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5篇)

时间:2019-05-14 16: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第一篇: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中共横峰县委政研室

胡锦涛总书记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2008年以来,横峰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小县要谋大项目、建大园区、建大县城、做大财政、有大作为”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动力,以项目攻坚、改革攻坚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地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旺人气,做好项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单纯的追求经济总量阶段向既追求经济总量又追求经济质量的阶段跨越,实现了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一、横峰经济转型中呈现五大变化

1、发展观念由旧变新。长期以来,横峰由于地域面积小、人口总量少,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一直在全市排名垫底,所以无论是对外形象还是横峰人的自我定位都是“小横峰”。干部群众固守“小横峰”的思维定势,争先进位意识严重缺乏,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县干部群众敢于睁眼看世界,敢于跳出横峰看横峰,远看新加坡,近比昆山,从而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一个县(市、区)的“大”或“小”、“强”或“弱”,说到底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是由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决定的。这种看、这种比,让横峰人彻底摒弃了“小横峰”的固有思维,牢固树立了“大横峰”发展理念,为县域经济的后发赶超扫清了思想障碍,推动干部群众发展理念朝着四个方向转变:从“等靠要”向敢于在全省找位臵、比份额转变;从完成工作叫苦叫难向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转变;从因循守旧向敢于创新转变;从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向办多大事找多少钱、花小钱办大事转变。

2、发展速度由慢变快。从GDP来看,2005年全县GDP仅为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09年达到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是“十一五”计划任务的1.9倍,是2005年的3.84倍;2008以来全县GDP的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从财政总收入看,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2%,2009年达到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8%,是“十一五”计划任务的2.9倍,是2005年的6倍,居全市第4位,实际入库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尤其是2008年财政收入首次历史性地甩掉了全市倒数第一的帽子,跃居全市第7位,率全市之先实现“乡乡财政收入过千万”,2007、2008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被省领导誉为“横峰速度”。

图一:2005-2009年全县GDP变化图4030201002005年2006年2007年GDP(亿元)图二:2005-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变化图8642011.232.053.856.0736.6430.8719.159.5411.632008年2009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财政总收入(亿元)

3、经济总量由弱变强。从所占全省份额来看,我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0.41%,地域面积占全省的0.39%。GDP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至2009年的0.48%,所占份额翻了一倍,GDP总量由2006年的全省90位前移至2009年的72位;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至2009年的0.66%,所占份额翻了2.8倍,财政收入总量由2006年的全省82位前移至2009年的29位,连续三年获得全省 “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从所占全市份额来看,我县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79%,地域面积占全市的2.87%。GDP占全市比重由2005年的2.46%提高至2009年的5.03%,所占份额翻了一倍;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005年的2.98%提高至2009年的7.29%,所占份额翻了2.5倍,财政收入总量由2005年的全市末位前移至2009年的第4位。GDP和财政收入所占全省、全市比重均超过人口与地域面积所占比重。

图三:2005-2009年占全省份额变化图0.80.60.40.20.240.240.250.240.350.310.660.480.450.4802005年2006年GDP占全省比重%2007年2008年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图四:2005-2009年占全市份额变化图864202005年2006年GDP占全市比重% 2.982.462.982.583.723.635.674.915.037.292007年2008年2009年

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4

4、工业经济由小变大。2005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14亿元,2009年达到24.19亿元,是2005年的11倍,2008、2009年连续两年增幅居全市第一,总量居全市第三;占全市的比重由2005年的4.36%提升至2009年的10.94%,所占份额翻了2.5倍,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0%提升至2009年的71.2%,并先后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和全市发展工业经济先进县。

图五:2005-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化图30201002.143.589.5420.824.19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图六:2005-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变化图15105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11.624.366.197.510.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

5、基础设施由软变硬。近年来,我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现代工业城”的总体定位,高品质做美行政新区,不遗余力完善老城区,规划建设了日月潭、红枫公园、教育城、卫生城、天山国际大酒店、民兵训练中心、公安科技指挥中心、法院审判大楼、中心敬老院等一批功能性项目。二是民生工程深入推进。2008年以来,共实施26项民生工程180件民生实事,先后启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3个,其中功能性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68.4亿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8668万元,完成274个试点自然村的新农村整治建设任务,涉及农户9259户,37541人,农村公路硬化241公里,建成31个村级垃圾焚烧炉和两个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实现100%的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8%,改厕率达90%、改水率达95%以上。

