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17: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5]4号和财政部企业司中央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动态等文件为政策依据,按照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确定的“三个阶段,六个步骤”的总体要求,各企业及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核实移交单位机构、人员、资产和经费收支情况,合理运用中央政策,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基数,为签署移交协议,办理移交手续,圆满完成移交工作铺平道路。

二、工作安排

我市第二批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要求与全省分离工作同步,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即:

第一阶段为核对确认阶段。主要任务是我市第二批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企业核对并确认移交单位、人员、资产及经费收支情况,向省财政厅上报基础数据。这一阶段共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办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第二步,广泛宣传动员,组织人员培训。

第三步,详细调查摸底,具体组织测算。

第四步,认真核对协商,上报基础数据。

第二阶段为签署移交协议阶段。主要任务是省财政厅对我市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并上报财政部进行审核确认后,正式签署移交协议要求八月底完成。

第五步,签署移交协议,申报批复文件。

第三阶段为办理移交阶段。主要任务是办理具体移交手续,并将我市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效果、主要做法和体会等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报上级备案。

第六步,办理移交手续,开展工作总结。

三、人员和机构

中央在###企业有##、##、##、##共四户企业。移交机构#个,其中:中小学#所,公安机构#个,移交人员包括##年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及##年新增人员。

四、工作进度

我市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于#月##日启动以来,由市财政局、国资委、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公安局、编办等部门抽调##人,组成工作专班。按照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方案的安排,深入企业调查摸底,截至#月初,第一阶段与企业进行数据核对、确认,测算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基数的工作已顺利结束。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向第三阶段推进。

第二篇: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财政局、省各主管部门、省属管理企业:

现将《财政部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财政部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江苏省财政厅 二○○五年六月九日

主题词:转发 企业 财务 资产

通知

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

2005年6月13日印发

共印70份

财 政 部 文 件

财企[2005]62号

财政部关于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

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国家从199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政策。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工作,经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3户企业试点之后,第二批74户企业已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全面进行。为了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现就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财务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 6

企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经批准分离所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以及公安、检察、法院等职能单位(以下通称“政策性分离”),适用本通知的规定。

企业自行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分离所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以外的教育机构以及医院、市政机构、消防机构、社区管理、生活服务等单位(以下通称“自行分离”),按照本通知执行。

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政策涉及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的,按照国家有关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规定执行。

二、企业政策性分离移交资产的财务处理

企业经批准实施政策性分离,实行资产无偿划转办法,即将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占有、使用的资产无偿移交所在地(市)或县级人民政府管理,并按照协议约定的移交日的账面金额,编制移交资产清单,办理资产调出和接收的交接验收手续。

企业分离的办社会职能机构,属于独立核算的,应当成建制划转该机构占有、使用的全部资产;属于非独立核算的,应当移交该机构占有、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仪器设备、车辆及其他交通工具、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应收款项及结存资金等。移交的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等资产涉及权属变更的,应当办理有关证照等资产权属变更手续。

企业无偿移交资产时,根据主管财政机关会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文件和与接收资产的地方人民政府签定的协议,核销有关资产,调整相关账务,并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属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冲减的国有权益,相应核减对该企业的股权投资,同时依次核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已经实行公司制改建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按照持有股权的比例计算确认核减的国有权益。

经营资质条件对净资产有明确要求的企业,因无偿移交资产核减权益,可以现有经营资质所需净资产为限,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不足冲减部分暂作待核销资本损失,以未来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三、企业自行分离移交资产的财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分离的资产,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实行无偿移交的,按照政策性分离的规定处理。无偿移交事项应由企业集团公司审核批准,报主管财政机关、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二)企业自行分离医院、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的教育机构、生活服务单位等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资产,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 6

1.企业通过实行公司制改建方式分离的资产,应当按照财政部印发的《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及其补充规定,办理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债务处理等事项,由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分离后作价投资。

2.企业通过租赁经营、承包经营方式分离的资产,由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审定分离经营的资产价值,与承租方、承包方签定协议。国家对办医、办学等具有资格、条件限制的,企业选择的承租方、承包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企业通过出售方式分离的资产,分离前属于独立核算单位的,应当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及相关规定执行;分离前不属于独立核算单位的,企业按照固定资产清理等单项资产处置办法进行财务处理。

