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6: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农改[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国家粮食和国土生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取消了国有农场的农业税和农场职工(以下简称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减轻了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促进了农场发展和农工增收。但是,国有农场承担大量办社会职能,国有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仍然较重,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一些地方自主进行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也因缺乏统一政策指导、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改革工作不够彻底。因此,为了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巩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理顺政企、事企、社企关系,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有关精神,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就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发展观,积极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和农工负担,逐步实现国有农场政企、事企、社企分开,消除束缚国有农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总的要求是,通过改革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促进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农工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减轻农场和农工负担,增加农工收入,保障农工权益,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三是统筹规划,提高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有农场与周边地区平衡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与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2012年选择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北、海南、贵州、宁夏和新疆8个省份以省(自治区)为单位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以后年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有农场的具体情况,在改革范围、改革进度、改革方式上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统一政策,分散决策。改革的政策和要求由中央统一制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定,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根据国有农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财力状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自主决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的政策要与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等有关政策相衔接。

(三)积极稳妥,逐步分离。在改革步骤上采取先地方后中央、分步实施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一步改革到位,暂不具备全面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条件的,可以分步、分项推进,逐步到位。

(四)各负其责,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中央直属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由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改革成本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改革成本原则上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参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补助原则,考虑国有农场的特殊性,通过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兼顾东部地区。对先行改革地区本着“不让先改革者吃亏”的原则,按照统一政策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四、主要内容

(一)改革范围。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范围,主要包括国有农垦企业、监狱农场、劳教(戒毒)农场、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等,不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华侨农场和国有林场。

(二)主要政策。将国有农场承担的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事务,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社区管理等职能,移交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给当地政府承担和管理。对个别具有战略地位或远离城镇等客观条件不具备将办社会职能交由当地政府管理的国有农场,以及分离后管理成本更高的,可以不进行分离,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适当补助,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和有关部门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具体内容。

(三)做好资产移交工作。对国有农场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的办社会职能机构,其资产原则上以移交前一年国有农场财务决算数为依据,整体移交,无偿划转,并妥善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鼓励竞争性办社会职能机构通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离。

(四)妥善安置有关人员。各地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人员安置政策,妥善做好相关人员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将国有农场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加强社会事业经费保障,合理调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提高社会事业整体效益,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五、配套措施

(一)推进国有农场政企、事企、社企分开。对与地方政府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体制的国有农场,实行政企、事企、社企分开,将应由各级财政开支的党政机构、人员与国有农场分离;暂不具备政企、事企、社企分开条件的国有农场,要实行内部分开。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二)深化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国有农场管理体制,精简国有农场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防止管理费用膨胀侵蚀办社会职能改革带给国有农场和农工的好处。促进国有农场产业化、股份化、市场化和企业化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农场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具备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农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入周边乡镇或单独设乡镇和管理区。

(三)进一步减轻农工负担。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后,要相应免除由农工承担的办社会职能费用,确保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广大农工头上。涉及农工负担的项目和标准应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按隶属关系报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国有农场要严格执行涉及农工负担公示制度,接受农工和社会监督,防止加重农工负担,侵害农工利益。

(四)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在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农业(垦)、监察、人社、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中的资产划转、人员移交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相配套的监管体系,确保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等行为,要追回补助资金。对改革试点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五)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制定,中央直属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方案由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确定,分别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批复后组织实施。

六、组织领导

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是国家、国有农场和农工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事关国有农场的发展和稳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农业(垦)、监察、人社、机构编制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确保改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要与接收地政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移交工作顺利进行。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改革工作的透明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和社会和谐稳定。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

二O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第二篇:农场社会职能改革汇报材料

农场社会职能改革汇报材料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市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市农垦改革涉及国有农场一个,即:国营农场。坐落于市北部,东临,北靠,与市镇接壤。农场始建于1951年,前期为省属国有农垦企业,中期为市(地)属国有农垦企业,现在为隶属于市人民政府管理、省农垦局进行业务指导的国有农垦企业,也是市唯一一家国有农垦企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场幅员面积6146公顷,下辖8个分场,1个渔场。其中:耕地面积2651公顷,林地面积214公顷,水域面积2397公顷,其它面积713公顷;人口5451人,农场职工1774人,其中:在职职工847人,退休职工927人。另有顶岗工82人。