二、横峰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优。首先,农业产业没有特色,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横峰仍然没有扶持起一家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特色种养业仍然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其次,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一金独大”的工业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县有色金属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和抗 6 击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失调。2009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比重为10.5:71.2:18.3,其中三产所占比重分别低于全国24.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不发达,直接导致我县可用财力少,目前仍然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

2、全民创业的热情不高,民间资金闲散较多。2009年,横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达70.5%,高于全市5.4个百分点。相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2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72元。说明横峰人在外创业的多,而在本地创业的少,民间资金闲散的较多,用于投资的少。2009年,横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3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09元。说明横峰人重消费轻投资、图平稳畏风险的传统观念仍较严重。

3、最终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2009年,横峰的最终消费率为44.1%,虽比2008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0.9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拉动GDP增长最主要的力量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4、外贸依存度不高,对外贸易还很薄弱。2009年,横峰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44%,虽比2008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3.56个百分点。这说明,横峰的对外贸易还很薄弱,没有强大的对外贸易作支撑,横峰经济很难快速发展。

三、开创横峰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对策及建议

1、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做强工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层次。一是抓好工业投入。工业经济的有效投入,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以投资拉动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积极整合资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二是抓好工业园区。继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要素,改善投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把园区建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三是做大四大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以铜材精深加工为主业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轻型机械、汽车配件加工、电子产业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以出口箱包、服装鞋袜加工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以电子产品、新型能源生产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做特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扶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大力拓展营销途径,努力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一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做大做强已入园的县葛业公司、中储粮横峰直属库、川种种业公司三家企业,分别建成全国最大葛产业加工基地,赣东北片区储粮规模、粮食经营量和加工能力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集生产、加工、仓储为一体种子生产加工基地。二是继续围绕红枫、葛业、油茶、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做文章,成立生猪 8 养殖集团和担保公司,扶持鑫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加快引进大型肉联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以远山油脂和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上市油茶加工企业,提高油茶加工现代化水平;鼓励葛业公司和浙江华丰集团、上饶立天唐人公司合作,在五年内投入10亿元,建设20万吨葛饮料生产线和保健品生产线,力争2011年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35亿元并成功上市;以青松绿化有限公司为平台,引进红枫种植培育企业联合投资,把发展红枫产业与“一大四小”、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推动“富县、富乡、富民”。做活三产。牢固树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理念,坚持做旺人气、做活三产、繁荣城市经济。一是科学编制《横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融入“上饶旅游强市”,充分利用横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镇、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名片,将葛源“红色游”、赭亭山“绿色游”、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古色游”、农家乐“乡村游”,统一捆绑,联手包装,加快与“上饶旅游强市”建设相对接;加速推进城市星级宾馆、餐饮服务、旅游商品、民俗文化、娱乐项目等旅游要素的开发,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促进三产繁荣。二是以“现代物流园”为依托,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2、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 9 破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培育建设建材、煤炭、汽摩配、农资、物流、家俱等六大专业市场,提高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刀阔斧地拓展城市框架,启动岑阳大道、广场东路、港边路、创业大道等四条通道建设,向南延伸拓展3公里,并将320里国道南移2公里,实现拓展新城区18平方公里,使横峰城市框架拉升到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2万;高品质做美新城区,提高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项目控制详规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水平,充分展现简洁、明快、流畅的建筑基调,大力实施城市造绿和绿化环境治理工程,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横峰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和城市承载能力。