四、企业分离资产相关债务及担保的处理

(一)企业政策性分离资产在移交前发生的与金融机构及主办单位的债务,应当由企业继续承担,不随资产移交地方人民政府。

(二)企业自行分离资产在分离前发生的相关债务,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1.自行分离的资产分离前属于独立核算的,相关债务随资产一起整体移交。未整体移交的债务,应当在有关协议中规定偿债责任,并征得债权人同意。

2.自行分离的资产分离前尚未独立核算的,相关债务偿还的责任,由交接双方协商,并在有关协议中约定。相关债务随资产移交的,应当征得债权人同意。

(三)企业分离资产涉及的未到期担保,属于政策性分离的,由企业继续承担担保责任;属于自行分离的,企业应当按照债务处理原则妥善落实担保责任,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五、企业自行分离资产作价投资有关财务处理

企业自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的各项资产、负债,在清查核实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经过评估确认的净资产转作企业投资的,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净资产多于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所需的部分,转作资本公积金管理;在其他新增股东没有按照同等比例出资的情况下,企业应予收回,也可以出租方式由新单位有偿使用或者予以公开转让。

(二)净资产少于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所需的差额,企业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公司章程,变更出资比例或注册资本。

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经费补助的财务处理

(一)企业实施政策性分离以后,应当按照主管财政机关会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文件和与接收/ 6 资产的地方人民政府签定的协议,承担移交机构过渡期间的经费补助。

(二)企业以无偿移交或者实行公司制改建方式自行分离办社会职能后,经协商可以采取定额补贴或者逐年递减办法,给予一定年限过渡期间经费补助,并在协议中约定。过渡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每年补助的经费不得超过分离前一年实际经费补助支出的水平。

(三)企业按规定承担的过渡期间经费补助,列营业外支出处理。收到经费补助的单位,相应列其他收入(行政事业单位)或者营业外收入(企业单位)处理。

七、资产损失的处理

企业移交的资产在协议约定的移交日后发生的损失,由接收方承担,但属于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发生的,仍由原企业承担,计入当期损益处理。

企业自行分离资产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出售、承包或者租赁经营而清查出来的资产损失,按程序报经批准后,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企业分离移交的资产发生损失,按照财政部印发的《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有关规定清查核实和报批处理。

八、企业移交相关人员劳动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的财务处理

(一)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的相关人员,经地方人民政府审定,其劳动关系、社会保险、人事关系纳入地方管理后,企业提取的工资总额基数应当相应扣减,并不再为移交地方管理的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停止承担其医疗费、北方地区冬季取暖费等职工福利费用。

(二)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的相关人员尚未纳入地方管理的,除由企业继续管理的以外,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1.与企业变更劳动合同后,由新办单位管理的,企业不再承担其工资、奖励、福利(包括住房、医疗和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社会保险等费用,由新办单位给予接续劳动、人事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

2.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由个人自谋职业的,企业按规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转入未分配利润,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弥补,不足弥补的差额用以后实现的净利润弥补;医疗、住房公积金、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以及社会保险等费用,由个人自行解决。

(三)企业自行向社会保障机构移交分离办社会职能相关人员按规定应当一次性缴纳其所需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从国有资本中支付,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等费用按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的原则执行,并应在移交协议中予以约定。企业移交分离办社会职能以前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当予以清偿。/ 6

(四)企业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后,接受地方接收单位或者移交机构的委托,继续提供有关服务的,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委托机构、人员实行有偿服务。

(五)企业已出售住房物业管理费,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0]878号)的规定,由个人负担。仍未出售的住房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向承租人实行租赁经营,收取的租金及所需物业管理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及支出处理;移交人员所需提租补贴,应当转由接收单位负担,并在移交协议中予以约定。

九、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转制的财务处理

企业分离所属培训、医疗等事业单位按照公司制改建,经过清查财产,核实债权、债务后,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做好以下相关财务工作:

(一)根据内部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首次计提的各项准备金,冲减净资产;

(二)原固定资产改作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属于已经使用应予摊销的价值部分,冲减净资产;