一是因案施策,制定实施意见,落实任务分工。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市实际,制定了《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意见》对全市下一步农垦改革内容和改革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方案分工》对全市农垦改革任务做出了明确分工,对各职能部门所承担的改革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了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人员责任。《意见》和《任务分工方案》的制定,确保了改革各项任务的扎实推进。

二是统筹协调,成立领导组织,强化任务督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垦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专题召开会议,对农垦改革相关工作做了深入研究。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推进全市农垦改革,督导各项改革工作进行,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抓好日常工作,与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农垦改革发展的动态,积极推动农垦改革工作。领导组织的成立,为全面推进全市农垦改革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三是因地制宜,拟定改革方案,稳步开展工作。按照省和市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要求,依据省农委、省财政厅、教育厅、卫计委员会、民政厅、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下发的《省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吉农垦发[2017]1号)文件精神,结合农垦改革实际,制定了《市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对农场改革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农场办社会职能部门情况、“三供一业”情况都做了详细说明并提出明确改革要求。《方案》形成后,专门召开了由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研讨会,会后又将《方案》征求意见稿发给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的27个成员单位,进行广泛征求意见。《方案》经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讨论后,于2017年12月15日正式下发。

四是夯实基础,做好摸底调查,确保情况属实。2017年,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财政、审计、民政、社保、农经参加的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资产清查组,对国营农场办社会职能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包括:资产情况、土地资源情况、负债情况、人员情况、机构设置情况及企业发展经营情况。同时完成了农场土地确权前期土地清查工作。以2016年底农场决算数为依据,核定了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的资产、债务、收入及支出,并对资产、债务进行了全面清查,收集整理了涉及农场改革相关资料,掌握了详实的基础信息数据,全面梳理了农场承担的各项社会职能,界定了职能范围、机构人员,为下步工作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农场职能机构分离情况。《市国营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及成立社区工作方案》已经制定下发,《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在镇成立社区,将农场所有的办社会职能纳入社区管理,拟建2个社区,施行农场办社会职能全部一次性剥离,涉及10个职能部门、人员24人。农场职能移交手续已履行完毕,社区成立工作以及人员安置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7月末完成。

企业经营收入情况:转移支付382万元,经营性收入65万元,近三年社区过渡性奖补资金每年117万元,企业收入合计564万元。企业经营性支出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每年支出251万元,企业管理费支出224万元,每年企业承担职工社保费255万元(本金),每年企业应支出合计730万元。企业每年亏损167万元,截止2017年年底累计拖欠社保金2193万元。

一是农场拖欠养老金,企业包袱沉重。目前农场累计拖欠社保金2193万元,每年的转移支付资金还维持在2005年税改时的标准,而职工工资、社保缴费却是逐年上涨,导致农场拖欠社保养老金数额逐年增加,所欠养老金农场无力偿还。

二是农场自身创收难问题。目前,农场的收入主要是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和向农工收取的土地承包费,国家转移支付资金还是按照2004年税改时核算的标准给予拨付,向农工收取的土地承包费标准也未改变,随着职工养老保险金的不断上涨,农场自身创收的局限性,农场运营已是步履艰难。

各位领导,以上是市国营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我们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场还存在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制约着企业发展,因此,我们按照国家、省、市农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农场办社会职能,让农场承担的办社会职能彻底剥离,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坚决把农场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8月15日

黑龙江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减轻我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维护地方国有农场社会稳定,促进地方国有农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地方国有农场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农改〔2012〕4号)和《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2013年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13〕1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消除束缚地方国有农场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力度,切实减轻地方国有农场和农工负担,推动国有农场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推动地方国有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减轻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为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实现地方国有农场政企、事企和社企分离,减轻地方国有农场和农工负担,提高地方国有农场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改革与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贯彻政策、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兼顾我省各级政府财力状况和地方国有农场实际情况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各项政策,力求做到此次改革的政策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国有农场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相关改革相衔接。

(二)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历史久远,情况比较复杂,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和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确保地方国有农场社会稳定。

(三)坚持分级负担、适当奖补的原则。市、县政府为所属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责任主体,省直部门所属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责任主体为省直主管部门和市、县政府。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国有农场的隶属关系,改革的成本原则上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在一定期限内给予适当补助。

四、改革内容

(一)改革范围。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范围,主要包括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监狱农场、原劳教农场等。此前已停办或转制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及其人员不在此次改革范围之内。此次改革不包括地方国有林场和森工系统林场。