3、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攻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大力实施“三资并举”的三轮驱动战略。一是全力跑项争资。提前论证、谋划、编制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牵动性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跑部进京、跑省进厅”的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进纳入国家和省里规划笼子。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坚持引进“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项目相结合,按照“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确保园区“月月有新项目签约、月月有新项目开工、月月有新项目投产”;坚持“内外并举”原则,按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基础好、科技含量高的内、外资项目。三是着力激活民资。牢固 10 树立“放水养鱼”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功能,尽可能减轻和规范投资创业者的税费负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使民营资本想投入、敢投入、会投入,并通过民资引民资、民资带外资、民资促内资,激发更多的资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4、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积聚经济发展比较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县荣获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的成果,大力营造投资洼地、创业福地。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省一流的政务环境;推进和完善“大部委”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各个部委内部的整合、协调、运作,做到资源要素优化配臵、部门力量集中使用,打造高效团队。二是营造和谐创业乐园。围绕打造“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创业环境,破除阻碍创业的条条框框,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创业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整合就业培训资源,集中为创业者培训,提高全民创业本领。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全省信访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创建成果,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渠道,进一步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切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篇:政府资产审计——审计转型中新的视点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分配和支出的基本内涵。以税收收入、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入所构成的公共收入体系,为公共财政的分配和支出提供了基础。

在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审计的主要关注点主要是公共财政所属的一般预算收支活动。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理念下,使我们对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其他收入有了一种新的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来源的关注,使我们的审计视野从资金形态扩展到了资产形态。

一、对政府资产问题的新认识。

现实的情况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细化预算编制、推行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推进收支两条线等内容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层面都实现了比较大的突破,而对于其他政府性资产的家底或资产收益则相对不够清楚,不少单位的资产收益实际上都明显地存在着补充或调节部门单位收支活动的功能,使公共财政资金,特别是预算资金,在实际执行使用中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貌。

资产收益监督方面的这种缺陷,使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审计的实践提示我们:从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理念出发,逐步树立公共财政资金到政府公共资产的完整认识,实现公共财政资金与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应该成为审计监督体系中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领域。

浙江省审计厅领导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仅仅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进行审计还是没有全面覆盖审计的职责,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监督机制,主动把政府性资产纳入审计的视野。”这种审计工作战略方面的判断,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举措的完整性,提供了新的导向。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杭州市下城区审计局近年来对政府性资产的审计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在审计实务中,丰富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实践和认识。

政府资产的属性如何定义?政府资产审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政府资产审计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从一般定义而言:政府资产应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企业国有资产,以及由政府投资或政策性支持所形成的公用性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公共资产。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而企业国有资产则是可以解读为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投资及投资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从区县一级政府资产的实际情况看,上述定义是切合当前政府资产的归属和辖管现实的。

从以上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审计部门对政府资产审计的工作对象,应区别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也区别于企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清查。在审计的工作应兼顾二者,且对象上更宽泛,它既要包含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也包括政府控股或持有的国有资产权益,还应包括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依托公共政策支持,或在城市建设开发中所形成的新的公共资产和开发性资产,直至其他政府具有管辖权的无形资产。

二、关于政府资产审计的实践和探索。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下城区审计局连续三年对街道资产组织审计调查,2007年,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又开始对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单位的政府资产情况组织全区规模的审计专项调查,历时半年,并取得了积极的审计成效,开展了有益的工作探索。下城区的政府资产审计调查的组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确定审计目标,慎密制定审计方案。

下城审计局在研究资产审计方案时,首先确定了四项主要工作目标:

1.通过资产审计调查,进一步摸清本地区街道、部门在统一时点辖管的资产现状,确认本区国有(公有)资产规模,划清资产性质,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资产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资产的管理,清理资产管理隐患,掌握政府对外负债的规模和现状,提高本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

3.通过资产审计调查,提出加强本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建议,为区政府调控本区国有资产分配使用、资产收益和预算安排、加强资产授权管理和资产绩效考核提供审计依据。

4.通过资产审计调查,发现和总结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各单位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增强资产管理的透明度,规范政府资产经营的源头防范。

按照上述工作目标,审计组对审计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对区内各单位的资产账务进行清理,要按照统一时点的要求,对纳入本次审计调查范围的单位账户、凭证及资金往来进行核对,重点做好房产、应收应付账款、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核实和登记。

二是对各单位资产管理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资产性质、资产实际使用单位、资产价值、资产收益、资产管理等基本情况,并要求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的性质进行分类,对相关系统经营性房产的收益情况进行汇总。

三是重点对区内单位现有房产和土地存量的情况进行审计摸底,对各单位辖管房产、存量土地的建筑面积、产权归属、分布使用情况进行踏勘和核对,对现出租房产包括数量、产权、合同、收益、建立台账等情况进行了核实。