(三)原账面结余的修购基金转增净资产,并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不再提取修购基金;

(四)原账面结余的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转增净资产,职工住房补贴以及职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财务的统一规定执行;

(五)设备购置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的,列作当期费用,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处理;

(六)财政继续拨补的事业经费,列作营业外收入核算。

十、企业分离资产有关档案、资料的管理

企业分离资产有关会计档案、资料,区别以下情况处理,并在移交协议中予以约定:

(一)分离前属于独立法人的,由被移交的独立法人单位继续按照有关规定保管、处理;

(二)分离前不属于独立法人的,继续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保管、处理;

(三)企业分离资产移交之后,交接双方对有关会计档案、资料具有正当理由借用的,保管方应当给予协助。

十一、其他

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过程中,分离的机构应当维护分离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得突击发放现金、实物,不得侵占、私分、转移公有财产。

企业办社会职能相关资产分离移交以后,有关接收单位应当将接收资产纳入占有、管理的国有资产总量照章管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6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 6

第三篇:在全区首批市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各镇、街道与区社会职能分离办正式签定全区首批43家市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移交协议书,标志着全区第一批市属企业的社会职能管理工作,已顺利地移交给各镇、街道进行管理,真是可喜可贺。

为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移交工作,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

位、各镇、街道以及社区(村)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企业具体指导、组织协调、解决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动作,使全区第一批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基本就绪,正式签定了移交协议书,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的既定目标。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行百里者半九十,移交协议书的签定,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工作更艰难、更繁重。何况今年43家市属企业的社会职能分离工作,还处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为全面做好我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并遗留至今的一个老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承担起本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诸多社会职能,对解决职工的实际生活问题、缓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减轻政府负担方面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弊端便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耗费了诸多的人力和精力,身负沉重包袱,不能轻装上阵,丧失了同步起跑、平等竞争的优势,极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造成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职能分割,企业和政府都办社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国家受损。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在办社会职能的设施建设、配套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极不平衡,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总之,实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企业改革总体部署的基本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国有企业现状和促进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广大企业退休、失业人员需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切实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创造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大力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政策文件。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来认识和完成好这一重大的政治性任务,努力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

二、严格政策,规范操作

为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xx区企业退休和失业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该文件是目前我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的政策性依据,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各部门、各单位切不可顾及自身的“小算盘”而出现思想上抵触、行动上迟缓的现象,更不能出现借故“与原来的某些规定不一致”而顶着、拖着或讨价、还价的现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政策,规范操作,精心组织,有序进行,既不能马虎,也不能拖拉。只要大家都能够顾大局、讲政策、守规矩,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三、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而且我们也需要时间来探索经验。因此,需要全区各级各部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我特别强调几个具体问题。

1、区社会职能分离办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接和跟踪指导,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全力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各项工作,不要认为今天签约移交了,就万事大吉了。要认真细致地对照上级有关文件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全部落实到位,对没有完成的基础工作要继续承担责任,尽快完成,不打折扣。特别是涉及到企业退休、失业人员切身利益的水电分离、物业管理、房屋维修基金过户、社保费用缴清,以及其他政策性待遇落实等工作,要督促市企业主管部门、行管办和改制企业尽快落实到位,千万不能给各镇、街道以及社区(村)留下后遗症。

2、各镇、街道在接收企业社会职能管理工作后,要及时将有关任务分解到有关责任单位和社区(村),努力构筑镇(街道)、社区(村)多级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服务措施,一视同仁、认真负责、主动

热情地为移交的企业退休、失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安排好他们的政治文化生活,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让广大企业退休、失业人员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总结提升,谋划明年

今年是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试点之年,探索之

年,也是打基础、做准备之年。正如古人所说:“起之易而收之难”,在未来两年内,还有700多家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要完成社会职能分离和整体移交工作。任重而道远,虑深则事成。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在认真总结今年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做好善后工作的基础上,及早着手谋划明年的分离移交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根据市里下达的明年的目标任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排出工作时间表,为全面铺开我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又关乎企业退休、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让我们再接再厉、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第四篇:彭剑良副局长在部分垦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研讨会上的讲话