(二)改革政策。一是将公安派出所、中小学教育(含高中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社区管理、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及社会管理职能,由地方国有农场移交当地政府承担和管理。二是对已自行开展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地方,本着“不让先改革者吃亏”的原则,省级财政将按统一政策给予适当补助。

(三)改革形式。按照政企、事企和社企分开的原则,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可选择委托管理、成立社区、内部分离、实施合并等方式进行,具体改革形式由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四)移交事宜。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及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由地方政府按相关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安排。地方国有农场公安派出所机构及人员移交后,所在地社会治安事务由所在行政区划内的地方公安机关负责。监狱、戒毒系统国有农场现有公安派出机构移交后,涉及到的人员由监狱、戒毒主管部门自行安排。监狱、戒毒主管部门所属国有农场所办医院移交后,在保留为服刑人员、戒毒人员提供医疗保障的医疗机构(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基础上,涉及到的人员及设备如何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由当地政府与监狱、戒毒主管部门共同商定。

(五)社会保障接续。由地方国有农场划转到当地政府的人员,其各项保险如何接续,由交接双方按相关政策规定及接续原则,妥善协商确定;移交后社会保险的缴纳按照地方同类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执行。

(六)机构编制问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地方国有农场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的相关机构,能够与当地相同机构整合的,原则上要进行整合,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相关编制标准规定,从严核定编制,所需编制原则上由各地在现有各类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

(七)人员工资待遇问题。从地方国有农场划转到地方政府的人员,其改革前的欠发工资仍由原地方国有农场承担;改革后工资水平应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依据相关政策,视财力状况确定。

(八)经费保障问题。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及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经费均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九)资产划转及债权债务处理。原地方国有农场剥离机构的全部资产,由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界定产权及评估作价后,无论是否正在使用,均应整体移交,实行无偿划转;债权和债务仍由地方国有农场承担并妥善处理。

五、相关时限界定

地方国有农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人员,以截至2013年12月31日按照规定程序审批进入并经当地政府组织审核确认,档案在人社部门或主管部门管理的在岗在册人数为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原则上以2013年12月31日财务决算数为依据;资产划转原则上以移交前一年国有农场财务决算数为依据,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划转手续。

六、时间安排及改革步骤

全省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5月初至2014年7月底)。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工作组,深入国有农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并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审批;县(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机构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摸清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情况,核实人员信息、资产等相关情况,实事求是地测算本地国有农场改革成本,为实施改革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改革实施阶段(2014年8月初至10月底)。分三步走:一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8月初至8月底)。各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机构及省直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结合本地国有农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8月底前以市(地)、县(市)政府(行署)正式文件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批。二是开展职能认定(9月初至9月底)。各地及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本地国有农场办社会机构人员名单、承担的职能、认定的依据以及改革的成本等具体情况,于9月底前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机构正式文件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备案。三是组织实施改革(10月初至10月底)。各地及省直有关部门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复的方案实施具体改革工作。同时,省级财政测算并下达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补助资金。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1月初至11月底)。11月15日前,各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机构及省直有关部门以正式文件向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报送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总结。11月底前,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检查验收,并形成检查验收工作报告,上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按隶属关系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重视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全面了解改革的内容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认真做好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宣传工作,统一思想、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运行。

(三)强化部门配合。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督查和安排拨付改革补助资金工作。省人社、机构编制、审计、农业、畜牧兽医、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公安、广电、监察等部门负责做好相关人员的资格认定、人员管理、资产审计锁定和违法违纪行为查处等工作。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不定期研究和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的分类指导,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成立专题推进组,进行分类指导和专题推进。

(四)落实改革资金。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测算改革成本,调整支出结构,将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于此次改革情况复杂,工作任务较重,各级政府要适度安排工作经费,以保障各项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改革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对改革中的资金使用、资产划转、人员安排工作要进行严格监督,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以及转移国有资产、突击提拔等行为的发生。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政策规定引发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及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篇:关于开展试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开展试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为了进一步改善各级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促进行政机关及公务员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规范部门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根据省纪委、监察厅的部署和要求,现就在我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行政监察法》、《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规章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省、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立文明法制环境和廉洁高效政务环境,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创环境新优势等工作任务。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重点解决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确保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近两年要在全市镇(街)以上各级行政机关和赋予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中,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为此,今年上半年在市、区两级选取重点部门同时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机关部门管理能力、水平有明显提高,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推进。

(二)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意识在机关部门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机关作风有明显转变,“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四难”(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明显减少。