四是对全区的政府负债情况进一步进行调查,掌握区内各单位对外负债的总体情况,摸清全区负债总规模。对各单位经批准和未经批准的对外负债情况进行清理,对各单位房产抵押、资信担保和或有负债等事项记录进行核查。

第二,坚持客观实际,增强审计的有效覆盖。

按照审计调查方案的设定,资产审计调查中,区审计局坚持从城区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组织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增强审计调查的有效覆盖,全局集中了近30人的审计力量,同时发挥相关部门内部审计作用,对涉及27个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8个街道办事处本级及下属单位、21个区直属单位、包括专业街(市场)管委会、承担区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指挥部、区属国有企业,以及街道具有资产管辖权的65个社区,共计316家独立核算单位进行审计调查。涉及层面之宽、涉及单位之全,是全区历年资产调查中未曾所有,从而为区政府掌握全区公共资产的基础情况,提供了全面的基础和客观的条件。

在审计中,区审计局通过全面自查、重点抽查、汇总分析三个阶段,对全区总计58.17亿的资产总量,从总资产、货币资产、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对外投资、对外负债、应付帐款等多方面进行核定。在对316家独立核算单位数据汇总的同时,审计组对其中61家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抽查单位的总量约占总单位数的19.3%,资产额约占总资产的64%。审计组还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审计甄别,核增大量帐外房产,划清资产所有性质和使用性质,按照统一时点,核定了本区的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的现有规模。

第三,把握审计重点,审慎做好审计组织。

面对浩繁的资产资料和众多的被审计单位,下城审计局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和部门单位的配合下,牢牢把握审计重点,作好审计力量组织、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导向把握等诸多环节的工作。

一是注重调查的全面性把握。针对本次资产调查涉及区各多个层次,涉及面宽泛,超越了常规的行政事业范畴的特点,为了有效实现审计覆盖,在统一审计组的前提下,局将审计组分成三条线三个审计小组,增强对不同系统资产审计的针对性。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不仅做好本级的审计调查,并调动部门的内审力量,做好下属单位的资产调查。按照统一时点,不留盲点,组织调查的实施,从而为全面掌握现阶段的资产现状,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是注重调查的重点性。本次资产审计调查不同于一般的清产核资,下城审计局根据党委、政府的需求,始终把调查的重点放在政府的存量资产上,看负债、看房产、看各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划分区内经营性房产与非经营性房产的规模;划分确权资产与不确权资产;划分帐内资产与帐外资产,使政府资产的家底通过审计,十分突出十分清晰。同时,在调查中,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把握,通过直接审计的方式,掌握了大量过去没有进入的政府视野的资产总量,效果十分突出。

三是注重审计组织的严谨性。面对众多的资产单位和长期以来部分不太清楚的资产家底,区审计局认真思考政府资产审计的特性,踏实做好审前调查,认真编制审计方案,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加强与财政、国资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执行好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指示,通过审计会议,及时调整和部署工作,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力量,录入电子数据,对重要的资产数据实行点对点的明细成册,从而有效地建立政府资源的资产数据清单。

第四,认真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最大成效。

在全面审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区情,区审计部门从政府资金和政府资产两个层面,考察政府公共财力的现状,搞清资产家底,对本区单位资产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倾向性的问题客观反映。按照区领导要求,针对全区政府资产的现状,区审计局就公共财政资金与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有机接合、建立全区统一和有效的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公共资产的使用绩效、加强单位公共资产的基础管理、重视对开发性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积极稳妥处理历史遗留资产问题、进一步加强政府负债管理、加强对经租房产的使用管理、健全和加强对区内政府性公共资产的考核和监督等十个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作为审计产品,为党委、政府对政府资产的决策管理提供了审计服务。