彭剑良副局长在部分垦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研讨会上的讲话

(摘要)

(2009年11月5日 于合肥)

一、农垦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由于历史、区位等方面的原因,农垦长期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开发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社会性管理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在农场开发建设时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制约垦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要求以后,全国农垦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稳步推进社会职能的分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垦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以普通中小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两项职能分离为例,2008年与1994年相比,农垦自办普通中小学校由7000多所减少到2000多所,医疗卫生单位由12000多个减少到5000多个,企业每年承担的相关经费由22亿多元减少到3亿多元。

从大家汇报交流的情况看,各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将企业所承担的行政性和社会公益性职能、机构、人员及相关资产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目前,多数垦区都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一种是一次性全部移交。如北京农垦,1998年在实行场乡体制改革时,将农场原来代管的乡镇集体经济和办社会职能一次性全部交给当地政府管理,实现了政企分开。这种方式能够一次性解决问题,直接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另一种是分项分批移交,成熟一项移交一项。采取这种方式的垦区较多。如辽宁、江西等垦区以税费改革为契机,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出台专门文件,重点推进教育职能移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辽宁垦区至2008年底已全面完成中小学的移交,江西垦区至2009年10月已移交356所中小学,占应移交学校的95%。另外,多数垦区的公检法司职能、部分垦区的医疗卫生职能已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根据会议交流和我们调查,目前,除黑龙江、广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个垦区的中小学尚未移交外,北京、江苏等18个垦区实现了企业办中小学的全部移交,其他15个垦区实现了部分移交。北京、福建、广州、南京、昆明、哈尔滨、浙江、新疆农业等8个垦区完成了企业自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移交,24个垦区实现了部分移交。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海南等3个垦区外,农垦公检法司机构的移交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等在农场内部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暂时不具备条件将社会职能全部移交出去的垦区或农场,大多采取这种方式。主要做法是在农场内部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管理工作,将社会行政管理机构与企业经营管理机构、公益事业与企业经营职能、公益事业性资产的使用及财务核算与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及财务核算等在农场内部分开,为以后进一步分离创造条件。如黑龙江垦区,从2002年起,在所有农场都设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专门承担政府委托的教育、公检法、医疗卫生等行政和社会管理、公益性职能,同时按照集中管理、减员增效的思路,对中小学和卫生机构布局进行调整,减轻企业负担。江苏垦区,从2006年开始,把农场承担的社会职能分为社会行政性职能、社会事业性职能、社会服务性职能,成立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农场书记兼主任),下设社会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科室,管理人员控制在社区户籍总人数的1.5-2.5‰,从机构、职能、人员、资产等方面实行内部分开,单独核算,社区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农场预算,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授权的收费项目,所收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核减农场相关预算。安徽、宁夏等垦区也采取了内部分离的方式。还有一些垦区开展了内部分离的试点工作。

(三)将具备条件转化为经济实体的社会机构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是一些垦区和农场的社会服务性机构,按照产业化思路,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如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等垦区将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改为民办或股份制企业,逐步实现自负盈亏。到2008年底,全国农垦医疗机构转为民办的有171所,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中按产业经营的有126所。

(四)在农场辖区内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或政府派出机构,负责农场辖区的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这种方式在少数垦区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一种形式是保持农场建制不变,继续实行企业化经营,同时在农场辖区内新设立一个县或乡(镇)政府机构,农场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由新设立的政府机构管理,编制纳入政府公务员管理序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如黑龙江在友谊农场设立的友谊县,新疆自治区在兵团农八师等五个师所在地设立的石河子市等五个市,辽宁省盘锦和盘山市各农场设立的乡(镇)政府等。上海农垦也是通过类似方式完成了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全面属地化,按照“财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农场社区的基础上设立镇,并整建制地将承担社会职能的管理、人员全部移交给新设立的镇政府管理,实现了彻底的政企分开。另一种形式是在农场区域内设立管理区、开发区等政府派出机构,建立财税体制,赋予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农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如河北、湖南等垦区的一些农场,实行这种改革方式,把农场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初步解决了农场社会事业发展边缘化问题,但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五)撤场建政,以新建立的县、乡(镇)政府机构取代农场,行使政府职能。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河北、湖北、湖南等垦区实行。如河北省在柏各庄农场建立的唐海县,湖北省在武汉市东西湖农场建立的东西湖区,湖南省将君山和钱粮湖2个国有农场撤销后合建的君山区等。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发展边缘化问题,但却有一些政策问题难以解决,包括原农场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归属、农场国有土地的管理与发包主体、农场职工社会保障企业缴费主体及方式等。