(三)机关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中梗阻”和不落实现象及时得到消除。

(四)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行政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五)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并取得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三、工作任务

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探索和总结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路子、方法,逐步健全和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市、区两级机关部门的行政管理水平,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

(二)建立健全以五项制度(即:岗位责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为重点的行政工作制度体系。

(三)巩固完善以市、区两级行政投诉中心为主,横至市、区两级各职能部门、纵至各镇(街)的“一市五区”行政效能监督网络。

(四)探索并推行科学规范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度。

(五)形成一套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四、试点内容及单位

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抓好岗位责任、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目标管理和过错追究等五方面基础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以岗位责任制规范工作职责,以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行政事务承诺制明确服务要求,以目标管理促进制度落实,以行政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强化监督、改善服务、提高效能,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勤政廉政。

(一)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各部门要按照市有关规定的要求相应建立“一岗双责”(即: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每个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

(二)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佛府〔2004〕88号)“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要求,将本部门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职责权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以及责任追究等规定,全面向社会公开。

(三)落实行政事务服务承诺制度。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合理设置时限,公开接受办事效率的监督。对当事人提出的相关事项请求,凡在职责范围内的,须在规定时限内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回复;凡不在职责范围内的,须作出解释;凡职责不清的,应详细登记、报请领导,并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回复。同时,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内部协调运作责任制。首次接受当事人请求的工作人员,不得推诿,要将当事人需要提供的办事手续一次性告知;受理时,需要不同部门办理的,由受理人通过内部协调(或报请其主管领导出面协调),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回复。

(四)落实目标管理制度。结合部门的业务特点,根据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以量化的形式,设置阶段性(半年或一年)的具体工作目标

第五篇:重庆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2013-8-12)

重庆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重庆市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促进国有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小组制定的《关于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结合重庆市国有林场实际,制订本试点方案。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一)国有林场概况

重庆市现有国有林场75个,933个管护站点,分布于38个区县,均属区县管理的生态公益型林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职工人数为6808人,其中, 离退休人员3462人,占总人数的50.9%;在职职工3346人,占总人数的49.1%。经营面积615万亩。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546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416万亩、地方公益林130万亩。森林覆盖率91.7%,森林蓄积2100万立方米。

(二)国有林场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5‟43号),召开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启动国有林场改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明显效果。一是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由100个国有林场整合为75个林场,全部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明确了事业编制。二是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国家和市财政投入5亿多元改善林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了林场场部、管护站等改造。三是职工社会保障得到落实。林场在职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100%,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工作正逐步推进;离退休人员也全部进入社保。

但由于多种原因,重庆市国有林场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造成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遗留债务负担沉重,森林资源监测、管护手段落后,职工文化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已刻不容缓,非常必要。

(三)国有林场改革总体思路、改革范围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分类经营、科学发展”的方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有效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二)改革范围。全市75个国有林场。

(三)改革目标。三年内完成国有林场改革,通过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全面理顺,运行机制逐步规范,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历史债务妥善解决,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管理体制

1.进一步强化国有林场公益属性。我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腹心,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0 %,2000年国有林场已全部纳入天保工程实施区。国有林场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开展科学试验和推广先进技 术;保护林业生态文化资源。根据我市国有林场承担的职能职责、任务以及生态地位和作用,结合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把全市75个国有林场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管理。将生态区位特别重要,以保护天然林、护岸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任务,70%以上的林地已被区划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国有林场,确定为“公益一类”林场,按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包括人头经费和事业经费等)。将生态区位次之,有一定商品林面积和经营开发潜力的国有林场,确定为“公益二类”林场。此类国有林场实行财政差额预算,前两年由政府按照国有林场编制拨付人头经费及事业费;3-5年后,待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后,政府可逐渐减少拨款比例。可选择几个国有林场,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政府对国有林场提供的生态产品进行购买。

2.进一步明确机构级别。进一步强化市、区县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建设,成立“重庆市国有林管理局”,明确职能职责,并核定事业编制。对区管辖的国有林场确定为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对县管辖的国有林场一般确定为正科级以上事业单位。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改革 1.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国有林场进 人机制,国有林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按照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制度执行;鉴于国有林场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等实际,国有林场管护人员的招聘可适当放宽招聘条件,参照事业单位招聘程序可招聘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以及林场职工子女,真正实现国有林场管护人员“招一个,用一个,留一个”的目标。经营实体人员的招聘,原则上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劳动机制,创新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机制,实行劳动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林场职工的劳动创造潜能。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生产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经营实体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确定。