下城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一直十分关注这次资产审计。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政府常务会议二次听取审计方案汇报,并为此下发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审计情况出来后,区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意见,区委主要领导积极评价审计调查的重大成果,认为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好事,它对加强全区公共资产的真实性、公开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管理,对完善全区资产日常管理,促进廉洁从政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区委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管理的文章,要做好资产经营的文章,整合资产资源,加强对政府公共资产工作的考核,并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年初,下城区政府又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加强本区政府资产的管理的具体举措,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公共房屋出租办法》、《国有资产考核办法》等四个制度性规定文件,集中地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的工作意见,为全区政府资产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浙江省审计厅和杭州市审计局也对下城区这次政府资产审计调查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省审计厅和市审计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资产审计调查前后,三次来下城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指示省厅市局有关处室进行工作调研,总结经验,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多次关心这项工作,积极评价下城区对政府资产审计工作的创新,以及它对全省区县政府资产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示范作用。

下城区审计局对政府资产审计调查的四个阶段的工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的审计目标,无论是政府性资产审计的组织实施、报告归集,还是审计建议的提出和审计成果的利用都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转型中,如何加强对政府资产的审计监督?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理念下,如何加强资金审计和资产审计的结合?都作出了有益的审计探索。

三、启示和思考。

政府资产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类型,伴随着审计转型中对国家审计新的任务思考,伴随着浙江省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发展创新,也伴随着地方政府科学执政、为民理财的现实需要,而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视野。思考、求索、探知、实践,其意义在于,地方审计机关从党委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更好地秉承科学审计的理念,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加丰富的审计服务。

从我局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和成效看,有三点工作体会尤为深刻:

第一,组织政府资产审计切合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执政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区县一级作为我们国家政权的基本行政单位,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像浙江省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县一级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惊人的变化,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的物化资产,包括可控的土地资源、公有设施、公共房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等都有了相当的积累。

从一般情况来看,区县一级对财政收入的家底是比较清楚的。法定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党委政府构勒了本地区财政收入的总的家底。但对资产类的家底,由于涵盖的对象、内容宽泛而不一致,无论是财政部门、国资部门或是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往往难以提供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资产清单,而这些公共资源,又往往可以成为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调控经济的重要物质手段。

就政府资产审计的适应性和对象而言,对区县一级政府的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具有共性的,党委、政府关注本地区政府资产问题,关注除财政收入以外的政府家底是一个共同地需求。就这点意义讲,下城审计局在这方面的努力对兄弟区县来讲是提供了一种审计实践的先行模式。

第二,政府资产审计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新的审计实践。

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正在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审计工作审时度势,推进审计工作的创新和转型。谢力群厅长提出:推进审计创新转型,重点在于把握需求,突出重点,主动地进行调整和转型。要从偏重于微观层面的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关注党委政府庆心的突出问题;要从关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或资产转变。省厅领导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五个工作机制”,形成审计转型的基本框架。要着眼于推进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着眼于促进建立“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使政府预算更加透明、更加规范,进而逐步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审计监督,构建以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为主线的审计工作机制。这种工作机制的创新,是符合审计发展的趋势,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老百姓对审计机关的迫切要求,也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关键。

下城审计局对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在省厅市局领导关心和指导下,既是为当地党委、政府执政需求服务的一种审计监督,也承载了我们浙江审计机关在新时期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审计的一种探索,而这又与省审计厅所构筑的寓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审计工作机制所吻合,与党委政府的工作需求所吻合,从这点讲,政府资产审计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它丰富了我们做好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工作理念。

第三,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的审计精神。

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表明我们对一项经济目标的追究,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各级行政首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结构和重点的把握,又要求我们对审计项目组织和审计重点有清醒的把握;兄弟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有资产、公共资产等资源区分的习惯性思维和职能管辖,又容易对一项新的审计项目持有认识差异;既使是在审计机关内部,我们也有同志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与传统的一般预算审计的理念存在着思想调整。实际上这种矛盾、困难和认识差距的存在都是正常的,它恰恰需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搞教条主义,不搞形式主义,勇于审计创新才是根本。政府性资产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可以争议,也应该允许实践的检验。让实践来检验这类审计的成效:当地党委政府是否感到满意?地区内部门单位的资产家底是否更加清楚?政府对公共资产的监督管理是否得到加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资产的调控能力是否增强?如果这些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作为一项审计创新,我们就应该无畏地前进。始终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始终明确既定的审计目标,采取细致的审计工作组织,坚持“求真务实”的审计精神,这是我们组织政府资产审计最深刻的思想体会。