总体上,各垦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对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从大家交流的情况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各垦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分离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分离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垦区进展比较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农垦自身看,主要是部分垦区和农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决心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得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垦区和农场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外,“政策边缘化”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农场地处偏僻,当地经济比较落后,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对农场建设给予支持,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农场担心社会职能移交后,地方政府承担不起应有的责任,导致学校、医院的质量水平下降,反而影响垦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受传统体制及思维定势影响,对政企合一体制习以为常,不仅缺乏忧患意识,而且缺乏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三是认为自己办社会可以统筹垦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减少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矛盾,如果移交地方,反而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看法和认识,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可以理解,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政府职能的日益规范,如果还维持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体制,不仅会造成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交叉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农垦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且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和职工负担,使解决农垦“政策边缘化”问题更加复杂。

从外部环境看,部分地方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农垦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仍然较重,地方政府确实难以接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垦企业办社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中央财政每年都有40亿元左右补助农垦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费用。但由于农垦办社会、管社会总支出在不断增加,企业承担的部分仍然较多,每年还有40多亿元。若要财政拿钱彻底解决农场办社会问题,目前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那些以农为主的边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有限,无力承担农场的社会性负担。地方政府缺乏接收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积极性,影响了农垦分离办社会的进程。二是一些地方对农垦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不确定,影响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及国有农场分离社会职能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三是农垦企业在分离办社会职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如职能移交后,原有人员的安置和待遇问题,原机构遗留下的债务处置,地方政府机构对农场社会如何实施规范管理等,都需要研究解决,即使是实行内部政企分开,也存在内设机构的合法性及经费如何保障,与农场经营职能如何划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政府改革的决心。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思路和方式

(一)充分认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性

从一些垦区和农场的情况看,深入推进农垦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快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对推动整个农垦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要认识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农垦改革总的方向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垦的基本属性是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影响整个农垦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的综合性改革。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导致其他各项改革难以推进,整个农垦改革的任务就不能根本完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将社会职能分离到位了,农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要认识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虽然不断加大对农垦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包括实施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国有农场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范围和化解乡村债务范围等,农垦企业和职工社会负担明显减轻,但这还远远不够。不从根本上解决农垦企业办社会问题,企业和职工的负担将始终存在。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分离社会职能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国企职工和农民的社会负担已基本消除。如果不加快解决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步伐,将直接影响国有农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农垦职工增收。

三要认识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提高农垦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农垦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农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既面临实力不断壮大的非公经济挑战,又要在国际竞争中面对国外大企业的挑战。如果农垦企业继续承担大量的社会职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无法协调,企业的科学管理会大打折扣,企业竞争力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分离办社会职能,农垦企业才能与其他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四要认识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彻底解决农垦“政策边缘化”的根本措施。大家反映的农垦“政策边缘化”或者政策“惠农不惠垦”的问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体制不顺,特别是农垦政企合一体制,垦区社会自成体系,游离在各级政府规范的社会管理体制之外,缺乏公共财政的有效保障。如果政企合一的体制性问题不彻底解决,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不理清,垦区社会发展不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和财政预算,那么所有的政策落实都只能是“一事一议”,“政策边缘化”问题将永远存在。只有理顺政企关系,把农垦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策边缘化”问题。

五要认识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构建垦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农场办社会的资金来源没有正常的渠道,主要依靠农场自身的积累,导致垦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许多社会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垦区道路、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职工待遇水平与地方政府办同类机构相比差距明显,群众享受不到和周边地区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只有将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出来,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垦区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分离企业办社职能是一项非常紧迫的改革内容,也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从农垦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思路和主要方式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思路和方式,增强信心和决心,确保分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在思路上,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生产经营市场化、生活服务社会化、社会管理属地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大分离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问题,促进农垦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分离的具体方式上,根据各垦区实践,主要有四种:

一是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将国有农场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机构、人员及相关资产移交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管理农场辖区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实现政企分开。不能一次全部移交的,可以分项移交,成熟一个移交一个。在社会职能移交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妥善安置人员。

二是设立政权组织。撤场建政,将农场改为县、乡(镇)政府机构或行政区,或者在农场设立政府管理机构,如管理区或其他政府派出机构,管理农场区域内的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实现政企分开。新建立的政府机构纳入国家基层政权组织管理序列,核定编制、明确职能、保障经费。

三是实行内部分开。对目前既不具备移交条件又不适宜建政的农场,可以采取内部分开的过渡方式,将农场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等在农场内部与经营职能分开,实现政企、社企分开。条件成熟时,再将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或在农场建立政府机构。

四是转为企业化经营。主要是垦区和农场兴办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如医疗卫生机构、生活服务设施等,能够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转为经营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这也是各垦区推进分离工作的重要经验。

一是坚定方向。应该明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农垦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农垦不管有多少特殊性,但基本属性是企业,主要职能是经营。在全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农垦决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外。必须通过分离办社会职能,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实现社会职能的规范化管理。对此,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二是因地制宜。农垦承担的社会职能从产生、发展到目前的运行,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各垦区、农场及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推进社会职能分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符合农垦和当地实际的具体分离方式,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循序渐进。在明确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后,逐步向前推进,不能强求一步到位。既要考虑农垦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从全国农垦来看,目前能够一次性将全部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垦区和农场,还是少数。多数垦区和农场只能采取分项、分期分批移交,先内部分开、后彻底分离,先设立政府派出机构、再建立规范的政权组织的改革策略。

四是统筹兼顾。要注意处理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职能分离涉及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在改革中切实维护职工的实际利益,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

五是政府支持。农垦的各项改革都离不开各级政府支持,分离企业社会职能跟其他改革相比,更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必须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主动汇报,争取了解、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推进职能分离。

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项工作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各垦区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规范操作,分类实施,确保分离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从目前情况看,全面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条件日趋成熟。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有要求;二是各地垦区前些年的试点为全国提供了经验;三是2006年推进的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成果为我们全面开展分离办社会职能奠定了基础;四是各级财政逐步具备消化农垦分离社会职能改革成本的能力。我局拟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作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的一个重点,希望各垦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在这里,我先提几点要求:

(一)切实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解决农垦企业办社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农垦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要结合垦区实际,对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内容、原则和责任等进行认真研究,对分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考虑得尽可能周全一些。同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好推进分离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争取早日顺利实现相关社会职能的全部移交,为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认真做好分离移交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不管社会职能移交早晚,各垦区从现在就要着手,对承担的各项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机构、人员和经费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纳入规范化管理,为早日移交创造条件。要认真组织对基础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调查统计,如实反映有关社会职能单位的现实状况,避免出现遗漏、缺失或数据不实等问题。短期内移交不了、实行内部分开的垦区和农场,要对社会管理工作在机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分开建帐、单独核算,为将来准确核定移交单位经费补助基数、资产划拨和人员接转打好基础。

(三)大力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农垦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我局在推进农场分离社会职能工作中,将集中力量,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全国农垦分离社会职能创造条件。同时,各垦区也要积极主动做好与属地政府的协调配合工作,自觉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共同研究分离移交的途径、办法和实施步骤,将这项改革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对分离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性问题,要客观、历史地对待,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性,从实际出发,予以妥善处理。要规范分离移交协议,确保机构分离移交后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垦区也要充分理解地方政府,不能有甩包袱的想法,导致给地方政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四)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涉及垦区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职能移交过程中,如果政策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很容易造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反差,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影响垦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垦区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是基础、稳定是前提的意识,不要因为稳定的问题影响到农垦改革发展的大局。不管社会职能怎么分离,都要深入开展宣传解释工作,讲清形势,交待政策,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对职工关心和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要充分发挥农垦的组织优势,努力化解矛盾,稳定职工情绪,保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5]25号 【发布日期】2005-05-11 【生效日期】2005-05-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5]25号)

