si2AnOAsi2BnOBsi2CnOC0,而

在。两式相减,Δ

ABC

得,(sin2Asin2Bsin2C)OO0s2Aisn2Bisn2Ci2snAsiBsniCni0,故nOO0,即点O与外心O重合,也就是说,点O即为ΔABC的外心。从而,O是ΔABC的外心的充要条件是sin2AOAsin2BOBsin2COC0。

第二篇:三角形四心的向量表示

从动和静两个角度看三角形中四“心”的向量表示

平面几何中中三角形的四“心”,即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在引入向量这个工具后,我们可以从动和静两个角度看三角形中的四“心”的向量表示,其一可以使我们对三角形中的四“心”有全新的认识;其二使我们对向量形式的多样性和向量运算的灵活性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从静止的角度看向量的四“心”

1.已知点O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OAOBOC0,则O是三角形ABC的()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若OAOBOC0,则OAOBOC,设以OA、O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为OACB,OC与AB交于点D,则D为AB的中点,由OAOBOC得,OCOC,即C、O、D、C四点共线,故CD为ABC的中线,所以O在边AB的中线上,同理可证, O在边AC的中线上, O在边BC的中线上所以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 2.已知点O是三角形所在平面上一点,若OAOBOBOCOCOA,则O是三角形ABC的()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由OAOBOBOC得,OB(OAOC)0,即OBCA0,所以OBC,A同理可证:OCAB,OABC,所以O是ABC的垂心.3.已知点O是三角形所在平面上一点,若aOAbOBcOC0,则O是三角形ABC的()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若aOAbOBcOC0,又因为OBOAAB,OCOAAC,则(abc)OAbABcAC0.所以AObcABACABAC,因为与分别表示AB和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设abc|AB||AC||AB||AC|ABAC+,则AP平分BAC.又AO、APAP共线,BO平分BAC,知AO平分BAC。同理可证,|AB||AC|CO平分BAC。从而O是ABC的内心。

2224.已知点O是三角形所在平面上一点,若OAOBOC,则O是三角形ABC的()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222222分析:因为OAOBOC,所以OAOBOC,即OAOBOC,所以O是ABC的外心。

二.从运动的角度看三角形的四“心”

1.已知点O是平面上一个定点,A、B、C是平面内不共线三点,动点P满足OPOA(ABAC),R,则动点P一定通过ABC的()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解:OPOA(ABAC),可得AP(ABAC),由于ABAC表示以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以点P在边BC的中线所在直线上,故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2.已知点O是平面上一个定点,A、B、C是平面内不共线三点,动点P满足ABAC+ OPOA,R,则动点P一定通过ABC的()|AB||AC|(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ABABACACABAC+ 得,AP+ 。由于+ 表分析:由OPOA|AB||AC||AB||AC||AB||AC|示BAC的平分线所在的方向向量。故当R时,动点则动点P一定通过ABC的内心。

3已知点O是平面上一个定点,A、B、C是平面内不共线三点,动点P满足ABAC+  ,R,则动点P一定通过ABC的()OPOA|AB|cosB|AC|coCs(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ABACABAC+ 得,AP+ 。分析: 由OPOA|AB|cosB|AC|cosC|AB|cosB|AC|cosCABACABBCACBC+ B CBCB,C0由于所以cosAB|B|coAsC|C|cos|AB|coBsA|C|C。即点P的轨迹是过点A且垂直于BC的直线,故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APB0C4.已知O平面上一个定点,A、B、C是平面内不共线三点,动点P满足OBOCOP2ABAC+ ,R,则动点P一定通过ABC的()sA|C|coC|AB|coBs(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ABAC+ |AB|cosB|AC|cosCABACABAC+ ,当R时, + 表示垂直于可得DP|AB|cosB|AC|cosC|AB|cosB|AC|cosCOBOCOBOC分析:设BC的中点为为D,则OD,所以由OP22BC的向量,所以DP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故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外心.上面通过动和静两个角度看三角形的四”心”的向量表示,得出了椒优美的结论,使我们对向量的四心有了新的认识,更好的体会到辩证的和谐的统一.

第三篇:三角形的四心的向量表示

222(1)O为ABC的外心OAOBOC.外心(三条边垂直平分线交点)(2)O为ABC的重心OAOBOC0.重心(三条边中线交点)(3)O为ABC的垂心OAOBOBOCOCOA.垂心(高线交点)(4)O为ABC的内心aOAbOBcOC0.内心(角平分线交点)

方向上的单位分别为证明:前三个心的性质都好证明,下面给出问题(4)的证明:cb

向量,平分BAC, cb

),(cbBCBA同理:BOu()acuABACBCBA11ABAOOB()u()[()u]AB()AC cbaccacab

11()u1a11bccacu()u1得代入解得,bcacabcu0ab三角形的四心的向量表示 设O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则

bc()abccb

化简得(abc)bc,abc

第四篇:三角形内心的向量表示形式

三角形内心的向量表示形式

有这样一个高考题:

已知O,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OAOBOC,NANBNC0,且PAPBPBPC,则点PCPAO,N,P依次是ABC的()

(A)重心 外心 垂心

(B)重心 外心 内心

(C)外心 重心 垂心

(D)外心 重心 内心

答案为C,即分别为外心、重心、垂心,通过此题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的这三个“心”的向量表示形式非常和谐美观。而三角形的“心”常见的有四个,我们不仅会想三角形内心的向量表示形式是什么呢?