第三篇:加快转型跨越崛起的步伐

加快转型跨越崛起的步伐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张宝顺

2008年第5期 ——中部论坛

几年来,山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努力拓宽发展途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努力把山西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年,也是中部各省深入贯彻中央部署、加快崛起步伐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树立新视野、采取新举措,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转型、跨越、崛起的步伐。

一、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事业大发展,让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成为三晋大地最强音。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作为欠发达省份、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作为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的内陆省份,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和动力源,谋求新跨越、新突破,跳出山西看山西,创新观念谋发展,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增强不落步子、不欠新账的责任意识。通过学习运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正确判断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规律,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大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敢于在一些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进行探索性改革,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官本位的传统观念和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墨守陈规、等靠要的消极倾向,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以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让山西这个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具有新内涵新形象。为了加快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我们坚持做到“两个不动摇”:一是发挥煤优势,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不动摇。努力实现煤炭产业的规模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搞好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安全水平,最终实现煤炭产业现代化。二是增创新优势,抓住发展新兴产业这个战略重点不动摇。着眼于增创体制机制、新兴产业、生态文明三个方面的新优势,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抓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三、以去污增绿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山西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主色调。我们在全省强调:决不要污染的GDP,宁可牺牲一些GDP和财政收入,也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2006年以来我省出现经济增长、能耗下降的重要转机,2007年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生产企业600余家,关停设备908台(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分别下降7.5%、3.25%、5.94%)。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有一半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在重点企业实行全天候污染在线监测,建立覆盖全省的空气质量、重点河段水质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倡导健康、节约、环保型的消费模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以普惠民生为重点加快和谐山西建设,让全省人民的日子过得更殷实、更踏实。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求发展、求富裕、求健康、求公平、求安定的期待和愿望,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实现“五大惠民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两免一补”全面落实。2007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90%,农民参合率87.5%。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煤矿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扎实推进平安三晋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为北京奥运会创造良好环境。

五、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着力点,让山西更具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竞争力。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整合和放大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二是健全市场机制。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培育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主体。推动国有企业资本调整和企业重组,推进产权多元化,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同时着力解决公平准入和融资支持等突出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以激发全省人民的拼搏精神和创造热情为抓手,让全民创业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我们正在进一步激发山西3400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既发扬山西人民的优良传统,又树立改革创新的现代理念,在传统生产和消费领域依托土地、劳动力、自然和人文资源等优势开展创业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知识创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创业活动,发展科技创新型、知识密集型和现代服务型企业。二是既支持本地人在当地创业,又鼓励他们走出去创业,吸引优秀人才来晋创业,鼓励城乡互动创业。三是既让创业成为就业的主导、社会的主流,又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众有工作干,真正实现劳有所得。四是既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扶持职能,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又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创业精神、创业能人。

当前,中部各省之间应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领域,增强交流合作的成效。为此,建议:

一是创新完善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制。中部崛起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平台和机制,应继续发挥这些平台和机制的作用,着眼于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从党政层面、社会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合作机制和互助机制。

二是加强经济社会领域的战略合作。按照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定位,顺应东中西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建立高层次宽领域合作关系,特别是注重加强在煤炭、电力、粮食、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促进产业的互动发展。中部六省在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旅游、服务业等方面,背景相似,基础良好,阶段同一,合作与发展的空间很大,应完善政策,细化措施,培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配合。中部六省应加大协作力度,共同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政策、操作等层面实施整体联动,实现共建共享,使中部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应在环境保护、水源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第四篇:左中新民居建设带动农牧区产业转型

科左中旗:新民居建设带动农牧区产业转型

导语:既要住得好,又要富得了。科左中旗通过整合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移民扩镇、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将农牧区新民居建设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农村牧区产业转型升级。

正文:2009年,通辽市实施了收缩转移生态移民工程。当年,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牧民韩银花就从围封禁牧项目区内的牧铺搬进了具有民俗特色的白音珠日河新村的新居,每个新居院内都统一建了棚舍和窖池,政府还给每户补贴1万元、协调贴息贷款2万元,帮助他们够买了5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发展舍室养牛产业,现在韩大姐家的牛已经发展到了10头,去年仅养牛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