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中直在哈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五月十一日

哈尔滨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切实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圆满完成我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4号,以下简称《通知》)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黑政办发[2005]30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实事求是,规范运作,通力配合,扎实工作,确保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二、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

(一)分离范围、条件和时间

哈尔滨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的范围:《通知》名单中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哈航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建成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哈尔滨轻型车厂、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黑龙江黄金公司等10户企业在哈所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公安等35个职能机构(具体名单附后)。

分离职能机构的条件:

1、以2003年财务决算为基础,至2004年12月31日仍未移交地方管理的职能机构;

2、中央全资及控股企业兴办的职能机构;

3、中小学和公安机构。

分离时间: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小学一次性移交所在区、县(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管理;公安机构移交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管理。

企业所属医院、市政机构、消防机构、社区机构、供水供电供热等单位分离工作,由企业与市政府协商确定,鼓励企业办社会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分离。

(二)人员移交

1.在职人员移交

按照《通知》要求和财政部企业司《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政策解答》意见,此次移交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2003年12月31日以前的在职人员及2004年符合条件的新增人员;符合职(执)业资格条件的人员;在规定编制内的人员。

移交中小学教职工的人员编制,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编办关于黑龙江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办发[2002]69号)规定执行,其中移交在职人员编制师生比按照小学1:

19、初中1:13.5、高中1:12.5的比例核定。

公安人员的移交,应是按规定经考核录用,且具有警衔的在职人民警察。

对具有职(执)业资格,且在核定编制内的中小学的职员(从事学校管理的人员)、教学辅导人员(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及卫生保健等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学校后勤服务人员)及公安机构的辅助后勤人员,可纳入移交范围。

2.中小学离退休教师的移交

中小学离退休教师,凡具备教师资格的,全部纳入移交范围;不具备职(执)业资格的离退休教职工不纳入移交范围。已经移交的中小学离退休教师已经在原企业离退休的,不在此次移交范围。

3.内退人员移交

移交机构内退人员的接收应比照在职人员,凡具备职(执)业资格条件的,在职人员移交后仍有编制的,可纳入移交范围。

4.移交人员职(执)业资格认定

职能机构移交人员职(执)业资格由企业与接收单位共同认定后,经市人事部门审核确定。

5.停办的中小学和公安机构人员的移交

2004年底前已停办的中小学和公安机构不纳入移交范围。

6.移交程序

中小学的移交程序,由办学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向学校所在地教育部门提交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师和内退教师移交名单和人事档案,并在企业内张榜公布;接收部门按照规定,审核确定接收人员并经人事部门认定后,张榜公布接收人员名单。市编委办核定编制后,确定接收人员名单。

公安机构的移交程序,由企业提供移交人员名单和人事档案,经市人事局、公安局审核后,确定接收人员名单。

(三)经费基数的核定

1.补助基数的核定

(1)移交中小学经费补助基数,原则上以2003年企业实际支出(减去教育收入和企业收到的教育费附加返还)核定。

经费补助基数包含:①人员经费支出:工资、津贴、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助学金等。②公用经费支出:公务费、业务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一般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企业对职能机构的各项暗补,如电费、水费、取暖费等。

(2)公安机构补助基数,按照2003年决算实际支出(不含罚没收入)核定。

经费补助基数包含:①人员经费支出:基本工资、津贴及奖金、补助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补助支出等。②公用经费支出:办公费、一般设备购置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等;企业对职能机构的各项暗补,如电费、水费、取暖费等。

2.社会保险费用的核定

移交的中小学、公安机构已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2003年企业实际支出和当地同类人员标准按就高不就低原则核定。未实行上述社会保险的,按照移交所在地同类人员离退休金标准,以核实的离退休教师人数为准核定。移交人员社会保险关系随机构一并移交,由所在地主管部门管理。移交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由企业负担。

3.住房公积金的核定

职工住房公积金原则上按照2003年企业实际支付额,比照当地同类人员标准列入补助基数。

4.移交人员的工资、离退休金(含统筹外费用)待遇

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在职人员工资标准和中小学离退人员离退休金高于当地同类人员标准的,按照企业实际发生标准核定。低于当地同类人员标准的按当地同类人员标准逐人计算核定。