内心的向量表示有三种常见的形式,网络以及资料上面,对于它们的证明往往不完整,下面我把内心的向量表示形式及其验证的完整过程给读者介绍一下.

(1)点I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I是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CACBBICI0

CACBABAC分析:此条件直观意义较强,如即分别为与AB、AC同

ABACAIABACABACBCBABCBA向的单位向量AM、AN的差向量MN,由条件可得MN与AI垂直,而MN为等腰AMN的底边,故AI为A的角平分线,同理可得BI、CI亦为角平分线,即I是ABC内心.

上面的条件直观意义较易发现,然而形式较为复杂,下面介绍一个较为简单的充要条件,你能做出证明吗?

(2)如图,ABC的边长分别为a、b、c,点I是ABC所在平面内一

点,I是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aIAbIBcIC0

证明:已知点I为ABC的内心,延长AI交BC于点D,则BDcBDcac,所以,BD DCbBCbcbcAIABAIbccbc ,所以

acIDBDADabcabc连接BI,则有bcbcbccAD=(ABBD)(ABBC)因此,AIabcabcabcbcbccbcbc(AB(ACAB))(ABAC)abcbcabcbcbcbcbcbcABAC ABACabcabcabcbcbc(abc)AIbABcAC

aAI(bABbAI)(cACcAI)bIBcIC

aIAbIBcIC0

反之,当aIAbIBcIC0时,可得点I为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此题的证明需要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比例的性质,在化简变形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2)若0为平面内任一点,则点I为ABC的內心的充要条件为abcOAOBOC

abcabcabc证明:由(1)知aIAbIBcIC0 OI a(OIOA)b(OIOB)c(OIOC)0  (abc)OIaOAbOBcOC

 从而有OIabcOAOBOC

abcabcabc上面我们提到的三角形的四个“心”非常奇妙,这一点从它们的向量表示形式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同时向量法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而上面的证明过程也告诉我们把几何图形中的几何量用向量表示出来后,灵活运用平面几何中的比例关系及比例的性质是再进行向量运算的“先行军”.

第五篇:向量中的三角形心的问题

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

学习向量的加减法离不开三角形,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是三角形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的向量表示吗?你能证明吗?下面的几个结论也许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

结论1: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点O为△ABC的垂心。证明:由,所以

。同理可证,得,即,则

。故O为△ABC的垂心。

结论2: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则点O为△ABC的垂心。

证明:由。同理可证,得

。容易得到,所以

由结论1知O为△ABC的垂心。

结论3:若点G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ABC的重心。证明:由,所以,得,则点G为△

。设BC边中点为M,则,即点G在中线AM上。设AB边中点为N,同理可证G在中线CN上,故点G为△ABC的重心。

结论4:若点G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为△ABC的重心。,则点G证明:由,得。由结论3知点G为△ABC的重心。,得结论5:若点P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并且满足,则点P为△ABC的内心。

证明:由于方向的单位向量为,与,可得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则

。设与同

。因为,知点P在∠A为单位向量,所以向量的平分线上。

同理可证点P在∠B的平分线上。故点G为△ABC的内心。

在∠A的平分线上。由结论6: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则点O为△ABC的外心。

证明:因为,所以

同理得,所以。故点O为△ABC的外心。

由题意得,得说明:以上几个结论不仅给大家展示了三角形的“四心”的向量表示,而且是向量加减法应用的很好典例,值得大家关注。

下载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形“五心”的充要条件的向量表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一些结论

    【一些结论】:以下皆是向量 1 若P是△ABC的重心 PA+PB+PC=0 2 若P是△ABC的垂心 PA•PB=PB•PC=PA•PC(内积) 3 若P是△ABC的内心 aPA+bPB+cPC=0(abc是三边) 4 若P是△ABC的外......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定稿)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 向量是高中数学中引入的重要概念,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就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联系做一个归纳总结。在给出结论及证明结论的过程中,......

    讲义---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交汇

    讲义---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交汇 一、四心的概念介绍 (1)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 (2)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 (3)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

    向量与三角形的重心

    向量与三角形的重心例1 已知A,B,C是不共线的三点,G是△ABC内一点,若GAGBGC0.求证:G是△ABC的重心.证明:如图1所示,因为GAGBGC0,所以GA(GBGC).以GB,G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BGCD,则有GDGBGC,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案范文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教学目的: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

    数学 -复数的向量表示 -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 (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的集合、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不等式 向量解三角形复习(推荐5篇)

    一、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Ⅰ、axb(a0):⑴若a0,则;⑵若a0,则;Ⅱ、axb(a0):⑴若a0,则;⑵若a0,则;2.一元二次不等式:a0时的解集与有关(数形结合: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联系) 3. 高......

    三角形五心的性质【超全总结】

    重心的性质:(三条中线的交点)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重心到三条边的距离与三条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