(三)创新国有林场经营机制

国有林场涉及的营造林、森林抚育、防火通道建设以及其他生产性活动,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林场职工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在同等条件下林场职工优先承包。原国有林场所办经营性项目要完善经营机制,规模较大的组建法人经营实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林场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规模较小的,可通过承包、租赁、出售等方式有偿转让给林场职工或其他社会主体经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场和职工可以从事林下综合开发,发展种养植业、生态旅游等。

(四)改革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国有林场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即国有林场经 营收入上缴同级财政,同级财政全额返还国有林场,“公益一类”国有林场返还款主要用于国有林场发展再生产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二类”国有林场返还款主要用于经营实体发工资、扩大再生产和改善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切实加强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

1.切实加强国有林场林地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林地征用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全过程监管与服务,坚决遏制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杜绝林地的非法流失。涉及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建设项目以及在国有林场范围内设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足额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费用。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主要用于国有林场营造林和基础设施建设。

2.极积推进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补偿合理”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对权属明确但尚未登记核发林权证的,要尽快登记发证;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抓紧明晰,限期做出争议调处意见,尽快登记发证。对高山移民、三峡库区生态移民以及农民转户进城后的林地、耕地、自留地,由政府统一组织收购交国有林场管理,增加国有森林资源总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国有林场特别分散的小块林地可以与集体林地依法互换,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探索林地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分别发放林地所有权证和林木所有权证,林木所有权证可以用于抵押、贷款。鼓励采取承包、租赁等 方式将林地承包转给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等。

3.依法加强国有林场林木管理。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突出抓好国有林场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坚持凭证采伐制度,切实强化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和乱砍滥伐林木。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依法加强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非法木材进入市场流通。依法强化木材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明确准入条件,严格审批管理,加强服务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非法木材流通和违法加工木材的行为。

4、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监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法规体系,严格规范监督行为,把监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依法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各项工作实施全面监督。重点监督林地非法流失、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以及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六)理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市、区县相关部门应将国有林场道路、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升级、广播电视和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将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资源管护设施建设等纳入林业生态工程投资范围予以配套建设。

(七)鼓励国有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业产业

鼓励国有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下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或多种经营项目,享受《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渝办发„2011‟11号)以及《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等贷款政策。免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八)妥善处理国有林场各种债务

国有林场因贷款造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形成的债务,应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明确债权债务,依法处置资产、偿还贷款。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免除名单及免除额(第一批)的通知》(银监发„2005‟39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重庆市林业局关于转发下达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免除名单及免除额(第一批)有关文件的通知》(渝银监发„2005‟56号)精神,对纳入2005年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债务豁免范围的,市银监局监督各商业银行抓紧完善豁免相关手续,解除抵押关系,归还抵押权证。对国有林场拖欠财政部门的财政支农周转金,由同级财政部门在核实的基础上给予免除。不能予以免除和挂帐处理的以及其它债务问题,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政策。

三、改革步骤

一是宣传动员部署。实施方案待国家批复后,组织召开全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二科学编制方案。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各区县结合本地 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全面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改革牵头部门要加强对改革试点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是及时检查验收。制定全市国有林场改革评估验收办法。改革工作完成后,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自查,并将工作总结和自查报告上报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总结经验和不足,为迎接国家检查做好准备。

四、改革成本和资金筹措

(一)国有林场改革成本

据测算,全市共需国有林场改革资金10302.48万元。

1、补缴拖欠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金1473.85万元。

2、豁免国有林场营造林、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及其他债务8828.63万元,其中营造林负债2048.2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负债2933.15万元,林业产业负债935.9万元,其它负债2913.14万元。

(二)资金筹措

国有林场改革成本实行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区县财政共同负担的原则,其比例为8:1:1。即中央补助80%,补助资金为8242万元, 市级财政补助1030万元, 区县财政103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林业局、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各区县(自治县)相应成立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国有林场作为改革主体,要认真细化各项改革方案,在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好各项改革措施。对不能兑现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区县,视情节轻重,可逐步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全部上收市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管理机构管理。将国有林场改革纳入区县人民政府目标考核,严格落实问责奖惩机制。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级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切实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具体指导,进一步健全国有林场管理机构,深入调查,掌握改革动态,及时发现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国有林场是这次改革的主体,将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制定改革的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抓好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扎实稳妥地推进改革,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构建和谐林区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