(四)经费来源及拨付方式

1.此次移交我市管理的中小学、公安职能机构核定的补助经费,在2005年至2007年3年过渡期内,由中央与企业共同承担,承担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单位过渡期补助经费承担比例的通知》(财企[2005]25号)规定执行。从2008年起,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2.职能机构移交后,3年过渡期内企业核定的承担数额经商定可逐年拨付,也可一次性全额拨付给接收地主管部门。中央财政应承担的补助数额,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地方财政部门。过渡期结束后,由中央财政按照核定的基数全额划转地方财政。

3.2005年移交前企业支付的移交机构的经费,在移交后由企业与财政部门进行清算,其中企业垫付的应由财政承担的部分,可在财政资金到位后返还,也可抵顶下一应付费用。

三、资产移交和债务处理

(一)资产移交

1.以2003年12月31日以前职能机构实际占有使用的土地、房产、设备、设施及其他资产为基础,以交接双方清查核实数据为准,一次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给接收主管部门。

2.职能机构2003年12月31日以后新增资产、账外资产等,应在双方认定后一并无偿划转。

3.职能机构的土地资产(土地使用权)可随房屋、建筑物同时移交,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无偿划转,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及过户手续。

4.无法分割的移交资产,可由企业提供等价值的其它资产进行置换,也可折现一次性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企业与接收单位协商确定。

5.移交职能机构的在建工程,经双方认定后可采取两种办法一并移交。一是继续由原承办企业负责建设,待工程验收并竣工决算后再移交;二是在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移交时一并转交当地主管部门,并由企业提供续建资金,由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6.职能机构的资产移交时,不需进行清产核资,不需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由交接双方组织审核认定,按账面资产移交。

7.有关部门接收土地、房屋涉及的契税和签订产权移交书涉及的印花税及其他手续费等,参照哈市企业分离办社会有关优惠政策执行。

(二)职能机构债务处理

职能机构移交前的所有债权、债务,由原企业负责组织清理,所欠金融机构和原企业的债务,仍由原企业承担。拖欠的职工工资、欠缴的社会保险等由原企业负责一次性补发(缴)。

四、实施步骤

(一)核对确认阶段(5月末前完成)

主要任务是核对企业与财政部核定的移交职能单位名单,对漏报的职能机构,由企业在4月底前说明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送企业集团,同时报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企业集团和省财政厅分别向财政部申请,经财政部审定后纳入移交范围;由接收主管部门向移交职能机构提供当地同类人员工资、离退休金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向移交职能机构提供当地同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标准;由市编委办核准移交职能机构接收人员编制;企业与接收单位对财政部下达的人员、资产及经费数进行核对,对移交人员工资进行套改,审核移交人员的职业资格,共同对移交职能机构各项费用进行测算。

(二)签署移交协议阶段(9月末前完成)

主要任务是由接收单位与企业对核对的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汇总上报,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签订移交协议。

(三)办理移交手续阶段(12月末前完成)

主要任务是办理移交相关文件批复等手续,进行总结,提交报告。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市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并组织实施我市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全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具体名单附后)。有关区、县(市)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属地内的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要会同市教育局、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委办、国土资源局、房产住宅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各区、县(市)和企业,做好指导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组织牵头、综合汇总和协调督促工作,并负责核定和下拨中小学、公安移交机构经费基数工作。市政府国资委负责企业所属医院、市政机构、消防机构、社区机构、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等单位分离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负责核对区、县(市)教育局拟接收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行指导;与企业签订房地产接收协议,办理土地、房产更名;协调区、县(市)教育局提供本地区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和离退休教师养老金标准,与企业共同测算移交机构的各项费用等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分离人员干部身份认定工作。市编委办负责按照有关政策标准核定拟接收单位人员编制。市公安局负责对拟接收企业公安机构的经费补助、资产设备等测算核对工作;审核拟接收人员资格及工资套改的测算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的核定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移交单位占用土地的认定及土地变更手续等工作。市房产住宅局负责房产变更手续等工作。

(三)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从讲政治、顾大局出发,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落实具体工作。确保我市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