同期:珠日河牧场白音珠日河新村 居民

为实现围封禁牧重点项目区搬迁转移农牧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白音珠日河民俗新村在规划的同时,就确定了舍室养牛和民俗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生活方面,现在全村97户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沼气、看上了有限电视,生产方面,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也逐渐形成了产业。

同期:珠日河牧场白音珠日河新村 村委会主任 徐套高

在规划农村牧区新民居的同时,确定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这正是科左中旗新民居建设的新思路。目前,科左中旗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移民扩镇、生态移民等项目,已投入各类资金近1亿多元,建成珠日河牧场白音珠日河新村、保康镇后好心嘎查、安家窑村等10个新民居示范村,近万村民告别低矮危房的同时,加工制造、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一批相关产业也悄然兴起,农牧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调整。左中台:彦辉 冬冬

第五篇: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根本措施,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大办工业,工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分析,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今后全县工业经济转型的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全县工业发展现状

我县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初步形成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涌现出了甘洛集团、建新公司、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公司四大重点骨干企业,建新公司、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进入2004年全省工业100强之列。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4.6%,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67%,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4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

1 产值81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7% ;完成工业增加值25207万元,比上年增长80.9%,工业发展呈强劲的上升势头。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建成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宝徽集团公司2万吨锌冶炼、3000吨合金锌粉、7万吨硫酸生产线、甘洛集团公司日处理200多吨黄金选厂、2万吨铅盐化工生产线、铅冶炼除尘技改、鸿德公司贵金属深加工厂、新天药业公司天然植物提取分离项目、索坤公司1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芳香植物公司香精香料提取项目、青河矿业公司嘉陵镇东沟河电站,为全县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民营化为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列入改制的20户国有企业,已有17户全面完成改制任务,3户即将完成改制。企业改制后引入全新的经营机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四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通过及时兑现投资优惠政策,实行公开承诺限时办理制度和重点企业政府挂牌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为外商参与我县工业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快捷服务,使宝徽公司2万吨锌冶炼、铅盐化工厂、鸿德贵金属厂等项目如期建成。五是着力培育地方工业的小巨人,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凸显。甘洛、宝徽、陇酒三大财政支柱已形成,其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六是工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乡人民生

2 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今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县工业强县的意识不强。全社会大办工业的氛围不浓,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在抓工业、企业方面比较被动。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主要以铅锌资源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建材业还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多元主导型的工业结构呈未形成。三是铅锌产业精深加工不足。资源向优势加工企业配置难,面临着已探明矿产资源枯竭,后续探矿不足,大型矿产企业向县内其他矿产领域和非矿产业转移步伐缓慢,矿山企业资金外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活。县域工业经济缺乏数量多,具有活力的千家万户小企业支撑,现有农产的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缺乏、产品档次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带动作用不强。五是发展环境不宽松。全县抓工业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率意识差,有的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对接,前期工作成熟的工业项目储备少,招商引资力度不大。

三、工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存在着一些不

3 容忽视的问题,但实现工业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对大办工业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加明确,必将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轻型升级。二是随着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步伐的加快,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产业梯度转移速度越来越快,为我县更好地利用其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工业发展的思路

针对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结合今后工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今后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是:以加快发展的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资金和市场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优化环境为保证,以发展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水电资源开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坚持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并举,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并举,激活县内资本和引进县外资本并举,走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我

4 县工业从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利用向多元主导转变。建成结构合理,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支柱企业多领域发展,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今后加快工业转型的措施

1、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全县工业经济转型问题。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工业会议,分析工业发展形势,研究和解决加快工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把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的制度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和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县经贸局设立工业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办公,为工业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搜集、论证、储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多渠道引进工业项目。

2、县上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信用服务中心,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加入中心,为市场前景好、有信用的工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3、由经贸局、国土局牵头,对全县铅锌矿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促成建新集团、甘洛集团、宝徽集团、天洛矿业四大矿产企业的股份制合作,组建以股权为纽带头的矿业集

5 团,对柳林矿区内的铅锌矿产资源进行统一有序开采,以提高柳林矿区资源利用率和矿山服务年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铅锌精深加工产品,新上铅锌合金材料和功能材料,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争取成为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发展和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积蓄力量。

4、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促其发展成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以稳固我县财政的骨干财源。在引导扶持甘洛集团在进行铅锌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鼓励甘洛集团在辉煌时期积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积累和良好信用,尽快向铁矿、石灰石矿等其它矿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轻工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发展。引导宝徽公司在抓好锌冶炼的同时,积极实施锌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近值。引导陇酒集团在稳定白酒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走低度、优质、高效的路子,积极开发绿色新型保健饮品,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吸引矿山企业出资,对柳林、榆树境内的铅锌矿资源、对嘉陵境内的黄金资源、对大河、虞关境内的铁矿资源进行风险探矿,以增加后续储备资源。

6、由国土局、乡企局牵头,整合大河境内铁矿资源开发,全力促成正华钢铁5万吨铁冶炼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焦炭厂和水泥厂,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培植新的财源。

7、由水电局牵头,对全县境内水资源现状进行详细普查,查明全县水资源的可开发量,对全县水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进行水资源开发,做大水电产业。

8、由经贸局、国土资源局牵头,积极和有关科研机构联系,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我县考察论证开发石灰石资源,论证高标号水泥、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双氰胺等石灰石资源开发项目,引导县内资本或吸引县外投资建设,把化工建材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9、由乡镇企业局牵头,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公司、芳香植物公司三户企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和清吉玉米开发公司联系,促其尽快完善环保设施,重新启动生产,并利用其雄厚的深加工能力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极开发下游终端产品。积极和新天药业、芳香植物公司洽谈协商,组织农户为其建立原材料基地,走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道路。

10、由旅游局牵头,对三滩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块开发,精选田家河旅游渡假村、月亮峡渡假村、严坪渡假村、嘉陵江水上风情游等若干旅游开发项目招商,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投资开发,做活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的发展。

11、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计划、经贸、乡企等

7 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加工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推介项目,选择一个与我县经济有互补性,加工业发达的县建立友好经济协作关系,达成双方定期相互交流机制,吸引对方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发展,并带动更多的投资者我县投资。

12、县上调整工业布局,在柳林镇规划建设铅锌产业开发工业区,形成以宝徽公司为龙头的铅锌产业集群;在县城西河以西、制药厂以北规划建设河西工业区,形成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伏家镇金徽酒业公司以南,沿国道316线西侧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吸引相关企业来园区开发建设,形成以金徽酒业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聚集效益,发挥规模优势。

13、县上把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目标责任书。公路沿线和川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成2-3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山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设2-3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进一步壮大全县工业基础。

1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筛选、编制、包装一批资源开发项目,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队,到浙江、江苏等地开展招商洽谈活动,积极探索有偿委托代理招商制和以商招商制,和东部沿海有关市县的招商部门建立招商协作关系,委托当地招商部门介绍有到西部发展意向的企业来我县投资。

15、县上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对工业发展采取超常规倾斜服务。只要是有利于我县工业发展的项目,在办理各种手续时,由县工业协调办公室负责代办,一时不能办结的手续,可实行先上马,后补办的办法,为投资者提供“零障碍”服务,以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

下载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建明 2013年第9期 ——经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工程

    泰州市编委办创新方案一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工程——完善我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一、我市各类开发区现状我市共有各类经济开发区21个,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

    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3

    (三) 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是当下中国推进强国战略的最重要的主题。转型,意味着变革。要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打破深层次的制度瓶颈,摆脱模式化的路......

    浅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浅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摘要: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球行金融危机下,作为上游产品,这一龙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现减退,同时其他省......

    100分-《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试卷

    《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试考试标题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卷85 分及格。 所属课程 《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倒计......

    浅析我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推荐阅读)

    浅析山西未来的经济走势摘要: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球行金融危机下,作为上游产品,这一龙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现减退,同时其他省份资源开发力度......

    在绿色生态产业中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精选合集)

    在绿色生态产业中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 ——小白乡万亩苗木花卉园区 小白乡的花木生产可心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适逢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开始,在计划经济时代中,村林业队负......

    96.67分《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试卷

    《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试考试标题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卷分及格。 所属课程 《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倒计时......